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阅读习题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练习题了,只有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地发挥每一道习题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练习阅读习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练习阅读习题1
阅读议论文《魅力》,完成问题。
①魅力,即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人们就喜欢看,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亲近,就想与之交往。
②人的魅力有三个层次。
③一是容貌,仪表的魅力。人长得美,打扮得体,别人就爱多看一眼,在街上行走,有人想靠得近一些,或者回头率高。漂亮不完全等于美,美的内涵要丰厚一些。有的人漂亮,还浓妆艳服,并不一定美,总觉得差点什么。差什么呢?风度。风度是打扮不出来的。
④二是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有些人长得不算漂亮,也不一定有权有势,也不一定著书立说,但别人爱接近他,向他讨见识,请求他的帮助。他不一定显山露水,也不谄媚,也不笼络,但就是有凝聚力。找找原因,就是他的人格,他的道德修养的魅力。人生的第一要义,是真诚。这是一切偷奸耍滑,惹是生非,玩弄权术的人所不理解的,也无法企及的。
⑤三是思想的魅力。有人为享受而活着,也有人为思想而活着。当然他活着也得吃饭穿衣。一切实践,一切活动,都是他思维的材料。他在不停地思考,思想有时如电石火花,稍纵即逝,他努力捕捉,唯恐它溜走了。一种思想,如一把利剑,能斩乱麻,能开混吨,甚至能照亮黑夜。能成体系者,就是家了。思想家也不是神,也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思想家仍是思想家,他的思想贮存在他的著作,他的言论里,仍是这个世界的精神财富。思想的魅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魅力。它高于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更高于容貌,仪表的魅力,它不仅有吸引力,凝聚力,而且有影响力。平常说,某某有头脑,大抵是说他有思想。做个有思想的人吧!大而言之,时代呼唤思想家!
1、本文阐述人的魅力的三个层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加粗字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
3、文章④⑤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本文第④或第⑤段的分论点举出一个典型人物的事例作为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是容貌、仪表的魅力;二是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三是思想的魅力。
2、做人的第一要义,是真诚。
3、不能调换。因为二者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进行阐述。思想的魅力谒见于人格、道德的魅力。它不仅有吸引力、凝聚力,而且有影响力。
4、略。所举整合应具有典型性,能为论点服务。
练习阅读习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半张纸 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婚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主人公读完半张纸后,“吻”它,“折“好”,“收”在胸前,反而“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快乐的人”。这样的描写有失生活的真实。B.“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说明艾丽丝和肚中的孩子都不幸失去了生命。但为什么都失去生命了?小说并未交待原因,这无疑使得小说美中不足。C.小说通篇都用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他的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到幸福的新婚,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死去。房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上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词唤起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D.作品采用倒叙的结构手法,通过心理、神态等的描写,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E.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这两分钟里,他又重度过他一生中的两年”。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炼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展开情节的结果。
【小题2】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半张纸”所记录的主人公的生活经历。(6分)
【小题3】小说以“半张纸”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4】小说的标题是“半张纸”,文中大部分内容也写的是“半张纸”。半张纸承载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小题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小题2】恋爱—失业—新工作—订婚—结婚—朋友盛极而衰—将为人父—丧妻夭子。(每点1分,答对6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3】①“半张纸”是一条串连现实与追忆的一个线索。②“半张纸”是一个盛放了故事、情感、人生哲理的容器。这是勾连生命记忆的半张纸,这是浓缩人生悲欢的半张纸,这是播种生活动力的半张纸。(每点2分,说明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4】半张纸它承载着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两年间,生活几乎将他捧到了幸福的最高点,但突然间又让他跌到了极度痛苦的深渊,半张纸记录了主人公由大喜到大悲的情感历程——①恋爱的甜蜜。②失业的焦虑。③订婚的轻松。④为父的喜悦。⑤丧亲的悲痛⑥人生无常的感慨。(每点2分,答对3点并适当说明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解析:
【小题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B 文章重点在写年轻人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重要的是妻子和孩子死了,遭受了这样的打击他仍能坚强快乐的生活,这才是重点。D“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不准确)
【小题2】该题型的答题思路可以跟着原文叙述走,一点一点的概括出来就行了。
【小题3】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
【小题4】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练习阅读习题3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破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伞阅读题目:
1.写出这个故事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2.本文是用第 人称叙述的,记叙顺序是
3本文重点刻画了几位乘客?这样安排人物有什么好处?
4你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划线句子有什么好处.(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练习阅读习题4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孩子与海
曹文轩
①一道道白浪向岸边推来,一个裸体的男孩面对着无涯的大海,他只是一个黑色的小小的影子,像还在母亲子宫中的一个胎儿。他独自站立于天地之间,他与大海均成了一幅人世间永恒的图画。
②《孩子与海》这是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化来的一个题目,但两者的情形很不一样,老人是即将熄灭的生命,而孩子却正走向生命的辉煌。前者让人看到了生命在最后时刻所具有的分量,后者却向人预示着一个尚未成熟的生命所具有的博大的欲望。他们一个已成为胜利者——衰老的古巴老人桑提亚哥独自出海,与风浪搏斗,独自与鲨鱼搏斗,最后,他终于拖着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回到海港,尽管那只是被鲨鱼撕咬剩下的一袭骨架,但,向世人漂亮地显示了“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一个将要成为胜利者——我们的这个铜像一般的裸体的孩子身上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老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生命的句号。而这孩子,将在这句号之后开始漫长的叙事与抒情,从而把生命的篇章无休止地写下去。
③世界上的文学艺术,有许多是围绕海做文章的。海本身就是文章,最大的文章,是由造物主写就的,是他的若干的创造中的最得意之笔,人类自然要由衷地感谢造物主的这篇大文章。这篇大文章使人类阅读不已,子子孙孙享受不尽。现如今的人类,其品质,有诸多是大海给予的。人类喜欢大海是绝对有理由的。
④除了天,海是人类见到的最大的物象。人们用“浩淼无涯”、“茫无涯际”、“辽阔无垠”等词去形容它,但依然觉得没有能够呈现它所给予人的那种巨大的感觉。这种巨大,使在有限的陆地上生活着的如蚁群一样紧密的人类,深为自己的视野与心胸的狭隘而自愧。它的无边的坦荡,使人无法不受到感染。一个人经常驻足海岸,望着这流自天际又流向无际的`大海,对开阔他的胸怀,一定是件有益的事情。它能给人豪放,给人开朗,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精神。
⑤海又是最禁得起审美的。荒古的天边驶来的白帆,一轮太阳在海的东方如婴儿脱落母体般地升起、从海的中央向岸边推动而来的一道又一道白色的水线,几只海鸥在浪尖上如剪纸一样的忽闪、夜幕下的几点渔火……它有着多种多样的情调与意味。而当它平息下来,天空下除了一片纯蓝的海水,无任何一样物象时,也是一种情调和意味。海是百看不厌的,并且是越看越有看头的。因此,便有了那样一篇使孩子们着迷和兴奋的课文:看海去,看海去……
⑥而我以为,海最伟大的意义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检验自己的意志的无以伦比的场所。它既能培养人的精神,又可使人的征服精神得到实现。它以磅礴的气势、暴烈的脾性吸引和刺激昔人们去征服它,就如同一个斗牛士挥舞着猩红的披风,在征服它的过程中,只有它才能向我们提供那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和使我们的胜利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机会,所以海明威选择了大海。他笔下的老人,是否具有那种他向往的精神和风度,别无其它显示的所在,也别无检验它的手段,惟有大海。并且,大海能使我们以这种显示与检验充满情感与快意。因为,大海也是生命,它是活着的,有着一颗经久不息的灵魂。人们一代一代地走向大海。现在该轮到他了——这个孩子。他赤着身子,把历史留在了他小小的身影的背后,望着先辈们曾经战胜过也被它折磨过甚至是战败过的大海。他面对的大海是那样阔荡,那样无穷无尽、无极可达。大海之大,与这孩子的身影之小,形成了大大的反差。也许,这孩子凭他现有的稚嫩的肉体与还不足够雄壮的力量和还不足够坚强的意志,尚不能去征服大海,但,他身后的历史将会支撑着他长大,而他面前的大海本身,也将给他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孩子已看到了以后的自己。
⑦人们喜欢大海,几乎是一种本能。一位科学家通过他个人的“别出心裁”的研究,竟然得出一个结论:人类来自于大海。他否定了人与猩猩为近亲之类的说法。他一口气历数了无数条根据。比如:婴儿一出世就喜欢水,并能游泳,而小猩猩一丢进水里则会被淹死。这位科学家的结论比以前那些大家公认不疑的结论来得荒唐。但,我宁愿相信他的结论:我们来自大海。我们对大海的亲近,与生俱来,发自内心。我还记得《冰岛渔夫》,那里头的英俊小伙子,最后消失在海浪里,与大海庄严成婚。
⑧那孩子正眺望着他与大海的未来。
16、“现如今的人类,其品质有诸多是大海给予的”,请问大海给了人类什么?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6分)
17、请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在文中的意思。(5分)
18、第⑤段对大海的描写有何作用?(6分)
19、这是一篇摄影散文,面对同一幅照片,作者在第一段写小孩“面对”大海,在末段又写成小孩“眺望”大海,你怎么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参考答案::
16、①大海给人豪放开朗的性格、开阔坦荡的胸怀、自由奔放的精神。
②大海给人多种多样的情调与意味。
③大海培养人的征服精神,又使人的征服精神得到实现。
17、①羸弱的老人在与强大自然的搏斗中,以无畏的勇气去迎接灾难。
②老人面对厄运,既不抱怨,也不气馁,体现了人类的尊严。
18、①用大海多样的情调与意味表现海是最禁得起审美的。
②承接上文人类喜欢大海的理由③为下文写大海也是生命,有着一颗经久不息的灵魂作铺垫。
19、第一段旨在介绍画面内容,只需客观如实描写,因而写“面对”大海,末段写成“眺望”大海,表明孩子目前还稚嫩不够强壮,但将会成为胜利者。
这样写首尾照应,使结构更加完整。
练习阅读习题5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姐妹。这些癌症患者常在一起讨论病情,时间久了,慢慢建立起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临回家那天,母亲与那些病友们相互留了电话号码。母亲眼神不好,回来后让我把那些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挨个儿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之后,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病友打来的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着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个人的问候。我对母亲说,“电话上都有来电显示,如果谁的电话没接到,您拨回去不就行了吗?”母亲说,“不一样。如果我当时没接,她们会担心我先走了,会难过的。
我们决定给母亲买个手机,这样母亲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听病友的电话了。我帮她把那11个人的电话挨个存进去,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这让我想起了“辛德勒名单”,不仅仅是母亲,那里的每个人都有那样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在治疗上也不大配合我们,总认为自己迟早会死,往自己身上搭钱是浪费。我们用尽各种办法让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后来,我们发现每次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就会变得开朗许多,心情舒畅。所以,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个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为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她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每次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你好啊,我知道你是我的老姐妹。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上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多了一次战斗胜利的捷报,心里顿时敞亮了许多,说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的。他说,“我妈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在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录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要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您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母亲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她要参加秧歌队!
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明白了,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她在为她的亲人们活着,也为那些“辛德勒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哪怕让她们多活一天,都是一次成功的拯救。
病情又一次严重的时候,母亲虚弱的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这时,母亲的手机响了。母亲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啊,我好着呢,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泪听着母亲在病床上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成了那堵生命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母亲的‘辛德勒名单’》阅读题目
1、作者为什么以“母亲的‘辛德勒名单’”为题?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简要回答。(3分)
2、作者巧妙运用三个比喻句完成了对情节的设置,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4分)
情节比喻句相关内容
开端她们共同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墙母亲和11个病友打电话互相安慰,共同与病魔搏斗
发展
高潮
结局
3、第8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3、第8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语境,体会第13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5、请概括文章中两处主要的对比,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
对比一:
对比二:
答案:
1、“母亲的‘辛德勒名单’”是指母亲写有12位病友电话号码的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1分)表现了病友们用自己的坚强、乐观互相鼓励对方抗击病魔,突出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1分)以此为题,凸显了文章的主旨。(1分)(共3分)
2、比喻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相关内容:母亲的情绪起伏不定,能够带给母亲生活希望的杨姨不幸去世,并在生前录制录音安慰鼓励病友。
比喻句: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相关内容:得知真相的'母亲参加了秧歌队,并像杨姨一样在病情严重时安慰鼓励病友。(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3、.写杨姨的儿子讲出事情的真相:半年来,母亲听到的都是杨姨去世前录制的电话录音。(1分)在结构上,与第⑦段中“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相照应(1分);在内容上,从侧面表现了杨姨的坚强乐观,善良无私,为病友着想的性格特点(1分
4、“欢快”写出母亲强忍病痛,故作轻松、愉快的语气(或心情)。“喊”字形象地刻画出母亲身体极度虚弱,必须使出全身力气说话的情形,(1分)加点词语写母亲主动承担起对其它病友拯救的责任,故意装出身体很好的样子来安慰病友,鼓励她们继续同病魔战斗。表现了母亲的坚强、乐观,以及对生命的热爱。(1分)(共2分)
5、(1)杨姨的乐观和母亲前期对待病魔的悲观态度形成对比,(1分)突出杨姨的坚强勇敢、积极乐观。(1分)(2)母亲在杨姨去世前后对待病魔的态度从悲观到乐观的转变形成对比,(1分)突出杨姨对母亲的安慰与鼓励的巨大作用,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勇敢,以及对生命的珍惜热爱
练习阅读习题6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关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关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文章写了母亲给“我”关心爱护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有什么作用?
3、第⑩自然段划线句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说此句的深刻含义。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5、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爱子故事吗?请写两个来。
【相关链接】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这样一组镜头:狐狸的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的洞穴。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是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厮打着驱赶着,不让其回“安乐窝”。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
6、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方法。看完故事,想想文中的母亲,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如何教育子女这一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下雪时,母亲送我去上学;②找不到工作时,母亲给我以鼓励。
2、环境描写 烘托我找不到工作时沮丧、郁闷的心理。
3、比喻 母亲教会我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使我懂得了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
4、母亲是一位乐观坚强,富有智慧,聪明能干,循循善诱(或善于教育、激励孩子),富有爱心,富有诗意,朴实温柔的人。(意思对即可)
5、示例:孟母三迁——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子杀猪——教育孩子要讲信用。 (答案不唯一)
6、“略”
练习阅读习题7
三片叶子
今天上午在学生做课间操的时候,目光无意落在身边的小树上,树不知名,但它的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叶子的主体是绛紫色的,上面有一层淡淡的白霜。在这些主色调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另外两种颜色:一种是深绿的,一种是暗红的。深绿的还在泛着一丝油光,暗红的上着起着细小的圆圆的黑斑。我摘了三片,放在手心里。
深秋的阳光金晃晃的,很温暖,三片叶子在手里很安详。我凝望着它们,思绪断断续续。 三片叶子,三种颜色,实际上显现的是一片叶子生命的三个阶段。
第一场春雨还未至,它就长出稚嫩的绿芽。一切都是新的,都是饱满的,都是满怀希望的。它在春天里拼命地汲取春雨,沐浴着阳光,在和煦的`风里舒展着自己。它曾陪伴着花,一同享受着蜂蝶的曼妙,它曾掩映过小鸟,听它们呼朋引伴,这一切给过它无边的遐想。夏日炎炎,它焕发了无边的活力,绿意打湿了每一双光顾的眼帘。它庇护着鸣蝉,让她尽情地歌唱,它努力地伸展,为亲近它的人送一地的阴凉。
在某一个早晨,起了第一缕秋风,阳光变得不再热烈,天空越越高远,地平线越越辽阔。它有些疲惫,曾流淌的绿变成了绛紫。走了这么长的路了,它想停一下脚步,作一些短暂的休息。它知道还有很多的路在前面等着,但春天已经过去,夏天也不会再,生命的水分似乎在一天一天地减少。花儿失去美艳,结出长长的硕果,在秋风里沉默,蜂蝶早已去了他乡,只有遥远的回忆。它看了一眼身边的小河,河水清澈。它仰望一下天空,流动着几团白的云。它挺直了身子,微笑了一下。秋天是个丰腴的季节,生命的帆依然饱满。
秋风渐紧了,早晚寒气袭人。冬天没有办法阻挡,白霜把它变成了暗红。
秋雨了,萧萧索索,一连几天都不能见到阳光,空气中弥漫着清晰而又模糊的味道。它光滑的脸开始被秋雨剥蚀,出现了暗斑。
天总会放晴,阳光显得特别的温暖,它用全部的身心去拥抱,和落日余辉互相映照。
它不想离开枝头,这个让它驻立,让它眺望,让它伸展的地方。它在这里曾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在这里,它经历过狂风和雷电,也经受了雾霭和流霞。它曾看年轻女孩笑靥如花,也曾看两鬓飞霜的老人拄杖而行。
是的,它不想离开枝头,它不忍离开它的养育它的故园,不忍离开它的兄弟姊妹,它们一道从春天走,一道仔细体味过生命历程的每一分,每一秒。
秋意愈浓,它的颜色愈红。
它知道,终有一天,会悄然落下,融入到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回到那永久的故乡。但在离开之前,它还想多看一会儿,哪怕是一眼。它会珍惜每一寸时间,每一缕阳光,甚至每一片寒霜。
它想看一眼冬的雪,它还从没有见过雪。它想象着那是怎样的一份晶莹,怎样的一份壮观。也许,它等不到这一天,但它会坚守到最后一刻。
生命是一场轮回,绿意的青春,满怀着希望;绛紫的秋天,沉静而丰盈;回归生命的晚霞,展现最后一片绚烂。
31 三片叶子,三种颜色,实际上显现的是一片叶子生命的三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子的三个阶段。(3分)
⑴ ⑵ ⑶
32请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3分)
它看了一眼身边的小河,河水清澈。它仰望一下天空,流动着几团白的云。它挺直了身子,微笑了一下。
33文章说也许,它等不到这一天,但它会坚守到最后一刻。这最后一刻指什么?当这最后一刻临的时候,叶子会怎么说?联系全文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不超过30字。(3分)
34从三片叶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31、绿意的青春,满怀着希望;绛紫的秋天,沉静而丰盈;回归生命的晚霞,展现一片绚烂。
32、动作描写。写出了叶子在秋风临时的态度,表达出了叶子对春天和夏天的留恋,同时也表现了积极的生命态度。
33、最后一刻指:悄然落下,融入到脚下的这一片土地的时候。
我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丰富而精彩。我留恋我的故园,我的兄弟,我更愿意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我生命的精彩,这一生我无怨无悔。
34、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积极的面对生命中的一切,永远抱有对生活的追求与期盼。
练习阅读习题8
(1)是专为来这里看雪的吗?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打算。我们最初的愿望只是到伊犁看看朋友,顺便在附近转转。因为一路的景色已经很满足了。
(2)车在路上奔驰着,从车窗望出去,新疆那么辽阔,只要是愿意干活和真正踏实的劳作者,只要是在父辈或更早的那个时候来到这里,随便找个空旷的地方撒上一把种子,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来的。
(3)蓝天、白云,大片的草场,草场的上空那慢悠悠盘旋的黑鹰,大地上凌乱的石头,都在演绎着这片疆土上的风情。新疆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灵性的、活着的、神奇的,就连那一群群喑哑灿烂的石头,也都是有着生命的,在呼吸着空气、接纳着日精月华的。那一群群撒满山坡荒谷草地上的石头,倘若不走近和仔细地辨认,就会觉得那是一群低头吃草的壮硕羊只;而一群群牧野啃草的羊群,又会被人错看为滚动的石头。这里各色各异圆碌碌的石头与羊的颜色太相像了,就跟白色珍珠的颜色一模一样,看上去赏心悦目。
(4)就这么想着的时候,车子就接近恰西了,出现一段爬山的路,车行在上面,使得我不敢往右边的深谷里望。下面是悬崖峭壁,如果掉下去会粉身碎骨的。司机把握着方向盘,他言语不多,一副稳妥和成竹在胸的样子。可我总担心他把车轮子压得距离右边的悬崖太近。后来我发现是因为道路太逼仄了,车轮无可奈何地会压在悬崖边上,加之路面左高右低,整个车身就有点向左边倾斜,我就觉得只要车上我们中的任何一个用力一晃,或身子往左一靠,这一群人就都会翻下悬崖。
(5)在这条剧烈凸凹的、蜿蜒通向恰西深处的.路上,我不知道自己此刻在想什么。其实,我希望自己什么都别想,就只管去迎接一种新的生活,去走向自己精神理想的那个彼岸。
(6)我们终于进到了山里,下坡时,看见远处的雪山在视线里清晰了起来,那么巍峨、壮观,又复苍凉。之所以觉得苍凉,是因为那灰色的山脊,一部分裸露着粗犷的面目,一部分则被冰雪覆盖和掩埋着,就像一条从弥漫的硝烟中慢慢走近的汉子,衣衫已被撕扯碎了,但却不失阳刚和坚硬的骨头。这些统统激起了我心中的神圣感。
(7)顶头是裹雪的赤色山峰,接下来的山腰是绿油油的草场,再下来是枝叶繁密的森林海洋。我不由惊欣于这异色的诱惑。
(8)车已不能再行进,停在一家居民的帐篷边,我们开始向山上步行。我听见山谷消融的雪水在欢快地流淌,林中发出鸟鸣的声音,使得山谷显得更加幽静和空旷。我们拿出相机给两朵花草反复地拍摄。后来,我们想以那雪峰为背景拍几张照片,拍了,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我们跑着选择了好多角度,抢着绝佳的拍摄位置,抢着逐渐向西消逝的太阳的光。
(9)为了得到一张与雪有关的照片,我们忘却了劳累和马上将沉落到山谷后面的日头,一直向上,再向上,不停地寻找理想的角度。
(10)我不知道七月恰西的雪与别的季节别的地域所看到的雪有什么不同,但我觉得它与我一生的旅程而言也许不会再多,是弥足珍贵的。人有时候,走过了,才想起什么,才觉得满腹的遗憾事。我抢抓着这稍纵即逝的光阴,为着成全自己的那一桩精神寄托。
(11)这一场行走,就是为了这绝峰上的雪吗?山无语,林默默。我们要把这定格和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让它与这裹雪的山峰一同变老和亘古。
(12)峰上的雪和峰下的人已被我们装进了相机,安然地沉浸在一种终将被人理解的、苍凉的、美的心事和痛楚里。日头掉到了山谷的后面,我觉得我们,以及那赤硬的雪峰,突然一道滑入那神圣的苍茫暮色里,地老天荒。
(13)一路坎坷着,但总归完美着。
[注]了一容,宁夏人,当代作家。本文选自20xx年11月13日《光明日报》。
1.文章第二、三段描写了新疆的哪些特点?前面五段与恰西的雪似无关联,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5分)
2. 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3分)
人有时候,走过了,才想起什么,才觉得满腹的遗憾事。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六段画线的句子。(4分)
4. 作者反复问“是专为来这里看雪的吗?”“ 这一场行走,就是为了这绝峰上的雪吗?”那么作者这次来到底是为了什么?请结合作品进行探究。(6分)
答案:
1.第一问: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美丽神奇而富有灵性。(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第二问:恰西是新疆的一个部分,写新疆之美是为了衬托恰西的巍峨、壮观、苍凉和神圣;为后文描写恰西给作者带来惊异的感觉作铺垫;写沿途的艰辛是为了突出去恰西的心情急迫,反衬见到后的欣喜。(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2.(1)人一生有时候会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当时不去珍惜,而事后后悔、遗憾(2分)。这是作者抢抓着稍纵即逝的七月恰西雪的美好光阴,成全自己的那一桩精神寄托的心理原因(1分)。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2分)将部分裸露、部分被雪覆盖的山比作汉子,并通过“露着粗犷的面目”“ 从弥漫的硝烟中慢慢走近”“衣衫已被撕扯碎了,但却不失阳刚和坚硬的骨头”等语句将山人格化,生动形象,既描摹了雪山的形态,又表现了她苍凉的阳刚之美。(2分)
4. 文中说“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因为一路的景色已经很满足了”,“就这么想着的时候,车子就接近恰西了”,可见作者首先是被一路的美景所吸引,身不由己来到恰西。
文中又说“我希望自己什么都别想,就只管去迎接一种新的生活,去走向自己精神理想的那个彼岸”可见作者在未到恰西之前,对她已有所了解,他是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理想。
“人有时候,走过了,才想起什么,才觉得满腹的遗憾事”,这次难得有机会一睹恰西七月的雪山,作者不想错过。
“我抢抓着这稍纵即逝的光阴,为着成全自己的那一桩精神寄托”, “我们要把这定格和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让它与这裹雪的山峰一同变老和亘古”, “这裹雪的山峰”是“我们”心中的情结,我们要永远拥有她。(要有探究过程,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练习阅读习题9
生命本无名
这是一封读者来信,从一家杂志社转来的。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读者,都会收到读者的来信,这很平常一我不经意地拆开了信封。可是,读了信,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战栗了。
请允许我把这封不长的信抄录在这里——
“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您,每一种尝试都令自己沮丧,所以就冒昧地开口了,实在是一份由衷的生命对生命的亲切温暖的敬意。”
“记住您的名字大约是在七年前,那一年翻看一本《父母必读》,上面有一篇写孩子的或者是写给孩子的文章,是印刷体却另有一种纤柔之感,觉得您这个男人的面孔很别样。”
“后来慢慢长大了,读您的文章便多了,常推荐给周围的人去读,从不多聒噪什么,觉得您的文章和人似乎是很需要我们安静的,因为什么,却并不深究下去了。”
“这回读您的《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恍若穿行乡村,沭浴到了最干净最暖和的阳光。我是一个卑微的生命,但我相信您一定愿意静静地听这个生命说:‘我愿意静静地听您说话……’我从不愿把您想象成一个思想家或散文家,您不会为此生气吧。”
“也许再过好多年之后,我已经老了,那时候,我相信为了年轻时读过的您的那些话语,我要用心说一声:谢谢您!”
信尾没有落款,只有这一行字:“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吧,我是,你是。”我这才想到查看信封,发现那上面也没有寄信人的地址,作为替代的是“时光村落”四个字。我注意了邮戳,寄自河北怀来。
从信的口气看,我相信写信人是一个很年轻的刚刚长大的女孩,一个生活在穷城僻镇的女孩我不曾给《父母必读》寄过稿子,那篇使她和我初次相遇的文章,也许是这个杂志转载的,也许是她记错了刊载的地方,不过这都无关紧要。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所以,我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么好!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著名字来的?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联,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无论对己对人,生命的感觉都日趋麻痹。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作为一个称谓活在世上。即使是朝夕相处的伴侣,也难得以生命的本然状态相待,更多的是一种伦常和习惯。浩瀚宇宙间,也许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益的交换、身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仔细想想,我们是怎样地本末倒置,因小失大,辜负了造化的宠爱。
是的——我是,你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么普通又多么独特的生命,原本无名无姓,却到底可歌可泣。我、你、每一个生命都是那么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完全可能不降生,却毕竟降生了,然后又将必然地离去。想一想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每一个生命的诞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相遇是一种奇迹呢。有时我甚至觉得,两个生命在世上同时存在过,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因缘。我相信,对于生命的这种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你说你爱你的妻子,可是,如果你不是把她当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来爱,那么你的爱还是比较有限。你爱她的美丽、温柔、贤惠、聪明,当然都对,但这些品质在别的女人身上也能找到。唯独她的生命,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她,却是在普天下的女人身上无法重组或再生的,一旦失去,便是不可挽回地失去了。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唯独生命不能。愈是精微的事物愈不可重复,所以,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财产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得很。
既然如此,当另一个生命,一个陌生得连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远远地却又那么亲近地发现了你的生命,透过世俗功利和文化的外观,向你的生命发出了不求回报的呼应,这岂非人生中令人感动的.幸遇?
所以,我要感谢这个不知名的女孩,感谢她用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点拨了我的生命的性灵。她使我愈加坚信,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很想让她知道我的感谢,但愿她读到这篇文章。
11.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战栗了”?(6分)
12.那个女孩为什么没有在信中署名?(4分)
13.生命本身具有怎样的特性?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6分)
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请简要分析作者在文章开头抄录来信内容的用意。(4分)
(2)作者在文中说“对于生命的这种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然而,在当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生命本色的思考日益稀缺,如果生命有名字,你认为生命的名字叫什么?请写出自己的感悟,并举例阐释。(4分)
练习阅读习题10
咖啡和茶
人类以咖啡和茶作为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两种植物中均含有咖啡碱,对人体能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劳动效率和思维活力等多种作用。
咖啡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全球年消费量为茶叶的三倍。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其原产地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早在公元前20xx年,埃塞俄比亚的阿族人就已经在咖法省的热带高原采摘和种植咖啡了,尔后咖啡就逐渐成了人们的饮料。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一提到咖啡,埃塞俄比亚人总是自豪地说:“咖啡是我们送给全世界的一件礼物。”而今南美洲的巴西是咖啡的最大生产国,其咖啡产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植物。干燥的咖啡种子中一般含有1%—2%的咖啡碱,咖啡的香味主要来自咖啡种子中的香精油和咖啡醇。在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已引种栽培。饮用咖啡要讲究科学,早晨在咖啡中添加牛乳,既能提神又可增加营养;下班后喝上一杯,可加速脉搏跳动,消除疲惫,振奋精神;饭后饮上一杯,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但产妇、孕妇及胃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喝咖啡。
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作饮料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约成书于公元前300年的《尔雅》一书中,就已有茶叶的记载。唐代茶叶专家陆羽,撰写了世界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世界各地的栽茶技艺、制茶技术、饮茶习惯等都源于我国。现在,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全世界饮茶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我国人民不但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创新发展。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种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最多,称为完全发酵茶,如产于安徽省祁门的“祁红”。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青茶为半发酵茶,白茶为微发酵茶,黄茶和黑茶为后发酵茶。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新制成的茶叶中含有4%的咖啡碱,以及茶单宁、维生素、芳香油等。其中茶单宁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凝固,有杀菌之功效。茶叶中的钾、磷、钙等元素,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贫血及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节选自李鹏翔《三大植物饮料》,有删改)
11.下列对咖啡或茶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栽种历史。
B.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三百年的历史。
C.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的高价值特种经济植物,它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
D.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有密切联系,根据不同的发酵类型,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六大类。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茶和咖啡两者都是人类的重要饮料,对人的身体有一定好处,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最好饮茶,不要喝咖啡。
B.人类喝茶的历史比喝咖啡的历史短得多,现在茶叶的年消费量约为咖啡的三分之一,但世界上饮茶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50%。
C.咖啡和茶都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加速脉搏跳动,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D.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栽茶技艺、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茶叶品种的国家。
1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的白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状况接近“碧螺春”,而和“祁红”有较大区别。
B.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C.在茶叶制作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维生素含量成正比,发酵程度越低,维生素含量越少。
D.咖啡和茶都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在我国广泛地种植。
参考答案:
10、 C
11.D (D项中“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六大类”的依据是“依据制作过种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而不是“茶叶发酵的程度”。)
12.C (“咖啡和茶都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加速脉搏跳动,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中说咖啡能降低胆固醇,那么为什么后文又说对心血管患者最好不要喝?依据文章第一段可以看到“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是两者的功用,而“加速脉搏跳动,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只是茶的作用。可以参见文章第三段结尾处的表述。)
13.A (B项“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中无因果关系,绿茶之所以是茶叶中的精品,是因为它富含维生素而不是保留了鲜叶的原色。C项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维生素含量成正比,发酵程度越低,维生素含量越少。”无依据。D项“可以在我国广泛地种植”说法有些绝对,文章中是说有些地方可以种植。)
练习阅读习题11
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文字中拼命汲取汉字的精髓,还一次又一次煞有介事地举办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其主角便是汉字的书法作品,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安选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佳丽还有“雪、柔”等等。日本人对汉字的狂热痴迷可见一般。汉字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她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四种声调再加轻声、变调之类已够复杂,还得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这里的学问深着呢!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读得铿锵有力,有人读得平淡无奇,有人读得悦耳流畅,也有人读得含混不清。要让听者从你的嘴巴中听出汉字的美,还真得请你下一番功夫。
曾亲耳聆听过一位著名话剧演员朗读戴望舒的《雨巷》,那绝对是一次痛快淋漓的享受;那平缓的语调娓娓引出泛着暗淡灯光的朦胧小巷,那略显惆怅的沙哑是对如烟往事剪不断、理还乱的追忆,那若有若无的哽咽更勾起多情人心灵深处早已尘封的往事,一诗读完,听者不禁泪水涟涟……
汉字的形美同样不可抗拒。历代优秀的书法家粲若繁星,各具风采。王羲之,飘逸俊朗;颜真卿,粗犷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的题词就让世人少了一分敬仰,小桥流水倘惹有名家的“墨宝”则会因此声名远播。难怪各旅游景点在宣传手册上都忘不了写上“XX年间,大书法家XXX见此佳景,豪兴大发,泼墨挥毫,写下XXX几个大字”之类的语句。我的家乡盱眙有一处本不出名的小山,亏了南宁书法家米蒂的题字“第一山”,近年来竟有不少外地游人慕名而来,让小县城颇有几分自豪。
形形色色的美术字更为汉字的形美推波助澜。歌手江涛的MTV作品《创造》,用电脑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帜,很有个性。这些字或扁或圆,亦庄亦谐,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千变成化,精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汉字镀上了现代科技的光辉,更魅力四射。
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思:“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巍峨”,山的高大顿显眼前;“妩媚”,少女的娇颜潜入心底。难怪中国人爱将“字画”连在一起,汉字本来就是可以入画的。
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汉字字义的理解随之不同。我看《红楼梦》与文学家看《红楼梦》的感受肯定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文学作品,有人推崇备至有人却视若粪土的原因。平常的一句话,如“你是个大坏蛋!”可能是孩子的童言无忌,也可能是情侣的亲密调侃;可能是路人的厉声痛斥,也可能是某君良心发现后的深深自责。细细品来,汉字的义真及奥妙无穷。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成千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佳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正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深深吸引,才会“沉睡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夜深人寂,挑灯夜书。会心之处,不觉莞尔。
练习阅读习题12
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
李丹崖
①小时候,我曾在墙角的空地上种过一棵玉米,从它冒出嫩黄嫩黄的玉米芽儿开始,我就给它浇水、施肥,许多人都说,单棵的玉米是长不高的,就像孩子吃饭,没有别的孩子和他争着吃,饭是不香的。我不信,依然坚持给它浇水施肥。
②一个月后,一条凌霄的藤蔓,水蛇一般攀上了玉米棵,不久就和玉米一样高了。再过一个月,玉米长得比我高出了半头,还开花了,懂农事的大人们又说,还是赶紧拔掉这棵玉米吧,单独的一棵,不能授粉,就不能结玉米,只能当柴烧。
③我还是坚持把玉米留了下来,几天后,凌霄开花了,整棵玉米如穿上了火红的裙子,非常喜人,破天荒地将蜂蝶招到了墙角,嘤嘤嗡嗡地飞舞其间。
④那个秋天,玉米棵上结出了四个大个头的玉米棒子,个个籽粒饱满,玉米棵上的凌霄也开了整整两个多月,成了墙角的动人风景。
⑤大人们自己也觉得纳闷,这样的玉米怎么会结果呢?
⑥后来,他们悟出了道理,原来是凌霄和玉米互相帮助,孤零零的一棵玉米,本来是没有劲头往上长的,突然凌霄为它增加了重量,它若不往上长,势必会被凌霄缠死,于是,玉米为了免于灭亡,拼命地积聚能量使自己强大。玉米在和自己较劲的过程中,赢得了这场胜利。凌霄开花,又帮玉米招来了蜂蝶,那些蜂蝶有些来自田间的玉米丛里,尾部沾上了田间玉米的花粉,无意中竟给墙角的这棵玉米授了粉。
⑦跟自己较量,和别人共用能量,原来这就是玉米和凌霄实现共赢的奥秘啊!把这一道理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
⑧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擅长走别人很少走过的路,无边的孤寂摧垮不了他,漆黑的夜幕吓退不了他,他们永不停步地赶路,最终,他们成功了。你若问他,你是怎么扛过来的?他会说,我一直觉得路的`前方,还有一个更光明的“我”在等着我,我要迎头赶上去。你若再问他,在追赶前面那个“我”的时候,就没有遇见一丁点儿“路障”吗?他会说,我在追赶自己的那个“我”的时候,别人也在追赶属于他们的“我”啊,我们联合起来,共同扫清了“路障”!
⑨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是生命道路上的两条铁轨,沿着它们,我们奔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选文有改动)
23.如果将第②段中加点的“懂农事的”删去,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3分)
答:
24.文章①~④段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5.请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4分)
答:
26.请从结构上说说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答:
27.本文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
(五)(18分)23.(3分)“懂农事的”是指整天在地里侍弄庄稼的大人,他们熟悉玉米等庄稼的习性和生长规律,因此他们的意见有权威性。如果将这几个字删去,“大人们”所说的话就少了那种特有的权威性,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24.(4分)按时间顺序来写,既符合玉米“生长、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又突出了“我”的坚持使玉米打破了大人们的固有看法,为后面探寻玉米结果的原因作铺垫。
25.(4分)该句采用比喻,将墙角那整棵玉米比作“如同穿了火红的裙子”,从色彩、外形等方面将凌霄缠绕在玉米上开花的情状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让人如见其景。“嘤嘤嗡嗡”模拟了蜜蜂在花间飞舞时发出的声音,既表现出墙角的生机,又衬托了凌霄花开得热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6.(3分)承上启下。以“这样的玉米”承接上文,以“怎么会结果呢”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对玉米结果原因的深入分析,使文章自然转入下面的议论。
27.(4分)以自己小时候曾种了一棵玉米为切入点,先叙述这棵玉米在别人的疑惑中开花结果的奇异经历,再由这一经历引出议论,然后由物及人,点出“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谋求共赢”这一主题。
练习阅读习题13
1.草莓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__盎然_√___,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斯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____酣然 √___.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___依然_√__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2.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番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3.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4.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5.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宇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的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6.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漫进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横线中。(2分)
依次是盎然酣然依然 ?(2分)
2.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2分)
夏意正浓或生意盎然 ?(意思对即可 ?2分)
答3.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铺垫___√.(1分)
4.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_____?
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3分)
5.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2分)?答[ D] √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6.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4分)
剥夺: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添加: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有所剥夺的是有所增添的是
有所剥夺的是:青春的心性和容颜 ?(意思对即可 ?2分)有所增添的是:成年期的思想和情感。或成年期成熟的思虑的大厦的落成(意思对即可 ?2分)
7.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 (3分)
青春年华或:妙龄十八的馨香 ?(意思对即可3分)
练习阅读习题14
【阅读训练】:
1、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2、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6.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
7.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8、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全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9.诗的前两句写所见: 、 、 、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10.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请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练习阅读习题15
阅读《花开半时偏妍》,完成1-4题。(14分)
花开半时偏妍
李光烈
①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半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妙的境界?
②你一定懂泰极而否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
③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时,反而会有一丝失落感隐隐而生。
⑤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就不那么容易了。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_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⑥半,还可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开启了一扇门。半,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⑦李密蓭诗云: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⑧愿我们知晓半的道理,掌握半的艺术,达到半的修养,无边受用半的恩赐与智慧。
(选文有删改)
1.作者由花开半时偏妍,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
2.第⑤段是如何阐述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的?请简要回答。(4分)
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虚实相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撩拨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4.第⑥段中说不把事情做得太过,请从初中语文课文中选取一个事例加以印证。(正、反面事例均可,30字以内)(4分)
参考答案
1.(2分)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2.(4分)首先阐述抽象无形之物难以入画(1分):接着举出齐白石留白的经典之作的例子(1分),阐明留白产生的艺术效果(1分);最后得出结论:运用半''的智慧,可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境界(1分)。
3.(4分)(1)眼前景色和想象的美景相互交融(2分)。 (2)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撩拨''赋予画''以入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激发、引起的意思(1分),突出了留白的妙处(突出了齐白石虚出一半的妙处)(1分)。
4.(4分)示例:夏洛克冷酷无情,坚持索要一磅肉,落得人财两空。(杨修恃才放旷,多次触及曹操的忌讳,最终酿成杀身之祸。)(事例典型3分,表意流畅1分,超出字格扣1分,事例不是取自初中语文课文不得分。)
【练习阅读习题】相关文章:
阅读练习题12-06
阅读练习题11-04
阅读理解练习题12-19
阅读理解练习题11-03
《父母的心》阅读练习题10-15
《送花》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4-30
《鸟儿》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9-22
《天职》阅读练习题的答案09-26
哭泣的森林阅读练习题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