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年级)

发布时间:2016-11-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无疑,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事物,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能力,发展其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一、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恩格斯 

 今天,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1 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6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30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30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例2 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9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 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 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 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们只花30×5×90%-3×13×9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二、把数学带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于生活中。  例3  “多少个人拉起手来长度大约是10米?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谁?比你矮的人是谁?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谁?他们分别有多高?”等。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说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的学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使自身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应用、去验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4  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 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换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无疑,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事物,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能力,发展其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一、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恩格斯 

 今天,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1 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6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30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30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例2 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9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 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 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 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们只花30×5×90%-3×13×9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二、把数学带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于生活中。  例3  “多少个人拉起手来长度大约是10米?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谁?比你矮的人是谁?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谁?他们分别有多高?”等。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说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的学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使自身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应用、去验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4  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 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换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