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时间:2021-12-28 16:46:1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金融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融科技讲座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融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金融科技讲座心得体会1

  在金融前沿讲座的课堂上,老师曾说过互联网金融将会是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走向,并且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专业知识。

  最近,社会上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的评论多了起来,银监会也开了旁听会,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从网络上看了一起好年会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首届湖北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暨一起好周年感恩会上的发言,结合自己结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也谈谈感想。

  我始终感觉,传统金融的本质是解决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就是一个风险的配置机构。那么互联网优势在哪儿呢?在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不确定性,其结果就是预测人们的行为偏好,以及描述未来,如果真的做到这点,以配置风险为使命的金融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最终替代金融服务,这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可怕之处。也就是一般而言的,传统的金融如果不去改变自己,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就会倒逼传统金融去改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结果何时发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平台老板跑路,自融圈钱,假标泛滥,投资者的资金血本无归,这些现象也不十发生,几亿,十几亿的资金在维权之中,投资者苦不堪言,这个现象也是暂时不能回避的,但另一方面,在前进中去修正,在发展中改进,这个主基调不会改变,企业需要资金,投资人投资无法实现多元化,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而互联网金融才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手段和发展方向。我们相信,随着第三方支付的透明,随着监管手段的慢慢见效,互联网的前进道路是越来越宽广的,我们投资人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年会上茅老的精辟分析与论述,让冬日里的投资人见到了春日的阳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期待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早日到来。

  我心目中的平台应该象茅老说的那样,能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起敢于发展,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正确理念,在管理上更上一台阶,克服短视现象,以运营为基础,与时代接轨,与互联网最新技术接轨,多听投资人的心声,力求平稳发展,回报社会,回报所有的投资人。

  金融科技讲座心得体会2

  刚入学的新老生见面交流会上就有师兄说学校会提供很多学术讲座,这是我们积累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自己意识到了硕士阶段跟本科是不一样的,作为研究生,我们必须注重训练和培养创新思维,拓宽知识面,充实创新所必须的知识基础。多参加与学科相关的科研与创新方法讲座十分必要。在听说学校专门制定了学术讲座制度,会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们为我们开办学术讲座时内心很激动,很渴望参与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了解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回顾这一年多参加系seminar的学习,发现自己在了解到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的进展动态和领略到各位大师创新的研究方法的同时,还学到了很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如何选择听取学术报告的机会?如何为出席学术报告会做准备?如何从学术报告中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如何把所听的学术报告与自己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

  记得参加的第一次讲座是美国匹兹堡大学Daniel Berkowitz教授学术讲座,Daniel Berkowitz是一位法制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他同很多国外教授一样非常具有人格魅力,讲解时肢体语言很丰富,例子大多被他讲的生动活拨。那次他给我们讲的是有关苏联解体后俄罗期经济增长的两大转变,听完后对于自己比较陌生的俄罗期增长方式有了初步了解,以及也学到了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应如何选取数据和研究方法。比较遗憾的是虽然在听之前与同学打印出了论文,但没有细细看只粗粗地浏览了一遍,以致很多地方都没来得及抓住重点。这次听报告后紧接着没两三天就参加了经济学系和岭南实证与计量经济研究中心的双周Seminar,讲的是产业集群与企业边界的建构,是与我们专业所学的相差蛮远的,产业集群还了解企业边界却完全不知,不过听到教授详细的讲解后倒是产生了想深入学习一下的兴趣,对于报告中提到的结构二重法这个新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相关的搜索。虽然总体上来说理解的不是那么到位,也还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开阔了视野,让我决定以后看书查阅资料的范围要更大更广。

  这次Seminar跟同天的前沿计量方法的实证应用讲座相比,身边同学都认为后者更适合我们,毕竟前沿计量方法更为我们所需,经主持人介绍知道当时给我们讲的是曾于纽约大学博士毕业的一名优秀人士,他在上学期间就跟着导师发表很多优质论文,现研究的都是前沿问题,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在学术上很是谦逊,还记得讲座间的提问环节我们一位师兄指出他使用的条件马尔可夫链应用于经济时间序列存在一个隐藏条件,这会导致其他情况无法使用该方法,他笑笑说师兄问的很好,这是他还没解决的问题之一,还让师兄讲座完后跟他讨论一下。从他身上以及作的报告中我们的确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这之后配合时间又陆续参加了好几次,像对经济学的多学笠思考,国际政治经济互动视角下的东亚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资产价格的信息功能等讲座,这么些讲座听下来发现,要想通过聆听学术报告增长知识对自己有很大提高,必须做好一些事前准备和事后回顾,比如首先要知道如何选择,参加哪些学术报告对自己帮助最大,师兄师姐们告诉我们学校学术活动、学术报告很多,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必每次都参加,要做正确的选择,学术报告一般来说可分为:鸟瞰型、专题型以及讨论型,鸟瞰型的报告人一般会对我们分支学科或相关专门性话题做较为全面的总结和综述,侧重于纲要性的、趋势性的描述和分析,不会拘泥于细枝末节。这类报告对了解学科发展的全面动态,增进综合知识,把握科研方向极有助益。师兄们特别青睐于它们;而专题型的报告人是对经济领域中一个范围较小的专门性话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描述,内容通常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或动机;问题的归纳与表述;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果;结果分析。

  我本人还蛮喜欢听这一类的,因为只要事前的准备像阅读相关文献,列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一席讲座听下来会解开自己心中的不少疑问,也会在事后更加的关注这一小块的研究动态,比如,有一次尹咏雅给我们讲的中国员工对于处理冲突方法的选择,首先一听这题目就知道要讲大概是什么了,自己很有兴趣,尹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冲突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分类,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要判断是哪类冲突,产生冲突的原因,处理冲突的方法有很多,这其中该如何选择等,在讲的过程中老师举了很多例子,非常形象生动,整个报告听下来很流畅很有层次感,报告完很多同学都有跑过去与老师讨论,让我印象很深刻,对管理学中事故处理这部分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讨论型的一般;形式不那么正式,论述不一定完整,结果经常有不确定性,会上经常有激烈的争辩和讨论,这一类我发现只有当我对这一部分内容了解的比较深入才会明白,不然坐那听别人精彩辩论自己还是云里雾里不太能判断谁比较在理一些。选好要听的报告后要做的准备我也在听了很次讲座后总结出一些:例如,报告人的背景,他们的学术背景、专长、学术成就、治学特点等等,他们对此次报告内容所做的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涵盖范围、专业特点、模型与方法、主要结论、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同时,最好带着问题去听报告,例如,想为自己拓展什么样的.知识范围、向报告人当堂提出何种问题、报告后如何请教报告人等等。总之,准备得越充分,收获就越大。

  当参加的学术讲座越来越多时,我发现,虽然不同报告的主讲人他们研究领域不同,优秀之处却大同小异,他们的口头表述都组织的非常有逻辑性和顺畅感,ppt也都有自己的高明之处。我们不仅能从学术报告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更能领略各专家的口才艺术,开阔视野,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讲座听的多了,也慢慢可以把许多专家们的思想潜移默化的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要带着不同的心态去听报告,这样收效才会不一样,从听报告、得收获的角度挖掘聆听过程的乐趣;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听报告,抓住报告人的金玉良言、警句妙言,尽最大努力去消化报告内容;还要以对比提高、增进知识的意图听报告。

  对于与自己专业相近的报告,应不断比较自己原有的知识或认识,从中总结报告人的对自己的启示,为改进自己的工作做铺垫;对于不是自己的专业方向的报告,应搜索可为己用的线索,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缺陷或不足之处;当然最重要的是以积极参与者的身份听报告。到了报告会,就把自己置身其中,融入报告会的环境和氛围,积极思索,大胆发问,以求提高。

  这一路报告听下来,学到了很多学术长辈的研究理念、态度和方法,收益获多。一个学年结束了,交完学术讲座这篇心得论文,这门课就告一段落了;但是,这是终点,同时也是起点,即便是到了研二,或者更以后,我想,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去聆听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学术讲座。努力进取,全面平衡。

【金融科技讲座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科技讲座心得体会(通用7篇)12-26

大学金融安全讲座心得体会(通用5篇)12-27

听校长讲座心得体会12-27

消防培训讲座心得体会12-27

道德讲座心得体会范文12-26

公司讲座心得体会范文12-26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范文12-26

工程专题讲座心得体会12-27

旅游发展讲座心得体会范文12-27

教师班级管理讲座心得体会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