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年轻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轻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轻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
我园进行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的研究已进行了一年多,作为教研组长在面临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时时刻刻感受到园本教研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现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研组长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新《纲要》以新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研究空间,它使我们每一位教研员与教师共处同一起跑线,共同经历着观念转变和思想革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冲击着我们关于教研指导工作的传统认识,刷新着我们关于教研员角色、教研工作方式的原有观念,促使我们以研究的眼光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身的教研过程。
一、从我们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而引发的思考说起:
故事一:“如果不是非看不可的话还是不要看了。”
引发我们对教研关注点的反思
我们到实践中应该关注什么?是单纯地关注“问题”,还是应关注教师的心理感受、关注教师的自主发展。新《纲要》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我们来说就应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所以,如何为教师创设一种敢想、敢做、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宽松的心理氛围,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和开放的心态?这是教研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故事二:“你们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我们该听谁的?”
引发我们对自身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的反思
我们应该调整我们的教师观、自身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关注教师的研究经历,真正与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变评价者为共同经历者,以了解教师的原有经验、需要和困惑,尊重教师的原有经验和他们自身的学习方式,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其自主思考、体验和研究的空间,从而使教研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所以,在落实《纲要》的过程中教研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二、解决问题,从改变自身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做起
(一)反思过去的教研工作方式
过去的教研工作中,教研的主体是教研员,教师只是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既定研究程序的操作者。形成了以“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为主的教研工作方式。这种教研工作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二)尝试新型的教研员角色和教研支持方式通过两个案例来对比我们过去和现在在教研工作方式上的变化,然后再进一步提炼出我们现在在教研支持方式上的新尝试。
1 变讲授者为倾听者
(1)倾听教师的教育目标和设计思路;
(2)倾听教师的自我评价;
(3)倾听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困惑。
2 变检查者为挖掘者
(1)挖掘教师的原有经验;
(2)帮助教师挖掘行为中的闪光点;
(3)与教师共同挖掘行为背后的原因。
3 变评价者为质疑者
(1)在质疑中促进教师学会自我反思;
(2)以质疑引发教师认识上的冲突;
(3)以质疑减少我们的主观评价。
4 变要求者为建议者
(1)以建议的方式,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2)依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提供多种、可选择的建议;
(3)以建议的方式,提供专业化的导向综上所述,我们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尝试着由过去“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的单向指导方式,向“你说我听”、“我置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我建议你选择”的双向对话方式转变。
三、我的体会和感悟
1、开展探究式学习,共享专业经验
教研组是教师学习新理念、分享新经验的合作共同体,使极具个性色彩的教师在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开放对话,分享对《纲要》与《指南》的认识和体会,通过开展探究式的学习,使教师感受和体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问题式学习中,总结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困惑,在互动式学习中,共享教育资源、拓展思维空间;在体验式学习中,转变角色意识、注重实践操作,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和建构。
2.注重行为反思,提升专业技能
促进理念向行为的转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研组活动的另一重要要目标。二期课改对教师在换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包括预设计划的能力、观察反思的能力、捕捉回应的能力等等。我们认为,提高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反思与实践。教师通过质疑法、微格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以典型案例和问题为主题的开展研讨活动,在真实活动情景中交流对话,不断促使教师的视角和思维变得敏锐与客观,从中学会分析质疑、学会选择和运用,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技能。
3.开拓信息途径,丰富专业内涵
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开拓信息途径,建立和谐、民主的非正式的对话系统,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非正式对话是指教师因自身需求而自发与同伴产生的对话,幼儿园积极倡导教师的非正式对话,有效整合非正式对话信息,推进正式与非正式对话的转换,不断地充实了幼儿园的研究氛围,丰富了研究内容,提升了研究质量。
在课改新理念引领下的教研活动,营造的是开放、合作、互动的氛围,搭建的是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提高的是教师的专业技能。诚然,我们对教研组建设的探索只是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小台阶,我们相信教研方式的变革也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过程,对此我们将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年轻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2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参加工作十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年轻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教,教是为了乐学而教”。情境教学是一种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活泼、愉快、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让幼儿身临其境,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促进幼儿协调发展。而许多年来,体育活动中教师们已习惯于把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直接地灌注给幼儿,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场地器材的单调与枯燥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儿童的主要需要,更难达到素质教育对幼儿提出的要求。
一、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活动乐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活泼、好动、易兴奋且形象思维活跃,对某一新鲜事物易产生强烈的兴趣,很爱听故事,并想象故事情节中人物的经历、命运、结果,时时把自己幻想于情节之中,但意志较薄弱、单调,持久复杂的动作技能会使他们易于疲劳、注意力分散、产生消极意识。为了满足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爱玩的特点,并使他们会玩、玩好,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具体、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以不同的角色参与游戏。例如:小班体育活动《运萝卜》,活动的要求很简单,要幼儿双脚并拢夹球跳。如果是就这样练习小朋友肯定也能达到目标的,但整个活动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我考虑到这一点,利用小朋友都熟悉的小动物角色小兔子来设计情境:兔妈妈要带着兔宝宝出去拔萝卜、运萝卜,妈妈要看看哪只兔宝宝的本领最最大,当然是要达到体育活动的要求了。一个如此简单的情境,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编故事,让幼儿在想象中体验活动乐趣。
在情境中,幼儿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实现情境的转换,表现游戏的主题,而且随着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情境转换程序性和连贯性也逐渐增强,主题也更加统一突出。正是这种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的转换,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非常自觉和专注地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设计带有一定主题的连续的情境活动,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贯彻教学要求,使幼儿置身于故事化的情境中,赋予教学内容以游戏的.“生命”,从而使教学目标这一外部要求内化为幼儿行为的愿望和动机,激励幼儿为满足这一愿望或达到这一游戏目标主动付出努力,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在游戏“勇敢的消防队员”中幼儿就是在游戏中根据游戏情节的变化、自我角色的参与,扑灭森林大火,救出被围困的小动物而体验到完成某一事物所带来的成功感。
三、利用儿歌,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活动乐趣。
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幼儿,把课堂“还给”幼儿,以激活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首先就要给幼儿创造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空间,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可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一方面抓好课堂的个体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另一方面抓好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练,在和谐的民主参与中,做到所有的幼儿充分活动起来,享受探究的乐趣。就“立定跳远”动作:我们创设了相应的情境,画出一条宽窄不等的小河,让幼儿扮演小白兔,河岸根据宽窄不同放大小不一的萝卜,开始教师只强调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让幼儿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结合口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斜上用力臂前摆,双脚蹬地腿高抬”与教师的示范,幼儿能够较好的掌握动作。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了动作,积极性极高。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同时也提倡“学以致用”,要把现在的体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情境中,充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