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06 16:42:3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2

  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幼小衔接的本质意义不在于知识的衔接,而在于心理的过渡。为深入贯彻《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有效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的衔接,我们将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幼儿的持续性发展。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维度进行入学准备的指导,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这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4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有机融合并渗透。

  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3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4

  起初看到这个讲座预告的时候,想想孩子刚上小班,感到有点早。但听过之后,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时有效。欧阳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她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很多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老师提到的四个误区,就是我们家长常常容易踩到的雷点,尤其那句“孩子小脚穿大鞋,不仅跑步不快,还可能出现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幼小衔接中错误行为的危害。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对正处在小班的孩子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好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尤其进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只顾着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个习惯与我们家长有很大关系。由于对孩子的溺爱、自己焦急的心态,每当孩子慢腾腾地穿衣、洗脸、吃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助她完成。现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更是对以后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一定要养成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

  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小班的孩子还小,不能独立完成阅读,因此坚持亲子阅读尤为重要。从上幼儿园开始,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等书,不仅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亲子关系,更是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上小学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家长不由自主的就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人,一句话说上好几遍。如,洗手时反复强调如何正确洗手,收玩具时不停的教导如何放置玩具等,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一会儿妈妈还会说的。因此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5

  聆听了唐海燕老师的课程,使我收益匪浅,在课程中一是谈及幼儿教学与小学教学之间的差距以及现实问题,二是谈及实行幼小衔接班是十分重要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课程中谈及“幸福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因此我们需要以幼儿为中心,围绕幼儿当下的心理去开展我们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能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长和学习氛围,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在衔接班中,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作息时间以及课程,让他们在看中学,学中做,放下对小学的戒备心。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画下自己对未来小学生活的期待和盼望,并把绘画作品在班级中展示,让他们知道还有很多和他们同龄的人一起进入陌生的环境当中,因此不需要感到害怕。在习惯养成方面,“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书籍,通过广泛的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耐心、细心的好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幼儿更快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对于家长,幼儿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去引导家长们在这个阶段多去关注幼儿的心理情况,多陪伴幼儿,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独立的习惯,在小学生活中热爱劳动,关心同伴,热爱班级体。

  作为幼儿教师,可以和小学老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对一年级老师的疑惑或是在班级中管理学生中发现的问题等,一同商讨如何解决学生衔接不当的问题。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我们要一切以幼儿为中心,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不断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6

  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就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近期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如双减、幼小衔接以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旨在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追求,努力重构基础教育的新生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儿童、保卫儿童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每一个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还儿童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提到幼小衔接大部分人理解的是学习文化知识,包括拼音、算数、古诗等,但其实幼小衔接教育从幼儿入园那天起,就已经开始进行。由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性质不同,幼小衔接不光是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提高幼儿对小学的适应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者,通过讲座我想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幼儿园教育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育结合,让幼儿在直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学习各类经验,虞永平教授说过:让幼儿动用各种感官,去探索、交往和表达让幼儿在活动中经验得到延伸、扩展。而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游戏性不够,这就使幼儿容易失去耐心,注意力分散。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逐渐向小学教育靠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渐增加集体活动的时间,由小班的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大班的25-30分钟,同时通过游戏、手工等活动逐渐延长幼儿注意力的时间。

  二、幼小衔接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再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准备,进入小学,幼儿需要生活上、学习上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自我服务,人际交往、快速融入集体生活等。这就需要幼儿园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包括根据天气增减衣物、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包,处理和同学的'关系,遵守集体生活规则、建立集体荣誉感,养成合作、分享、谦让等良好社会品质,这些好的习惯有助于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虽然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但是通过各种游戏可以让幼儿增强各种能力,例如幼儿园的阅读分享活动,可以让幼儿养成每天阅读,增长知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可以让幼儿阅读中学会坚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讲话、与同伴合作交流;在集体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分享、轮流等,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这些美好的品质。

  幼小衔接从幼儿入园那天起,贯穿整个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作为教师需要以幼儿为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的帮助幼儿从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幼小衔接也并不是幼儿园的单方努力,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合作,这样才能达到1+1+1效果大于3。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7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习,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习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习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习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习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习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学习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8

  自20xx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园20xx年9月与凤城小学在幼小衔接(试点)工作启动后,进行了多次联合教研。近期,我们又针对学习准备与学习适应进行了联合教研。研讨中发现孩子在阅读能力、书写能力、数学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了指导要点,针对存在问题,找到了理论支撑,共同研讨出衔接的方向和具体做法。在阅读能力提升方面,幼儿园和小学都从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着手。家园(校)合作共同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在提高孩子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幼儿园和小学都从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了系列活动,如:给植物角的花草测量;和老师比高低,给老师测量身高;数一数今天有多少为小朋友来园等。

  今天非常荣幸聆听了唐海燕老师的《幼小科学衔接,赋能生命成长》,唐老师从多样性课程,全方位衔接;可视化环境,多经验获得;反思性学习,高质量提升三个方面让我们更加了解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让我们与小学教师做好观念上的统一后,在具体实际生活中为孩子解决学习准备和学习适应中问题,让孩子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其中唐老师讲到专项的幼小衔接课程,举了生动的案例,展示给我们,让我们一线的老师能更清楚的知道我们应该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去寻找契机。

  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让幼儿及早的从心理上和能力上适应环境发展的变化,我们需要从小班就开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通过聆听唐海燕老师和幼教365近期的专家讲座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渴望进入小学学习的激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做事往往凭借兴趣,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虽然意志、品质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小学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课本、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是幼稚的、肤浅的,但也是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不仅喜欢做小学生,而且让幼儿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进入小学后,要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独立作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儿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户外游戏使幼儿接触空气阳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有益的。例如上课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会动脑筋、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较准确的观察习惯。如观察单个物体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进行观察等。

  四、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会整理书包、爱护书籍、不浪费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中大班,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整理图书、玩具。用餐时帮老师发勺子。举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进幼儿手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态度积极认真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要和家长配合,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幼儿提高。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我们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儿童的世界发现儿童潜在的天赋,然后因材施教,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当成我们的任务,切实有效的完成,使孩子们顺利地过渡,开始他们愉快的小学生活。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9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0

  今天有幸观看了李漫老师关于《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有效开展》的讲座,受益匪浅。在讲座中李漫老师理论结合实际,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中,看图讲述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由于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原有的表达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反应的语言情况也就有差异。一直以来,在语言教学中,看图讲述一直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以看图讲述活动为重点,如何有计划地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练习机会,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以使每位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抓住幼儿的特点,激发讲述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所在,兴趣越浓,幼儿学习的意识也就越强。要让孩子爱上看图讲述,将“要学习”内化为“想要学习”,我们就必须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其讲述的兴趣。幼儿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新颖有趣、活动多变、有声音的教玩具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我们抓住幼儿的注意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则以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孩子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形象、易于理解的情节和道理为主。向幼儿提供能引起他们注意的图片,因为只有当图片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时,才会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1

  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第一个活动是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国旗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

  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四月份我园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到了步入小学再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在绘画活动中,也要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去要求幼儿,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这一特点,结合竞争机制组织一些“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不遵守游戏规则等)。

  2、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生活学习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2

  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转眼间,咱们马荣国际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迈向小学的学习生活了。幼儿园特地为家长们准备了一场贴心的“幼小衔接解读”讲座。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此外,方园长还无私地分享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大家获益匪浅。家长们了解到,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

  用心播种,静待花开。感谢幼儿园为我们举办的这次家长会,务实而详尽的解说帮助我们解除了心理上的忐忑和疑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引导,让家长们在今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更加清楚如何做好孩子思维、学习习惯以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衔接、培养。相信孩子们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一定能顺利的度过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3

  20xx年暑假,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在这九天的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级名师的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力和深深的理论引导。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感慨颇深,感悟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啊!也领悟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知识是无止境的,也让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要想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到:有爱心,有责任心,细心,耐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支持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领略成功的喜悦。

  为期九天的学习结束了,但是这期间的价值是永久的,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兴致黯然,如饥似渴的学习着,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真希望能再次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接受更多的前沿知识和信息,给自己不断充电,为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增光添彩!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4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5

  进入小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人生新的转折点,让幼儿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教师应该积极注重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衔接。做好幼儿生活与小学生活的衔接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生活环境,作息规律,以及人际交往等的变化,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良好的幼小衔接,会使幼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减少情绪方面的不良反应,保证幼儿转折期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帮助其做好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准备,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并非只涉及大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阶段都应当为其做准备,特别是需要帮助幼儿做好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准备。在智力培养方面,幼儿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制订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主要应当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发音准确、口齿清楚、语句连贯,可以清晰表达自身的想法。此外,还要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文具、工具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应当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其自主探究知识或问题,培养其求知欲并增强其意志力。这些都能为其日后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升小衔接试题06-11

幼升小衔接的心得体会12-06

幼升小衔接测试题06-11

幼升小衔接数学测试题06-12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11-25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通用27篇)11-28

关于幼升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01-26

幼升小简历12-07

幼升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通用12篇)11-25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2

  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幼小衔接的本质意义不在于知识的衔接,而在于心理的过渡。为深入贯彻《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有效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的衔接,我们将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幼儿的持续性发展。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维度进行入学准备的指导,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这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4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有机融合并渗透。

  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3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4

  起初看到这个讲座预告的时候,想想孩子刚上小班,感到有点早。但听过之后,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时有效。欧阳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她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很多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老师提到的四个误区,就是我们家长常常容易踩到的雷点,尤其那句“孩子小脚穿大鞋,不仅跑步不快,还可能出现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幼小衔接中错误行为的危害。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对正处在小班的孩子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好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尤其进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只顾着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个习惯与我们家长有很大关系。由于对孩子的溺爱、自己焦急的心态,每当孩子慢腾腾地穿衣、洗脸、吃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助她完成。现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更是对以后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一定要养成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

  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小班的孩子还小,不能独立完成阅读,因此坚持亲子阅读尤为重要。从上幼儿园开始,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等书,不仅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亲子关系,更是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上小学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家长不由自主的就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人,一句话说上好几遍。如,洗手时反复强调如何正确洗手,收玩具时不停的教导如何放置玩具等,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一会儿妈妈还会说的。因此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5

  聆听了唐海燕老师的课程,使我收益匪浅,在课程中一是谈及幼儿教学与小学教学之间的差距以及现实问题,二是谈及实行幼小衔接班是十分重要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课程中谈及“幸福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因此我们需要以幼儿为中心,围绕幼儿当下的心理去开展我们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能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长和学习氛围,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在衔接班中,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作息时间以及课程,让他们在看中学,学中做,放下对小学的戒备心。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画下自己对未来小学生活的期待和盼望,并把绘画作品在班级中展示,让他们知道还有很多和他们同龄的人一起进入陌生的环境当中,因此不需要感到害怕。在习惯养成方面,“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书籍,通过广泛的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耐心、细心的好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幼儿更快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对于家长,幼儿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去引导家长们在这个阶段多去关注幼儿的心理情况,多陪伴幼儿,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独立的习惯,在小学生活中热爱劳动,关心同伴,热爱班级体。

  作为幼儿教师,可以和小学老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对一年级老师的疑惑或是在班级中管理学生中发现的问题等,一同商讨如何解决学生衔接不当的问题。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我们要一切以幼儿为中心,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不断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6

  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就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近期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如双减、幼小衔接以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旨在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追求,努力重构基础教育的新生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儿童、保卫儿童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每一个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还儿童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提到幼小衔接大部分人理解的是学习文化知识,包括拼音、算数、古诗等,但其实幼小衔接教育从幼儿入园那天起,就已经开始进行。由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性质不同,幼小衔接不光是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提高幼儿对小学的适应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者,通过讲座我想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幼儿园教育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育结合,让幼儿在直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学习各类经验,虞永平教授说过:让幼儿动用各种感官,去探索、交往和表达让幼儿在活动中经验得到延伸、扩展。而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游戏性不够,这就使幼儿容易失去耐心,注意力分散。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逐渐向小学教育靠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渐增加集体活动的时间,由小班的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大班的25-30分钟,同时通过游戏、手工等活动逐渐延长幼儿注意力的时间。

  二、幼小衔接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再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准备,进入小学,幼儿需要生活上、学习上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自我服务,人际交往、快速融入集体生活等。这就需要幼儿园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包括根据天气增减衣物、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包,处理和同学的'关系,遵守集体生活规则、建立集体荣誉感,养成合作、分享、谦让等良好社会品质,这些好的习惯有助于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虽然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但是通过各种游戏可以让幼儿增强各种能力,例如幼儿园的阅读分享活动,可以让幼儿养成每天阅读,增长知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可以让幼儿阅读中学会坚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讲话、与同伴合作交流;在集体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分享、轮流等,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这些美好的品质。

  幼小衔接从幼儿入园那天起,贯穿整个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作为教师需要以幼儿为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的帮助幼儿从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幼小衔接也并不是幼儿园的单方努力,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合作,这样才能达到1+1+1效果大于3。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7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习,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习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习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习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习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习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学习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8

  自20xx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园20xx年9月与凤城小学在幼小衔接(试点)工作启动后,进行了多次联合教研。近期,我们又针对学习准备与学习适应进行了联合教研。研讨中发现孩子在阅读能力、书写能力、数学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了指导要点,针对存在问题,找到了理论支撑,共同研讨出衔接的方向和具体做法。在阅读能力提升方面,幼儿园和小学都从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着手。家园(校)合作共同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在提高孩子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幼儿园和小学都从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了系列活动,如:给植物角的花草测量;和老师比高低,给老师测量身高;数一数今天有多少为小朋友来园等。

  今天非常荣幸聆听了唐海燕老师的《幼小科学衔接,赋能生命成长》,唐老师从多样性课程,全方位衔接;可视化环境,多经验获得;反思性学习,高质量提升三个方面让我们更加了解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让我们与小学教师做好观念上的统一后,在具体实际生活中为孩子解决学习准备和学习适应中问题,让孩子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其中唐老师讲到专项的幼小衔接课程,举了生动的案例,展示给我们,让我们一线的老师能更清楚的知道我们应该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去寻找契机。

  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让幼儿及早的从心理上和能力上适应环境发展的变化,我们需要从小班就开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通过聆听唐海燕老师和幼教365近期的专家讲座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渴望进入小学学习的激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做事往往凭借兴趣,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虽然意志、品质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小学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课本、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是幼稚的、肤浅的,但也是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不仅喜欢做小学生,而且让幼儿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进入小学后,要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独立作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儿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户外游戏使幼儿接触空气阳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有益的。例如上课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会动脑筋、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较准确的观察习惯。如观察单个物体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进行观察等。

  四、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会整理书包、爱护书籍、不浪费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中大班,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整理图书、玩具。用餐时帮老师发勺子。举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进幼儿手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态度积极认真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要和家长配合,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幼儿提高。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我们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儿童的世界发现儿童潜在的天赋,然后因材施教,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当成我们的任务,切实有效的完成,使孩子们顺利地过渡,开始他们愉快的小学生活。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9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0

  今天有幸观看了李漫老师关于《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有效开展》的讲座,受益匪浅。在讲座中李漫老师理论结合实际,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中,看图讲述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由于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原有的表达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反应的语言情况也就有差异。一直以来,在语言教学中,看图讲述一直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以看图讲述活动为重点,如何有计划地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练习机会,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以使每位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抓住幼儿的特点,激发讲述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所在,兴趣越浓,幼儿学习的意识也就越强。要让孩子爱上看图讲述,将“要学习”内化为“想要学习”,我们就必须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其讲述的兴趣。幼儿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新颖有趣、活动多变、有声音的教玩具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我们抓住幼儿的注意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则以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孩子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形象、易于理解的情节和道理为主。向幼儿提供能引起他们注意的图片,因为只有当图片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时,才会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1

  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第一个活动是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国旗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

  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四月份我园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到了步入小学再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在绘画活动中,也要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去要求幼儿,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这一特点,结合竞争机制组织一些“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不遵守游戏规则等)。

  2、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生活学习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2

  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转眼间,咱们马荣国际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迈向小学的学习生活了。幼儿园特地为家长们准备了一场贴心的“幼小衔接解读”讲座。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此外,方园长还无私地分享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大家获益匪浅。家长们了解到,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

  用心播种,静待花开。感谢幼儿园为我们举办的这次家长会,务实而详尽的解说帮助我们解除了心理上的忐忑和疑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引导,让家长们在今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更加清楚如何做好孩子思维、学习习惯以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衔接、培养。相信孩子们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一定能顺利的度过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3

  20xx年暑假,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在这九天的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级名师的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力和深深的理论引导。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感慨颇深,感悟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啊!也领悟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知识是无止境的,也让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要想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到:有爱心,有责任心,细心,耐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支持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领略成功的喜悦。

  为期九天的学习结束了,但是这期间的价值是永久的,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兴致黯然,如饥似渴的学习着,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真希望能再次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接受更多的前沿知识和信息,给自己不断充电,为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增光添彩!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4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升小衔接心得体会15

  进入小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人生新的转折点,让幼儿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教师应该积极注重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衔接。做好幼儿生活与小学生活的衔接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生活环境,作息规律,以及人际交往等的变化,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良好的幼小衔接,会使幼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减少情绪方面的不良反应,保证幼儿转折期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帮助其做好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准备,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并非只涉及大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阶段都应当为其做准备,特别是需要帮助幼儿做好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准备。在智力培养方面,幼儿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制订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主要应当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发音准确、口齿清楚、语句连贯,可以清晰表达自身的想法。此外,还要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文具、工具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应当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其自主探究知识或问题,培养其求知欲并增强其意志力。这些都能为其日后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