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数学老师一定要研究课题、研究作业、研究命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

  我有幸参加了xx学校的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培训活动,受益颇深!

  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来全市各行家的讲座,充分领略了专家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天的培训学习都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洗礼,每天的学习都引发我对自己教学和自己专业发展的不断思考。通过学习让我看到自己与同学们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在实践中得到指导师的细心指导,让我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8天的的理论培训与7天的实践培训,学习虽然短暂,我的收获很多,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丰富数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理论的学习使我对数学学科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数学学科知识:包括空间与图形学科教学知识、统计与概率学科教学知识、应用问题学科教学知识、计算课学科教学知识、概念课学科教学知识、数学广角、实践与应用学科教学知识等知识。

  通过对学科结构论的学习,给我今后的教学很多启发: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沟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把教学的知识放在一个知识体系里,而不是孤立地学习,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链,知识树,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结构的、有联系的知识学生就容易掌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沟通数学知识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内容结构化。在教学中突出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重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早期渗透,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视原理和态度的普遍转移,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

  在理论学习中,我也认识到自己学科理论还存在不少缺失和不足,今后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感受名师魅力,寻求专业发

  1.能参加本次提高培训学习,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我知道我将要做的,不只是教学有趣味的数学,有技巧的数学,还要教有文化的数学,有思想的数学,如吕志明主任的讲座中,作为一个数学老师一定要研究课题、研究作业、研究命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把学生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让学生的路走得更远更长,向正常人方向发展更快。

  2.跟岗学习,同伴交流中,在导师项建达老师指导下,使我更加清晰地明白数学课的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导入得当,新课有序,练习扎实,突出重点,及发展学生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一些评课的要领等。

  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修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懂得了人才的培养,责任在于教师,教师的职业的确是光辉的、神圣的,但也是艰辛的。人们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何等的不易。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你本人对教育事业有没有独特的见解,有没有持之以恒的理想和追求,有没有信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有没有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有没有适应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挑战……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思想开放了,观念转变了,工作的尽头更足了。今后在教育教学中,我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力争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这次通过参加王儒校长对新课标的讲读,我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二、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以前在卷面分析时,我们经常提到双基的落实情况,现在可要说四基了,新加进来的两基我觉得很有时代气息。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

  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3

  今天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4

  教科研活动月开展以来,我校又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感觉受益匪浅,对数学课程标准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更大的帮助,下面简要谈一下我的体会。 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 “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 ——应用与扩展 ” 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二、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

  现代教育观念 ——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三、 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同时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

  四、倡导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通过本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很大,必将对我今后的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5

  通过暑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我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结合“四基”、“四能”,灵活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伴随着新课标“四基”、“四能”的提出,紧跟着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脚步,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被推向前列。而研究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是否“有效”。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吃透文本中的“八个着眼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才能设计切合实际的目标,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

  二、准确把握教师角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本领,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老师先不告诉学生而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提问题、想问题、钻研问题。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课堂上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因此,在备课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6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 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7

  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核心。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这些内容。这样的教学使得书本成了课堂中的核心,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新课标则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数学教学的关注重点的不再是以往的课本知识,而是学生的在学习时的一种体验。对于学习过程的注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兴趣出发,学习变得主动并且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生活即数学。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三、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模式多元化。

  数学教学已经摆脱了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学的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这些成为了上课中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已经不再是充当“灌输”的角色,而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自主模式“领悟”到数学知识,再通过自己所领悟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从而使得数学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理解。实施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8

  11月15日至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大讲堂走进赣州”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此次观摩课活动我们听取了来自北京市孙贵合,段晓炜两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孙贵和老师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以学生动手为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更好得吸收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2、重视游戏活动。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段晓炜老师的《密铺》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是否能单独密铺,再从中加深内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9

  今年5月20日,我参加了牙克石市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牙克石市践行新课程小学数学阶段性交流与研讨活动”。其中听了四节观摩课,当天下午又听了由呼伦贝尔数学教研员樊老师的评课及对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教材的编排、课型、教法等方面的讲解。可以说对于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开展教学工作给予了很多的帮助,指引了方向。

  这四节数学课可以说都是任课教师精心准备的,从课的安排、准备等环节的处理都是非常合理的,充分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这四节课都创设了情境,整堂课都尽量联系生活编排。如牙三小的教师陶蕾老师讲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出示同学们到超市买东西的画面,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本堂课所学内容,再如牙民小张颖老师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教师不是单一的教授算理,枯燥乏味,而是在导课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分蛋糕来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算法。还有牙林四小的李维亮老师所讲的知识广角《识次品》的那节课,是通过学生吃的口香糖来导课的。导课联系生活,给学生创造了一种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缺少不了数学的氛围。

  通过樊老师的评课让我更进一步的明确了我们的教学与新课改存在着差距,对于本校的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的几点不足我说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对于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能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含义,也就是精髓所在。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我们教师对于理论的学习以及与实际工作的联系与应用。如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也是不是以前的所有教法我们都否定,该用讲授法时就要把基础的理论教给学生,教明白,教透彻,该放手时就要大胆放手,不要拖拉,掌握好度;还有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掌握好,从时间上学生课堂环节的安排上都要合理安排。

  其次,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好,就象樊老师所讲的数学课要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论解决新知识、新问题。我们的教师大多数对于教材的连贯性把握不好,很少有教师能把新教材从一年到六年通览一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的不好,不拿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就拿牙民小张颖老师所讲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说,这个知识点要用到以前的知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来引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此外,还有用到低年级学过的分数的认识,也就是说 这个问题学生在以往知识中就学会了,教师只要在新课中举出几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找出相同的,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结论。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在专研教材上下功夫,最少要熟悉三个年段的教材(1—3,4—6),在今后的业余时间里应该加大教师教材熟悉的力度安排。

  最后,教育局崔莺莺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崔局长对我们所有听课教师提出了几点不足:

  1、教师对教材掌握不好。

  2、教与学不够透彻。

  3、校本教研做的不够。

  同时,崔局长又对全体听课人员提出了几点要求:

  1、回去后深入学习教材,理解新理念。

  2、把这几节观摩课及樊老师的评课认真学习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

  3、探索教学上的.高招,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使自己的教学有特色。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0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呢?以下是我这次学习《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的数学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靠纯粹的课堂组织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课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导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丰富,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这样的数学课堂会逐渐的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数学。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己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人人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1

  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提升,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2

  9月23日,在基地学校福山外国语小学,在带教导师指导下我初次研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从专家老师们透彻的分析中了解到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我想在新课标自己解读的基础上谈谈我的看法:

  一、致力于实现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认为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各体差异的关系。强调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既能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能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如“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要让每个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会做人的态度。

  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实现良好的数学教育,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对待每一节数学课,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件完备,设置不同的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第二,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第三,关注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二、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低段学生正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逐渐形成集体意识,自己意识、道德观念等。到了小学高段,情感更为稳定,自己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强烈,道德情感和认知水平也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把握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尊重儿童人格发展,在儿童各阶段的认知和人格发展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加以教育和引导,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优良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情感意志放在首位。也就是说“要教书,必先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

  三、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实现教师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师生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转变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从师生实际出发,整合课程资源,师生共创共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过程,真正孕育出一个个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催生出一名名观念更新与勇于创新、勤于学习与善于实践和业务精良且乐于奉献的教育典范。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社会评价标准下,虽然有学生较为优秀,但也有学生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成功,我们不能单纯地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标准,事实上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养成了良好心态应该更为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信心。只要坚持这种做法,我相信,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下,都会取得较为理想的进步;当然,也许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一定有很明显的提高,但我相信,只要他们通过努力,提高自信心、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在以后的学生和生活中一定会表现得更为出色。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时,教师如果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就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兴趣。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在于展现生活中无法办到的事,延伸数学的思维,物化推理过程。网络上的资料,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获得新课以外的大量信息,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学生在大量、迅速、有选择地摄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当学生查资料时,老师适时地在学生中间巡视、点拨,成了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由于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习惯、品格的培养。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和规律,需要每一位教师来探讨学习,为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希望通过此次的解读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3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在数学学习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学期教学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发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育作用。怎样才能使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即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怎样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中给出了精准而又通俗的解释,即“建立在自己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作为现代人,必须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会学习的能力,并且终生都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动自愿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轻松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大;如果他是被动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惫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小。学生的学习也如此。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4

  最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

  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5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内容。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有2点很重要:一是教育人要有自己的一个新的理念,二是在教学活动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我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现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是学生们最为缺乏的“稀有品”。如果,老师能用爱心、耐心、宽容心、满腔热情地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热烈而积极的期待,那他们就会对你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且接受你,接受你的教学。简单来说,师生间的关系,需要有情感作为基础,而爱,是情感的基础与表现。只有对学生播撒爱的雨露,才能让学生满怀热情地去学习。

  其次,在教学活动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1、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一个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的课堂,上课由“听”转变为“做”。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也由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伙伴。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理解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学生会喜欢学,并且主动去学

  2、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数学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那么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学生会越来越活泼、越来越可爱,我们将一同感受着知识的滋养。3、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把那些难点的知识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你说什么,希望什么,期待什么,想要什么都不重要,只有你做了什么才算数。所以我们应该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由理论到实践,多看、多读、多写、多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把经验积累,并且用脑思考,用心体会,把经验凝成自己的血肉。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6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更符合儿童的特点。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本教师的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小朋友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做一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7

  近段时间,我们学校全体数学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自己翻阅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认真的研讨与交流活动。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标准(修订稿)》强调 “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能让我认识到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岐视,要因材施教,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达到相应的水平。同时,这种尊重客观事实,认同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的理念,卸下了教师沉重的“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思想负担,鼓舞了教师的自信心,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容易看出,这里的“人人”和“不同的人”是学数学的主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性格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因此造就的人格也不同,而现在大课堂式的教学并不能因人而异,不可能50个人就要设计出50种不同的教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很强的掌控课堂的能力,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虽然教学设计不能随机应变,但是我们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状况却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我们都应做到公平对待,从他们的性格特点出发,使他们人人都受到应有的教育。

  二、《标准(修订稿)》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使我认识到《标准(修订稿)》在本次数课程改革中的主导地位和《标准(修订稿)》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指导的权威性。在认真学习《标准(修订稿)》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我们有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编的权利,我们还可以对制定的考试命题提出质疑和建议。

  三、《标准(修订稿)》重新提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又肯定了“接受性学习”、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但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学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从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标准(修订稿)》阐述了数学的定义,对于什么是“数学”?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恢复了它本质的数学定义,数学还是原来的数学。

  五、《标准(修订稿)》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六、研读《标准(修订稿)》后的疑问与困惑: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课标(修订稿)》指出,把“双基”改变“四基”,即改为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明显能感觉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但是走进我们的教学,由于长期以来,许多老师数学教学只是单纯的“解题教学”,只讲步骤与结果,不去探寻来龙去脉。如计算教学中,虽然已经重视了算法的多样化,但是却忽视了算法多样性背后的不变性——算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那么,这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哪些是要在小学阶段渗透的呢?什么时候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又该怎样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一系列的疑问与困惑使我无法思量。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8

  开学前,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感到收获甚多。现就这次的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9

  读了《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我感触很深。郑毓信作为一名哲学教授,以其独有的视角直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就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保持头脑的开放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墨守成规,迷信盲从,而应坚持独立思考,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理论思想与教学方法,积极地去进行新的探索,而这些正是我所缺失的。

  (一)教师的学科素养是决定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文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个案例,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可能性》一课中,摸球是常用的一个环节。常规的设计是先摸球再根据摸到的两种球的数量比较,得出:口袋里那种颜色的球多,摸到的可能性越大。而郑教授认为,在摸球之前,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向学生出示两个口袋并告诉他们里面分别装有一定数量的粉球和黄球,其中一个黄球较多,另一个粉球较多,但两者的总数是一样的。问题是:如何不用打开口袋就能知道哪个口袋装有较多的黄球,哪个口袋装有较多的粉球?比较可以明显的看出后者的设计更体现了活动的价值,活动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活动比活动后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实效性更强。

  而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浮在表面的东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还有关于"情境设置的标准"不应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沟通"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联系。

  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浮在表面的东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还是李正太老师的观点,一节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质量。一句话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是提高课堂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二)数学教学中处处有"哲学"

  如何实行"合作学习"、"教师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双基教学"应强调的问题、"课堂中的权力关系"、学生如何由"不自觉的学习者(新手学习者)逐步演变成"自觉的学习者"(成熟的学习者)等。这些渗透在各章节中操作性很强的知识,被郑教授深入浅出的阐述,自然的流露出一定的哲理性,高屋建瓴,深受启发。分享两段:如"一个优秀教师应当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应盲目的去追随潮流,或是满足于在任何时候总能充当学习的样板";"最大读书心得是什么?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

  数学不止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课堂上在相应的活动或情境背后关于数学的东西,才是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才是我们教师需要努力发掘的。只有关注到了,挖掘出来了,数学课堂才有"数学味"。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的浅薄,只有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深刻反思,及时改进,才会不断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

  自从来到小学任教以来,我才发现:不仅是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同一个行业的不同阶段工作方式也有着如此明显的不同。所以现在我只能算是一个新手,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经验,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和个人理念。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学生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教师愿不愿去开发。

  四、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1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对其每一次的研读都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这让我在数学教学方面有很多收获。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数学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见识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2

  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掌握了最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指导着我。《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也是数学思维能力的获得。在我看来,或许思维能力的获得才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孩子们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信息过量的世界。他们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就需要吸收与自己有关有用的信息,而抛弃众多的无关信息。这就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标准》中也特别对两种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做了要求。那么,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级下册中的《生活中的推理》这一课有了明确的体现。在中断对于学生的要求还不太高,只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合情推理的能力。虽说,在整个教材中只有一篇专门针对推理而设置的课,但,在不同内容的课中都对推理能力有一定的练习或是渗透。比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9+ 5=?有的孩子会说,我知道10+ 5=15,那9+ 5=14,这个孩子就很好地进行了推理,又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了三位数(中间有0)除以一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后,放手让学生探索三位数(末尾有0)除以一位数的列竖式的方法。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新标准》的出炉,提醒着老师们要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标准》中的六大理念依然不变。金牛区小学数学中段教研员曾辉老师对它的解读十分精辟:精讲多练、先试后讲、分层要求、过程评价、媒体巧用。这20个字对我来说十分受用,一直指导着我的课堂教学。

  《新课标》在内容上和对每个学段的要求上也有一些变动。那么对于三年级来说,三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中,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和“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放在第二学段。第二学段对于平均数的学习,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第三学段)平均数易受极端数的影响(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影响)。

  读完《新课标》后的总体感受是,《标准》中更加强调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类比、归纳等多种数学思考方法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看来,问题解决在数学课中就有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和使命。当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建立在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上。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回顾反思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3

  经教育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名师大讲堂暨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时间是:3月12日和13日,地点:山西教育宾馆会议大厅。虽是短短的两天,但让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深处冲击了我的传统教学观念,确实受益匪浅。在倾听名师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省内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育的影响和改变,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

  下面,就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递进者

  课堂教学有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尤其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个递进程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快之则学生无法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会感觉云山雾罩,朦朦胧胧;慢之则影响教学进程计划的安排,使老师感到压力倍增,事半功倍。

  培训中名师对于这个递进程度的把握从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学生身上,使教学内容递进中合理科学。示范教学中,各位名师注重由易入难,层层深入,将学生的发展思维放在首位,使问题逐渐深入,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的发展思维。

  譬如钱金铎老师的示范课《百以内的加减法》,钱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提了一个问题,当时自己以为只是钱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简单内容,可没想到为课堂做了一个重重的铺垫。钱老师问学生:“大家猜猜我几岁了?”,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积极回答有“32、45、50、59”。在这一过程中,笑声不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身心彻底放松,最后,钱老师将自己真实的年龄告诉学生,在讨论学生所说的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时,随机引入了这节课的所学内容,让接受培训的老师觉得浑然一体,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水到渠成。

  二、学生才是教学成果的实践者

  名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科学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让学生认识实践,而不是让学生们整个教学过程中研究自己的名师身份,或者对新课程猜想和曲解。

  譬如夏青锋老师的课《认识面积》,整个课程分为两个课时,在这两节课中,夏老师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在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用细线围成面积,巩固了图形的面积是封闭的认识,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而第二课时,在认识面积单位中,更是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撕一撕,让学生直观认识一平方厘米,而后让学生用准备的学具摆一个,再随意画一下脑海中的一平方厘米,与实际相比较,再画,再比,最后用纸撕一个,这样反复的手脑并用,学生们对一平方厘米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生才是教学气氛的感受者

  培训期间所有的名师和课堂上的学生接触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整个教学过程非常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热情活跃,这主要得益于名师在沟通和交流中特别注意观察课堂学生的临场感受。

  譬如在刘德武老师讲课前,教学设备正在调试,一年级学生们在教学前由于等待的时间过长,课堂气氛有些松懈,刘德武老师在准备开讲前,不是严肃的控制课堂秩序,急于讲课,而是重新调整学生的课堂心态。他先用亲切的口吻问大家:“大家是不是不耐烦了?”学生们实事求是回答“不耐烦了!”,刘老师说:“我也不耐烦了……”,小同学们都笑起来了。面对这样的场面刘老师注意观察学生们的感受,适时引导,一问一答间让学生摆脱了不悦,积极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课堂上学生们感到自己成为了一个个小主人公,积极主动发言,在谈笑中认识和掌握了新的知识。

  四、学生才是教学成果的展示者

  学生的成果展示,也是名师教学培训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练习成果展示给大家看,通过对正确学习成果的讲解使学生建立了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同时彼此相互学习,汲取营养。

  譬如牛献礼老师的《用表示数》中,牛老师鼓励学生不要怕课堂犯错误,通过犯错误改正错误才是课堂。因此,要让学生们找一个可代表无限数的代表时,学生们都展示了自己源源不断的思维情趣,牛老师将两位同学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一位同学的答案是“123456789……987654321”。另一位同学的答案是“无数”。牛老师不急于判断学生的正确与否,而是将答案代入到实际生活中,结果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笑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了答案的不足,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探索。

  总之,能够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老师,学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教育理念,也积累了许多新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明白课堂不仅让学生可以学到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没有枯燥的学科,没有枯燥的课堂,只要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学习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厌学,不再乏味,老师也就能轻松教学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名师们的快乐学习理念融入每一节课,让我的学生更加爱学、乐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06-21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7篇)12-28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2-20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1-09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1-09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06-23

小学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1-26

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08-18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1-31

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