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12 17:40:0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集合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集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集合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集合1

  在参加教师个人成长工作坊活动以前,我学习了《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在理论学习中,我认为在一些体验中不可能产生的一些情绪在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验,让我切身体会到:团体训练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以组织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团体训练活动中,辅导员利用自己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感觉,然后,在学生积极参与和辅导员根据心理学原理有目的的诱导下,学生自学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感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x老师的培训活动,我还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它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也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学习心理与学习成绩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提高,学习成绩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体验到了学习的意义与乐趣,才能好学、乐学。因此,做好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工作是学校中所有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学习,以愉快的心态投入学习,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更加凸现出培训全体教师学习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不同学科的教师须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以引导者、协调者的姿态主导。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从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到兴趣爱好、热门话题等等。在学科渗透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个人尊严、个人选择,对学生一视同仁。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要注意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同时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通过培训活动,让我意识到:诱导式是真正的高水平的团体训练模式,是我们要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因此,学习、掌握并应用诱导式模式是我作辅导员的努力方向。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集合2

  3月29日至4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四川省都江堰市瀚海博雅学院承办的宁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在前后近一周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148位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梁坚、霍磊、赵跃勤、康钊,苟萍、冯光伟、何晓燕、胡孝荣等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我们所作的精彩报告和讲座,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让我豁然开朗!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它的重要性,提升了理论水平,获得了专家们提供的许多耳提面授且极具实效的科学指导。它让我有机会在黑暗的路途中找到了光的指引,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同时也萌发了对自己多年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反思,也权且作为本次培训的学习心得。

  一、培训洗礼的蜕变:

  1、观念的转变。在深入接触“心理咨询”这一课程之前,可以说我对“健康”的理解是狭隘的。之前,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鼓励孩子多参加些体育锻炼,我以为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会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能够更好的去学习。虽然这种思想也不为错,但通过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明白“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身为老师,在教好孩子们文化课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因为健康的身体再加上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提高工作的幸福指数,教育出更健康向上的孩子。

  2、教学态度的转变。学习的这些天,抛开了一切繁琐杂事,自觉学习机会难得,便静心学习领悟。虽然老师们的讲解非常精彩,但由于自己的基础水平受限,我仍感受到了学习的苦和累。此时,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们,平时的教学中,我是否关注了他们的学习基础?体会到他们学习的心情?反馈过他们对学科学习的意见?审视自己的结果便是:一定要多体察孩子们的学习心情,多理解孩子,千万不能做高高在上的老师。

  另外,授课专家的提醒也让我时时在反省自己。各位专家都有主张说:“学生是我们影响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老师在面对学生时也要有一颗谦卑的心,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还有对后进生教育的诠释都让我对老师这一职业重新定位——蹲下来协助孩子学习,这才是为师之本。其实,教育是“心”的教育,心快乐了,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这是多么简单的教学智慧! 3、生活理念的转变。“心理学是一门幸福学”。的确如此,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我们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拥有健康的心理会让人滋生幸福的感觉,而幸福的感觉又能传递感染身边的家人,和谐快乐的生活由此开始。所以,善待老人、体谅爱人、关心孩子应该是我践行此次学习的最好方式。

  教孩子、教学生的方式的转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父母的生活习惯、品行道德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为孩子做好一个健康乐观的榜样示范应该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点我一直在认真和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沟通,帮助孩子孩子也朝着一个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但目前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父母孩子一样大,如何对做好青春期的母亲,我不是,但我正在摸索中。再用小时候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似乎已经不能让孩子接受了,虽然孩子还没有出现我们常说的“叛逆”,但我一直在找寻最好的方法来和孩子沟通。而这次心理培训正好填补了我此项的空白,老师讲解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以及案例,让我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知此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同时我觉得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或兄弟姐妹一样!

  另外,各位专家对家庭教育内涵的诠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生动而又睿智的案例分析,都让我为之震撼,真正为我上了一堂心灵成长课。

  二、培训中的反思:

  1、对教育目的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无疑推进了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但课程设置以及考核和评价标准是否体现了教育目的,却遭颇多病,学生课业负担在升学指挥棒下有多大程度的减轻,令人质疑,学生普遍的睡眠不足,难以体现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卢梭语)。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应该珍视孩子生命的诉求,教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全体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以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2、对“以生为本”的反思

  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遵循教育规律办学之所在,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父母和老师大多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上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规划孩子的人生,去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可是,孩子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为孩子们做出的规划是否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这些问题被我们一再忽略,甚至扔在一边。于是,郁闷、焦虑、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问题便纷至沓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以生为本”,注重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我们必须认真观察和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情绪变化,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与诉求。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心理冲突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了解孩子们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们的行为表象作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做出适当干预,带着一颗“爱心”,蹲下身子,关心体贴他们,为他们创造健康快乐的人生。

  3、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反思。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要力戒“好心办坏事”,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心理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必须准确作出分析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讲求艺术,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使人内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必须真诚、坦诚,必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备“同理心”,力戒简单粗暴、主观臆断、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4、对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合作的反思。

  诚然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特别是接触学生最多的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关注学生,实施精细化管理,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以防患于未然,和心理辅导老师沟通,研究,尽快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和阳光心态。当然,与学生家长结成心理健康还应关教育阳明也是很有必要、不可缺少的。父母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现心理障碍要及时矫正,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积极地科学地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独立性自制力,培养乐观进取的精神和完整的人格。不过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寄予全部的希望,不能保证什么疑难杂症都能解决。

  5、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反思。

  各国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个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我省中小学正逐步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这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重拾被丢在一边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论著,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对师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和疏导,必须反思的是近年来,部分教师的心理亚健康,不健康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高度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定期体检,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为教师减压,调节情绪,不断完善专业素养,做家庭教育的顾问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

  三、鉴于上述,将来的操作如下:

  1、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2、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3、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短短几天的培训,收获是长久的,感谢省厅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充电学习机会,必将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有益的帮助,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自身的认识和感受,激励我们加位工作,为祖国的未来尽心尽责。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1-08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感悟08-22

教师心理健康的讲座心得体会10-18

心理健康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0-15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08-12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03-08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03-22

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心得体会02-25

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4-20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范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