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提高抗风险能力

时间:2022-10-18 18:51:3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如何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提高抗风险能力

  半年来,本人积极参加亲清学堂学习,收获颇丰。1月6日晚上,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及20xx年展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谈谈个人体会:

  社会进步离不开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四是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

  应对突发事件,要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一、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

  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

  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

  四、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

  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五、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

  总之,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树立危机意识,积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

【如何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提高抗风险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能力论文06-21

家庭教育专家帮孩子提高抗压能力09-15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研究论文04-12

开展“防风险保平安”安全生产工作总结04-16

医院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工作总结(精选15篇)04-28

公司道路运输安全管控能力风险评估工作总结01-05

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论文04-01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电网建设的应用论文06-21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承诺书范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