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1

  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引下,从学校布局调整着手,从结构优化着力,从扩大优质资源着眼,走出了一条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创新之路,打造天津基础教育发展历史上的“黄金十年”,全市义务教育跨入一个加快发展,促进均衡新的发展阶段。

  一、调整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学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其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是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差别所导致的学生教育机会的不公。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不仅需要从战略策略、政策层面,针对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问题,制定有效方针政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行为对教育资源配置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差异,实现教育机会的均衡。因为,在影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多方面因素中,最根本的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问题,直接影响教育机会的公平。其中,从政府角度来看,首先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前提,为社会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这是初步实现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平等和公平的基本要求。

  1993年10月,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兴旺,天津兴旺”,这一城市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1994年实现“普九”达标后,市委、市政府提出“普九达标不停步,提高标准上水平” 的工作要求,并把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新目标。

  1994年12月,全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首先从农村开始。这不仅是为了从易到难、探索经验,更主要的是因为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广大农村地区更加迫切需要改变教育的落后面貌,实现“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这个历代农民的愿望,目的就是实现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均衡发展。经过6年的努力,到2000年,共投资25亿元,新建规范化学校974所,新建学校的建筑面积达到404万平方米,1300所薄弱学校被撤消。除部分村级小学外,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期间市财政从两个方面对新建学校给予专项补助。一是基建补助:小学每校20万元,初中每校30万元;二是设备补助:小学每校4万元,初中每校10万元。这次调整校舍设施基本达到规范要求,教学装备也有所改善,初步改变了农村中小学在办学基本条件上落后的面貌。

  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1999年1月,市政府全面部署和启动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计划结合全市成片危陋平房改造用5至7年时间将原有的570所中小学调整为390所规范化学校。市区布局调整不仅是为了解决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不规范的问题,还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和老城区的大面积改造,结合城市建设规划以及街道社区建设和居民小区建设,把中小学校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进行安排,以教育发展带动城市的文化建设,使教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到2013年,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重要进展,60%以上的中小学在校园校舍、教育教学装备、生活设施等方面达到规范化要求,有的区,像河西区规范化学校建设进度达到90%。经济条件好的区,如塘沽区、大港区按市颁标准将所有学校改造一遍,全面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推进,特别是一批薄弱学校的撤并,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基本办学条件的差距明显缩小,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的管理水平显著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力地推进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大力推进“双高普九”,实现高标准的均衡发展

  201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占人口35%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2010年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即“双高普九”)。天津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要求,于2011年11月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颁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若干意见》,把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义务教育要基本实现“双高”的宏伟目标。

  为此“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在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将农村地区现有的1280所村办小学,调整建设成450所规范化小学,二是全面完成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三是颁发“双高普九”标准,制定分年度推进规划,拿出逐步实现“双高”的措施、扎实推进“双高普九”。到2015年,让全市小学和初中的学生都能享受较高标准、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工作会后,天津义务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由于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校、找好老师、受好教育”的需要,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民心工程”。各区县党委和政府都把学校布局调整列为本区县的“一号”工程。各有关部门主动支持、简化程序、减免收费,减轻了学校负担,保证了工程进度。到2013年底,农村撤并村小569个,新建规范化的村小191所,总投资7个亿。为促进村小建设,市财政提高了补助标准:基建补助每平米300元,设备补助每校1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学校的建设水平和装备水平。与此同时,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3年4月,天津市政府批转《天津市关于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意见》和《天津市关于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及其六个附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双高普九”,明确了2013年至2015年的三年实施计划,以确保“十二五”末实现“双高普九”任务。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2

  根据《Xx区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评估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校按要求进行了认真自查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第二十三中学,是一所隶属于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全日制公办、以高中文理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精品艺术教育和精品初中教育的综合型完全中学。

  全校现有教学班70个,在校生2869名,教职工358人。我校于1975年建校,前身是Xx中学,坐落于Xx路Xx路口;1996年秋整体搬迁至Xx会战大街;2014年夏迁入现校址。

  新校区位于东城区兰德湖畔。交通便利北倚北环路,南靠兰慧路,东临经三街延长线;是一所“功能分区科学、环境静雅优美、人文氛围浓厚”的现代化、花园式、数字化学校。

  我校初中部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生513名;在编在岗教师57人,专任教师54人。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政府重视支持保障均衡发展

  1、建设用地和校舍建设面积达标。学校占地面积189518平方米,生均66.06平方米;建筑面积 64314 平方米,生均22.42平方米;初中部教学埔助用房1679.71平方米,生均3.27平方米;校园绿化用地面积60000平方米。

  学校校舍基本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生活需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相互配套。

  2、教学装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我校按国家标准建有够用的普通教室,建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室、语言教室、劳技教室、地理教室、科技活动室、理化生实验室、书法教室、多媒体教室、合班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埔导室、传达值班室等教学辅助用房。有足够的教师办公用房和满足师生需求的食堂、开水器、厕所等生活服务用房。我校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建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教学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规定的要求。我校根据Xx省《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及《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目录》的要求配备了体育卫生器材。

  3、经费到位,确保师生合法权益。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政策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经费预算编制落实到位。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按照义务教育管理新机制的要求,我校每年将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对领导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城乡教师交流待遇、优秀教师奖励政策、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等全部落实,经费得到了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及质量考核投入不断增加,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4、落实资金,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按规划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努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备到位。目前,全校有计算机教室3间;建有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图书室现有图书8万余册,初中生均25.6册。

  (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均衡发展添活力

  1、我校教师做到了基本合理配置。现在岗教师数额按核定的编制配置,实行了教师内部交流。

  2、教师实行考核制。对教职工师德修养、工作量、 考勤、教育教学工作、业务研修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3、优化教学导向。利用职称政策导向。对申报职称人员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考评,作为教师职称晋级考核的重要依据,成为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力抓手。以教研促技能,通过组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夯实内功,提高教学技能,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千家”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左校长提出:向顶层设计要质量、向学生状态要质量、向科学评价要质量、向信息技术要质量。

  4、强化校本培训。对培训的内容、方法、考核评价、责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初中部构建“5×5”新课堂精准教学模式。

  5、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师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月直达教师个人工资账户。本月普调了工资。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指导方针。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校根据事情,制订了符合学校情况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工作,现将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 取得的成绩

  1.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水西教管中心的安排,我校制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在2013-2014学年度寒假期间 安排教师在我校辖区内开展了逐户排查登记文化户口工作,为我校新学年期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受教育机会均衡。为确保《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我校根据水西教管中心的安排,严格执行入学制度,不设任何认为门槛,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失去入学机会,确保我校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在此方面,我校做了几下几点工作:

  (一) 确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

  养及业务水平,坚持高水平高质量办好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关注弱势群体,让每一个孩子受到良好教育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实际情况,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返聘离退休老教师担任关工委成员,负责留守儿童及女童关爱工作。学校高度重视贫困生入学工作,采取“帮困助学”等措施,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同时,也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和残疾儿童少年的生活待遇,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

  (三)不断强化教师培训工作。

  深入开展全员培训、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培养学校学科领头教师,不仅安排教师参加了黔西县第一片区联片教研活动,在校内也大力推进课题实验,促进了师资力量的相对均衡发展。

  (四)严格全国学生电子学籍系统管理,使学生的学籍管理正规化、系统化。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校资源配置不够优化,一是学校占地面积过小,生均教学用地、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二是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我校没有标准配置现代化设备设施,办学条件较差、师资队伍老化,教职工不足。

  在教管中心的指导下,我校将虚心学习先进单位好经验、好做法,克服现有困难,进一步理清改革与发展思路,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跨越式发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推动我校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4

  一、工作成效

  (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1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4所,公办学校31所(完全中学2所、独立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21所)和民办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小学生数24917人,初中10164人;小学教职工数1743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人;初中教职工数1074人,其中专任教师1037人。“十三五”以来,全区新开办中小学10所,

  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2019年11月,我区申报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已完成材料上报和社会满意度调查,今年将迎接实地考察验收。对照国家标准,计划2022年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申报工作。

  (二)学校建设加快推进

  1.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区政府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和常住人口规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以及省定办学标准要求,及时编制修订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学校布局。不断优化全区教育资源规划布局,合理均衡配置各类公共教育资源,制定实施《2016-2020年雨花台区学校建设规划》、全区远期(2035年)规划,规划配套幼儿园146所,中小学104所。

  2.推进教育资源建设

  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扩大增量、用好存量。优先安排和保障经费投入,重点改善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2018年以来,先后安排2000多万元,完成板桥小学、孙家中学等学校校舍加固和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先后新建或扩建小行小学、新林小学、软件谷小学、雨花外国语小学花神庙分校、金陵华兴实验学校、开发区实验小学、岱山南路小学、板桥中学三期、雨花台中学岱山高中、南外雨花国际学校10所中小学。目前,开工在建中小学8所(实验小学西校区、马家店小学、马家店中学、岱山南路初中、南站学校、宁南规划小学、中华中学高中、金中岱山东校区)。

  (三)教育资源不断优化

  1.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在编教师人数持续增加。2019年根据区编委下达的教师进人计划,通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环节,公开招聘258名教师,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招聘215名,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占公开招聘总人数的78.2%;新聘教师100%本科学历,21.7%为研究生学历,19.8%为中共党员。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学校专任教师队伍进一步均衡化。教师申请交流和干部交流达50人,其中骨干教师达40人,占交流教师的80%,师资配置进一步优化。在坚持公开招聘的前提下,2016年起,我区建立引进骨干教师绿色通道。通过公开招聘,每年安排15%的招聘计划用于引进骨干教师。“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招聘骨干教师515人,优化、均衡各校师资。

  二是推进教师交流。制定《雨花台区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的指导意见》,按照《雨花台区校长教师交流长效机制》,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妥善解决新建校的'教师编制问题;加强教师轮岗交流,引导更多名师到薄弱学校轮岗,让好老师“流动”起来。2019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为78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7%,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占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数的25%。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和名师工作室建设。2019年财政按年初人均750元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年初预算,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培训费均高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全区教师培训每年不少于6000人次;加强新入职教师“启航工程”、骨干教师“领航工程”、名特优教师“远航工程”的“三航工程”建设;加快省特级、市学带、市优青等名特优教师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建设成效显著,各学段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目前,小学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达99.1%;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8.65%。音体美专职教师比例小学和初中分别达73%和100%。

  四是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开展“三航工程”,培育骨干队伍。区教育局与南师大合作开展“雨花台区名师培育工程”,即培育职初教师的“启航工程”、以市学科带头人为发展目标的“远航工程”、以省特级教师为发展目标的“领航工程”,全面培养教师队伍。制定《雨花台区骨干教师发展协同规划》,建立11个名师工作室,全面提升教师素养。2016年以来,新增省特级教师2名、市陶行知奖5人、市斯霞奖4人、市学科带头人39人、市优秀青年教师49人。区政府每年安排500万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和优秀教师奖励。

  2.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

  2017年,出台《雨花台区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实施意见》(雨教〔2017〕98号),将集团化办学作为“十三五”提升全区教育品质的驱动战略,科学统筹和整合区域内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逐步建立优质资源再生机制,不断缩小校际差距,努力促进全区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学生享受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

  2019年5月,区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优质资源覆盖工作的通知》,在已有5个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新成立力小金地教育集团,并将西善桥小学、景明佳园小学等5所学校分别加入区实验小学、雨花外国语小学等教育集团。目前,全区集团校达27所,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95%以上。我区教育局分别和鼓楼区教育局以及金陵中学、中华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分别就金陵中学托管雨花一所初中、中华中学落户我区及拉萨路小学在宁南片区开办分校等达成协议,促进我区资源优化取得新进展。今年,现已拟定了《雨花台区义务教育学校集体化合作办学实施意见》力争3-5年内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集体化办学规模化发展将处于不同层次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育集团”,创新办学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凝练文化品牌,努力实现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区域内全覆盖。

  (四)办学品质稳步提升

  1.德育工作,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坚持德育课程、学科渗透和德育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注重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模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定《南京市雨花台区中小学红色教育实施指南》,以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志愿养德”项目为引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建的德育工作格局,因校制宜,精心提炼“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体现学校灵魂的校园文化,以“品牌和实效”作为重点,全力做好主题突出、简洁明快的校园文化建设。

  2.育质量持续提升。积极推进以“精准教、多元学、显性评”为核心策略的“雨花新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促进整体提升,小学校际间差距逐渐缩小,2019年中考总均分区排名全市上升两位;2019年雨花台中学高考本科达线率98.1%,80%的学生高考名次比中考排名前进1000名以上。板桥中学艺术、传媒类本科双达线率为91.5%。梅山高中参加上海高考,本科达线率80.6%。2019年区教育局荣获南京市教学质量管理奖。

  3.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实施体育、艺术、科技“1+X”工作计划,通过开展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项竞赛活动频频获奖。岱山实验小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录制,古雄小学民乐团成功出访俄罗斯和白罗斯。6月13日,我区成功承办了教育部学校阳光体测工作现场会。

  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工作深入推进。雨花台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顺利开营,成功举办2019年校园足球“花苑杯”邀请赛、2019年“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区2019年校园足球班级联赛。雨花台中学夺得2019年“省长杯”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冠军。南京魅力校园、凤凰新闻、网易新闻、新浪微博等多家媒体推送宣传。

  二、存在问题

  1.教育资源配置不足。随着我区常住人口在爆发式增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比例逐年攀高,导致我区资源配置不足的矛盾逐渐显现。虽然区内平均班额达标,但部分班级仍存在超班额现象。

  2.部分学校办学“超标”。其中雨花外国语小学、雨花台中学、南京民办实验学校生源远超办学规模,导致生均占地面积、体育用房面积、各类功能室等考核指标不符合要求。部分老城区学校或建设年代较早的学校,由于当时设计、建设标准与现在不同,加上生源增加,导致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不足。

  3.教师数量依然紧缺。尽管近几年区政府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对教师队伍进行了补充,但部分学校编制内教师依然不足,聘用教师过多,目前共聘用368人,占教师总数的17 %,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目标思路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对标找差工作要求,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坚持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办高品质学校,补齐发展的短板,全面完成年度奋斗目标,促进雨花教育全面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措施

  1.优化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学校建设。进一步优化《雨花台区教育设施用地布局规划》,科学做好学校规划调整工作,合理布局,均衡配置,体现超前性,大力实施“内强外引”策略,推动区域名校建设,加速引进区外名校,推进教育资源优化。为雨花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基础。加快在建在批项目建设进度,2019年宁南规划小学主体封顶、区实验小学西校区竣工交付使用。今年新开办南站学校、金陵中学岱山分校东校区和马家店小学。

  2.推进“三名工程”,夯实发展基础。深入实施《雨花台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雨花台区关于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的落实,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三航工程”和骨干教师协同发展计划的落实,积极与院校合作,搭建培养平台,推动区内骨干教师成长。讲好雨花教育好故事。研究制定《雨花台区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20—2024)》,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名师培养工程”,建立完备的骨干教师、干部梯队,对照标准,建立健全“院校合作”平台,成立“雨花台区校长发展学校”,完善培育培训体系,加速名校长的培育。发挥雨花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智库作用,办好校长发展高峰论坛。

  3.推进内涵发展,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打造雨花“红色教育”特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过程管理,推进“雨花新课堂”建设,基础和能力并重,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抓实前瞻性项目和省市课程基地建设,打造学校品牌,增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加强体育、艺术、科技、国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4.提升办学品质,提高教育满意度。实施“现代化小学”办学标准提升计划、“新优质初中”项目建设计划。按照“一校一策”原则,选择“最近发展区”,找准有效提升点,促进办学条件均衡、资源分配均衡、评价促进均衡。推进“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加快素质教育示范初中建设,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学制和课程改革,促进全区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建立健全校长教师流动机制,实现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5.强化安全管理,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推行网格化管理,成立学校安全工作专家小组,建立片区责任制,条块结合,管业务同时管安全,重点对校舍安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危化品管理等工作的督查,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扎实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学校食堂和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开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整治工作。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做好政策宣传和招生工作组织协调,严肃招生纪律,规范做好招生工作。

  6.抓实教育督导工作,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注重机关能力提升,为学校发展做好服务。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加强对全区所有学校教育督导。全面推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工作。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5

  近年来,由永新县政府办牵头,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具体负责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等工作,多措并举,城乡公共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县教育环境和教师队伍得到全面改善和优化,全县义务教育差异系数逐年减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全面巩固。

  一、注重“三个优先”,夯实保障机制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政策优先支持、经费优先保障”,把发展教育事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推动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实施“五大工程”,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改善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以教育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一是抓实校园环境改造工程。近年来共投入10亿多元,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环境改造工程”,校园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投入4000余万元,新建了城东幼儿园和新区幼儿园并于2021年9月开园招生,升级改造机关幼儿园,真正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二是抓好学校内涵提升工程。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结合各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我县“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等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三是开展“大班额”化解工程。通过“新建一批”“调整一批”“规范一批”等措施,“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全县小学一至三年级班额全部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和高中控制在50人以下,小学四至六年级大班额全部控制在省定标准5%以内,拟在工业园区、河东新区、西峰山各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7500个,预计全县大校额大班额2023年全部消除。四是抓牢师资队伍强化工程。2021年通过“招一批”“引一批”“争一批”“买一批”等方式,全县补充教师835名,确保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按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健全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160人次,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安排城乡教师交流335人次,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培训农村教师6450多人次,促进城乡师资均衡。五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普及工程。由县财政投入1.24余亿元,用于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按标准配足配齐了教学仪器设备,满足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需要。

  三、优化“三项机制”,均衡师资配备

  加快教师补充步伐,强化专业培养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师资差距,实现师资科学合理配置。一是优化教师补充交流机制。通过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在严控全县事业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按照“缺一补一”的原则,优先安排教师招聘,绝不出现有编不补的现象。大力推进教师交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城乡、校际间师资均衡。二是优化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及时足额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切实保障教师各类培训,依托“国培计划”、远程教师培训、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各类培训,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三是优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我县在保障教师各种法定的工资待遇外,积极落实农村教师各项待遇政策,创新启动实施了“省特级教师”“市级名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专项补贴政策。

  四、铺就“三条通道”,促进教育公平

  积极落实公平就学政策,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及残疾儿童,通过规范阳光招生就学通道、畅通随迁子女入学通道、优化残疾、留守儿童关爱通道,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资源,共赢人生出彩机会。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6

  按照五大连池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现状调研和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通知》工作部署,第三责任区负责人孟凡奎、陈延海,成员郝运龙、杨叶新、赵德利、姜忠宇。在督导室陈延海主任带领下,郝运龙、杨叶新、赵德利、姜忠宇一行五人于4月7日和9日两天时间,对我市第一中学、建设中心学校、双泉中心学校、讷谟尔学校、沾河高中、龙门农场学校、格球山农场学校、尾山农场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此次调研采取现场座谈,听取汇报,实地走访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学校整体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达标情况

  (一)工作成效:

  1.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各学校依据通知要求,全面启动,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短板和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2.对标对表,不打折扣。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资源配置7条、政府保障程度15条、教育质量9条三大方面以及七个一票否决和五个门槛对照,逐一对照,逐项落实,确保达标。

  3.政府保障有力,学校功能室齐全,硬件设施达标。

  4.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规范备课上课考评各个环节,开齐、开足、开全三级课程。

  5.教学管理规范,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立足本校实际,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如第一中学重视心理健康,开展咨询培训,重视家校共建,实现开放办学;格球山农场学校校本课程“版画、管乐、拉丁舞”等。

  7.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训,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新时代教师形象,注重教师梯队建设,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骨干团队。

  8.狠抓落实,勇于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达标情况:

  1.资源配置

  (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各学校均达标。

  (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除第一中学近两年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以外,其他学校达标。

  (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各中小学均达到0.9人以上。

  (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7.63平方米以上,达标。

  (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10.2平方米以上,达标。

  (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2500元以上,达标。

  (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2.4间以上,达标。

  2.政府保障程度

  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学校建设、教师编制、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均不超标;小学所有班级学生数均不超过45人,第一中学有个别班级学生数多余50人;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各校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

  3.教育质量

  巩固率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章程基本健全,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各校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不存在过重课业负担现象。不存在以考试形式招生、违规择校、分重点班现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社会认可度高。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城区、农村学校生源不平均

  近几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没有及时跟进,市区内学生逐年增加,虽然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城区学校建设步伐,但总体来讲,建设速度依然滞后于发展速度,造成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依然突出,如市第一中学个别班级学生数多余50人,大班额现象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实施。相反农村教学点学生少,班额少,随着进城进城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农村不足50人的微型学校、不足10人的袖珍班越来越多,原来较大的村小变成了教学点,甚至出现了“空壳校”。由于村小普遍规模过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办学效益低下,且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在农村教学点,教师上课无激情,学生之间缺乏“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加之教学点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没有跟上,造成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比城区教师大得多。

  二是学科比例失调。“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音乐、体育、美术、英语教师严重缺乏,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市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三)部分学校资源配置不充分

  1.双泉镇中心学校教学楼,现已有20多组暖气片漏水不能使用强行关闭停用等待维修,还有一部分漏水小能对付使用已供现在取暖,个别暖气开关不好使漏水,使教室地面全是水,致使教室内部分墙面因暖气漏水受潮起皮脱落;锅炉房电路老化断电,为不影响使用,现在临时架设线路维持使用;锅炉烟囱与锅炉连接处老化腐烂,经常冒烟影响锅炉运转;引风机经常有异响,增加润滑油但仍然响动,初步断定引风机老化;因多处供暖部件损坏从而影响教学楼正常供暖。自来水主管线没有深埋到冻土层,致使到冬季就冻,得到7、8月份能化冻,校园内现在没有水;双泉镇青石教学点锅炉老化严重,四处漏风、漏水,引风机异响、老化。

  2.格球山农场学校综合楼外墙大面积脱落,校园硬化路面多处塌陷破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急需修缮。运动场三合土四百米标准环形跑道因多年水土流失严重损坏,学生体育课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室一体机、实验室的投影等因购置多年设备老化,配置低,严重影响课堂信息化教学效率。计算机教室教师机显示器损坏,需购置显示器一台。语音室设备陈旧老化(2006年的设备),以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更新换代全套语音设备。

  3.龙门农场学校美术室、校园警卫室等专用教室有待建设,校园围栏高度不够,应该加高,学校多处基础建设需要维修。

  4.市第一中学在上下学人员高峰期时的交通安全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公交站点距离校门口太近,上下学时公交车停留造成交通堵塞,人员疏散缓慢。社会闲散人员在放学时段聚集在校门口,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5.尾山农场学校教学楼年久失修,暖气片经常漏水,墙皮脱落严重。专用教室还不够,没有心理健康室、综合实践实验室,缺乏相关专业设施。教师用电脑台数严重不足,目前一个学年组办公室只有一台电脑,无法满足教师备课需要;学生用电脑时间已长久,且不能上网,需要添置更新。各班级各室的电子白板使用时间太长,只有三块能正常使用,有的班级的电子白板已经不能用了,且无法联网,设备需要更新。学校操场还是沙石的,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测试达标要求。个别学科缺乏专任教师,学校计算机、生物、政治、科学学科都没有专任教师,目前这些学科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改学科教学。教师队伍整体年龄老化,平均年龄基本接近50岁,存在职业倦怠,教师信息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6.建设中心学校校园电线老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计算机老旧,大部分不能正常使用,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三、整改建议

  1.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更加注重教育软实力建设,加大对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科学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一要加快全市学校规划布局建设。充分考虑就近入学与道路畅通的问题,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将新建学校向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区域重点倾斜,缓解中心城区学校压力。二要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强化校舍场地、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建设。

  3.健全体制机制,建强教师队伍。一是创新师资补充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多种人才引进形式,通过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高素质高水平教育人才到本市工作。二是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流动,实现教师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激活农村教师队伍活力。三是创新教师素质提升机制。要构建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以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一要严格执行阳光招生。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划片入学政策,防止择校,不再增加大班额。二要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识。要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联合执法检查,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7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事关教育公平的国家战略。5月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情况。

  95.32%县(市、区)通过督导评估认定

  2019年,全国共有7个省份、69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截至目前,全国共23个省份整体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占71.9%;累计2767个县(含市、区及实施义务教育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统称县)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占95.32%。5月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情况。

  2019年是国家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第七年,进入攻坚克难阶段。目前,全国还有136个县未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分布在内蒙古、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9省(区)。

  督查发现,各地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遍高度重视,在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政策支持、责任监督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实巩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日程,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据统计,69个县近年累计投入345亿元,新建义务教育学校307所,新建校舍590万平方米,新建体育运动场馆739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1.8万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价值74亿元,新增图书3186万册,新增计算机24万台。三是教师补充交流力度切实加大。据统计,69个县新补充教师3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达4.9万人次。四是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保障。

  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不是终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动态的,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不是终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表示,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监测复查制度,每年都对所有已通过认定的县进行监测复查。对监测复查发现滑坡的县,通过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

  2019年,对2013-2018年通过认定的县(6年间通过国家认定的县为2717个,因行政区划调整,目前为2708个)进行了年度监测复查。监测复查显示,绝大多数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态势向好,99.2%的县小学和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保持在标准值之内。与上年相比,2708个县的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专任教师数、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分别增加4.0%、3.7%、12.3%、2.3%、3.4%;初中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监测复查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下滑,教师待遇不落实、结构性短缺、交流机制不健全,个别学校校额、班额偏大、生活设施不完善。其中有23个县的小学或初中综合差异系数明显下滑,未能达到标准要求,共涉及13个省份。

  从“基本”到“优质”,扎实推进优质均衡

  义务教育从“基本”到“优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已进入决胜阶段。在抓基本均衡的同时,2019年10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启动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

  田祖荫表示,与基本均衡比,优质均衡的内涵集中体现为“四个更”。一是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在补齐短板,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的基础上,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三是教师队伍更强。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落实好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确保城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更多好老师。四是人民群众更满意。只有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双合格,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确定了“重硬件更重软件、重指标合格更重群众满意、重数量更重质量”的基本原则。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出台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正结合实际制定推进计划。浙江作为首个接受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上海将优质均衡纳入第三轮综合督政,并确定了5个区重点推进。江苏2014年即制定了省级评估标准,已完成对15个县的省级评估。山东已将优质均衡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广东、山西、江西、湖南、安徽等省份已在部分县进行试点。其他省份也都在积极筹划,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8

  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提升全区义务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x〔2017〕x号)、《xx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xx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xx〔2018〕x号)等文件要求,xx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加大投入,规矩管理,深化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区教育大会精神,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积极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条件、教育管理和教育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实现资源配置、政府保证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四个方面的优质均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强化组织领导,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制定《关于大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建立目标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相关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合力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为有效推进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出台《xx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将创建工作作为区政府“十四五”研究课题,纳入政府重点工作。

  坚持动态监测,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进行摸底,逐项深入全面地展开自查,做到明实情、知缺口,找出存在问题,拟出整改方案,敦促学校补短板、强弱项,依照计划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成效鲜明:

  投入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20年投入资金xxxx万元,新建xx学校;投入资金xxxx万元,新建xx学校项目已投入使用;投入资金xxxx万元改扩建xx中学、xx小学、xx中学、xx小学等校综合楼项目,有效解决音体美专用教室xx余间。2021年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xxxxxx万元,较2020略有增长。

  聚焦师资,教师配置越发均衡。近两年新招xx多名音体美专任教师,针关于年青教师、骨干教师,推进个性化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音体美专任教师队伍水平。坚持每年招聘中小学新任教师,建立校长及教师交流和奖惩制度。建立骨干教师考核制度,关于骨干教师实施动态管理,考核奖励;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注重内涵发展,学校软实力持续提升。开展“文明校园、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建评选活动,着力打造“一校一品”,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力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9

  近年来,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全面实施“科教人才”战略,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全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较好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2014年,通过了创建验收。去年以来,我县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改革为抓手,大力吸引民资兴办教育事业,突出强化教师培训交流,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引导优势学校办分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8所,其中义务教育公办学校170所(小学139所,初中31所)。义务教育专任教师8576人,其中小学4859人,初中3717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2143人,其中小学81827人,初中30316人。

  一、严格落实整改,不断巩固提升创建工作成效

  去年4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针对反馈的问题,成立了整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改措施,逐一分解落实整改任务,全面做好问题整改工作。2014年,我县义务教育学校8项综合差异系数,小学由2013年的0.5255降到0.4367,初中由2013年0.5048降到0.4709。(2015年验收综合差异系数小学≤0.60;中学≤0.50)

  (一)针对中小学“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单项差异系数较大的整改情况。我县迅速制订了全县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规划,计划4年内实现农村、城区拥有一样的优质运动场馆。2014年,投入3800余万元,实施了21片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今年6月底将全部通过验收。今年,我县将“推进18片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列入民生实事工程,总投入3200余万元。到今年底,全县将建成39片、25万平方米的塑胶场地。2014年,生均体育运动场馆单项差异系数,小学由2013年的0.944降到0.8243,初中由2013年0.761降到0.6616;我们计划到2016年,将“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差异系数,降到教育部规定范围内,并逐年缩小。

  (二)针对初中“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单项差异系数较大的整改情况。推进教师转岗支教。安排城区近郊师资富余的初中教师,300余人到偏远小学支教。在初中学校试点教师竞争上岗,部分教师培训后转岗分流到小学任教。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关于名教师统一定期交流等工作意见,每年教师和城镇学校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数的15%,名教师在全县中心小学、初级中学之间交流。开展对口帮扶。农村学校选派中层干部、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深化校长聘任制。取消校长行政级别,推行校长在全县中小学交流使用。2014年,初中“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单项差异系数,由2013年的0.5793降到0.5673。下一步,全面落实“县管校用”制度,全局统筹、学校聘用,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实现城乡校际间师资均衡。

  (三)针对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比例未达到70%的整改情况。2014年,在制订全县招生计划时,严格落实了四星级普通高中70%以上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的规定,将指标生计划分配到各初中学校。XX高级中学(四星级高中)招生2000人,其中并轨生420人,占招生总数的21%;指标生1400人,占招生总数的70%;择校生180人,占招生总数的9%。全县各初中学校指标生录取分数线第一时间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咨询。

  二、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一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保障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县财政资金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依法保障“三增长一提高”,保证了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一样多。全县城乡按照统一标准拨付,并适当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2014年,共倾斜资金1.4亿元。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所需经费,全部足额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加大民资引入力度。针对我县民办学校多、发展好的特色,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支持现有民办学校做大做强,招引县外教育机构来睢合作办学,特别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已经引进了徐州幼教集团合作办学。下一步,拟引进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市一中与我们合作办学。

  二是加强学校规划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一方面,加快完善学校布局规划。围绕解决城乡教育不平衡问题,对全县学校布局调整进行调研,聘请中国矿业大学设计院编制XX县2015—2030年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围绕解决校际间教育不平衡问题,探索组建教育集团,实行“强强联合”、“合作办学”等方式,推进县“实验小学”、“机关幼儿园”等优势学校在城区、镇区办分校,促进优质资源的公益普惠。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5.1亿元,拆除危房校舍10万余平方米,新建校舍近50万平方米,校舍安全比例提高了41.2%。2015年,计划改造校舍10万平方米,涉及36所中小学校,目前,30所农村学校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新建改建城区学校8所,目前,计划投入1.4亿元的新城区县二中分校建设工程,处于收尾阶段,9月份可投入使用。

  三是健全城乡就近入学体系,进一步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均等。认真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办法,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80%以上。认真落实各项助学措施,三年来,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3万余人,资助金额达3600余万元。针对我县小学低年级入学人数多,初中生源处于低谷的实际,在11个镇18所小学试行六年级学生到就近初中学校就读,解决了小学资源紧张、初中资源过剩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以上,其中小学年巩固率100%,初中年巩固率99.86%。

  四是突出教师培训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突出推动教师交流。建立教师岗位交流、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支教“三项制度”,实施城区学校送教下乡、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培训、结对拜师、名师名校长指导等措施,保证每所学校都有县级以上名教师。近三年,通过调动、招聘、支教、转岗等形式交流的校长、教师共2359人。围绕需求补充新教师。2010—2014年,共招聘教师566人,其中城区分配48人,农村518人。突出推行竞争上岗。深入实施校长聘任制、教干组合制、教师竞争上岗制。2014年公开选聘22位专业化、业务型校长,在全县范围内交流使用,所有校长取消校长职级,学校中层教干由校长选聘。目前,在教师配备上,每所学校师生比、教师学历均达到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及骨干教师比例在校际之间大致相当。

  五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近年来,财政累计投入1.2亿元,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目前,信息化技术装备达到二类标准学校190所,生机比达到8.45:1,师机比达到1.54:1,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光纤连通率,以及定点小学宽带入校率均达到100%。建有66所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教育网站群。XX教育网站群、XX教育网等运行良好,新增网络电子备课系统、教师业务管理系统、电子图书管理系统等10个子系统,覆盖城乡每一所学校,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六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方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彰显XX特色。突出开展儿童画教育。儿童画是我县优质特色品牌,目前,共有26个儿童画创作基地、10所儿童画特色学校,2万多幅作品被送到70多个国家、地区展出,50幅入选国家、省编美术教材。突出多元化教育。坚持因校制宜,促进“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形成了实验小学“儿童画”、王集小学“剪纸”等8个特色办学典范,促进了素质教育城乡均衡发展。

  由于我县是江苏省12个贫困县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可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财力有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还有待加强。我们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严格按照各位领导、专家的意见要求,认真落实整改,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我县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水平。同时,诚挚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常来XX检查指导工作,多为XX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10

  一、高位推动,科学调整,大手笔整合教育资源。

  深入宣传发动。我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同时,利用电视台、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布局调整的政策、意义,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布局调整的浓厚氛围。

  行政强力推动。县委、县政府把学校布局调整作为兴县战略、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标准和完成时限,并把这项工作列为对乡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了学校布局调整扎实推进。

  科学合理布点。着眼于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学校资源等多种因素,打破地域、隶属、体制等界线,按照“整合初中、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的思路,统筹全县学校布点。

  二、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教育均衡发展更趋合理。

  学校布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立寄宿制学校。

  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建立了“工程占地优先考虑、遇到阻力优先解决、各种规费优先减免”的教育工程保障措施及政府增加投入、教育系统主动争取、部门对口帮扶、社会捐资助教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为寄宿制学校14所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餐厅、运动场、校舍加固、维修等,使农村学校有了同城市一样宽敞明亮、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安全工作更趋完善。为加大对校园的安全防范,投入近xx元,在各学校、幼儿园的校园门口和校内重要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并与110公安机关联网,建立起对学校及周边的无缝隙监控系统,为校园的安全筑起了坚实的堡垒。

  三、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以德育优先发展。以创建德育示范校为契机,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和德育特色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和课堂主渠道作用。同时,利用学校的德育资源,开发和实施校本德育课程,初步构建起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培养和塑造具有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学生。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把办特色学校,办特长班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以特色打造学校声誉,以特色谋求学校发展,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了平台。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教学质量年”为载体,深入开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各种活动,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策略,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各中小学营造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力争使教育教学水平有大的提升。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育可持续发展。

  强化师德教育。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突出师德考核,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落实绩效和岗位工资,确保一线教师的待遇。

  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借教育资源整合对教职工全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同时本着“保稳定、给出路”的原则,对落聘教师进行科学分流:一是安置到缺编单位;二是转岗培训,补充到计算机、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学;三是培训提高,对落聘教师进行为期一至两个月的脱产培训学习,安排到乡镇幼儿园,担当幼儿教师。

  建立健全均衡发展体制。建立城乡对口学校“结对子”教学管理模式。鼓励县城学校觉悟高、业务强的骨干教师到乡村支教,同时选派乡镇教师每月轮换到县城学校跟班学习提高;对“结对子”工程中成绩突出者在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中直接评为优秀,并派参观学习,反之则根据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年终评优资格等处罚。

  优化升级培训渠道。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主要以远程教育和校本培训为依托,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建立监测和督导评估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与常规检查有机结合。实行领导包片,股室包学校制度,每月至少深入所包学校全面督导一次;充分发挥“督学”的职能作用,每周安排人员深入学校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检查和指导。着重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安排教育督导室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学校进行巡视,每月轮换一次,每周梳理一次学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积极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措施,深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督导评估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切实改变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实行发展性评估,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六、落实扶持机制,保证弱势群体享受义务教育权利。

  保障教育经费。落实好“两免一补”等经费保障机制,合理支出公用经费,杜绝各类教育乱收费行为。

  保障就学需求。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实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与本县孩子享受同等待遇,就进入学,享受“两免一补”等资助,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11

  2014年10月南陵县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并顺利通过,2017年9月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复检。根据芜湖市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芜湖市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转发安徽省人民督导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积极采取措施,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将我县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质均衡工作进展情况

  2014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后,我县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2577万元,分别实施学校迁址新建项目3个(籍山镇中心初中、籍山镇中心小学城南校区已于2022年8月投入使用,城东实验学校初中部已经动工),新建校舍面积72956㎡;实施各类校舍新建项目2个,新建面积2631㎡;实施运动场改建工程7个,改建面积21000㎡;实施各类维修改造及附属建设项目55个,改造面积48842㎡。投入设备购置资金3700万元,实施了智慧学校校园门禁系统、智慧课堂与班班通、便携式录播设备、精品录播教室项目和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机房设备、智慧校园建设。新增图书投入约200万元,目前现有图书190万余册。招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33名,其中音体美教师6名。经积极努力,已按规划完成对2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进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为贯彻落实新一轮《南陵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2013年开始委托中铁四局设计院编制了《南陵县中小学校布局规划(2016—2030年)》,不断优化学校布局。2015年以来共撤销1个初中分部、15所小规模农村小学和20个小学教学点,2所完小降为教学点。通过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扩大优质学校的资源辐射范围。目前,已成立许镇镇初中教育集团、许镇镇小学教育集团、弋江镇初中教育集团、何湾镇初中教育集团、工山镇初中教育集团、弋江镇小学教育集团、三里镇小学教育集团、何湾镇小学教育集团和烟墩镇小学教育集团共9个义务教育集团;另有籍山镇中心小学办分校2所,即籍山镇中心小学城西校区,籍山镇中心小学城南小学。

  二、优质均衡工作具体举措

  根据规划实施方案,我县在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提升全县中小学校办学内涵和教育质量,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断强化政府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优化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关注关爱特殊群体,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坚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对农村地区、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适当倾斜,稳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度。

  1.教师资源优质均衡。全县统一执行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和城镇学校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情况,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原则,科学合理配备城乡师资力量,合理调整使用教职工编制,并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确保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分别达到4.2人、5.3人以上,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达到1人以上,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达到0.9人以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100%。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100%。

  2.办学条件优质均衡。在全县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基本均衡发展基础上,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总体推进的原则,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布点等专项规划,并纳入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原则上“先规划,后建设”,积极推进教育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到2022年10月前,全面完成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学校软硬件配置。小学、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分别达4.5平方米、5.8平方米以上;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分别达7.5平方米、10.2平方米以上;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比例不低于85%。

  3.教学设施优质均衡。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功能教室的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宽带网络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教育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从而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规定标准(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2500元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2.4间以上。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所有学校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教师要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4.教育质量优质均衡。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所有学校德育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良好。所有学校开足开齐课程,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全体学生无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学校之间教育理念、管理手段、校园文化、师资力量的融合提升,实现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5%以上,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85%,并向农村初中倾斜。城区和镇域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100%、95%以上。着力推进学校内涵提升工程,着力创建特色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促进人的发展,全面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认可度达85%以上。

  经积极实施,2021年底,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小学和初中基本均衡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4678和0.2893,比2014年(验收年)的0.5168和0.4143有明显降低。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质量上的差距,县域教育水平实现了整体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县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配备音乐、美术教室一间,部分学校教室面积不能全部达标;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43所学校不达标;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4所学校不达标;城区部分中小学存在大班额情况,虽新建了3所学校(小学2所、初中1所),缓解了一些矛盾,但仍不能满足因城市化发展老百姓对学位的需求。全县综合评估达标学校5所,达标学校比例为7.69%。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县级义务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在保证经费稳定增长的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教育类项目工程的建设步伐,稳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二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充分调研、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打破编制限制,开展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布局,强化部门联动,全面推进县域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同时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小学按照不少于自然减员数招聘新教师;初中根据学科紧缺程度和教师年龄变化趋势,每年适当招聘一些教师,同时进一步盘活教师资源,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三是合理规划、落实教育均衡布局。政府应按照县城发展新规划的要求,调整完善城区学校的布局规划,合理规划城区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生政策,严格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禁止“择校”,逐步消除大班额。

  四是进一步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簿弱学校倾斜,消除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差异,稳步推进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优质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等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评报告(精选7篇)10-12

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报告(通用6篇)10-12

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通用6篇)10-12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12-09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11-28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标语09-11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11-2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结03-2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10-13

义务教育均衡工作计划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