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史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4-24 11:50:22 秀雯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雕塑史读书心得体会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心得了。可是读书心得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雕塑史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雕塑史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雕塑史读书心得体会 1

  雕塑,我没学习雕塑前的理解是:“雕塑”顾名思义雕就是‘刻’的意思,而塑就是‘捏’的意思,起初就是这么认为的,但随着知识的增长,自己内心原来的一些东西逐渐的被现学的知识给覆盖了,当我第一次接触雕塑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就是雕塑。

  我对雕塑的概念还是很模糊不清,但,随着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我以前给雕塑下的的定义的错误性,我改变了内心对雕塑的认识对雕塑又从新赋予了新的定义。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雕、刻、塑、铸、焊等)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这就是现在我对雕塑的理解。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雕塑的用途还是很广的,如:瓷碗、茶壶等很多,以前对于雕塑我的认识很模糊,现在,在我对雕塑了解了以后,知道了雕塑有很多种,而且用途,材料各有所不同。

  雕塑的用料是十分讲究的。如:《断臂维纳斯》的原件,使用的材料是洁白如玉的大理石。雕塑家罗丹曾说过:“抚摸这座雕像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几乎是温暖的。”这说明,雕塑由于它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点,使得与触觉相联系的质感与量感,具有了审美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雕塑是不同物质材料的艺术,因此,雕塑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表现。现在我对雕塑的分类和材料的`理解大概有:

  1、石雕亦称“石刻”。雕刻艺术之一。为我国五大雕塑传统(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类之雕塑品种。

  2、木雕雕刻艺术之一。为我国五大雕塑传统(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类之雕塑品种。常用的有楠木、樟木、柏木、黄杨、龙眼木、红木、梨木、杨木、桑树根及其他果木;一般构图都以圆木周边宽度为眼,以雕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楼台亭阁、动物水禽等室内小型题材作品为主。

  3、骨雕亦称“骨刻”,雕刻艺术。按材料分类之雕刻品种之一。指在动物骨头或骨制品上雕刻的花纹或物像。

  4、贝雕用有色贝壳雕刻或镶嵌成的工艺品。

  5、砖雕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指用凿和木锤在砖上钻打出各种人物、花卉等简单图像,作为建筑上某一部位的装饰品。

  6、泥塑亦称“彩塑”。一种传统雕塑工艺品。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先上粉底,再施彩绘。

  7、彩陶设计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工艺第一次揭示的工艺美术创作设计等。

  现在,雕塑艺术已成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艺术。世界上许多国家把雕塑当作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进行考虑,在公园、广场、园林、街道的设计中都配置相应的雕塑。现在我国的不少城市也正在有计划的兴建雕塑群,作为环境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时代应该追求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平衡,经济与文化的平衡、科技与情感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雕塑应面向这样一个新的生态学时代,加强生态价值观,强化城市生态文明,为大众雕塑一个美好的城市生态空间,使人的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同样和谐,引导人去追求一种美的人生境界,获得一种诗意的都市栖居,真正实现公共雕塑艺术对人的终极关怀。

  中国雕塑史读书心得体会 2

  综合您提供的多条关于“中国雕塑史读书心得体会”的碎片信息,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核心体会:

  1. 理解深化: 初步接触雕塑时,读者可能仅将之理解为简单的“雕刻”与“塑造”,即通过刻划与捏造来塑造形象。然而,在深入研读《中国雕塑史》等专业书籍后,这种朴素的认知得到了显著深化。读者开始认识到雕塑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富含文化、历史、宗教、美学意义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不同时期社会风貌、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印记。

  2. 历史脉络与演变: 阅读《中国雕塑史》让读者得以系统地了解中国雕塑艺术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书中可能按照朝代或重要历史分期,详细阐述了各时期雕塑风格的形成、技法的进步、题材的选择及其与当时政治、经济、宗教背景的紧密联系。这种历史视角有助于读者把握雕塑艺术的'连续性与变革性,理解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功能与价值。

  3. 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结合: 虽然某些早期研究者受限于考古资料的不足和未能亲临重要遗址现场考察,但依然凭借对欧美及日本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的观察以及参考国际学术研究成果,构建起对中国雕塑史的宏观认识。这提示读者,雕塑史的学习与研究需要结合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既重视实地考察以直观感受作品原貌,又需借鉴国内外学术成果以获得理论支撑和比较视野。

  4. 审美教育与时代价值: 随着社会进入21世纪,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雕塑艺术史》等著作在提升个人文化修养、陶冶情感、净化心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阅读,读者能够领略到中国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反思当下,展望未来。

  5. 精神象征与文化认同: 尽管有一条信息提到的“精神的雕塑”似乎是指关于西南联大的纪实性文字而非纯粹的雕塑艺术作品,但它仍突出了雕塑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的意义。这种精神象征性可以延伸至对中国传统雕塑的理解,许多雕塑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民族精神、地方特色乃至国家认同的载体。

  综上所述,阅读《中国雕塑史》的心得体会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对雕塑艺术本质与内涵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明确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线索及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

  认识到研究雕塑史应结合实物考察与文献研究,借鉴多元学术观点。

  理解雕塑艺术在当代社会中对于审美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体悟到雕塑作为精神象征在塑造文化认同与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价值。

【中国雕塑史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10-13

中国美学史读书笔记03-22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08-09

中国美学史读书笔记通用06-14

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03-24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03-10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03-01

中国思想史读后的感想07-06

中国现代史阅读笔记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