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2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这一名称,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正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孔子十分留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然后,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题目,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不同的问答。如《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另外,孔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孔子还答应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专长。在他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但孔子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还是倾向于培养“恭敬”,“温顺”的个性。
二、启发诱导
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以为把握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题目。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进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愤”、“悱”站在教师的角度讲是启发的契机条件,“举一反三”是启发的结果。站在学生角度看“愤”、“悱”是能“思”,“举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启之待时,因势而利导,“引而不发,跃如也。”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孔子以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熟悉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教师要做不失言的智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正如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之高强。
三、学思结合
孔子一向夸大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这种见解符合人的熟悉规律,已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夸大学的重要性,反对思而不学。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这说明学习是思考的基础,离开学习往思考,其结果必然徒劳无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调思考的重要性,反对学而不思。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主张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餍饫终日,无所专心”(《论语·阳货》)。孔子的学有方向,先是学德,次是学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与行结合,思与社会生活结合。学,不是漫无边际的学;思,不是漫无边际的思。学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领悟孔子学思结合的真谛。
四、学以致用
孔子很夸大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往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据《雍也》载,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又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再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说他的学生有的果断,有的通达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艺,这对于治理政事会有什么困难呢?孔子培养学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练习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学用结合、言行相符。
五、学而时习
孔子在《论语》的第一句话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涉及到新旧知识关系的看法,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孔子以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往伪存真。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述而》),多听多看,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可以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便可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从已知探未知。故,学而时习之。
让我们一起为弘扬国学而努力吧。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暑假得此机会赴北京学习国学经典,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不得不承认,诵读国学经典的确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熏陶,对小学生而言亦是如此。这种国学经典的浸染,看起来是个大工程,突破起来也是个难点,但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视野的拓展,个人素质的提高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两天的课程培训下来,杭州的拱宸桥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拱宸桥小学在国学经典教学方面走得非常扎实,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入学礼。开学初的入学礼仪(正衣襟、拜孔子、观国学馆等等)让孩子从思想上重视国学、礼仪、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王崧舟校长所打造的“乐学模式”也是让我感受很深:始于“悦读”,基于“熟读”,贵在“悟读”,成在“化读”。在国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提倡“儿童视角”,非常在意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王校长还呈现了“文化种子”的习得。以每天三诵、每课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查、学期一赛、学年一年来作为主要途径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拱宸桥小学王校长的“以教立心,以文化成”理念,把国学经典教育做得的确是有声有色。感受了拱宸桥小学的国学教育特色以及其他几位专家灼见之后,我也有了很多思考,现就几点来说明:
一、国学经典教育要有重视氛围的营造。
几位专家都讲到了,陶冶熏陶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很重要。国学经典教育的实现并不只是通过那一周一节校本课,更不止于课堂上的教与学,还应该有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习得或强化。如果只把国学教育的压力放在三四十分钟的课堂上,那这节课跟普通的文学课并没有太多差别,反而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应该打造国学经典学习的文化氛围。比如关于国学经典读书活动的开展、绘画活动的开展,文化墙的更新、班级读书角或者黑板报等栏目的更新。在楼梯处或走廊也可以有一些国学经典里面的诗文、或者宣传国学经典教学的标语等等。再另外,也可以通过“升旗仪式”“大队活动”来辅助宣传,多加熏陶。再有像参观国学馆等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学经典”的学习很重要。
二、国学经典教育要有策略的提高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要求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意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不忽视国学经典。课堂上的兴趣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设计,多样化的诵读,趣味游戏、动画辅助教学、小诵读竞赛等等可以做些尝试。课余生活中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要依赖于学校活动的侧重。学校可以每月、每学期根据情况来计划关于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节目展演等等,或者配合读书活动、书画活动来开展。
另外,这也对老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身来讲的确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暑假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我们大家最近买了四本书,可是那道理很深我一点儿都看不懂,什么子曰,孔子的那几本书像专门是给博士准备的书籍一样,我就像三四岁的儿童。
我首先去看了看中庸和大学,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什么课文呢?原来是由一句一词组成的片段,里面有好几个字都重复了,我看着看着就突然头晕起来了,我叹了一口气心想这种东西谁看的懂呀!
除非孔子复活,要不然我就是读个几百遍都不懂其中的奥妙,我想要是古代知识人物还活着,还在的话就能听他们讲解了,我也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参透其中的秘密,咳!可惜呀可惜。这时我转头向四周望去,我看到大家也和我一样愁眉苦脸,为着四本书烦恼。
这时我看到徐怡君的脸上一脸的笑容,我不明白为什么,下课后我去问她为什么是笑的,而她却对我说,不管学习有多难,我们总是要去面对的,然而愁眉苦脸不如坚强点去解决困难,我听了徐怡君的话决定努力去看那几本书,像徐怡君一样努力解决困难,让自己更有信心。
我从那以后就边看句子边看旁边的意思,一篇一篇的攻,终于才刚攻下三篇虽然才攻下三篇,但我会再努力攻下那四本书。每当我遇到困难了,我都会想起徐怡君对我说的话,这对我是鼓励,想起着几句话,它们便会成为我的动力,让我信心十足继续面对困难并且打倒它,攻到下一关,希望各位同学也会和我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向前攻。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5
《论语》之类的书对于以前来说,是那样得无趣,那样得难以懂得!可是《论语》现在对于我来说,有了与以前不一样的价值,现在《论语》可以被我用来写作文,用来与别人交谈,令别人明白的更多。
我主要看的是学习篇,这一篇主要是关于学习的论语。就如: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我还明白了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华彩的经典辞章,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朗声朗读和身体力行之中,继承和铸造着博大精深,优美绚烂的民族文化品格。因为经典,我们有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
对于经典,以前的私塾先生要求学子们不管懂不懂,自己读通,自己背熟。一本书,要读到烂熟于心,终身不忘。据说,要达到这种效果,大约需要反复练习500遍。那些你今天读起来生涩油口的文字竟然是你的智慧!相信吧,只要你肯这样把这本书吃下去,滚瓜烂熟,那美妙的时刻一定会如约而至。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乎?相信这句话你一定有听说过,这可是一句非常之经典的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更在于造就人,让学生“精神成人。”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外经典地影响力地不可估量的,一本书能够让一个人受益终身,甚至能激励一代人的成长。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放寒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样,要去书店买书,要让我们学习国学,让我们买一本《弟子规》,买来以后,我什么也看不懂,没兴趣,妈妈见了,对我说,老师要你看就看,我听了。
突然,我就想了一办法,去网上看,用网上的解释对照着看,慢慢的我有点懂了,也感兴趣,其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更深刻,他告诉我要尊敬父母的道理,主要讲了:我们在家里,父母呼唤我们,我们不能不理睬,我们要尊重父母的安排,要是我么做错了事就要在父母面前大胆的面对。
古代人都很尊敬父母,使我联想到了自己,我每天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记得有一次,妈妈炒了一碗干菜炒四季豆,我拿起筷子吃了一口,真咸,这是我又吃了一口爸爸少的'红烧鱼头,一吃,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因为爸爸烧的太辣了,连我的鼻子上都有汗珠了,这时候我板着脸,对爸爸妈妈说:你们明只知道我不喜欢吃辣酱还要放,真是的。而且这碗四季豆真咸,难吃死了,还不如吃了一碗菜泡饭。
到现在看了《弟子规》后才明白,爸爸是为了想让我吃的好一些,才自己下厨,我不应该这样。看完《弟子规》后,我要从这里汲取营养,做一个爱父母,敬父母,孝父母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7
通过这次国学大赛,使我收获不小。考的内容有些是我碰到过的,课外读到过,但有些知识点几乎没有碰到过,看来还得多读书呀!大赛中考到的《大学》、《中庸》等书目,学校里是没有读过的,这就得靠平时的积累了。
这次国学大赛不仅让我知道自己的实力,还让我了解了更多的中国知识,我们身为中国人,怎么能一点国学都不懂呢?这次国学大赛许多同学说难,其实只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查就能了解关于国学的知识。
这次国学大赛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和我一起讨论,一起学国学,记得有一次答题特别有意思。有一道题我不会做,便向爸爸妈妈请教,“是A”“不对——是——C "妈妈分辩着。“依我看啊,是B” “怎么可能!”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就因为这道题,害得我耽误了时间。哈哈,有意思吧!不知道你有书什么小故事和我分享呢?
从网上查到有些同学考了100分,真羡慕他们,我也要向他们一样多读书,多了解国学知识,争取下次答题能取得高分。国学大赛马上节束了,希望杭州网能多举办这种知识竞赛。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有一种阅读叫愉悦,有一种写作叫开心,有一种幸福叫拥有,有一种快乐叫成功。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和聪明而高尚的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那应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听老师说有一个国学知识大赛,奖项很高,让我们回去看有关国学知识的书。听到这个消息,我已是跃跃欲试,一想到可以获得荣誉,我立刻让妈妈帮我把四本书买了回来。
一回到家,我就立刻奋笔疾书,用最快的速度把作业写完,然后,我便拿出《大学中庸》,打算津津有味地看书。可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就蒙了,就仿佛来到了古代,对书中的东西一无所知。看着看着,我就感觉头晕晕乎乎的,双眼好像冒着金星。我立刻放下书,根本不想再次打开了。
于是,我就换了一本书——《诗经》。我无奈的打开第一页,读了起来。突然间,我发现第一篇《关雎》的一,二两句好像在哪听到过。哦!原来是在电视里见到过。这时,我对《诗经》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我便像一只小书虫一样啃食了起来。几天之后,我参加了第一次比赛一开始我信心十足,可题目做到一半,我发现自己的时间已经远远不够了,于是我立刻加快了速度,在最后20多秒的时候做完了,可最后一打分,只有29分。这让我彻底失望了。
可我还是没有放弃,继续看书,打算迎接第二次的挑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时常去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读书永远最快乐。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国学是什么?他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书?让我来告诉你吧!国学这一类书是记录了许多古代名家的名人轶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记录了孔子言行的《论语》了。《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你一定会想知道《论语》到底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就让我为你一一揭晓吧!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说到这儿,我就忍不住要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是君子?《论语》就花了相当的篇幅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礼”的核心是“正名”。孔子对于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
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所以,它带给我的感化极深。当然,其他的几本国学书也让我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国学知识,它记载着千年历史的变化,承载着忠臣烈士的血液。它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它指导我们是非对错……一句句的古文演变成一幅幅画,在我们眼前不停的摇晃,也因此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还记得在幼稚园的时候,老师整天拿着书,教我们一句一句的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到了小学我才知道这就是《三字经》,它告诉我学习是要从小,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对知识的吸收更胜于爸爸妈妈。进入了小学,爸妈也给我买了几本古学名著。
尤其是那本《弟子规》,更让我爱不释手。爸爸告诉我“弟子规”中的“弟子”是指“学生”的意思,我们更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规”是规范、道理的意思。我好奇的翻着书,是懂非懂的看着,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义,但我知道它是教我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我也慢慢的朝这个目标努力着。现在我已经是小学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了,接触的国学知识也更多了《论语》、《大学·中庸》、《孝经》……
每次拿到《论语》我就会想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摇头晃脑的在读子乎者也,他们开心的学着人的子乎者也,我也冲劲十足。
《论语》是中国古代巨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著的,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政令、法令,而要通过教育引导使成为事实;德政,他通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表明:教育可以感化人,即使百姓守端方,又使百姓有“羞耻之心”,形成道德信念的气力,收到德治的成效。
作为毕业班的我,妈妈说我和以前不一样了,变的更加有礼貌,也更爱说话了。我好高兴,因为这都是学习国学的作用,我还要继续学下去,我还要想像杨澜阿姨那样,温文儒雅有气质,做个女强人。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一眨眼,我从不懂事的小孩变成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少年,随着年级的升高,功课也越来越多,现在又有一个《国学知识大赛》,它让我受益匪浅,大饱眼福。
那天,回家作业上,老师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在网上注册一个在《国学知识大赛》用的用户,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因为可以借着这个名义顺便玩一会电脑,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完成作业后,我就匆匆忙忙地上楼,打开了电脑,就急忙打开《国学知识大赛》的网页,对于注册这件事,我轻轻松松的搞定了。
突然,跳出了一个网页,上面写着点击我要答题就可以开始比赛了,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点击了我要答题,果然出现了题目,一共有一百题,而且时间也少得可怜,只有二十分钟,我看了一下题目,吓得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我心想:这么难啊!平时我们都没碰到过这种题目,这让我怎么做呢?
我沉浸在这些题目中,突然,我回过神来,一看时间,只有五分钟了,我紧张的手汗都出来了,可是我无从下手啊!没办法,只能乱选,我乱选了五题就直接交了上去,成绩出来了,我只得了一分,就是说我五题里只答对了一题,我总算明白了学海无涯的道理,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太少了,晚上,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一件事,寝不安席。
最终,我决定明天去买几本关于国学知识的书,让我长长记性,如果我考了1分这件事告诉了同学们,大家一定会笑我的,那我一定会非常惭愧,内疚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些都是要我们好好学习的名言,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精忠报国。我要加油!加油!我要加倍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否则我无地自容。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大家好,我是来自拱宸桥小学五3班的张震宇,虽然,我只完成了两场测试,但是我也想谈谈我的心得。
国学大赛主要是考考我们中小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要多看看古文,比如;[论语],[弟子规],[中庸]等书。多了解些古人的智慧,然后来完成测试。
比赛的时候,我特别的紧张,怕自己做错,比赛只有20分钟,时间多的是,可以认真答。开始了,我一边看题目,一边思考着前面所看书的内容,一题一题的做下去,我很紧张,额头上冒汗,由于过度紧,手一抖,答错了,我赶快改掉,比赛还有15分钟,我还有一大堆题目,我慢慢的回想着,终于做完了,一查分数,不错嘛,35.5分。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错了,在此,我要告诉大家,不要害怕,相信自己,慢慢的回想,总会做光的,分数也会很高的,神马都是浮云。
国学大赛这次活动,开展的非常成功,即学习了知识,了解了古文,还认识到了自己真实的实力,鼓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一个品德兼优的好学生,以上就是我的心得,请大家支持,谢谢。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课程心得体会11-16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04-30
国学经典学习的心得体会11-14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07-25
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11-22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08-23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11-30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范例04-05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