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活动心得体会

时间:2021-06-11 16:43:5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有关学校活动心得体会(精选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学校活动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学校活动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校活动心得体会1

  非常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幸参加本次“交流展望分享委托管理工作培训”。一天半的学习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其中钱桥学校副校长曹益君的《倡导教师有效教,引导学生主动学》的演讲中提到了微练习设计让我颇有感触。

  一些甚至与教材不匹配,过去我们让学生练习的习题通常是拿来主义,习题的质量良莠不齐,有,过易、过难都会影响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做题消极怠慢,老师们也疲与应对这些练习。面对如此窘境,静安托管团队的导师们给了我们指了一条明路。李老师和许老师不仅悉心指导我们如何解读文本,把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对于作业的设计更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会我们老师根据本课教材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关的一课一练来巩固教学内容。在静安两位导师的手把手地帮助下,大多数老师摒弃了拿来主义,开始有针对的练习设计,比如五年级的读写集合,就是针对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无话可说这个症结。老师根据课文,把课文中描写出彩的部分不仅详细解读,之后更是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如《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文中把人们在图书馆里如何看书的神态,动作描写的淋漓精致,课堂上老师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理解文本后,挑选了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通过仿写这样的片段不仅能巩固该文的学习更能锻炼学生写作的能力。这就是微练习带给我们的有效教学。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运用新学到的理念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活动心得体会2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指尖划过,很快,还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静安区教育学会对我校四年的托管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次位于浦东的两天的培训里,听了许多的报告,有很多感触,也有很多收获。

  培训的第二天,我校刘子溱老师的发言《人人争做“懒蚂蚁”记邬桥学校初中英语组成长故事》,让我听的很有感触。她从日本一群生物研究小组发现“懒蚂蚁”在蚁群断绝食物来源时,挺身而出,带领蚂蚁向早已侦探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的故事讲起,谈到人人都应该成为懒蚂蚁,在埋头工作的同时要拿出一定精力用来观察和思考。

  的确,作为教师,我们平时都疲于奔波于备课、教学、“抓”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很少有时间来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作为教研组长,我也基本只做着上通下达,召集组内成员完成常规任务的工作,很少思考教研组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自己还比较稚嫩的情况下,幸好得到了静安托管导师的指导,组内年轻教师,在每两周被听一次课的高压环境下,快速成长。作为农村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往往有的时候一个老师要任教一个年级的课程,遇到点问题也没有商量的人,这个时候,往往也是我们的导师们在帮助着我们,做着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

  回顾过去的四年,很辛苦,但也有收获,在刚刚进入教师岗位不久,就得到了静安托管这么好的契机,帮助着我们快速的成长。

  学校活动心得体会3

  我有幸参与了静安托管培训,聆听了教育局副局长万国良、多位条线分管领导及教研组长的精彩发言,下面以我校教导蒋桂花的发言为例,谈谈感受。

  蒋老师从“学校概况”、“课程理念”、“具体做法”、“取得的成绩”、“面临问题”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邬桥学校近几年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逐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办学自主权创设了广泛的空间,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展台,激发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极大热情。

  我校的课程理念是: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规范性执行;校本课程特色化――创新性突破;特色课程精细化――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设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他们发展的一席之地和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让每个学生真正得以主动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坚持‘重视与参与并举’不动摇”;“校本课程开发,坚持目标明确的思想”、“校本课程的开展落实,坚持稳中求发展”等几种做法,推进了人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务实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总之,在静安托管团队的引领下,学校在规范课程设置和管理、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学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们和蒋教导的感受一下,近两年我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校风学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不得不要感谢静安团队的精心指导和倾力帮助。尤其是我们语文组,在静安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开放周中表现突出,成功完成“合格教研组”的验收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上下求索,探寻语文教研组更好的发展。

  学校活动心得体会4

  通过对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懂得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1、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于泰山,至今天仍是消防安全治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预防工作的要害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酒店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2、要抓重点三涉及易燃爆设备和物品的部门除定了期的培训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并要记录在案并及时研究整议。

  3、抓薄弱相对消防安全隐患少的地方往往是最轻易被忽略的地方但相对安全隐患少并不代表没有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隐患不同后者只会发生在持定的时间和地点但前者却可能出现在酒店的每个角落。

  4、要抓好细节千里之提,毁于蚁穴,火灾的防范要从大处着眼但应该从小处做起。细节不轻易引人注意,如老化的电线等绝缘材料放错了位置废纸等,但几乎所有重大事故都是由于起初的不注意不小心引起的,以上就是我对消防安全的几点体会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必须自觉承担起酒店防火工作的责任与义务更多的学习和掌握消防知识遵守各项防火制度,积极参与酒店消防工作使酒店形成人人关心消防处处注意防火的群众的局面,从根本上避免酒店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我们酒店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学校活动心得体会5

  光,能够给人以温暖,能够为人指明方向!可是现在,我感觉不到光的温暖,更加没有前进的方向。剩下的'能是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内心中模糊一片,眼前更是漆黑一片。

  夜,早已来临了,浓黑的夜空仅有墨汁般的颜色,看不见月亮,更没有丁点的星光,就连平常在晚上为野外的路人予以指点的北极星也好像疲惫不堪地躲了起来,不再充当希望的向导了。

  我,眼前黑乎乎的,不知处在何方。脚底触到的不是木桩就是草地,整个身子都是有股向后倾斜的感觉——那是在上坡,路很陡。我心里很明白:今晚的目标就是要到达这座山上的某个亭子。究竟这个亭子在哪,我不清楚;还有多远的路程,我无从得知;自己的体力足够到达山顶吗,膝盖、手背的伤口所传来的阵阵痛意更是让我不敢想象。人总有软弱的时候,而现在的我,就正好处于这个状态,放弃的念头刹时充斥着我的脑海。

  如果此时此刻真的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的话,我很有可能马上就会崩溃。不过,我真的很幸运,在这黑暗的世界中,还有19位队友在陪伴着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对眼前这片前所未有的黑暗世界感觉无奈!“有关爱就有勇气和希望”,这话确实挺有道理。我很想放弃,真的真的很想,可是我不得不顶住,咬紧牙关步步上行。因为,在我前方,一只光滑而柔嫩的巧手在紧紧地牵着我的右手,这是一只不愿意放弃我的手,温暖温暖的,一直暖入心房,甜在心底。虽然她不是我所期待的“她”,但的确,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很温馨。有了她的引路,即使眼前漆黑一团又有何惧。也许这就是关爱的力量,一股无形却又巨大的感染力,促使我不断的前行——我不愿落队,更不愿辜负别人的好意!唉,人就是这样矛盾的情感尤物。

  其实,我能够并愿意支撑下去还有别的理由,坦白地说,那也许是一种责任感。我并非走在最末,我的左手同样牵着另一个队友。我猜,她处境也不会比我好,她也是身处黑暗,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她需要引路的人,需要温情去填补她内心的,并未流露的无助和恐惧。也许她会比我更坚强,但我不会从这个角度想——如果知道她真的比我还坚强的话,我坚持下去的意志会大打折扣。正因为认定她也是软弱的,使我鼓起勇气,给予她帮助,牵着她一步步地走向终点。我有义务这样做,任何一位队员都绝无理由抛弃他的队友,我很期盼我的手也能为她带来温暖和希望,并能使这种团结、互助、关爱可以通过一只只紧握的手传递下去,让大家的心牢牢地连在一起。

  夜,还是那样的黑,但是已经不再可怕了,集体的火花已经亮起来了,引导着大家顺顺利利到达了终点。

  疲惫的我现在正躺在柔软而舒适的床上,隔壁床上的梁良早已鼾声震天。窗外投入一丝橘红色的路灯光,是多么的平和。我的眼睛里也是带着红丝——我失眠了!相信这不算是神经过敏,肯定有人和我一样睡不着,一样回味着刚才走过的那一段不平常的山路即使是睡着,也是在周公的陪伴下,静静地在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