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3-10-12 18:30:12 炜亮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三新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选三新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三新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三新教育心得体会 1

  《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校教师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对如何才能强化师德,树立教育新风,每一位教师都有了自己更深刻的体会。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认识和感受。

  《新义务教育法》对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教师法》告诉我们: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和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明白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却肩负着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于是在学习之余,仅靠着自己从教以来点点滴滴找出了工作中的不足和以往教学中留下的遗憾,终于明确:身为教师必须要做到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当你走进学校大门时,你的一切就已经不属于你自己了,而是属于孩子们。喜欢学生、爱护学生,应当是教师的天职,正所谓:师爱即师魂。可是在实际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做到喜欢每一个孩子,却是非常不易的。教师不应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亲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只应在乎学生是否学会做人,是否学会求知,在教学中应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后才是求知这样一个原则来教书育人,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势在必行的工作。如何做到真正减负?怎么样做才能减到点子上?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探索。为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更为广阔、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空间里,接受全面的培养,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除了针对课堂教学加以改革之外,我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中也丢掉了以前的简单重复的内容,改为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分层次设置不同的作业。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需要的是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敬业,对自身不断充实的高素质、强潜能和综合知识能力完备的教师。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后,早日成为这样一名高素质的、合格的教师。

  三新教育心得体会 2

  今天我又一次学习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书中的语言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叶澜教授数次强调着“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这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个体差异和独立人格、思想的人”的见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究竟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呢?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又一次让我我明白了改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前我认为只要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看起来热热闹闹,这堂课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说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要看这种表面的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思维深处真正活起来,学生表面的活是基于他们经过理解而来的,而不是为了纯粹的表现。正如《为思维而教》一书中提到的 我们的教育,老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转表教育观念,真正去触动被教育者的灵魂,使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细胞上去。

  在叶澜教授的教育理念中,追求“动态生成”成为新课标下课堂的终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活跃的生命体,他们往往会脱离你为他们精心布置的轨道。有时他们独特甚至离奇的想法会打乱你的教学思路,这时如果你一味死板地将学生拉回你所设置的固定轨道,那么你很有可能失去这些无法预约的精彩片段而使你的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如何做到课堂的动态“生成”呢?如果你能顺应童心,把握好这样的契机并及时将它转化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并带着期望分享他们的童趣,那么你就能和学生一起感受无法预约的精彩,充分感受课堂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缤纷。

  书中提到现代型学校的特质首先是:价值的提升。可见现代型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实现文化的“待际遗传”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而是追求为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更新性的再生系统。对于近代学校中,受教育者被视为知识的承受者,而在现代型学校中,受教育者被视为自我发展的承担者。因而,这一特质体现了学校教育将传递知识转向培养人的各方面素质能力为本,这是改革的核心部分。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让我感受颇深,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我自己小时候接触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的老师完全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主,课外内容很少,学生也大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多,但是现在的教育理念不单单是要求教师传授学生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我认为这很好,其实知识应该是自己学来的,教师只是启蒙者,是传递知识大门钥匙的人,而学生自己才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人,基础教育则更强调了教师的“关键性启蒙”。

  书中还提到现代型学校的又一特质是:重心下移。分三个方面下移:其中一点我尤为认可,这便是对教育关注的群体的重心下移,近代教育经常关注的是社会金字塔阶层顶端的人,学校常以第一名,状元生为荣,过多的关注“尖子”生,而忽视了对其他普通孩子的.关注,但是现代型学校开始致力于关注每一个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不仅是教育由精英向大众的转变,而且体现了教育观念中“具体个人”意识的确立,对每个人的幸福人生与生命价值的关爱,也许就这点而言,教师的任务会变得很重,因为他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几个人了,而是每一个同学,但是正因为如此,教师这一职业才如此受人尊重,让人敬佩。这一点在今年暑假河南省校长于我校举办的假期培训中,好几位知名校长的经典发言中在一次得到的证明和确认。特别是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山东安丘四中韩中玉校长的发言无不系统阐述了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价值的提升、重心下移等。

  通过胡校长牵线参加的暑期培训,让我的教育思维随着诸位名校长的精彩发言而自由飞翔,再读叶澜教授的教育理论更是收获颇丰,感触深刻。

  或许我的悟性不够高,也或许我的能力不够强,但我相信勤能补拙,笨鸟只要懂得先飞的道理并付诸实践,相信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也一定会有所发展,进步,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双语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想这应该是读者对作者做好的感谢,也应是作者的守候吧。

  三新教育心得体会 3

  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是叶澜教授积十多年“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研究撰写而成的,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

  新基础教育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新基础理论书籍,也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在新基础理念下的研讨课。不断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从“认同、接纳”到“实践、反思、重构”,都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

  学习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书中的只言片语触动着自己的内心深处。叶澜教授数次强调着“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

  从导言中深深吸引我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不禁感触万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对师生来讲,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不仅仅是在教和学,不仅仅是在认识世界,不仅仅是在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在围绕着书本转,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开放。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地在育人。

【三新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爱的教育心得体会03-29

新入学教育心得体会04-03

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01-16

新劳动教育心得体会05-09

新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09-22

学习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02-24

新三风宣讲心得体会08-23

新八德教育心得体会选编10-27

学习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语文05-20

新义务教育法的心得体会范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