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读书心得实用[28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深度学习》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
历史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变化,只有教育固执的坚持着原有的状态,尽管与生产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却固守着几百年前的样子,不管政策上怎么写,讲话中怎么说,专家学者怎么论述,就我开始上小学到今天的教育来看,是没有明显变化的。可能有人会说今天的教育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是土台子、木桌子,现在用的是塑料桌子;原来用的是粉笔和黑板,现在用的是电子白板和PPT;原来是炉渣操场,现在是塑胶跑道。诚然,教育的硬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新瓶装老酒,内容却没有变化,方式没有变化,孩子的不适应也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更糟糕。
当下,如果采访一下,大家对于教育是否满意,大部分人是不满意的,不管孩子的成绩好坏,不管最后考取了什么样的大学。但是,如果深入问一下,愿意从我做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改变,以引领教育的变革,极少有人会愿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每个人来说,变革所代表的风险比“内卷”要大多了。内卷很残酷,但是相对来说比较保险。当升学评价机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不卷可能会付出一定代价。但是从长远来看,卷所付出的代价更大。因为卷这个行为把方法目标化了,把人工具化了,是一种畸形的教育状态。畸形的教育,再怎么表面繁荣,最终不可能结出好瓜,近年来自杀率,抑郁率,师生暴力冲突事件频发,就是很好的证明。如果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没有完善的人格,即使分数再高,名次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带着这样的对教育的探索方向,我一直在实践中和阅读中进行探索,《深度学习》这本书正是这样的探索途中偶遇的一本书。本书作者选取了8所典型的教改高中学校进行了深度调研,并对各校的改革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教育规律,引领教改方向。虽然讲的是美国教育,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也非常重大。虽然讲的是高中教育,对学前教育也有很强的`警示意义。8所学校的改革理念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刚开始没打算深度阅读这本书,当我翻阅两章后感觉非常适合与幼儿园老师共读。一是本书的教育理念先进,符合现代社会对人的培养需求;二是这本书通过对8所学校的改革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夹叙夹议,高度很高,难度不大,读起来没有艰深晦涩的感觉,舒适性很强。同时因为“每周一千字成长小组”中“每周一本书”都是各自阅读的,不利于形成共同的精神空间。我就尝试着发起了这本书的共读。经过两次小组研讨和两次大组研讨,初步看出这本书已经引起很多老师的共鸣,也相信会进而改变老师的教育行为。
今年的阅读虽没有刻意规划,但却一脉相承,都是在创新、思维这一范围,如《精彩观念的诞生》《终身幼儿园》《我们如何思维》《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以及教育改革主题的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在理念上都是一致的。
真心希望能够通过阅读和反思,让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开阔,教育思考更深刻,教育改革更坚定。也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分享能够寻到更多在教育理念上“尺码相同”的人,一起携手前行,不用“孤单走暗巷”。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2
本书是“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研究与实验成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它有五个特点:
以核心素养为指导
2.力求通俗易懂
3.紧扣时代前沿
4.基于我国课改实践经验
5.面向问题解决。
我主要是对第二讲由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撰写的“什么是深度学习”,比较感兴趣,也深受启发。
深度学习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个新词但不是新东西。是为了克服和避免当前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题海战术等问题而出现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书中也承认机械学习(背乘法口诀、练习写字等)带来了一些好处,它能为更高级的教学带来便利,但仅仅只有机械学习是有害的,因为它让学生放弃了思考。同时,书中讲深度学习不等于自学,它是“真教学”,就是教学该有的样子。
书中关于深度学习的定义,我以一个美术教师的角度进行解读与发散:深度学习中的美术教师既是教师也是活动的组织者,围绕美术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水平展开有挑战性的主题活动。学生不是独立学习,而是在有组织的活动中成为教学主体,既能独立思考也能协同作业,能够在与他人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欣赏他人的作品。学生在整个美术课堂中体验过程与成功,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其中“活动与体验”在所有内容的美术教学中都是核心。
书中例举谢冕谈及的诗歌欣赏者的“活动与体验”来理解教学中的“活动与体验”。谢冕所说的“再创造”“再经历”“再体验”就是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通过“还原”“泡”,使学生还能够再次经历、再次体验。这样的经验与体验是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提升和发展的也一定是自己的经验和体验。
所以我觉得在深度学习中,一个美术老师不仅只是一位教师,而且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的`陪伴者、倾听者等等。深度学习中教师、学生、知识、情感等都是密切相关且动态发展的。“教书”与“育人”不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活动则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活动。在深度学习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老师的作用更大,所以在未来的学习中,如何成为一个“会深度学习”且会“教深度学习”的老师,将会是我长期的课题。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3
今天我想分享的书籍是钟启泉教授所著的《深度学习》,希望在了解到如何深度学习之后,能更好地进行深度思考。在阅读本书部分章节后,我了解到深度学习要达到的教育目的不仅是跨学科边界的跨界学习,而是成为探究者、思考者而非记忆者。
学校教育将向着“可持续发展”新的教育原理过渡,将学校教育的原理由“知识论”转向“素养论”。这无疑是任重道远的,对社会环境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能力有了新的考验。
书中第一章讲到新的学习观——知识以原有的经验为框架,通过在不同情境的反复运用,来体悟知识和情境。以及在学习本质的方面有三种共识:第一种是既有的知识,只有通过运用既有的知识展开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第二种是具体境脉情境学习和真实性学习,解决现实问题时,需要各科知识与技能的组合达到真实性学习。第三种是从能力归因转变为努力归因,转变儿童学习的心态。
在第一章的结尾还谈到深度学习需要社会性且有包容性的学习环境,我认为这种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有义务去维护的。这种学习环境的养成需要多个方面,首先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应当积极的促进组织化的系统学习,同样教师应当重视学习者的动机与情感,关注到每一个学习者的差异,让他们合理地在共享的教育与文化框架下协同学习,教学内容要整合跨学科的知识,在评价方面,做到“形成性评价”。
深度学习旨在让学习者能动的参与教学,培育包括了认知性、伦理性、社会性能力以及教养、知识、体验在内的通用能力,它并不是教授固有知识,而是从揭示问题开始的,它超越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争取以“深度学习”的方式要求自我。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4
一本书围绕深度学习展开探讨,共分为十章,从核心素养到深度学习概念本体,再至实践案例,较为系统全面。
深度学习着眼于学生“怎样进行学习”,强调学习的焦点在于如何使得学生学会学习、思考与创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旨在培育学生成为“探究者”与“思考者”,而非“记忆者”,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出引起了传统教育的质变,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其一,设计研究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学科学习思维;其二,组织合作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其三,巧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四,启动鉴赏程序,渗透美育思想;其五,延伸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倡导“有效教学”,深度学习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构建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5
钟启泉教授在《深度学习》这本书中提到“深度学习”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探究者”与“思考者”,而非“记忆者”。让我难免不引发思考什么是“深度学习”?
因为对深度学习概念的模糊,所以我选择从第二章节开始了解何为深度学习。
文中通过将“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进行了对比论证。简单来说“浅层学习”是为了了解事实而深度学习则是有意义的学习。同时也通过对比两种学习的特征分析出“深度学习”即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链接和思考具有整体性,并不是单一的,碎片化的。与之相反浅层学习则较为死板和被动且无目的无意义。那么怎样达到深度学习呢?我总结了两个关键词“链接”和“反思”。关于“链接”我们所学的知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自主进行学习,将现有知识与以往知识有效链接形成有意义的学习。这也是知识结构重建的过程。再一个是“反思”,学习过程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所以要获得进步学习者的.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后,第一章节《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和第十章节《深度学习与教师成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来说,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这就需要回到“核心素养”是什么的问题上?即一个人终身直面的,问题解决所必备“胜任力”。所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核心素养”是如此重要。
再一个是教师是如何获得成长的?我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即“反思”。传统教师教学主要以知识传递为主对学生进行输出,教师仅停留于传输知识这一步。若教师想要得到成长“反思”在这一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需要从实践中不断反思自我行为,并获得经验和知识进一步的调整并完善自我行为从而促进教师成长。
总的来说,文中对“深度学习”进行了深度剖析,使我更系统的了解了美术教学的知识和对“链接知识”的一个认识,希望大家也能在此书中收获满满。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6
深度学习指向的是学生的真实性学习,是学生学过之后还能记住,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或者素养;它指向的也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核心素养”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引言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课堂教学是由“同客体相遇与对话”“同他者相遇与对话”“同自已相遇与对话”组成的,这也是他整本书的重点之一——“对话性”。从第二章的《“深度学习”的三个视点》又补充到“主体性学习”“协同性学习”两点。
结合文章,我觉得深度学习的关键词就是“联系”——学生与教师、同伴、知识、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情境”——处在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才能连接已有经验和新的知识;“反思”——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和确认,培养元认知;“主动”——学生以自己的需求为主导进行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意义的;“对话”——与人交流中学会分享与尊重;“体验”——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切身体会才会有深刻印象,才能储存在长期记忆当中。
关于教师。作者认为深度学习中的教师应该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有多种角色的教师。例如书中所说的“学的专家”“反思性实践家”等等。“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不是以“教授”为中心,而是以“学习”的设计与反思为中心。
关于“教学研讨”。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观点:教学研讨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反思中加深反思”。通常我们在观摩了一节课程之后,讨论的焦点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作者认为应该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研讨会的氛围也作出了一定的总结:观摩者不能一味地批判执教者,也不要垄断发言机会。观摩者应该把立足点置于通过教学观摩来创造明日的教学,生成能够体现出“学习共同体”创造的“学习场”。
这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义。意味着即使是老师的观摩会,其重点也应该是学生,而我们现在往往误解了教学研讨会的意义,将重点放在教师的技艺上面。但这里不是说不重视教师的教学技术,因为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相长的,学生的进步也一定会促进教师的技艺。现在有些学校已经逐渐落实了研讨会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非常好的趋势。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底蕴还要有不断获取信息的各种手段等等。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要自己先学会深度学习才能更好地教会给学生。就像笛卡尔说的:“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绝不把它当成真的。”总之,只有教师真正认识理解了的东西才有可能完完整整的传递给学生。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7
阅读了一些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章,让我对深度学习有所了解,所谓深度学习,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它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鉴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那么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如何实现深度教学呢?深度的教学氛围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兴趣与智力潜质,立足学生发展,创设教学环境。首先,教师应重视文化教学,打造文化氛围。要让学生爱上英语,就要”让学生知道英语这门语言是美的,英语是可以欣赏的”,“知道英语的起源,了解世界的知识”。通过文化课堂,感受文化魅力,驱动学生学习英语。其次,开放课堂,营造开阔的教学时空。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因时、因地制宜,创设语言环境,营造校园英语氛围,这既弥补了课时,也延展了课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生活运用;作为一种文化,其作用在于让学生通过文化学习寻求到个人意义或现实意义。深度的教学内容应致力于生活的回归,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拓展生活化的教学空间。
英语教学既要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又不能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其组织逻辑及教学意义,否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只是浅层次的教学。首先,英语教学要超越教学形式的简单组合,教师应给学生建立起英语知识的结构框架,“把学生带进一定的教学逻辑中”。通过了解教学逻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其次,从长远看,游戏仅是英语学习的“催化剂”,而非“防腐剂”。我们应挖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内在动力来保障教学过程活力。
课堂评价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但泛滥的评价弱化了评价的功能,其效果也适得其反。深度的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作为评价标准。在知识评价上,要考虑学生个体的英语学力水平,以学生取得的进步为基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同时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真实性、层级性。课堂评价才能发挥其价值功能,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8
什么是“深度学习”?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常见的实用工具有很多,“思维工具”具体又可以化为什么?本书《为深度学习而教》——促进学生参与意义构建的思维工具,给予了我醍醐灌顶的引导。
暑假期间,在后知教育魏智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六期关于本书的共读、章节梳理、疑难提问、魏老师解答等一系列活动,为打开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都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对于以后的教学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和新的架构。
本书的作者西尔维与他人共同开发了“高效思维课堂”项目,旨在帮助每一个学生取得成功。这本书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理解为先教学”和“高效思维课堂”两种教学理念的有机融合。
通过本书的阅读,学习了7种促进深度学习的思维技能,如概念化、做笔记、做总结、比较、预测、假设等。可以了解近40种有效组织课堂学习的工具和策略,如概念定义地图、窗口式笔记、思维网图、阅读立场、词汇可视化等。
身为一线教师,想要做好深度学习,就要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在整个中考中可谓是重中之重,因此,将本书中的第五章“阅读理解”详细地叙说自身的感悟。
本章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三个阶段来理解文本,建构意义。
具有高水平阅读能力的读者打开文本会对其进行大致的预览,为深度及高效的阅读文本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就要使学生进行“加强预览”。加强预览由五个“p”组成,学生要特别注意第一个“p”,即“寻找线索”。在浏览文本时,学生要学会寻找重要信息。
比如,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新闻单元,应该指导学生寻找特定的'要点,五个“w”和一个“H”。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重新回顾自己之前对文本的预览,来检视自己在阅读前的想法和预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寻宝游戏”找到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并在文本中找到所有支持这个信息的支持点。除此之外,还要表明阅读立场,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立场的目的和价值,一旦提出了与立场相关的问题,就可以要求学生解释他们的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新时代下的老师必须借助“阅读”这艘大船才能扬帆远航。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认为:深度学习要“深”在人的心灵里,要“深”在系统结构中,“深”在教学规律中,“深”在精神境界上。唯有知识的深度生长和心灵的触动能深入人心,能使教育的果实生根发芽。只有将教师深度地教和学生深度地学有机结合、融合起来,真正让学生感悟语文知识的本质,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9
深度学习一共有7个步骤: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深度加工知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其中“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的学习,基础性的东西肯定容易掌握,但是想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还需要教师在前期做一些铺垫,这些铺垫的内容能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关联起来的。因为学生们的背景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还需要用多种方法来预备与激活学生的先期知识,可以用提问和讨论来激活先期知识:“我为什么需要学习这个呢?这一概念或技能现在和未来对我会有何帮助呢?这与我已经学过的东西有何关联呢?”通过提问,学生还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与同伴交流讨论。
其中的DELC步骤3: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印象很深:如何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重要。学生需要微妙的情绪平衡来顺利地进行学习。如果学生有活力、轻松但灵敏的求知欲,这才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学生处于积极的激发的情绪状态,他们才会深切地投入到自身的学习中去。这种情绪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创造的,但是教师的积极营造会起更大的作用。对于整个班级,教师需要做营造,对于个体的学生,教师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在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等等之后,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果让一个没有准备好的学生回答问题,那只会让他困窘,从而引发怨恨的情绪,在课堂中,他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就被很大地削弱了。
在课堂中多让学生合作学习,多用积极表扬鼓励。课堂中加入一些活跃气氛的小游戏、笑话,都会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思考有帮助。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0
不得不说,一开始,这本书的题目,以及内容中不少生涩的术语令我望而生畏。逐渐深入后,发现内容条理很是明晰。作者实际上就是在讲:学生学习时要知道学习目标,要知道学到了哪里,知道自己学的程度如何,还要能学着给自己“诊断”,能及时而有效地调整学习方向。作者的目的,就是想教老师,如何培养一般学生这些学习能力,这也让我认识到,相比于教师教学策略,我们更应看中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策略。只有让每个学生学会如何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才会产生质变,并迁移运用到各类学科中去。正如书的简介中所说:“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教会学生数学、阅读、科学或其他任何科目,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书中有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其实我凭借平时的教学经验略知一二。如,认知学习技能中的“创建和使用笔记和图表”,元认知学习技能的“计划任务”等。只是,我尚且还没有能力细细地将它们罗列、归纳过,以至于有时候,就这么错过了一些培养的机会。而这本书里,结合真实案例,对那些可见学习策略进行分类,并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的方法。如果能将它们有计划地应用到教学中去,相信可以避免一些教学中的错误,同时也帮助很多孩子。举个例子,关于“评估能力”,无论是什么水平层次的学生,都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评估能力。对于平时学习中出错较多或反应较慢的孩子,有时候我虽然不是故意而为之,但会不由地把ta的表现视为能力缺陷。或许,ta仅仅是稍微卡壳了一下,我却把这当成是愚蠢的表现,导致学生的评估能力产生了偏差,让ta认为自己只要第一次尝试没有成功,这件事就是失败了。其实,如果一件事第一次就做成了,那仅仅表示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挑战性还远远不够。对于优秀的`孩子来说,这同样需要重视,只关注对成绩的评估,那么ta的成就仅停留在“稳定”层面,只有具有正确评估能力的孩子才会更有韧性,更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更能迎接高难度的挑战,走得更远。
孩子学习差,多数家长以为是孩子不聪明,学得不认真。了解过本书的内容之后,就会明白,学习要好,最重要的是学生有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的水平,能找出与他人的差距,并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缩小这个差距,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知道如何和别人交流,如何反馈,如何调整工具和方法……我认为,家长也可以读这本书,虽然书上的方法主要讲给老师,但换一个角度看,作为家长,了解到书中的观点与方法之后,对于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提升,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实际上,有那么一部分人,从小学到高中甚至毕业,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学习,学习者们着实迫切需要一些正确的学习策略,来帮助更好地完成各阶段的学业任务。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1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用这些方法和策略来教育学生更好地合理安排学习,从中学到知识。我从事的是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在学校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放在教育孩子的身上,对于孩子的教育完全捞在了老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农村教师只有更好的学习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所学的方法应用到学生身上,让他们也知道该如何学习,以减少父母不在时缺乏的教育。作为教师要让自己懂得什么是读书,也要让学生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套教科书,那你就要读著作。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里的一点小水珠。读了这本书,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河,怎样使这些河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认真考虑清楚的,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说一句:读书吧,朋友们!从中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我们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除了策略外,还要用心去关爱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进行教育,用心感受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去发现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还有我个人教师的语言交流是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教师的教学工作,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口语表达。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语言交流是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数学技能。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传递过程,老师语言的表达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部分,一节好的数学课,必定也是课堂语言艺术的精彩展示。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需要幽默感,来增加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就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教学风格,它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振奋学习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开朗的个性生成。正因为这样,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都带有这种幽默的风格,在现在的上课中我也时常加入一些幽默的言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学数学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的,数学中也有许多的'乐趣,通过幽默的言语表达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数学,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课堂教学还要求老师言语的精辟。数学是一门语言精辟、逻辑严谨的学科。当然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要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正确的,教师的语言也必须是科学的。那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怎样让课堂语言幽默起来呢、这需要我们教师用心的去学习和研究深度学习的七种策略这本书,只有好好的研究这本书,我么才能更好地将之用到课堂教学。
当然我们教师还要用爱来教育学生,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比较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学生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但奠定,所以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对于每个学生对于获取知识能力的强弱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要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知识面的掌握情况,做到百分百了解,这也是教师对于学习教育文学著作所学为所用的策略。
最后我想说的是多读书吧,朋友,在书的海洋里有我们学不完的知识,和我们想要的东西,只有在书的海洋里飘洋,你才会发现你是那么的需要知识,需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你的人生价值观。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2
近日,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读书会,本学期读书会重点研读的书籍是《深度学习》。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青年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书籍的陪伴。我们以书为师,伴着幽幽墨香,在书海中徜徉,在学习中成长。
最近,为了不断完善自己,我们仔细研读了《深度学习》这本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深度学习的内涵与意义,更是在深度学习中明确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一、专业技术熟练者
成为一个“专业技术熟练者”是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点。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钻研课标教材、多读教育著作、完善教案课件、多做模拟真题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筛选优质的网络资源和熟悉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深度反思实践家
成为一个“深度反思实践家”是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重难点。
第一,我们要在自我反思中对自身发展做出规划。而这个“自我反思”存在两个时间维度。其一是“回顾性反思”,这是从过去的体验中获得意义与意涵的解释及深度洞察。其二是“展望性反思”,这是面向未来的、关于实践可能性的深度思考。对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我们要深化对自己过去教学活动和专业发展的洞察,描述自己是如何基于经验获得成长的面貌,从而在尔后的教学活动和发展规划中发挥作用。
第二,我们要在反思实践中实现教学相长。所谓“反思性实践”是指,一边推进实践,一边有意识地系统地反思情境与经验,适当地调整行为,深化洞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这样动态变化的复杂情境中,边反思、边灵活地做出应对的反思性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看来,在反思实践中实现教学相长主要有三方面要求:其一,扎根日常教学,反思与实践交融。其二,寻求教学同伴,构筑实践共同体。其三,关注学生状态,成绩心理都要抓。
成为一个“笃行不倦青年人”是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亿点点”。
“笃行”一词,有两个含义。第一,品行纯厚。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青年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崇高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为学生树立典范。第二,切实实行。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血气方刚,意气风发,往往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在教育活动中难免会急于求成。而教育哪是一蹴而就的,越是急于求成,越是焦头烂额。所以,我们青年教师要踏实“亿点点”,脚踏实地去工作,智慧坚持有节奏,才能心满意足得收获。
还有,我们青年教师要开心“亿点点”,在“笃行”中自得其乐,从“融情(喜怒哀乐)于教”逐步成长为“寓乐于教”。与此同时,也试着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比如清新素雅的教师校服、色味俱佳的食堂饭菜、生机盎然的校园风光,在良好的心态与美好的盼望中工作,自然感觉不到疲倦。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青年教师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衷心希望我们青年教师继续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准确自我定位,合理规划专业发展,怀着一颗师者之心,在反思实践与笃行不倦中诠释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3
刚拿到《深度学习》这一书时,我其实有些怀疑自己能否顺利地将这些看起来略显高深的理论给“啃”下来,直到有闲暇真正地静下心来翻开这本书时,我发现“深度学习”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神秘,我们也没有必要将“深度学习”神圣化。
“深度学习”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上次研修中林婷园长在讲座中也有提到,“深度学习”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引入始于2016年,只是我一直没能有一个像现在这样近距离去接触它的机会。那么,“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在此书中这样定义: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孩子可以说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对象,他们在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应该如何体现呢?老师又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帮助来支持他们的深度学习呢?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无疑为深度学习的萌芽提供了最有利的手段。
比如区域游戏,拿建构区的“露营”活动来讲:首先,我们应在活动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如“露营基地”,让幼儿身临其境。其次,教师确立清晰的任务目标即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露营需要什么?”“帐篷是什么样的?”并让他们自发去创设,并提供布、竹竿、绳子等相关材料方便他们专注地操作。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困难:第一次搭建他们发现了竿子立不起来,一个孩子请求帮助:“老师,我们的竿子立不起来,不知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帐篷是什么样的`吗?”孩子有声有色的描述着。这时我提供了一张帐篷的内部结构图给他们,让他们观察去解决。过了一会儿小朋友发现帐篷是有个支撑点的。小朋友们互相合作,一个搭一个指挥,两个撑。一个小朋友找了根绳子,想给支架固定。可是这次又发现问题了由于他们不会绑绳子的技巧,导致帐篷一直不稳固。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找到了一个双面胶成功把架子撑起来。游戏过后,我们与幼儿进行谈话,聊聊成功或失败经验,聊聊帐篷的基本结构以及让帐篷更加牢固的办法等。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懂得了搭帐篷的技巧。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现幼儿深度学习过程。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多年以来,阅读好书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日常。我们以书为师,伴着幽幽墨香在书海中徜徉。
为了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凝聚智慧,我认真拜读了钟启泉教授的新著《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意义,更是在张齐华老师的报告中明白了“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特征及具体实施,这让我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关于“深度学习”,我们都还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认识的过程中,深度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然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结合目前自己正在尝试的“社会化学习”,我有这样一些思考。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则是深度学习主要的任务和目的。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5
这段时间一直在读一本《深度学习》的书。通读全文后,有一章节的内容,令我印象深刻:“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活动,而非生理活动或受他人支配的肢体活动;“体验”是指学生在活动中生发的内心体验。活动与体验相伴相生。若是主动活动,必会引发内心体验;理性而高尚的体验,必是在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中生发的。
这段话,让我联想到了近两年我们都在做的班本课程。因为最初对如何开展班本课程很是懵懂,所以在做第一次班本课程的时候,我陷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在一次教学活动“蚂蚁趣事”中,我们班孩子对蚂蚁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于是我们开展了“蚂蚁趣事”这个班本课程。我预设了很多问题,但是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淡薄,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课程全程都是我带领着孩子发现,我忽视了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应该让孩子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于是,我总结了上次的经验,在开展第二次班本课程“功夫快递”时,我放手让孩子去寻找感兴趣的问题,帮助他们梳理问题,最后生成了属于他们的班本课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围绕着孩子,做他们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这样建构出来的班本课程才是孩子们的真课程。这样的学习才是深度学习!
借用普鲁塔克的一句话: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炉。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6
幼儿园时期孩子的心灵是幼稚的,是脆弱的。作为一名幼儿园的人民教师,如何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幼儿的思想变化,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幼儿养成好习惯。在读了《深度学习》之后,让我对幼儿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些许改变。
特别是“深度教学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这一章节让我的印象很深。那么要如何触及学生心灵呢,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使命,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只是教书或者只是育人,二者不能隔开来进行。教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而育人则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书,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开启幼儿的心灵,和他们一起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我们给他们的爱,感受社会带来的温暖。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那么如何走向核心素养,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要让自己变成孩子们中的一员。
幼儿的心灵就像是一片未开垦的'土地,我们种下什么种子就会结什么果,所以我们要在幼儿内心深处种下爱的种子。我们要以孩子的心理去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予关爱,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大爱”。
2.做一名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老师。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心智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当孩子们喋喋不休地疑问时,我们有时会因为繁琐的工作而忘记了当初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没有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会导致我们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变化。我们要勇于发现职业中的美,就像在一片枯黄中善于发现那点燃春色的一星绿,我们做教师的不仅要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更要有一双温暖慈爱的眼睛。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每一单个闪光点。
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要触及孩子的心灵深处,让孩子学会懂得生活中的美,善于发现社会上的爱。让孩子们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才应该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教学宗旨。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7
作家臧克家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读深度学习,更像是遇到了一位良师。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很实用,它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和思考……
阅读思考一:我们该怎么引导孩子进行深度学习?本书建议可以从孩子最近发展区、适宜的教学内容、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三个层次引导。
阅读思考二:如何设计幼儿园“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内容?通过阅读本书的第三讲,我总结了幼儿园“深度学习”的三个步骤。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围绕教材中的主题目标和指南中发展的目标,结合集体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孩子的已有经验、学习困难点、发展空间、学习兴趣,初步设计出系列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挑战性任务。
(2)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预设,给出基本的应对方案。
(3)幼儿园的教研团队要对深度学习活动进行检验,将学习活动与前期确定的深度学习目标进行对照,再优化学习活动的设计。
在看完整本书后,我发现深度学习并不神秘,我们在以往的`教学案例中都可能找到深度学习的影子。深度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教师深入参与、深度研究;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孩子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积极、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深度学习的过程,即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8
《深度学习》书中提到:深度学习不同于机械式、识记式的浅层学习,是以发展高阶思维为特征,旨在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让我联系到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最喜爱的活动——游戏。结合书中提到的四个关键策略,我对幼儿游戏的深入探究有了一定的思考。
1.预先设计,探究主题生成指向兴趣点。幼儿在探究中会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会出现偏离探究主题的情况,会在探究过程中“无所事事”,会轻易放弃最初选择的探究方向。而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中也往往无暇顾及每一位幼儿的困难与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引导。因此探究游戏需要从幼儿的兴趣着手,从游戏前的'预设计开始,就将幼儿的兴趣与热情引入到探究主题上来,幼儿通过自己设计探究目标,设计预定操作流程,从而确定探究主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根据自我预设的目标开始玩游戏,并在此过程获得体验感,让活动不仅停留在表层,还能深度地理解探究主题的内在。
2.情境问话,探究核心聚焦自主性解决问题。探究的核心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幼儿探究的深度就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深入程度。将游戏的核心聚焦在自主性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找到问题的原因并尝试自己解决,是深度探究的必然路径。活动中,只有当幼儿明白要去想办法解决,才会生发出解决的办法,这便是同化;而当幼儿想出了更多的办法来解决同一问题时,顺应便发生了。只有激发了自主游戏的兴趣,幼儿才会专注于问题解决,促进深度学习。
3.记录过程,探究经营迁至日常生活。过程记录的内容包括:问题的产生、解决的过程、变化的地方等。幼儿在探究期间将上述内容用自己喜欢的、看得懂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游戏日记”,记录着所有的困难与转折,这将是幼儿宝贵的财富,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清晰看到幼儿探究过程中的难与解外,也能帮助幼儿形成梳理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模式,从而举一反三,迁移到生活中。
让幼儿学会自我反思与总结,无论是游戏意义的深度探究,还是幼儿游戏探索的深入程度,都体现了深度游戏的价值。“玩中学 学中玩”,一场看似简单的幼儿游戏其实可以变得不简单。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19
一杯茶,一本书,一支笔,静静的坐在店中角落读着这本理论性强的书——《深度学习》,本书序中出现了很多有关教育新概念的的词语,让我感觉十分陌生并且觉得深奥。深度学习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深度学习呢?慢慢读下去,我开始对《深度学习》有所了解。
幼儿教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育人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的健康发展,如果教学停留在知识点的传递上而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就偏离了其本意和目的。教学不是把储存在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头脑里在储存起来,而是要把外在于学生的、和学生没有关系的知识,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对象,从而于学生建立起意义关联,并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转变成学生成长的养分。所以幼儿园开展的主题审议也是在帮助教师去了解幼儿,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结合幼儿生活常识,利用周边资源,提供给幼儿有意义,有知识,有愉快的课堂活动,这样的教学,抓住了根本,实现了培养人,发展人的根本目的。
回顾我的教学经历,仔细回味“深度学习”的含义,才愕然发现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曾经“善意”或者“无意”地剥夺了幼儿很多权利。幼儿的深度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形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深挖幼儿深度学习的缺失原因,就要从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和内涵中入手,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制定,教学过程进行改变。
反思我们的教学,是不是有要求孩子反反复复的去学习同一句话,同一个知识点,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想象,这样的教学我们要承认,因为教学中不可避免地有大量重复的甚至机械的重复练习和训练。但如何把这种机械式的练习转化成深度学习呢?融入孩子,解读孩子,了解孩子心灵所需,从而改变教学,与幼儿心灵相通的教师才能唤醒幼儿的心灵,引发幼儿用心学习,因此,幼儿的学习是极为社会性的活动,幼儿关心什么,能够养成怎样的心灵、达到怎样的精神境界,与幼儿的老师、同学有关,与幼儿每日的经历有关,与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深度学习,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灵里。
深度学习是一个值得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摸索,不断去尝试的学习之路。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20
读了《深度学习》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女儿经常跟我抱怨的原因所在:为什么我很认真的学习了,可是一到考试,就是考不好呢?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例子,老师在与我的谈话中无奈的提到:我们班的个别孩子,我今天把他教会了,明天他又原封不动的“还”给我,我又要重新给他再讲一次,学习效率怎么这么低。
深度学习,坚持价值观与能力并重育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记住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以此来获得考试的高分,而是获得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够生存、参与社会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幸福生活的核心素养。具备这些素养,考试的成绩也自然会好。深度学习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它让每个孩子都能精彩,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有持久且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幼儿园老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实现深度学习呢?
应该让孩子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通过直接操作物体,在与成人、同伴、观点以及事件的互动中,建构新的理解的学习过程。就如孩子在玩建构游戏,她想搭一个建筑物,搭着搭着,他会直接发现太平面了,没立体感,这个时候他是需要去主动思考:我怎样才能让它有立体一点呢?可以借助什么材料来完成呢?这个过程说明孩子已经在学习了,但还不是深入学习,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解决问题,再探索,再去解决,如此反反复复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主动的去建构新的理解,这才是我们的深度学习。
又如让孩子做一个计划游戏,刚开始孩子肯定是一份非常简单的明了的计划,如:我想去玩,我要带什么东西去吃。这个时候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孩子去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去选择和决定。对于初体验计划的孩子,在这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肯定并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引领他们参与并专注于游戏。我相信,随着孩子的发展,计划会越来越复杂和详细。在这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孩子的思唯是开放的,学习是主动的。
反观现在的带班情况,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自由的时间及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展;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让深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陪伴孩子的成长。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21
阅读了《深度学习》一本书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学生学习的最重目标不是记住更多的知识,而是获得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后生存、参与社会轰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幸福生活的核心素养。”的确是的,现在很多幼儿不想学、不爱学、不会学的问题比比皆是,就像约翰说的“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而这些都需要幼儿去学会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体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孩子们的深度学习重在我们的引领。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幼儿学习到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的“深入浅出”,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教不等于学,我们要把所有有深度的教学建立在促进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基础上,首先要明确幼儿的学习兴趣,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才适合幼儿,并创设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才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幼儿的核心素养的获得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支撑。这对幼儿园孩子来说此刻可能还会有些难度。这也需要教师的帮助,深度学习是理解性的学习,不仅仅要让幼儿知道字面的意思,更要从深层次上引起幼儿的共鸣和思考,形成一种在未来生活中能应用、交往的学习技能,更重要是让幼儿形成一种能够灵活运用所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当然,如何将此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还需要教师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主要还是要帮助幼儿学会主动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等。希望我们的教学都能够“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22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是这本书好难,内心十分的抗拒。当我为了完成任务翻开书本,看了看了序言,我心里很多问题冒了出来,到底什么是深度学习?幼儿园阶段怎么进行深度学习?进行深度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拓展幼儿的深度学习?如果结合理论去实践呢?带着满满的疑问,我开始这本书的`精读。
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的深度学习让学生成长从提高幼儿“解答试题能力”转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转向提高“做事的能力”,所以教学要改变从前“去问题化”。从这里我结合了我们平时幼儿教育,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给与“渔”的教育呢?如何把“知识内容”转化成“学习任务”是难点。首先,好的情境素材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学习,能够造成幼儿的认知通知,挑战幼儿的认识角度,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方法。再通过不断地实践、讨论、质疑、反思,用幼儿自由的经验,解决各类问题,关注幼儿学习过程。其次,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视学生的学习同伴、导师、也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适时地质疑或者引导其他幼儿质疑,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完善方案或者拓展思路;二是要巧妙地引入问题或者资源,搭设支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小步向前走;三是通过指导学生厘清思路、提炼方法、构建模型等,增大幼儿的思维容量,促进其思维进阶发展,进而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
通过对本书的解读,我认为幼儿学习应以“深度学习”为突破口,从根本上去解读幼儿的学习的发生,重新认识幼儿的学习,重新回归幼儿本真的教育,重新思考教师的能力,最终指向重新唤醒儿童的创造力。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23
初次与《深度学习》一书相识,是在林蝉老师名师工作室“共读一本书”活动中。这是一本好书,使我受益匪浅,阅读它如同与一位年长而睿智的老者对话,书中提出的思想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行动指南。
回忆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如何使幼儿的视野更宽,思考更深,探究更广。深度学习点燃了我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通过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触及幼儿的心灵。教学若不能打动人心,幼儿的思想、意识、情感就不能活跃,而深度学习的“深”,是这样的“深”,它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与方式的精心设计,沟通已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然后达到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深度学习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灵里。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路人,所以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需要考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习内容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哪些活动来转化,幼儿如何以学习主体的`方式开展深度学习。听起来复杂又繁琐的过程,在本书中作者却以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深度学习教学案例给出了明确又具体的指导,看过案例之后对书中的阐述恍然大悟,原来深度学习中的诸多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是这样的展现的。
读过此书,让我在阅读的道路上进步了,对自己有了重新定位,更鞭策我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努力成长。在教学中,能做到对所有知识的处理都得心应手很难,但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借鉴,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这片园地里!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24
读完《深度学习》这本书收获颇多。“深度学习”是个新词,但深度学习并不是新东西,它就是“真教学”,就是教学应该有的样子。本书理论居多,书中向我们普及了很多的概念。全书围绕深度学习展开阐述,通过对书本的阅读,让我对深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书里说:教不等于学,所有有深度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促进学生有深度地学习的基础上。是的,回想自己平常的教学活动是否做到有深度的教学了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其中不免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怎样才能做到“真”教学呢?深度学习,更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
杜威“糖衣”教学:“用机巧的方法引起兴趣,使材料有兴趣;用糖衣把它包裹起来;用起调和作用的和不相关的材料把枯燥无味的.东西掩盖起来;最后,似乎是让儿童在他正高兴地尝着某些完全不同的东西的时候,吞下和消化一口不可口的食物。”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在活动课的设计中,平常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运用一些巧妙的方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让孩子们从中获得知识。但是正如杜威所说,用糖衣把它包裹起来,回想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我的有意无意中,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的很多权利,那么孩子们的深度学习无疑跟老师的教学形式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不难发现,我们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的变化最终是要落在课堂上。
杜威说:“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换而言之,深度学习就是好的教学,内在地包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老师们的教学观念也非常重要,我们要让孩子们要真正成为主体,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孩子们学习的,让孩子们自主的去深度学习,更能促进孩子们自身的发展。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感谢名师工作室给予我们的精神粮食,让我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又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提升。我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试着将《深度学习》这本书里提到的教育理念,融合到实际中,我相信必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25
“核心素养”耳熟能详,可当我拿到《深度学习》这本书时,我心中萌生了一个疑问:什么是深度学习呢?带着疑问与寻求答案的好奇心,我翻开了这本书,期待着能为当前的教学带来一些思考。
书中提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番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把中学生比作一门炮,十年中往里面装知识,然后发射,发射后,炮膛里就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了。我观察被迫死记那种并不理解、不能在意识中引起鲜明概念、形象和联想的知识的孩子的脑力劳动,就想起了这愁人的戏言。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他丧失学习的愿望。”这番话鲜明地指出了当前教学环境中依然且始终存在的弊端,这样无效的教学与“深度学习”无关。深度学习不应只关注眼前的“会”与“不会”,深度学习站位更高,方向更远,它“深”在触及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浮于表面的教学过于功利,深度学习鼓励老师慢慢抵达孩子心灵深处,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并理解孩子,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到达各自梦想的彼岸。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26
当拿到这本书时,封面“深度”二字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深度“引发我的思考,如何学习才能做到深度学习呢?带着疑惑,我迫不及待的开始翻阅起来。打开书后给我的第一印象:理论性非常强,值得我去认真阅读和深思。
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先前知识基础上的概念变化。也就是在开展深度学习前要先做好一些前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还应该是一位能够“学会学习”的人。“学科核心”、“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和“解决复杂问题”,是深度学习的关键词。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深度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了。
“深度学习”是个新词,但深度学习并不是新的东西,它就是“真”教学,就是教学应该有的样子。这句话讲得非常有道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该如何去“真”教学呢?如何去有效的设计一节教案呢?来引发幼儿去深度学习呢?首先,我们肯定要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有自主参与探索活动,而不是传统的教授。还不能将知识面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的去挖掘课程的内在价值,要“深”下去,还要“远”开来。对内容、方法、思路、表达等方面的追问可以让幼儿进行更充分的.表达,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不仅要实现当前的教学目标,让幼儿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升思想水平。深度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有难度、有挑战的学习任务面前,如何让幼儿感到自己活动的主体,能够独立操作这些内容,发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如:科学活动《倒立的小丑》,如何让小丑倒立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在选择材料上,位置的固定上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去指导,来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
我觉得,深度学习这种理念非常好,不会让所学和所授的知识只停留在表面。那在自己今后工作中,在教育教学中,如何顺利的将以往习惯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改变过来呢?当深度学习给教学带来挑战时可以怎么没做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27
说到《深度学习》,在我的最初认知中无非就是让孩子们深度探究,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实践到生活之类的内容,然而通过阅读,让我认识到,深度学习是一场教学上的革命,革掉“模式化”“程序化”“形式化”“导学案”“满堂灌”“满堂问”“以考代练”“以考代学”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学习机制,形成“好课”框架,为教师队伍带好头,树好榜样。
学生学什么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脱不了关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然而在目标的制定上,存在很多的误区,包括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时常发生,书中说道,教学目标不是教师主观制定的,而是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活动的关联结果的表述,换言之教学目标要真正作为引导教学活动、实施持续的教学评价的依据来发挥作用的。以熟悉的“三维”目标为例, "知识与技能"上我往常写的是用优美的声音歌唱歌曲,在学习后我的目标需要改成学生运用声势唱法,围绕歌曲情绪的'展开进行歌唱学习。其中更改的部分有学生已掌握的声势训练结果,即不同节奏不同音高所带来不同的声音感染效果,以达到学生能够通过感受得到的情感的展开,把一首歌曲唱活。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28
拿到这本书,它的题目引起了我的兴趣——《深度学习》,那么何谓“深度学习”?怎样去理解“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何谓“深度学习”,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在理论上进行科学解读,教师要准确理解:教不等于学,所有有深度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促进孩子有深度地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科学认知教与学的过程,明确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及其基本定位。另一方面教师要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更有价值—“让孩子学什么”;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更有意义—“孩子应学会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怎么学”;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怎么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站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角度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系统思考教学改革问题,清晰把握活动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和贡献,以明确教学的终极目标 ;以选择和确定教学的内容载体;必须熟练掌握有利于孩子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途径和方法,以确立适宜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真正的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有价值而深度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并创新实践。它的价值就是落实立德树人!让我们每位教师都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做起,力求使每节课都有真实有效的学习发生。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深度学习》读书笔记04-06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01-09
【热】《深度学习》读书心得05-15
读《深度学习》有感05-23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15篇[必备]05-15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书心得07-02
《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学习心得体会03-24
(荐)《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书心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