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
人生大事该片讲述刑满释放的殡葬师三哥在一次出殡中遇见了孤儿武小文,意外地改变了三哥对职业和生活态度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精选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1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够动人。像小文与三哥,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像老爷子与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弃的关系,最后还是父慈子孝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相处久了却又自有真情在。
还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电影里则排除了生,变成“人生啊,除了死,无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电影中婚庆店与殡仪店代表的延续与死亡,还是悲欢离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还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大或小,好过不好过都得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发生,处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说起来容易,谈死亡还是太难。小时候,那些疼爱我的老人离世都没去过;未来,又希望活着的亲人们长久地活下去。最害怕医院,最不想看到离别的时候。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2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回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些探讨与死亡相关的电影,比如入殓师、寻梦环游记、百鸟朝凤等,虽然这部和它们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让我熟悉,而且现在我才发现它所表达的好像也都是为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入殓师讲的是关于这个职业的故事,让人们探寻工作的价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认真对待,生活也应是如此;寻梦环游记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死亡即当现实中没有人再记得你时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记住。
电影结束后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么呢?可能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同吧。那我现在又在意的是什么呢?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3
有人说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其实我觉得不是。中国人只是不会轻易谈死,并不是忌讳死亡,而是更敬畏生命。再远的历史我不太清楚,但我们的爷爷辈儿还有战争、饥荒的记忆,那时候的很多人都不是幸福的死去的,更多的可能是被迫、被害。所以他们会认为生本来就得之不易,不积极向前看就是浪费了生命,谈论死亡更是对生的不尊重。
《人生大事》这部片子讲述了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饰)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杨恩又饰),小文的出现,意外地改变了他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故事的主人公“三哥”,大名“莫三妹”(朱一龙饰),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他爸爸、大姐称呼他为三姑娘。
他爸爸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好好对待「人间天堂」,他邻居觉得他常常接触死人比较晦气,他女朋友还给他戴了绿帽子......他应该也认为自己太衰了。
所以他给我的感觉是“没安全感、没出息、没自信”,还有一些空虚,好像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活着。但又有一些不服输,平时伪装得凶凶的,像一个不成熟的小男孩。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虽然外面让人称他“三哥”,但其实内里还是“莫三妹”,他需要爸爸的夸赞,需要朋友的支持,也需要一个值得他努力拼命的人。
遇见小文之后,三哥的眼睛里慢慢开始有了光,对于殡葬也更加敬重了。
电影里打动我的两个片段:
第一个是小文在小女孩的骨灰盒上画画。
对于小女孩的父母来说,骨灰盒上的星星能够带给女儿一些温暖。短时间内接受自己的宝贝已经不在了这件事是非常难的,他们埋怨自己平时只顾工作,没有好好陪伴女儿,这可能也是对现在忙碌工作的爸爸妈妈们的警醒吧。让我感觉死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放不下的生人。
第二个是三哥整理老六的遗容。
老六是三哥的情敌,但他看不得曾经的爱人痛苦,也多亏了小文给他勇气所以答应了找老爷子帮忙。做完这件事之后,他看到了家属们得到了一些慰藉,从这里开始,三哥才算真正的成长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来了小时候邻村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因为被车压到去世了,当时听村里人说女孩也是看不出样子了,她的妈妈找人为她用洋娃娃做了漂亮的样子才下葬的。小时候只觉得她的妈妈好爱她,现在想想,这件事无论是对生者的意义更重要。
对了,最打动我的还有老爷子的这句话:
“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人生除死,无大事”。
最后
还活着,那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解决。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4
9点走出电影院,和彬彬一路称赞好电影,情节紧凑,演员在线表演,主线清晰,温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将是今年的高分电影,是的,这是看完电影后最准确的感觉!好电影总是让人们在走出电影院时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热搜了一下电影介绍。人物介绍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此之前,我看过日本电影《殡葬师》和韩国电视剧《遗物整理师》,这些都是很棒的影视作品。因为我对殡葬行业不熟悉,我对这类题材有一种自然的探索欲望,看完电影,我会对这些职业周围的相关职业和故事产生真诚的敬意。
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两个话题,一个是性,另一个是死。然而,我们最不想提到的是我们必须永远面对的。当我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来面对这些问题时,它们可能会成为刺痛我们的剑。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位自媒体博主上次说的话:人们想用欲望来掩盖恐惧,但他们忘记了欲望只是恐惧的本体。
不小心又离开了,回到电影本身。这部电影说了什么?因为一场葬礼,男主角的第三个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养变成了后来的收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故实现了相互治愈。
说几部电影,我哭了好几次。(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想留点悬念走进电影院可以回头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诉小文,奶奶死了,变成了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发现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门口发现小文独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然后听着奶奶生前的声音小文,今天生日早点回来,奶奶给你准备了最喜欢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阳太阳,不玩很长时间,女孩晒黑不好看等等,这个声音的内容出现了几次,每次听我都忍不住湿了眼睛。想想我们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见的关心。
片段二:三哥确认收养小文后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边说:我不怕,因为我有父亲。小文吵闹、哭闹、不听劝告,不是奶奶走后的自我保护。
片段三:三哥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在海边以烟花的形式为父亲完成了最后的送行。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他父亲的遗书说他想要一个特别的告别仪式。没想到,他会一直盯着三哥看。烟花点燃后,停顿了几秒钟。三哥向前走了两步,然后烟花破了,从细节上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都很用心。盛开的烟花点燃了整个星空,在三哥的眼睛里也看到了火光。这里完成了父子之间的最后和解。除了感动,还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原来,扬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喜剧在近两个小时的内容中也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老人办活人葬礼,小文误食弹珠,建仁从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儿园表演等等。这些看似搞笑的内容及时缓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绪。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演员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龙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后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较积极的框架内,没有给我太多惊喜。这一次,莫三姐让我又变成了粉丝。人物描绘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里有很多情绪,比如短裤、花衬衫和寸头。小演员更令人惊讶,未来可期。配角对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吴倩印象深刻。
最后,用老人在病床上说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零散的观影经历。人生除了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们都能成为点亮星星的.人!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5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6
昨天晚上坐在楼下抽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朋友跟我推荐了最近的一部电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从去年10.16开始就再也没有走进过电影院,于是欣然买票,决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也多有提及。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云烟。这与《兰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只是一个只强调结束,一个还强调了开始。
除此之外,我觉得比较出彩的地方是两个与血缘、感情有关系的片段。所以我戏称这部电影不该叫《人生大事》,应该叫《爱、血缘、送葬人》。爱就不必解释,这部电影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血缘在下面的文字里我会予以解释,送葬人是男主的职业。
为什么和血缘有关呢?我觉得血缘这个问题在电影里进行了模模糊糊地讲述。影片最后,小文的亲生母亲来寻找小文,三妹就将小文送了回去。在这里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生和养,这两种恩情到底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亲生母亲来寻找时就要将孩子送出去,难道孩子的意见不值得询问亦或是一天养育责任都没尽过的人,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
当然,影片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在最后以小文亲生母亲加入了三妹这个团队来圆上生和养之间的矛盾。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去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血缘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个人是倾向于养大于生的。
其实影片对血缘关系还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亲吵成那个样子,最后由于小文的牵头以及两个人之间确实有着生养关系,所以两人才能重归于好,父亲也终于开始认同了男主。当然我觉得这段处理得还不错,包括男主的父亲承诺,只要小文喊他“爷爷”他就愿意帮这个忙。这都能体现出老人对血缘以及传承的重视。
说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开头就通过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试作为了一个矛盾点。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试争取机会,同样也是大事。对矛盾的集中点,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亲的遗体,还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试。当然最后选择的是陪孩子考试。这仿佛表现了在我们心里,对下一代的感情总要比对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写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将这部电影解剖开来一样。但是我想,电影是应该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鸣。这种分析只是一种看后的思考罢了。在影院时,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
电影的整体叙事过程中还有两单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实都可以讨论一下。一个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总是忙于事业,在孩子住进病房之前没有进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个是老人由于获得了拆迁款,家里一直在闹,于是乎决定自己将拆迁款花光,为自己办活人的葬礼。两者都表现出了当下的一些矛盾。还有在收养小文后,幼儿园老师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说再忙也应该过来抽时间陪孩子。
前两个小故事就不展开了,表现得还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个陪孩子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展开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经去过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幼儿园当志愿者。
我们当然承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父母们并不一定有那个能力、经历、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个真的是,很复杂的一个矛盾。谁都希望能陪孩子长大,但是有的时候生活真的很残忍。就像留守儿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电影是好电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这部电影启发来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应当去寻求共鸣,这才是对它的尊重。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7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电影,都觉得很荣幸。电影,其实,是一本形于色,付于声的书,用戏剧在诠释生活并补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会厌的书。
我以为它悲情,其实并不,小文的人生浓缩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浑浑噩噩的人生,因为小文,多了光亮,一个是童年正在悲惨,一个是有过残缺不全的童年,他们,是互相取暖吧。
还有,是不是,大人们,毕生追寻的都是在弥补自己残缺的童年呢?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镜头一直锁定在,窄巷,杂乱,冲突的环境里,仿佛,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场景。
可是,它不悲伤,也没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纪的原因,已经渐渐少了很多情绪,对悲,其实不会大悲,对喜,其实也没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温情,让我觉得会会心一笑,然后,对生活以歌。
粉色的,画满星星的骨灰盒,飞上天和烟花做伴的葬礼,想念亲人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们温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过的水果店买了一个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们一样,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声音,真好。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8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错,我二十岁时特别喜欢看大英雄国仇家恨比较宏观的故事,到了三十岁,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验后,我更加喜欢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细节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
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
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9
不过这些一点都不重要,往往简单更深刻,更耐人寻味,更发人深省。每个人眼中的“人生大事”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婚姻,有的认为是孩子的中高考,有的认为是父母的安享晚年,有的认为是有一份令人骄傲的事业。没有对错,在人生长河里,有风浪波涛,有平静,有灿烂,有苦难,每人都不一样,却每个人都有尽头,尽头也许是一开始就预见的,也许是猝不及防到来,当它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一瞬间让你整个人生画上符号。
“人死之前无大事”,请别轻易陷入情绪的漩涡无法自拔,如今时代各个年龄段轻生的案例不少,这属于严重的,轻则动不动就EMO,遇到点芝麻事儿就觉得人间不值得,哪儿有那么多让你轻易怀疑人生或者结束生命的大事儿,回头望去都是屁事儿。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拥有自有的财富,或是至高的权利,其实认真的平凡的过一生已是绝大多数人的成功。这并不简单,需要你发现并且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念头,在这念头的驱使下,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活得有信念,有盼头。 为何说做到这个不容易,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左顾右盼,我们在盲目的工作和生活,为了生存,为了某种得到就会失去方向的欲望而忙碌,最终却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经常在书中会学习到觉得很认可且明白的道理,但大多数的人只是把它停留在脑海,从未活成在这道理基础上想有的样子。
在某些课程导师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你真的清楚你是谁吗?”,成龙大哥有部电影的名字就叫《我是谁》,无关乎你的姓名,你的形象,你的地位和财富,以我现有的认知,它是让我们清楚,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现在还需做哪些努力才能达到,我有没有朝着我要成为的人的方向前进,与他人的期待无关,与他人的评判无关,问你自己,这些思考明白了,千万别只是存档在记忆中,要把它实践且实现,也许你会变得更热爱生活,更充满激情,更拥抱他人。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关我屁事,一件是关你屁事”
电影还会二刷,还会有更多的启发,欢迎大家有时间去观看,同时愿每个人都有星星的指引,也会成为种星星的人。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10
前天和朋友去看了刚上映的《人生大事》,浅谈一下观后感。
买票之前粗略地看了一下简介,误以为剧情是围绕入殓师这一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职业,深入剖析讲解这一行业内不为人知的事情。
看完之后,我对该影片的概括是:
主角莫三妹(剧中人称三哥)作为市井胡同里丧葬行“上天堂”的接班人,以及入殓师这一身份背景作为推动剧情的工具,和被他“服务”的老人家的外孙女小文之间的感情,由互相看不顺眼到情深如父女的变化过程。
电影开场,三哥和兄弟建仁为小文外婆的尸体进行软化和化妆。
小文对这两个“带走外婆的人”记忆深刻,为找回外婆,她通过手表拍下的面包车图片一路找到了上天堂。
此时失去了外婆庇佑的小文,在没有家庭话语权的舅舅的家里,成了拖油瓶。
小文舅舅家为了小表哥的前途,举家前往北京陪考,小文舅舅在妻子的催促下丢下执着于在上天堂找到外婆的小文。
临走前舅舅给了建仁一沓钞票嘱托他代为照顾小文,小文就这样阴差阳错留在了上天堂。
众所周知,我在电影院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不知道也没关系,关注我们,你很快就会知道。
影片中多处体现亲情的剧情都能使我动容落泪,但很快出现喜剧剧情让我没办法保持情绪。
诚然煽情和搞笑的搭配可以让一部电影不那么单调沉闷,但剧情气氛转变太快,会让人的情绪还未达到顶点就强行搞笑,我是不能享受这种情绪的大起大落。
我关注到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前后呼应的剧情,我印象较深的是这三个:
1.莫三妹从父亲手中获得上天堂的房本后,急着告诉女友这个好消息,在试图和女友亲热时,给他带绿帽子的老六穿着浴巾从浴室出来,说:该你进去洗了。
后来莫三妹想收养小文,但由于未婚异性之间的收养,需双方相差40岁。
于是三妹去同为上天堂合伙人的白雪家中,商量为了收养小文而结婚的事情,这时又恰巧三个合伙人之一的建仁穿着浴巾从浴室出来,说:该你进去洗了。
2.莫三妹得知被绿后从前女友的店里回到上天堂,胡乱把房本塞到上铺的床铺里。
这时给了一个特写,我当时就猜到后面会有后续。
小文被寄养在上天堂的那几天睡在上铺,晚上尿床,三哥半夜极其烦躁地把被单一股脑胡乱塞进洗衣机里,自然也包括被他塞进去的房本。
当剧情进展到莫爸让莫三妹去办理过户手续时,即使没有如我般敏锐的洞察力,也会对“三哥被绿”这一作为本片中较为经典的桥段,以及紧接着的藏房本的特写有较深的印象。
3.莫爸快不行的时候在医院讲了莫三妹二哥为了打捞掉进长江的一具尸体而丧命的故事。
剧情还是莫三妹和小文互不顺眼的时候,三哥和小文吵架的时候说她外婆被烧成烟不见了,在建仁和白雪的暗示下,三哥将话锋转至烧成烟就会飞到天上变成星星。
莫爸的遗书中写道去世后想让自己的骨灰有个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我根据莫二哥“活人换死人”的故事猜测三妹可能会将父亲的骨灰沉至长江。
我猜对了一半,相比剧中莫三妹的方案,我的猜测确实不够特别,想知道的可以去电影院一探究竟,虽然我已经剧透很多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哥接下一单因病去世的小女孩的葬礼,死者父母要求定制一个粉红色骨灰盒,让我立刻想到了我前段时间的文章谁不想要粉红色骨灰盒?
谁见了不夸我一句营销鬼才!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桥段是,小文外婆生前的公园舞伴,拜托三哥给他办一场生前的婚礼,我觉得超酷,虽然理由并不是很酷。
关于这部电影大量使用前后呼应的处理手法,我是比较喜欢的,能让我在剧情上找到前因后果,逻辑上的吐槽点会少很多。
就连那段最硬的广告:三哥答应帮小文恢复手表中外婆的语音信息,最后找了一家专业公司才得以完成,都在前面做了铺垫。
电影的布景和镜头效果也得到了与我同行的学过相关专业课程的朋友的赞赏,他很喜欢上天堂丧葬行和婚庆店拐角相邻的场景安排。
结婚和死亡是人生两大事,既能暗示电影名,也在严肃中透露着些许玩笑。
除此之外,还有两段关于小文去留的情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小文被舅舅托付在上天堂的那段时间让她与三妹的感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当舅舅一家从北京回来,没有家庭地位的舅舅依旧没办法把小文接到家中。
他也正是看出了小文和莫三妹之间的感情变化,于是委婉地询问小文的意愿,小文自然是选择了更能带给她亲情的三哥。
但是当小文的亲生母亲去找三哥表示想带走小文时,没人询问小文的意见。
小文的亲生母亲认为以自己一颗绝对全心全意爱女儿的心,怎样都要带走小文。
三妹或许也这样认为,觉得这样一位母亲可以给小文更好的生活,反观自己的职业可能带给小文畸形的童年。
于是趁小文睡着,将她抱给了从未见过的生母。
没人询问当事人怎样更能感到幸福,都在自以为是地“为了她好”。
这两位真正爱着小文的人,反倒不如和小文没什么感情的舅舅更加尊重孩子的意愿。
这两段情节的对比也体现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或许会有观影的有心人注意到这一点,进行一下反思可能会对自己当前的家庭形势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11
时光荏苒,转眼3月悄然而至,对于热衷国产电影的观众来说,2022年上半年值得期待,根据电影上映排期表,多部国产佳作将在4月清明档登陆院线,上演票房大战,包括《你是我的春天》、《最后的真相》、《被害人》,以及由实力派男演员朱一龙领衔主演的《人生大事》。
纵观百花齐放的“清明档”,《人生大事》是唯一一部“殡葬”题材影视作品,故事围绕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饰)和失去外婆的孤儿武小文(杨恩又饰)展开。在一个安静的清晨,武小文大声喊着“外婆”,她发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外婆久久没有睁开眼睛,年幼的武小文并不理解“死亡”的含义,在她看来,外婆只是沉沉地睡着了。
武小文外婆去世后,身为“上天堂”殡葬店工作人员的莫三妹到场,为前者料理后事,连他都未曾想到,在武小文的眼里,自己成为了“偷走”外婆的坏人。与此同时,失去外婆的武小文沦为亲人眼中的累赘,命运将她与莫三妹捆绑到了一起,两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有喜有悲的琐事,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武小文与莫三妹从互生敌意到相依相伴,带给观众无限感动和感触。
据制片方介绍,早已制作完成的《人生大事》定档4月2日,陪伴观众度过清明假期。按照惯例,新片上映前,制片方往往会放出全新物料预热,包括宣传海报、宣传片等等,让朱一龙倾注心血的《人生大事》也不例外。就在3月1日,一段长达1分42秒的《人生大事》宣传片上架,随后空降热搜,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走进《人生大事》宣传片,武小文与莫三妹相遇初期,两人针锋相对,抱着满满的敌意,之后武小文与莫三妹互相温暖,后者担任起了“爸爸”的角色。此外朱一龙与杨恩又还频频上演感人至深的哭戏,当武小文询问自己是否再也不能听到外婆的声音,莫三妹不禁红了眼眶,他深知“天人永隔”有多么残酷;在绘画课上,莫三妹看到武小文为自己创作的卡通画,潸然泪下。互飙演技!两位优质演员之间的对手戏不容错过。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12
周末去看了新近上映的电影《人生大事》,可能是比较累的原因,虽然观影过程中有几次被感动得流泪,但当时还是觉得美中不足。
首先是剧中有几个情节在意料之中,比如莫父之死,比如小文母亲的加入,又比如大家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感觉有点可惜了这个现实又深刻的主题。
正如木心说的:中国人有个情结,姑称之为“团圆情结”,不团圆,不肯散,死乞白赖要团圆,不然观众要把作者骂死。希腊人看完悲剧,心情沉重,得到了净化。中国人看完了大团圆,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乎所以。
《人生大事》选择了一个略显沉重又现实残酷的话题,死亡,一直是中国人比较忌讳和回避的话题,电影选材很好,整体制作在水准以上,但个人感觉有点儿可惜了。
今晚躺在床上又想起电影里的情节,突然意识到电影里另外一条线索,原来还是自己肤浅了。
电影一开场,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出狱不久、莫得感情的丧葬师。邻居跟他开句玩笑,也要认认真真回怼过去的恶人。连跟自己的老父亲也是针锋相对,恶语相向。
对待痛失相依为命的姥姥的“小文”,他也是丝毫没有怜悯之心,一副铁石心肠,分分钟把孩子吓得惊慌失措。
但就是这样一个“恶人”,在收到女友发来的分手短信时,瞬间就会方寸大乱。发现实情后,也只会默默地对着照片流泪。
在看到小文在舅舅家不被善待时,又不加考虑的想要承担起责任。
他究竟是恶人还是好人哪?,背着主角光环的朱一龙当然是好人。那是什么导致了他看似矛盾、分裂的行为哪?
是他的童年。
父亲说丧葬这一行“没能耐的干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莫家几代人经营着这家叫“上天堂”的丧葬店,莫三妹的童年是在火葬场渡过的,五岁就开始帮死人穿衣服,而严厉的父亲对他却总是打骂从没有给过一句肯定。
直到父亲离世,父子之间才达成和解。他像发了疯一样,拼着命去完成父亲的遗愿。
明白了这一层,也就明白了莫三妹身上的冷酷、绝情、任性、洒脱都只是他的保护色。他还只是一个害怕受伤的善良的孩子。
所以当小文的母亲要来带走她时,虽万般不舍,口出恶语,他仍然忍不住会心软。
所以他才会在雨中奋力追着远去的汽车。
所以他才会傻兮兮的问一个孩子“你不会把我忘了吧”
何谓人生大事?
是生老病死?抑或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这是影片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有一种说法,我们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努力弥补小时候受到的伤害。
谢谢你,温暖我。
【最新人生大事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大事观后感(精选6篇)07-13
人生大事电影的观后感(精选7篇)07-13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精选12篇)07-13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通用7篇)07-13
诚信是人生大事的美文03-10
人生大事语录(精选50句)07-13
人生大事演员的经典台词07-13
人生大事唯美句子(精选115句)07-13
人生大事经典语录(精选55句)07-13
电影人生大事经典语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