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蝴梅工作室成员 李红梅
很荣幸和大家齐聚一堂来分享两位老师创设的美丽课堂。刚才 黄老师点评了三“美”。我也做了一个小结。
第一,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三美:视觉美,听觉美,幻觉美。
视觉美,在课堂上,两位老师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展现了乡村四月的美景:(即水色天光图,云雾缥缈图,蚕茧丰收图,农夫插田图,游鸭戏水图,田间水牛图,蝉鸣蛙噪图等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景。
听觉美,课堂上,老师们不仅领略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而且,也让孩子们享受了听觉的盛宴:诗歌的吟诵,诗歌的吟唱,诗歌的节奏,以及回荡在教室里的悠扬笛声,布谷催春时的声声啼鸣等等,让孩子们在和谐悠扬的乐曲声中快乐地学习诗歌,身心愉悦,陶冶了性情。
幻觉美。在课堂上,两位老师在创设视觉和听觉情境展现诗歌的基础上,还极大地拓展了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的思绪飞出了诗歌之外,把乡村四月那种鸟叫了,花开了,草绿了,水涨了,雨下了,人忙了的情境充分展示出来,并且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联想到牛忙着耕田,杜鹃鸟忙着唱歌,蚕忙着吃桑叶,结茧子,家里人忙着给家畜准备饲料,小蜜蜂忙着采花酿蜜等等。大大丰富了诗歌本身所呈现的画面,让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第二, 课堂上师生的表现和谐自然,精彩纷呈。
老师的语言美,在两堂课上,老师的教学语言干净利落,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明净而活泼,富有鼓动性和启发性。把教学活动从一个环节带向另一个环节,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老师的评价语不仅富有鼓动和激励性,同时评价得体,没有一味的“赏识鼓励”所带来的浮泛。比如,徐丽娜老师在启发学生通过看到的画面说出自己想到什么时,学生精彩的回答:朴素之中有抵不住的美丽。徐老师的评价语是:原来真正的诗人在这里。这句评价简洁而得体,中肯而不带有丝毫的做作。是自然天成的评价。
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动精彩有趣。在整堂课上,老师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活动推动教学的进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这是两节课的又一大亮点,老师引导精巧而又睿智,学生表现活泼而又聪明。
本次的同课异构研讨课,是充实而又具有实效的,但教学本身是一项遗憾的艺术,再好的课也免不了瑕疵。两堂课共同的缺憾就是两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高了。从周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看,她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作或画画),来理解老师所推荐的五首诗中的一首。这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使得作业停留在形式上。而徐丽娜老师在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请学生用美丽的语言用情描绘。本来学生积极性很高,一个“美丽语言”使得学生顿生茫然之感。建议老师还是立足于学生,让孩子表达真实的情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
(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周老师在讲述诗的最后一句时,作用一个小拓展: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 又 )。孩子很配合地即兴作诗,把“农活”送入诗中,接着老师还不肯罢休,又问了一句,校园中同学们才了什么又什么?接着孩子们便接着说,才了作业又读书,才了作业又预习,才了早读又做操。顿时就把好不容易建军构起来的田园诗的意境破坏殆尽,用王莹莹老师的话说是破坏了田园诗这个美丽的气场。也令我顿生悲哀之感,我们的孩子们真的是应该放下书本,回到田园之中,到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之中放松一下身心了。)
[品读三美--评龙岗区同课异构课例《乡村四月》(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2.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5.乡村四月教学课件
6.品读人生论文
10.初三美术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