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方案

时间:2024-06-27 22:10:38 瑞文网 我要投稿

校企合作方案【热】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企合作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校企合作方案【热】

校企合作方案 篇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潜质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潜质,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奋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带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出处: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思考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联,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状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带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潜质。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八大心态)

  (一)新设置专业务必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潜质和实践教学潜质。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带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务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方案 篇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教务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教务处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教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教务处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各学工处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教务处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教务处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教务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稳定率。

  (2)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技能鉴定、在岗培训等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

  基于专业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四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4、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编制课程教学标准时,应将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以职业能力来描述,而不是掌握知识程度的描述;教学内容的选取范围、教学组织的顺序应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学内容陈述的方式应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来叙写,尽可能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5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三、其他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校企合作方案 篇3

  湖南九典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位于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区,是在认真贯彻落实我省“科教兴湘”和“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依托长沙医学院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市场营销等学科优势资源和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雄厚科研、生产实力,于20xx年签约建立本科生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基地,xx年6月经教育厅批准正式立项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湘教通20xx(272)】。在前期几年的合作与建设过程中,学校与公司领导多次互访,就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公司培训中心与教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也多次在培养方案、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基地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示范基地将继续通过后期的规划和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药学类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的意见”》(教高[20xx]6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xx]1号)等文件为指导思想,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攻点,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打破原有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率先探索、尝试一些改革措施,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基地真正成为学校具有品牌效应和示范、辐射作用的高级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带动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二、建设目标

  遵循“立足湖南、贡献地方,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设原则,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坚持以培养药学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精简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实训中心建设、网络建设为支撑,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建设内容

  长沙医学院抓住学院的专业办学特点优势乃至长沙市经济快速发展、省级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两大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和柔性化管理体系,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赢基础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创新,建设以应用型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打造品牌优势较强的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结构“双师”教学团队;构建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一)建立“学校-院系-基地”三级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基建后勤处等)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我校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指导示范基地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

  院系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由长沙医学院药学院负责管理,成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由药学院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全面工作。配备1~2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主要负责基地的具体建设规划及落实,抓队伍建设,抓任务分解以及目标管理。下设教学管理人员1名、学生工作管理1名。主要负责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执行及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工作教育。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

  基地管理:基地成立学生工作管理小组,由企业承担相关教学管理职责,学校选派教师协助进行管理,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

  (二)规划、落实、执行“双师型”教师建设

  以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高素质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

  1、根据重点专业及所带动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引进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引进骨干教师1~3人,培养骨干教师10余人;选派5~10名左右专业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授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2、加强师资队伍的校企合作,互通有无。校企双方创造条件,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通过组织培训等工作,提高主要岗位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同时,合理安排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扩建与改建及相关技改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保证实践技能课程有一定比例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讲授和指导。

  3、聘请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校长等专业人士来院讲学,引导教师学习理解研究新的教育理论,明确努力方向,自觉实践,不断提升内在素质;选派学校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进行校企、校际间的交流合作。

  4、继续加强校企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长沙医学院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以及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在药物制剂研发的管理和生产经验,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而且能达到培养师资人才队伍,提升整体技术研发实力的目的。合作采取“校企合作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企业委托学校研究开发”,学校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本年度,将继续推进正在合作开展的4项科研项目:“氯波必利生物黏附性缓释片的应用基础研究”、“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克霉唑阴道片”、“吡喹酮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及其抗血吸虫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扩展双方在其他科研项目上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三)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培养人才的教材,共同选定培养人才的师资,共同实施培养人才的计划,逐步实现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提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构建新的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框架。依据专业定位,校企双方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合作开发出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彰显我校专业建设的特色。

  2、初步构建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改革平台框架。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岗位技能需求、专业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研究,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3、探索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建设。通过开展企业现场教学、专题讲座、实训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职业道德,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进建设具有生产性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

  4、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体系的构成由实验教学(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见习、实习、课外实践(社会实践/调查、学生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项目)等组成。前期、中期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后期结合校企合作基地进行见习和实习、毕业论文和科学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项目,让学生提前接触科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直接掌握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岗位技能。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据企业生产进度和要求,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定岗实习。

  (四)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打造基地特色

  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具备先进教学条件设施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平台。

  1、组建一个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虚拟仿真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其中,重新筹建校内2个实训室,改造升级示范基地5个实训室,使药物制剂、药学等实训中心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购买一套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搭建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创新的实践教学育人环境平台。为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实践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

  2、建立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库。拟建立体现本基地特色的、开放式、多元性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拟分为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教师模块提供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多种资源,如教学中用到的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教学所需软件、教案、教学案例等。学生模块提供关于学生在课后自学和复习以及进行知识扩展方面的学习资源,包括题库、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单元知识以及与学科有关的网络课程。本年度规划建设好3门以上网络课程。

  (五)加强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

  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必然要求在教学制度、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管理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使其能适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药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要求。各项制度包括《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教师管理制度》、《实训学生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基地考核制度》、《安全制度》等。

  四、基地运行与管理模式

  1、基地硬件建设由公司根据自身生产与培训需要,投入建设并管理。

  2、基地制度建设共性部分由双方共同制定,厂区实训相关安全等管理制度由公司制定,学生日常管理由校方制定。

  3、培养方案、实习大纲、计划等由学校教学院系或专业教研室负责,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制定。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用互补的模式,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由学校委派教师到企业通过理论授课、专题讲座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学校指导教师则通过到企业进岗锻炼的模式,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5、资金运作与管理方面,遵循企业硬件企业负责,校内硬件校内负责,软件建设与学生实习运行费用学校主体负责的原则。

  五、预期效果

  1、建成一支以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

  2、构建新的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工作岗位相衔接的高素质药学类专业人才。

  3、构建一个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平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组建一个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虚拟仿真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

  4、建立体现本基地特色的、开放式、多元性的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库。

  5、建立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校企双方将在产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对外开发和交流、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合作,并达到一定的目标。

  6、通过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一套基地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体系和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7、建设具备先进的教学条件设施,在深化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可以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具体目标为:

  1、构建示范基地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管理效果和教学质量。

  2、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广泛交流合作,构建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被培养者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3、建立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设施,初步形成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符合我省“四化两型”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 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进取联系,构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

  成员: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资料、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善,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景,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向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

  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校已进取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

  实际,全年8次主动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技能主动送到一线员工手中,共培训员工418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山西省电力公司内校企合作

  1、对20xx年校企合作情景进行进一步总结,针对培训实际,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加培训资料。

  2、培训目标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急需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培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技能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式

  现场进行专题性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

  4、培训对象

  选择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所属支公司进行。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所人员及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尽快签定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资料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仿真培训、农电电能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线路钳压技术及接线制作技能培训等。

  6、培训时间

  每月进行2次,每次约2-4天。

  (二)山西省电力公司外校企合作

  1、合作对象

  河南送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定单,也可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并经过合同等法律形式予以确立。

  3、培训资料

  为企业送变电专业输送必须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 篇5

  一、合作目的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加强在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宗旨,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完善学校“美术、艺术”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培养和专业教学研究。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合作原则

  (一)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就业能力与就业机会,我公司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建立专业的影像动画培训班,课余培训在校和社会专业人才合作共赢利。

  (二)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学校与我公司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合作模式

  (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一个“数码运营中心”)

  职能:

  1、承接广告、媒体制作、艺术创作等商业需求

  2、举办培训班,给在校学生和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技能提升培养(可分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

  3、给学校的对应专业学生做实训的场所,真正的把所学习的知识利用起来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我公司在视频专业领域人员经验和各种代理厂家产品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在学校建立“苹果校园体验中心”

  通过建立体验中心,让学生和教师能最快速和最直接的接触到,苹果的新科技和新设计产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提升在电子艺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

  (三)勤工俭学:给有需要的学生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进企业对上岗前进行岗位上岗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业务知识,操作知识的提升,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公司前身北京xxx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8月23日,20xx年10月28日整体变更为北京xxx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股份)。xxx股份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软件企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人民政府联合认定的创新型试点企业。

  xx股份专门从事音视频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是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专业音视频整体解决方案产品提供商之一。主要市场为广电行业,并涵盖部队、互联网科技公司、政府机关、科研院校、事业单位及其他音视频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高标清非编制作网解决方案、全台多元异构一体化网络解决方案、全台网整体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和全台统一监测与监控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等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以及部队、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气象局等多家行业用户。xxx股份作为三网融合的生力军还参与了央视国际网络、浙江华数、深圳天威视讯等三网融合平台的建设。

  xxx股份还积极参与多个国标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公司是国家广电总局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论坛执行委员单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

  xxx股份秉持“融合领先科技,铸就卓越品牌,诚信开拓进取,勤奋严谨创新”的'理念,致力于音视频领域的`信息技术创新,公司的多个产品和实施项目先后荣获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多个“科技创新一等奖”,还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等多个奖项。是业内“广播电视十大民族品牌奖”、“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奖”等多项大奖的获得者。xxx股份于20xx年2月22日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是业内第一家独立上市的企业。xxx股份将利用这一契机抓住我国广电行业及其他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和三网融合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融合领先科技,开拓进取创新,为广电行业的大发展提供全新的技术、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校企合作方案 篇6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 篇7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状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开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开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潜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开展作出更大的奉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两个率先的经济开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开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效劳企业原则

  为企业效劳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翻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根底,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上下。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用心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互利是校企合作的`根底。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潜力对学生就业进展局部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的利益与职责务必高度统一,务必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潜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根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必须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根本任务:

  1、理解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理解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透过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合作模式能够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共同开展,是否双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厂中校合作模式

  厂中校模式,即学校进企业。厂中校模式可采用: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与合作企业建立一体化模块式培养式的车间课堂企业夜校短训班强化班的学生与企业生产零距离对接的教学培养机制。

  2、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共同制订教学方案、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根底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到达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3、工学交替模式

  根据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理解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4、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透过必须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理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职责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展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潜力。

  5、顶岗实习模式〔2.25+0.75模式〕

  2.25+0.75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25年,之后进展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2.25年在校完成教学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展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6、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酿酒生产操作、分析与管理、菌种生产操作、分析与管理,以及相关质量监控与营销效劳等培训基地。

  7、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方案的案,带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方案和实训方案,协助学院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8、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院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双的行为。学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带给培训、技术等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资料、模式、进展状况、顶岗实习状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3、学院制定相关制度规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状况纳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方案 篇8

  一、合作目的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合作原则

  (一)互利原则。

  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二)互动原则。

  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合作模式

  (一)共建顶岗实习基地。

  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二)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1、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3、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三)共建服务平台。由XX就业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让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享校企合作成果。

  四、合作方法

  (一)校企对接。

  校企双方找准合作点,自行对接沟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按协议书要求开展校企合作。

  (二)协调指导。

  校企之间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的协调沟通,学校派专人到企业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企业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三)费用计算。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企业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按月支付给学校150元生/月的管理费用。

  注:

  1.学校贫困学子需要半工半读或有意愿利用休息时间工作的学子,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置,如寒暑假安置工作,或者短期、零用工,企业按月或按日支付学生工资。

  2.学生顶岗实习,工资按月支付给学校,学校根据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学费总数,每月扣除一定数额的工资抵顶学费,其余部分有学校发给学生本人。

校企合作方案 篇9

  根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关于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的通知》(黔经信园区〔20xx〕40号)、《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通知》(黔经信园区〔20xx〕41号)要求,为进一步建立和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有效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资源和环境,大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使中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共生,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校企合作特色,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取得实效。

  二、目标任务  

  坚持“紧盯专业、融入行业、服务企业”的思路,到20xx年,初步建立与园区产业群及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相对应的中职教育专业群。在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种植、养殖业、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产品加工、电工电子、煤化工等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主动与有技能人才需求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双赢。

  三、基本原则

  (一)服务企业原则。通过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举办各类合作模式的学历教育班,开展各类岗位培训。

  (二)校企互利原则。加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主动进园区办学,园区主动提供学生实训条件,围绕面向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扩大就业,切实解决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和实训教师问题,促进产业园区加快完善配套措施,提高园区企业入驻率和入驻企业投产达标率,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实现合作双赢。

  (三)统一协调原则。校企合作是双向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县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与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农业示范园及相关企业互动协调,通过科学合理安排,共享园区的软硬件资源,有效解决中职学校建设资金缺口大、学生容量有限、实训条件差、技能型教师短缺等困难。

  (四)课程开发原则。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校企合作双方要达成一致。所设置专业和所开设、开发的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前提,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相对接,课程教学设计有预设或临设的生产或模拟生产的项目任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县政府决定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由县政府县长任主任,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主任,县教育局、县工能局、县人社局、县招商局、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农业示范园、黔西县中等职业学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县教育局,由符培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洪大新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五、合作模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招生和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二)工学交替模式。企业因用工需要,向职业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职业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准备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每月或每学期实施轮换。

  (三)顶岗实习模式。也称“2+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职业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四)勤工俭学模式。由学校在节假日期间组织有需要的学生到园区企业实施劳动教育活动,获得报酬用于学习,性质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公益劳动一样,属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一。

  (五)课程共同开发模式。根据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意向,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实现深度合作。

  (六)岗前培训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模式。构建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分为岗前培训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对企业急需培训的员工采用岗前培训形式,对企业相对固定使用且符合省、市中职非全日制招生条件的员工采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模式。

  六、实施步骤

  (一)20xx年11月。

  中职学校深入园区对实际运作的企业进行调研。

  (二)20xx年12月。

  中职学校与乌骡坝泰丰园达成种养殖专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合作意向,与水西大酒店达成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合作意向,与黔西县兴黔建材有限公司初步达成电子专业合作意向,与县卫生局、县中心医院达成护理专业的合作意向。

  (三)20xx年1月至2月。

  中职学校与乌骡坝泰丰园、水西大酒店、黔西县兴黔建材有限公司、黔西县卫生局及中心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合作模式。

  (四)20xx年3月至6月。

  1.按企业需求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所需技能进行培训,从企业聘请专家或技师到学校上课。

  2.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

  (五)20xx年7月至20xx年7月。

  逐步落实与其他相关企业合作协议,切实推动我县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由县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统筹,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各司其职,形成规范、稳定、灵活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育人”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建立长效合作运行机制。企业自觉、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学校和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各部门、行业、企业、学校要不断深化对校企合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在中职招生、专业调整、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以学校、企业、学生、社会满意为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好、做实校企合作。启动试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形成职业教育的良好导向。

  (三)协同合作,加强学校专业群与园区产业群的有效对接。各部门、行业、企业、学校要在硬件设施、软件资源等方面加强互动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专业设置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理念,面向园区设置,并按园区需要进行调整,要真正建成适应园区发展的专业群。

  (四)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结合我县中职教育的现状,县教育局、中职学校要把深化教学改革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及时进行彻底的、全新的、大规模的改革。要高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县教育局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对教师任职培训进行全面、整体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分步实施。对文化基础课教师,重点要在有用、实用上下功夫,在教材活用、教学模式变革上下功夫,在让学生满意上下功夫。同时,要引导文化基础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对专业课教师,除要求教好课程外,要求他们积极到企业参观学习、参加相关企业运作,以提高实践能力,更新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方案 篇10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速我校事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特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指导今后的学校校企合作工作。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校企合作办学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提高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校各专业新一轮的内涵发展,不断增强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职业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效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各类培训,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共嬴”是校企合作的宗旨,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合作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学校有责任义务对学生进行“维权”教育,对合作企业进行筛选,切实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3.校企互动原则

  校企合作是一项双向活动,应定期开展交流沟通工作。学校将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实习生、毕业生用工回访,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技术、设备等培训,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见习生产。企业定期派遣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或对师生进行现场指导。通过校企互动,使师生能收获更多的实践知识与能力,使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基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标准为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根据学校各专业目前实际情况,拟开展以下一些合作方式:

  1.“订单”培养

  分流组班前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组班后与学生、家长签订“订单”培养用工协议,顶岗实习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考核情况记入学生个人档案,作为发放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直接在合作企业就业,确保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具体形式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

  2.工学交替

  企业因用工需求,可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其方式为学生在校上理论课,到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定期轮换学习场所。

  3.生产见习

  是教师、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以及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了解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到合作企业对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师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意识等能力。

  4.顶岗实习

  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企业“双选”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专业课教师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到合作单位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的合格职业人,使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水平上有较大提升,更好地服务于校内课堂教学。

  5.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可充分发挥出基地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合作企业可在基地优先选拔到优秀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6.开设职工培训班

  我校是成职教合一办学,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成教与职教互相促进。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联合共同开设职工培训班,包括学历教育培训班、专技人员培训班、特殊行业或工种培训班等。

  7.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所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建立和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方案】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方案11-04

校企合作方案05-25

校企合作方案03-31

企校合作方案02-02

校企合作合作方案通用06-25

校企合作方案通用05-15

【实用】校企合作方案05-26

(必备)校企合作方案05-27

[精品]校企合作方案06-18

【精品】校企合作方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