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感悟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某些事或人而萌生出一些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感悟,想法都记录下来。你看过感悟的文章吗?知道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学习中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学习中感悟1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建议,我觉得在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做教师借鉴。作者采用一条谈一个问题的方式进行的,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其中的赏识教育思想更是本书的精华,它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思想,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位教师,让赏识常驻心田、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
教师都有着一样的心理,看学习好的学生,什么都好,乖巧懂事,各门学科非常优秀,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会不喜欢呢?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止力较差的学生;呈现在我们眼中的往往是什么都差,如:智商低、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学知识又不刻苦;久而久之就让我们失去了耐心,看不到他们的优点,也不愿了解他们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教学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待教育的一些新问题,尤其是“后进生”问题,缺乏教育的技术与艺术的解决方式。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孩子逐渐被消磨去了“自尊心”、“进取心”,对“学习的兴趣”也渐渐消逝。学习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
我们艺术学科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我也曾悄悄地反思,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面对每一位孩子?特别是灰色群体。学生再调皮,他有自尊,也有上进心,他们不是自我放弃的一群,而是童心未泯、尚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微笑与阳光给这些孩子们。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真切地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设计出真正适应他们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孩子每一点进步都应成为我们鼓励孩子继续前进的阶梯。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负家长、社会对我们教育的期盼。
非常开心能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它让我学习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我避免因轻看一个学生,而毁了一个家庭;用为班级的几十分之一则是家庭的百分百。教育这些学生最重要是通过激励手段来转化他们,让他们感到教师的爱有妈妈的味道,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教给他们自尊、自爱;让他们通过教师的赞扬抬起头来走在兴趣学习的道路上。
首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制定较近、易于达到的学习目标,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自信,再去挑战下学习目标,逐渐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设立目标、计划;这样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学生产生自我激励、成功鞭策在学习的作用。
其次,善待学生的自尊至关重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老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的颤动欲坠的露珠”。可见,学生的自尊很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作为与学生日日亲密接触的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要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真情去呵护、浇灌、培育。在让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的自信中从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才能让孩子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告诫教师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舒畅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赏识教育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沟通与关爱解开每个学生的心锁。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坚定地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多一份关爱给学生。我们的教育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在学习中感悟2
《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以读为本”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是感悟型语文教学遵循的极为重要的原则。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指导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全面提高学生自己的语文素质的过程,摈弃繁琐分析,注重读中感悟,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是教学思想的根本转变。读中感悟则相反,是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即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课堂教学如何具体操作呢?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总是初读感知,再精读理解,而后熟读积累,最后迁移运用。各个阶段的任务不同,因而引导感悟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下面结合《丰碑》一文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的具体做法。
一、初读阶段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教师教学一篇课文,首先应引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教《丰碑》一文时,从题入手,通过审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领悟课文。我先问学生:“看了课题,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一个学生问:“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丰碑》?”我当即肯定,并在课题后画了个问号。又一个学生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也给予肯定。接着,我便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思考来解决。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去读书的,所以读得十分投入。通过初读,学生大体上知道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歌颂了谁,课文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这样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为进一步把握课文的重点奠定了基础。
二、精读阶段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就要针对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体味领悟。所谓重点,就是课文中具有关键性主导性的内容,所谓难点,就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的疑惑的地方,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篇课文就迎刃而解了。
如《丰碑》一课的重点是第三段,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主线,以将军误解军需处长为重要情节,在读中进行理解,抓住重点词句读,“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从而体会将军之所以如此悲愤,是因为看到老战士被冻僵的悲壮场景。接着以“抽动”与“抖动”两个词比较,来体会此时此刻将军悲愤加气愤的特殊感情。还要让学生反复读这一段,让学生体会到:不是战士没听见,也不是战士们不愿服从将军的命令,因为他们知道被冻僵的是军需处长。此时此刻战士们似乎“血”凝固了,“泪”往心里流,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读“将军愣住了,久久站在雪地里……”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他在想什么?通过读原文,体会将军因眼前的事情,完全出乎意料而呆住了,由误解到内疚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再把将军神态、语言描写的两个句子用气愤的语气、轻快的语速加以比较,使学生明白将军愈悲痛气愤,愈能显示出军需处长的崇高伟大,使学生用心感受军需处长的“丰碑”形象。
第七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仍然要通过多种“读”来理解课文。面对死亡,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那么安详?因为他为了革命,为了战士,视死如归,体现了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让同学们用敬佩的语言朗读这段文字。目睹此情此景,将军的泪止不住了,“他的眼睛湿润了”,将军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庄严的“军礼”,这军礼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从哪能些词中体会到的?(饱含着悲痛、愧疚、激动、自豪……的情感),从下列词语中可体会到:“缓慢地吸了一口气”“举到齐眉处”,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带着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语速缓慢,由悲痛到激动,让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作出自我牺牲抉择的,可见其精神伟大,品德崇高。
配以低沉的哀乐,老师再引读第十三自然段,课堂教学再一次理入高潮,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风更大了,雪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覆盖”换成“掩盖”、“遮盖”,读一读,可以体会出“掩盖”意思不符;“遮盖”不能反映出整个身体被包围的事实。只有“覆盖”写出了风狂、雪大,同时表达了作者地限的崇敬之情。课文教学重点,在朗朗中得到突破,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军需处长的身躯,确实是一尊晶莹洁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共存,在后人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三、熟读迁移阶段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熟读迁移阶段引导学生感悟,主要是通过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才会读得一遍比一遍好,感受一次比一次深。正如古人所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逐步形成了对语言文字的悟性,有了这个悟性,也必将迁移于表达,使学生逐步达到准确、得体、生动地运用语言。更重要视迁移性的练习,并注重练后评议。如《丰碑》一文读过后,学生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对哪些地方感受最深。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难道你们不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之后,布置学生写读后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学生写好后,请几个学生当众读自己的话,并带领学生进行评议,通过评议,学生知道哪儿好哪儿不好。为什么不好,进一步锻炼了感悟语言的能力。从而实现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最佳境界。
在学习中感悟3
早就听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在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看到这条建议,我回想一下自身,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自己真正读过几本书呢?除了教学必备的几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其他的书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在第三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学会观察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他说,观察对学生来说的重要就像空气、阳光、水分对于植物生长一样不可或缺,他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还形象的将观察比作是思考知识和识记知识之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发现,个别学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别人,就是缺乏观察或者不会观察的缘故。比如我们的物理,很多的题目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如果每个学生都学会留心观察,注意思考,那么很多题目就会显得非常简单,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学生过不了关。这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还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实际上乐于观察世界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许多成年人没有看到的细节,他们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可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却逐渐失去了这种兴趣。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善于观察,注意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
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知道,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何为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己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过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到这一条建议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第二十二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者发展,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你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希望老师们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他还指出,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你所教的学生,例如一个班,两个班等,还应该有“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当成自己将来所从事研究的方向,当成一门科学来攻读。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要采取要善于动脑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兴趣,来促使他们在这门学科上更深入的思考。但不管怎样说,我们总会碰到在教学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经常会听到老教师讲这样的话: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学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么促使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感和规律性的心情。
第三十三条建议是写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年青教师的。
归纳一下大概有三点:
1、必须点滴地积累起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
2、要培养自己有一颗敏感的心灵。
3、要积累起一定的习题集。
这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这条建议里,他又提出了读书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的意义。他建议大家每个月要买三本书,一种是关于自己学科的,一种是关于人物传记的,还有一种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这三种书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买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读,那么读又是为了什么呢,除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之处,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智力大厦。读到这里,我有些惭愧,也有些后悔,参加工作以后我买了几本书,又真正读了几本书呢?如果从参加工作以来都像苏霍姆林斯基说得那样去做的话,那么,现在我的书架上也应该有近百本的书了。
第四十三条建议“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这个问题不论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还是其它教师都是应该掌握的。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们应该像哪些教师学习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哪些老教师呢?他给了我们一条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你先看看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
其次,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学习人家的思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一条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关键的,但是,作为我们年青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向别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时候,全盘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顾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结果别人的经验没有学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我们要清楚别人取得那样的成绩,取得那样的效果,绝不单单是靠简单的行为所能达到的。“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一项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实际上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几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甚至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
第三点,提高教学技巧,关键的一点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学术水平。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了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许这对于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十七条:关于教师日记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写教育日记,因为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他用大量的自己和别人事例来说明记教育日记的好处,它可以使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去全面了解一件事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这是促进自我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在上次学校要求班主任写德育案例的时候我就觉得无从下笔,当时真后悔在平时没有养成记日记的习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把平时发生在班级里或某个学生身上的事情记录下来。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获益匪浅,它教会我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学习,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取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中感悟4
本次培训,有幸分别听取了杨世臣、董春玲、袁月娥三位名校长的精彩报告:金茵是经济发达市区小学,硬件建设很好,师资优越,单单他们把素质教育“往深处发掘、往细处经营、往远处探索”的发展理念和成就,已经是我们无法相比的;丈八丘是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乡村联小,校舍简陋,师资老化,但他们“善待当下,自主发展”的办学思路和“善待每一天,超越每一刻”的韧劲和勇气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潍坊高新双语学校的“全天生活皆教育”的办学理念及“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教师团队更令我们由衷的佩服。
细细整理笔记和思绪,我豁然发现,这三所分别代表城市、乡村、民营的名校在发展内涵上存在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一是学校有明晰的办学思路:突出特色,主动发展,以人为本,视野高远,持之以恒。二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资源理念,强化课程理念,强化专业理念,强化学习理念,强化发展理念。三是努力营造好丰富的校园文化:营造温馨的亲情校园,营造积极的发展环境,营造精彩的课堂情景,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
面对名校,我们找到了差距,明确了名校“明在何处”校长优秀“优在何方”。那么我们的学校,朝向何方努力才会有希望成为名校呢?我做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要以人为本,民主治校
1、务必建立“公正、公开、高效、透明”的治校方略,特别是在评优、选模、职称评定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一定要坚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要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出具体细致、切实可行的量化评估标准,切实让制度说话,让工作成绩说话。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用成绩证明优秀,以实力赢得的尊严,把落后作为耻辱”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决不搞校长“一言堂”,更不能搞“拉拉扯扯,暗箱操作”。
2、充分尊重教师,以情感人。校长在治校过程中,即要规范管理、制度治校,又要注重自己的情感投入。做尊师重教的楷模,做教师的知心朋友;要千方百计的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要开展丰富的课余文娱活动,促进沟通,融洽人际关系。
二、校长要率先垂范,主动学习,积极进取。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办学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要做好这些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样就要求校长有时代的眼光,正确的办学理念,在校园中起模范表率作用,校长手里不是拿着鞭子,而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他的意识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校长应具备学习、服务、质量考核、改革创新等多种意识。
三、抓班子,带队伍,培养一流教师团队。
温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听课调研发表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重要讲话中 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民族振兴在教育,教育振兴在教师。这些都足以说明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学生中起着直接表率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带领着学生穿越知识的海洋,跨过广阔的宇宙。要想使教师富于时代精神、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校长应做如下几点。
1、不断提高全体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师德修养。
教师大计,师德为魂。“师者,人之模范也”。陶行知先生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思想品德、教风和学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可以说,教师的品行端正,人才培养的方向才有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证,实现建设人民满意学校的目标才有保证。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县教育局刚刚颁布的《师德考核办法》。通过请优秀教师做师德教育报告,组织评选优秀师德标兵,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大讨论等活动,用身边的典范激励教师,从而促进全体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师德修养不断提高。
2、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只要有足够的供师生读的书,不管多么简陋,都是一所好学校。如果缺少了书籍,即使学校建设的再漂亮,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书永远是成长的阶梯。因而,我们学习金茵小学开展童心悦读、举办校园读书节等活动,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3、引导教师勤于反思。
行成于思毁于随,没有反思,人生是盲目的,教育更是如此。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只有跟自己过不去、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奋斗目标的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天天反思,天天出新,天天有一个新自我,天天就会有新收获。作为一名校长应引导教师勤于反思,鼓励教师平时多做教育教学随笔,如做读书笔记、教学笔记、作业批改笔记等等,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淄博临淄区金茵小学杨世臣校长说,学校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课程开发。金茵小学、丈八丘小学、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成功之处也在于课程开发有特色。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农村小学实际开发自己的课程。如农历课程、生产劳动课程、传统节日课程等。尤其是开发生产劳动课程我们有比城市学校更得天独厚的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与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学生置身于生产劳动课程中,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成果得来不易,理解父辈养育的艰难,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感恩。开发好农村资源相关的课程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知道了一个好校长是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关键,清楚地意识到了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把此次学习所获、所悟、所感,应用并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改革与创新,寻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学习中感悟5
学习总是无止尽的,每一次听王校长的讲座总能触动心灵,找到新的教育真谛,感受六一浓厚的文化,8月31日,王校长为新教师做培训,听后有几点特别深的感悟。
一、学校的文化决定老师的素养和学生的品质
培训刚开始王校长先讲了六一的名字由来和六一LOGO的意义,王校长说“六一”可以解读为经开区第六大街上的一所小学,也含有这个学校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六个班。我最受震撼的是王校长对LOGO的解读,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感悟,最喜欢王校长说的,“学生一年一年走进去,最后再走出来,成为一个准社会人”。我们的学生一年年在成长,就像LOGO的6种颜色所蕴含的6种精神,我们的孩子每一年都学到一种新的品质,颜色由浓,孩子的品质也慢慢沉淀。我们学校的校训:六艺易一,立德树人。六艺易一,六一在两端,艺易在中间,我们的老师也是按照六一的.这些文化在丰富自己,改变自己,培养自己的六一素养,而我们的学生也会在六一这些浓郁的文化中慢慢发展成六艺少年。
二、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
这次的培训对我印象特别深的还有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的,每个人都独特的天份。”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在比较孩子的共性,共性突出的孩子就会被我们称之为好孩子,优秀的学生,但是每个人优秀的面都不同,我们在没有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的时候怎么能随意评价孩子优秀与否呢,所以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去挖掘孩子,用平等的眼光去善待每一个孩子,用心的去寻找孩子身上的与众不同。
跟着王校长学习的还有很多,做人,教学,对待孩子。很庆幸,我们跟王校长在一起。都在为六一而奋斗努力!
在学习中感悟6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给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他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现在的后进生怎么产生的,或许就是应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吧,“我们没有合理的个别对待学生”。以至于现在一个班里会有那么多的后进生,而老师们当然也包括我,就知道去埋怨学生,认为学生没有好好学,甚至认为他们“笨”反应慢,可是我们何尝不换位思考一下呢?老师们又何尝考虑到那些后进生的痛苦,因为某种原因上课听不懂,却还要装作很认真听讲,配合老师,对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煎熬!作为老师你采取了个别对待学生了吗?没有!我们上课只是把大众的东西强加于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他们能否接受啊!长期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了!虽然目前来说,个别对待学生实行起来有点困难,但我觉还是应该朝这个方面不断的努力,时间是靠自己挤出来的,方法是靠自己探究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才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书育人者!
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教是为了达到最终用不着教,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拿到新教材,就知道应该从何入手去学习。
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都关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点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
二,课堂上创造各机机会让学生探究和思考。
三,课堂上不能让学生总是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思考。
四,让学生运用知识,经常完成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五,个别布置作业,让学生各尽所能。
六,不让任何学生做一切缺乏动脑的劳动。
七,让学生生深刻理解教材。
八,把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至于如何提高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和艺术。不管怎样,我们要记住:学生易于接受的、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让每位孩子聪明健康的成长。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们将为提高自己的水平、转变自己的态度而努力!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学也是一种精神;懂得了因材施教的重要……
在学习中感悟7
我们这次拓展的项目有高空单杠、低空相依、高空断桥、孤岛求生、逃生墙等,这些拓展训练能够启发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家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能够让我们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更为重要的是还能让我们认识到团队的作用,增进对团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学会关心、学会融入团队,通过这些体验活动,能够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与挑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发挥潜能。
“高空单杠”是拓展训练中最惊险的。人要顺着八米多高的铁柱往上爬,顶上大约只有直径30cm的圆盘供两脚站立,你要在圆盘上站起来,在高空飞身一跃,抓住前面的单杆。由于那天风比较大,柱子也随风发抖,尽管有安全绳保护,越往上爬还是恐惧感越强,到顶上站起来时双脚真有点不听自己使唤,但最后还是勇敢的站起来跳了出去。高空单杆使我感触最深的不是惊险刺激的动作表演,而是队友们在完成项目时的不同心态和表现。有的队友心理素质很好,有的非常怕高,有个女队友在柱子顶上抱着圆盘足有20分多分钟,不敢站到圆盘上,但在大家的鼓励下,艰难的克服了恐惧,最后还是站起来跨出了勇敢的一步,战胜了自己。每个队友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都在为后面的队员加油、鼓劲,并且时刻在保护着他们的安全。每个人此时此刻都不知不觉地承担起在团队中的责任与义务。
“空中断桥”搭在离地面9米高空中,它要求队员从一块木板跳到另一块木板上,两块木板的距离有1。3米,在地面上这个距离对任何人跳过去应该是没问题,但这个距离却被吊到了空中。站在摇摇晃晃的断桥上,脚下是令人心寒的深渊,头上是高不可攀的天空,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给每个人都是一次战胜自己意志的体验。站在木板边上我迟疑过,也畏缩过,但别无选择,只有鼓足勇气,相信自己,勇敢地跳过去。面对困难,我们只要勇敢跨出这一步,困难也就不是这么难,超越只是一步之遥。因此,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当我们面临艰巨的任务或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努力,付诸行动,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就可以完成别人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
"孤岛求生",这个项目是在三个岛上分别有三队人,一个岛是盲人岛,岛上全是盲人。第二个岛是哑人岛,岛上全是哑人。第三个是珍珠岛,岛上的是健全人。每个岛上教练都发给了一个任务书,每个岛上的人只知道自己的任务而不知道其它岛上的任务。这个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将所有的人集中在珍珠岛上。这个项目主要是考验一个团队在接到任务后相互配合与沟通。珍珠岛的任务书上的任务很多,需要考验他们是如何在很多信息中找到最有效的信息。哑人岛的任务书是在盲人岛的队友完成第一个任务后利用木板将盲人岛上的盲人从盲人岛上救出。盲人岛有任务书可是他们看不到,因此不知如何去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其它岛上的人员的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三个岛屿就象公司的三个不同层次的部门,珍珠岛代表着管理层、哑人岛代表公司中层、盲人岛代表着公司的最基层员工,尽管各自在任务上不相同,但是最终目的非常一致。各部门不同方式的努力是为了公司的最终成功,反过来说,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不到位都会导致最终目标的失败。这个团队项目让我深刻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沟通很容易做到,然而屏蔽掉不必要的信息,做到沟通的及时、有效、充分却需要不断的探索;有效沟通就是将必要的信息通过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恰当的伙伴,通过他的反馈信息共同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部门间互相配合、提高效率的关键点是做到有效沟通,信息输入与输出的重要性通过这个项目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最能体现团队协作重要在“逃生墙”项目。项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的人不借助任何工具爬过一个四米高的墙。站于巨大的4米高墙前,一个人是那样的势单力薄,任何一位普通的人面对它,可能只有“牺牲”了。但拥有的是自己的团队的力量,它似一股洪流不可阻挡。计时开始了,大家先计划分析了一下,确定先输送几个有力量的队员上去,然后是体重较重的和女队友,方案一定下,刻不容缓,许多队友都争甘为人梯,甘于奉献,上面拉的拉,下连推的推,犹如闪电的力量,多么动人而壮观的场面,让人感慨万千。其中最值得夸赞的是甘为人梯者,正是他们毫不犹豫的肩托着团队重大任务,及大家极力的配合,才使得整个团队在短短的19分钟内安全跨越“逃生墙”。逃生墙让我们化为一个整体,使我进一步明白了“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道理。
拓展是一种体验,是一种体验中的感悟。拓展训练的魅力就在于它用各种方法,营造各种氛围让你完成你认为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也让你在这一过程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面对空中单杠或是高空断桥,人都会有恐惧的心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有多大,战胜恐惧的心理我们才能获得成功。面对困难,我们绝对不能放弃、不能妥协,不尝试的话,就完全失败了,如果勇敢的尝试,有成功的可能,即使失败也可以重新来过,只要有勇气和决心,看起来极困难的事情,我们也完全有可能克服。
但是想要获得成功,光有勇气和决心是远远不够的,决定成功的因素还有很多,哪怕只有一方面做得不够完善,也有可能导致失败。成功真的不容易,在你成功或完成这些挑战的时候,如果没有队友的保护,没有他们的摇旗呐喊,相互鼓励,你能做到吗?所以无论在做空中单杠还是高空断桥时,就会有一种支持你的力量在不断的鼓励自己,我想这可能就是团队的力量。特别是最后的逃生墙成功逃生,团队的概念已经非常清晰的呈现在心理。团队就是握在队友手里的安全绳、团队就是步调一致走木屐发出的啪啪声、团队就是逃生过程中你踩过的一个个臂膀。大家凭借着团队的精诚合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心魔,在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让人终身受益的感悟。拓展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一种体验,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态度,以及工作的方式、方法。回想两天的训练,我对工作、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群策群力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事半功倍。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轻视你自己,因为你就是你,你在工作中能起到的作用,是独特的,也是别人无法起到的。
通过这次训练,我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人的重要性,没有他们你能上成功从4米高墙逃生吗?不能。工作中环环相扣,缺少了任何一环都是不行的,所以在你增强自信的同时,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公司中既然有他,他就一定有他自身的作用。重视你的同事并与他们紧密的配合才能将工作做好,这就是有效的沟通。沟通的确非常重要,可是怎样沟通才能有效呢?首先了解对方,真诚对待对方,懂得用适当方式和语气甚至是肢体语言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将你的想法正确的传递给对方,并在对方有不同观点的时间不至于有排斥的心里,可以理智、客观的协商解决的方法,这点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却很不容易。在别人犯错或配合不够默契的时候,要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多想想自己的不足,或许是因为自己传递的信息不够准确、或许用的方式、方法不恰当,自我检讨可以使自己平息怒气,想想自己也会有出错的时候,这样你就容易谅解别人,给别人机会也就是给自己机会。
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我们必须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自己事,就是减少别人的负担,也是帮助别人。当然,我们更需要怀有常常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领导对你的指导并在你失误的时候原谅你的过失、感谢同事在工作中给予你无私的支持和鼓励,也要感谢自己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并且全力以赴的超越自我。我相信通过这次拓展训练,让我能够更轻松自如的面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在学习中感悟】相关文章:
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进步07-21
体验中学习,学习中感悟——拓展训练有感12-15
学习的感悟05-18
感悟学习05-21
感悟佛学中的人感悟07-19
生活中的感悟09-01
实习中的感悟05-18
从感悟中阅读07-28
在音乐中感悟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