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苏教国标版)

发布时间:2017-10-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时、分、秒》时,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你的一个好朋友被恐怖分子抓走了,你必须和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一起才能救出你的好友,你们救人的方法就是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每读对一个钟面,就可以清除一个恐怖分子,只有全读对了,就可以扫除全部恐怖分子,救出好友。学生们一听就来兴趣了,都想做救人英雄,并且积极加入活动。  

        二、找联接点,铺路  

        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个半径分别为7厘米和4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8个梨、2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8个梨平均分放在2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了。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了一个梨,继续让学生把9个梨平均分在2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三、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如教“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动画功能--让量角器在角上旋转,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尽管整节课的容量很大(常规教学要两课时才能完成),但学生不感其难,教学效果相当好。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时给予学生准确、详细的解题过程。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面不断扩大与更新,有效地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总之,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电教“满堂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