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

时间:2023-09-15 17:33:36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力度,有效遏制了案件快速上升势头。然而,仍有犯罪分子铤而走险,不断翻新手段实施诈骗,让受害人蒙受损失,我们普通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精选7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1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白如何预防手机诈骗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各种形式,避免上当受骗。

  二、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业的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渠道的广阔,信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由其带来的交通、饮食、消防、网络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也浮出了水面,为了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各方面的预防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在各种灾难来临时的应对能力,为了灌输学生更多的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召开本次主题班会。

  三、引入提问:

  什么是“盗窃和诈骗”?所谓“盗窃和诈骗”就是分子利用学生经验少,心肠软等特点,蓄意编造故事,博得大学生的同情,伺机借走其银行卡,然后想尽办法盗走密码,最终骗走卡内资金的事项。

  (一)、电信诈骗特点

  作案过程不接触化。诈骗案件与其他刑事相比,无现场、无痕迹物证,难以发现、固定和提取证据。在侦办传统诈骗案件中,往往采取比对嫌疑人体貌特征确定嫌疑人。而电信诈骗中,嫌疑人仅通过电话与受害人联系,与受害人不见面,受害人对嫌疑人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号,不掌握嫌疑人体貌特征,难以确定嫌疑人。加之,电信诈骗嫌疑人通常采用网银系统转存及分解资金、自动柜员机提现等手段,与银行工作人员不接触,加大了确定嫌疑人、固定证据方面的困难。

  (二)、电信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法

  电话类诈骗

  (1)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分别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银行、社保、医保、有线电视或邮政公司”工作人员,虚拟上述机关、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电视欠费、邮包或涉嫌洗钱、贩毒、经济等”为名,要求事主保密并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

  (2)冒充“领导”、熟人电话诈骗骗子冒充单位领导、同事、同学、亲属、朋友等,采取直呼其名或“猜猜我是谁”的方式,以“临时周转、发生车祸、被抓、急需手术费用、孩子突发疾病”等为名,要求事主向指定账户转入资金。

  (3)破财消灾诈骗骗子冒充“”,以“子女在外遭绑架”或事主“得罪人将被报复,花钱能够帮其摆平”等为由,要求事主交赎金或向账户打款。

  四、PPT播放

  (1)校园中常见的诈骗盗窃案例

  (2)社会上常见的诈骗盗窃案例

  五、班主任总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可无根据的同情陌生人,或者是昔日的好友,不可泛滥其同情心。详细的阐述如何合理利用和保管银行卡等。

  五、情景剧

  搞笑版“老同学”(一个学生被昔日的同学以介绍工作为由骗入传销的情景剧)

  六、班会课总结

  短短的40分钟我希望能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播下了一颗安全意识的种子,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生活中各种安全问题的重视意识。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让自己心中那颗安全教育理念的种子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2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电信诈骗,以及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2. 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不被电信诈骗。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电信手段进行欺骗、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电信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假冒银行、公安、法院等机构进行诈骗,冒充亲友急需资金等。

  2. 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假冒银行或其他机构:发送假冒短信或电话,诱导受害人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冒充亲友急需资金:发送短信或电话,冒充亲友急需资金,骗取受害人转账。

  中奖诈骗:发送短信或电话,告知受害人中奖,需要先支付一定费用才能领奖。

  虚假投资理财:发送短信或电话,诱导受害人进行虚假投资理财。

  3. 如何保护自己不被电信诈骗

  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将个人信息随意告知陌生人,尤其是银行账户、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

  警惕陌生电话、短信:对于陌生电话、短信要保持警惕,不轻信其中的内容,避免被骗。

  不随意转账:不随意转账给陌生人,特别是冒充亲友急需资金的`情况下,应先与亲友核实。

  学会辨别真伪:学会辨别真伪的电话、短信,尽量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教学活动:

  1.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相关的电信诈骗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性。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并共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受害人和电信诈骗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电信诈骗的过程和感受。

  4. 制作宣传海报:让学生分组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如何保护自己不被电信诈骗。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的表现:评估学生制作的宣传海报的质量和内容是否准确传达了如何保护自己不被电信诈骗的信息。

  教学延伸:

  1. 邀请警察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邀请警察或相关专家来班级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了解。

  2. 组织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电信诈骗案件处理中心,让学生亲身了解电信诈骗的处理过程。

  3. 设计游戏活动:设计电信诈骗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辨别真伪和保护自己不被电信诈骗。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3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基本概念、常见手段和防范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提高对电信诈骗的辨别能力,并学会保护自己不被骗。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信诈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3. 学会识别电信诈骗的特征和迹象;

  4. 掌握预防电信诈骗的基本措施;

  5.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

  1. 电信诈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3. 识别电信诈骗的特征和迹象;

  4. 预防电信诈骗的基本措施。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基本概念和危害。

  第二步:讲解电信诈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0分钟)

  向学生讲解电信诈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诈骗手段的种类和常见目标。

  第三步:介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15分钟)

  列举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如假冒身份、虚假中奖、网络购物诈骗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每种手段的特点和危害。

  第四步:识别电信诈骗的特征和迹象(15分钟)

  讲解学生如何识别电信诈骗的特征和迹象,如语言表达不准确、要求个人信息、威胁恐吓等。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辨别真伪信息。

  第五步:预防电信诈骗的基本措施(15分钟)

  向学生介绍预防电信诈骗的基本措施,如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链接、警惕陌生电话等。通过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不被骗。

  第六步:总结和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强调学生应该保持警惕,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教学资源:

  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2. 案例分析材料;

  3. 角色扮演材料。

  评估方法:

  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

  3. 课后作业。

  拓展活动:

  1. 邀请警察或网络安全专家进行讲座;

  2. 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3. 建立学生网络安全小组,定期分享防范经验。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4

  教案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电信诈骗的概念和危害;

  2. 培养幼儿辨别诈骗电话和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拒绝陌生人电话和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幼儿正确应对电信诈骗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讲解电信诈骗的概念和危害;

  2. 模拟电话和信息,用于幼儿练习辨别和拒绝;

  3. 幼儿绘画纸和彩色笔,用于制作防诈骗宣传画。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幼儿介绍电信诈骗的概念和危害,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

  2. 讲解(10分钟)

  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幼儿解释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例如假冒公检法、中奖信息、虚假投资等。同时,告诉幼儿电信诈骗的危害,例如损失财产、泄露个人信息、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全等。

  3. 辨别练习(10分钟)

  模拟电话和信息,让幼儿辨别真实和诈骗的信息。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询问幼儿家长的姓名、电话号码等,让幼儿判断是否是诈骗电话或信息。

  4. 拒绝练习(10分钟)

  模拟陌生人电话和信息,让幼儿练习拒绝。引导幼儿用礼貌的方式告诉陌生人“我不认识你,不跟你说话”,并及时告知家长。

  5. 应对练习(10分钟)

  让幼儿讨论和提出应对电信诈骗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幼儿了解正确的做法,例如不随便泄露个人信息、不随便点击陌生链接、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等。

  6. 制作宣传画(15分钟)

  给幼儿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让幼儿制作防诈骗宣传画。鼓励幼儿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表达自己对防电信诈骗的理解和建议。

  7. 总结(5分钟)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宣传画,并让幼儿分享自己对防电信诈骗的认识和体会。总结课堂内容,并再次强调正确应对电信诈骗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 家长互动:将学校宣传画收集起来,组织家长参观,并与家长分享幼儿学习的内容和成果。

  2. 参观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当地公安机关或电信公司,让幼儿了解电信诈骗的打击和防范工作。

  教学评估:

  观察幼儿在辨别、拒绝和应对电信诈骗练习中的表现和回答,评估幼儿是否掌握了防电信诈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5

  教案目标:

  1. 了解电信诈骗的概念和常见手段。

  2. 培养幼儿对电信诈骗的辨别能力。

  3. 培养幼儿正确应对电信诈骗的能力。

  教案内容:

  1. 电信诈骗的概念和常见手段

  a. 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电信工具进行欺骗、诈骗的行为。

  b. 介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如冒充公检法、冒充亲友、冒充银行客服等。

  2. 如何辨别电信诈骗

  a. 教导幼儿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等。

  b. 强调幼儿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c. 告诉幼儿在接到可疑电话、短信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

  3. 正确应对电信诈骗

  a. 强调幼儿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尤其是要警惕陌生人索要个人信息或转账等行为。

  b. 介绍幼儿应该如何报警,如拨打紧急电话等。

  4. 游戏与活动

  a. 角色扮演:让幼儿分角色扮演电信诈骗案例,引导幼儿分析诈骗手段并提出应对措施。

  b. 画画比赛:让幼儿画出自己对电信诈骗的理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案评估:

  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看是否能正确辨别电信诈骗手段和提出应对措施。

  2. 评估幼儿在画画比赛中的作品,看是否能正确表达对电信诈骗的理解。

  教案延伸:

  1. 与家长合作,组织家长讲座或讨论会,加强家庭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

  2.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幼儿对各种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发生的被拐骗案例、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盗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盗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事例组织学生讨论

  时间安排:

  一节课

  课前准备:

  1、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盗知识。

  2、了解一些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陈述所搜集到的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2、呈现主题。

  (二)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柴伟是郑州市民,一个月前他16岁的儿子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突然走失,经过多方打听,柴伟得知儿子被人贩子卖到了山西黑窑场做了苦工。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另外五家和他一样丢失孩子的家长,几位家长开始联合在山西黑窑场寻找孩子。在将近两个月的寻找过程中,他们只找到了一家丢失的孩子,却解救了另外50多名素不相识的童工。这三个孩子,都是刚从山西被解救出来的。

  (三)小组讨论:吸取以上案例的教训,我们应如何防拐骗防诱拐?

  (四)防拐骗知识

  1、掌握动向。外出一定要跟家长“请假”。

  2、防陌生人。告诉孩子,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请陌生人带路,不能搭乘陌生人的车出去,更不可食用陌生人给的饮料、糖果和其他小食品。

  (五)上当被拐骗后自我解救方法:

  1、沉着冷静,注意观察犯罪分子的人数、交谈内容,从中摸清犯罪分子作案的意图。在摸清对方的意图后,要想方设法,在适当的时候,寻找借口逃跑如上厕所、装病。不要与犯罪分子当面顶撞,以免受皮肉之苦。

  2、一旦被软禁,要装作很顺从的样子来麻痹对方,使犯罪分子放松警惕。一有机会就接近窗户、天窗、通气孔等通向外界的地方,想办法向邻居、路人呼救,或者写纸条、扔东西。纸条内容大概是“我被坏人关在xx地方,请报警”,这不仅使自己免遭不幸,而且使犯罪分子很快落网。

  3、如果已被人贩子卖掉,要冷静,想办法拖延时间,可以说身体不适,或用温柔的语言哄骗对方。抓住机会向你能够接触到的人求救,如向清洁工人求助。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大声呼救。见到警察、机关单位等要想办法靠近并求助。

  (六)小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希望这次的班会活动能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盗的重视,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盗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愿同学们开心地学习,平安地生活。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7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电信诈骗,并能够识别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2. 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电信诈骗的侵害。

  教学准备:

  1.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相关内容。

  2. 电信诈骗案例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3. 小组活动的材料,用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电信诈骗的概念,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电信诈骗案例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识别电信诈骗(10分钟):

  通过展示PPT或黑板上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如冒充公检法机关、虚假中奖信息、冒充亲友求助等。并向学生解释这些手段的原理和特点。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电信诈骗案例。让他们思考这个案例是如何进行的,受害者是如何上当受骗的。然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思考结果。

  4. 防范电信诈骗(15分钟):

  通过展示PPT或黑板上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如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警惕陌生电话和短信、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等。并向学生强调保持警惕的重要性。

  5. 角色扮演(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电信诈骗案例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名学生扮演受害者,其他学生扮演诈骗者和旁观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电信诈骗的危害和防范的重要性。

  6. 总结(5分钟):

  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电信诈骗的危害和防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不轻易上当受骗。

  教学延伸:

  1. 邀请警察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电信诈骗案例和防范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区活动或宣传活动,向社会传播电信诈骗防范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电信诈骗的理解和防范意识。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收获。

【小班防电信诈骗教案】相关文章:

安全教案小班防电信诈骗安全教案11-13

防电信诈骗的教案11-06

防电信诈骗教案11-06

11-06

11-06

防电信诈骗的教案11-06

防电信诈骗教案11-06

防电信诈骗教案11-06

防电信诈骗的教案11-06

防电信诈骗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