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

时间:2023-09-14 11:05:45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精选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1

  教学目的:

  引导同学们发现自然中的美,并且学会通过手中的画笔来表达自己心中美的事物。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什么是素描,素描能够帮助我们做些什么?怎样用素描的方式

  来描绘自己喜爱的事物,怎么去欣赏他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

  提高同学们对素描的认识和兴趣,了解素描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吸引同学们的目光,让他们喜欢上素描。

  教具准备:

  素描工具(铅笔若干、橡皮);优秀作品若干;小游戏的奖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min):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名字叫做“你画我猜”。选一个同学来黑板上画一样常见的东西,剩下的同学举手猜出他画的是什么。答对了有奖励!先由老师做一个示范,你们来猜。(游戏玩两到三次)之后提问在窗外还能看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要怎么去画出来呢?(由此引出素描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0min):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是素描呢?(引导学生理解)素就是简单的简洁的意思,描就是描绘。素描就是只用一种颜色来画画,通过颜色的深浅可以画出立体的东西。重点1:素描最常用的工具是铅笔,橡皮,白纸。但是素描用的铅笔跟我们平时写字用的不是一样的`哦。因为要画出深浅粗细不同的线,铅笔用H、B两个字母来区分,H代表粗细,B代表深浅,有H2H3H4H…7H8H和B2B3B4B…7B8B等。其中8H是最浅最细的铅笔,8B是最深最粗的,HB则是最常见的也是平时写字用的铅笔。每只铅笔在后面都会写好它的型号(展示素描的工具)用这些工具可以画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东西。重点2:不管是画什么都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部分,亮部、灰部和暗部。(在黑板上举例说明,正方体、球体、树等物体)把光线照不到的地方画黑一些,照得到的地方则少画一些,这样就可以画出立体的东西了。

  三、作品欣赏(5min):刚刚我们画的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物体,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更难更复杂的作品,你们认真学习了素描之后也可以画得这么厉害哦。(展示五六幅作品并传下去给同学们看)

  四、巩固练习(15min):看了这么多之后大家也在自己的纸上试试,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画出来,记得用刚刚说过的方法把物体画得更立体一些哦。(可以请两个同学一男一女到黑板上来画,进行比赛看谁画得更像,让底下的同学一下就猜出来了。再次回到课前的你画我猜游戏中结束课堂。)

  五、归纳小结(5min):这次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艺术来源于生活,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多多观察,发现美丽的大自然,才能把它们画在纸上展现给大家。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2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3、工具的使用。

  4、用笔、用墨的训练。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教师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3、新授:

  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4、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2、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教学反思:

  通过对水墨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学生体会成功。每个学生的点滴创造不单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尝试各种美术表现方法,对学生的美术能力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认为它陈旧、僵化,会束缚孩子。其实,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让学生们在水墨中玩起来,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就开辟出了一块儿童绘画活动的新天地。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真正了解健康的意义,知道健康的含义以及应注意的方面。运用以前学习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性活动。

  2、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激发学生关注健康的、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3、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公众传播意识,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健康卡、记健康日记、制作海报宣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动脑筋做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用具:

  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健康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动一动好吗?

  二、 新课

  “健康”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财富。健康每一天从小事做起.你能说一说哪些是健康的习惯吗?学生小组讨论:不挑食,爱吃蔬菜,早晚刷牙都是好习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坏处。我们今天就来制作一些漂亮的健康卡来时刻提醒我们和家人来关注健康。

  1、学做健康提示卡

  1)欣赏各种形式的健康提示卡

  2) 探索学习书中的立体卡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3)自己设计一张新颖的健康提示卡,材料选择要丰富、色彩要醒目跳跃,提示语要简洁。

  2、 画健康日记日记画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大家轮流去做记录,通过图文形式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小组合作做海报海报有大标题、生动的插图、和健康提示语。

  4、制作宣传服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些有趣的道具

  5、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在校园或社区开展健康宣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三、小结

  健康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只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有美好的将来,才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请大家行动起来,健康每一天吧!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4

  设计理念: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 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

  铅笔、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活动: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 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 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 尝试练习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5

  教材分析

  《错位的图片》是小学美术课本第五册中的一节设计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爱的图片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二条活动的线索:第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了从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图片并经过了错位处理,如摩托车、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附上了错位图片的.制作步骤图例指导学生。

  学生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同时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让他们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动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1、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以同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错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样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探索和设计并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与自主操作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儿童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团结协作。

  3、在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各种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张图片通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2、 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通过错位图片的制作,培养学生耐心、认真的学习品质。

  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

  (一)教师注意收集或网上下载与错位图片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图形变化的知识。

  (二)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三)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及框架。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教师使用了大量由一张图片变化而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效果或教师介绍,生边看有声音的图片演示边发出阵阵感叹声,气氛非常的热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同样一张图片通过不同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师:谁能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图片都很漂亮。

  有些图片是分离的。

  有些图片是变色的。

  ……

  师: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图片是由一张图片经过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美。那么这么多图片的变化我们一节课都能学会吗?

  生:能!

  师:大家这么自信,那老师今天可要考考你们了,我们先来这张图片的变化吧,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变化出来的?

  生:是割成一条一条后把它放起来的。

  是错开位置放的。

  是隔一条错开一定距离放起来的。

  ……

  大家讲得真棒!这张图片是把它剪开后错开位置粘贴起来的。(师边讲边板书课题)

  【由图片变化的大环境,聚焦到变化的一种形式-错位图片,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把图片进行错位只有这种方法吗?

  生:横的,竖的,斜的……

  师: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不过老师觉得还有很多方法,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同时想一想怎样排列更美观,怎样剪得更快更好?(电脑显示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指导并点拨几个小组。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小组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通过双向交流相互督促、检查、启迪和帮助。】

  师:哪个小组代表先来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横割成一条一条后,可以的条子像楼梯一样排列。

  师:斜向哪边?

  生:朝左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除了朝左边,还可以朝向哪边?

  生:朝向右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横条还可以怎样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样弯曲的。

  每一条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图片上一样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

  师:大家通过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横条的排列方法,那竖条的呢?

  生:像楼梯一样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波浪线一样排列的。

  ……

  师:斜条的呢?

  生:……

  师:刚才我们大家发现了这么多图片错位的排列方法,那么要把图片刻成一条一条,并且刻得又快又好,谁能有更好的办法?

  生:用尺子画好,然后标上数字,再把它剪下来。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这用尺子画的,也可以把图片折成一条一条,然后标上数字,再剪下来的。

  ……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对其汇报要有扶有放,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操作,完成作品。

  接下来,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欢的错位方法,做一张漂亮的错位图片。你可以在课本中错位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也可以自已独立设计或几人合作进行设计圆形纹样。做好的时候在图片旁边写上一句或几句自己的感受。(电脑显示)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自主操作中,正视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并通过独立制作或小组成员合作,进行错位图片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动手能力较薄弱的小组,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自主评价,课外延伸。

  1、学生将自己做好的错位图片放在桌上,然后相互集体参观。同时将写三张欣赏卡送给你的同学(放在图片旁边)

  2、 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这节课我特别高兴。

  我能做错位的图片了。

  ……

  师:这节课你感觉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我在刻图片刻得还不齐,下次要练练刻图片。

  我的图片是横向错位的,现在我发现竖向错位会更好看些。

  我觉得这节课的时间太短了。

  3、 课外延伸。

  师:前面同学们说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图片变化学会,现在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错位图片的变化我们学了一节课,它的变化原来有这么多。

  图片的变化实在太多,要想在一节课内学完是不可能的。

  ……

  师:同学们都讲得对,图片的变化是太多了,我们靠一节课时间是不可以学完的,不过大家可以在课后多学习几种变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变化形式,做一张漂亮的图片。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互相帮助、引导、启迪,较好 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意识。在实施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个学生说“排列”时,讲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后再排列,只是一句带过,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继续深入。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6

  教材分析:

  花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为人们所喜爱。本课采用《美丽的花》为课题,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各种花卉的枝叶的组成规律,让学生感受花卉在形状、色彩上的自然美,再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关系),用线条和色彩概括地表现植物的形象,并探究如何将废旧材料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因此,教材的课文导语是“花儿五颜六色,姿态各异。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

  本教材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角度提供了钢笔线描作品《南美水仙》、写意画作品《新曙》和工笔画作品《花卉》作为欣赏内容,让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绘画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所以,教材中提示“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欣赏中国画作品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南美水仙》是一幅线描写生作品,线条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展现出了花瓣、花茎与枝叶的巧妙组合关系,是重点分析的对象;而后两幅作品则引导学生在绘画学习中,体会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法。

  本课启发学生对花瓣、叶片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关系进行细致观察,并采用写生与创作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激发学生造型表现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绘画艺术的多种表达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思路:

  本课分为两课时,采用“欣赏—观察—写生—创造”的策略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教师利用盆栽花卉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花卉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用基本形概括花、叶的形状以及前后关系,充分了解花卉的结构。课堂上采用演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线描写生。

  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花卉的理解,将收集到的各种废旧物品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材料,通过剪、折、粘、插等制作方法进行再创造,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作品。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课前分组,在每组的写生台上放置盆栽花卉。

  1. 板书:花。

  2.教师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对花卉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视频欣赏不同形态、颜色各异的花卉。

  小结:花能美化环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教师完善课题:美丽的花。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与花相关的若干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同一题材有多种绘画表现形式。如线造型是绘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板书——线描。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盆栽花卉,分析花瓣、叶子的形状和组合规律、枝干的穿插规律,结合演示法或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线描写生的方法及要领。教师需特别强调观察的整体性及用线的流畅性,在写生过程中让学生把握写生对象的特征,有目的地进行取舍。

  (三)实践阶段

  1.作业要求:运用线描的方法对盆栽花卉进行写生,描绘出花与叶的形态以及前后遮挡关系。

  2.学生写生,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要点

  ①用线流畅,一气呵成。

  ②抓住花的整体形状特征进行描绘,注意花与叶、叶与叶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以及枝杈的穿插关系等。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展示学生作业。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讲出感受。

  3.学生和教师点评,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展示学生上节课的优秀作业。总结:花卉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的情趣,也能为我们的美术创作带来灵感。

  (二)发展阶段

  1.教师:任何花卉都有独特的外形特征,根据这些特征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可以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2.展示利用综合材料制成的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学生探究:作品美在哪里,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3.教师根据花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材料,演示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三)创作实践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

  2.教师指导,提示学生安全使用工具。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1.展示学生的作品,小组代表作简要介绍。

  2.学生和教师点评。

  (五)拓展

  展示“花卉”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实例。

  (六)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好制作工具和材料。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7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2、隐性目标与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的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三、教学准备:

  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上课。

  课件展示一本本连环画。

  问:你知道到这里面的故事吗?找同学讲讲里面的故事。你知道这样的书叫什么吗?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件:《连环画》。

  2、体验表现创新

  你知道什么样的画能称为连环画呢?(师生共同讨论)

  欣赏《老鼠的梦想》,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

  a.连环画是由多幅图画连续展开,阐述一个故事过程的画叫“连环画”。

  b.连环画包括:图画部分和文字部分。

  c.连环画从篇幅上分:长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上组成)中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下,二三十幅图画以上组成)短篇连环画(二三十图画以下组成)

  3、展示交流评价

  继续欣赏连环画:(讲解四格连环画和六格连环画)

  你能根据这些画,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吗?画面的安排有什么特点?你能给故事加上封面吗?小组讨论看看这些封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个人或与同学合作,自编或选择一个现有的小故事,画成连环画。也可以是你喜欢的成语故事、你学到的寓言故事、别人给你讲的.故事等等。

  指导要点: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再分成四格或六格。

  (2)把握住主人公的动作。

  (3)整个故事一定要简单概括、完整。

  4、小结:

  展示各组同学画的连环画,组与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组的画的连环画的作品。

  教师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课后将所画的连环画作品在班级中展览,供大家欣赏。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8

  教学目标:

  1、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与宣纸特征画有趣味的儿童彩墨画,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中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彩墨表现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彩墨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点、线、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教学准备:

  水彩、墨、毛笔、宣纸、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复习旧知;上半学期我们玩了一堂彩墨游戏课,大家还记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

  3、师语: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要点:(1)水分的多少。

  (2)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 师语: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欣赏、深化认知。

  1、出示张桂铭的《觅》。

  (1)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代表什么?

  (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上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手法。)

  (3)播放幽雅、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

  (4)交流想法。

  (5)师语: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四、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3、学生自评、互评。

  五、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彩墨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上学期学生已接触过一堂彩墨游戏课了,所以,已有了一些经验。只是有的用水份还太多,有的干脆全是彩墨。不过,由于是一堂带着游戏性质的课,重在让学生得到一个彩墨的体验,能够悟出点什么来。有的学生的作品无意中产生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总之,通过这堂课的练习,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与愉快的体验。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9

  课题:

  新颖的电脑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具学具:

  纸盒、彩纸、彩泥、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述,了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2、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将完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四、收拾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2、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10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2、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关注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特点,及基本的构图关系。难点:用线描来写生静物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课件出示静物画,欣赏,问: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二、认识静物和静物画

  1、什么是静物?

  2、寻找生活中的静物,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对静物的情感

  (1)静物是个大家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这个家族的成员吧。以录像或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室内、室外的各类静物。如:书房的、厨房的、客厅的、学校篮球场上的、路边的……

  (2)(将图片定格)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3)老师出示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联想相关的物品。录像资料或图片、实物

  三、学习静物分类

  1、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静物家族的每个成员不是孤单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朋友。

  2、老师在讲台上将自己带来的物品中随意拿出一件,让学生根据其用途等特征在所有带来的物品中找朋友。

  3、小组内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学生将组内的物品初步分类)

  4、小组间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各组间的物品相互交流补充)。

  四、学习理解静物摆放的主次

  老师: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学生利用静物在桌子上进行尝试摆放,要求体现主次关系,不同形式的摆放体现不同的个性、情感。体验主次构图关系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

  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五、师生评价,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调整。

  六、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七、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八、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九、课后延伸

  运用线描的工具,有意识地表现自己所见所感的物品,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11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同学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身的感受表示出来。

  能力:培养同学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演示、讲解

  板书设计

  植物写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园、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小朋友的线描画 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同学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同学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4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示?

  5、同学作画、教师辅导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交叉等变化。

  6、小结 展示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12

  课题:

  运动场上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泥工的制作方法。

  2、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

  教具学具:

  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们都比较喜欢上体育课,在运动场上你喜欢干什么?

  2、新授:

  师:你知道哪些体育项目?你可以来模仿他们的动作吗?

  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鼓励学生尝试着制作一个跑步的人。

  展示尝试的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3、学生把自己运动中的人的图片展示给其他同学。

  欣赏图例并思考:

  (1)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2)你准备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今天我们要来开一个别开生面的"小小运动会"请小朋友尽情的发挥己的聪明才智。

  四、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人物

  2、用其他材料如:陶土、纸张、布等制作运动上的人物。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13

  教学目标

  1、熟悉工具和材料,进行感官体验。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通过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设计和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们的合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教学难点: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学生的优秀作品、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想想它是什么东西,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太阳。

  你们知道吗?太阳在天上自由自在,有时侯看看大地的景色,听着小朋友的歌,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但是有一天,它突然觉得有些烦恼,因为它看到所有的景物都有美丽的色彩,小朋友们都穿着漂亮的衣裳,而自己却没有一件好看的衣服。怎么办呢?小朋友想不想帮助太阳,为它设计一件漂亮的花衣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画的内容:太阳。

  二、欣赏感悟畅想

  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太阳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中间的圆球和外面的光芒)它本身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红色和橙色)刚才小朋友回答得很好,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给太阳添上花衣裳,我们是不是只能用这两种颜色呢?好!下面看看老师是怎样给太阳穿上漂亮衣服的。

  1、首先要画出一个圆作为太阳的基本形状,(课件)

  2、接下来该干什么?(给太阳身上添上花纹)(课件)大家看,这些花纹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点、线、面)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点、线、面,它们是怎样组成各种花纹的。

  3、大家最后还要添上什么?(漂亮的颜色)(课件)大家仔细看,画面中的颜色是不是每个地方都不相同?(不是)那么这些颜色的组成都有什么特点?(以相近的颜色为主,间插其它的颜色,但是挨着的颜色都不是一样的)

  我们还可以看看在同样的花纹下,添上不同颜色的效果。小朋友,你们说,太阳穿上花衣裳好看吗?现在,该你们动手了,别忘了,太阳还正等着呢。小朋友们,开始吧!

  三、体验创新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评:

  1、学生互评

  2、学生自评,教师总评。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画得真好,太阳看了别提有多高兴了。你们看,这是它给小朋友的一封信:小朋友,谢谢你们了,你们给我画的花衣裳真漂亮,欢迎你们到我这儿作客……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对称与均衡的现象,并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对称与均衡

  2、用剪纸绘画等形式表现对称与均衡的作品

  3、说说对称与均衡现象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对称与均衡的含义,并对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对称与均衡的现象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灵活利用材料表现作品

  课前准备:

  师准备表现对称与均衡现象的活动教具(贴图),或借一只天秤和收集对称与均衡形式的范画;生准备制作材料,百宝箱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1、师出示对称形式的范作,复习对称知识:左右两边的图形色彩相同就称为对称请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

  2、介绍新知:看书中的知识窗,认识多种形式的对称:中心线对称中心点对称

  3、赏析书中的对称范例,再请学生找找对称的例子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活动贴图,在中心线或点的`一边摆放一个造型,请生选择合适的造型放在另一边,形成对称形式

  2、师将其中一边另换一造型,引导学生认识均衡

  3、赏析书中或师收集的均衡形式图例,师再以纹样骨格的方法演示对称与均衡

  4、生说说生活中的均衡现象

  5、小结对称与均衡的特点:给人整齐平稳的感觉

  三、学生创作:

  1、用剪纸拼贴绘画等方式,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一幅对称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2、教师辅导:强调对称是两边或四周一样,而均衡是视觉上感受平衡,造型和色彩不必相同

  3、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四、拓展:

  回家用立体材料进行对称或均衡的创作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02-20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1-08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1-25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02-20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03-07

11-08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1-08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1-08

02-20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