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诸葛亮气周瑜的歇后语故事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年轻气盛的周瑜被老谋深算的诸葛亮气的吐血,最后在“既生瑜何生亮”的一声长叹之后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数叹息。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诸葛亮气周瑜的歇后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葛亮气周瑜的歇后语故事
小说成功将诸葛亮塑造成了智慧的化身,但却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贬低为猥琐之人,让人心里添堵。究竟演义中的诸葛孔明为什么可以三气周瑜?
一气周瑜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孙刘两家计划夺取南郡,周瑜对诸葛亮说,自己先去攻击,如果失败,刘备再去取,诸葛亮同意了。这就是契约,虽然是口头的,但也必须遵守。结果呢,周瑜第一次攻击失败受了伤,等他调整部署将计就计,终于打败曹兵时,诸葛亮已然派兵夺了城池。
周瑜很生气,可他不该生气,因为诸葛亮并未违约。
这个不难理解,好比如今的合同、约定、承诺等等,关系双方体现了机会均等,权利和义务互相捆绑,目的只有一个:双赢。谁违反了契约,那就是不讲诚信,做再多的努力补救都是徒劳,就像周瑜的二次攻击一样的徒劳,即便诸葛亮不取巧,周瑜也是违约在先。
商人没有诚信,会失去客户,导致利益受损;官员没有诚信,会失去民意,导致仕途危机。
如今政界流行说“落地”,指的是兑现施政承诺,说白了,也是一种契约精神:上不负中央之托,下无愧黎庶之望。有了这种契约精神,可谋权,得到升迁,可固权,争取连任。如果没有这种契约精神,因而丢了权杖,没了官帽,还要生气,岂非睡不着觉怪床歪--好没道理吗?
诸葛亮的智慧,就在于严格遵守了双方的约定,巧而守信,取则有理,谋先而固后。
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说里的周瑜显然不懂契约精神是权术之本的道理。
善假于物是谋权正道
有一个俗语叫“上当了”。古代一般把“上当”写作“上垱”,其实是个物理词汇。古时候没有那么多水库,农民们要引河里的水灌溉,必须用石头先在河里磊一条挡水的石坎,曰“垱坎”。有了垱坎,水位抬高,就可以引水入渠,俗话就是水上垱了,跟如今的“上当”浑然不是一个意思。
圣人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农民们使用垱坎汲水农桑,正是“善假于物”的正面理解。
显然,在二气周瑜的故事里,周瑜生气的理由就是“上当了”。大概的情节是,刘备死了老婆,周瑜借机挖坑,建议孙权嫁妹。没想到弄假成真后,他又挖了一个更大的坑,用声色迷惑刘备,企图消弭其进取之心。结果没坑着刘备,却把孙权兄妹给坑了。诸葛亮在这个故事里根本没露面,仅用三个锦囊,就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所“假”之物,可谓不“善”,一曰成本太高,二曰充满了不确定性。男女之间的事儿,唯其变数多,而乃成戏,况所谋对象还是个大大的枭雄刘备乎?况所“假”之人还是个情窦初开的孙尚香乎?由此断定,周瑜实“不善假于物也”。不要抱怨别人让你“上当”,只怪自己利用外物不当。
反观诸葛亮,同样是借助外力,却善莫大焉。一靠吴国太(老年人好喜庆),二靠乔国老(跟老刘家穿一条裤子的),三靠孙尚香(刘备比较有点男人味儿),可谓知人识性!也就是说,不是诸葛亮太滑头,而是周瑜智计不足,不善谋也,才被诸葛亮牵着鼻子走,吃了大亏。
谋权正道,乃主动利用外接积极的因素,以达成目的。
引申到官场也是一样,施政过程中,采取正当的方法策略,而不是挖坑愚弄上司或百姓;把一些负面不利的条件转换成积极有利的条件,要让水“上垱”,而不是让人“上当”。善假于物的领导,一定是个善于利用外力的高手,会让“上当”成为正能量的“上垱”。不善假物如周瑜者,自觉受骗或者被蒙蔽,其实是不具有这种能力罢了,气得吐血也是活该。
君人者能去贤巧之所不能
权术之要,实非我等门外耍嘴之小民所能窥其全豹的,然而有个道理却不能不说。
譬如一个只会花拳绣腿的人,跟一个力大无穷的人打架,谁会赢呢,无疑是后者,因为前者不堪一击。我们常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为何说不清?不是说“有理走遍天下”吗?根子就在于人家当兵的不跟你理论对与错。
三气周瑜的故事,情形大概也是如此。刘备向东吴借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周瑜担心刘备强大了对东吴不利,就三番五次去讨要。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又是装可怜又是找借口,就是不还。说破大天去,你周瑜不拿出点实力来,我刘备不理你。这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之典故的由来。
周瑜没办法,只好同意帮刘备去取西川作为归还荆州的交换条件,又是一花活儿--假途灭虢。
诸葛亮又不是傻子,焉能看不出来?于是这般这般的设计,把个原本有理的周瑜设计成全无道理的“俘虏”了,被包围得水泄不通,有理无处诉,有劲没地儿使,连气带吓,旧伤发作,周瑜的霸业理想伴随人生之路也就一并走到头了。委实不可忽视的是,诸葛亮的做法跟周瑜恰恰相反,周瑜玩虚的,他不理,等周瑜玩差不多了,再迎头一棒,凭实力说话。
权术之要,在谋权也好,在固权也罢,都得讲务实,而不是务虚。只高歌自己的翎毛是多么的华彩耀眼,不去注意天空中飞翔的饿鹰、地面张望的劲弓,危险到来时,才惊呼“上当”,才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悔之晚矣。
所谓“君人者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就是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单凭嘴上功夫、玩花活儿等“贤巧”之事,是不称职的,是难以完成造福一方的为官之任的。只有“去贤巧之所不能”,踏踏实实干正事、干实事,为国家民族谋万世大业,为黎民百姓固永远幸福,才配做一个“君人”的好官。
其实在“三气周瑜”的这个时期,周瑜与孔明根本就没有打过交到,那时的孔明被刘备派往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实际上就是在后方作后勤保障工作。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堪称风流才子,他不仅大度恢宏而且文韬武略盖世,是东吴独一无二的忠臣和柱石,但是小说为了艺术虚构,将江南才俊周瑜的才智以及“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形象转嫁到诸葛亮身上,这样小说好看了,诸葛亮被神话了,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一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真是一举两得!
诸葛亮二气周瑜——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仁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争夺天下的雄心,但是又失败了。诸葛亮随后使计让刘备安然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叫士兵高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嘲讽周瑜,让周瑜气得吐血。
诸葛亮三气周瑜——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致使刘备强大后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拒绝东吴的要求,却又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名为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实则攻取荆州之际,不想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吴军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最终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叹而不治身亡。
【诸葛亮气周瑜的歇后语故事】相关文章:
诸葛亮三气周瑜歇后语02-23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歇后语06-12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哲理故事01-28
历史名人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02-03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典故01-21
诸葛亮哭周瑜的歇后语03-02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10-26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历史真相07-30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答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