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2024-10-28 03:06:26 瑞文网 我要投稿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集锦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集锦5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祖国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特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文化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1.课程实施 “一二三四”

  把握一个标准:即语文课程标准,课标对小学阶段写字教学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正确的写字姿势;二是基本的书写技能;三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视两个时期:入学时期和换笔时期。

  实现三个覆盖:即书写教学要所有作业、所有学科、整个教学过程全覆盖。

  关注四个重点:一是重点关注姿势正确:坐姿、手姿,二是关注簿本整洁:做到不乱画,不乱撕,不折角,不碰边线,不重描,不用橡皮涂改液改正纸。三是加强指导:加强笔画和结构的指导。四是注重评价:评价的内容把书写质量和书写姿势、习惯相结合,评价的方式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我们临沭县第四实验小学在县教研室的指引下,秉承着“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写字教学宗旨,牢固树立“写字育人”的办学方针,着力构建“墨韵课程”,扎实将写字教学推向纵深发展,让墨香在一笔一划间浸润学生心灵,让中华汉字文化在一撇

  二、校本课程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不适绘画,却又绘画的形象感;不适诗,却又诗的意境;不适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生命,却又生命的神采。因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主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校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课程开发

  实行课程管理 “三级体系”。

  为增强书法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学校以健全机制为保障,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师资培训、教学形式等方面作一系列调整和提升,确立了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校本课程基本思路。

  学校成立了写字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暨“写字教学工作室”,由“分管副校长——教导处——年级组”组成三级管理,层层落实,每个年级组就是一个写字教学研究团队,成员重点是语文、数学、英语、专兼职书法教师,统筹开展写字教学工作。

  四、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5、校本课程目标

  (1).制定书法教学的总目标。学校提出了书法教学的总体要求:第一,了解祖国文字的发展历史,知晓历代重要书家、书体及代表作。第二,具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方法。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汉字笔画、偏旁、结构的特点,基本掌握它们的书写方法,努力做到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清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第三,重视毛笔字的书写训练,会描红、仿影和临帖,逐步做到毛笔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书法社团的学生在学习后期应具有一定的作品书写创作能力。第四,具有一定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以及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2).着力增强“以字育人”的目标。我们在“正字品、树人品”理念指导下,努力发掘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是注重训练学生的毅力,督促学生循序渐进地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写字训练,并养成踏实的作风。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我们讲授不同书法家的书法风格时,让学生感受到庄重、严谨、俊秀、潇洒、飘逸等美的熏染,进而养成儒雅的气质。三是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通过书法的“结构避让”的特性,引导学生“做人要避让与谦逊”,从书法章法的“平衡、和谐、稳定”的关系,引导学生感悟出和谐处事、依法做事、关照他人的道理。

  五、课程实施

  (一)课程内容

  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实施“一长一短”的课程模式。1、2年级铅笔字、3-6年级硬笔。

  1.硬笔书法:1-6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硬笔书法(写字)课。由本班语文老师进行指导、授课。作为专门的写字指导长课。

  2.毛笔:3-6年级各班,软笔由我校专职软笔书法教师进行指导、授课。3-6年级硬笔与软笔间周开设,然后再调出15分钟放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作为每天写字练习短课。

  3.书法兴趣小组: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作为书法兴趣小组课时间,由我校优秀教师进行指导、授课。

  “一长一短”课程模式的实施,使写字在时间上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课程结构

  必修课程:写字课、书法课(3-6年级)

  选修课程:书法兴趣小组

  (三)教学策略。

  情境式教学:多应用于低年级,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手段激发孩子字的写字兴趣。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采用了儿歌的形式,写好字,要牢记:头要正,肩要平,臂摆开,脚放平;一尺、一拳和一寸,牢记心头多自省。再如:大指二指对齐捏,三 指在下来托起 ,四指五指往里卷,笔杆靠在关节处,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笔就是来练字。

  启发式教学:主要应用于中年级,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笔画的变化、结构的合理等。如我校的李世彩老师在上“突出主笔”一课时,先是出示这样几个字,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字写得怎么样,然后引导,现在老师给它们化个妆,看看这些字变得怎么样,这样在每个字上改动了一笔,就让整个字就有了精气神,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主笔的重要性及如何突出主笔,写好主笔。再如学生写两竖并立的字时容易写得左竖长右竖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带有两竖的字,得出结论:两竖并立右竖长。

  自主、合作学习:主要应用于高年级。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书写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临摩感受字的笔画美、结构美;通过生与生的合作评价,指出对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还需要改进,通过他人对照自己,发现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互帮互促。

  (四)教学模式

  校本课程有:有基本笔画的示范:有横画、撇画的写法;有偏旁部首的写法:如木字旁;有整体结构的归纳: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突出主笔,穿插避让等等。

  通过学习,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我校写字校本课程逐渐总结出了低中年级硬笔书法课堂教学三步教学方法:即示范——练写——评析。高年级书法课堂教学三步教学法:即自学概括重点——临摹学习书法——评析形成作品。高年级更加重视学生自主能力、自学能力、欣赏能力的提高。老师们自主探索实践,如刘露老师自创了写字教学五环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做操活动静身心。上课预备铃响后,先和学生们一起做《写字韵律操》。这样既活动了学生的身心,又很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先动后静的有机结合为后续教学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复习双姿做准备。正确的坐姿是头正、肩平、臂开、足安、身正、笔正、心正,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贯穿这样一句话:身正则笔正,笔正则心正、心正则字正。

  第三环节:引导示范悟其“形”。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在书写中不准出现“麻团、斜线、双眼皮、大小个”现象。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努力做好个体与整体的兼顾。

  第四环节:精要讲解得其“法”。小学学段的孩子还小,不太理解抽象和专业的书法名词,所以在教学中,适时采用恰当的“比喻法”,使学生准确而便捷地理解知识,增强学习硬笔书法的兴趣。以基本的笔画教学为例子:点如人的眼睛,神采奕奕;主横相当于人的肩膀,坚挺笔直;主竖相当于人的躯干,挺直硬朗;撇捺似少女的手臂,翩翩起舞。观察结构方面,总结出:注意昂头、收腹、展臂、伸腿才会美观大方、气度不凡。结构中的穿插避让:告诉学生“只有有了谦让、合作的精神,才能使自身变得越来越美”……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易于理解,深刻体会。

  第五环节:总结拓展谈收获。学生一节课书写下来很辛苦,双手始终处于一个紧张状态。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再一次做《手指操》《韵律操》进而来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在软笔书法方面,我校的胡顺香老师克服最初没有教材的困难,自己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程度,设计好例字,自己先勾好线,然后统一印刷,上课时指导学生用勾线填墨、描红、临贴等方法进行学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

  校本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的自主开发与实施,丰富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自主学习、自我规范和自信展示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教师发展目标:促进教师向“科研型”转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

  3.学校发展目标: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形成学校品牌。

  二、开发原则

  1.人本性原则:课程开发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发展性原则:课程应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掘,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搭建平台。

  3.科学性原则:深入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4.开放性原则: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调动教师、家长、专家等各方力量参与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三、课程内容与领域

  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应涵盖多个领域,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主要领域包括: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民族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自然探究领域: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4.艺术探究领域:发展学生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

  5.体育与健康领域: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6.其他特色领域:根据学校特色和地方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实施步骤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2.师资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能力。

  3.课程开发:组织教师根据开发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发校本教材。

  4.课程实施: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专门课时,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5.课程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五、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资源保障: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设备等资源,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3.制度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课程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

  为积极响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教育资源优势,特制定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发展需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成长点。

  2.注重实践与创新: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3.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知识相结合,既传承经典,又引领未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科技素养。

  4.校内外资源互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教师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形成教育合力,提升课程质量。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校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课程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设置

  1.课程规划: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规划若干门校本课程,如科技创新、传统文化、艺术修养、体育健康、社会实践等类别。

  2.课程开发:组织教师团队进行课程开发,编写教材或教学指南,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

  3.课程实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网络学习等,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教学管理与评价

  1.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校本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师职责,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指导,确保教学质量。

  2.学生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教师评价: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学校将校本课程实施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

  2.师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与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能力。

  3.资源建设: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库,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4.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

  为了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课程改革的总要求,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研究,致力实践探索,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给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开发课程资源,办出学校特色,体现我校“激励教育”模式的学校课程体系。

  2、任务

  (1)根据本校社区及属地单位的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课程。

  (2)组织、引导全校教师在课程计划留出的空间内充分行使课程开发自主权,增强课程意识,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水平。

  二、校本课程编制的目标

  1、基础性目标:校本课程不是学科课程的拓展与加深,它的.编制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社会知识、人文素养为目的。

  2、发展性目标:校本课程应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应体现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结合属地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与未来,提供有益的超前知识。

  三、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从实际出发

  2、互补性原则――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

  4、多样性原则――从社会多样化需要出发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1、方式:自主开放研发

  2、范围:学校、社区、属地

  3、内容:科学与文化、生活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操作与实践、地球与环境等。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门类

  《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阅读与欣赏》、《科技制作》、《书法文化》等。

  六、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机构

  1、领导机构(课程开发审定委员会)

  主任:

  常务副主任:

  成员:

  2、学生

  充分发挥年级组的功能,负责组织学生分组,学生每学期至少选学一门校本课程,考核后记入学生档案。

  3、教师

  (1)自培为主,学校选培为辅。

  (2)教材:自主开发,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3)授课形式:个别辅导,集中讲授,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组织竞赛。

  (4)职责与要求:学校教务处及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与考评。

  七、管理

  1、校本课程的学校管理:

  ①学校依据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习培训。

  ②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项目组织审议委员会进行审议。校本课程项目确定之后,及时向学生公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③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须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进行。校本课程在本校实施后,学校每学年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实施情况,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施情况做出是否继续实施的决定。

  2、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管理

  ①接到教务处下发正式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如有缺席应及时报教务处);

  ②教师在开学第2周向教务处上交课程教学进度表,并按教学进度组织教学。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教务处同意后执行;

  ③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考核工作,在学期结束前(或课程结束后)应将该课程实施的书面小结交教务处归档;

  ④教师开设校本课程将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作为学校评等评级内容之一,所开课时要记入教师工作量。

  3、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的管理:

  ①学生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校本课程,接到学校正式上课通知后,应按要求认真参加学习,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2次或因故缺席4次,则不参加该课程考核,并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由老师提交德育处按学校有关管理规定作出处理。

  ②学生在达到出勤率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核,成绩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八、具体实施安排

  1、实施流程。

  (1)选课: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15人的课程暂不开设。

  (2)排课: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务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结果按ABCD评定等级,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和成长记录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及学校安排中的实际困难,克服学生选课中的兴趣主义倾向,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避免学生选课中“想选就上,不想选就不上”的现象。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要按时出勤,遵守学习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应纳入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和初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5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特别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教材,由教师教教材。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一评估一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作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领导小组具体成员由校长、分管校领导、教科室和教务处相关人员和各教研组组长组成。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具体地说,就是结合学校资源,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广泛征集师生意见,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要求,以学生需求为依据,重点突破。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课程特色的培育。

  3.针对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即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多样性原则

  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而选择余地的`大小,取决于学校课程开设门类的多少。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给人文素养一定的位置,注重追求和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智慧和审美道德。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6.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量力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进行独立或合作开发。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资源情况,不要勉强开设,强教师所难。

  8.可行性原则

  课程开发之前,一定要通过座谈或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未经论证的课程一般不能开发。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措施

  1.印发《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学校布置科任教师以及各班班干部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需求情况,确定课程开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6或36学时为宜,申报校本课程开设的教师应填写好《临沭一中校本课程开设申报表》一式二份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2.教师根据《课程纲要》撰写课程《选课指南》。

  3.学校集中各校本课程的《选课指南》分别在校园网和橱窗中公布,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作一定的选课指导。

  4.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6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5.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大多数课程是由教师单独开发和实施教学,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因而学校将鼓励志愿相同的教师组织小组或团队共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教研组、年级组、学校将全方位、多角度给予支持,开展校本课程的校本教研;学校也将邀请课程专家、教研人员、科研院所和大学相关教授来校协助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6.课程结束时分别进行学生学业评价和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8-12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3-07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05

【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4-17

【荐】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4-16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热门】04-16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荐】04-14

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4-27

【热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4-27

【推荐】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