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25 09:53:59 晓怡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

  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兴趣为主要教育基础。而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群体的一个普遍兴趣,因此,将教育的课程融入到游戏中去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成为现代幼儿园教学的一大主题。4月28日,聆听了罗园长《课程游戏化》的讲座。我将在这次培训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阐述一些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幼儿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动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不仅对于幼儿的生活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活动形式,不仅对于幼儿的生活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构成了幼儿教育的基础。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做什么都没劲,只要玩起游戏来一头是劲”。有时我们也会发现在集体活动中,有一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单纯的说教引不起兴趣,但老师说“下面开始游戏时,孩子们马上改变原来的姿态,随时准备投入到游戏中去。家长的表述,孩子的表现给我们一个信息:孩子对游戏的渴望,对游戏的需要,就像我们人类对食物的需要一样,游戏可以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食粮,当他们一有空闲,便会想出各种办法玩,并努力玩出新花样。大自然的一声虫鸣,会引发他们去寻找;小鸟的翅膀被折断,他们会像大人一样给小鸟包扎、喂食,扮演鸟妈妈、鸟爸爸精心照顾小精灵;当一簇美丽的花儿开放了,他们便试着种上一两种植物,期盼着绿色的生命给他们带来惊喜。

  所以说呢,游戏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和发展。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早在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 。首先,游戏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语言在幼儿游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要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领会别人的'意思;同时也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词汇不断丰富,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游戏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己探索、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在感知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使儿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最后,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到游戏中,以游戏这种娱乐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其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2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让幼儿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发展。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一样,在幼儿园课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戏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园整合课程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和教学的概念常被混淆,在许多场合,游戏成了各级教学目标、按教师的意志和计划进行的活动,而教学原本承担的任务却悄悄的被游戏替代了。事实上,游戏和教学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二、游戏活动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特有的一种学习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等是游戏特有的属性,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发展,对周围一切事物好奇、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凸显幼儿“自主、自信”这样一种主体精神。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使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这样既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又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探索事物性质,运用已有知识、操作各种材料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游戏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为了让孩子的区域活动充满阳光与乐趣,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给孩子们粘贴了各种棋盘,孩子们可以自由的下棋,整个游戏过程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孩子们的良性竞争、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添设了迷宫、沙包、跳绳、滚球等玩具,在自由活动时间,一簇一簇的孩子在尽情地玩着各式各样的益智游戏,使幼儿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这种活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让孩子受益无穷。

  四、游戏能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良好品格

  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形成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基础,而且认识越深刻,情感就越深切。通过游戏进行情感教育的效果较好。

  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中的教育作用,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找到游戏与课程的结合点,达到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以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3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游戏的时间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自由游戏时间不够,特别是大班的孩子。可我们不能以游戏时间不够来作为借口,因为按照教师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同的。保证一次连续游戏时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第二、关于区角活动的性质

  有了区角活动游戏反而减少了,这是教师普遍意识到的问题。为什么区角活动不是游戏呢?因为区角活动中的大量材料都有教师预设了特定的目标,规定了玩法,而幼儿对很多内容并不感兴趣,常常需要教师引导着去选择。教师的困惑是区角活动究竟应当如何定位,它是自发性游戏还是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应该是游戏性的'还是个别化学习性的?我的观点应该倡导游戏性的区角活动。

  第三、关于主题活动与游戏的关系

  大部分幼儿园都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实施课程的。然而,如何通过有内在联系的各类活动来展开主题,可以反映教师对主题活动的不同理解,从而决定游戏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差异很大,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分科教学,那么游戏至多就是服务于某种特定教学目标的手段;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那么具有游戏意义的自主探索和自发表现就会渗透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与主题名称相关的系列活动,那么教师就会根据这些活动的需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游戏;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那么幼儿的美工建构活动就会占据主题活动的主要过程。

  无论我们怎么理解游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的活动,因此教师只需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与主题相关的某些材料。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模糊教学与游戏的界限,是两者融合互为生成;二是分清游戏与教学的界限,是两者并列,相对独立。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4

  启蒙教育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成长方向以及智力水平,以往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忽略了幼儿主动思考的能力,降低了游戏开设的有效性,为此,幼儿教师就需要结合幼儿思考能力以及在游戏活动中包含的内容,采取适合的方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思考。

  为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真正做到把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还给孩子,以提升保教质量。近日,我园教师参加了两天半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专题培训活动。

  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游戏化课程中进行合理指导,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那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游戏化实践中来。教师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课程游戏化: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孩子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一节课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

  我们明白目前课程游戏化建设有明确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前往目标的道路,真正做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让游戏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5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幼儿教师,工作是最辛苦的、最繁琐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同时也是孩子长大后最容易忘记的。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是我选择了这份职业,我喜欢这份职业,我就可以为了这份职业而努力,为了这份职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心血。

  通过学习、观看了王颖园长组织的《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学习后,结合平时自己组织的游戏活动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老师在游戏活动中与幼儿的交往。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由交流。我们老师应发挥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作用,而老师指导的关键则是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积极有效地与幼儿交往。

  经过平时游戏活动的经验,我发现了游戏中师幼交往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游戏材料的不足,环境创设不当,影响互动效果;老师过多的干涉、限制幼儿的活动与自由,使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对幼儿个别差异分析不够,关注性格开朗、行为积极的幼儿多,而对性格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关注少,导致个别幼儿常处在游戏的外围状态等等。因此,我们为了提高游戏中师幼互动的质量,首先得考虑游戏的材料,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引导幼儿展开多种多样探索活动的支架,要做到有效的师幼互动,我们应该放手让幼儿主动参与准备;同时,根据游戏发展的需要,得及时补充和更新游戏材料。随着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需要有意识地提供更多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通过与新材料的互动,不断深入开展游戏,探究新发现、新玩法。下面我把平时组织的一个中班的游戏活动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总结一下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中班“娃娃家”游戏开始时,我提供白色的废纸让孩子们撕纸。每个孩子一个小碗,一小张白纸,鼓励他们撕成“米粒”,做饭给娃娃吃。提供的白纸不大,以免孩子活动时间过长没有耐心继续下去。撕纸后,他们开始把“米”放到“煤气灶”上煮给其他人吃。由于每个孩子都有简单的操作材料,能够“客气、友好地”进行平行游戏。大家都有事情做,游戏中都能获得愉悦感。可是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没兴趣了,我的.活动预期效果没达到。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给幼儿及时补充和投放新材料的话,对幼儿来说肯定是一种新的吸引力。比如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绿色的皱纹纸做“青菜”、红色的皱纹纸做“红烧肉”、黄色的皱纹纸做“豆芽菜”等等,孩子们肯定会沉浸在快乐的“做饭”游戏中,无论从技能、情感上,都能获得很大的满足。如果我还能从网上下载一些水果、蔬菜的小图片让孩子们撕下来,放到碗中,“改善伙食”的话,让小宝宝们吃得“白白胖胖”的,效果将会更好,就能让“娃娃家”游戏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当然,除了上述部分,还要很多的感想,也有很多的收获。不管怎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把学到先进知识理念和技能运用到教学中,我也一定会用我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6

  首先,我非常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在这短暂学习的一天中,我好像从里到外受到了一次洗礼,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我受益匪浅,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这次培训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解,让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

  首先是秦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自主游戏中的观察与成长,关注幼儿游戏观察学习!接下来是琥珀山庄第一幼儿园的张丽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小小纸盒大创意,介绍了纸盒的各种玩法。还有惠民新村幼儿园的吴慧老师,介绍了自主游戏游戏共享单车,孩子们是如何探索进行这项游戏的。每一次学习就像一份精神粮食,不断地滋养着我的思想,不断滋养着我的力量!

  教育幼儿,要从爱出发。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注意和幼儿沟通,幼儿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幼儿,还表现在老师对幼儿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作为幼儿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丰富孩子们的,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工作的目标。

  这次培训,每位专家老师精彩的讲座,让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活动创设水平。首先是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进一步探讨与更新,她给我带来了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要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察、思考、理解复杂的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活动,让孩子在快乐和自信中学习。以前我们也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但只是把游戏作为完成教学活动的一个辅助与补充,是为教学而游戏,是教学的一种“装饰品”,而没有真正认识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没有将游戏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是幼儿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

  此次培训中,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只有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从实践中学习,在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才是我们成长的途径和的收获。我会继续努力下去,以那些优秀教师作为动力的榜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7

  近日,我参加了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专题培训,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著名理论指导专家张晖老师关于《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深度思考和智慧实践》的讲座,让我对课程、游戏以及课程游戏化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想我们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握住几个关键要素:

  一、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作出的重要论断,有三个内涵:

  1.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和创造,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充满游戏精神;

  2.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应该充分保证,这是儿童的权利;

  3.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该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真正让教学活动游戏化。

  二、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征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他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无游戏是“小学化”、“成人化”的主要表现,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用虞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让我们的`课程更加有趣一点,生动一点,实在一点,有效一点。

  三、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

  1.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要在情境中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在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的过程中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把生活、游戏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2.教师要确立以学定教的理念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般为教在前,学在后,教师教什么,幼儿就学什么。说到底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而其实幼儿园教的核心内涵不只是传递,而是引导幼儿做适宜的事,支持、帮助幼儿完成自己的探究、交往和表达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观察,了解幼儿,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生成幼儿感兴趣的、能引发他们积极的相互作用,并动用多种感官获得有益经验的课程。

  课程是行动的过程,是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也是环境材料不断被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当前的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我们要仅仅围绕课程游戏化这一命题,切实开展幼儿园课程建设,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水平,提升幼儿园的办学品位,还孩子们一个有趣的、快乐的童年。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8

  虽然我们的培训时间只有一天,但这些培训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听了吴海虹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好的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现在我就吴海虹老师的培训谈谈我的感受:

  1、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尊重儿童,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还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因为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主动的有能力和自信的学习者,我们要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因为孩子们一些看似不规则的行为其实都是一种学习。如果我们只是把他们当成孩子,那么担忧、责备、溺爱就会出现,从而也会出现控制、阻挡和反对孩子们的学习行为。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一名学习者,孩子们的行为在我们眼里都会成为学习行为,我们就会出现支持和回应孩子们的.反应,从而能更好的推动孩子们的进步。

  2、教学就是倾听。以前我总认为教学就是带着孩子们开展活动,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但是这次培训吴老师的一句话让感触很深:“当有人倾听儿童心声时,力量的天平就向儿童倾斜”。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学会在一边站上一会儿,给孩子们的学习留出空间,然后仔细观察孩子们在做什么,然后很好的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更好的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3、教学不只是倾听,还有回应。如果只是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却没有回应孩子们,孩子依旧得不到发展的空间。但是通过倾听孩子,了解孩子,从而追随孩子的学习方向、兴趣和优势。那么就可以更好的回应孩子们,推动孩子们的进步。回应并不是与孩子们长篇大论,有时候回应只是一句话或者游戏时候的一种材料。

  通过这次培训,我还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由游戏起来,真正的将游戏还给孩子,还给孩子们游戏的时间,还给孩子们游戏的自由,不要将成人意识强加于孩子身上。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9

  “游戏就是幼儿园的全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6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赵巷幼儿园我见到了“角色游戏”研究专家——林茅老师。见到林老师,我们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感激与感动之情!感激: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前辈,不惜冒着大雨来给我们这些青年老师们进行游戏的指导及讲座。感动:林老师依然热爱着她的幼教事业,爱着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依然为幼教事业默默地付出着。

  林老师的讲座《游戏观察与指导》告诉我们“观察是指导的基础”。林老师问:“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观?什么是察?是否清楚呢?”林老师的开场白,让我们清楚又糊涂。在我们的眼里,游戏并不是很难,老师的观察也是简单的,指导自认为也是比较有针对性。但是在林老师看来,我们的观察都是“违观察”,我们的观察都是停留在内容上。

  林老师的讲座生动,又非常有指导性。在她的讲座中,实例是一个接着一个,看到出林老师总是出现在教学的.第一线。在一个“地震“的案例上,林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案例情况。我们也进行了分析,感觉孩子的行为可能是破坏了整个活动的场面,应于治止。可是却没有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去考虑孩子。一个偶发的情况,却引发了孩子们集体进行逃生演习,多么有生活经验的一群孩子们呀!虽然孩子们没有接触过地震的情况,或许他们是通过电视、故事、大人的讲述等多方面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林老师了解孩子们,她当时就阻止园长介入游戏,她想看看孩子接着还会发生什么情况?没想到孩子叫着林老师一起逃,要地震了!

  这样一个案例就非常值得我们去观察,去反思、去判断,去想该如何解决,以行动来设计。林老师教我们观察和记录时要记关键的事情,要体现价值型。我想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值得老师们去思考。

  “把游戏还给孩子”,是呀,孩子是在游戏中生活、学习、成长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都是她生活经验的表现,孩子的一切都会在游戏中告知你的一切。我们先从观察着手,学会观察也是一门学问,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去指导。

  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林老师的讲座为我们一线教师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为我们在今后如何在游戏中进行观察与指导指明了方向。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0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3、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4、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1

  最近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第三节自主性游戏,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与含义、特征与关系,深有感触。

  我们经常说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而我们的这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理解的几大误区,比如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自己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理论相违背的,因为从自主性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等性。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对于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在这一章节中也有明确的解说,在自主游戏的.几对关系中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我的感想: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进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太阳,作为我们来说,为了他们,我们做什么都值得,虽然这条路很漫长又迷茫,还看不到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愿意这样前行,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我们的责任。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2

  最近阅读了邱学青写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游戏的一些理论、结构、分类,深有感触。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什么呢?何为基本活动?基本也就是根本,具有基础的、本质的性质的性质,基本活动就是本质性的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是具有游戏的性质。而游戏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提起它谁都知道,但游戏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这样几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如果把“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为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那就难免可能导致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以几个游戏名称来安排活动,就好像厨师烧菜时,每道菜都离不开盐一样。游戏作为调味品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而这些游戏活动之间可能都是没有什么本质联系的,它们是孤立的、分割的'。这种理解只能达到形式上以几个游戏活动来填充主要的活动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种做法相对于过去那种不重视游戏的现象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仅仅是形式上给予了关注。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错误理解有可能使各种活动都一味地去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幼儿也许是感觉在玩,但活动目标的达成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在一个大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构思,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结果有不少幼儿选择了绘画这种形式,但从画面反映出来的水平只相当于对中班、甚至小班的要求。仅仅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而不从活动内容本身去考虑其游戏性,所得到的结果也许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先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3

  这几天,我阅读了《学前游戏论》中的“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中的评价”这一节。对如何在幼儿游戏中进行评价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认识。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在学前儿童教育实施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是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检验、评价教师指导组织游戏的能力和效果、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它能够推动学前教育中游戏的科学实施和开展。只有在评价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及游戏发展的特点和水平的情况下,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对儿童的教育和游戏的实施及教师指导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以往老师组织游戏评价,常常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游戏评价,是将幼儿强行的拉入老师的思维中来,老师通过对游戏目标的把握、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去抓住符合教育目标的游戏内容或突发事件来展开游戏评价。而这些可能是孩子对游戏兴趣之外的东西了。实际上老师也知道: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游戏评价的内容也可以交给幼儿来完成。但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评价中,老师常常会因为缺乏方法在评价中遭遇瓶颈:分享快乐和经验一般总是围绕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高兴或成功的事,解决了什么矛盾等问题来展开。久而久之,这种游戏评价也会失去魅力,幼儿也会对这样的.游戏评价漫不经心。评价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我联系自己的角色游戏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1、开门见山型:在游戏后的讲评中直接点题。当老师在游戏中发现了有价值的内容时在游戏中先和幼儿产生互动,以游戏者的身份丰富该游戏中幼儿的经验,这样在介绍时幼儿就会显得不紧张,也会乐意分享介绍。然后在点评时直接点题,采用“渲染”的方式开头:“今天呀,XX和平时不一样了,你们看,XX多了些什么呢?”从而引起幼儿的关注并急于聆听不一样的地方。

  2、情感宣泄型:让孩子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引发经验交流。当大家都热衷于自己的游戏情节时,可以用:“今天你有什么事想告诉大家呀?”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游戏的回忆,不管是开心事和不开心的事情,在聆听幼儿的介绍中,及时捕捉到“闪光点”,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幼儿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自主得出结果。

  3、经验回放型:让孩子回忆平时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在讨论某一个游戏情节时,帮助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回顾,引起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幼儿自主意识到某一游戏该如何正确进行。例如:针对小吃店服务员服务不周的情形,在点评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去饭店吃饭就是站着的么?”针对小吃点没有点菜单的情况,点评时又会以“你们平时去饭店吃饭,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点菜的呢”,从而让幼儿乐于说、急于说,在诉说中进行自主创设。

  4、及时干预型:在游戏的过程中,直接用语言引导与儿的游戏。当发现孩子游戏中的问题时,老师直接用语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看到超市的物品未放整齐时,老师会说:“今天的超市怎么这样乱呀?”帮助幼儿回忆参观超市的情景,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又如:当警察在随意奔跑时,老师会问:“警察叔叔,你在忙什么呀?”通过询问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回归游戏的思维。

  5、情境再现法:对幼儿的游戏情境再现,共同总结经验。

  让孩子对于游戏的情节进行再表演,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视觉感知中,自己去欣赏同伴的模仿过程,自己做出判断,通过相互的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积累游戏的经验,从而增强对游戏的兴趣。

  不同的评价方法,帮助老师以合适的身份评价游戏,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关注幼儿的游戏,倾听孩子的需求,这样就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推动游戏发展的进程,孩子可以更多地满足自己游戏的需要,玩得更快乐。当老师改变了游戏的评价方法,让孩子投入到评价中来时,他们已经成为了游戏主人,此时他们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孩子也就是在这样的快乐游戏中前进着,同时推动着游戏发展的进程。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4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

  游戏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活动。通过游戏唤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按照皮亚杰的理念,从认知活动而言,游戏是同化的过程。幼儿玩游戏越多,他们智力会发展更好一些。

  “现在的家长不愿意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太多,他们更关注孩子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多少知识,这几乎是所有老师都面临的困境。”北师大刘焱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获得幸福的童年、该年龄应有的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幼儿园游戏一方面要服务于教育目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应是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这样才能给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游戏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日有长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增长知识,就好象春风化雨般使草木生机盎然。

  精心创设游戏活动环境

  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准备足够的游戏材料。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活动区中为幼儿准备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信封),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小动物,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笔、油泥、剪刀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捏、搓、团、揉做成各种小动物和各种形状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动物轮廓等等。

  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游戏是幼儿的第一需要,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户外活动、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此时,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气氛宽松愉悦,从而能调节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在心理上获得放松。在自由游戏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己意识,增强自信心。

  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做游戏活动的旁观者。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应该沉默,不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因为,在孩子们心理,教师总是对的,教师的话总是应该听的,教师的发言会打断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扼杀幼儿的创造灵感。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就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支持者。

  做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当孩子们分配角色,安排任务时,教师应作为游戏中的一员,服从游戏组织者的分配,教师是作为幼儿的游戏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童趣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

  做游戏活动的引导者。当孩子们在游戏中碰到了他们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以幼儿平等身份,发表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供他们参考,不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当个别幼儿游戏碰到困难了,教师应象同伴一样,问问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强行劝说,但教师的意见、建议必须是一种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幼儿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5

  飞跃发展的时代注定了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俗话说的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近期我们和集中心幼儿园举行了教师读书活动。我选择了《学前儿童游戏》一书。这本书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儿童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戏指导策略思想。书中的思想和理念就像一盏指明灯,指引着幼儿教师在儿童游戏教学的道路上更轻松有效的前行,着实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儿童游戏的开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著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是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说到做游戏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参加。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选择参加的活动,一个幼儿不喜欢的游戏是不可能很好的进行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时,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遵循“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让幼儿游戏成为具“自然性和教育学”的活动。

  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游戏活动。无论走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总会发现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一定会看到一群群游戏的孩童,听到一片片欢声笑语。

  游戏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游戏真的是任性自由,为所欲为的放飞自己吗?相信很多老师也会困惑。其实毫无原则的放任自由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最终也没有玩出什么“花样”,那怎样才能教会孩子“会玩”有意义的游戏呢?通过这次读书学习后我认识到:让儿童的自主游戏绝对不是不需要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曾做过一次观察实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我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为每组准备了同样的圆环,一组幼儿自由玩耍,只见孩子们拿到圈后随便滚两次,跳两下几分钟后就变得无精打采了。而另一组我们设置了游戏规则一个圈单脚跳两个圈才能双脚跳,踩到空地就算失败。第二组孩子积极性很高,互相比拼,挑战比赛,遵守规则。事实证明有了规则的游戏反而让孩子们增添了更多具有挑战自己的那种快乐。

  至于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是需要指导呢?读书学习后我理解到,幼儿游戏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样非常重要,而如何有效的指导幼儿游戏,那就要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了。在本书游戏指导方面我学到:积极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或者同伴团结合作意识。在适当的机会给予科学的引导,不包办孩子的任务。及时对幼儿的成功给予鼓励,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增加游戏热情和游戏积极性。

  儿童游戏中如何为幼儿选择或者提供材料的问题这时候就特别重要了。这次的读书学习后,我发现其实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幼儿出现无从选择,或喜新厌旧。在一次游戏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当孩子面前有很多材料时候孩子的整个游戏几乎都是独自在那完成,根本就没有和同伴讨论交流的意识,当然结果往往也很一般,没什么创意。其间教师的启发引导也很重要,记得那是在一次拼图游戏活动中,乐乐小朋友兴致勃勃的要拼一个机器人,他发现自己需要一个梯形做帽子。而正好此时已经没有梯形了?乐乐说:“老师能不能再给我找个梯形?”我看了看他,蹲下身笑着对孩子说:“梯形没有了,那你看这现有的图形宝宝能不能拼一个梯形呢?”孩子恍然大悟,几分钟后我发现乐乐已经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平成的一个梯形帽子。所以教师的教育引导要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磨合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本次读书学习后,我摒弃了过去对儿童游戏不正确的的认识,将更科学的儿童游戏理念运用的现实教学中。比如建构区游戏指导。建构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积极动手动脑,促进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创造潜能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在开展建构区游戏之前:我会和幼儿一同讨论,确定好今天要玩的游戏主题。提醒幼儿进区规则。材料的提供方面我会尽可能提供各种材料,为幼儿提供想象创造空间,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会引导幼儿和同伴讨论商量,尝试改正。自己想办法而不是老师先说出解决问题方法,游戏过程后,我会和幼儿对今天的游戏成果进行分享,并及时给予鼓励。我的实践结果是:班级里的游戏活动越来好,孩子的参与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玩中获”。所以,建构区中的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既尊重了幼儿的游戏意愿,又发挥了幼儿游戏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幼儿在快乐中进步成长。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终身学习才能不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这次的读书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在儿童游戏指导活动中我一定会做的更好。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6

  《学前儿童游戏》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本书对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都进行了整理、介绍,并对有关理论观点做了评述,表达了作者的游戏观念。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上、下两篇,上篇是一至七章,下篇是八至十三章。上篇主要是涉及观念层面的问题,下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加以探讨。第一章论述了相关学科对游戏的看法,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和本质性特征,以及儿童游戏的性质。第二章运用了较为详实的研究成果来论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第三章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游戏的理论流派,对每个理论流派都给予了简要的评价。第四章是对游戏分类问题的论述。游戏的分类直接影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因此,对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专门论述了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第六帐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这是必须要面对并搞清楚的话题。第七张关注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程及发展趋势。第八章专章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知道策略。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则分别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游戏观察记录的角度,对第八章中提及的策略加以详细的论述。第十二章又在前面游戏指导策略的基础上,对各类游戏的指导提出了具体的方法。第十三章则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游戏治疗作介绍,包括游戏治疗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

  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象,从小至年幼的孩子玩耍打闹,到成人的各种娱乐,甚至古稀之年的笑谈,无不诠释着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及其独具的魅力,而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则更为普遍,对儿童的魅力更为独特。从繁华的都市到淳朴的乡村,从古朴的.街巷到雅致的公园,人们随处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性质盎然地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正是孩子喜欢游戏,才使得无论是在哪里,都始终不忘将那些花样翻新、大小各异的儿童玩具展列其中,成为吸引孩子的最大亮点。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在时间上,游戏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而悠久,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千百年以来,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的局限,游戏一直被认为是与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工作不相融的,甚至是消磨时间浪费生命的活动。游戏慢慢开始成为人类研究的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在新形式下,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的哦诶样未来社会的人才,加强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实现对儿童游戏的科学指导和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来临之前,面对世界性提高公民素质的需求,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位置爱需要进一步确认,游戏的教育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经过长久的研究实践,我国广大的幼儿教师已从被动的教育实施者成长为积极主动的教师研究者。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7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xx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日前,三元区教育局组织开展“游戏——点亮快乐童年”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中,教育局责任股室负责人强调,各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游戏宣传月”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游戏对幼儿童年生活的重要价值,引导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创造充足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快乐游戏,扭转当前存在的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干预幼儿游戏、成人“导演”幼儿游戏、以电子产品替代玩具等剥夺幼儿游戏的权利,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三元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周玮炜针对三元区区幼儿园建构游戏组织的实际情况,做了《幼儿园建构区域游戏活动指导策略》的`专题讲座,帮助公民办园的教师剖析了建构游戏开展的意义与价值、各年龄阶段幼儿建构的核心经验、当前建构游戏中教师指导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认知与技能发展为核心的指导才更具教育价值,为大家指出了今后建构游戏研究的工作重点。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8

  曾经以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可是真正走上幼儿园教师岗位时才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哭声总是不绝于耳,这是我第一次面对新来的宝宝,面对他们的哭闹、不安、焦躁,我有过安抚、引导也有过束手无措。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情感培养,我渐渐地学会用心去聆听他们,爱他们,照料他们。 有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关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关爱孩子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摸索与孩子的交往以及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绝不亚于孩子任何一个教学阶段。幼教基础打得好,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不为过。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幼儿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对于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那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幼儿园的工作以来,看到每一个忙碌的身影,和自己一次次的实践体会,使我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更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和爱护孩子们。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的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19

  这一学期伊始,学校就在每周六开设了专业知识前沿讲座,请校内校外各种信息产业的精英来帮我们了解当今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我也是受益匪浅。

  每次讲座的教授都是业界的精英,有我们信息学院的院长、三星公司的高层、集成产业专业的分析师等等,他们讲的内容也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而是各种产业目前的状况和发展前景,让我们对即将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更理智的选择以后的学习研究以及工作方向。同时他们还都像我们分享了他们求学过程中的艰辛和付出,让我们更珍惜眼前在山东大学这样有着悠久文化底蕴和现代的管理体系的大学中学习的机会,也让我们明白只有付出才能够得到收获。每次的专业知识前沿讲座不仅是讲授科学发展的报告会,也是一趟发人深省的'人生课。

  通过数次讲座我对我国当今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了初步的认识。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之前就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健、务实的措施以及优惠的扶持政策,尽管全球的信息产业出现剧烈动荡、发展低迷的情况,但我国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良好的发展。各个部门都已经有了专业门类比较齐全、技术力量相对雄厚、产业规模跻身世界前列的产业体系,也产生了许多有一定竞争力的国产品牌。吸引了大量外资产业来中国建厂发展,进出口额巨大。但是我国信息产业还是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过于偏重制造业,应用产业较弱,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较差;集成产业对进口依赖较大,国内主要承担附加值较低的拼装工作;缺乏信息领域的高端人才,大量人才流向了经济发达国家等等。可以说中国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乐土,但同时又有许多挑战。我们这些大学生身上的责任是十分巨大的。

  作为一个进入信息学院的学生,我热爱将来将要从事的这项工作,并且通过讲座深知自己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身上的责任也十分重大。我认为在现在,我应该充分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每门基础课,充分了解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严于律己,刻苦学习。也不能读死书,要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全面理智的分析。如此在不断修正中,一步步努力实现人生的目标。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 20

  在20xx年暑假,我认认真真学习了江苏省幼儿园教师自学考试专升本教材《学前教育学》。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必要的补课。因为身在学前教育管理岗位的我,江苏省社会自学考试考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学前教育学历只有大专学历。正因为是给自己补课,所以我看的很仔细,也因此轻松通过了考试。

  本书罗列了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生态环境与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目标;学前儿童体格发展、体能发展、智能发展、社会性发展、美感发展与教育;学前课程;学前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的游戏。通过学习,使我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了大致的了解,也知道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懂得了儿童的体能、智能、社会性、美观等发展的特点。在看书的过程中,与其说是学习,还不如说是验证。因为对于学前教育专科毕业的我,已经工作了20xx年,在日常工作中日积月累了很多经验,所以看书、背书都很顺利。但是我听同去考试的年轻转岗教师说,这本书很难,内容很多,记不住。所以我觉得工作经验是宝贵的财富。

  看了这本书,不仅巩固了我的专业技能,让我用正确的方法实施教育教学,还提升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而后者正是在这本书中,最难识记、理解的,也是我们幼儿教师所缺乏的。书中专家的理论观点很多:有中外儿童观发展的演变;在智能发展章节中有皮亚杰的智能发展理论、罗比·凯斯的智能理论、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在游戏章节中有一系列早期的游戏理论和现代的游戏理论;这些理论是必须花功夫好好研读、消化的。我们要熟记学派、理论创始人的名字和主要观点。光看书可能容易混淆,不易记住,但是把上面三个内容以表格形式概括,然后再背诵,就觉得容易多了。理论是要活用的,因此我不仅看书上的陈述,我还在网上搜寻相关答案。这次考试,论述题果然考了“多元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因为我的充分准备,所以能轻松过关。

  通过考试虽然很开心,但我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用我学得的理论指导我的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

  伴随着孩子们的天真笑脸,紧张忙碌而又快乐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了,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时,深深地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学前班的老师,既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的能力,同时又要帮助他们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行。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学前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纪侓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侓。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们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关心爱护每个孩子。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平时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暖和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在班里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课下我们像朋友的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好好学习。

  三、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做到因材施教。

  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孩子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促进儿童智力,言语及个性地快速发展。同时在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将培优扶差工作做到最好。在下半学期班里来了2个新学生,学习基础较弱,为了让她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我利用下课后的时间给她们补课,积极和家长交流意见,经过2个月的时间,她们的进步很大。

  虽然在学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辛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快乐无忧的学习和游戏,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幸福。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原则07-19

2020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精选5篇)01-12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教案(通用10篇)04-28

课程游戏教案11-18

学习《课程游戏化》心得体会12-01

幼儿课程游戏化心得体会03-17

学习课程游戏化的心得体会03-16

课程游戏化心得体会(精选12篇)06-18

课程游戏化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