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1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对学生思想产生极大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难度,带来新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形势迎接挑战,有效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一面镜子,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要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环境,好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言行,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作用。
二、开展形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互助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指出他们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表现,介绍学校教育计划和对学生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意义以及正确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作用。教育是长期,持久,因此,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持久。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合格人才。
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2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中国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接下来,我将用四年时间,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如何砥砺德行,寻求一条针对个体的德育发展道路。以下内容作为开题报告,将重点陈述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德育总方向的要求
1 以德育为灵魂的综合发展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 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 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2 关于我达到目标的方法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 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 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 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平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习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3 结语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3
一、增强德育教学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德育教学更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高雅活动。由此,教师不仅需要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安排教学工作,还要以对待艺术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对待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力求以最佳的教学状态完成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工作。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视德育理论教学,习惯于知识的灌输,而且教师本人把德育教育看得过于严肃,在教导学生时也是保持古板、单调的方式,难免不被学生喜欢。面对这一现状的最佳解决方式就是从教师入手,一方面注意完善中职德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把德育教学当作艺术,不断地用渊博的理论知识去充实教学内容;用巧妙的教学技巧去完善教学方式;用最能震撼心灵的方式去正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德育教师首先感受到德育以及德育教学所包含的艺术特性。首先,教师自身要能真正地理解中职德育课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教师需要理解哪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最适合应用到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中。
二、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
对一门学科而言,学生缺乏积极性是非常致命的弱点,德育教育从本身特质上看比其他学科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再加上德育教师习惯性地采用教条式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对德育课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甚至会对德育课产生抵触、厌恶的不良情绪。教师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德育教学的多样化
教师将德育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元素和教学方式。如将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之中,重视德育案例分析和实践教育。上课时先以案例观察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案例中的真实情感和思维角度让学生“动之以情”,并且引起学生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随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融入德育理论和德育常识,以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提高学生在德育教学课堂上的地位
新课改后中职德育教育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升,但仍未达到以学生为主、双向互动的标准。目前中职德育课上学生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所以还要继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
3.提高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
在中职教学中,学生对自己重视的学科学习积极性更高,然而作为以技能性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对专业课和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学校和教师这种对德育课相对轻视的态度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让学生不再重视德育课,也对学习这门课程失去了积极性。针对这种态度问题,需要从两个层次来解决问题,第一层次是从轻视态度产生的根源出发,转变学校和教师对待德育课的态度,并且还要让学生看到教师们重视德育课的态度。第二层次是从学生方面,通过直截了当的课堂教学和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让学生重视自身品德修养,并了解到德育课的重要性。
三、增强德育教师的个人素质
增强德育教师的个人素质是提高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中职德育课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项措施。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研究的基础较薄弱,德育教师本身既缺乏教学指导,还缺少德育教学经验,在探索和实施符合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方式方面阻力很大。这样的问题目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如让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经常性观摩和学习比较优秀的德育教学示范;能多方面收集德育教学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内容了然于心;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会设计教案、分析教学类型、选择教学方法等。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师的品德素养。即教师本身要明理,言语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同时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对德育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有深刻体会,能主动承担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职责和教学任务。
四、加大信息化教学力度
信息化教学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和各项信息资源已充分应用。但在中职德育课教学方面,信息化教学力量还较薄弱,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基础条件差、德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互不干涉或两者有机结合不完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三点出发:
(1)完善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让中职学生有条件接受信息化德育教学。
(2)对德育课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系统培训,或让教师去其他学校或学科旁听学习,借鉴经验。
(3)加大德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力度,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总结经验,摸索出最合适的信息化德育教学办法。同时也能让学生习惯信息化德育教学,缩短磨合期,增强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当前中职学校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中职学校教育要求中对德育教育的考核标准更高。作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核心力量,中职学校德育教师有必要时刻谨记以上措施,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以及提高德育教学水平。
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4
在公共课教学部陈志强主任、董世勋、尉 萍副主任的部署安排下,我们德育教研室近期要求所有德育教师相互听课,对阴志平、徐惠敏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评课。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还是收获多多。
一 。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各教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 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好,很好。。这表扬鼓励的话随处可见。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如何保持下去同样值得借鉴。教师在每个环节发出的指令清楚准确,不仅借助流畅清晰的语音语调,还充分利用优雅适宜的体态语,把教师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也只有同学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 课题的引入自然贴切
本次相互听课,公开评课大多数老师进行互动式,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听课的老师们觉得很放松。
三。 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纵观所听的这几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步骤作准备。
四。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比较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语言很有亲和力,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善于利用多媒体,动人案例,提问,游戏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五.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 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5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英语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的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的纸屑放到抽屉里头。当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的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的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八年级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6
同样是谈能力提升与德育的关系,这是本人四年中写出的第三个版本,也是最终完成版。的主题仍然没有变化,但是每一次的思想,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沉淀。
对于德育,我们应该追求什么?第一版我的答案是“文化+身体”,第二版我的答案是“道德”,最后一版,我希望谈谈“观念”。
一、德育不能离开个人发展的土壤
德育离不开我们生活的社会之现实。同一行为,在某些时期天经地义,而在另一时期却离经叛道,比如古人父母亡故必会回乡丁忧三载,今人守孝至出殡已然完成任务。因此,德育决不能抛开我们所处的时代空谈。
下面就简单谈下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身边有两条主线。第一,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爆炸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极多的维度,如互联网、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也或者是各种交通工具。科技进步增加的高维度空间带来的好处,主要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种种需求。而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带来的高维度空间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高维度的空间里,由于高维空间更大,人们更容易被分的更开,变得更加无助,变得更加不相信友情,进而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冷漠。
基于这两点模糊的判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应该对别人感恩;相反,被别人苛责、刁难,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必要对此大动肝火,保持一颗平常心即可,这是我做人的一条准则,在此基础上,与人为善,哪怕只是在细节上这样做,对于其他人同样这么认为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温暖。其次,关于做事,务求亲历亲为,切忌盲目相信其他人,哪怕其他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甚至是在全力帮助自己,都不可以盲目相信,因为别人好心也会办错事,任何事情都必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才会有成功的希望。第三,仍然是处事,要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在高考之前只有分数一个维度,在大学中是分数为主、辅以科研工作这样的少数几个维度的话,进入社会后,我们将会被信息爆炸的气浪卷着,飘向不同的方向,进入不同的维度,其中会有几次决定方向的机会,也许抓住了会改变一生,也许错过后抱憾终身。
以上几条,是我在第二版完稿后的一年里,陆续悟出的为人处世之准则。基于这几条,才有了我这一年多以来观念上的诸多改变。
二、观念的改变与本人的发展
大一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良乡的空气。经常一个人自习到十点多,从北校区的综教回宿舍,呼吸着带着一丝凉意的空气。良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空气,每次呼吸都会感到一阵寒意,体会着一个人的孤独。良乡时期的我,一直都是孤独的,一个人自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市里玩,没有合群的必要。那时候的想法也非常简单,非常单纯,我也从来没有像那时候一样关注过自己的学习,或者说,分数。
我常常想当时为什么没有继续那样单纯的走下去,但是大一暑假时的实验室经历改变了我。我惊讶地发现,一直以来,我都错误的理解了生物这门学科。我惊讶地发现,生命科学的科研,每天都在和大量做不完的“琐碎问题”纠缠,并且面对着无数的失败可能,以及失败后的无从下手。相比而言,两小时写写画画的考试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个“发现”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对课堂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在大二大三的阶段,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英语、物理、计算机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也尝试着去实验室学习。这个决定也直接影响了我的个人发展。大二时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拿了物理竞赛的一等奖,托福考了90分,大三时开始进实验室做实验,学了“化工网络虚拟实验”“生物信息学实验”这样的计算机相关课程。这些杂七杂八的经历帮助我在大三暑期顺利被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录取直博,虽然我成绩并不突出,同时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奖项,无疑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大一时的“发现”改变了我的观念。
三、困惑
我的德育论文最奇怪的地方在于,第一版里我没有发现德育存在什么问题,完全是一根筋的想法,到了第二版则发现似乎有很多问题没回答,于是就糊弄说到“三论”时就能回答。然后到了“三论”时,却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更多了。
最大的困惑是,我发现再也找不回以前的自己了。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之前自己的很多行为准则,都开始被新的观念牵着走,而我新观念的核心,则比以前浅薄的多。以往被各种高调、教条建立的道德观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十分简单、短时的观点——“有没有用?”。在“二论”那篇中,这种观点已经开始影响了我的生活,从那时的文字来看,我当时还算是“自我感觉良好”。而现在,我已经开始感觉到这种观点的不良后果了。
生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如果总是被一些短期的目标牵着走,反而会偏离最后的方向。这一点随着生活的多元化、多维化,变得愈加明显,不断袭来的短期的收益,常常会把我们从追求的真正的快乐的道路上一步步带走,把我们的个性一步步消磨,于是浑然不觉中,我们也就从“自然人”变成了“社会人”。
回顾本山大叔二十多年来的小品,这种感觉也愈发强烈。本山大叔的小品,一直被认为反映了百姓们内心的声音,早期作品类似“领导来了,村里鸡也不听喝了,猪也不让摸了,狗也上山坡了,池子里的王八也吓休克了,都怕轮到自己上桌了”这样辛辣的讽刺再也没有出现过,刘老根第一部中尚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胡作非为的“胡科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逐步被看上去更好笑却没有意义的包袱取代了。类似的,第四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创作都止步于九十年代初,此后再也没有超越过自己之前的作品……艺术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站在“成功”的角度而言,赵、张、陈三人现在无疑比九十年代更加成功,但无疑他们最好的作品诞生于那个时代。至于他们喜欢的是现在的自己还是之前的自己,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们自己能品尝出来。
对我自己而言,这种感觉同样存在。去研究生单位实习时,常常希望自己能安静的坐下来,钻进一个问题里,看很多书,然后一步一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无奈工作完成和自我提升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完成工作是不一定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的。脱离了工作的自我提升有用吗?又被带到了“有没有用”的问题上。
有时真的希望自己不要想这种明明无解的问题,给自己徒增烦恼。而实际上,一切荣誉与烦恼,最终都会成为过去。暂时成功的结果可能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短期失败的结果同样也可能是为成功积累了充分的势能。一切烦恼的,其实都来自自己的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因此其实这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也无非两条,要么拼命的去接近自己的理想,要么就放低自己的理想。
四、智慧
最后想谈的一点,是关于智慧的,做人的智慧。
随着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自己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同时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也为我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同样是书中一句话,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看,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初中时期看,多半是结合其他人的生活体验,而现在则或多或少的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以往认为极为关键的东西,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实质影响,比如高考“中奖”来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当初如果去了其他学校,也许会有不同的体验,但成长路线总归会差别不大。相反,以往认为无所谓的东西,反而会左右个人的发展,比如我受高中学到的皮毛的影响,就认为自己以后必须弄生物,于是就这么一路走了下来。又比如我们班的同学们,特别是阿曼、董之威、李雷这几位和我一起走下去的室友。没有人上大学前会转码考虑室友问题,因为这确实是完全看运气,而我则凭借着比进入北京理工大学还要好的运气遇见了你们。阿曼的母语不是汉语,却在他矫正发音时顺便把我多年难改的错误发音也给矫正了,不仅如此,阿曼在谈论事情时的直率,发现自己不对就批评自己,发现别人不对时同样批评别人,让很多事情一下子变得非常简单。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董之威举重若轻的几句话总能抓住要害,同时李雷出的主意肯定是最省事的。
继续回来谈智慧。固然有我们通过规划、努力做到的东西,但同时也有许多偶然事件,并且这些偶然事件带来的收益未必低于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同时偶然也是摧毁我们梦想的一大元凶,这就回到了第二版论文说的“命”的问题了。当时我说,面对天命我们毫无办法。而当我们的生活逐步走进高维度空间时,我们要有理由相信,充分利用我们的可以到达的维度,很多困难,都可以解决,可以绕过去,这些技巧,是为小聪明。而想清楚以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则需要真正的智慧。我们时常生活在一种矛盾中,比如“我追求快乐”,“上研究生没意思”,“还是要考研,不然没出路”。事实上,以上三条放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对一般人而言,哪条都是真理,而打破这一矛盾,关键就是打破观念。比如可以“不追求快乐”,进而“追求全人类的幸福甘愿牺牲”,那“读研没意思”就没意思了。或者是认为“上研究生有意思、很快乐”,抑或是“考研干嘛出路多的是”。这三条哪一条都和客观实际有所差别,但这种错误的认识最终却可以带来快乐,所谓大智慧,就是不去计较某一细节的得失,将错就错,理清楚最基本的逻辑关系,然后顺利的走下去。
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7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一、德育答辩
我在德育答辩中一个的困惑是我做的演讲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德育是什么,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这里做些解释。
首先,回忆过去时,很多同学的线索是时间或者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情。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事件作为线索,而是用了三个自我评价。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而言,这三个评价恰恰对应了我的本我(ID,普通青年)、自我(Eg,文艺青年)与超我(Supereg,二13青年)。并且我找的例子确实生动,并没有泛泛而谈。
其次,展望将来时,我提出“命”也没有跑题,因为“命”简单说就是客观因素。虽然周院长说“共产党员不信命”,但那个“命”是封建迷信,并且显然共产党员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客观因素的,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演讲中也说了,就是“英语不好想出国”,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将会远远快于投入英语上。但我终究还是想获得全面提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去做这件我不擅长的事情。
二、德育再理解
我的另一大困惑是德育答辩中真正讨论道德的人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却着实感人肺腑,比如我们班团支书的。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就是首先,德育是在讨论道德问题,因此直入主题的人恰能切入要害。其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上,或者说道德在我们汇报的日常学习中无处不在,否则这一次得到老师、院领导高度评价的答辩就是一次跑题的答辩。
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德育中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令自己骄傲或者懊恼的事情,因为我们很难承认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并非将成功与道德划等号,只是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道德。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复旦登山队的队员,在救援人员失去生命后却在盘算着“注意危机公关,登山队就是你的了”,尽管有人辩解他们非常优秀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很有爱心,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谴责、声讨。我们谈论自己的未来打算,因为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来自于反思。我的答辩中,有一本书我没有提到,因为我只读了一半,然后在杨凌——就是我中秋去的地方,交给了我未来的另一半,让她读。那本书叫《公正》,就是目前网上最火公开课ustice的演讲稿。书中关于灾后重建、舍己为人等辩题的辩论,简单命题的背后,公共道德对抗经济利益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这种声音。我们并非没有反思,只是这种反思由于失去了冷静与理性而毫无意义。从我个人而言,这两年做了太多错事,无论是狂妄、懒惰、还是欠缺思考。错误无法挽回,我能做的,就是弄清前因后果,不断提示自己一个错误决策影响有多么恶劣。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德育的理解,已经不是两年前开题论文“文化+身体=综合发展”那么简单了。
三、收获
我觉得这两年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内心的收获——“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当然,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入门级,自身很多地方并不完善。
上次德育论文,充满激情,却空洞无物。这正如大一时的我,在所有事情上都疯狂投入,却鲜有成效。事情的转机是大二我决定全力投入物理竞赛复习(这是非常不沾边的东西,但确实如此),结束后由于对物理的想法确实很多,物理论文我写的非常认真投入,并且我从中发现了乐趣——做到完美的乐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说,要做最好自己。
然而我一如既往的并不是好学生,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只在上学期得过“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则一次没拿过。进入大学后我想做改变,提出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实在是积重难返,这并不适合我。于是我提出,利用我过于发达、过于二13的supereg,做有特色的自己。在全面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不求“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让步,但认定要做好并且“命中注定”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必须做第一。
但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生命中顺风顺水只是过眼烟云,最起码,对我而言德育答辩就不在其列。面对这种情形,就去做出与众不同而符合大纲的东西,彰显个性,出奇制胜。
心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找出出奇制胜、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人的内心。举例而言,我预料到中期答辩的气氛肯定很沉重——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梦想都是沉重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幽默细胞多的优势,调节气氛;而如果是一个课堂文献汇报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生物化学的ppt展示,我的演讲更加强调了逻辑关系,以体现科学的严密性。
心学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杜绝空洞无物。这一条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我的德育中期ppt展示,还是这篇论文,任何一个论述都跟着一个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力求自然、简单。
当然,心学并不主张投机取巧。当我策划“出奇制胜”时,我会确保我的奇谋中融入了真的智慧真的努力,是否合适。比如询问舍友我这么做对不对,如果强烈反对的话我就会老老实实的做。
最后,可以把我这篇“二论”和我的“一论”对照下。“二论”的成长显而易见,因为如果我还是那时候的我,我肯定会写出我这两年拿的所有奖学金、参加的所有社会实践、取得的所有奖状来证明自己德育可以得高分,而不去关注内心的收获。相信“三论”时,我的论文将会伴随着我的人生观完全成熟。
【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相关文章:
学生德育自我评价12-31
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探讨08-25
让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德育随笔)12-06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15篇03-02
年度班主任德育心得体会02-28
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通用5篇)04-22
小学德育领导述职报告(通用5篇)01-29
小学生德育教育先进案例08-30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精选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