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通用39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 1
《论语》的经典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就是君子之道。
先说学习了知识,时常回来温习,难道不是快乐的一件事情吗?这句话就充分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获得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这个良好习惯,便能够提升自我的气质。
同时,孔子也并不提倡韩非、荀子等人的思想,而是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趣,赋予自己所习得知识的价值,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孔子又说有朋友从远方道来,这难道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吗?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总会有三两个是好友。曾子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说的也就是此意,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学习探讨,这也就是孔子所广为推崇的一种朋友之道。
孔子还说别人不怎么了解你你也不生气,这样难道不才是君子吗?
这里就提出了君子的核心概念,孔子希望人能够做到温柔、谦逊、和气,别时常跟人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别人不是很了解你,那又如何?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总要如玉,有更高的生活趣味、更广的.视野眼界,终有伯乐。
经读这部儒家思想经典著作《论语》,个人阅读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让我领探出了其中隐隐暗含的许多人生大道和智慧,更加坚定了我们学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坚定信心和奋斗决心。
《陋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当年孔子称赞他的弟子颜回的话。揭不开锅的困境,被升华为一种浪漫的想象。在安贫乐道中,把贫苦的生活过得情趣情趣盎然。如今身临其境,看到当年颜回居住的街道,却怎么也抵挡不住那份穿越千年的温情和安宁。在寒冷的冬季,街道干净而整洁,人平静而温暖。
论语读后感 2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每天都要读书,不仅仅是课本,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我喜欢看的课外读物里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儒家学派的语录集——《论语》。虽然我还不能透彻地理解其中十分深奥的道理,但我依然想用我浅薄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
《论语》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语录集,全书共有20篇492章,其中的内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中的道理可谓是能让人受益终身。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想必同学们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把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作为学生,我们更需要有温故而知新的精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信大家都对这句话也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则语录的完整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必定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点,而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就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可以和另外一句语录一起理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我觉得这都是在教给我们怎样能更好地提高自身修养。
我还喜欢一则语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错,你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压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告诫我们,如果你想要求别人做什么,首先要自己本身也愿意去做,这样才是尊重他人。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可以教你怎样更好地做人和做事。《论语》一书对我的一生将有很大的影响,我要好好珍藏起来,不断地汲取它的精华,让它的精髓代代相传!
论语读后感 3
子曰:“学而识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不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哪本书?答对了,就是出自《论语》这本书中外名著。
《论语》这本书是由孔子的弟子们写的,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这本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含有深刻道理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也要复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能当老师了。这种学习的方法我们在平时应该牢牢记住,多多应用。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人,焉得知。”这句话告诉我们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明智的,如果跟没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怎么说你是明智的呢?在生活中,我们要跟有仁德的人交朋友,和人仁德的人做邻居。要求整个社会崇尚仁德,推行仁德。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觉得简陋就不去居住,如果在简陋的地方传播文明,那么简陋的地方也就应得不简陋。我们应该传播文明,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让我们社会是一个充满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
这本书里不但孔子说的话有道理,而且故事也非常的'棒。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故事。它主要讲了一个卖水果的小贩,它的水果什么时候都像刚摘下来的一样,有一个人买了它一个柑橘,回到家一看,里面已以像棉絮一样了。这个故事用来比喻那些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或者表面好看而没有实际内容的事物。
《论语》这本书给我们的道理很多,有机会你一定要细细品读。
论语读后感 4
暑假里,我把《论语》第二十章读完了。在《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孔子。孔子头戴一顶帽子,长头发中有一两根银丝,直直地垂下;孔子的脑袋非常大,能装下许多知识;孔子身穿青色的汉服,好一个“美男子”!
孔子共有三千多位学生,其中,七十二名特别优秀,被誉为“贤人”。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指导并予以评价的“清晰可辨”的弟子有很多个,包括“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有: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有:子游、子夏。”其中,子路勇敢、坚强,是孔子的学霸。子贡家里非常富有,但他仍然勤奋好学。
我最喜欢孔子和自己儿子孔鲤的对话:尝独立,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礼》不以立。鲤退而学礼。这句话的`意思是孔鲤独自一个人站在花园,孔子走过来说:“你学会《诗》了吗?”孔鲤说:“没有。”孔鲤就去读《诗》。孔鲤又来到了花园,孔子又说你学会了《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回去又读了《礼》。再后来孔子又来到了花园,孔子对孔鲤说:“《礼》《诗》学会了吗?”孔鲤说:“学完了,学完了。”
孔子的“老而不死,为之贼。”这句话被后人错误理解成了老人不死,是贼。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没座位坐,于是对一个小伙子说:“喂!给我起来,难道你不知道尊老爱幼吗?”小伙子小声地说:“我生病了,刚从医院出来,想坐着休息一会儿。”公交车上的人都开始指责老奶奶不对。
孔子既是一个懂“礼”的人,又是一个坚强的人,所以我会像孔子一样,学孔子《论语》里的道理,遇到事情不要放弃,要坚强。
论语读后感 5
《论语》是这样的一部书,他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
《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中的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就介绍了曾子的为人行事,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给我的本事是不是复习了呢?”曾子每天都反省反省,他这种勤于反思,时时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今天我也要继续发扬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不仅自己的事情,就是见到别人做事时,也要留心学习观察,处处总结经验教训。
《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中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了孔子认为学习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但不只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过了,在定时的实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学生从远方来(求教),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怀恨在心,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中的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他们,离开自己的房子,便敬爱兄长,不多说话,说则诚实可信,爱人民,亲近有仁德的人。实行这些以后,有剩馀力量,便去学习文献。”孔子的这段话,指出了古代对青少年行为的基本要求,今天,学生要在这基础上对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
读读《论语》似乎对我有许多的启示!
论语读后感 6
前几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了《论语》八则。经过翻译、理解这八则论语,这些论语让我受益不浅。
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第二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说要实事求是,更何况我们呢?这句让我想起了曾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在这篇文章里,孔子遇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当那两个小孩想向孔子求证时,孔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反而让那两个小孩笑话。
我们生活、学习中缺少的不就是这种事实求是的'精神吗?当我们面对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应该实事求是,如果不懂也应该去问。如果我们有了这种学习态度,我们做任何事都会取得胜利的。
就如我,数学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大山。在做数学作业中,我会有一些不会做的题目。我就会把这些题目空着,等到作业做完时,一起去问父母。不过有时,在我听了解题的方法后,还是会不懂,然而这时我一般都会就这样写上答案。而现在,学习了这篇论语后,我觉得我也应该实事求是,不懂就问。在父母教完我题目时,我还会照着他们的思路再把题目做一遍,如果有不会的,就再问他们,直到做到正确答案。
这句论语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深思,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与态度。正如《尚书》中说“好问则裕”,喜欢提出疑问的人,知识就丰富。古人教给我们的有许多,就等我们去好好理解、思考。所以我们以后在学习中要不懂就问,实事求是,而且也要在空闲时间多读读《论语》、《孟子》之类的书,里面会教给你许多东西!
论语读后感 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当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当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我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境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经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仅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仅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仅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仅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仅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构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终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仅能够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教师吗?
论语读后感 8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新的学期,我们学习了它其中的十二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它们的意思,当我再次读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想起了以前写作业时的场景:放假了,老师总会留一些作业,一开始还认真的在写,过了十几分钟,我就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当我拿起课外书要看时,还在心里对自己说:就看十分钟。可是十分钟过去了,我仍然还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钟吧!反正作业也不多,我半天就能写完。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是没放下手中的.书。直到书的最后一页被我翻过,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表,才发觉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才埋头奋笔疾书,但作业还是没有在一天之内写完。第二天上午,我又坐到书桌前,下定决心要在上午之前把作业写完,可是我写着写着又想起昨天晚上吃饭时看的电影,里面的搞笑情节让我不禁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才认真地埋头写作业,当我写完作业时,已经是晚上了,本来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天的,可是因为我写作业时的不专心,这个计划才“泡汤”的。就这样,周末过去了。当我学了《论语》中的这句话时,恍然大悟:时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浪费”掉的时间,永远也不会回来的。想想我看课外书,想电影里的情节时,那些时间用来写作业该多好啊!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有,都是因为我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做着这件事,想着别的事,时间就是在这不知不觉间流逝。
《论语》,这部书中的一则就可以给我们这么大的启示,别说整部《论语》了!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读《论语》的好处是多么大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吧!
论语读后感 9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
《论语》中有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毕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可是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外,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向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
2、"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教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
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读后感 10
喜欢莱蒙托夫的一首诗:“一条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我,愿作这只孤独的小船,随着碧波荡漾在沉静的大海中,宠辱不惊,朝着前方行驶,感受着阳光的温暖。
高中时期,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明理。我们已不是懵懂的小孩,我们学会了孤独,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化解。我们接触了更多的人情世故,体会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心智也更加成熟。回想从前每日所思所想,不禁好笑。一个从未经历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乳臭小儿,整天沉浸在自己所设定的悲伤情境中,为各种琐事烦心,现在看来,不过是些无病呻吟、自怜自哀的笑话罢了。如今的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体贴那些是非冷暖,我想,这并不是虚伪,而是更加温亲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如今的我们,再也没有了一个人的不知所措。我们慢慢沉溺于一个人的世界,学会了面对繁华喧嚣过后的清冷,学会了忍受孤独与寂寞,就像那只孤独的小船,内心似一片深海,铁马冰河,波澜不惊,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如今的我们,再也没有了对人情冷暖的过多伤感。我们慢慢习惯于客套和僵硬,却仍保持那颗温暖的心,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值得付出的朋友,用温暖的`心去认知社会,感悟世界,将那些琐碎、无所谓、负面的东西过滤。
如今的我们,更加感激生命的伟大,更加珍惜生命的时光,更加向往未知的世界。随时光流逝,看着身边的生老病死,我们不禁感动于生命的神奇,感慨于生命的脆弱。于是,我们在努力着,努力让自己的生命不留遗憾。我们在向往着,向往未知的国度、不同的文化,向往世界的无边与奥妙。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然在不停运转,生命在不停消逝,我们也在不停成长。被岁月拔节,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淡然,学会了怀着一颗敬畏天地、敬畏生命的心,在这个迷蒙慌乱的时代里,为自己的未来奔腾!
论语读后感 11
《论语》一书,如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比如一杯香咖啡,让我们了解和品味各种生活,才能感受到它的甜蜜;就像一支锋利的箭,让我们知道良药有利于疾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张启发了我们,启发了我们……
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篇第一》。子说:不患人之不知,不知人之也。这句话翻译成: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是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理解,每个人都渴望理解。人们把它理解为交流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我们都希望人们应该更加宽容和尊重,更加宽容和理解。然而,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复杂。恐怕不可能一直被别人理解。因为,生活中没有相同的方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两个不同思想和兴趣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个不同价值取向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彼此理解不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创造出来的`,你有别人头疼的事,我也有。我们都渴望理解对方,但我们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要求别人,所以我们之间有一堵墙,所以你很难过,我也很难过。然而,人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多小事必须被别人理解和理解?事实上,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广的心去面对,为什么不理解呢?
商鞅是一个行变法,结局是五马分尸;达尔文在谈物种进化时被骂成疯子;乐于助人的雷峰经常被嘲笑。谁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如果他们盲目追求理解,如何捍卫真理?他们一开始并不被接受,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眼中昂首阔步。现实中,有多少人能理解理解这件事?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讨论为主题,以别人的谈话为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甚至取悦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一些优柔寡断的荒谬生活。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认为他们真的理解别人,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事实并非如此。
人不仅为了理解而活!
论语读后感 12
有一个问题曾困惑我很久,我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当我遇到一些对你不友好甚至伤害你的人,我却不知何对待他们。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确实,以怨报怨是一种很不理智的行为,就算从自私的角度想,我坚决不会让自己这么做。
小时候曾受很多电视剧中男女主角以德报怨的做法熏陶,被他们的大慈大悲所感动,决定自己也要当一个大善人。但是真正做到以德报怨,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很难很难非得道高僧也办不到的事,不是跟什么过不去,只因跟自己心里憋的'那口气过不去。
最近我从《论语》中读到一句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孔老夫子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解决了困惑我多年的问题,原来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已为我们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提供了完美的答案了。
以德报怨,这是一种很崇高的品德,但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凡夫俗子。连孔老夫子这样的大圣人也说要“以直报怨”,可见,“以直报怨”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准则。
夫子的学生说“以德报怨”,夫子大不赞成,反问到“何以报德”?意思是,你把“德”都用去报答那些损害你利益的人,那么你还应该用什么比“德”更“德”的行为去报答那些对你施予恩惠的人呢?显然不合道理,这种行为对那些真正对你好的人也极不公平。崇尚以“礼”治国的孔子,提出“以直报怨”,这既不是以怨报怨,也不是以德报怨。“直”,意思我理解为“正直”,讲道理。对于那些对我们有偏见或损害我们利益的人,我们应该和他们讲道理,做到“对事不对人”,以正直的态度对待他们,既不奉承,也不妥协,勇敢地维护我们正当的利益。
“以直报怨”,多么明智的做法,相信现在我们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也想不出这种完美的答案。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孔老夫子的大智慧了。
论语读后感 13
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沉淀在《论语》中,散发着墨水和书香,让它被岁月的风霜剥落,斑驳的朱漆;它仍然被历史的长河和时间的流水所洗刷,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仍然平静地躺在泛黄的纸上,像阳光和雨露一样滋润着我的心。
当我第一次读《论语》的时候,我只是想完成每天读好书的任务,但的时候很着迷,放不下。有血有肉的人物,穿梭于礼、仁、孝、君子、恶棍之间的`灵魂,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书中寓意深刻的对话,像一盏明灯,是引导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当我读到父母可以尽我最大的努力时,我越来越尊重他,因为孔子孝顺父母;当我读到敏感、勤奋、无耻的问题时,我也决定学习孔子勤奋和勤奋的精神;当我读到奇怪的力量时,我决定不相信鬼神和科学;当我看到孔子有勇气承认错误时,我赞扬了他的勇气……
仔细阅读孔子的《论语》,他对学习的态度最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这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特长,都有能力让别人值得学习。就连我们这个小班集体,也有越来越多的未来之星!有些运动员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们的运动成绩遥遥领先;有些小书法家运动不好,但他们写得很好;有些小歌手书法不好,但弹得很好,唱得很好;有些小数学家唱歌五音不全,但对数学情有独钟;还有数学白痴可以为写作而努力的小作家…·真是360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像孔子一样谦虚地学习,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好老师和好朋友。我们怕我们学不好,成不了材料吗?山之所以高,是因为有不起眼的石头;大海之所以辽阔,是因为它不拒绝任何水流融入自己;人之所以闪耀,是因为他们吸收了任何可以吸收的知识来丰富自己。今天的学生物质生活条件很好,变得懒惰,不寻求进步,学习粗心,混乱,最缺乏的是这种勤奋的学习态度。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有这种热爱学习的精神,不羞于问,会有收获。
论语读后感 1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
论语读后感 15
如果我们每个人遇事能够将心比心,多一些宽容,由我及人的想一想,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减少多少是非争端。
曾子曰:“君子以文章去交会朋友,以朋友辅助仁德”,向我们揭示了交友原则。“以文会友”和“以友辅仁”已成为我们今天熟知的名言。“文”是人们对生活的心得与体会,以文会友得到的更真诚、更珍惜友谊,以酒会友,即使“一口闷”也未必是真的感情深。所有结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以相互切磋、相互激励、帮助自己提高修养,走向成功。
孔子曰:“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促成人家的'恶行,小人却与之相反”。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个人只要拥有宽广的心胸与助人为乐的精神,才能为别人好,自己心里也替人家高兴,别人倒霉也替人家惋惜。成人之恶是一种低级而又狭隘的思想,这种行为常常是某些人的个人私欲所驱动的,要不就是从中得到好处,要不就是看着别人倒霉却暗自窃喜。
孔子曰:“天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落的”。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耐寒的松柏来比喻一个经得住严峻考验的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质,常常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体现。所以人们常说“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它提示与人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他人在某些关键时刻的表现,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人,平时仿佛戴着面具,但在关键时刻那本来的面目就显露出来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现在多用来指时间如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也有惜时的意思在其中。在两千多年前,那时孔子就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进德修业、孜孜不倦、不舍昼夜。还告诫人们,人生四戒即毋意(不臆猜--不要凭空猜想)、毋必(不武断--不要主观武断,遇事情要多想多听)、毋固(不固执--敢于面对现实)、毋我(不惟我独是--不要自以为是,要懂得低调行事,谦虚做人)。
论语读后感 16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孔子,一个2000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读完《论语》,才知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平时我们常说的语句竟然出自《论语》。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螃蟹,有人爱鲈鱼,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只要不越于原则,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读后感 17
寒假的时候,陈老师陪着我们一起读了《论语》这本书,它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其中,我最喜欢一节就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它的意思是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教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今天在这些事情上有没有真的做好。早晨,妈妈让我帮忙给妹妹取一双袜子,我立马就去拿了,妹妹还谢谢了我,我听了以后心里很开心;中午家里来客人了,有一位小朋友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小女孩,我真诚的邀请她和我一起玩我心爱的玩具,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到了晚上,我想想我只完成了每天的常规作业,却没有温习学过的知识,我觉得很惭愧,想想老师那么辛苦的.教我们知识,我们却总是一边学一边丢到脑后,从来不知道“温故而知新”,以后我要坚持温习我学过的知识,那样我才会越来越棒!
学会每天反省自己,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做的好,就要继续保持,哪些方面没做好,就要不断改进。我希望我读完了《论语》以后也可以把里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更加优秀!
论语读后感 18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论语读后感 19
一提到《论语》,我们第一反应想到的肯定是大圣人孔子,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很多,比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了私学。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此外,他还提倡启发式教学,主张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而不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语》的教育思想可谓是人类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如今的教学方式也是这些教育思想的体现。在教育活动中只有遵循这些理念与原则,才能促使教学的高效。
论语读后感 20
两千多年前,一位学者正在给自己的的弟子们上课。他与弟子们讲述做人的道理和为人的方法。一堂课讲完后,弟子们便记下了刚才老师所讲的内容与学生和老师的对话。这位老师便是孔子,弟子与老师们的语录,就是这本照亮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论语》。
《论语》是孔子一生的为人处世道理的精华。早在春秋当时,孔子的名声就已传遍各地,慕名而来学习者无数。后来,《论语》更是列入了《四书五经》之一,成了文人必读之书。宋代的著名政治家赵普更是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在历史上是多么地尊贵。
在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交谈中,深刻的道理便巧妙地体现出来了,还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如大家都熟悉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到处体现着人性的光辉与道德。
两千多年的.时光过去了,曾时的孔夫子已是过去,可未过去的,是这本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历经考验的《论语》,仍在闪闪放光,给人们讲述那曾经辉煌的一段道德佳话。
论语读后感 21
这学期我读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那就是: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当中有我们时代流传的名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的意思是:学习的时候经常复习,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难道不是君子吗?
孔子的思想中心就是仁,在论语中一共有109处写到了仁。仁是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你居住在有仁德风俗的地方,就熏陶上仁德风俗。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所以说“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论语是一部不错的书籍,我们难道不需要读它吗?
论语读后感 22
前几天,我们学校发了一本书,名叫做——《论语》。
第一篇叫做“学而”,学了“学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说的那句话:“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了以后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和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开心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别人,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这句话给我记忆深刻,是啊,学习过了的知识再复习非常愉快,和你有一样志向从远方来的朋友是很令人开心的。从中我学到了学习过的知识再复习,是非常愉快的,要多温习学习过的知识,不憎恨,不怨恨别人,也算是一个君子。
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篇,是有子说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一个为人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没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了。我的感受是要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论语读后感 23
翻开《论语》,古人思想的精华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脑海里埋藏,把我的心灵净化。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伟大的一种。的确,从古至今,从闻雷泣墓到哭竹生笋,再从卧冰求鲤到扼虎救父,这一个个孝义的故事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孝顺。
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意思是:现在所谓的孝,只要养活爹娘就可以了。即使是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若不对父母多一些恭敬和爱戴,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啊,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犬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对待自己的父母。
可如今,许多老人病死街头,无人理睬;被弃于养老院中,孤独终老;被迫以捡垃圾为生的`事情时有发生,这难道就是孝顺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哪里去了呢?
我认为,一种从心底里真正孝顺的表现;它不是法律硬要要求的责任,而是每个人从心底里就明白的该负的责任!
论语读后感 24
《论语》这一经典已在世上流传了上千年,但人们对它探索的热情却未减退,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对它进行更深的的研究。在这循环之中,我也参与了进来。《论语》真不愧为经典,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值得细细品、慢慢读。例如这句脍炙人口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件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愉快的事?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说的`就是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以德服人、注重修养,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自身要懂得体谅别人,原谅别人,帮助、关心别人,这也是大圣人孔子的处世之道。
《论语》中谈到的最多就是“君子”这一词,因为君子是“仁”“义”“礼”“智”“信”的化身,深受人民百姓的爱戴,也是孔子的身份,他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多半是得知孔子是君子而慕名前来,因此,“君子”也是古代圣人的代名词。几千年来,岁月已过去,而《论语》却一直被传诵……
论语读后感 25
论语是儒家大师孔子的弟子编写的。
论语里面编写的是孔子说的话以及弟子听说的孔子说的话。
论语分为二十章: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治长、雍也、述而、太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日。
论语中我记忆最深的是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按时温习,这不是好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可自己并不生气,这难道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我记忆深的还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其乎。意思是: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了?与朋友交往守信了吗?每天是否复习了?
读完论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厚积薄发、融会贯通……
少年阶段正是我们读古代经典的好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把前人的经典记忆下来。我们要把前人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扬的。并且论语还是儒家重点书籍之一,更是四书之一,所以论语是我们要读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发扬祖先的思想,传承中华的智慧。
论语读后感 26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典散文更是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经典《论语》,让人们受益匪浅,使我感触很深,读《论语》有感作文。
自从读了《论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特别是读到雍也第六第八章: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这一章表达了仲由办事果断,子贡精通人情事理,子有多才多艺,他们治理政事都没有问题。
自从读了这一章,我知道了一个人如果办事果断,精通人情事理,又多才多艺,那么办什么事情就都没有困难了。由此,我联想到了:有一次妈妈要我在买一个蛋糕和买十本书中选择,我犹豫了很久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办!无法做出决断,说起精通人情事理我也非常欠缺,有一次,和姐姐们一起去逛街,他们想去看衣服,我却不同意,还很生气,硬拉着她们往前走。
说到多才多艺,我虽然会背点古诗,懂得拉大提琴,但其实还根本谈不上精通。现在我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论语读后感 2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仅是说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要怎样,同时他也突出了学习之乐。这句话既能给全书奠定基础,也正可作为我们学习的助力,通过学而时习,就可以使自己的德业并进,日臻佳境,这自然是让一个读书人而高兴的事情。老子曾经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大笑不足以闻道。”以老子的话来证明论语的.观点,真是恰到好处,好上加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说能从温习旧知识中发现新知识,找到新问题,就可以做老师了。由此可见孔子对“温习”一词的看重。知识是具有传承性的,创新并不是凭空虚造,必须通过“温习”的途径才能达到“知新”的目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推陈出新。其实有些事物表面上五花八门、欺世骇俗、竟奇斗异的新,只是一种时髦,并不是真的新!可见《论语》对后世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学习、生活的更深刻的道理,这真是一部对任何人都有用的好书!
论语读后感 28
作为一个君子,“学、德、仁、友”四个方面都必须具备,而在一本书中都能教导你怎么去做,在那本书里也许“学”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枯燥、无聊。那本书就是少时熟读、终生受益的《论语》。
我们最近学了《论语》,大多数读的是关于学习方面的,所以我已经懂得了真正的学。真正的学概括起来就是“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一个人能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自己根本没有学习过,而我却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
能达到上面那些条件的人,一定是已经学得很透彻的人。不过,那也是非常难学的,要学得很刻苦才能学成那样的君子。如果你成了那样的.君子,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非常需要你,非常崇敬你,非常爱戴你。你也会觉得自己没有白活,活得很愉快,活得很有价值,是一位真正的君子。比如古代有些皇帝不务正业,整天吃喝玩乐,国家很快就灭亡了,而有些皇帝不好女色,勤奋工作,用好人才,国家就很昌盛,老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那几千年的话语,一直响亮着,指导我们。
论语读后感 29
我们学完了《论语》十二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与心得,下面我就来谈谈《论语》带给我的心得。
《论语》中记载的很多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这对不乐于学习的我来说提供了前进的方向。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样。我正处于“好之者”与“乐之者”之间。我虽有兴趣,但不够浓厚。我需要仔细地挖掘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从中得到百草园般的乐趣,成为一个“乐之者”。
《论语》还提醒了我一点。就是学思结合。光只爱好学习可不行,那样只是擅长考试。我们还需要思考。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会学习很重要。学会做人也很重要。“人不知不愠,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这些都是《论语》教给我做人的知识。就拿一个例子来说。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因为回到中国娶了与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妻子被国人诋毁。他不生气也不反驳,以自己的行动更改了国人对他的看法。这才是一个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论语》这本儒家经典让我明白如何学习与做人,我要按照经典持续做下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
论语读后感 30
今天,我看了论语故事,其中一个小故事令我记忆犹新。
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孔子曾经夸奖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颜回家穷,缺衣少食,住在那非常破陋的小巷里,可是他却能生活的很快乐。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很佩服颜回,不是佩服他能忍受这么艰苦的环境,而是佩服他能乐观的生活。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时,颜回却不改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颜回能做好这些,我却不行。比如说,一次,我们的老师留了很多作业,我只写了几个字就烦了,我一点也不坚强。还有一次,我被老师罚了100道题,写到40道,就哭了,妈妈陪我写到第八十道题,剩下的二十道是妈妈协助我写完的,总之,我还是不够坚强。
好啦,我就先介绍这些,剩下的下次再介绍。
论语读后感 31
我读了《论语》这本书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如:《包拯教子》、《距心知错能改》、《诸葛亮喂鸡求学》、《秦穆公丢马》、《孔子杏坛育人》、《宽容厚道的`舜》……其中,《孔子杏坛育人》对我最深刻。
子日:“有教无类。”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孔子年轻时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希望造福于民。鲁国国君很看重他的才能,非常器重他。但是后来鲁国国君的生活渐渐荒浮起来,孔子非常失望,于是辞官回家,设教讲学。
孔子认为,当时只有极少数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机会,而绝大多数平民子弟却被挡在学校大门之外,教授学生的老师又大多迂腐不堪,很难培养出栋梁之材。他决心“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老少和国籍,广泛教授学生。
打定主意后,孔子让家人在院里搭一座讲坛。讲坛很快搭好了,不知谁又移来一棵小杏树种在讲坛一旁。孔子看到杏树,说:“银杏多果,象征弟子满天下;树于挺拔直立,象征弟子品格正直……我们称这座讲坛为杏坛吧!”
后来,孔子在杏坛培养了许多人才。
读了《孔子杏坛育人》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论语读后感 32
孔子说过好多的名言有关于友谊的,时间的,孝敬父母的等等。可我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的: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句话让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懂的仁。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是世界上珍贵的的东西他最平凡可又珍贵,我们要获得它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有品德,它就像大科学家爱迪生说的: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孔子你是伟大的人物,我要向你学习。
论语读后感 33
我在尧曰篇第二十中读到——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之人也。”读到它让我感触特别深。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讲的是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我个人非常喜欢打篮球,所以我从球场当中懂得了这句话。
何为不懂得命运?就是在你知道你的技术没有其他人强,在你知道你是个弱者的时候,你还不懂得去努力,不懂得去拼搏,不懂得利用你的一腔热血去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时候,你就真的是个失败者。你就永远无法成为别人口中的强者。这就是没有可能作为君子的意思,所以只有当你懂得了你的命运而为之去努力补齐你的短处,这时的你才向“君子”渐渐迈进。
“不知礼,无以立也。”中国以礼仪之邦为著称。如果你连礼都不懂得,何之称为中华儿女。就好比说你找工作去参加面试,当你不懂得用礼貌用语去与面试官对话的话你被录用的`几率就大打折扣。在生活中,你不懂得用礼貌用语去与人交流,别人对你的好感也会大大下降。他们都会觉得你这个人好没有素质,而你不仅丢了工作也没了朋友,而此时此刻你也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的时候,你的彷徨就绝非你与人对话时的从容和淡定。
论语读后感 34
学,是孔子教学的首要。每一个人不管他是职位凹凸贵贱,只需他有值得咱们学习的当地,他就可以做咱们的教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怀若谷现在成为一种铺排。不懂得你问了吗?如果你觉得像他人讨教问题就低人一等,那你这样的学习情绪永久也学不好。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自动,从容不迫的情绪去讨教,达到学习的态意图。
学会了学习,学到了常识,接下来就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自己所学常识,把所学的常识落到实处,正处。不要让常识去分配你!不要做一个被动者,同时也要学会权变,让学习的常识,才智,品德融为一体!
还要长于检讨自己,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说了没有做了没有;不该说的,不该做的是不是也去说了也去做了!要以一个正确的情绪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觉得这点对我影响很大!
孔子还有最重要的思维,那就是共享。雨果也说过,你有一种思维,我有一种思维彼此交流就有两种思维。新东方总裁于洪敏的成果得益于他的众多朋友的支撑,而知些朋友的支撑就来自于洪敏在大学时期的乐于共享,所以他需求的时分他的朋友就从国际遍地接连不断,成果了新东方,成果了俞洪敏。
论语读后感 35
学生时代读《论语》是为了考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次参加了共读以后,认真读了论语,论语不愧是一本宝典。
只是读“述而”篇,就对我的教学和育人都有很大的启发,“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
教什么?
教“文”:知识。
教“仁”: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我的理解,仁是明事理,谦让得起,求仁而得仁。
教“德”: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我的理解,德是感受,只有对万物能感同身受,才能有悲悯之心,才能守住德。
什么时候教?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要等到一定的年龄,能对自己有一定的约束,才能教。我的理解是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怎么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隅反,则不复也”。我的理解,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得等到学生对问题通过冥思苦想都无法突破时再给予指导,等学生将想要表达事情表达不出来时,再给予指导。并且培养其举一反三的综合实践能力。
论语读后感 36
在寒假期间,我看了《论语》这本书,看完后,我有许多感想,还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是的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讲了: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一些对人有用的话。如:关于如何做人,君子的'人品和性格,如何学习,如何治国,对弟子的教育……总共分为二十篇。有学而篇,为政篇,卫灵公篇,子罕篇,先进篇……
读了这本书后,我有许多感想。这本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信誉,否则没人会信任你,你什么都做不了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列子。我爸爸的朋友陈一则一点都不守信,如果你叫他帮你做什么事,他很快就会答应,可是过了三天,他肯定什么事都不会帮你做。所以长大后,没有人信任他,他什么工作都做不了。
《论语》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终身难忘。
论语读后感 37
《论语》一书我磕磕绊绊读了一些,现在回想起来原来读的苦,有许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大教育家眼中,每个人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况我们呢?从这里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应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些那些好的,摒弃那些不好的。
在学习方面,《论语》这本书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多思考,要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时常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要温故知新。
《论语》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者,耐心而仔细的教着我们,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做人,如何尽孝,如何学习,每每翻阅都有新的收获。
论语读后感 38
论语写的是孔子说过的一些话,是由孔子弟子的再传弟子的再传弟子写成的。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大人物,他是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2岁。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分为奉道,尊礼,崇仁,重孝,尚德······其中孔子把“仁”作为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心。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贤人,就要和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以免自己与他有相同的毛病。”我喜欢这一句话是有原因的。
我们现在的人都是见到比自己好的人,就分外眼红;看到比自己差一点的人,就嘲笑别人没有自己好,可以说是“冷嘲热讽”。我们不能像我们班的某某某同学一样,看到自己没考到100分,就说要把考100分的那个同学给宰了;自己考到100分,就沾沾自喜。
我们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提高和进步。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你们也来看看这本“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书吧!说不定你还能比我收获更大呢!祝愿你能在《论语》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座右铭。
论语读后感 39
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感触最深的,那就是中国古典著作—《论语》。
《论语》刚开始看,不那么容易懂,只能依靠旁边的著解翻译着读,最后,也就习惯了“之乎者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这部书大约是最后编写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是一部集中地记载孔子思想的著作。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鲁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对任何人都以仁义为主,思想核心便是“仁”。
读了《论语》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反映学习态度的,知道就是知道,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聪明的选择。同样,我们上课时不也应该这样吗?遇到不懂的.地方,马上问老师搞懂,学习成绩才能名列前茅。读了这本书,像是得到了大量知识道理一样。
《论语》真是一本好书,它可以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和许多学习的方法,读了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身边许多事的道理,不妨去读一读,看一看。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07-30
《论语》08-18
《论语》10-05
《论语》教案08-04
《论语》试题03-24
《论语》试题11-04
论语的感悟01-11
《论语》心得01-05
经典论语名句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