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1
万分荣幸,能够和诸位同仁和局领导一起青岛之旅,心中倍感受宠若惊,尤其一路之上,余还状况连连,害的大家担心,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愿我们此行是起点,但不是终点,人生之路,有你我相随,幸事一桩!特在此,拾拙笔,书感受,表寸心!
青岛之旅,不虚此行,在此,我们聆听了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王文英老师的讲座,听罢,犹如醍醐灌顶,痛快淋漓。下面,就本次讲座感受略表一二,还望各位同仁相互切磋,共议教育发展。
因为充满激情,因为心中有太阳,所以年轻,所以生命充满了亮丽的色彩。你我相逢,或许只是匆匆的邂逅,但却给我留下了一辈子受用不尽的收获。这是王文英老师带给我的第一感受。
7月28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青岛气象度假村的会议室,等待全国著名班主任王文英老师讲座。刚刚坐定,就看见上来俩个人,一个年轻些的,一个年纪稍大些的,这时旁边的秀捅捅我说:“你看,那个穿白衣服的人,是她给我们讲座吗?”我定睛一看,真的是很另类的.一个人,高高的发髻盘起,化着妆,身着一身白色的连衣裙,足蹬一双前卫的高跟鞋,说实话,怎么看都不像是老师,倒是真的很像大堂经理,我没敢直接回答,静观其变吧。时间到了,令我们大为惊讶,那位很另类、很时尚的人真的是王文英老师,众座一片哗然。在王文英老师一曲班歌《相逢是首歌》拉开了这次学习的序幕,她那动听的歌声和激情的演绎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大家掌声雷动,深深被王老师所吸引。
从她的讲述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王老师教育生涯的曲折历史,但有感于她的不放弃,一直对教育事业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同时让自己活得潇洒,有味道。她极爱美,但不拘泥传统的师德形象,衣着打扮个性鲜明而时尚,曾经引起了家长对其强烈的不满和抗议,听着她的辛酸史,令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与她的坚持。她时刻充满着火一样的激情,对自己好,对学生更好。她不讲师道尊严,称学生为小弟小妹,让自己成为学生以及家长敬佩的大姐、老姐。一个称呼让我看到了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一声“老姐”饱含着多少学生对她的崇拜之情;简单的称呼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充满了活力的王文英。
王老师可谓是一个全才,她用自身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令我们瞠目结舌的是她的个人特长多达十余项。练过平衡木,学过钢琴;市级大奖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她学过舞蹈,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她学过指挥,荣获过省青年指挥家称号;此外还有健美操、古筝、设计、编织、美容美发无所不会,这些本事让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一种又一种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位“另类”老师用她自身的才华影响着学生,用她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着学生。现场的指挥,激情四射;现代舞的表演,雷动全场;自己裁剪的衣服,令人啧啧赞叹;每当大家离开校园时,穿上婚纱,与学生惜别。王老师在给我讲述时,真是一浪接似一浪,让我们目瞪口呆,大饱眼福。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全是自己一点点磨练出来的。
台上的王老师的年龄,一直是我们倍感扑朔迷离的,猜测应该五十左右了吧,但台上的她外表俨然是三十岁的人,充满活力的话语更像是二十多岁的。我想说因为心中有阳光,所以才那么年轻,一个永远充满力量的人能教不好学生吗?学生能不喜欢吗?又怎能不令他们深深折服?想想自己,三十多岁已经很世故了,哪里还有年轻的影子,和王老师相比真是自惭形秽。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2
x月x日下午,在xx中学,我有幸和xx基地的学员们一起聆听了x老师的讲座,从初见的激动,到学习的专注,再到之后的思考,我有了很多感触和体会。
x老师先和我们分享了她的教育心得,告诉我们精神的力量最伟大,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志气,谈到对未来的憧憬,作为教师重任在肩,责无旁贷。然后又指出教育要“立民族精神的根,树爱国主义的魂”,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因为语文是直接指向人的思维、情感、气质的',从教学生“听说读写、语修逻文”到教学生“求真的态度”,再到“涤灌生命之魂”,我们要有真追求,高追求,不能“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
从x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
1、要清醒地认识自我,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要明白自己的追求,这样才能在之后的道路上从容不迫,坚韧前行。从事教育从来都不是为了名利,育人是国家大计,来不得犹豫徘徊,方向清晰才能持之以恒
2、要踏实打磨。x老师讲述了她在备《七根火柴》这一课时的反复修改,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应该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
3、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但作为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底线,不能因此就模糊了自己的内心。就像x老师说的,作为教师,自己要有定力,不能随风一吹自己就没了。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孩子跟语言文字有骨肉亲情,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作为教师,应该放低姿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明白他们的渴望和需要,尊重每个人的与众不同,挖掘他们的潜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x老师很谦虚,更愿意大家称呼她“老师”,她更愿意说自己是“草根老师”,她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说”和“做”的距离,而她自己却用自己的教育生涯和对待教育的态度在拉近着“说”和“做”的距离。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x老师的名言。早已名满天下的xxx老师都以这样的话来鞭策自己,更何况我们普通教师。她以这样的信念要求自己,其实更是对我们普通教师的鞭策和勉励。除了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也让我们在教育生涯中,不断拉近“说”和“做”的距离。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3
我很荣欣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班主任培训,因为这次班主任培训给我搭建了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我珍惜这有限的时间,宝贵的机会。在这短短的一天学习期间内,听了丁榕老师作的“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班主任”专题报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启发。
丁榕老师现任北京市西城区德育研究室主任,是全国优秀班主任,从她的言行举止,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她从事班主任的幸福感,同时也感染了倾听她作报告的每一位老师。从讲座中,除了学到许多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我们更多的感受到丁老师那崇高的人格魅力。
丁榕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深入浅出地从四个方面给与会老师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一、幸福,快乐,有成就五部曲(苦中有乐、乐中施爱、爱中得福)。
五部曲是择业、创业、乐业、敬业、爱业。她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用生动的案例讲述了从事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幸福感、满足感。她说:“用心才能快乐,不求回报就能得到幸福,成就在快乐和幸福中获得。”
二、更新观念——以人为本。
她从人性的角度探寻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从人本的角度激发学生自觉能动性,助人自助,促人自悟;从人格的角度教育学生,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她时时处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受到了学生尊敬和爱戴。无怪乎,她桃李满天下,培养出那么多的优秀人才。她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个性差异的教育教学行为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三、改进方法——按需施教,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入手
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因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入手,按需施教。丁榕老师正是这样做的。她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三条法宝是:合理的需要给予满足;过分的需要给予引导;错误的`需要给予纠正。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她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学生的认可。
四、拓宽途径——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
在这一方面,由于时间关系,丁老师讲述的比较简单。借用她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学校德育如一只大鹏,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正是这只大鹏的两翼,它必须同时煽动,这只大鹏才会腾空万里,展翅翱翔,德育才会呈现出无比的生命力。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对“班主任”这三个字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与感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调整自己工作方法才能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更值得学校和家长!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4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今天我参加xx区“班主任培训”,有幸聆听了x老师讲座,她在讲座开头就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我感受最深的问题。她在讲座中讲了钱学森先生的故事。钱学森先生是航天之父,虽然去世了,但是我们从他的成长经历中可以有所收获。钱学森在少年时代是个贪玩、淘气的孩子,他的父母就给他找了一个勘探学者,让他去挖石头,找石头,他对地质学产生了兴趣;后来又让他跟一个生物学者学习,他对生物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他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中,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孩子,首先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个伟大的父母,有一个伟大的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的慧眼。要在孩子的培养上,要看孩子长大后需要什么,要有他的兴趣来决定。x老师说:“一个孩子没有兴趣,长大后肯定很平庸”。钱学森虽然没有成为地质学家、生物学家,但是他的成功就是兴趣给他带来的,是兴趣是他走向了成功。
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家长、社会、学校只培训的是社会认同的学生,高学历的学生。因为有了高学历,才有好的职业,没有高学历,就没有好的幸福人生。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作为父母、作为一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值得我们深思,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打破人们认同的这种教育方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教育规律,必须有一套教育艺术,要不断的用自己的慧眼去关注学生、发现学生,学着看穿他们的心灵,用心灵,用眼神来传递彼此心里的话。并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所有的人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平等的。我们要教育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
通过听x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思想上有很大的触动。作为父母、作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外力的强迫永远教导不出人才,一个人想学好一方面的知识,绝对都是内因起着主导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还要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授人以鱼”还是“还是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要避免单纯知识性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孩子具备自学的好习惯。
x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了为人师表的重要,真正领悟到了为人师应该具备的心怀和情操,更加感受到自己离一个优秀班主任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量的阅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技能。只有不断的吸取营养,只有不断的让自己进步,及时的进行“充电”,才能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掌握更多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5
今天听了陈纪英老师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尽管身上觉得疲累,但心理却觉得如沐春风一般,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过的困惑、郁闷都烟消云散,心里从内向外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气息。陈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解读了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为我们找到在根源所在。
陈老师在报告中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走近学生,学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走近”、“走进”,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别,或许在平时我们还会混用,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却有大大的不同。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哪能容我们直通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只能先走近他们。怎样才能走近他们,是不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就能走近他们,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需要而为之,往往会产生实得其反的效果。象陈老师说的一个小事例,在假期回来的第一节课先给学生3~5钟的时间处理一下自己的事情,无非是同学几天不见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想第一时间内跟同学分享,几分钟就搞定了,既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又同时给学生提了个醒儿,假期结束了。这样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认真上课了。回想我们多数情况下所做的,往往是想当然的认为,学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时间内把这缰绳勒紧了,而事实上就不那么当然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陈老师还讲到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生命线。现在都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高举平等的口号,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陈老师在这也举了个小例子,也是几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学生没写作业,“为什么没写”,“我忘了”,“你都能记住什么”。这样的对话似乎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时有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陷入僵局,谈话这演变成了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说教,学生要么低头不语(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脸一仰,不理你。这样沉默的反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然后说教就变成了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将学生推的又离我们远一些。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对话过程,我们又何曾给了学生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说什么我们堵什么,学生说什么错什么,反正你没做作业就是错了,再狡辩更是错上加错。学生没有申诉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了解学生没做作业的真实原因。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让我们蹲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师生关系会在这样的基础上走向和谐。那么我们的教育也会成果累累,亲其师而信其教,亲其师而信其道嘛。
在陈老师的讲座中我还有很感触,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去领悟、去体验、去实践。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6
暑期参加20xx年湖南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脱产培训之后,我向我校校长建议在我校开设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校长的同意,并安排我担任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在实践快一个学期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后,对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我做出如下总结:
1、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初中学生
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1)树形象。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
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语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有位学生用长达两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来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成长。“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7
20xx年11月24-26日,20xx年江西省中学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和观摩活动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举行,我有幸参加此次观摩活动。本次评比活动分农村组、城市组、中年组三个大组,共有41位老师参加比赛。其中萍乡有3位老师参加比赛。比赛中,人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教材的课都有展示。我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接触了全省各地市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让我自己在知识技能及专业素养上收获不少、见识不小。我感觉到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种难以表达的幸福。下面谈几点收获:
一、课前准备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这次比赛的一大特点是学生的类型有很大的变化,教材的版本没有限制,要参加比赛的老师首先要熟悉几种教材,了解自己所要面对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怎样的。因此相对以前我听过的优质课有很大的区别,更有深度,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如《反比例函数》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完了反比函数,而组委会要求选手要按新授课来讲,也没有限制讲哪个版本。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南昌第二十八中学的李巧莉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与众不同的概念课,整堂课从情境引出数的特征,其实数学就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的。合作探究概念从哪里来,概念如何学,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让学过了学生们对反比例函数概念有了新的认识。我想李老师能上出这么新颖,正是因为她课前准备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二、课件新颖、有特色、有亮点、贴切
本次比赛参赛教师的课件做的有新颖、有特色、有亮点且贴近于学生平时的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宜春实验中学王宇新老师讲的尺规作图,整堂课从三个生活中的情境剧引出要学的`内容。情境剧一:生活中贝贝过生日,四个同学为庆祝生日怎么切成4块一样大的生日蛋糕引出如何将圆四等份;情境剧二:如何加工一面尽可能大的境子给贝贝引出如何作三角形的内切圆;情境剧三:境子不小心打破了。如何使它破镜重圆,引出如何作一个圆。他由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将数学问题得到升华。还有很多参赛教师的课件美观大方实用,内含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听课的老师不觉得累。
三、语言精炼准确,肢体语言艺术性强,课堂形象好
这次讲课的教师语言都非常准确,提问的意图指向明确。对学生的引导自然、评价中肯,言语中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我们都喜欢听鼓励的话,学生更是如此,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健康发展非常重要。XX市文清实验中学的赖大吉老师作为中年组的一位参赛教师,他一身笔挺的西装,大方得体,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在课上语言精炼,简单,南昌的刘冰老师,她的语言亲切,让人有美的享受。他们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赞扬鼓励,肢体语言配合的恰到好处,及时的纠正、引导,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对学生都能够给予的适时评价,促进了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四、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次比赛中各位参赛教师都准备了导学稿,章源中学许萍老师讲《从月历到数陈初步》综合与实践课,引导学生在猜一猜,框一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五、注重团队意识
每一个参赛教师不是单打独斗,后面都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他们分工明确,对于比赛课的要求进行一初稿,二改稿,三定稿。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通过观摩,我的感触很深,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数学的本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去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得数学课堂更加有数学的味道。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既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使我也能够达到这些精英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8
11月6日晚7点,在南院多媒体四楼教室,由心理咨询中心杨元花老师主讲的“心理咨询”知识讲座正式拉开了帷幕。与会人员有:杨元花老师、心协全体成员、各区队心理委员。讲座主要围绕“感恩的心,感受幸福”而展开,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然后重点讲解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原则;心协会员和区队心理委员的职责。
听《感恩的心》通过手语感知无声世界里的'爱,看一幅幅图片感受不同意境中的幸福。此次知识讲座在杨老师的带领下以一首《感恩的心》作为开场白拉开了序幕。大家都沉浸在“感恩”的氛围中,在杨老师的号召下,心协的全体会员都站起来以手语的方式感爱幸福,原来幸福可以简单到一个微小的动作,感恩的心串联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伴随着音乐的动人旋律,通过图片感受幸福:老年夫妇漫步林间、婴儿天真无邪的酣睡、衣衫褴褛的小孩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幸福来自不经意间,幸福来自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幸福更是来自对梦想无悔的追求。我相信这一幅幅的图片都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心协会员,也达到了感受幸福这一目的。
接下来,杨老师在讲解之中,力求让会员正确理解“心理咨询”,了解协会章程及心理委员工作注意事项。
识别心理正常与异常。在这次讲座中,杨老师从常识标准和心理标准两方面介绍心理正常与异常。使广大心协会员和区队心理委员能够简单的识别异常与正常心理。
为了启发大家的心灵,开展了破冰游戏——无家可归。通过这次游戏让我们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友问题,大家表现积极,也各自发表感言。这样的游戏有利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解和交往、启发大家要积极主动去交往。
此次心理知识讲座通过图片、音乐、游戏等元素,让每位心协成员既体验到了心理健康的快乐幸福又增长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此次讲座可谓是十分圆满。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9
5月24日晚上,在长宁区少科站大礼堂我有幸聆听了延安初中举办的《青春期的心理需要》的讲座,黄欣雯女士有理有据且有互动的演讲使我感触颇深。
首先,感谢学校能为家长提供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孩子从小学到慢慢融入延安初中这个大家庭。我也慢慢地感受到他的健康成长和逐渐独立,当然偶尔也会有小小的与我们的冲突。直到有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你应该理解我,我现在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我的心里一惊,难道担心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吗?而此时我的心理都还没有做好准备!我庆幸儿子能对我说出他的想法,甚至对儿子都有些感激!镇定一下自己内心慌乱的情绪后,我笑着对儿子说:“儿子,我只听说过有青春期,哪有青春叛逆期呢?”正在我对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感到茫然时,延安初中举办了这个讲座,真的非常感谢学校。名校就是名校,她不仅能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全面发展,关键是她能准确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家校联合,给孩子以适时疏导和教育。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耳濡目染了中国大学校园的本科生研究生林林总总的学习面貌和思想状态后,我更能体会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也更能理解延安初中举办此次讲座的良苦用心和必要性。
其次,这次讲座让我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更加理解从而对孩子也更加包容。黄女士首先采用互动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了青少年的变化与发展,家长们频频举手或点头称道,我更理解了现在孩子的一些行为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消除了自己原有的担心与焦虑,从而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并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最后,这次讲座对我自己也是很大的提升。黄女士就自己的育儿体会,对于“过于自信且有点自负的孩子”的产生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我启发很大。“天才是放对位置的人”说的多好啊!有的家长不顾孩子本身的喜好和感受而逼着孩子去学各种乐器、参加各种培训班。这样孩子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最终的结果大多也是可怕的,也许这也是中国学生为什么进了大学之后就迷失了方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吧。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自幼学钢琴,孩子弹的不到位就用尺子打孩子的手,结果孩子对钢琴很抵触;而我们学校一个钢琴专业的外国大学生来中国进行短时间访问时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琴房练琴,并且还积极观看在上海举办的音乐会的演出!与他交流之后得知,这些都是他自愿的!如果家长能针对孩子本身的特点并给其提供适当的条件和教育,将“要孩子学”变成“孩子要学”,那么,或许中国的“天才”会多一些吧!
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真希望延安初中今后能多多举办此类有针对性的教育专题讲座或活动,多多提供家长与学校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家校联动,共同为培养健康优秀的祖国未来而努力。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10
一、高中体育学生心理状态的现状
从传统视角来看待体育的基本功能,大凡有如下几种:能增强个体的身体条件。有助于形成群体的集体主义精神,诸如此类。对上述观点进行考察,发现:这些都是从体育作用于个体的外部、宏观的角度进行的理解。根据这种习惯理解,在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上也就体现为:以竞技、力量的训练为主。
近年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同时,通过心理学与其他学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个体在体育方面若坚持科学、合理的锻炼,将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所谓心理健康,可以理解为: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由概念界定所规定的要件可知: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形成了一种映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所形成的个体间的互动,将增进个体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能力。
二、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运动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和普通的身体锻炼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已不能满足他们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就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学生善于快速分析,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任何一种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者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个体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个体心理的发展。
同时,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三、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形成
1、认知行为设定
参加健身运动能够促进个体积极思考,以此来削弱那些消极想法,改变沮丧和焦虑的状态。尽管不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把开始运动和坚持运动视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一旦他们实现了目标就会加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认可。自我能力认可与努力和坚持密不可分,这两种因素帮助参加者继续健身锻炼,并取得收获。
2、注意力分散的设定
参加健身运动时,运动量的增大和运动动作的发挥,可以分散人们对自己焦虑和沮丧的事情的注意,并且,把这种情绪在不断地运动中得到发泄,从而使人身心轻松,大大受益。健身运动把人们从焦虑和抑郁的琐事中解放出来。
3、身体所产生激素的设定
健身运动之所以使人的个体生理、心理受益,是与运动后人体内荷尔蒙激素的分泌量的增加有关。人的荷尔蒙激素,是大脑在外力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化学物质。大量的荷尔蒙分泌,可以改变人的情绪状态,加强愉悦感,增强健康活力。这种健康感可以降低沮丧、焦虑和其他消极状态的程度。一些研究认为,任何健身运动均具有以上三个方面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而高中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压力,各次考试带来的不良情绪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
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形成,具体可以表现在这6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自我个体意识更为清晰;有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消除心理疾患。
四、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实现的途径
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的实现,需要体育与心理学两方的共同作用,相互渗透来完成。
1、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运动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晨练的人们多数选择在公园,因为那里鸟语花香、绿菌环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能够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及时更新体育设备和器械,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和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
我们可以这么设想,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健美馆,踏着柔软的地毯,听着优美的音乐,墙壁上的大镜子映出他们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体育,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或者,当学生们走出沉闷的教室,来到蓝天开阔的操场,各种他们喜爱的体育器械一应齐全,学生们的心情该是多么愉悦,多么轻松。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认为,高中体育学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体育心理卫生课是定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和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卫生常识,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如何克服等。做到自我诊断、自我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建立高中学生体育课程心理健康档案
实施健康教育;要做到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非常必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应包括:大学生来自的省份、地方;家庭状况(如成员状况、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大学生气质、性格特征;是否确定恋爱关系;有无焦虑、抑郁、孤独、空虚、苦闷等不良心理倾向;产生的原因等。以此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这项内容可与健康教育教研室,和负责学生工作的有关部门配合共同完成。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11
上周日在新教师培训中,我听了xxx老师的心理辅导讲座——压力与压弹培养。
李老师通过压力觉察游戏、自画像投射测试、自制人际支持系统网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浅谈压力和压弹的培养。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学生听得饶有兴趣,丝毫没有疲倦之意。讲座中,我有几点感触很深:
一、年青教师压力不小。
据讲座资料显示,从年龄坐标比较,20——30岁的年青人是中国压力最大的人群。20——30岁是人踏上社会的转型期,压力主要来源于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从行业坐标比较,中层管理者80分,经理层75分,教职员工75分,高于下岗工人(68分),也高于一般企业工人(59分)。
年青教师的压力一方面来自自身:自身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来自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繁琐事情多、学生声音嘈杂、社会期望较高、家长关系难处理,虽然工作时间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还得带回家做,此外,备课的工作可能使教师回家去后还在苦思苦想,不断寻求更好的方案。
确认年青老师有压力是正常的事情,就应该正确对待它。就我个人来讲,就应该正视压力,培养压弹。“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处世积极,能够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二、了解你——我——他。
李老师在讲座上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了解。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但不恰当的语言的运用会适得其反。尽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绪的宣泄却可能伤害他人,破坏彼此的关系。
换一个角度,尝试着去理解他人,那就会知道别人最需要的是怎样的语言,自己真正需要说些什么。讲座上,李老师谈到了两点:
1、要就事论事,不要就事论人。
人是通过事情来了解人的,往往因为一些消极的事情而否定一个人的全部。当一个人被全盘否定时,那种感觉非常难受,并不利于他的改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变,所以不能够否定一个人的全部,而应该就事论事。
2、知道说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说,知道对谁说。
说话之前要打好草稿,选择合适的时间、想好合适的内容、考虑彼此的关系。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网络。
李老师在讲座上要我们画了一张蜘蛛网图,网的中心是“我”,按照远近次序,分别在网中填上当自己遇到压力时可用的资源。
我发觉自己的压力网络比较窄,当遇到压力时可倾诉的人也只有4—5个。尽管自己感觉已经够多了,也足够了,不过李老师说,压力网络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网络中加入学科中的领军人物与优秀教师。学科中的领军人物和优秀教师往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给自己补充心理能量。
四、区分清楚工作的重点。
“要区分清楚压力的来源,确认重点,确认那些可以放弃。”教师的工作很繁杂,从早到晚基本没停下来的时间。如果事事都觉得是同等重要的,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散,那会事倍功半。刚刚进学校的新老师,往往会想把什么事情都处理好,但是总觉得力不从心。我曾经就有这样的感觉,于是我开始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踏踏实实地把课备好,课后作好反思工作。虽然不是每一次都有师傅来听,而且备课的辛苦可能也不能为人所知,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教学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所进步。教育教学能力才是教师发展的根本。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12
我认真倾听了xxx教授《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其中“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这一心理现象,令我感触最深。
我班有一个不想做任何作业的小哲同学,我觉得他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许使我们老师的错误做法造就而成的“典型后进生”。反思平时的做法,我真想对小哲说一声:“孩子,对不起!”
我将尝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我们班小哲同学的表现,分析其表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以求找出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一、“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
钟教授讲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压倒了个人的发展。孩子们为了拒绝体制,宁愿造成不幸的终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级里的耻辱……”
20xx年秋,我担任一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我班小哲的一些变化,非常符合钟老师讲的这种心理现象。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小哲已经不再做任何作业,甚至拒绝学习。
记得小哲一年级刚入学时,能认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每次老师提问,他会很积极地举手,当然更多时候是抢答。因为他自控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差,想说就一定要说出来才能安静下来。后来,小哲对音节拼读、认读笔画较多的汉字,汉字书写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困难很大。同时,小哲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我和老师们对小哲不约而同地就只有批评批评再批评,除了批评还是批评。这就出现了下面的一幕:“啊!错了这么多!唉!怎么十个字,写错了九个!”我们班其它学科老师也经常向我告小哲的状:“你们班的小哲,昨天又没做数学作业!”“你们班的小哲,今天美术课又没带全美术材料,上课什么也不做!”……渐渐地,老师们觉得他学习是怎么也赶不上去了,就给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么玩,只要不故意扰乱课堂,老师们就会不管不问。老师不再关注他,同学们也越来越忽视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说是即将或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孩子。
现在,小哲已经上二年级了,而他好像已经对学习知识完全失去了兴趣。他不再写任何作业,上课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拒绝写错误的作业,以免承受班级里的屈辱。这种现象就是福勒博士强调的,某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认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孩子们为了拒绝体制,宁愿造成不幸的终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级里的耻辱……”
二、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戴克斯的“行为目的”理论: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1759)中说:“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欲望将必然难以得到满足。”表现出问题行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归属感”,但是又希望获得师长和同伴的关注、认同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他们只有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现在的小哲,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理,所以才表现如此。课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无人的“疯玩”——随便乱涂乱画些什么,咬咬铅笔头儿,捏橡皮泥,玩文具,折纸飞机……任何一个小东西,都足够他玩上一节课。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几乎已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而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跑到讲台上跟老师说:“我要上厕所!”他几乎每节课都要上一次厕所。有时看他的神态表情,确实急需上厕所。有时又发现他去厕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园里透透气,玩一会儿。因为他要溜达很长时间才回到教室。
课间活动,小哲常常会因为一点儿小事(伙伴碰了他一下,同学抢了他的蚂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课间活动,校园里正浇花,他拿着一根长长的柳条沾满了泥,一边跑一边甩,追着小伙伴满校园跑,弄得校园里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污!还有一次,他竟然拿着一把剪纸刀剪自己的头发,伙伴们越是不让他剪,他就越剪,结果很多同学围观,等老师指导,他已经剪得满头坑坑洼洼像个“刺头”。如今的小哲,无论是与众不同的怪异表现,有意所谓的恶作剧,还是哗众取宠的行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们给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这一系列表现,我感觉自己身为老师,身为班主任却丝毫不懂心理学,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误判:“他是学习有智障的孩子,不用严格要求他完成学习任务,只要让跟小伙伴们一起玩,一起快乐的在一起,就足够了。”
原来,我这不是一种善举,我只是在给自己找一个不用去管理他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对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对不起!孩子,你需要什么?孩子,让我怎样去帮助你?”
三、过去的事既然已经发生,忏悔也没有必要,如何避免“错误的做法”再次发生倒应认真思考。希望“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若要尊重与接纳每一个学生,除非我们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相信每一个体独特的潜能,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和价值,否则我们不可能做得到。
当一位老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赏学生成就和优美的一面,同时,他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错失、困惑和混乱,因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变性。而教师的接纳、尊重、饶恕、忍耐,会引导学生的转变与成长。
小哲才刚刚踏上小学之路,如果我们能做到从现在开始,注意从言辞和行为等方面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颗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纳这个孩子。他可能曾经是因为保护尊严的需要转移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现在趁孩子还没有对学习知识完全失去兴趣,我们还能帮助他更快地找回对知识、技能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老师们达成共识,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几个方面。
1、对孩子全接纳,无论他犯了什么错,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辞去羞辱他,保证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2、多关注他,给他发言的机会,多让他回答难易适中的问题。他书写能力差,但背记能力强,我们不要抓住其不会写字的小辫子不放,多让他背诵一些诗文,以展示其优秀的一面。
3、家校沟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师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作业。只要孩子稍微有进步,就给以大力表扬,逐渐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强体壮,爱劳动,也很会干活。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优点鼓励他多为班级服务,这样他会觉得自己对大家有用处,在班里有地位,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渐让他在同学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爱与归属感,他就会踏上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他徜徉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时刻关注着学生内心的基本需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学习儿童心理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这将是我永远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优秀中学教师讲座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讲座心得体会优秀10-26
就业讲座心得体会优秀02-27
考研讲座心得体会优秀03-09
创业讲座心得体会优秀03-09
优秀讲座心得体会模板12-05
讲座学习的心得体会优秀11-08
名师讲座心得体会优秀05-19
教学思想 讲座心得体会优秀10-26
小学教育讲座心得体会优秀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