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26 23:15:21 偲颖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心得了。那么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1

  最初,抱着一种完成读书任务的心态,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却收获了一场意外的心灵之旅,从中领略了教育的魅力与奇迹。

  雷夫埃斯奎斯——这个奇迹教室的缔造者,他提倡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坚持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教室的口号;“成功无捷径”是教室里每个孩子的信念。雷夫老师用知识、艺术,尤其是爱心撑起了56号教室的巨大课堂。从第56号教室走出的孩子,虽然生长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不仅学业优秀,而且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教育的奇迹,这是人性的.奇迹,这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对于一群学生的伟大的爱的奇迹!而这种伟大的师爱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爱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我不禁反问自己:我的教室会有多大?我有时会为学生的突发状况而生气,因此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批评而耽误了正常的教学;也有时因为对一个学生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心血,可是这个孩子并没有你想象中得到进步;或者说是你教了很多遍的知识还有那么个别学生还是一副懵懂的样子感到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每每面对这些顽固不化让我头疼的学生时,我会认为教书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可让我苦恼的种种问题对于雷夫来说却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我想这些都是出于雷夫先生对于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当然,单单有满满的爱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学工作上的经验、总结。任何事物都是从错误中,从失败中前行的。教师这份工作真的是需要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学习、不断吸取经验,逐渐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方法,才能进而有所提高。

  教育是艺术,是科学,教育需要慧心与真心,更需要细心与耐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也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呈现。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整装待发,边走边播种,边走边浇灌,相信每棵小苗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每朵花都能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因为:爱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奇迹就有多大!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2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是美国霍伯特小学五年级的老师,在这个出自贫困家庭且非英语系移民的学生占多数的学校里,雷夫老师却以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大批成绩优秀、人品出众的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是,如果只用奇迹二字来概括,似乎又不够贴切,因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必然是付出了爱、付出心血的必然结果。《第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们,教育其实很简单,只有三个字:爱、方法。但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同样也告诉我们,要做到这三个字,却也不简单。

  1、分享“道德六阶段”。

  雷夫老师就如同一般老师一样时也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去教学孩子。例如:用高压的方式,让孩子惧怕而遵守规定。然而他的心里一直认为一定有更好的方法。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他会与学生分享柯尔伯格的“道德六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要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56号教室是学生的避风港,雷夫老师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礼物。学生们可以尽情享受莎士比亚、经济学与摇滚乐班上独有的经济制度等。他让孩子们了解团队合作、语言的力量以及正确处理金钱的态度。对这些孩子来说他就像是一位心灵导师。导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一再提醒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他们的品格、诚信、道德或胸襟都是教育的根本。“不会有人问他们第56号教室所重视的议题‘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漠视这些人生重要课题?或许是因为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的难度却很高。然而,我们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学生,就必须正视这些议题。”他的学生不但成绩优异,而且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他们会在旅行途中帮助清洁工捡垃圾、放学路上帮助受暴力威胁的同龄人。

  2、以信任取代恐惧。

  在他的教室里没有“害怕”这两个字他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处罚合乎逻辑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就像雷夫老师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雷夫老师告诉学生:“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就算考坏,明天太阳照样升起,地球也不会毁灭。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这个题目,老师再为你讲解一次。”雷夫老师的“以信任取代恐惧”引起了我对这件事的反思,不是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记过往往成反比,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如此声色俱厉的责骂,不仅把老师的修养咆哮的无影无踪,也是孩子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甚至于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学生,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对大声呵斥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老师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同学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不是宽容体谅,而是大声呵斥。

  3、成功无捷径。

  雷夫的教育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雷夫一直精心构想着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但“三剑客”还是伤害了他的感情。并使雷夫先生陷入艰难的境遇。但雷夫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并没有因此离开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而是领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己。雷夫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教室正面的墙上挂有“成功无捷径”标语。雷夫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雷夫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了孩子们,可以说雷夫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雷夫老师坚持“成功无捷径”多么利落又有力的一句标语。对孩子来说,学习的成功无捷径,对我们成人而言,事业的成功无捷径,对所有人来讲,一切的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

  雷夫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再反思自己,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村小,家庭教育存在差异。仔细回想一下,真的是当局者迷,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其实我在抱怨孩子之间的差异的同时却忽视了他们的起跑线并不一样。我应该再多点耐心。尤其是班级里家庭环境复杂的孩子,让人难以琢磨,行为粗野过于放纵,我应该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

  读完此书我感受到雷夫·艾斯奎斯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怪不得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每日新闻》则誉他为“当代的梭罗”。

  感谢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奇迹”!奇迹创造着天使!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3

  今天终于看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可能是之前对它的期望值过高,看完后并没有感动的泪如雨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在讲授自己这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其中并没有刻意煽情的文字。但细细想来,其中还是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教书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但是对于雷夫来说,教书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正如伊建立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是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得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一点,只要看一下那些年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甚至著作等身,但班里的孩子们叫苦连天,包括自己的孩子也很成问题的老师,即可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于他们只是一个讲课的场地,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方米。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其实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的那是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也许一个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事教学并不鲜见,也许一个教师为了工作而做出牺牲也实属正常,但是一个教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于教学,并且将这种专注视为是正确前进方向的指引的话,那么这位教师已经超越了这个单纯的职业,而将其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并且将这种精神转变为了自己的信仰。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雷夫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一位可敬的教师楷模!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我想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重新理解。”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将成为我的座右铭。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4

  近期,学校发给每位教师一本读物《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看到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那一句“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给吸引了。第一部分“家最温暖”所讲的内容,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作为一名新教师,面对这样一本读物,带着疑惑的心情打开了这本书,慢慢才发现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教会我们如何与学生沟通,还教会我们如何去创造奇迹。

  我佩服雷夫老师的智慧,更惊叹于他的谦和,耐心,毅力和对工作的热情。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身上。”“教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以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有没有真正做到。我自认为能够以身作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可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我真的都做到了吗?“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是雷夫老师的“道德六阶段”中第五阶段对孩子们的忠告,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忠告呢?当我们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数落他们的不是时,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过吗?“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给我的感触颇深,因为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往往忽视的问题。

  雷夫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问必答的人。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以前有没有人问过,我们老师是不是疲累,我们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们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即使他们听不懂,我们也要不以为意。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我们老师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在56号教室里孩子没有恐惧,没有压力,惟有信任与快乐。开学第一天,雷夫就与孩子们玩游戏,让孩子们从游戏中知道: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雷夫老师允许学生有原因的犯错误,但是不能破坏老师对他的信任。当然他也愿意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雷夫老师更加注重身教,像他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与给孩子一个“下马威”不同,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物质的激励不同,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前者其实在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水准,只有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雷夫老师告诉学生:“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就算考坏,明天太阳照样升起,地球也不会毁灭。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这个题目,老师再为你讲解一次”。雷夫老师以热情的教育态度,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在第56号教室学习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我渴望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个这样的第56号教室,让我的学生在如此幸福、自由的地方学习生活,并且得到知识。但是我知道要走到这一步仍然需要很大的努力以及不断地前行,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地向雷夫老师学习,让我的学生感受老师真正的爱。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5

  有一本书在我母亲的床头静静地躺了很久。

  翻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首先被密密麻麻的个人、杂志、网络、团体推荐所吸引,于是,仔细地读了好书推荐的理由,为自己的阅读先画上一张心灵的地图。那么,是什么样的教室可以拥有无限的能量呢,是什么样的老师能创造出如此的奇迹呢?我在阅读中寻找着,在阅读中思考着。

  从他的自述中,我看到了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老师,甚至不如我身边的很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老师。我甚至能看到一个平凡的自己的影子,正如我五音不全,美术儿时就不及格,画条线,撕张纸都是歪歪扭扭的,出出黑板板都是那么不美,没有一点艺术天赋的我常常为此自卑。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对雷夫老师的评价是,全美最好老师、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老师、雷夫是当代的梭罗、雷夫是天才与圣徒。

  如果光看雷夫的自述,我们就不会相信有奇迹。当然,在细细阅读本书后,对于雷夫是什么样的老师,我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是一个勤于探索的教师,建设信任班级,让孩子成为进入六个阶段,与孩子一起走向发展

  他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一个爱学生的教师,一个爱工作的教师……

  他是一个有教育主张的老师,让我明白,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

  他是一个有理想的教师,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让教室像家一样温暖,让教室没有害怕,让纪律真正公正合理。

  他是一个重自律的教师,拥有孩子的真正信任!做孩子信赖的榜样!做孩子可靠的肩膀!

  他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教室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如果老师们细心观察,从爱一个孩子出发,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教室。

  正如联合推荐者尹建莉所说: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中国的家长们,十之八九属于望子成龙一族。雷夫之所以得到美国教育界的最高,正是因为他提出并实践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育才不如育人。他这样讲: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小时,学生们都会拥在可怜的、狭小的教室里,沉浸在莎士比亚、代数和摇滚的世界里。

  最好的教育,不是“望子成龙”而是“教子成人”。

  对此,第56号教室给出了最好的注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摇篮,而是人格的乐园。人才人才,核心是人,如果不成人,成才也是一场噩梦。在这里,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得到尊重,谦虚得以发扬,就是56号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要让我们的教室也没有害怕,作为教师就要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

  在这间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懂得学习,就要特别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学习。

  要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

  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学习雷夫好榜样,相信每一间教室都会有奇迹发生。

  这不是一种抱怨,一种愤慨,而是一种期待,一种向往。

  如果每个老师都如同雷夫那样,世界上又该多出多少德才兼备的莘莘学子。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6

  说实话,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好好读整本的教育书籍了,每天浏览教育杂志和《中国教育报》,目的很纯粹,就是了解教育动态,迫使思想不滞后。正是在教育杂志上看到《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介绍,萌发了推荐给老师阅读的念头,作为推荐人,只能首当其冲地带着任务地阅读它。读罢,感触颇多,其中“热情、坚守、智慧。”三个词总在脑海中翻腾,且挥之不去。

  教育需要热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没有哪位教育者对这句话不耳熟能详。以前,更多把其中“爱”理解为对学生的“关爱”,觉得拥有一颗“爱心”就是爱的教育,从雷夫的身上,我突然觉得那样的理解是浅薄与偏颇的。“爱”更应该体现在对教育职业的虔诚与敬畏。是的,雷夫每天在校时间长达十多小时,早上6:30—下午6:00,每周有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不仅如此,假日中的每一天他都在无偿教学生,算术、戏剧、文学、历史等,他对教育充满满腔的热情,不求任何回报的付出。曾几何时,我有过这样的态度和热情?我的付出是那样“微薄”?虽然,我不认为我有职业倦怠,因为我依然很享受工作带给我的快乐,但由于教育的纷繁复杂、现状的诸多无奈,众多观点的对垒,让我产生“对得起良心就是”的略带消极的心理,工作停留在完成了事的状态,任由曾经的教育理想和抱负尘封。是雷夫,是雷夫重新唤醒我教育的热情,让我暗下决心:调整工作态度和状态,投入更多的热情、时间、精力于教育中。心动不如行动,开始书写我的教育日记,把每天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思考并寻找对策;开始把更多的教育想法落实到实践中……

  教育需要坚守!如今的教育,缺少对教育规律的坚守,于是,育人上追求“急功近利”,手段上采用“拔苗助长”,“高负、高压”得令人唏嘘。缺少对教育职业的坚守,太多的老师有职业倦怠,工作应付了事,在混沌中、痛苦中、无奈中教育的人大有人在。看看雷夫吧,20年如一日,他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得坚持。“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由于对教育的坚守,才收获教育的硕果。说实话,不是我们不懂教育的规律,也不是我们缺乏教育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只是教育现实让我们无所适从,只能随波逐流,只能“穿新鞋走老路”,只能违背教育本质追求“分数”……教育的“坚守”实在举步维艰,因为坚守需要坚定信念、坚守需要勇气和智慧,坚守需要学会等待,坚守需要不懈地坚持。于是,我们放弃了……今天,透过雷夫,心底的声音再次响起:坚守吧,坚守教育的`这片净土!

  教育需要智慧!这是毋庸置疑的,雷夫提倡“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也是他的智慧,使孩子们成为阅读的天使……其实,我们是潜藏着雷夫的教育智慧的,也有自己许多教育“绝招”。可我们为什么没有56号教室的奇迹?因为我们只顾埋头干,却很少反思总结自己教育的得失;因为我们宁愿固步自封,也不愿去实践更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雷夫的智慧再次撞击我的大脑,为什么自己不可成为智慧的老师呢?

  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狭隘甚至是不安;有的显得很大,让人感觉快乐,而且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决定教室的尺度,显然是老师,尤其是小学的老师,老师的思想、行为、知识、智慧影响教室的气质、气度、氛围甚至宽度。愿我们的教室也有教育的精彩!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7

  假期里认真拜读了由一位普通的美国教师雷夫撰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雷夫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名普通的老师用自己的爱与智慧创造出的教育奇迹。

  一、博学爱生是本质

  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门门功课雷夫老师都能把他上的游刃有余,精彩纷呈,并且深受学生喜爱,单就这一点就让我羡慕不已,可以说雷夫老师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博学的老师,由此想到作为一名老师想要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喜欢首先你必须是一个博学且懂得教育方法的人。

  二、旅游教育益终生

  在第56号教室里所闪现的除了雷夫老师的出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外,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行万里路”,在这个章节里,我们可以通过雷夫老师的介绍了解到带孩子外出旅游是一件具有多么重大意义的事情。孩子们在旅途中所表现出的让人惊叹的修养不正是我们学校所追求的公民素养的教育吗?说实在的在看这本书以前我一直简单的以为带孩子出去活动只是让孩子出去走走,放松放松仅此而已。当了解到雷夫把带孩子外出旅游做的如此出色时,内心不由地受到极大的震撼。上路前雷夫会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尽可能多的了解和目的地有关的一切,知道要找哪些游乐设施或展览,为自己的每一餐的'花费做规划,旅游过程中用“道德发展六阶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像雷夫所言:这些旅行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大的世界,同时发掘自身最好的部分。而在这一次次的旅行过程中雷夫把未来独立生活时所需的技能如:金钱、人际关系、寂寞、难相处的人等问题都交给了学生,而这些是在课堂上无法用语言来交给孩子们的。

  三、电影英雄造奇迹

  电影从来都是被我当做生活娱乐的一个部分来看待的,至于教育意义也有,但绝没有象雷夫那样把他看成自己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部分。也许在美国那样的电影大国,很多理念与精神都被导演不着痕迹的诠释得淋漓尽致。而雷夫老师可以说把电影这一媒体在教育上的作用发挥的是尽善尽美。霍伯特·莎士比亚电影俱乐部是雷夫老师为辅助孩子们的学习准们设立的一个活动,进过雷夫老师的精心设计在提高学生对电影欣赏水平,增长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写作、批判性思考、实践管理以及承担责任的能力。一如雷夫说中所说:好的电影能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确或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并且启发他们,让他们就算是身处困境也能为信念挺身而出。一本电影影响学生的一生,就像他的学生弗兰克一个在长大后成为纽约大学电影系的学生。这是一种怎样的一种教育,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电影也可以造就教育的奇迹。

  四、道德六阶段铸造美心灵

  也许所有看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对雷夫的道德六阶段记忆犹新: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每读完一个阶段就会发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能看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子,不免也为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感到可笑,就那自己来说吧,每个学期我都会给班级里做完作业并得到一定数量五角星的学生颁发奖品,也许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起到了激励先进的作用,但从雷夫的道德六阶段来看这种的思维方式还只是教育的初级阶段,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

  一位普通的美国教师在一间普通的教室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很是赞同作家尹建丽推荐文章里的一段话: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又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

  作为普通老师的我们要向他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即使我们无法象雷夫那样疯狂,至少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的可能。让我们用自己爱和智慧照亮那方属于我们的教室。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8

  最近在网上有幸拜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部作品,一个普通的最基层的教师,竟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感动了整个美国社会,我充满了好奇。所以我用心的品读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自己的内心不时的被感动、共鸣充斥着: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样熟悉而新颖;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那样独特与执着。他的成长经历,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十分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善,哪里能够做得更好。读的过程中,我发现雷夫教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见,充分体现了“爱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写着:“像所有真正的教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教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十分好奇。因为他已经是个十分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让我既好奇又崇拜,一下子我的内心就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有一种很想要去阅读它的心理需求,

  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向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明白,那个教师在学校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学校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能够来我们那里进行一番验证;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先能够这样来当,原先能够做得这样好!”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教师的培养下,成绩优异,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正因为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所以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给我一些真相”里面讲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但我比艾里克斯的教师幸运,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找到学校来找我算账。其实,现在看来我和那位教师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对这个孩子造成了伤害。如果当时,我像雷夫对待丽莎一样,那事情会有另外一种结局,也许这个男孩自己就会不好意思的来向我承认他撒谎了,也可能以后都会完成作业,或许……

  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我已不再那么冲动,学会用进取的态度与耐心来应对问题,处理事情时能够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建立了与学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诚实、公正而又通情达理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像家一样的避风港。我学会了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多做加法,以此激励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来竞争,而不是处处针对他们的缺点做减法,努力成为一个令人喜爱的.教师。经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我还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必须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异常,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教师用信任代替恐惧,做孩子能够依靠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感动,书,还在品读;收获,却很多很多。我必须要向雷夫教师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真诚的祝愿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开心、欢乐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欢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9

  刚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封面上的一些文字所吸引——分享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和欧普拉同时感动推荐;让上亿家长和老师感动的心灵作品:坚强、爱和教育品质;唯一同时获得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英国女王MBE勋章、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

  能得到如此多的褒奖,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他在课堂上又是怎样做的?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认真地读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发现书中的语言非常朴实、自然,虽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却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雷夫老师对学生和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爱。《自序》——“教室里的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得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的那两行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读完这句话后,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教书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但是对于雷夫来说,教书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因为他爱这群学生,爱他的教育事业。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的外国老师说的,从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样的。正如伊建立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雷夫老师教给孩子们“道德发展六阶段”,让他们一直以“寻找第六阶段”为目标来要求自己;他让孩子们大量阅读,以此来奠定生活的基石;他创造各种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因此爱上数字和数学;他带领学生出外参观,组建乐团,排演莎士比亚戏剧,使他们享受艺术的魅力;他告诉孩子们:“测验就像温度计。”使他们明白“有效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总之,雷夫老师精心设计各种方法,使学生快乐地全面发展,从而拥有一个光辉的前程。这本书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道德发展六阶段”这一理论:

  一、我不想惹麻烦

  二、我想要奖励

  三、我想取悦某人

  四、我要遵守规则

  五、我能体贴别人

  六、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对照着这六个道德阶段的具体表现,我常常和我们班的孩子进行比较,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现在大部分处于第二、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的孩子认真完成作业是为了得到小红花,他们考试努力得一百分是为了能得到奖状,他们在家里好好表现是为了得到妈妈的奖励……所以我的课堂上经常出现“贿赂行为”。老师拿各种奖励去贿赂学生,学生为了奖励而努力,以前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因为这样做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的“寻找六阶段”后我知道了:这对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毫无益处,因为这种做法否认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的教育思想,这是教育功利化的集中表现。雷夫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处于第三阶段的.孩子在课堂上把腰板挺直是为了取悦老师,看到老师来了会主动帮老师拿东西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孩子的取悦有时会让我们自己膨胀,当你看到孩子对你表现出你以为的敬意,当你看到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感觉真好!但整天忙于讨好老师、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成为厌恶工作、对生活倍感沮丧的人。其实,在教室里,很多时候也存在着老师“讨好”学生的现象:这次考试大家考得好,我就带你们去春游!老师为了让学生考好成绩,就用“春游”做诱饵,来“讨好”学生。雷夫老师并没有否认教室里这种“讨好”的作用,无论是谁,在这种“讨好”中都付出了努力!但是,教育不是为了相互讨好,而是要学生内化为自己真实的行为。所以我想:我们的任务绝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了取悦别人而努力的人就结束了,我相信: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现在我们班的一部分孩子能达到第四阶段,他们知道作为学生,应该遵守各种规则,包括学校的、社会的。他们懂得各种规矩:上课时要发言应该怎么做,放学时路队应该怎么站,做错了应该道歉,别人帮助了你应该说谢谢……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是雷夫老师是这么教学生的: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敬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所以,我告诉自己:我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我渴望看到我的学生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能用心去体贴别人,我更渴望看到孩子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为此,我将首先从自身开始努力去达到第五、第六阶段,并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学生。

  书中第三章《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这部分内容也令我难忘。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阅读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让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爱上阅读并能持之以恒并非易事。庆幸的是我从雷夫老师的书中找到了答案:“大人的指导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我们不一定比孩子更聪明,但我们知道的肯定比他们多,因为我们的年纪比他们大。针对这一点,我给孩子介绍了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每天我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并指导他们学习有感情的去读。现在,我们班的孩子每人都有几本自己爱读的课外书籍。书中还告诉我们“要善用图书馆”。于是,我利用校信通和家长交流,让家长坚持最少每月带孩子去一趟图书馆。并让家长明白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众对孩子们是有益处的。现在,有一部分家长告诉我,孩子已经养成了每周都要去一趟图书馆的好习惯了。本章中还为我们介绍了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来解决不会阅读的学生的问题,和我们分享了14岁的路易斯爱好阅读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更加确信阅读能和世界联结接起来!

  此外,当别的老师占据了一切课程时间用来上数学课、英语课时,雷夫老师却带着学生上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实验课……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他的学生每年可以看十几部经典电影,可以演一出莎士比亚戏剧,可以动手制作许多东西……正是雷夫老师这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念,使得他的学生比同龄人多了很多有趣的经历,使他们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具有高雅的情操和温文尔雅的性格。

  雷夫老师所做的一切,使他培养出了一批谦逊有礼、课业优秀、诚实善良的学生。他的爱心与智慧改变了那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的一生。不能不说,能在第56号教室,在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指引下学习成长,真是一生的幸运。

  感谢这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的老师,一位充满爱心与智慧,有着坚强的意志力,真正关注孩子生命成长,创造了教育奇迹的老师-----雷夫.艾思奎斯老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10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育事业的我来说,“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几个字如同有着特殊的魔力一般吸引着我,带着我走进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

  在一所全美学生最多、教师最少、装备最差、秩序最乱且位于洛杉矶贫民区的学校,雷夫·艾斯奎斯5年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感悟并积蓄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他强调“道德发展六层次”理论,他希望孩子们能够不段往高层次发展。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当传统教育中,老师往往扮演着“警察”的角色。如果孩子不听话,老师会告诉孩子再不听话就要处罚。因此,孩子遵守纪律往往是“不想惹麻烦”。然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在这个阶段,孩子能遵守纪律,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多得到几朵“小红花”。但是,为了“小红花”而学习,往往难以真正理解知识本身。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孩子懂得好好学习,因为这样可以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但是,有时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的压力就会增大,以至于孩子最后对学习、生活感到厌倦。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孩子明白遵守规则是正确的,应该去遵守。孩子能够懂得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在公众场合说话声音要放小。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孩子能够明白在图书馆说话小声是为了不影响他人,到敬老院中去帮忙是因为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六阶段: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孩子心中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能够独立衡量和判断事情的对错,能够有良好的个人情操。

  在“点亮一盏有故障的酒精灯”中,雷夫没有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化学原理,却通过排除一个小小的故障,让一个小姑娘明白了不放弃就有希望的道理;在一节综合课上,学生安装火箭模型,雷夫在发现其中一组弄错了飞弹部分的装置时不会主动纠正,而是在试飞失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雷夫认为“火箭飞不起来不是失败,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才是失败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很多时候都会因时间等原因而没有把握好教育的良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育我要学会倾听:“给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工作中要不断积蓄经验和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度;教育我要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和社会将孩子交到我们的手里,我们就要视学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爱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不会再因为无知的冲动影响与学生沟通和引导的机会,经常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去想问题,用宽容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事情。这样,我们也会迎来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为学生营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风港的同时学生的心里也肯定会有老师的一块地儿。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每位教者时刻要身正为范,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

  借用雷夫老师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要达到自己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本需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和摸索的书,亦师亦友的这种师生关系是我所期盼的,快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我所追求的,我愿尽我所能,为教育这颗大树撒上我辛勤的汗水。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11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教育中的许多成果是无法用考试达到的。象交流、沟通、品格、策略等许多家长、老师、社会更关注的目标是很难用考试测量出来的。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12

  在拜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就是“热爱”。在这所教室里,雷夫带领着学生开开心心的学习、愉愉快快的玩乐,这种不知疲倦的热情仿佛有着独特的魅力,感染到了每一个在字里行间沉沦不已的人,当然也包括我。

  这就是对于教育的“热爱”,对于学生的“热爱”。

  正是雷夫老师的这份热爱,使得他对于孩子充满爱心,对于课堂热情洋溢,对于工作认真严谨。他将自己这种精神力量转变为每天的课、每次的教学、每一项活动,引导学生教会自己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在这样的'爱的氛围中,第56号教室里不断创造着奇迹,他们因雷夫·艾斯奎斯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己计划、自己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雷夫就是这样一个“寻找自己灵魂的本质”的充满智慧的教育者,他说:“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初出茅庐的我们,更应该在工作中饱含一份“热爱”,对于工作的热爱,对于学生的热爱,更要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当零零散散的事情不断地在催促着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前行时,想想这份“热爱”,便可以有着十足的动力。更要以雷夫为标杆,向他学习,学习他的育人之道,一切从儿童成长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从学生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开始,就抓住契机,巧妙运用各种简单而又卓有成效地方法,给予学生鼓励、指导和帮助,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成长,让他们像我们热爱教育事业一样去热爱学习。

  以前我很努力的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书匠”,自知离“教育者”甚远。读罢此书后领悟到“爱”是教育的基础,“爱”的最初即是“热爱”。希望今后在教育的漫漫历程中可以在孩子那里发现无数的可能,让他们的爱里没有惧怕,更不怕失败,只有相互信任、彼此帮助、鼓励与努力的意志。让孩子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人,成为一个充满热忱的、自信独立的、人情关怀的、在人生舞台上与教室里一样的人,希望他们能成为书中的一个个“小莎士比亚”们,希望我们的班级可以成为孩子们难以忘怀的“乐园”。

  “老师不是蜡烛和春蚕,而是让自己成为一股清流,一条向前奔腾的大河,这样才能和孩子一起托起孩子和自己的未来。”——这便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第56号教室奇迹》读书笔记06-15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08-29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体会09-20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04-28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09-07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分享稿10-18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感想06-26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心得体会09-22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心得体会1500字07-03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范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