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体会

时间:2020-12-28 15:31:4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论语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心得体会1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现在的大人们,更注重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很好,很受同学与老师们的欢迎,但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始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论语心得体会2

  《于丹论语心得》中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缺憾和不如意,用不同的态度去看哪些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那就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将错过星星了。”

  遗憾,是可大可小的。如果把遗憾放大,你就将失去很多。书中讲述了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

  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经历过一次意外。有一次,她和妈妈去看牙医,这应是很小的事情,她认为妈妈很快就可以跟她回家了。可她们不知道牙痛是可以引发心脏病的,结果女孩的妈妈死在了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里伴随她成长。在她牙痛时只能做到回避,回避,再回避。多年后,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着富裕的生活,一天她牙病得受不了了,家人就劝她请牙医到家里,“有所有的亲人陪着,你还害怕什么?”于是请了牙医。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做手术准备时,意外发生了:牙医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为什么有这种结果?因为在她心里有一层阴影、许多遗憾,而她的死正是起源于那一个念头和多份遗憾。

  遗憾会影响你什么?它会影响你的生活,你的快乐,你的生命!

  遗憾会带来什么?会带来很多痛苦,很多悲伤。

  长时间被困于遗憾的人,会对一个人的生命有所损害的。

  要做到不遗憾,就要用美好的心灵去面对现实!

  论语心得体会3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论语心得体会4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共计七章,重点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论语心得体会。

  天地人之道中,子贡问政:一个国家要富强、安定,重要的什么?夫子答: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非得去一条,于斯三者何先?夫子答:去兵。子贡又追问:如果必须再去一条,于斯二者何先?夫子答:去食。夫子认为,兵和粮食都可以没有,但信仰的力量足以使国家凝聚,只要全民信之,一个国家的富强、安定就是有希望的。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新鸿基集团的今天,新鸿基集团的全国化战略全面展开,新鸿基集团是否能够成功也取决于三条,优秀的团队、充裕的资源、新鸿基集团人必胜的信念,心得体会《论语心得体会》。而新鸿基集团人必胜的信念凝聚起来的力量就是新鸿基集团取得成功的基础。

  “创建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是我们新鸿基集团人的使命,也是我们共同的信念。信念是团队的魂,信念力量是无坚不摧的。子曰:“临大节而不可夺”,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就能大事难事敢担当,就会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办法,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魔鬼就会让路,就能赢得世人的尊重。信念决定能力,信念+能力决定成功。

  论语心得体会5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论语心得体会6

  换位思考 善莫大焉

  ——学习《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践行体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对这句经典的理解就是与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

  我家有一台老式缝纫机,又破又沉,每次搬家母亲都要带着摆到屋里,说要是做点儿活方便,缝纫机和家里的家具非常不协调,家里又没什么缝纫活儿,所以我多次动员她扔掉,未果。后来有一次聊天,母亲说起她小的时候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七个,还有奶奶需要赡养,全家只有姥爷一个人上班,收入不够生活开支,所以姥姥为贴补家用在港务局缝纫社打工,厚重的工作服每天要做六套,作为家中老大,母亲早早学会缝纫帮助姥姥,之所以舍不得扔掉缝纫机,也是为了怀念姥姥和那旧日的时光。听到这里我很惭愧,我也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儿子出生时穿过的小袜子我都收藏了二十年,还不舍得送人或丢掉。自己可以怀旧,却不能接受母亲怀旧,这是多么自私的行为。上星期家里调换了一下家具位置,又挪动那台老式缝纫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里非常平静,不再像以前那样看着它不顺眼了。

  学习《论语》,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踏踏实实地践行这句经典,与人相处时时注意换位思考,在生活中充分体谅别人的感受,与他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就会变得越来越融洽。

  论语心得体会7

  学习传统文化以来,对照圣贤的教诲,我们一直在努力地自省、修身。所谓的修身,就是不断修正自己这颗心,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和行,不断地改错,改错就是同过去的那个“小我”的决裂,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也是痛苦的。

  改错难,知错更难,找到自己本性中的顽疾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自己好几年来一直在原地打转转,并没有多大的进步。最近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终于认识到了自己性子中的缺陷,那就是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不考虑对方的.感受,陷在自我中不能自拔,归根结底就是自私。我知错了,冷冻多年坚硬无比的心,终于有了一丝融化的迹象。记得王老师在课上问我们:你知道家人的需求是什么吗?王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与反省中。我的女儿对我说:你就做个没啥说的、天天乐呵呵的老太太就行。原来女儿的需求就是让我没说、没事、不挑剔,做个心态平和,性情温和的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下决心听从家人的要求,感受家人的需求。女儿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家庭琐事我都听女儿的安排,让女儿做主,我又省心又省力。最后发现女儿所有的安排都是为我着想,和女儿的相处变得其乐融融,孩子尽了孝心,我尽了慈道,一举两得。

  这让我认识到:放下自我,不是失去,而是收获,收了满满的幸福。

  论语心得体会8

  我读了《<论语>六则》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使我有很多感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中间包含着能者为师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都可以为我的良师益友。就拿我们班来说,就有许多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见多识广、有的思维敏捷……如果向这些同学学习,不就可以使我这棵万顷绿田中的普通小苗汲取更多的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能拜能者为师不容易,那“不耻下问”就更难了。首先,你得虚心,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不耻下问”是古今学者,伟大人物成功的经验。我国四汉杰出史学家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去各地游览的过程中,虚心向平民百姓请教,采访史实。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去各地考察,每到一处都要把当地的农民请来,详细询问那里的地形和生物的特点。如果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么能写出杰出的历史著作——《史记》?假如达尔文不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的理论呢?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大。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做不到不耻下问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

  同学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而又不耻下问吧,成功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

  论语心得体会9

  论语心得——“礼”

  说到“礼”字,很自然我们会想到“礼貌”、“礼节”等词语。“礼”的本义是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在儒家看来,礼是个体生存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一切的根本,我们万事都要以礼为先。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他们的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变为恰当而求恰当,用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如果一个君主以礼治国,大到国家政治格局不会动荡,小到百姓生活不会出现偷盗之事。正所谓“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君子使用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君主应该以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的服侍君主。君主应当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臣子应当尽心尽力,忠心爱国,为国家大业出谋划策。臣子上朝时,君主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时应呈现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因呈现出正直而恭敬的样子。等到君主来的时候,因呈现出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行步安详的样子。这便是君臣之礼,臣对君恭敬,君对臣赏识。共同为国家大业付出,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之后,自己这才出去。这是对长者的尊敬以及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不与长者计较,对长者保持尊敬,虚心向长者学习,让自己品格得以升华。这便是礼。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再是君主制国家。但在那个时代,礼制非常重要。君与民之间的礼,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君与臣之间的礼,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民与民之间的礼,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然而在这个浮躁的世界,礼已经逐渐淡化,邻里之间没有往来,对待亲人态度冷漠,对待老者态度敷衍。这都是我们应该修正的行为。我们应该懂礼,用礼,以友好的方式待人,以奉献的精神报效国家!

  论语心得体会10

  道不同,不为友

  孔子是非常重视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他关于“友情”、“朋友”的言论,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会在一起策划,就更谈不上交友了。因此,有着相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志趣,才有可能成为朋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经说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他认为,朋友之间交往,还应当有利于培养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质。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静下心来思索的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带来情绪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真正的友情、朋友,才显得如此珍贵。我非常赞赏刘心武先生的说法:友不过三。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会超过三位。检视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走过了几十年,其实真正能够称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来人往,常不过是泛泛之交,过眼烟云。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一定要认真交往,用心呵护这份友情。如果缺少机缘,无缘相逢,也不必过于急躁,拥有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打扰,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世间事大多是不能够强求的。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寻觅,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远处微笑着等待我们。

  王建华

  以上是《教师学习《论语》心得》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朋友、我们、友情、真正、孔子、认为、用心、交友,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论语心得体会11

  今天听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片段的讲座,感觉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孔子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但他的思想却还在感动着今天的我们。当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不知道学什么的时候,孔子给我们指明了道路。那些善意的、真实的、重要的东西才值的我们学习。当现在的人们都习惯于浮躁时,他又告诉我们要自省。在我们教育者困惑于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时,孔子提出的

  “知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的观念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前的教育者都是高高在上的,孔子却教育我们要不耻下问。

  这就需要教育者放低姿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孔子门下弟子众多,孔子却能对不同的弟子施与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时代就有了,而今天的我们还在为高考抹杀着学生的个性,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而现实生活中却上演者读书就是一切的闹剧,君不见这几年高考状元的报道遍地都是,如果孔子回到今天的时代不知作何感想。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之道,教育我们要对人恭敬,那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就这一点上看,今天我们的学生对老师、父母恭敬了吗?可能回答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去探寻问题的根源。对人要诚信,这看似谁都懂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得,考试作弊屡见不鲜,甚至有老师帮忙作弊的,我们的教育者都丧失了诚信之心,那未来的教育还有没有出路呢。

  孔圣人的教育理念很高深,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学习。他的情怀很朴素,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论语心得体会12

  暑假里,我把《论语》第二十章读完了。在《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孔子。孔子头戴一顶帽子,长头发中有一两根银丝,直直地垂下;孔子的脑袋非常大,能装下许多知识;孔子身穿青色的汉服,好一个“美男子”!

  孔子共有三千多位学生,其中,七十二名特别优秀,被誉为“贤人”。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指导并予以评价的“清晰可辨”的弟子有很多个,包括“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有: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有:子游、子夏。”其中,子路勇敢、坚强,是孔子的学霸。子贡家里非常富有,但他仍然勤奋好学。

  我最喜欢孔子和自己儿子孔鲤的对话:尝独立,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礼》不以立。鲤退而学礼。这句话的意思是孔鲤独自一个人站在花园,孔子走过来说:“你学会《诗》了吗?”孔鲤说:“没有。”孔鲤就去读《诗》。孔鲤又来到了花园,孔子又说你学会了《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回去又读了《礼》。再后来孔子又来到了花园,孔子对孔鲤说:“《礼》《诗》学会了吗?”孔鲤说:“学完了,学完了。”

  孔子的“老而不死,为之贼。”这句话被后人错误理解成了老人不死,是贼。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没座位坐,于是对一个小伙子说:“喂!给我起来,难道你不知道尊老爱幼吗?”小伙子小声地说:“我生病了,刚从医院出来,想坐着休息一会儿。”公交车上的人都开始指责老奶奶不对。

  孔子既是一个懂“礼”的人,又是一个坚强的人,所以我会像孔子一样,学孔子《论语》里的道理,遇到事情不要放弃,要坚强。

  论语心得体会13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论语心得体会14

  《论语》,不得不说,它对后来人们的言行举止起着非常重要的启发!

  随着现代文化的逐步发展,《论语》也被人们翻译、演绎了出来。有的为了方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含的人生道理,它被人们改编成了电影、动画片等等。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论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随着它的广泛传播,人们现在对《论语》的传播的方法的看法也越来越大。因为为了使更多人知道理(了解)《论语》,就把它弄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势来传播,那些电视剧或是电影为了提高收视率,就把《论语》的内容篡来改去,没有尊重历;打不的人为了敷衍了事,并没有把握和充分散发出《论语》的本质,有违《论语》的本质;也有人认为这是是可以接纳的,因为它假进了文化的传播……

  人们各有各的意见。或许吧,现在《论语》的传播方法确实各有各的意见。就像古人说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的确,现在的《论记》被人们搞成了事事非非的样子,这就有违了《论语》的实质。但这也有它对立的一面,这促进了《论语》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论语》。

  如大家所知,《论语》告诫了人们的言行举止;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来对待学习;遇到困难时的态度……

  我们不应该只片面地去看待事物,要全面地去看,去了解它所含的最深刻的意义。就像这《论语》,人们对它的传播方式各怀意见,虽然它现在的传播方法被我们所不以同,但不可否认的的是,它确实,真真实实地使知道《论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得更多的人通过《论语》所述的,养成了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认为通过媒体传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论语心得体会15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读《论语》有感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的意思为: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伤情。

  初读《论语》中这句如此简短的话,我认为,这只是孔子当时随口评价一下《关雎》一诗,并没有特别的道理,但再去细细品味、推敲,会发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道理。

  初一升初二期末考试前的一次数学模拟测试,我毫不惊奇地迎接了我的九十七分,认为期末考试时数学一定会挂科。出乎意料的是,考试中的每一道题型,老师讲过,我也做过许多遍。这些题目没有一个触碰到我的盲区,考卷交上后,我高兴地欢呼雀跃,可能会掉线的一科竟成为最有可能拿满分的一科!在考场上我简直坐不下去,满心都是120分,120分!从九十七到满分,这是一个充满着奇迹的进步!巴不得能让每个人都知道我的数学进步史。“乐而淫”的心情溢满全身。

  成绩公布了,点开查分网址,先查数学!我期待着“120”的出现……什么?112分?我激动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当得知因为计算题而失去八分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灰心地在心中一遍遍地去无济于事地想:我要倘若能再重考一次……得知了如果不失去八分的话,我就离前三十名不远时,“哀而伤”袭满全身……

  今日,我又一次读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我开始回想当时自己的作为,感到不能理解当时我为什么要开心、悲哀过度。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怀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高尚心态,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伤情。

【论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论语》试题12-29

论语好句10-18

论语的好句12-12

《论语》试题10篇12-29

论语属于什么体10-12

《论语》阅读答案(15篇)03-28

论语的演讲稿04-01

论语演讲稿范文03-17

柳宗元对《论语》的接受08-24

《论语》八则阅读答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