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后感

时间:2024-11-15 08:50:21 晶敏 心得感悟 我要投稿

《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3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理想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3篇)

  《理想国》读后感 1

  总是在课上听老师讲《理想国》,心中有着不解和好奇,现在我自己完整的读过《理想国》之后,我产生了自己的一套理解。基于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特别关注了书中涉及的教育问题。结合自身所学,我针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理想国》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内容深刻丰富,达到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

  《理想国》一书开篇交代了这场辩论发生的地点:比雷埃夫斯港,大海与雅典城之间。这个位置显然是柏拉图故意交代给读者的,将关于政治正义的讨论设置在远离尘嚣的城外,显现出他的用心。哲人是超脱于世俗的,不沾染城中邪气的,只有置身城外,才能够以局外人的视角洞悉城邦生活的基础,审视正义和善本身,因为没有城邦是绝对正义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为复活的苏格拉底安排了诸多精明的诡辩家作为对手,使苏格拉底在不断地追问和质疑中,娓娓道出正义的含义。对手越是强劲,就越能够显示出苏格拉底的英明,即显现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在仔细阅读后,我首先是对于柏拉图的人生观有了一定的认知。一方面,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应用一生来庸碌地追求钱财,在物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应学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思考,看轻物质享受;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有所担当。老后更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要勇于接受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一切后果。

  而对于《理想国》中所描述的理想国家 ,我大致可以做出粗略描述。

  首先,理想国的公民被分为三类:赋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们的本性决定了他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他们是理想国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者服务。

  理想的国家应该是由哲学家来领导的,从寻求正义出发,来建构幸福国家的模型。

  其次,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公民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国家不应有私心,而应竭尽全力的为国家做贡献,领导者应该善于团结,这样城邦才会稳定。国家内部不能发生内讧,在对外上则要有战争的实力和准备,这样才能守卫好国家,才能排除一切内忧外患,使理想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

  最后,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国家要承担教育的责任,无论统治者至公民,由上至下,从小都要接受教育。并且男女平等,都要接受共同的教育,做同样的工作。

  正是因为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民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成为明辨事理的人,那么他们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没有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及别的事情都能得心应手。又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的发展方向。柏拉图从正义写到理想国,又从理想国论及了教育问题,而我最关注的也不过如此。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是直接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家服务的。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即通过音乐和体育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知识的、真正合格的城邦统治者,即集智慧与权力于一身的哲人王。

  柏拉图还为理想国中的教育划分了年龄段,讲求阶段性教学。他提出要以游戏的方式向儿童传授教育。在7到18岁时要给予青年普通教育,包括艺术,音乐,诗歌,舞蹈,体操及军训等。18到20岁要以体育锻炼为主,主要学习军训,然后是科学理论。20到30岁,要传授给人们辩证法的思想,培养思维,以便日后能成为统治者。少数人在30岁以后能够学习哲学,5年后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通过15年的实践,进行考试,升为国家统治者。由此来看,柏拉图的这种教育思想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等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柏拉图有不少的教育思想是很先进的,他提到国家用人要因人而异,全国公民无一例外。每个人的天赋适合什么,就应该派他去完成什么任务,以便大家都能发挥所长。这与现在普遍提倡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是很相近的。

  另外,在他的书中还涉及到了优生优选优育问题。柏拉图规定了最佳的生育年龄,女人从24到40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则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55岁。禁止近亲结婚。由立法者选出优秀品质的男女共同锻炼,结合培养下一代,优秀者的孩子交给国家托儿所进行公育。天生有缺陷的孩子要秘密处理掉。虽然他的有些处理方法还不够尽善尽美,但是,从科学的角度看,他所提出的某些优生方法还是比较合理的。

  他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影响,强调要从小就接受教育。幼儿教育方面,他更提出了幼儿的可塑性,并指出要注意给予幼儿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强调音乐和体育教育,并发展故事教育。他认为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而体育锻炼自然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在故事方面,他认为要先审查故事的编者,然后选择故事的内容,最后用最美最高尚的故事铸造儿童的心灵。

  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说和现在的幼儿教育理论是相通的。当代的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幼儿能够身心健康,其次是身心和谐发展。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优生优育计划,就是首先从遗传角度来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其次又注意后天的体育锻炼,这就使得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至于心灵上,他主张以音乐来陶冶幼儿的心智,使其接受美好,而厌恶丑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让和谐融进其心灵,也保证了幼儿心理健康。最后,柏拉图提出要从小给幼儿讲故事,儿童在听不同故事时,也便发展了其自身的语言和社会性。他又指出要给予儿童数数,计算,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天文等方面的教育,这些也包含在科学之中。并且,又特地说明,对儿童的这些教育要在游戏中进行,以免使其丧失学习兴趣,这与当下我们讲的活动以游戏为主是极其相似的。可见,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很超前,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对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我的阐述还是片面而肤浅的,因为还有很多细节之处不明白,需要更加深入的仔细阅读书籍并清晰认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才能更好的对其文章进行解读。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钻研学问,读懂文章,还学会了思考人生,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等等。名家的哲学思想给了我许多人生启迪。读书,要学习书中的学问,更要从学习书中品味人生。

  《理想国》读后感 2

  记得在上西方哲学史的课时,讲到柏拉图时老师的幻灯片上有怀特海的这么一句话:全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解。由这句话可见柏拉图在西哲学乃到整个人类的精明文明中的崇高地位。而柏拉图最著名的著作,或者说他的代表作,则是人尽皆知的《理想国》。所以当我捧起这本代代人推崇备至的伟大著作时,不期望能一下子读懂它,只希望能够从这本凝结着柏拉图和希腊智慧的结晶的书中,得到那么一点点的启示和认识罢了。

  《理想国》一书乃柏拉图壮年时期的力作,也可以说是其巅峰之作。柏拉图的著作多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体的形式以示读者,此书也不例外。自知仅读一遍是无法体会其精髓,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有不解之处便匆匆带过,只期能稍知其意而已。译者在引言中的介绍已经能令我大体了解到本书的博大精深,谈到书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由于我的无知和欲速则不达,实在无法领略到本书的真意,因此仅在此回忆下本书的主体内容和所带给我的一点帮助和启发。

  译者在介绍中谈到本书讨论到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婚姻自由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不过这是学者在多次研究此书所总结归纳出来的结论,而对于我这种没有一点学术功底和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方式,实在无法得出如此繁多和细致的结论。只能就此简易回忆下本书的大概内容了。

  第一卷在苏格拉底和几个书中的人物开始对话之后,很快便引入本书所探讨的一大主线——关于正义的定义。色拉叙马霍斯首先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要苏格拉底不要光提问题,而是要直接对正义下定义。而他对正义的定义则是: 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是当时政府的利益。而苏格拉底则对此定义予驳斥。

  第二卷到第四卷开始以从城邦来看正义比从一个人来看更加容易,由此探讨一个城邦的正义。接着在第三讲到城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护卫者以及如何来培养的问题。接着谈到全体公民应当按天赋各就各业,城邦的正义在于智慧、勇敢和节制,城邦的三种人各自做自己的事就是正义的。再由城邦的正义引到人的灵魂里有三种品质:理智、激情、欲望。

  第五卷苏格拉底又谈到关于婚姻的问题,提出一个观点: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结合,而最坏的要尽少结合,以使品种保持最高的质量。

  接着一系列的论述谈到什么样的人才是最优秀的哲学家,并且提出哲学家是最完善的护卫者,也就是哲学家是最好的国王这个著名的论点。

  第七卷接着谈到囚犯看阴影的比喻,讲到了灵魂要观看所有实在中最明亮者,即我们所说的善者。

  在第八卷中总结了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具备的条件。并且谈到了四种不好的政制: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

  五种政制所对应的五种人。

  理想的政制——善者,正义者。

  斯巴达政制——好胜争强,领略荣名。

  寡头政制——爱财,寸利必得,省俭。

  民主政制——快乐间的平等,生活没有秩序,没有节制,平等主义,集合最多习性于一身的多样的人。

  僭主政制——被恶所充满,醒着时能够干出睡梦中的那种事的人。

  第九卷谈到人的基本类型:哲学家或爱智者、爱胜者、爱利者。

  三种人的快乐对比:哲学家能体验另两种快乐和学习事物本质的快乐。灵魂中用以学习的部分的快乐是最真实的快乐。

  快乐和痛苦之间的中间状态,痛苦时想要平静为快乐,快乐时停止为痛苦。这是快乐和痛苦的影像,是一种欺骗。通过身体传到心灵的那些所谓最大的快乐,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脱离痛苦。

  第十卷谈到理念的模仿。画家,造床匠和神谁是真正的模仿者。事物都有三种技术,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模仿者的技术。

  以上就是在看书时所记的一些主要的观点,自己看都有点对不起柏拉图这伟大的著作。本书的主线主要是围绕正义这一主线展开,对理想的国度的一系列规划,以及对应的人所应当具有的正义。在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启发,不过现在想总结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柏拉图对正义的一系列阐述使我认识到在人生中应当使严格的要求自己,控制自己不该有的欲望,让理性来引导自己,远离一切的'恶,进入那真正的善。并且要一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追求智慧,不断的充实自我,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

  而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的论述,在通过阅读了本书之后,才明白以前所认为的哲学家为王的观念是很片面的。柏拉图对于哲学家的定义是非常之严格的,并不是随便一个哲学家都能够成为一个理想国的国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才能够成为理想国的国王。

  书中关于婚姻及生育的问题在我看我是不合乎人类的伦理的,如子女公有等提法根本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而关于优生优育的问题也是如此,将那些素质不好的后代弃之更是有悖于众生皆平等的法则。

  书中对政制的描述也让我对以前民主政制的一昧推崇的看法得到改变,发现民主政制并不是想象中的完美,而是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过份的自由和宽容,民主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确实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柏拉图对快乐的论述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原来我们原本所认为理所当然的快乐与痛苦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单纯,而常常是快乐与痛苦的假象。有时候快乐只是痛苦的停止,而有时痛苦也恰恰是快乐的停止。这让我们在生活中,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以更宽广的心态,更高瞻远瞩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所面对的一切。

  而柏当图的理念论也带给我很多看见。让我更懂得去寻找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当然柏当图的理念论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仅一点点的接触是不足以完全的认识它,但也已经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终于很勉强的将这本书看完,虽然过程挺辛苦挺纠结,但是收获颇丰。有人说,二十岁读柏拉图和四十岁柏拉图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相信以后的岁月时,还需要不但的从柏拉图的书里来寻求智慧,因为柏拉图的智慧实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葩,是哲学这个皇冠上的明珠。

  《理想国》读后感 3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

  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

  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理想国》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教育应从人小时候开始,包括质朴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

  他希望监督诗人、强迫他们在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时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描绘邪恶、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这样,让城邦的护卫者远离罪恶的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这些从小抓教育的理念,无疑是有远见的,并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施加影响,将服从统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彻底、最有效、最稳定的统治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该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长期永远的被压制的。

  《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变化。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一种认识论,囊括理念论和认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理想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优美,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将具体事物与理念事物准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认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联系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认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认识会受立场、知识、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理想国》读后感 4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最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构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

  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搞笑,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资料深刻丰富,到达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到达位。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务必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能够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我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下方就得品鉴这本“震古铄今”之书的魅力了。

  二、“论财产与老有所福”浅析及现实好处。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个性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我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就应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对于这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就应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样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

  三、理想国与理想政治。

  柏拉图构建了自我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就应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我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就应掌握好自我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我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我们就应服从于国家的需要。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学好处,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一样,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好处。

  四、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

  上一章节仅仅是理想国的开始,这一章则继承了上一章对理想国的论述。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我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就应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就应加强本行业得技艺。搞笑的是柏拉图发现:贫穷和财富使人的技艺退化。“人因为财富而奢侈,却因为贫困而懒惰”。同时就以卫士为例,说了军事科学和素质方面的问题,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施工民的集合体。

  《理想国》读后感 5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

  知道有人称“精神恋爱”为“柏拉图式的爱情”;也知道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仅此而已。借几天上读《理想国》的时间,粗略的看完了全书。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该书中又充满了理性的玄冥、逻辑的曲折和言辞的诡秘,说读通了这本书可谈不上,只是有一些读后感想,涂鸦于下。

  柏拉图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拍掌叫好。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学问是分科性的,那么柏拉图的学说便是综合性的。这里,仅想通过《理想国》中的几卷文字,谈谈“正义”。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政体中王政或贵族政体最好,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都不如哲学王做统治者的智慧王政体更符合正义。所以从第五卷起,讨论中涉及到了儿童教育、教育的立法和妇女儿童如何共有的问题,而且颇具戏剧性。

  “我们的护卫者应该怎样去把妇女儿童归为公有?”“儿童从出生至接受正规教育,这一阶段大家公认是教育最难的时期,这一时期应该怎么去培养他们?”

  苏格拉底却避而不谈,因为他觉得“如果我们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样,我们一定先要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为了同样地使用女子,我们一定要同样地用两门功课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她们军事教育。”也就是用音乐和体操来教育女子。而这些“要是付诸实施的话,由于违反当前的风俗习惯,我怕或许会让人觉得好笑的。”然后,苏格拉底和格劳孔讨论了男女之间天然的差别和禀赋的同异,最后推出“各种的天赋才能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根据自然,各种职务,不论男的女的都可以参加,只是总的说来,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罢了。”“女人男人可以有同样的才能适宜于担任国家保卫者的职务。”

  既然在建议的可行性上达成一致,那么这个建议是否是最好的呢?一个国家里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女人和男人,他们去守卫城邦,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好的了。所以,苏格拉底说,这个建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益的。

  那妇女儿童是否应该公有呢?是的。苏格拉底说“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反之,最坏的与最坏的要尽少结合在一起。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如果品种要保持最高质量的话;除了治理者外,别人不应该知道这些事情的进行过程。否则,护卫者中难免互相争吵闹不团结。”,可见,保证优生优育和国家的团结一致、同甘共苦是苏格拉第坚持妇女儿童公有的原则和理由。

  苏格拉第已经为护卫者生儿育女的问题做好了规划:“当年轻人在战争中证明他们英勇卫国功勋昭著的,一定要给以荣誉和奖金,并且给以更多的机会,使与妇女配合,从他们身上获得尽量多的后裔。”“生下来的孩子将由管理这些事情的官员带去抚养。这些官员或男或女,或男女都有。因为这些官职对女人男人同样开放。”“优秀者的孩子,我想他们会带到托儿所去,交给保姆抚养;保姆住在城中另一区内。至于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地加以处理,有关情况谁都不清楚。”这时,全体公民对于养生送死就能尽量做到万家同欢、万家同悲,这个时候的国家最最象像一个人,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国家。

  “她们将和男子一同整队出发,带了身强力壮的孩子,让他们见识一下将来长大了要做的事情,像别的行业中带着孩子看看一样。除了看看而外,这些孩子还要帮助他们的父母从事各种军中勤务,并侍候他们的父母。你有没有看到过技工(譬如陶工)的孩子在自己正式动手做之前有过长期的观察和帮做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实地见习战争,同时我们也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危险,”“他们可以把孩子带去参加不危险的战役,不带他们去参加有危险的战役。”“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学会骑马,然后带他们骑马到战场上去察看战斗,但不要让他们骑那种好战的劣马,而要让他们骑那种既跑得快而又容易驾驭的驯马。这样他们就既可以很好地看到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一有危险,他们只要跟着长辈领导人,又可以迅速撤离。”格劳孔觉得有些好笑,我们读来也真的无法理解。让孩子参与战争的洗礼,似乎残忍了些,非人道了些,虽然“这个险冒与不冒,对于要做军人的人有很大的区别”。作文

  《理想国》读后感 6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_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_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_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专门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也知之甚少。后来也大概了解了一下_明,明白了其伟大,尽管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去欣赏他的伟大。

  在近代的中国哲学里我们真正的几乎全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而历史上世界上真正伟大的哲学家大都是唯心主义的,如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康德等,也许敢于和自己心灵对话的人,能和一些虚无的只靠感知存在的东西达到心灵交汇这样的人总是特别敏感与聪慧的吧。读《理想国》常常感觉之间隔了很多东西,无法理解柏拉图的一些想法,也许除了自己的浅陋知识之外也许我们真的很难在心底里和一个唯心主义者想法一致,能理解其心底的独特感悟,对生命对生活的一点涟漪泛起的独特波痕。

  我认为,哲学就是教你"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而对于正确的理解我们似乎与许多的东西一样与世界相隔了太多东西,缺乏共同的理解,我们中国人太不擅长弄清什么是正确的方法?什么是正确的事?所以才会出现近年来中国哲学的衰落,学哲学似乎也成为别人的笑柄而不是聪慧的象征。在刚看到的最新的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好感度排名中,中国位于倒数第八仅仅先于俄罗斯、伊拉克、伊朗等国家。在9月28日,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加州的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的日子里,我们这个自称为儒家发源地的国家,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天皆为孔子诞辰日。我是一个思维能跑很远的人,凭着自己一时的文字欲,写了这些东西,也许这些东西太偏离了《理想国》,但仔细一想却也紧紧相关。哲学指引我们前行,而大多数时候我们仿佛迷了路,正如目前自己在刚刚来到这个学校,这个陌生的研究生生活也有迷路的感觉,但有时迷途知返也是好的。

  《理想国》读后感 7

  今人都懂得民主自由,晓得为自己的权利站出来抗议,甚至革命。今人也懂得苏格拉底的智能,并为之敬佩不已。公元前三三九年,雅典民主派当权,追求智能的苏格拉底被控传播异端邪说和荼毒青年,被判死刑。

  苏格拉底做过什么?不少路人会发现这个人经常呆呆地站地广场上思想一整天,不时还会跟路人搭讪,用那种经典的苏格拉底式的辩论,一步步将人的思想从心底拉出来。他用极为谦虚的语气向途人询问,并指出他们思想中矛盾的地方,藉以进入深刻的探讨,同时考察人们和他自己的想法。

  他曾经就谁是最有智能一事询问阿波罗神殿的通灵者,结果是:苏格拉底是最有智能的。得知这个神喻之后,他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心想,不可能的啊,我一直觉得自己最无知,为何睿智的阿波罗神说我最有智能?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那些被称为有智能的人。然而,他与好几个自认为有智能的`人交谈之后,感到深深地失望,认为他们闻名不如见面,所谓智能的言语都是错漏百出,矛盾横生。最后,苏格拉底就明白到一点,原来他比他们更有智能的一点在于:他知道他自己是无知的,相反地,那些自以为有智能却闭口不说自己的无知。

  牛虻,苏格拉底经常这样自称自己,意下即是将雅典比喻成牛,而牛虻则叮牛来促使他前进。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并无作恶的意图。他抱着使雅典进步的动机,加上一颗自认无知的心,随处与人交谈,揭发人们的无知,进而逼使人们反思──这难道是一件错事?

  问题来了。苏格拉底做这样的事就被控以思想荼毒,被判以死刑,是否应该?

  依据柏拉图的《申辩篇》和各处考证,可以得知苏格拉底申辩时,柏拉图身处现场。目睹民主(大众)杀害哲人,作为贵族后裔的柏拉图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民主制度是否正义的呢?新政权是否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的先是怎么说的,后来是怎样做的」。

  在当时,哲学之类的高等教育只面向贵族和少数自由人,所谓民主的投票在柏拉图看来无疑是叫

  一大帮盲人来投票决定走哪一条路。对于人民的愚蠢,柏拉图倒也没有感到十分愤怒,因为在他看来,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只要安守本份就行,智能本不是属于他们的,而民主制却让多数无知的人决定城邦和公民的命运,这使他不得不对民主制度产生反感。当然,这也许是出于他贵族的优越感,也因为这种优越感,使他《理想国》一书中,表达了对哲人-王这种独裁制度的好感和向往。

  《理想国》读后感 8

  理想国是一种人性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在那里人们生活和谐、安稳,最根本的是,生活在那“理想”的国度里,人民几乎没有烦恼,无忧无虑,这种心境难能可贵。就像我坐公交车一样,车每过一个车站,车上车下,大家看到老弱病残的几乎都会让座,人性美可在这个方面逐渐体现出来:每一个人将来或多或少将从事某种职业,而你选择的职业体现的是社会的一个方向,而不是在乎你挣钱的多少。

  师生的精彩对话是在充满幽默的氛围中进行的,在他们的对话中,你可领悟到在这其中折射出的哲理,它的周围到处发出光芒,但最亮的往往在那“理想”的境地里折现。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还是在与生存作斗争,他们力争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个台阶,但是,其后会怎样,会更稳固又更轻松,更安逸吗?未必。等你达到预期目标之后,便会有更多你想追求的`东西随之而来,你的心会更加浮躁,更加不实。那种生活失去了真实的意义,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十分有限的,而物质是可以再生的。数不尽的千千万万的物质,数量各有差异。那悲剧性的“牺牲”便是对生命的亵渎。生命的价值在于你能创造多少有用的价值留给后人,因为我们现有的知识是无法解释整个事物的镜像的,而后人可用上帝给ta的赏赐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但可能还会犯类似的错误,一些我们根本解释不同物质是上帝本能的意愿。上帝给予你生命,但同时让你的人生戏剧性地上演:你时而是小丑,时而是王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天生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滋味?

  把生活看作是一双翅膀,一只翅膀教会你怎样活着,另一只翅膀则是活得怎样。烦恼之上的烦恼,会增添更多的烦恼。

  呵呵一笑,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你,那便是对自然的顿悟;敞开心胸,不管困难多么艰险,那便是对心灵的升华。

  活着,是为了走向更好的活,活着就仍是希望的光芒,永恒的希望。

  一个具有传奇意义的人物是国家成功后的范例,而ta则是这个国家永恒的希望。国家的人民会铭记ta,ta的丰功伟绩将会永存人间,无法逝去,岁月时光是对其最好的解释。

  本书的主题是:正义

  是否社会有了正义,人民就不像现在这样处于惊恐之中?

  是否正义了社会,心灵就不像现在变得虚伪?

  在这路上,有太多的哲学问题值得去探讨,其根本的主题便是:“心灵”。

  它是人类的精神本质,因为它可以导致我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行为,人们往往毁于自己的行动之中,它是善的本源,同时也是恶的起始。

  人性之善与之恶,平心而论,就是对于现象最好的解释。

  视野之下的镜像,如此奇特,我不禁思考:究竟是怎样的图像使得这些镜像运转有秩序?

  哲学(Phiology):“phio—”又“—logy”:knowlege“智慧”

  拼起来便是“爱智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爱智慧便是爱哲学的一种基本表现。

  如此多的哲学思论一步步推开来,最终只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世界(宇宙)是什么?

  三个基本问题:人从哪里来?

  世界为何存在?

  宇宙如何诞生?

  《理想国》读后感 9

  《理想国》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和散文体著作之一,作者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柏拉图。在这本书中,柏拉图阐述了自己贬低感性认识,抬高理性认识的哲学观念,评价了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他认为雅典贵族统治的古希腊前期是民主政体,是“理想国”,而“理想国”的国王必需由哲学家来担任。

  本书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正义?”,正义是“将他人的东西归还给他吗?”,正义是“将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吗?”。柏拉图认为,正义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这对后来人们在考虑国家正义、法律正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柏拉图的正义提醒我们,重要的不仅是计算我们从社会获得了什么,而且还要计算我们为社会的顺利和成功提供了什么。

  智慧是真理和知识的源泉,最高知识就是善的理念,善的理念就是最高智慧。这就是《理想国》中的柏拉图密码。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以全新的目光认识自己和世界,明确认识到自己要走的路、世界已经走过和正在走的路。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同时《理想国》也被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原书共分为十卷,以“理想”为定义,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他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这种构思,不但显示出哲学家的胆略,更显示出思辨的智慧。在这内容庞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讲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两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说,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所以,可以这样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

  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仍然散发着光芒,为现代政治指点迷津。世界政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迁,虽然并没有形成理想国的最终模样,但其中所论述的许多方面已成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理想国将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够让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没好国度。

  《理想国》读后感 10

  2021年的暑假期间,我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书是柏拉图的遗世著作,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我们接触哲学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作。书中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学等多领域问题,很多学者比喻说这是一部一辈子都可以研读的书。书中每个章节都充斥着柏拉图的哲学智慧,同时表达了他理想的政治王国。每个人读《理想国》都有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初读本书,对文中正义、城邦建设及政治体制等概念和论述印象深刻。

  《理想国》开篇以正义争辩入题,借助其他人的悖论引出柏拉图自己的看法。何谓“正义”?每个人对正义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坚持各自的分工,坚守岗位是正义;也有说智慧勇敢是正义;有说全面的善意的城邦就是正义。而柏拉图一一予以反驳,不断地疑问,引出了相悖的论点。其实这也暗藏了辩证法和归谬论。这种炉火纯青的辩论手法在整个理想国中贯穿。

  究竟什么是正义?柏拉图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而是层层深入之后找到自己的'论据,再提出自己的论点。在《理想国》中,正义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是一个城邦的问题。城邦跟个人的灵魂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正义的城邦是理性的,个人分工明确,妇女儿童共产,而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哲学王。哲学王以哲学治城邦,让整个城邦能在哲学探究中成就正义。

  而整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妇女儿童的问题,不可不说,柏拉图尽管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学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腊还是有其局限性的。而这本书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对待妇女儿童的问题上。柏拉图式非常看重儿童的公平和教育的。他提出妇女儿童共有,可以共同享有城邦的资源。众所周知,柏拉图式一个落魄贵族。

  而最能体现其对贵族生活的向往的,就在于他提出的哲学王的理论。其实,一个拥有哲学思想的王者,就是他自己的化身,他渴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治理这个城邦,治理自己理想中的城邦。

  《理想国》被誉为西方第一部政治学著作,柏拉图详细论述了正义,城邦,政体等主要政治主题,并描绘了一张理想的政治国王画像,带有乌托邦的色彩,又有了阶级国家的味道,对西方政治具有巨大影响。

  我通过研读该著作,初步了解了柏拉图思想,日后将继续研读柏拉图相关著作,深入学习西方政治思想。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仍然散发着光芒,为现代政治指点迷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理想国将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够让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美好国度。

  《理想国》读后感 11

  说是读后感并不准确,因为许多文字是读的当下记录而来,现在来整理成文而已。与这本书的邂逅说来可笑,开始只是为了追求“高大上”,打着“读书人”的幌子,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专门到了市图书馆,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书名吸引人,书作者是鼻祖级人物。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人民三个阶级组成。柏拉图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也是该书的核心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做“靠谱”的实行家,做行动上的巨人。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找到自己坚强的核心——正义与美德,用哲学的思想来管理民众。

  读《理想国》无疑打破了我对哲学家浅薄的认识——以为只会立书著作,玩文字游戏;以为其文字读来定是诘屈聱牙;以为研究哲学只是极小部分人热衷的事业。令人讶异的是,本以为哲学,何况像《理想国》这样的西方哲学史上辉煌巨著一定玄之又玄,艰深难读,或许使普通读者有如坠云端不知所踪之感,更甚者头昏脑胀,挫败感顿生,不可卒读。事实不尽然。我所拜读的是郭斌等人的译本,据说是青年读者较为喜爱的版本,不仅译出了原书的内容,而且译出了原书的神韵,加之原著采用一问一答的辩论形式,不急不躁,循循善诱,节奏紧凑,引人入胜。柏拉图的辩论被称为诡辩,曾言“你不可能在辩论中战胜我”。柏拉图与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往返论证,将欲立人,先求立己,后苏格拉底被控传播异论毒害青年,被判死刑,苏格拉底从容答辩,竟以身殉。柏拉图目击心伤,终其魂梦以之,不能忘怀。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自任,共著对话二十五篇。该书读起来,文字温暖,情感饱满,并且令人感动。我想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光芒,给世人带来的感动和信念。

  柏拉图第一卷开卷不久即开始讨论究竟正义是什么。他与形形色色的`人展开辩论,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他认为个人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在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而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这大概就是柏拉图要表达的正义。但我想当时正义的定义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而哲学正是一门充满哲辩的一门科学,同样与时俱进。

  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社会话题,然而究竟什么是正义?正因为南京地铁有那个正义的女生,偷拍者才未得逞。因为这个社会充满正义,酒店女生最终未被拖走。重要的不是辩论,是你所持有的观点是否正确。智者统治国家,武士保卫国家,平民负责生产。仅此而已。  《理想国》一书,震古烁今,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书中不仅讨论到正义,还讨论到优生优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教育问题等等问题,柏拉图的学问可称为综合性的。

  读书,见仁见智,存乎其人。毁之誉之,各求所安。关键在于细读,慎思明辨之后,却有心得,百家争鸣可也。否则断章起义,游谈无根,那就了无意思了。附该书末卷末段文字:愿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诸事顺遂。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了。好读书,读好书。这本书,我想推荐给您。

  《理想国》读后感 12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最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构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

  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搞笑,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资料深刻丰富,到达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到达位。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务必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能够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我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下方就得品鉴这本“震古铄今”之书的魅力了。

  二、“论财产与老有所福”浅析及现实好处。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个性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我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就应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对于这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就应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样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

  三、理想国与理想政治。

  柏拉图构建了自我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就应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我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就应掌握好自我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我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我们就应服从于国家的需要。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学好处,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一样,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好处。

  四、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

  上一章节仅仅是理想国的开始,这一章则继承了上一章对理想国的论述。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我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就应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就应加强本行业得技艺。搞笑的是柏拉图发现:贫穷和财富使人的技艺退化。“人因为财富而奢侈,却因为贫困而懒惰”。同时就以卫士为例,说了军事科学和素质方面的问题,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施工民的集合体。

  《理想国》读后感 13

  断更了半个月,忙忙碌碌,不知道干了点什么(可能就是懒

  今天把前段时间读完的理想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也算给自己读这本哲学著作一个简单的交代。

  前言:这本书说他热门,没有几个人没听说过这本书;说他冷门,却又有很多很多人没有读完过这本书;对我自己来讲,小时候看着犯困的书,长大了依旧看着犯困,但不同的是,这次时间很充裕,终于慢慢的啃完了这本书。

  这部作品针对当时的城邦奴隶制危机时期的现实政治与社会文化问题, 柏拉图用他的哲学理念去打造一个他认为的理想国家的概念。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必须要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之上(开篇即围绕正义展开论述)因为他认为正义是一个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

  《理想国》里关于教育的`论述也十分有趣,对于个人的教育,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包含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

  理性部分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 “用来学习的”, 这是人心灵中最高贵的因素, 正是这部分, 把人与野兽区别开来;激情部分是人们“借以发怒的那个东西”, 根据它“永远整个儿地是为了优越、胜利和名誉”, 可以称之为“爱胜”部分;欲望部分是心灵的最低级部分, 是“无理性部分”, 它表现为感官的需要, 如物欲、情欲等, 根据欲望主要为了利益、而“金钱是满足这类欲望的主要手段”这一点, 可以称它为“爱利”部分。

  反省自己、观看旁人,不得不感慨大哲学家对于人性的洞察如此的高明,可谓看透人心、时刻提醒自己。

  其他部分也很好,有时间继续更,现在要打游戏去了哈哈哈哈

《《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理想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学生《理想国》读后感作文 理想国,读后感03-15

有关理想国度的散文09-03

《理想国》读后感03-10

理想国读后感06-14

《理想国》读书笔记01-10

《理想国》读书笔记06-10

理想国读书笔记09-16

理想国读书笔记04-03

理想国柏拉图读后感03-21

理想国读后感范文02-24

《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3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理想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3篇)

  《理想国》读后感 1

  总是在课上听老师讲《理想国》,心中有着不解和好奇,现在我自己完整的读过《理想国》之后,我产生了自己的一套理解。基于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特别关注了书中涉及的教育问题。结合自身所学,我针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理想国》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内容深刻丰富,达到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

  《理想国》一书开篇交代了这场辩论发生的地点:比雷埃夫斯港,大海与雅典城之间。这个位置显然是柏拉图故意交代给读者的,将关于政治正义的讨论设置在远离尘嚣的城外,显现出他的用心。哲人是超脱于世俗的,不沾染城中邪气的,只有置身城外,才能够以局外人的视角洞悉城邦生活的基础,审视正义和善本身,因为没有城邦是绝对正义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为复活的苏格拉底安排了诸多精明的诡辩家作为对手,使苏格拉底在不断地追问和质疑中,娓娓道出正义的含义。对手越是强劲,就越能够显示出苏格拉底的英明,即显现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在仔细阅读后,我首先是对于柏拉图的人生观有了一定的认知。一方面,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应用一生来庸碌地追求钱财,在物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应学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思考,看轻物质享受;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有所担当。老后更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要勇于接受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一切后果。

  而对于《理想国》中所描述的理想国家 ,我大致可以做出粗略描述。

  首先,理想国的公民被分为三类:赋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们的本性决定了他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他们是理想国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者服务。

  理想的国家应该是由哲学家来领导的,从寻求正义出发,来建构幸福国家的模型。

  其次,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公民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国家不应有私心,而应竭尽全力的为国家做贡献,领导者应该善于团结,这样城邦才会稳定。国家内部不能发生内讧,在对外上则要有战争的实力和准备,这样才能守卫好国家,才能排除一切内忧外患,使理想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

  最后,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国家要承担教育的责任,无论统治者至公民,由上至下,从小都要接受教育。并且男女平等,都要接受共同的教育,做同样的工作。

  正是因为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民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成为明辨事理的人,那么他们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没有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及别的事情都能得心应手。又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的发展方向。柏拉图从正义写到理想国,又从理想国论及了教育问题,而我最关注的也不过如此。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是直接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家服务的。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即通过音乐和体育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知识的、真正合格的城邦统治者,即集智慧与权力于一身的哲人王。

  柏拉图还为理想国中的教育划分了年龄段,讲求阶段性教学。他提出要以游戏的方式向儿童传授教育。在7到18岁时要给予青年普通教育,包括艺术,音乐,诗歌,舞蹈,体操及军训等。18到20岁要以体育锻炼为主,主要学习军训,然后是科学理论。20到30岁,要传授给人们辩证法的思想,培养思维,以便日后能成为统治者。少数人在30岁以后能够学习哲学,5年后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通过15年的实践,进行考试,升为国家统治者。由此来看,柏拉图的这种教育思想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等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柏拉图有不少的教育思想是很先进的,他提到国家用人要因人而异,全国公民无一例外。每个人的天赋适合什么,就应该派他去完成什么任务,以便大家都能发挥所长。这与现在普遍提倡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是很相近的。

  另外,在他的书中还涉及到了优生优选优育问题。柏拉图规定了最佳的生育年龄,女人从24到40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则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55岁。禁止近亲结婚。由立法者选出优秀品质的男女共同锻炼,结合培养下一代,优秀者的孩子交给国家托儿所进行公育。天生有缺陷的孩子要秘密处理掉。虽然他的有些处理方法还不够尽善尽美,但是,从科学的角度看,他所提出的某些优生方法还是比较合理的。

  他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影响,强调要从小就接受教育。幼儿教育方面,他更提出了幼儿的可塑性,并指出要注意给予幼儿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强调音乐和体育教育,并发展故事教育。他认为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而体育锻炼自然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在故事方面,他认为要先审查故事的编者,然后选择故事的内容,最后用最美最高尚的故事铸造儿童的心灵。

  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说和现在的幼儿教育理论是相通的。当代的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幼儿能够身心健康,其次是身心和谐发展。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优生优育计划,就是首先从遗传角度来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其次又注意后天的体育锻炼,这就使得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至于心灵上,他主张以音乐来陶冶幼儿的心智,使其接受美好,而厌恶丑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让和谐融进其心灵,也保证了幼儿心理健康。最后,柏拉图提出要从小给幼儿讲故事,儿童在听不同故事时,也便发展了其自身的语言和社会性。他又指出要给予儿童数数,计算,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天文等方面的教育,这些也包含在科学之中。并且,又特地说明,对儿童的这些教育要在游戏中进行,以免使其丧失学习兴趣,这与当下我们讲的活动以游戏为主是极其相似的。可见,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很超前,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对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我的阐述还是片面而肤浅的,因为还有很多细节之处不明白,需要更加深入的仔细阅读书籍并清晰认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才能更好的对其文章进行解读。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钻研学问,读懂文章,还学会了思考人生,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等等。名家的哲学思想给了我许多人生启迪。读书,要学习书中的学问,更要从学习书中品味人生。

  《理想国》读后感 2

  记得在上西方哲学史的课时,讲到柏拉图时老师的幻灯片上有怀特海的这么一句话:全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解。由这句话可见柏拉图在西哲学乃到整个人类的精明文明中的崇高地位。而柏拉图最著名的著作,或者说他的代表作,则是人尽皆知的《理想国》。所以当我捧起这本代代人推崇备至的伟大著作时,不期望能一下子读懂它,只希望能够从这本凝结着柏拉图和希腊智慧的结晶的书中,得到那么一点点的启示和认识罢了。

  《理想国》一书乃柏拉图壮年时期的力作,也可以说是其巅峰之作。柏拉图的著作多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体的形式以示读者,此书也不例外。自知仅读一遍是无法体会其精髓,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有不解之处便匆匆带过,只期能稍知其意而已。译者在引言中的介绍已经能令我大体了解到本书的博大精深,谈到书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由于我的无知和欲速则不达,实在无法领略到本书的真意,因此仅在此回忆下本书的主体内容和所带给我的一点帮助和启发。

  译者在介绍中谈到本书讨论到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婚姻自由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不过这是学者在多次研究此书所总结归纳出来的结论,而对于我这种没有一点学术功底和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方式,实在无法得出如此繁多和细致的结论。只能就此简易回忆下本书的大概内容了。

  第一卷在苏格拉底和几个书中的人物开始对话之后,很快便引入本书所探讨的一大主线——关于正义的定义。色拉叙马霍斯首先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要苏格拉底不要光提问题,而是要直接对正义下定义。而他对正义的定义则是: 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是当时政府的利益。而苏格拉底则对此定义予驳斥。

  第二卷到第四卷开始以从城邦来看正义比从一个人来看更加容易,由此探讨一个城邦的正义。接着在第三讲到城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护卫者以及如何来培养的问题。接着谈到全体公民应当按天赋各就各业,城邦的正义在于智慧、勇敢和节制,城邦的三种人各自做自己的事就是正义的。再由城邦的正义引到人的灵魂里有三种品质:理智、激情、欲望。

  第五卷苏格拉底又谈到关于婚姻的问题,提出一个观点: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结合,而最坏的要尽少结合,以使品种保持最高的质量。

  接着一系列的论述谈到什么样的人才是最优秀的哲学家,并且提出哲学家是最完善的护卫者,也就是哲学家是最好的国王这个著名的论点。

  第七卷接着谈到囚犯看阴影的比喻,讲到了灵魂要观看所有实在中最明亮者,即我们所说的善者。

  在第八卷中总结了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具备的条件。并且谈到了四种不好的政制: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

  五种政制所对应的五种人。

  理想的政制——善者,正义者。

  斯巴达政制——好胜争强,领略荣名。

  寡头政制——爱财,寸利必得,省俭。

  民主政制——快乐间的平等,生活没有秩序,没有节制,平等主义,集合最多习性于一身的多样的人。

  僭主政制——被恶所充满,醒着时能够干出睡梦中的那种事的人。

  第九卷谈到人的基本类型:哲学家或爱智者、爱胜者、爱利者。

  三种人的快乐对比:哲学家能体验另两种快乐和学习事物本质的快乐。灵魂中用以学习的部分的快乐是最真实的快乐。

  快乐和痛苦之间的中间状态,痛苦时想要平静为快乐,快乐时停止为痛苦。这是快乐和痛苦的影像,是一种欺骗。通过身体传到心灵的那些所谓最大的快乐,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脱离痛苦。

  第十卷谈到理念的模仿。画家,造床匠和神谁是真正的模仿者。事物都有三种技术,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模仿者的技术。

  以上就是在看书时所记的一些主要的观点,自己看都有点对不起柏拉图这伟大的著作。本书的主线主要是围绕正义这一主线展开,对理想的国度的一系列规划,以及对应的人所应当具有的正义。在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启发,不过现在想总结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柏拉图对正义的一系列阐述使我认识到在人生中应当使严格的要求自己,控制自己不该有的欲望,让理性来引导自己,远离一切的'恶,进入那真正的善。并且要一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追求智慧,不断的充实自我,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

  而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的论述,在通过阅读了本书之后,才明白以前所认为的哲学家为王的观念是很片面的。柏拉图对于哲学家的定义是非常之严格的,并不是随便一个哲学家都能够成为一个理想国的国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才能够成为理想国的国王。

  书中关于婚姻及生育的问题在我看我是不合乎人类的伦理的,如子女公有等提法根本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而关于优生优育的问题也是如此,将那些素质不好的后代弃之更是有悖于众生皆平等的法则。

  书中对政制的描述也让我对以前民主政制的一昧推崇的看法得到改变,发现民主政制并不是想象中的完美,而是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过份的自由和宽容,民主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确实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柏拉图对快乐的论述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原来我们原本所认为理所当然的快乐与痛苦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单纯,而常常是快乐与痛苦的假象。有时候快乐只是痛苦的停止,而有时痛苦也恰恰是快乐的停止。这让我们在生活中,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以更宽广的心态,更高瞻远瞩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所面对的一切。

  而柏当图的理念论也带给我很多看见。让我更懂得去寻找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当然柏当图的理念论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仅一点点的接触是不足以完全的认识它,但也已经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终于很勉强的将这本书看完,虽然过程挺辛苦挺纠结,但是收获颇丰。有人说,二十岁读柏拉图和四十岁柏拉图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相信以后的岁月时,还需要不但的从柏拉图的书里来寻求智慧,因为柏拉图的智慧实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葩,是哲学这个皇冠上的明珠。

  《理想国》读后感 3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

  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

  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理想国》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教育应从人小时候开始,包括质朴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

  他希望监督诗人、强迫他们在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时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描绘邪恶、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这样,让城邦的护卫者远离罪恶的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这些从小抓教育的理念,无疑是有远见的,并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施加影响,将服从统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彻底、最有效、最稳定的统治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该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长期永远的被压制的。

  《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变化。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一种认识论,囊括理念论和认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理想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优美,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将具体事物与理念事物准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认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联系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认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认识会受立场、知识、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理想国》读后感 4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最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构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

  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搞笑,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资料深刻丰富,到达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到达位。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务必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能够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我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下方就得品鉴这本“震古铄今”之书的魅力了。

  二、“论财产与老有所福”浅析及现实好处。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个性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我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就应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对于这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就应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样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

  三、理想国与理想政治。

  柏拉图构建了自我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就应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我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就应掌握好自我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我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我们就应服从于国家的需要。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学好处,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一样,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好处。

  四、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

  上一章节仅仅是理想国的开始,这一章则继承了上一章对理想国的论述。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我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就应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就应加强本行业得技艺。搞笑的是柏拉图发现:贫穷和财富使人的技艺退化。“人因为财富而奢侈,却因为贫困而懒惰”。同时就以卫士为例,说了军事科学和素质方面的问题,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施工民的集合体。

  《理想国》读后感 5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

  知道有人称“精神恋爱”为“柏拉图式的爱情”;也知道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仅此而已。借几天上读《理想国》的时间,粗略的看完了全书。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该书中又充满了理性的玄冥、逻辑的曲折和言辞的诡秘,说读通了这本书可谈不上,只是有一些读后感想,涂鸦于下。

  柏拉图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拍掌叫好。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学问是分科性的,那么柏拉图的学说便是综合性的。这里,仅想通过《理想国》中的几卷文字,谈谈“正义”。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政体中王政或贵族政体最好,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都不如哲学王做统治者的智慧王政体更符合正义。所以从第五卷起,讨论中涉及到了儿童教育、教育的立法和妇女儿童如何共有的问题,而且颇具戏剧性。

  “我们的护卫者应该怎样去把妇女儿童归为公有?”“儿童从出生至接受正规教育,这一阶段大家公认是教育最难的时期,这一时期应该怎么去培养他们?”

  苏格拉底却避而不谈,因为他觉得“如果我们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样,我们一定先要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为了同样地使用女子,我们一定要同样地用两门功课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她们军事教育。”也就是用音乐和体操来教育女子。而这些“要是付诸实施的话,由于违反当前的风俗习惯,我怕或许会让人觉得好笑的。”然后,苏格拉底和格劳孔讨论了男女之间天然的差别和禀赋的同异,最后推出“各种的天赋才能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根据自然,各种职务,不论男的女的都可以参加,只是总的说来,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罢了。”“女人男人可以有同样的才能适宜于担任国家保卫者的职务。”

  既然在建议的可行性上达成一致,那么这个建议是否是最好的呢?一个国家里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女人和男人,他们去守卫城邦,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好的了。所以,苏格拉底说,这个建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益的。

  那妇女儿童是否应该公有呢?是的。苏格拉底说“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反之,最坏的与最坏的要尽少结合在一起。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如果品种要保持最高质量的话;除了治理者外,别人不应该知道这些事情的进行过程。否则,护卫者中难免互相争吵闹不团结。”,可见,保证优生优育和国家的团结一致、同甘共苦是苏格拉第坚持妇女儿童公有的原则和理由。

  苏格拉第已经为护卫者生儿育女的问题做好了规划:“当年轻人在战争中证明他们英勇卫国功勋昭著的,一定要给以荣誉和奖金,并且给以更多的机会,使与妇女配合,从他们身上获得尽量多的后裔。”“生下来的孩子将由管理这些事情的官员带去抚养。这些官员或男或女,或男女都有。因为这些官职对女人男人同样开放。”“优秀者的孩子,我想他们会带到托儿所去,交给保姆抚养;保姆住在城中另一区内。至于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地加以处理,有关情况谁都不清楚。”这时,全体公民对于养生送死就能尽量做到万家同欢、万家同悲,这个时候的国家最最象像一个人,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国家。

  “她们将和男子一同整队出发,带了身强力壮的孩子,让他们见识一下将来长大了要做的事情,像别的行业中带着孩子看看一样。除了看看而外,这些孩子还要帮助他们的父母从事各种军中勤务,并侍候他们的父母。你有没有看到过技工(譬如陶工)的孩子在自己正式动手做之前有过长期的观察和帮做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实地见习战争,同时我们也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危险,”“他们可以把孩子带去参加不危险的战役,不带他们去参加有危险的战役。”“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学会骑马,然后带他们骑马到战场上去察看战斗,但不要让他们骑那种好战的劣马,而要让他们骑那种既跑得快而又容易驾驭的驯马。这样他们就既可以很好地看到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一有危险,他们只要跟着长辈领导人,又可以迅速撤离。”格劳孔觉得有些好笑,我们读来也真的无法理解。让孩子参与战争的洗礼,似乎残忍了些,非人道了些,虽然“这个险冒与不冒,对于要做军人的人有很大的区别”。作文

  《理想国》读后感 6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_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_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_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专门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也知之甚少。后来也大概了解了一下_明,明白了其伟大,尽管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去欣赏他的伟大。

  在近代的中国哲学里我们真正的几乎全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而历史上世界上真正伟大的哲学家大都是唯心主义的,如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康德等,也许敢于和自己心灵对话的人,能和一些虚无的只靠感知存在的东西达到心灵交汇这样的人总是特别敏感与聪慧的吧。读《理想国》常常感觉之间隔了很多东西,无法理解柏拉图的一些想法,也许除了自己的浅陋知识之外也许我们真的很难在心底里和一个唯心主义者想法一致,能理解其心底的独特感悟,对生命对生活的一点涟漪泛起的独特波痕。

  我认为,哲学就是教你"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而对于正确的理解我们似乎与许多的东西一样与世界相隔了太多东西,缺乏共同的理解,我们中国人太不擅长弄清什么是正确的方法?什么是正确的事?所以才会出现近年来中国哲学的衰落,学哲学似乎也成为别人的笑柄而不是聪慧的象征。在刚看到的最新的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好感度排名中,中国位于倒数第八仅仅先于俄罗斯、伊拉克、伊朗等国家。在9月28日,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加州的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的日子里,我们这个自称为儒家发源地的国家,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天皆为孔子诞辰日。我是一个思维能跑很远的人,凭着自己一时的文字欲,写了这些东西,也许这些东西太偏离了《理想国》,但仔细一想却也紧紧相关。哲学指引我们前行,而大多数时候我们仿佛迷了路,正如目前自己在刚刚来到这个学校,这个陌生的研究生生活也有迷路的感觉,但有时迷途知返也是好的。

  《理想国》读后感 7

  今人都懂得民主自由,晓得为自己的权利站出来抗议,甚至革命。今人也懂得苏格拉底的智能,并为之敬佩不已。公元前三三九年,雅典民主派当权,追求智能的苏格拉底被控传播异端邪说和荼毒青年,被判死刑。

  苏格拉底做过什么?不少路人会发现这个人经常呆呆地站地广场上思想一整天,不时还会跟路人搭讪,用那种经典的苏格拉底式的辩论,一步步将人的思想从心底拉出来。他用极为谦虚的语气向途人询问,并指出他们思想中矛盾的地方,藉以进入深刻的探讨,同时考察人们和他自己的想法。

  他曾经就谁是最有智能一事询问阿波罗神殿的通灵者,结果是:苏格拉底是最有智能的。得知这个神喻之后,他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心想,不可能的啊,我一直觉得自己最无知,为何睿智的阿波罗神说我最有智能?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那些被称为有智能的人。然而,他与好几个自认为有智能的`人交谈之后,感到深深地失望,认为他们闻名不如见面,所谓智能的言语都是错漏百出,矛盾横生。最后,苏格拉底就明白到一点,原来他比他们更有智能的一点在于:他知道他自己是无知的,相反地,那些自以为有智能却闭口不说自己的无知。

  牛虻,苏格拉底经常这样自称自己,意下即是将雅典比喻成牛,而牛虻则叮牛来促使他前进。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并无作恶的意图。他抱着使雅典进步的动机,加上一颗自认无知的心,随处与人交谈,揭发人们的无知,进而逼使人们反思──这难道是一件错事?

  问题来了。苏格拉底做这样的事就被控以思想荼毒,被判以死刑,是否应该?

  依据柏拉图的《申辩篇》和各处考证,可以得知苏格拉底申辩时,柏拉图身处现场。目睹民主(大众)杀害哲人,作为贵族后裔的柏拉图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民主制度是否正义的呢?新政权是否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的先是怎么说的,后来是怎样做的」。

  在当时,哲学之类的高等教育只面向贵族和少数自由人,所谓民主的投票在柏拉图看来无疑是叫

  一大帮盲人来投票决定走哪一条路。对于人民的愚蠢,柏拉图倒也没有感到十分愤怒,因为在他看来,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只要安守本份就行,智能本不是属于他们的,而民主制却让多数无知的人决定城邦和公民的命运,这使他不得不对民主制度产生反感。当然,这也许是出于他贵族的优越感,也因为这种优越感,使他《理想国》一书中,表达了对哲人-王这种独裁制度的好感和向往。

  《理想国》读后感 8

  理想国是一种人性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在那里人们生活和谐、安稳,最根本的是,生活在那“理想”的国度里,人民几乎没有烦恼,无忧无虑,这种心境难能可贵。就像我坐公交车一样,车每过一个车站,车上车下,大家看到老弱病残的几乎都会让座,人性美可在这个方面逐渐体现出来:每一个人将来或多或少将从事某种职业,而你选择的职业体现的是社会的一个方向,而不是在乎你挣钱的多少。

  师生的精彩对话是在充满幽默的氛围中进行的,在他们的对话中,你可领悟到在这其中折射出的哲理,它的周围到处发出光芒,但最亮的往往在那“理想”的境地里折现。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还是在与生存作斗争,他们力争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个台阶,但是,其后会怎样,会更稳固又更轻松,更安逸吗?未必。等你达到预期目标之后,便会有更多你想追求的`东西随之而来,你的心会更加浮躁,更加不实。那种生活失去了真实的意义,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十分有限的,而物质是可以再生的。数不尽的千千万万的物质,数量各有差异。那悲剧性的“牺牲”便是对生命的亵渎。生命的价值在于你能创造多少有用的价值留给后人,因为我们现有的知识是无法解释整个事物的镜像的,而后人可用上帝给ta的赏赐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但可能还会犯类似的错误,一些我们根本解释不同物质是上帝本能的意愿。上帝给予你生命,但同时让你的人生戏剧性地上演:你时而是小丑,时而是王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天生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滋味?

  把生活看作是一双翅膀,一只翅膀教会你怎样活着,另一只翅膀则是活得怎样。烦恼之上的烦恼,会增添更多的烦恼。

  呵呵一笑,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你,那便是对自然的顿悟;敞开心胸,不管困难多么艰险,那便是对心灵的升华。

  活着,是为了走向更好的活,活着就仍是希望的光芒,永恒的希望。

  一个具有传奇意义的人物是国家成功后的范例,而ta则是这个国家永恒的希望。国家的人民会铭记ta,ta的丰功伟绩将会永存人间,无法逝去,岁月时光是对其最好的解释。

  本书的主题是:正义

  是否社会有了正义,人民就不像现在这样处于惊恐之中?

  是否正义了社会,心灵就不像现在变得虚伪?

  在这路上,有太多的哲学问题值得去探讨,其根本的主题便是:“心灵”。

  它是人类的精神本质,因为它可以导致我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行为,人们往往毁于自己的行动之中,它是善的本源,同时也是恶的起始。

  人性之善与之恶,平心而论,就是对于现象最好的解释。

  视野之下的镜像,如此奇特,我不禁思考:究竟是怎样的图像使得这些镜像运转有秩序?

  哲学(Phiology):“phio—”又“—logy”:knowlege“智慧”

  拼起来便是“爱智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爱智慧便是爱哲学的一种基本表现。

  如此多的哲学思论一步步推开来,最终只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世界(宇宙)是什么?

  三个基本问题:人从哪里来?

  世界为何存在?

  宇宙如何诞生?

  《理想国》读后感 9

  《理想国》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和散文体著作之一,作者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柏拉图。在这本书中,柏拉图阐述了自己贬低感性认识,抬高理性认识的哲学观念,评价了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他认为雅典贵族统治的古希腊前期是民主政体,是“理想国”,而“理想国”的国王必需由哲学家来担任。

  本书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正义?”,正义是“将他人的东西归还给他吗?”,正义是“将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吗?”。柏拉图认为,正义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这对后来人们在考虑国家正义、法律正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柏拉图的正义提醒我们,重要的不仅是计算我们从社会获得了什么,而且还要计算我们为社会的顺利和成功提供了什么。

  智慧是真理和知识的源泉,最高知识就是善的理念,善的理念就是最高智慧。这就是《理想国》中的柏拉图密码。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以全新的目光认识自己和世界,明确认识到自己要走的路、世界已经走过和正在走的路。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同时《理想国》也被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原书共分为十卷,以“理想”为定义,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他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这种构思,不但显示出哲学家的胆略,更显示出思辨的智慧。在这内容庞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讲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两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说,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所以,可以这样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

  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仍然散发着光芒,为现代政治指点迷津。世界政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迁,虽然并没有形成理想国的最终模样,但其中所论述的许多方面已成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理想国将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够让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没好国度。

  《理想国》读后感 10

  2021年的暑假期间,我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书是柏拉图的遗世著作,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我们接触哲学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作。书中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学等多领域问题,很多学者比喻说这是一部一辈子都可以研读的书。书中每个章节都充斥着柏拉图的哲学智慧,同时表达了他理想的政治王国。每个人读《理想国》都有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初读本书,对文中正义、城邦建设及政治体制等概念和论述印象深刻。

  《理想国》开篇以正义争辩入题,借助其他人的悖论引出柏拉图自己的看法。何谓“正义”?每个人对正义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坚持各自的分工,坚守岗位是正义;也有说智慧勇敢是正义;有说全面的善意的城邦就是正义。而柏拉图一一予以反驳,不断地疑问,引出了相悖的论点。其实这也暗藏了辩证法和归谬论。这种炉火纯青的辩论手法在整个理想国中贯穿。

  究竟什么是正义?柏拉图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而是层层深入之后找到自己的'论据,再提出自己的论点。在《理想国》中,正义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是一个城邦的问题。城邦跟个人的灵魂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正义的城邦是理性的,个人分工明确,妇女儿童共产,而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哲学王。哲学王以哲学治城邦,让整个城邦能在哲学探究中成就正义。

  而整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妇女儿童的问题,不可不说,柏拉图尽管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学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腊还是有其局限性的。而这本书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对待妇女儿童的问题上。柏拉图式非常看重儿童的公平和教育的。他提出妇女儿童共有,可以共同享有城邦的资源。众所周知,柏拉图式一个落魄贵族。

  而最能体现其对贵族生活的向往的,就在于他提出的哲学王的理论。其实,一个拥有哲学思想的王者,就是他自己的化身,他渴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治理这个城邦,治理自己理想中的城邦。

  《理想国》被誉为西方第一部政治学著作,柏拉图详细论述了正义,城邦,政体等主要政治主题,并描绘了一张理想的政治国王画像,带有乌托邦的色彩,又有了阶级国家的味道,对西方政治具有巨大影响。

  我通过研读该著作,初步了解了柏拉图思想,日后将继续研读柏拉图相关著作,深入学习西方政治思想。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仍然散发着光芒,为现代政治指点迷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理想国将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够让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美好国度。

  《理想国》读后感 11

  说是读后感并不准确,因为许多文字是读的当下记录而来,现在来整理成文而已。与这本书的邂逅说来可笑,开始只是为了追求“高大上”,打着“读书人”的幌子,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专门到了市图书馆,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书名吸引人,书作者是鼻祖级人物。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人民三个阶级组成。柏拉图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也是该书的核心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做“靠谱”的实行家,做行动上的巨人。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找到自己坚强的核心——正义与美德,用哲学的思想来管理民众。

  读《理想国》无疑打破了我对哲学家浅薄的认识——以为只会立书著作,玩文字游戏;以为其文字读来定是诘屈聱牙;以为研究哲学只是极小部分人热衷的事业。令人讶异的是,本以为哲学,何况像《理想国》这样的西方哲学史上辉煌巨著一定玄之又玄,艰深难读,或许使普通读者有如坠云端不知所踪之感,更甚者头昏脑胀,挫败感顿生,不可卒读。事实不尽然。我所拜读的是郭斌等人的译本,据说是青年读者较为喜爱的版本,不仅译出了原书的内容,而且译出了原书的神韵,加之原著采用一问一答的辩论形式,不急不躁,循循善诱,节奏紧凑,引人入胜。柏拉图的辩论被称为诡辩,曾言“你不可能在辩论中战胜我”。柏拉图与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往返论证,将欲立人,先求立己,后苏格拉底被控传播异论毒害青年,被判死刑,苏格拉底从容答辩,竟以身殉。柏拉图目击心伤,终其魂梦以之,不能忘怀。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自任,共著对话二十五篇。该书读起来,文字温暖,情感饱满,并且令人感动。我想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光芒,给世人带来的感动和信念。

  柏拉图第一卷开卷不久即开始讨论究竟正义是什么。他与形形色色的`人展开辩论,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他认为个人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在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而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这大概就是柏拉图要表达的正义。但我想当时正义的定义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而哲学正是一门充满哲辩的一门科学,同样与时俱进。

  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社会话题,然而究竟什么是正义?正因为南京地铁有那个正义的女生,偷拍者才未得逞。因为这个社会充满正义,酒店女生最终未被拖走。重要的不是辩论,是你所持有的观点是否正确。智者统治国家,武士保卫国家,平民负责生产。仅此而已。  《理想国》一书,震古烁今,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书中不仅讨论到正义,还讨论到优生优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教育问题等等问题,柏拉图的学问可称为综合性的。

  读书,见仁见智,存乎其人。毁之誉之,各求所安。关键在于细读,慎思明辨之后,却有心得,百家争鸣可也。否则断章起义,游谈无根,那就了无意思了。附该书末卷末段文字:愿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诸事顺遂。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了。好读书,读好书。这本书,我想推荐给您。

  《理想国》读后感 12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最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构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

  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搞笑,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资料深刻丰富,到达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到达位。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务必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能够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我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下方就得品鉴这本“震古铄今”之书的魅力了。

  二、“论财产与老有所福”浅析及现实好处。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个性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我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就应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对于这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就应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样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

  三、理想国与理想政治。

  柏拉图构建了自我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就应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我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就应掌握好自我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我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我们就应服从于国家的需要。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学好处,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一样,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好处。

  四、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

  上一章节仅仅是理想国的开始,这一章则继承了上一章对理想国的论述。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我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就应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就应加强本行业得技艺。搞笑的是柏拉图发现:贫穷和财富使人的技艺退化。“人因为财富而奢侈,却因为贫困而懒惰”。同时就以卫士为例,说了军事科学和素质方面的问题,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施工民的集合体。

  《理想国》读后感 13

  断更了半个月,忙忙碌碌,不知道干了点什么(可能就是懒

  今天把前段时间读完的理想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也算给自己读这本哲学著作一个简单的交代。

  前言:这本书说他热门,没有几个人没听说过这本书;说他冷门,却又有很多很多人没有读完过这本书;对我自己来讲,小时候看着犯困的书,长大了依旧看着犯困,但不同的是,这次时间很充裕,终于慢慢的啃完了这本书。

  这部作品针对当时的城邦奴隶制危机时期的现实政治与社会文化问题, 柏拉图用他的哲学理念去打造一个他认为的理想国家的概念。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必须要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之上(开篇即围绕正义展开论述)因为他认为正义是一个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

  《理想国》里关于教育的`论述也十分有趣,对于个人的教育,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包含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

  理性部分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 “用来学习的”, 这是人心灵中最高贵的因素, 正是这部分, 把人与野兽区别开来;激情部分是人们“借以发怒的那个东西”, 根据它“永远整个儿地是为了优越、胜利和名誉”, 可以称之为“爱胜”部分;欲望部分是心灵的最低级部分, 是“无理性部分”, 它表现为感官的需要, 如物欲、情欲等, 根据欲望主要为了利益、而“金钱是满足这类欲望的主要手段”这一点, 可以称它为“爱利”部分。

  反省自己、观看旁人,不得不感慨大哲学家对于人性的洞察如此的高明,可谓看透人心、时刻提醒自己。

  其他部分也很好,有时间继续更,现在要打游戏去了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