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17 10:16:3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语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1

  语文学习讲究积累,我觉得在语文的应用上用到的大多是自己有的东西,老师讲的是固定的,比如说一个字的笔画和音调,而老师不能教你把复杂、敏感的内心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表达出来。

  对于语文学习的前五题,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自己经常出错的记下来,考试前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改标点和改语病的题目,找准例题解剖,在进考场的前几分钟,快速翻阅书中的作者及作品,以应付默写题。

  对于阅读理解,观点要表达清晰明确,用词准确。多看资料书,找里面的阅读题目和答案看,看完文章,再看题目答案,思考答案词语从文章的那个地方得出;答题时要联系全文,不要就一点单方面展开,以免答偏或者离开作者的思想意图;对于一些答题的固定模式要记忆。

  对于作文,作文是语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单指分数高。在加强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对于语文其他板块也有推动作用,它具有综合性。提高作文成绩是个长期过程,“看得多了就写得出来”不是一句空话,事实的确如此。许多同学喜欢看小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于那些写的吸引你的地方,用个专用本子摘抄下来,不认识的字不要跳过它,要查明然后标注下来,没事的时候翻看摘抄本,也是一件小有成就感的事。在你读到有感想的地方就把自己的感想写在文字旁边。为了积累作文素材,我们不能单寄托在看课外书上,很多同学都有手机,可以经常上网浏览一下,这不光看故事的发生,还要关注社会各界的议论、观点,这个有助于我们在自己棘手的作文中有所写,不至于乱套。

  这就是我学习语文的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2

  这个学期上了大学语文这么课,我很开心,从高中开始,我就很喜欢大学语文这门课,如果要我说对自己的哪科最满意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大学语文。倒不是因为语文最好学,而是语文于培养了我的悟性和对美的感受,提升了我的修养。还有,每当学其他课程累了,我总喜欢去看看、读读有关语文方面的书,陶冶情操,增强学习的乐趣,缓解学习的疲劳。可以说,语文在我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对语言方面的课程有一种偏爱,尤其喜欢大学语文。唐诗、宋词将文字的种种不同风格的优美都演绎到了极致,而小说、散文、杂文又别有一种令人心动的风采,因此,我对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写作有一种莫大的兴趣。说起来,以前读书的时候,语文也曾是我的强项之一。学习语文关键在于兴趣。但有一个阶段,每次看到语文习题,总是觉得十分烦躁,觉得很没意思,很枯燥。而对于作文,我则更有一种近似痛恨的感觉可能我这样说有些夸张,但是有一段时间我的确是看到作文心里就很不舒服。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我感觉到了语文的美,写作的快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兴趣低落的问题。不仅认真学习大学语文,还去找来有大学语文诗词的唐诗、词选,每天读上一两首,让自己重新燃起对语言文字之美的热爱,平时多看看一些文学杂志和小说,还把文中一些写得好的片段、语句摘抄甚至是背下来。名言警句当然也不能放松,每天都要背上几条。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开辟一个小小的专栏,写上一句自己喜欢的佳言妙句,一天一换,还经常复习、咀嚼。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提升。为了弥补基础知识太过薄弱的不足,我认真学习、反复练习基础知识,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我找来一本词典,备在手头,用于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每天读里面的诗词。还每天朗读一篇好的文章,课本中的议论文、散文都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再轻易放过,而是将其查个水落石出;对语文基础知识每天都背个十来条;坚持这样做三个月后,我发觉,我越来越喜欢大学语文了,它不仅让我增强了文学修养,还增养了耐心、细心、意志力等品质,我深深的感谢大学语文给我带来的快乐、成就感。

  我非常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虽然我是一个典型的工科学生,可这阻止不了我热爱文学,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非典型的工科男,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们学习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做在电脑前度过的,那样的学习生活有些许的单调和说不出的无奈。我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是大学语文完成了我的这个愿望,小说当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充分体会到了不同世界不同人物的精彩。还有大学语文对我关于美的教育也是功不可没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文字是那么的有质感,又道出了人生的许多道理,我爱语文,我爱文字。

  我最喜欢的一个小说作者是海岩,我读过他大部分的小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阳光像花一样绽放》《五星酒店》《河流如血》,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学校图书馆里没有《玉观音》《死不瞑目》。在这些书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当初看完这本小说,被里面的爱所感动,写了一篇QQ日志。我喜欢海岩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希望。

  学习大学语文的这些日子里,很充实,有动力,全身充满朝气,整个人都变得积极向上了。学习大学语文既带动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习变得充实而快乐。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3

  学习大学语文有感我们从小便开始学习语文,而学习大学语文就相当于学习我们自己的母语。母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种有形无形的存在的,是历史流注的民族精神,它孕育着我们每一个人。同时它作为一门基本的课程,是我们更好学习其他学科的载体。本学期我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让我对于人文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

  大学语文与我们以往初中和高中学习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它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它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首先,我认识到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在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而诗歌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初唐四杰”为唐诗的发展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一改前朝诗歌绮丽余习、浮夸之风,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为唐诗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所谓的“开元盛世”,社会文化也发展到了鼎盛,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唐朝最具代表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在宋代,词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代替了诗歌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宋词也逐渐形成两大派,一个是豪放派,豪放派特点大体是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最为突出。另一个这是与之相对的婉约派,其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婉约意为婉转含蓄,因此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而元代出现了曲,元代的词,比较宋词,颇为逊色。元词可以约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金入元、由南宋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个部分。这时候的词作中写得比较动人的是表现故国之思的作品。第二时期的词作家大抵出生在忽必烈改元之后。这一时期的著名词人有张翥、萨都□和虞集等。虞集的《风入松》,萨都□的《满江红》《金陵怀古》,脍炙人口。而张翥的词清丽细腻,尤具特色。最后到明清时期出现了小说,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等。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清代小说代表主要有《红楼梦》。这些白话小说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文学戏剧电影有巨大影响也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中国文化,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大学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我个人觉得,在弘扬文化的今天,我觉得大学语文让我们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语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让我们不断的完善自我。

  其次,在现在和当代文学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这个时期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文人雅士。他们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让我们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不断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了各个时代显著特点,并让我们不断的反思当下,进而促进我们历史的不断前进。

  最后,我们也对外国文学进行了一定的学习。老师为我们选读了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讲述的是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国文学的特点,以及它与中国文学的不同之处,让我们更好的学习文学知识。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是开启中华民族瑰丽文化大门的金钥匙。在本学期学习大学语文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学习语文不只是课堂内老师的讲解,更是出于自己对语文或者说对文学的一种热爱,一种欣赏。除了书本,电影、杂志、报纸都可以让你体会到语文所带来的一种美感,有时还可以是一点小小的感动。

  当然,语文也让我体会到了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文化品位、历史事件,了解了某些诗人的气节与处世之态。譬如:李煜的诗:“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从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亡国之痛,却并无读出他的亡国之恨和作为一代君主本应有的霸气。他的词向我们诉说了他其实无心政治,所经历的这一切也许只是受到命运的摆布而已。着实,一些诗歌美得动人。例如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婷婷的荷花在清风中摇曳的曼妙身姿我已不敢想象有多美,荷之韵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了。

  语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学习大学语文使我更加向往文学的世界,想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想用最平淡的语言创造一个不平凡的意境,想用粗糙的文笔记录被挥霍的幸福。它让我深深地感到文学的魅力,让我想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知,进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4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语文,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一门必修课。然而,到了大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非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文离我们渐行渐远。选修一门语文,蓦然发现,久违了的亲切感又回来了,还有丝丝缕缕的新鲜感和幸福感。

  汉语——我们的母语。尽管买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体验到的不进食学到博大精深文学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对母语的强烈热爱。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长沙,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

  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虽然如今,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教育提出质疑,但还没有得出实用结论之前,学习大学语文,偶尔回顾一下经典,在忙碌的钻研中给心灵一个暂时休憩的家,何乐而不为呢!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5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经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大学语文知识有所掌握,同时,对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及外国的优秀文学有了新的、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感受到了学习语文不只是课堂内老师的讲解,更是出于自己对语文或者说对文学的一种热爱,一种欣赏。

  尽管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大学语文与我们以往初中和高中学习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它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它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们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让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的同时,也培养了我的悟性和对美的感受,提升了我的修养。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惊叹于文人墨客的才气,惊叹于那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

  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

  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虽然如今,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教育提出质疑,但还没有得出实用结论之前,学习大学语文,偶尔回顾一下经典,在忙碌的钻研中给心灵一个暂时休憩的家,何乐而不为呢?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争,“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

  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一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

  学习中国文化,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大学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我个人觉得,在弘扬文化的今天,大学语文让我们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语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让我们不断的完善自我。让我们想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知,进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我们只能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6

  经过一学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以前只为考试而学习语文的方式是不对的,以前的我从未认识到大学语文是这么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当你静下心,细细品读时,心中感受到的是另一种境界,学习这门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学会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让我们变得睿智。

  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八,使我认识到了元剧的发展和内容,以及崔莺莺与张生的悲剧恋情,都让我深受感染和思考。元杂剧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完整的戏曲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元杂剧的剧本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有严格的格律,是元杂剧的主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对白和独白。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是宾,所以称为宾白。科范则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杂剧的角色主要分“末”、“旦”两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末,又分正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旦,又分正旦、贴旦、外旦、老旦、花旦等。此外还有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邦老(盗匪)、洁郎(和尚)等。元杂剧的发祥地山西、河北一带,本身就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和较为频繁的演出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和金院本的演出,对北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元杂剧的繁荣,与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对广大观众有着比诸宫调、宋金杂剧更大的吸引力。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产生了娱乐活动的需求。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

  《西厢记》最早来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小说叙述了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抛弃的悲剧故事,故事中的张生是个骗取了莺莺的爱情,却又另娶高门的轻薄书生,莺莺则是个饮恨吞声的悲剧形象。在这篇小说的结尾,元稹诬陷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而把张生抛弃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卑污行为美化成是“善补过”的明智之举。这篇小说在描写男女爱情上虽时有情致,但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暴露了封建士大夫的传统偏见,通篇充满了男尊女卑、女人是祸水的思想。看了《西厢记》之后我觉得这样的爱情史完美无缺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有现在难得的一见钟情,有经历各种社会给予的磨难,有来自双方家长的阻扰,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谓是越演越切,在我们看来可谓是天作之合。这个故事的结尾以中国似的大团圆给大众一个交代。而我却不太喜欢这样的结尾,我觉的过于通俗化,所以有时我会去看一些国外的经典电视及作品,我觉得他们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些空间让观众自己去细细品味,我觉的这样才让作品更有意义,才会促使人们去回味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结尾,所以我不怎么喜欢看韩剧结尾不是女主角得不治之症就是大团圆。看了结尾在看一下他的正文,你是否觉得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是否太过于完美了呀?好像他集聚了所有经典爱情的必要情节于一身,就一见钟情而言,现在科学家研究机率很低,况且在古代女子足不出户,所以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开始就有点梦幻般的感觉。

  后来又经历了社会的考验,为心爱的女子于权贵做斗争,可谓是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壮举,验证了爱情史盲目的。在后来来自父母的阻扰,就像现在的父母一样有爱情还不行没面包我的女儿会受苦的,于是一介书生张生为爱情上京赶考,得到上天眷顾荣归故里娶了崔莺莺,这好似现代大多数人的爱情观鲜花于面包不可兼的,就会放弃爱情,但是张生做到了鲜花面包都要,即使高中也没有抛弃崔莺莺这也很不容易,现在很多人都在爆发后抛弃自己的发妻,我觉的《西厢记》中的这一点我比较喜欢。在剧本里,老夫人出面的场合并不多,但她的势力笼罩着全剧,压制着莺莺、张生以及红娘,在矛盾冲突中处于支配者的地位。她虽然道貌岸然,却背信弃义,口是心非,为了维护门第与礼教,竟置女儿的爱情与幸福于不顾,严酷地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从而激起了莺莺的强烈反抗,和张生、红娘一起走上了叛逆的道路。《西厢记》正是通过这一对矛盾冲突,通过崔、张两人勇敢追求自由幸福并最终获得美满婚姻的描述,表达了反对礼教及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思想。王实甫在剧中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观,肯定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和婚姻的渴望,肯定了情性的不可遏制及它的正当性。《西厢记》的成功,不仅在于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行动,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剧中的女主人公莺莺是我国戏曲中较早地出现的追求婚姻自由、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形象。

  作为宰相之女,她早已被父母许给母亲的侄子郑恒为妻,只待服丧期满就将完婚。但是,为了追求爱情,为了婚姻自主,她一步步地战胜了自己头脑中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与母亲严厉的管教,置门第、富贵、功名于不顾,主动地爱上了一个穷秀才。她只倾慕张生的容貌、才气、志诚与见义勇为的品格。她认为只要有情人终成眷属,远远要比状元及第美好:“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莺莺的爱情,并没有同功名富贵、夫荣妻贵等思想观念纠缠在一起,保持着纯洁的一面。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环境的约束,封建礼教的教养,对她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她的青春觉醒,在行动上经历了不断追求和动摇的曲折过程。她既是情不自禁地向爱情走去,但又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复“作假”。崔莺莺在爱情中的“作假”,说明社会环境、封建势力对她有巨大压力;也说明崔莺莺追求婚姻自主与所受的封建教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最后说明莺莺也背着封建社会女子的因袭重担。

  从崔莺莺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是很难冲破大众普遍所持有的观念的。这一段爱情流传至今,可能是因为它留给了人们对心中美好爱情一方净土吧!所以一直被后人推崇,但是这样的纯净的爱情在此时物质横流的现实社会中还剩多少,让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回答吧!社会认知是什么样的,人们行为便会怎样。生活在现代的青年们是幸福的,我们可以爱自己想爱的人。然而有利必有弊,现在的人对爱情过于轻率了,人们不再相信这世上有忠贞不二的爱情了,认为那只是美好的童话而矣。现在像崔莺莺一样被人抛弃的女孩子实在太多了,而她们倒是比崔莺莺更想得开,因为这太普遍了。所以她们可以很快的再找到新的情人,因此上爱情便也就贬值了。若长此以往,恐怕以后再想看到纯真的爱情,也真的只能在书里找了。这才是真的可悲可叹啊!所以说,真正的爱情是值得我们去赞颂和讴歌的。在生活中,寻找自己想做的,并真正做到了,那样的人就是幸福的!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7

  语文,19xx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已经上了大概xx年的语文课程。而这次语文课程的学习之前,我已经有一年没有接触到语文课程了。

  小学的语文学习,是以抄、听为主,每次语文的课后作业基本上都是,把今天所学的字抄十遍,把今天所学的课文抄几遍,回家听写字词还有造句到了初中、高中,就是以记和做为主,十篇课文有八篇会有背诵要求,碰到优惠的时候,就是写着,背诵你认为好的段落,而碰到了诗词的话,百分百的需要记忆而在选修大学语文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死大量脑细胞,掉大量头发的准备。可是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只是告诉我们,要写5篇观后感、读后感之类的,并且在后来的学习中,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了大学和中庸。

  但是观后感、读后感又让我头疼了,在进入大学后论文写的比较多,而且很多都是蛮官方的,在之前,因为考试的原因,也是议论文练的比较多些。并且在看书,或者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可能娱乐的占多数,碰到好的,有意义的也只是摘抄下来,或者和朋友调侃几句,很少有用笔记下来。而且老师说的字数不限,让进入大学后挺多了20xx字、3000字的要求的我很没有安全感。但是,在这之后,在每次看书、或者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关注的地方更多了,会想他的

  背景,会把里面的人物做比较,也会想他是这样的,而我碰到同一种遭遇的时候,我是怎样的。在后来的学习中,觉得老师的上课方式真的很吸引人,并不像去年我上老师教的中国茶酒文化那么枯燥,老师在教的过程中,经常用象形文来解释,而且偶尔也会放些视频让我们,观看。在后来中庸和大学的学习中,详细的解释,让我很容易的理解了它们的意思,并且记忆。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8

  一个学期一眨眼又过去了,语文课也结课了,突然感叹时间流逝的很快,在大学语文这门课上,我感到了新颖,她的魅力让我讲它的划分从公必课上提升到了兴趣参加的组织活动力。因为喜欢吴老师的课,喜欢吴老师在课堂上激情的讲课,用一种特别的教学手法为我们传授知识。在这一学期的语文课上,让我学到了很多,吴老师不仅给我们讲课本上的只是,还跟我们讲了许多课外的知识,她讲到她的亲身经历的时候有时候会潸然泪下,有时谈到她女儿的`时候又会很骄傲,我们的心情也随着吴老师的心情而起伏。吴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其他课堂上的大不同,她是以一种随堂练的形式来考察我们的,不仅让我们锻炼了我们的胆识,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地更好的与别人沟通。

  其实,对于语文这门课,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了。最简单的语文,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我们仍然要学习语文,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其实,大学期间,我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很枯燥的事情,每天面对着字音、字形、文言文、背诵等等细节方面让我备受煎熬。

  但上了大学语文这门课之后,让我拥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突然觉得语文其实并没有像以往的那种生搬硬套了,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去循规蹈矩的学习了。反倒让我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她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这个语文的课堂上,我完全是抱着一种享受的态度来学习的,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会有人评论你说的对错与否,你可以自由的发言,自由的与老师、同学交谈。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如何用心的看待欣赏一篇文章,如何接受自己之前没有接触和了解的事物,如何乐观的生活。在这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学的美,她优雅、含蓄、美好不失真实。人的成长,阅历的积累对于人生的思考理解也是对更多东西认识、理解、认同的基础。很多感受的共鸣,不同思想的碰撞才是作品的成功。

  但在这个课堂我体悟最深得还是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扩展自己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厚积薄发才有机可谈啊,并且与别人交流起来才会很自如。丘吉尔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在整整二十分钟里,他只讲了两句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丘吉尔用他穷极一生的学习经验告诉人们,学习的路上应该坚持到底永远不要放弃。学习语文,也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多读好书,名著等等书籍,虽然会有一定的枯燥,但是我们如果深深的读进去了,就会体会到她里面的内涵,我们一定不要放弃语文的学习,因为她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生活道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如何与其他人更好的交流。

  大学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平台,是经验收集的去处,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良好地方,它带我们走进了真正的文学的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进行交流。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9

  大学语文的教学在相对自由的前提之下,应该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方法。语文老师教以我们一种叫做四层分析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广阔的语文课文之中能应变自如。所谓四层分析法,从其表面意义可知,即将分析分成四个步骤:第一,声音层,从音韵、节奏、语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表层含义;第二,语义层,从词义、语义、主要内容对文章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第三,隐喻层,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以及分析,将文章中反映时代、社会的普遍现象雕琢出来;第四,象征层,在得以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之后,将文章的主题在此升华总结,反映人类或世界所带来的哲理。四层分析法的运用可以使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面的简单基本的语句表达,到文章真正蕴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现在我就自己所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我认为最能反映各个层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来,对四层分析法进行我的心得收获。声音层,戴望舒的《雨巷》堪称代表。《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重叠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

  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这种重复的写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重叠;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中的"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第五节中的"远了,远了";第六节中的"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种词句的重叠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语意层,我认为在古诗的应用上会比较有意义。在我的理解而言,语意层就是对文章的词义进行解释,翻译为白话文,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以《蒹葭》为例,该诗的大概含义为: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古诗的语义得以分析之后,对文章的分析和进一步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隐喻层,常用在一些抨击时政的诗中,诗人不是想用喻体去说明喻旨,而是思考当两者被放在一起,并相互对照时所产生什么意义,产生另外一种什么意义。因此,隐喻不再是一种说明或解释,而是对社会现象的另一种衍生。

  杜甫的诗有“史诗”之称,以其《兵车行》为例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本诗通过爷娘妻儿送别从征士兵的凄惨场面的描绘及对征人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唐玄宗天宝年间推行开边拓土的穷兵黩武政策所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象征层,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以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为例,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在被宋俘虏之前,其次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入宋之后,其词转为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该词是李煜被俘之后的一首抒发亡国哀情的诗歌,借风雨催花之景抒发亡国之痛,其深刻隐喻义,还告诫人们,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物。以上就是我对四层分析法的各个层次的具体分析,也是我的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的心得之一。综上所述,四层分析法确实为文学作品的鉴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10

  在这一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大学语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明白大学给我们开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我们今后在职业生涯对应用文体的应用能力,加强我们的口才,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前一直认为,语文嘛,无非就是叫你这样去鉴赏诗歌词赋,怎样去找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去体会一篇文章的美。但现在美味人事到自己错了,真的错了。刚开始上了两节语文课,老师就让我们了解了大学为什么要给我们开这样一门看起来没有多大用处的课程,让我们知道大学语文不仅仅是教怎样写鉴赏诗歌辞赋,它还教我们怎样写应用公文,还教我们怎样锻炼口才,那些都是在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极其有用的东西,谁都不敢说,他再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会用到“应用公文”,而仅仅是沉浸在那些你看都看不懂的文章的欣赏之中。《高职实用语文能力训练》,从这书名中我们就应该能看出:大学语文不同于以前我们所学的语文。

  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利益,比如我们的坐姿,走路,如何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等等,这些东西,就已经是完全脱离我们印象中的语文课程了,在之后的一整个学期,老师都在对我们言传身教,使我们获益良多,在这半年中骂我们学到的不是钻到书堆中,读者深奥对不实际的理论,而是如何创造实际中有用的东西,这些是我职业中一定会用到的东西,却是我们所缺乏的,那就是应用公文的写作。

  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应用公文有十三种,它们都有自己的格式,有自己的模板,但我却不知道如何去贯通。于是,在老师的知道下,我知道,它们是有共通之处的,是可以用一个膜拜去写作的。知道公文不是小说,它不会让你看起来流连忘返,更不是散文,让你看一两遍都看不出它在讲什么,它要求的是言简意赅,语言简短,而意思明确,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不需要什么生动的比喻,只需要你把你要说的,要表达的,言简意赅的说清楚,让人家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就可以了,这是我对应用公文的理解。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有过慌神,因为我一时难以接受大学语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使我对语文的理解已经根深蒂固,不过还好,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很快地融入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并且每次的错也我都很认真地完成,每堂课我都很认真地听,每篇文章我都很仔细地去读,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一个终身的,实践的过程。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使我感触很深,那就让学生自己备课,并上讲台讲课,再由老师点评。

  以前上课时,如果哪个老师有哪一点没讲好,我就会跟同学一块,指点老师的不足,认为他们讲的课好无聊,我自己上还能讲得更好。终于,上大学后,我有了这样的机会,那就是学校提出的要求,安排学生上台讲课,自己备讲课稿。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很兴奋,终于有表现的机会了,并不断地再脑海里想象着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应付自如,滔滔不绝,并且想着到时要做些什么样动作才能让自己感觉更潇洒……

  在接下来的备课过程中,困难重重,一来是我没跟同组其他成员达成团队合作。因此有些方面备课效果不好;二来我选的是古文,有句话说的好,“现在的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我把学生们最怕的古文选来作为讲课内容,而备教材,不仅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联系上下教材,准确的把握你所教的这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因此所备教材内容杂乱,没有把握住轻重点,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渐渐地感觉到力不从心,原来做老师并不轻松。

  在经历了一周的煞费苦心之后,我那从四面八方收集整理得来的备课稿中终于出来。为了写这份备课稿,我曾一次性在网吧待了几个小时,查找资料,也去找过其他的教案来参考,又去图书馆翻阅关于《春江花月夜》更详细的资料。这些资料,打印出来后一共七页纸。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一周来的郁闷全抛到了脑后,兴冲冲地到班上后,找来其他组员,开始分配任务,并商量了一些讲课步骤,就等着时间的到来。

  终于轮到我讲课了,我心里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兴奋的是因为我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上台讲课,多天的努力终于可以展示出来了,紧张的是没有把握讲好课,毕竟这是第一次,而且讲古文,最大的难题便是调动积极性。果然,如之前所预料,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开始无精打采,而我也因为资料太多,没能分配好时间,导致后面的讲课内容全乱了,很多准备的内容都没有讲。

  这次的上台讲课,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当老师,不容易啊。当然讲课最终结果对我来说是失败了,但却也使我获益良多。第一,这次讲课,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知道了老师为了给学生上一节课是多么的不易。平时上课,我们不但不听课,还说话聊天,无视老师的存在,而当自己站讲台上看下面的同学也是同样的情况后,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心里的滋味,因此,这次活动教会我们要尊重老师。第二,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团队的作用。老师在安排活动时,让我们五人一组,评分自然以组为单位,这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增强我们的集体荣誉感,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人的能力始终不如一个团体强,只可惜,这次活动没能领会到老师的用意,不能发挥出更大的团队力量,不过,它还是加强了我们对团队合作的认识,我想,如果今后再遇到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况,我一定会让其发挥出应有的力量。第三,许多东西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这次备课,找的资料太多了,因为害怕内容不够,到时讲课面临尴尬的时间太多,而且本身古文内容就多,再加上对内容的不熟悉,使得自身没能把握内容分寸,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讲课的失败。第四,这次活动,也让我学会了阅读,因为在备课过程中,为了把课讲好,我们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同一个问题,读懂作者的心思,体会他们的心境,感受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得欣赏一篇文章。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如何去把握轻重等。

  这个学期,老师除了安排了讲课活动外,还给我们布置了另一项任务,那就是课外阅读,读一本你觉得好的书。我选择的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11

  今年我选修了中国民间文学,在认真听完了吴新锋老师的每一堂课后,使我对于民间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下面就是我对民间文学学习的总结和心得。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中国民间文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中国民间文学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民间文学的存在,是作为中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

  然后,吴新锋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的经典神话与传说,从盘古开天地,到女娲造人,从神话到传说,从传说到史诗。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在“重理轻文”的今天,我觉得民间文学让我们理科学生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因为感性的终点是理性,理性的终点是感性,哲学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两者的终极目标。

  最后,我想起了当代中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毕生追求的人生哲学和治学态度—“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我觉得,这就是民间文学教会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12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或许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语文就是以分数为目的,而并非以学习语文本身为目的。而上了大学才发现,在大学里学习语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强调咬文嚼字,不再强调面面俱到,不再强迫我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现在我就这个学期学习大学语文谈谈自己的心得。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13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这促使我能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同时,老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可知,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文学习。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综上所诉,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金钥匙。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篇14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语文的学习是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大学语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均为及其难得的思想资源。以民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爱”,仁者爱人: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必须思危,高枕不能无忧;

  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异中求同,同中求进;人情世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论学品艺,以苦为乐,知难而进,执着人生的又一种境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以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和我们所要具备的人生价值。此外,所涉及的相关的经典名著如《周易》,《离骚》,《中庸》,《大学》,《老子》,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人文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我以为,世界观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观是小我的存在,而价值观就是人的大我与小我之间的抉择。而人文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主义”,就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学习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05-15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精选17篇)05-10

大学语文作文写作要点11-07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05-09

大学语文长恨歌教案09-03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35则05-07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03-19

大学语文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10-14

自考大学语文必备复习资料02-23

2020年大学语文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