欢迎来到瑞文网!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1

  xxx,男,汉族,199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紫云自治县小坡脚汤氏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8 年先后被评为省、市、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2020 年先后被团省委、团市委、团县委联合相关部门授予“优秀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2020 年合作社被评为安顺市龙头企业,2021年合作社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xxx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 95437 部队,服役期间获得5.12抗震救灾嘉奖、集体三等功。

  2007年12月,怀着心生向往的“飞向蓝天”梦,xxx告别家乡父老,踏上从安顺开往成都的“送军专列”,开始了自己梦中的空军之旅。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xxx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前往救灾现场,抗震救灾结束后,xxx荣获先进个人。2015年,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等一批关注贵州发展的新闻引起了xxx的注意,他一边着手规划着家乡农业产业发展的构想,一边保持军人特有的韧性带着战友夺标取冠,同年12月,xxx怀揣着“优秀士官”的荣誉离开了部队,回到阔别八年的家乡。

  退役返乡的xxx没有闲着,一心扑在了农业产业的试验上。为了选择产业,xxx先后到过广东、山东、云南、福建、新疆等地,考察鲜果种植的环境和销售渠道,学习瓜果种植技术,学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收集了从部队转业回乡创业的第一手资料。

  跑了市场,看了产业基地,有了自己的试验种植结果,xxx的农业产业发展的构想渐向成熟,并开始影响着村中的其他人。2017年,经过撤并的村委班子需要配强,猫营镇党委入村开展调查时,xxx的声誉在群众中反响很好,后经组织酝酿、培养,他被选为牛场坡村党支部副书记。

  做了村官,不忘自己就是一名党员。“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是群众选我的真正需要。”在村委任职的时间里,xxx大多时间赴在田间地头,跟着群众学种植,指导群众学改造,走着专家的路线,干着百姓的操劳。那些日子,当地的群众都对这个退役军人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敬畏,“汤支书对家有情,对群众有爱,为人亲和”的形象也在十里八乡群众的心中树立了起来。

  退伍不退军人本色的xxx,本着“在军为国、返乡为民”的创业精神,经过多方筹集,于2017年投资100万元成立了紫云自治县小坡脚汤氏生态农业农民合作社。通过逐户动员走访,合作社成立才一个月,就成功流转土地近300亩。通过土质检测、育苗管护到大棚改造、土地翻耕、组织贫困户入园培训、土地流转资金付给、再到生态理念的灌输……2018年,小坡脚西瓜生态种植基地里产出了“特小凤”西瓜品种,红极果蔬市场,成了当地市场的生态型水果精品,土地流转量也达到预期极限350亩,带动贫困家庭就业21户,35名贫困群众作为基地固定职工,开始领取月薪工资。

  山川缠绵,四野军绿。xxx从空军的蓝,变身为致富带头人的绿,期间的过程,让许多群众从中受益增收的同时还学到了种植技术,这无疑是一次朴实且成功的转身。为扩大种植规模,助力乡村振兴,今年,xxx通过联户联营分基地模式在大营镇发展了4个西瓜种植分基地,与农户实现利益联结,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2

  小张,现任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万亩荷塘水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长、曹县万亩荷塘米业有限公司法人、曹县万亩荷塘生态园法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创业青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迈入新时代,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起远大理想,将实现人生价值的“小我”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我”之中,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上展现新作为、建功新时代。小张是一名90后,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天然的深厚感情。2013年山东财政大学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他毅然选择了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创业奋斗,去实现自己的农业梦、乡村梦。立足曹县魏湾镇黄河故道湿地的资源优势,成立了曹县万亩荷塘水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发展成为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农产品开发、文创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合作社。在实现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他也向个人梦想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永久奋斗、砥砺前行,争做“担当作为”的新时代创业青年

  “奋斗拼搏时、青春恰自来”。唯有永久奋斗、永不气馁,人生理想的风帆才能扬起。回顾几年来农村创业奋斗的历程,往往是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小张也曾经沮丧过、失落过,但从来没有退缩过、放弃过。因为这里有他深爱着的土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小张从挫折困难中不断奋起,持续加强学习、锤炼过硬本领,用青春和汗水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天地。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小张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面积3000亩,服务带动群众200多户,户均每年增收3000多元,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了有效连接;同时,小张为附近农民提供就业,带动就业70人,同时注重吸纳老弱病残群体务工,雇佣五保户、贫困户、残疾人7人,实现了“一人就业、脱贫一户”、造福乡里的社会效应。

  敢为人先、创新发展,争做 “走在前列”的新时代创业青年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青年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理应走在时代前列,敢于开风气之先,在创新创造中飞扬青春。小张立足曹县魏湾大米、莲藕、荷花等特色资源,于2015年成立万亩荷塘米业有限公司,取得全县唯一一个水稻生产许可认证、注册“曹州万亩荷塘”“魏湾三库”“醉美魏湾”等17个商标,将魏湾大米做成礼品包装入市销售,同时,小张注重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莲藕产业发展,将莲藕加工成莲藕罐头,将干荷叶、干莲蓬等制成干花摆件,将莲子制成莲子手串,将荷叶制成荷叶茶,荷花产品的效益大幅提高、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有效拉动了当地农民经济水平。

  作为新时代返乡创业青年,小张表示,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拓展生产经营领域,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继续流转1000亩稻田进行水稻—大闸蟹套养种植养殖,提高水田亩产效益,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二是大力发展文创旅游,与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围绕“荷”、“莲”两大主题,加大产品研发、创新文化内涵、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独具特色的“荷莲”文化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万亩荷塘品牌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三是培育本地乡土人才,通过示范引领、结对帮扶等形式,带动更多青年参与农村创业,真正让农业成为让人羡慕的行业,让农村成为让人向往的地方。

  小张先后荣获泛海扬帆“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曹县返乡创业之星”“曹县第一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菏泽市大学生创业之星”“菏泽市乡村好青年标兵”“菏泽市五四青年奖章”“第四届菏泽市乡村之星”“菏泽市创业致富带头青年”“中国创翼菏泽市第六届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山东省第七届齐鲁乡村之星”,为当地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人员就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家乡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3

  小伟,男,中共党员,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013年9月进入上海理工大学就读本科,本科期间多次参与专业实习与创新实践,积累了数个专利;2017年9月,继续在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个人兴趣结合本科期间专业知识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于2018年3月创立上海悠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YLECO,为Young、Lively、Ecological、Creative、Opportunity等单词的缩写),开始了个人创新创业实践的摸索。

  在创业初期,小伟凭借前期积累的专利及产品样机,投身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例如:“挑战杯”“互联网+”“汇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在上海”“杨浦区初创启动资金”等社会上的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周”等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打磨创业项目的同时提升自己作为一名创业者应有的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去做创业这件事时,现实还是给了他们应有的磨砺,让他明白成功的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他们团队的创业项目是做一套保障河湖等自然水体水质的设备,为守卫水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把它叫做“水质卫士”。2017年,为了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水环境现状,他们团队在暑假期间,顶着近40℃的高温进行水环境现状调研,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长三角地区;2018年,为了撰写好产品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他曾经连续两周每天凌晨三点之后才入睡;2019年,为了交付公司的第一批订单,他在广西的偏远山区里待了一周,蚊虫咬得全身是包;为了准备“互联网+”国赛资料,他一周之内只睡了不到20个小时。

  但坚持下来后,那便是收获的喜悦:他们的“水质卫士”在展会上得到陈群副市长及市教委相关领导的观展及肯定;他和他的团队得到了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上海理工大学的官方媒体也进行了转载报道;他们的创业项目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第四届“汇创青春”一等奖、2018“聚力双创湾,共筑创客体”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因为创新与创业的联系是相互促进、互相成就的,他硕士的研究方向与创业项目紧密结合,因此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创星一等奖”、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0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这些荣誉是对一个学生的极大肯定,也是对一名创业者的莫大激励。

  2020年6月,硕士毕业之际,团队很多小伙伴去了各个地方就业,小伟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与他们“悠理环境”共同成长。他的主要任务从打磨项目与迭代产品转为推广产品与落地项目,他们的产品参加了“工博会”“上交会”等多个展会进行推广宣传,也在江浙沪等多个省市落地了项目,有了应用案例。2020年很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遇到了很多挑战,他作为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为数不多的在持续成长的大学生创业者,被推荐为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受到了“上海科技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杂志的采访,并接受上海教育电视台“升学与就业”栏目组的专访。2020年11月,他们的创业项目在双创大赛中的成绩更进一步,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国家级银奖。截至2020年底,公司的开票额突破了200万元,纳税近20万元,业务范围扩增到了十余个省市,服务水域面积数万平方米。他们的“悠理环境”在茁壮成长,其个人也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中洗礼中沉淀出了对创业这件事更多的认知,从一名参赛型创客逐步成长为一名实干型创业者。

  他们公司的logo是一只衔着水滴的啄木鸟,寓意着每一位悠理人都应做一只攻克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疑难杂症的啄木鸟,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不懈努力,团队成员韩啸为此作了一首诗:“胸怀绿水青山意,甘作良禽啃枯枝,只把汗水浇日月,不负韶华不负心”。他说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作为一名党员,能将个人所知所学致力于河湖水环境保护,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很渺小,亦是他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骄傲与自信。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

  xx,男,19xx年生。该同志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经济嗅觉和创新水平,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怀揣远大理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一、为乡亲艰难创业,一心帮邻致富。

  1982年,他开始搞私营运输,通过几年的辛苦打拼,自己积累了一定资金。在跑运输过程中,发现农村新兴的养殖厂比较多,但鸡饲料比较紧缺,农民买饲料不知道真假,有时花冤枉钱,上当受骗之事时有发生,为此,他决心自己建立饲料厂,为村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好饲料。,他通过多方协调资金,筹集600万元建立起了华明饲料厂,华明饲料占地10亩,拥有职工40余人,每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华明饲料生产的优质饲料能够供应本地20余个村,100余户养殖户,为养殖户年节省资金10余万元。

  二、为梦想致力创新,使诚信深入人心。

  他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如不创新就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局。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达到邻里共同致富的梦想,他多次聘请潍坊、龙口等技术人员完善公司技术创新,邀请了部分养殖户作为公司的顾问,随时为厂家的发展提供反馈信息。他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从不因客户欠债欠债而不与发货,并多次给予困难养殖户与无私帮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全体养殖户都富起来,共同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使群众尽快脱离贫困边缘,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他的付出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也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为乡亲再次创业,勇担商业风险。

  华明饲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原料,给村民解决了不少困难,但现在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因金融危机和禽流感鸡苗价格上涨较快,养殖户感觉资金压力较大,并且利润空间压缩的`很小,很多养殖户纷纷改行,养殖大棚闲而不用,xx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他又经过多次参观、学习、考察、交流,与其他有志之士通过贷款、筹借筹方式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于成立了盛国畜牧有限公司,占地62亩,专门从事孵化产业,现正在建设中,预计夏便可投产运营,将更好的为民解忧。

  四、为理想不断学习,道德文明永相传

  xx从未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习,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在公司内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订阅各种党报、科技杂志、文学信息等刊物及报纸,鼓励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提高员工素质。华明饲料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职工从来未发生过打架、斗殴,甚至不文明的行为都很少出现,并且每位职工在村里渐渐都成了孝子、孝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真是民间一大奇迹。

  五、为明天继续奋斗,公益事业常放心间。

  他指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用低成本吸引客户,用高质量赢来客户,他满怀信心的说“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为了更好的带动客户致富,为了更好的赢得支持,我们下一步将成立无棣华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鸡苗、饲料、养殖、宰杀一条龙服务。”发展宰杀业也是为养殖户提供销路问题,此心可见一斑。

  xx创业已有28个春秋,他一直以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目标为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奉献,修路、建桥、治病、救灾等社会捐款已记不清,至少已10余万元。他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典范,是企业家学习的楷模,是村民道德的榜样。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5

  xx,男,52岁,初中文化,1960年1月出生,熊家场乡白马村村民。2004年以前,xx凭着自己会开车,一直在外给公司老板当司机,由于机灵能干,很得老板赏识,工资待遇也不错,十多年下来,老方积攒了20多万,生活条件也逐渐变得宽裕了。

  时间一晃,xx的年岁也渐渐大了,毕竟常年在外也不是办法,落叶总是要归根的。在此情况下,老方带着自己打了十多年工的积蓄回到了老家,并准备用这笔钱在家开创一番事业。2006年老方回到家里,正值赶上全国生猪养殖市场萎缩,很多人不敢去碰这烫手的“山芋”,但老方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心里思量,现在市场不景气,养殖的人少,但随着政策的倾斜,生猪的价格一定还会回暖,那时生猪市场的需求将会扩大,和家人一合计,老方便毅然决定在自家门口开办个生猪养殖场。谁知道,就是老方的这次决定,改变了xx德命运,让他注定和猪结下缘份。

  起初,老方的养殖场规模很小,一年能有个二三事头猪出栏,那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一年下来也有二三万了。这一年生猪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老方已不满足余过去的小打小闹。他不断寻思,要在这一方面挖到金子,就要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扩大自己的生产量,经过多方打探,老方得知,国家为了鼓励生猪养殖,出台了许多帮扶性的政策,同时在资金上也有补助,老方得知后扩大养殖规模便有了底气。2008年,全国工商联把熊家场乡定位定点帮扶乡镇,其中,就有帮扶养殖创业的无息贷款。在得到全联的资金帮扶和乡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老方扩大的自己的养殖基地,重新修建了养殖厂房,引进了新的生猪品种。规模的不断扩大,老方喜在心里。

  可是就因为规模的扩大,差点让老方亏掉了以往赚的钱。究其原因,一心只知道扩大规模,但却用以往的`技术来养殖,这怎么能行呢,大猪小猪养在一起,喂食的时候,大猪争着吃,个子小的猪就挤不进去,有的还会被大猪踩伤、踩死,同时猪多了容易生病,看着一个个猪病倒,老方那个心痛啊,毕竟是自己十多年的血汗钱啊。白马村的干部们得知老方的情况后,就相约来到老方家,在实地查看了老方的养殖场后,给老方指了新招。一同带他来到了村委远程教育站点,并给老方讲解远程教育的作用,老方到了这里,就得到了宝贝似的,不仅每次培训都到,同时还根据自己养殖情况,在远教站点借来养殖光盘回家和家人一起学习养殖技术,同时远程教育网上的许多信息,不仅能提供许多种养殖技术,同时还能提供市场的需求数据,让农户们在家就能了解市场走向,给农户提供市场指导。

  在远教培训班中,老方学到了许多新的养殖技术,比如说:厂房规范设计,生猪分阶段圈养,酵母发酵圈舍、紫外线杀菌、食饲营养搭配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让猪儿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减少了疾病和病毒的滋生,减少了生猪死亡率,更重要的是能够让猪儿们合理的摄取均衡的营养,节约了成本。这一年下来老方出栏生猪200多头,按每头猪1000元的利润,这一年就有20多万的纯收入。

  但是老方并不满足于此,他有在寻思,要想自己的猪的价格比别人的高,就要提高自己猪的品质,改良猪品种和肉质,在一次远程教育网上老方无意看到一则消息,某养殖场养殖野猪,效益很好,但是自己的养殖场不适合养殖野猪,这是他又在寻思,能不能把野猪和家猪进行杂交。这样一来,这下一代猪即保留了野猪抗病强、好饲养的特点,同时,又保持了本地猪温顺快长的特点,这种猪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一定很好,在咨询了相关专家的野猪杂交的课行性后,老方又多方筹资30多万,并得到全联贷款12万元,扩建养殖场,并从外地引进野猪品种和优良的本地母猪。在经过多次试验后,老方的新品种猪——黄毛猪“出世”了,经过一年喂养,这种猪买到市场上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这猪肉保留了野猪和本地猪的特性,肉质细腻,脂肪低,色泽光滑,入口肥而不腻,口感很好。经过近几年的喂养,这黄毛猪为老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到今年为止,老方的养殖场规模已扩大到2000多个平方,已陆续投入70多万元,年存栏生猪近两百多头,年出栏生猪400多头,按照一头1100的利润,年收入将近有40万元。与此同时,老方还为自己的养殖基申请了营业执照,这为他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了便利,养殖基地的建立,还决绝了5个人的就业问题,为周围群众发展产业带富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老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生猪养殖大户。

  在谈到老方回家创业搞养殖成功的秘诀时,老方朴实的说到,这能有什么秘诀啊,第一就是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二就是要有科学技术的指导,要多学习,多了解市场行情,三就是要有一个执着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6

  这束光,对南源村xxx而言,就是乡村,就是乡土乡亲。

  2015年,27岁的xxx从华灯璀璨的城市毅然回到家乡--南源村。或有不甘,亦是选择,远离无数人眼中的“诗和远方”,回到许多年轻人可能会“敬而远之”的农村,而且南源村还是山区村、贫困村,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生活不便……

  “我也不知道是对是错,但我觉得,村里有为我准备的工作。”xxx说,“农村嘛,要发展,总要有青年人,所以我回来了。”7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从村里的团委书记到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见证了南源村脱贫摘帽、8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屯屯通水泥路、香菇产业集体经济从无到有……面貌一新的同时,自己心中那份不甘早已褪去,亲人的不解变成了支持,那束光照亮了当初无悔的选择。“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给老百姓做些事应该,虽然现在脱贫了,胜利了,但是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回来,在这里成长、奉献。”xxx说。

  近年来,荔浦市花篢镇广大团员和青年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发扬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7

  xx,女,1976年5月28日出生于xx县xx镇,41岁,高中学历。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她成为新时期农村妇女中的优秀代表。

  一、自立自强,艰苦创业。

  20岁的xx就有着一颗敢闯、敢做、敢为的心,1996年年轻的她充满了对外面世界探索的热情,她深刻的意识到必须学习和提高自己,了解更多与当下的发展和需求,独自一人到景洪从事着服务业的工作,1998年与武汉部队青年陈德国结婚。

  在外整整10年的时间,xx发现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乡村的风味、民俗,也让她深深的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和独特。用她的话说就是“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根更重要,它所给我们的东西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这让她萌生了一个念头:回家乡挖掘独特的哈尼族特色美食。丈夫非常认同和支持她的决定,2005年初,两人毅然决定放弃在市里打下的良好的经济基础,带着6岁半的儿子回到了xx县xx镇。

  回到家乡后,xx就开始忙碌于餐馆的开办,因为孩子年幼,餐馆要正常运营,必须有足够的人手,她第一想到的是发动了村里的几个妇女姐妹共同以合资的方式来开办餐馆。开业前夕,她到村里耐心向老一辈一一请教了哈尼族特色风味的各种做法,同时也和妇女姐妹们进行各类菜品的制作,餐馆开业后,果然如xx所想得一样,由于关累镇辖区关累港重要的运输港口和勐远仙境景区,而且关累镇又是一个哈尼族大镇,很多过往的游客都十分愿意到哈尼族风味餐馆品尝哈尼美食,了解更多哈尼文化,生意红红火火。

  刚好又赶上橡胶价格突飞猛进的时期,关累镇是个橡胶大镇,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跟着越来越高,xx并没有只专注于做餐馆生意,她白天忙碌于餐馆,晚上也不让自己闲着,和一般农村妇女一样忙碌于胶水的收割,对于村里人来说她是勤劳、能干的哈尼族妇女的典型。

  二、勇于创新,带动农村妇女。

  2013年橡胶价格不断下跌,橡胶市场低迷,胶农经济收入不断减少,显然需要进一步改变经营方式才能改变困境,关累镇作为勐腊县辖区橡胶大镇更是面临着更多这样的困难。xx便带动了更多的妇女同胞加入到她的特色餐饮中来。她也意识到要走出这种困境,当靠餐馆来提供经济来源和就业是不够的,于是,xx让村里的一部分姐妹们去打理餐馆,为了进一步适应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让镇上的年轻人和来镇上的游客也可以吃城里有的东西,她又不停歇的组织另一部分妇女姐妹们到市里学习生蚝、扇贝、油呛心管、耗油芒果等城里的小吃的做法,在镇上做起了晚点小吃,因为位置在关累镇桥头,当地人亲切的称“桥头烧烤摊”。

  烧烤摊的风味很地道、种类也很多,依托着玉磨铁路和小高速的修建集镇区人流量也越来越多,就这样xx的烧烤摊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总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地方,为陷于困境的一些胶农家庭增添了日常生活开销的经济来源。

  作为新时期的妇女,xx深刻的意识到精神文明和环境卫生建设的重要性,她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总支、村委会,积极参加各类新农村建设宣传和教育活动,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妇女思想教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她主动组织妇女进行村镇每月环境卫生扫除,在关累镇村镇环境的绿化、美化、生产区的卫生整治工作中起到了积极地带头模范作用。

  三、坚定信心,展望理想。

  谈及理想,xx的理想简单而平凡,却踏踏实实。她说,希望能在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继承和发扬哈尼族织布、饮食、民俗等民族文化,让更多的农村妇女关心并参与到环境卫生维护工作,积极参加更多知识学习的机会,打破保守的思想,通过不断的努力创造更多人生的价值。

  xx关注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常常在小吃店里和妇女们谈论国家出台的重要政策和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她说,希望自己尽快成为名共产党员,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

  新时期下的农村女性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由千千万万个xx的力量汇集而成,她们勤劳、乐观、向上,她们带动着广大农村妇女不断适应新时期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当下,xx正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天的生活,她有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汇聚着身边的力量,带领着广大新农村妇女在新的征程上追求着新的跨越。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8

  一技傍身,再不怕贫困压顶。李xx来自山西天镇县张西河乡,2013年起就在北京做家政,因为“无证上岗”,每个月的工资仅有1800元。在接受“天镇保姆”的技能培训后,她的各项技能都得以提升,月薪涨至近5000元。

  “学了技能是关键。”谈到脱贫增收的秘诀时,李xx说。

  从“鸡鸣一声闻三省”到打响“天镇保姆”劳务品牌、带动群众驶入就业增收的快车道,天镇县的摇身一变,离不开人社部的定点帮扶。

  结合山西天镇县、安徽金寨县、西藏札达县特点,人社部发挥职能优势,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细化帮扶措施,增强帮扶实效。

  加大就业帮扶。指导天镇县、金寨县延续优化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和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用好用足各类资金;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大力推广就业帮扶直通车;推动品牌培育发展,将“天镇保姆”纳入全国百家劳务品牌予以重点推介。

  加大技能帮扶。推动天镇县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开展育婴员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协调山西人社厅加强对天镇县技工学校规划设计、设立审批和专业设置的指导。支持金寨技师学院丰富教学资源,中国职业培训在线平台减免金寨技师学院1770人线上培训费用。为札达县提供电子商务、美容美发、保育等相关职业(工种)的网络培训课程和网络交互课程。

  完善社保帮扶政策措施。加强与民政、税务、乡村振兴部门和残联数据共享,加强重点群体监测分析,优化经办服务,统筹做好政策衔接、任务落实和督促考核等工作,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目标任务落实。

  推进人才人事帮扶。加大定点帮扶职称倾斜力度,指导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倾斜政策,指导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支持设置特设岗位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发挥专家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在金寨县实施“高层次专家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在天镇县开展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活动;邀请医疗卫生领域专家深入阿里地区多家医院,对当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社部门将继续发挥职能优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汇聚磅礴的人社力量。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9

  xx,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市诚信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

  xx年轻时就在生产队任过队长,在村小学当过民办教师、教导处主任。由于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在学校工资低,生活极为困难,他天性好强能吃苦耐劳,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拼。1994年,xx一家来到了山东青岛胶州李哥庄,最初是给单位或企业打零工,当过保安、包过医院食堂、开过饭店,什么活都干。后来有很多家外企在这里落户办企,他又到企业找活干。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短短的时间内就摸索出了做副食生意的门道。

  经过几年的努力,个人手头上有了一些积蓄,通过自筹,在2005年5月他开办了一处首饰加工厂,自己单独开始经营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他逐步摸出了两条制胜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保证所售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商品货真价实,他的商品总是能赢得顾客的信赖,生意十分红火。随着生意的做大,他又于2009年在山东青岛注册了诚信工艺品有限公司。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他认为,开公司、办企业,就不能像以前开加工点那样,只要诚信经营,雇佣三、四个人就行了。要把企业办好一定要真正的会经营、会管理。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在注重借鉴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他不断创新经营方式。

  在实践中他摒弃了一些旧的用人做法,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原则,全面推行多劳多得、工效挂钩的工薪制度,大大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内容纳入规范之中,全方位、高标准地规范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他不惜重金,高薪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经过不断磨合与充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量化考核,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管理链,使全体员工由他律到自律,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管理之中,形成了一种值得借鉴的企业管理文化。

  创业的征程无疑是艰辛的,xx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的迈向自己的奋斗目标。从2016年创办企业开始,他在山东青岛已拥有2处固定资产达500万元的工艺品加工企业,在山东菏泽一处。2017年,他在青岛胶州李哥庄又注册了青岛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xx善于掌握市场信息,虚心向同行学习,看准了篷布生产市场,大胆地干起了篷布加工企业。现如今,生意红火,销售市场畅通,年平均效益可达200万元。

  短短几年之内,xx从一个打工仔发展到拥有几家公司的大企业家。取得这样的成就无不与他的务实肯干、敢干敢闯、平易近人、秉公守法、诚实守信密不可分。无论是卖货还是做企业,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从未借故不缴或少缴税款,更未弄虚作假,偷逃税款。作为一个依靠自己双手先富的致富者,他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爱护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只要他们遇到因难,他都及时去帮助解决。员工和老乡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必定到场。

  在工作中理解员工的疾苦,在待遇上向苦、脏、累岗位倾斜,尽最大可能改善劳动条件,营造和平共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劳动保护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和全体员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员工中享有很高威望。

  xx的经营之路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经营管理理念的成熟和成功,也向人们证明了一个创业者艰辛的奋斗历程。对于56岁的xx而言,前行的路依然漫漫,荆棘与光明同在,机遇和挑战共存,但是有理由相信,他会一步步走得更好、更平稳,从而在经营管理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做的事业会像青松一样四季常青!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10

  小侯,男,出生于1991年,2016年7月毕业于滁州学院,同年7月主动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曾服务于山南市人大常委会。带着诗和远方,挥洒着青春,结束了自己3年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后,他主动申请留藏工作,继续扎根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基层亲近大地、熟悉百姓、了解国情,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自己长期建藏的忠诚与担当。

  一、默默奉献基层,在履职尽责中唱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主旋律

  大学期间,有着多次志愿服务经历的小侯,早在心中埋下了响应国家号召去西部工作的种子,唱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方去”志愿服务主旋律。2016年6月,刚完成大学毕业前各项手续后的小侯,没提前和家里人商量,独自带上在校期间所获荣誉及证书,敲响了学校团委办公室的大门,主动报名填写了《2016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报名登记表》,凭借着在校期间的优秀表现,经过严格评审他被成功招募为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在顺利通过各项检查之后,他和三十多位小伙伴一起,依依惜别家乡,豪情满怀地来到藏文化的发源地西藏山南,在经过高原反应“见面礼”的考验后,伴随着激动、惊喜、惶恐与不安,在藏族同事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解西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志愿服务生活。在藏工作学习中,他努力发扬“老西藏精神”,养成了坚忍不拔、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和当地藏族群众一起唱藏歌、跳藏舞,和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渐渐融入雪域高原的生活。

  在志愿服务的三年里,他既担任过团市委团支部书记,也兼任安徽籍西部计划志愿者队长。在完成好本职工作之余,他积极筹备并参加市项目办牵头组织的各项活动,带领团支部成员积极协助配合团市委举办“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徐本禹成长分享会”,带领团支部成员积极协助配合团市委协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服务管理电视电话会议、签订志愿者安全健康管理责任书等。同时,也积极组织安徽籍志愿者参加共青团安徽省委领导莅临山南慰问座谈会,牵头完成志愿者团支部规章制度起草、修正,积极参与各项时事政治精神宣讲活动,并被评选为山南市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他倡导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既是‘美丽山南’的建设者,也是享受者;既是‘西部计划’的实践者,也是宣传者;既是西藏的‘异乡人’,也是西藏与内地的联系人。我们像星星之火一样聚集起来,竭尽所能发光发热,用奉献与热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志愿者服务理念,至今仍被山南历届西部计划志愿者们所肯定和坚持。

  二、强化责任担当,在积极主动作为中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各民族的生命线,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必然要求,西藏高寒缺氧、条件艰苦、处于维护国家统一、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这就要求在藏的各族人民群众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事关国家统一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维护好祖国统一。在志愿服务的三年里,他在思想和行动上时刻以一名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深入揭批达赖分裂集团等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三年在藏生活摔打磨练强意志、三年受党教育坚定立场当先锋,在结束志愿服务之际,他完成了从“思想上”入党到“行动上”入党的人生蜕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名党的“好战士”。三年里,在重大节日和敏感节点的维稳戒备值班等工作中,他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职责,始终把上级交代的维护稳定的任务落到实处。同时,牢固树立维护稳定没有身外人的思想,并在行动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敢于旗帜鲜明地发声亮剑、针锋相对地批评、抵制各种分裂言行,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站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

  三、脚踏实地钻业务,在尽职尽责中奠定一生的职业发展基础

  在三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为了当好参谋助手,协助办公室主任抓好两级机关党组党建工作,在认真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他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开展了各项工作,主要体现为协助创办了《山南人大之声》等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在山南生动实践的宣传刊物。在经过多次跟班学习掌握工作程序后,可以独自担纲统筹协调各级人大来山南调研、考察,出色完成了白玛赤林委员长及对口援藏支援山南建设的“三省”各级领导莅临山南考察的各项接待任务,可以协调省(自治区)级人大赴山南开展各类专项检查、执法检查、立法调研、专题调研等,多次参加自治区“两会”、市“两会”的会务筹备及服务保障工作,以及千余场市人大各类会务保障工作。他的这种严谨细致、脚踏实地钻研业务;孜孜以求、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精益求精、扎扎实实提高能力的务实工作作风,得到了山南人大各级领导及“三省”援藏领导的广泛赞誉,也让他在尽职尽责中奠定一生的职业发展基础。

  四、真情融入边陲,在服务基层中体现人生的价值

  2019年年初,已在市人大多岗位锻炼3年的他,即将结束志愿服务工作走向职场的下一站,婉拒了山南多个县(区)人大的工作邀请后,主动申请到海拔5373米的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人民政府工作。普玛江塘乡,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行政乡,号称“世界之巅”,距离不丹王国仅25公里,平均海拔5300米的艰苦环境和极其恶劣的气候给了他别样的体验,处于风口的乡政府冬季长达9个多月,年平均气温仅为零下7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35%,晚上睡觉盖四床被子,洗澡要到百公里之外的县城才可以,呼出的热气很容易在被子上变成一层薄薄的霜,基本上每天都会下雪。但他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用“与其苦熬浪费生命,不如苦干燃烧青春”的责任担当,克服高反失眠、低温缺氧、强紫外线等诸多困难,毅然决然地在世界海拔最高乡爱国奉献,用信念锻造无悔青春,用深情诉说对党和国家最绝对的忠诚。

  2016年的那个并不遥远的夏天,对于长期身处高海拔而导致记忆力减退的他而言,似乎是“有点遥远”了。那年夏天,48个小时的火车一路从安徽到西藏,从满眼繁华到满目苍凉,回顾这些年的在藏生活,他说,在西藏这片举目无亲的高天厚土之上,我用三年的时间,实现了思想转型、身份转换、生活转轨、工作转变。这其中,既有高原缺氧、孤独寂寞、道路艰险、气候恶劣、语言不通、紫外线暴晒等诸多不适之苦,也有和当地人从一开始的“恐惧”,到后来逐渐变成可以依赖的亲人的快乐,这种援助在边疆、工作在雪域、奉献在高原的充实感,是其他快乐所无法比拟的。

  “远在5000公里外的家人,永远是我坚定信心决心、保持干劲拼劲的‘强力引擎’,也是支撑我在藏工作生活最澎湃的‘力量源泉’和最坚强的‘心灵支柱’。虽然普玛江塘的夜很静、天很蓝,雪也很大,日子会有些孤单。也许有人不明白我的选择,但我知道,别人拥有的我将来都会有,但我所拥有的、所经历的,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拥有和经历。不同时代的青年有着不同的际遇与机缘,是西藏给了我平台与机会,我才可以从一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普通大学生,来到社会与时代最需要的地方,成长为一名用脚步丈量华夏土地,把青春融进祖国山河的不忘真我初心、牢记时代使命的新时代青年”。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精选11篇)12-28

乡村振兴典型事迹材料11-29

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材料11-22

企业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精选9篇)11-21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通用5篇)11-21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11-23

乡村振兴个人典型事迹材料11-22

关于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材料11-29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精选9篇)11-18

农业系统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精选10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