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度学习》有感

时间:2024-05-26 17:27:31 学习感悟 我要投稿

【推荐】读《深度学习》有感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深度学习》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读《深度学习》有感15篇

读《深度学习》有感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静下心来认真读一本书开始变得那么困难,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与书为伍,却不曾静心拜读完一整本除教参之外的书,真是惭愧至极啊!

  这学期,学校布置我们研读《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这一本厚到让我望而却步的书,再等到我鼓起勇气翻开它时,它又再次被我残忍地放回去:快速翻动的页面中,时不时跳出一个个表格,一条条理论,心里只有一个声音——让我读个一年半载的,我也吃不“透”这本书啊!就这样,它被我冷落了将近一个月,在某天闲暇之余,无意间又翻了下这本书,瞬间被前言给吸引住了,“我们向您介绍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深度学习路线(DELC)。它引导您掌握能让您所有学生在课堂中均获得成功的连续学习方法。”“DELC为处于学习路线上不同位置的各个学生指明了路径”,简单的两句话,让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需要的吗?对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我总是束手无措,同样的知识,他们的接受程度总是让我无法正确地把握,以至于最后学生的差优悬殊越来越来大,于是,我开始了有史以来最漫长的阅读经历。即使我无法完全理解书里的深奥理论,粗读下来最深的印

  象就是深度学习的7个步骤,真的是“步步为营”啊,现就将我粗浅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

  学习是通过学习或亲身经历而获取知识、技艺、态度、心理概念或价值观的过程,还是促成脑记忆的可测变化的训练过程。简单学习除机械记忆以外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但它在课堂中作为每日学习的基础必不可少。而深度学习则要求我们遵循操作的多重规则去完成任务,为了达到内容的深度学习是要经过多重思考步骤的,而深度学习可分为以下7个步骤:

  1、设计标准与课程

  在我们教书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标准与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始终怀有他们希望学生达到什么的指导思想,而这一思想就是等级水平和学科标准与课程,向着重要构想的教学无疑是深度思考的。我想,这也就为什么教研室一直强调我们研读《课标》的原因吧。

  2、预评估

  教学设计时,我们要了解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需要获得什么,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备学生”,了解学生、探查单元预评估、个人目标评估则为学习者的预评估。

  3、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安全的、支持的与归属的)

  学生需要微妙的情绪平衡来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力、轻松但灵敏的求知欲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别高高在上给学生压力,还要关注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关系,小组合作中,一开始就将两个水火不容的孩子安排再一起,

  会让学生之间的合作受阻,需要多花时间了解学生,一步步化解,一步步引导,以营造出最理想的学习环境。这一步与第2步相符并共存。

  4、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

  在追求深度学习前,要充分评估,并帮助积累必需的支撑内容,因为学生的背景知识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来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以便新的知识可以实现与每位学生现有的背景知识的联结。书中介绍的“教室中的辅助设备、书签、入场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教师很快地把握学生的背景知识。

  5、获取新知识

  前面4个步骤为这一步骤做了很好的铺垫,现在正式进入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多样化是成功深度学习的关键成分。书中介绍的“10—80—10”经验法则为我们每日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适用的时间安排:10%—课前、80%—课中、10%课后,在教授一课时,我学会了以下策略:分段内容,减少干扰的数量,指导事件的顺序,知道在所需加工时间之前我们可用于讲授的时间量以及在需要时运用状态改变。

  6、深度加工知识

  这个环节是重点环节,书中以多个小组合作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适合于觉知的活动、分析到综合的活动、应用的活动、同化的活动等45个如何加工内容和技能的例子,这些活动大部分是相当简单而且能以极少的准备工作来进行的,但这45个加工活动确保让这些大脑投入跨课程的深度思维中,内容后的表格更是简单直观地向我们呈现

  了如何开展这些活动的方法,非常实用。

  7、评价学生的学习

  读到这一步骤时,我也开始反思我是如何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我的教学目标的呢?回顾以往的课堂,课堂上总是以问题的形式将目标提出让学生解答,学生能给出满意的答案我则欣喜不已,难道这就表明学生真的掌握了吗?读了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远远不够!虽有试着去写反思,却一直未将其重视起来,读完这本书后,我想我可以这样做:写出一节课并看着学生取得成功,然后试试即兴发挥,反思哪一课的重复教授较少,哪一课的不甚符合教学目标或甚至不存在教学目标的差异化策略且评估有较多等等。而以上这些都是评价的三向体系中的教师评价自己的日常课堂,另两个则是教师评价学生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和学生作为学习者评价他们自己和同伴。

  以上这些,虽只是我拜读此书后粗浅的一些见解,但我受益匪浅。以后,我将试着做到“开始就心中有数”,做到“步步为营”,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将学生的简单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本书与我之间将还会有很多故事,我愿与它成为朋友,它也将是我以后教师生涯中的指明灯。

读《深度学习》有感2

  历史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变化,只有教育固执的坚持着原有的状态,尽管与生产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却固守着几百年前的样子,不管政策上怎么写,讲话中怎么说,专家学者怎么论述,就我开始上小学到今天的教育来看,是没有明显变化的。可能有人会说今天的教育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是土台子、木桌子,现在用的是塑料桌子;原来用的是粉笔和黑板,现在用的是电子白板和PPT;原来是炉渣操场,现在是塑胶跑道。诚然,教育的硬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新瓶装老酒,内容却没有变化,方式没有变化,孩子的不适应也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更糟糕。

  当下,如果采访一下,大家对于教育是否满意,大部分人是不满意的,不管孩子的成绩好坏,不管最后考取了什么样的大学。但是,如果深入问一下,愿意从我做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改变,以引领教育的变革,极少有人会愿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每个人来说,变革所代表的风险比“内卷”要大多了。内卷很残酷,但是相对来说比较保险。当升学评价机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不卷可能会付出一定代价。但是从长远来看,卷所付出的代价更大。因为卷这个行为把方法目标化了,把人工具化了,是一种畸形的教育状态。畸形的教育,再怎么表面繁荣,最终不可能结出好瓜,近年来自杀率,抑郁率,师生暴力冲突事件频发,就是很好的证明。如果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没有完善的人格,即使分数再高,名次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带着这样的对教育的探索方向,我一直在实践中和阅读中进行探索,《深度学习》这本书正是这样的探索途中偶遇的一本书。本书作者选取了8所典型的教改高中学校进行了深度调研,并对各校的改革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教育规律,引领教改方向。虽然讲的是美国教育,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也非常重大。虽然讲的是高中教育,对学前教育也有很强的警示意义。8所学校的改革理念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刚开始没打算深度阅读这本书,当我翻阅两章后感觉非常适合与幼儿园老师共读。一是本书的教育理念先进,符合现代社会对人的培养需求;二是这本书通过对8所学校的改革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夹叙夹议,高度很高,难度不大,读起来没有艰深晦涩的感觉,舒适性很强。同时因为“每周一千字成长小组”中“每周一本书”都是各自阅读的,不利于形成共同的精神空间。我就尝试着发起了这本书的共读。经过两次小组研讨和两次大组研讨,初步看出这本书已经引起很多老师的共鸣,也相信会进而改变老师的教育行为。

  今年的阅读虽没有刻意规划,但却一脉相承,都是在创新、思维这一范围,如《精彩观念的诞生》《终身幼儿园》《我们如何思维》《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以及教育改革主题的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在理念上都是一致的。

  真心希望能够通过阅读和反思,让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开阔,教育思考更深刻,教育改革更坚定。也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分享能够寻到更多在教育理念上“尺码相同”的人,一起携手前行,不用“孤单走暗巷”。

读《深度学习》有感3

  什么是“深度学习”?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常见的实用工具有很多,“思维工具”具体又可以化为什么?本书《为深度学习而教》——促进学生参与意义构建的思维工具,给予了我醍醐灌顶的引导。

  暑假期间,在后知教育魏智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六期关于本书的共读、章节梳理、疑难提问、魏老师解答等一系列活动,为打开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都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对于以后的教学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和新的架构。

  本书的作者西尔维与他人共同开发了“高效思维课堂”项目,旨在帮助每一个学生取得成功。这本书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理解为先教学”和“高效思维课堂”两种教学理念的有机融合。

  通过本书的阅读,学习了7种促进深度学习的思维技能,如概念化、做笔记、做总结、比较、预测、假设等。可以了解近40种有效组织课堂学习的工具和策略,如概念定义地图、窗口式笔记、思维网图、阅读立场、词汇可视化等。

  身为一线教师,想要做好深度学习,就要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在整个中考中可谓是重中之重,因此,将本书中的第五章“阅读理解”详细地叙说自身的感悟。

  本章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三个阶段来理解文本,建构意义。

  具有高水平阅读能力的读者打开文本会对其进行大致的预览,为深度及高效的阅读文本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就要使学生进行“加强预览”。加强预览由五个“p”组成,学生要特别注意第一个“p”,即“寻找线索”。在浏览文本时,学生要学会寻找重要信息。

  比如,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新闻单元,应该指导学生寻找特定的要点,五个“w”和一个“H”。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重新回顾自己之前对文本的预览,来检视自己在阅读前的'想法和预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寻宝游戏”找到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并在文本中找到所有支持这个信息的支持点。除此之外,还要表明阅读立场,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立场的目的和价值,一旦提出了与立场相关的问题,就可以要求学生解释他们的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新时代下的老师必须借助“阅读”这艘大船才能扬帆远航。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认为:深度学习要“深”在人的心灵里,要“深”在系统结构中,“深”在教学规律中,“深”在精神境界上。唯有知识的深度生长和心灵的触动能深入人心,能使教育的果实生根发芽。只有将教师深度地教和学生深度地学有机结合、融合起来,真正让学生感悟语文知识的本质,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读《深度学习》有感4

  假期里,我认真拜读了曹培英老师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研究》一书。该书从五个方面对深度学习进行了讲解。分别是“深度学习的研究概述”;“深度学习深往何处”;“深度学习路径及其策略”;“深度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深度学习的关键表现与评价”。通过学习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深度学习,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让我对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展从具体到抽象、运算与推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为重点的思维活动,获得数学核心知识、把握数学的本质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渐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学习者。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曹培英老师用自己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共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所思、所想、所做。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要“读懂学生,高效对话”

  首先要读懂学生的特点,第二要读懂学生的基础,第三要读懂学生的需要,第四要读懂学生的思路,第五要读懂学生的错误,第六就是要读懂学生的情感。

  生动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教学中要不断去关注学生的的思路、情感、需要。

  曹老师提到构建有“深度”的课堂,深度是课堂的创新、亮点,是在常态课基础上找创新点。亮点是对常态课的一种超越,首先要掌握数学教学的基础课,也就是去多角度去研究教材,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兴趣。

  通过学习使自己对怎样正确解读教材、解读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加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更好的胜任教育这项工作。“课堂教学,互教互学,心随课动,情随心动,课堂上应该是小手高举,两眼放光,智慧的碰撞,思维的交锋”这种灵动的课堂正引领着大家去追求。

  “深度的学习”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和教学的思考性,要真正读懂教材,深入的理解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抓住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我是这样做的: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捕捉教学细节,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灵活掌握画图的策略,充分体验画图的价值所在。

  01

  捕捉教学细节,探索画图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活动应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

  新课开始,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带领学生一起画长方形。动手的同时,巧妙地提问:要使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增加,你有什么办法?接着,出示书上例题1:某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默读题目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把文字叙述用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何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数学思考?如何在动态的思考中感受画图的策略?要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画图。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增加3米,从而面积增加18平方米”的含义。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对画图策略的心理需求。

  02

  加强练习比较,凸显画图策略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新课展开环节,通过练习比较,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凸显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在初步掌握画图方法后,学生自主探索练习 1: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浴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 150 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经历了画图、讨论、合作、交流、展示,通过比较,得到启发:仅仅从文字上看,这道题很难解决,但通过画图,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或宽增加与增加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分别求出原来的长和宽再解决面积问题。于是,让学生对以上习题进行系统比较,要求学生想一想:练习题与例题在画图时有什么不同?通过画图来要求学生想一想:与例题在画图时有什么不同?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有了哪些体会?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表述问题的各种信息,唤起学生内在的画图需要,通过操作与思考,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理,从尝试画图到充分体验画图作为策略的作用所在,帮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03

  引发认知冲突,体验画图价值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中,刚刚获取若干知识点与整个系统的联系往往只处于松散状态,在这些新知识点(群)之间并未形成有效联通。只有通过互动交流、知识碰撞,引发出能暴露问题本质的各种信息数据,再由学生自主完成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把问题的本质反映出来,才能实现知识点(群)之间的联通。新课练习部分,设计了富有层次性的练习,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点的沟通与联系,让学生充分体验画图的价值所在。尊重学生的画图经验,从提出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反思解题活动,利用问题的挑战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问题解决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适时渗透“数形结合”“变与不变”“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不断体验画图策略的重要价值,提升了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应学会知识,学会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如何让孩子的数学学习不是浮于浅表的、机械模仿的,而是真正能落到实处,触及孩子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需要深度学习:小学数学的知识就像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想让学生了解这片森林的美,就要驻足仔细观察,深入了解每一片枝叶,只有让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才能真正领略数学的魅力。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接下来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的研究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也让我意识到在学中教,在做中教的重要性。将小学数学融入深度学习,我们也可以引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努力!

读《深度学习》有感5

  寒假期间初次拿到刘月霞和郭华老师主编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这本书时,便心生疑惑千千问,到底何为深度学习?如何进行深度学习?为什么要开展深度学习?这本书为我解惑答疑,让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尤其是书中理论和案例相结合,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体,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和方法迁移,并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核心。

  1.深度学习是发展素养的学习。什么是核心素养: 20xx年由受教育部委托,由北师大牵头,提出了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内涵是:学生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有关。而核心素养的获得需要深度学习来支撑,因为素养是“个体”在与各种真实情况持续的社会性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

  深度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怎么教呢?没有什么新的道理,既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进去,讲出来”,背后的道理是什么?第一,讲出来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动机,可以激励人自主学习。第二,讲出来本身就是学习过程,为了讲给别人听,学生必须深度钻研,这是主动学习。第三,能不能讲出来,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办法,讲出来本身也是外显的思维过程,是互动学习的一种表现,也是深度学习。

  2.深度学习是理解性学习。还需要将理解的知识运用于生活,灵活运用知识,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只有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应用这些知识,知道在面对新的真实世界的情景时如何调适,修正这些知识,在他们能够解释信息、创建模型、解决问题,建立与其化概念和学科及真实世界情境关联,从而形成理解世界的新方式时,我们才认为,发生了真实的、有深度的学习。

  3.深度学习是符合学习科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学习了深度学习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深度学习如何在课堂上真实发生,对我们教学有什么意义呢?

  深度学习是对当前一些课堂教学的批判或者校正,是针对表面化学习、肤浅化学习,甚至是虚假学习提出来的。从学习目标来说,一些课堂的学习目标假大空,没办法落实,不是真学习的学习目标,这是一个大问题。从信息加工来讲,所谓的深度学习,是指信息加工的'深度。学习的过程如何关注学生对信息加工的深度,这也是教学过程需要改进的地方。

  所谓深度,指的是触及事物内部和本质的程度。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被译为“深层学习”,这是瑞典学者襄尔杰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孤立的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于1976年首次提出来的关于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倡导深度教学,防止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是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

  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在“学习金字塔”和"建构主义”理论下,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深度实践,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有效度。它不简单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对课堂目标和课堂状态特别是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客观的描述。当然,深度学习的前提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同时,深度学习还需要充分利用交互式反馈评价、思维导图式学习等工具。所有这一切都构成深度学习的要素,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真正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思维的建构。

读《深度学习》有感6

  时代变化使得教育也要随之改革,深度学习成为现代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深度学习 ——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有很多的案例,典型且符合教学的实际,也顺应了当下双减政策的新要求。这些案例与较为宏观的话语比较起来,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纳,也能够更好地作为例子去指导教学实践。

  1、什么是深度学习?

  阅读完本书后,我有了一个大致准确的理解,即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研究、理解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在全身心参与与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学习,形成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困难的、有挑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探索和实践,去不断地接近这样一种理想的育人状态。

  2、如何引导深度学习?

  作为教师,我更加关注教师应该如何引导深度学习。在读本书之前,我就知道教学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学会思考、学会知识的建构、学会运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机械的记忆、背诵。但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的一种类似应试教育的模式会让思维局限住,从而“眼高手低”,空怀符合教育改革的理论和想法,却不知道如何实践与探索。读完这本书,我能够更加具体地了解深度学习的运用和引导,需要建立师生间的新型学习伙伴关系,构建深度学习任务、良好运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精心设计教学材料等,帮助学生探索自身优势,通过深度学习去获得自己的精彩人生。

  3、如何理解并运用深度学习?

  联系数学教学,我较为深刻地理解了书中所讲的深度学习的特征,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去运用。首先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去挖掘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和实际意义,联系实际去进行课堂教学,引起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相互联系和转化,例如认识数学的线无粗细、图形的运用和比较等,从而去建立新的`概念、结构,易于学生的理解。

  其次是活动与体验,我更多地想到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根据自身经验,在积累了一部分知识后,对于即将接受的新问题的思路方法,需要自己去真正思考、学会操作,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空看教师的讲解、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这容易导致学生在讲解时听得明白,自己碰到时无措的情况。

  之后是本质与变式,数学上例如一些简单的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透,这些往往蕴含着一类数学问题的本质,就像一位数学老师曾经命题讲题时的“1”的本质,以一个结果为中心知识点,我们可以衍生出很多相关的结论和解题方法。理解、分辨本质与非本质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加工过程,理解后再接触变式,求解方法也是万般不离其宗,这同时是对学生思维和价值观的一种磨练。

  有关深度学习的概念、实现、推进的要求等,都需要不断地研究,特别是一些教学案例,通过优秀教师的探索与实践,我会继续去领会如何在教学中去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读《深度学习》有感7

  一、在教学中设计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

  书中提出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思维的发展状况,适时创设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以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和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为主体,着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围绕着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之中。

  二、在教学中激活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技能

  书中指出,核心素养中“数学思维品质”是最重要的。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准备、新知和练习阶段分别进行激活、开放和深度加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技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发展,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向的过程,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使之个体的数学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让学生真正做到尽力学,可以学,学的好。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一本书的字数是有限的,但是给予我们的思考确是无限的,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我还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教学相长,我相信,只要秉持初心,一定会方得始终。

读《深度学习》有感8

  今天我想分享的书籍是钟启泉教授所著的《深度学习》,希望在了解到如何深度学习之后,能更好地进行深度思考。在阅读本书部分章节后,我了解到深度学习要达到的教育目的不仅是跨学科边界的跨界学习,而是成为探究者、思考者而非记忆者。

  学校教育将向着“可持续发展”新的教育原理过渡,将学校教育的原理由“知识论”转向“素养论”。这无疑是任重道远的,对社会环境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能力有了新的考验。

  书中第一章讲到新的学习观——知识以原有的经验为框架,通过在不同情境的反复运用,来体悟知识和情境。以及在学习本质的方面有三种共识:第一种是既有的知识,只有通过运用既有的知识展开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第二种是具体境脉情境学习和真实性学习,解决现实问题时,需要各科知识与技能的组合达到真实性学习。第三种是从能力归因转变为努力归因,转变儿童学习的`心态。

  在第一章的结尾还谈到深度学习需要社会性且有包容性的学习环境,我认为这种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有义务去维护的。这种学习环境的养成需要多个方面,首先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应当积极的促进组织化的系统学习,同样教师应当重视学习者的动机与情感,关注到每一个学习者的差异,让他们合理地在共享的教育与文化框架下协同学习,教学内容要整合跨学科的知识,在评价方面,做到“形成性评价”。

  深度学习旨在让学习者能动的参与教学,培育包括了认知性、伦理性、社会性能力以及教养、知识、体验在内的通用能力,它并不是教授固有知识,而是从揭示问题开始的,它超越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争取以“深度学习”的方式要求自我。

读《深度学习》有感9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年长而睿智的老者对话,观历史变迁,叹岁月亘古。初次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相识,是在刘秀艳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同读共研”活动中,那时候我还没有这本书,只是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聆听名师解读,对核心素养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这个寒假我静下心来阅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才发现书中提出的理论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行动指南。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都很高,如何引领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从而获得发展,体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成为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成为老师们茶余饭后经常谈论一个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通过阅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总观全书,我将内容归纳为以下四部分:

  一、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

  二、什么是深度学习。

  三、怎样实现深度学习。

  四、怎样推进深度学习。

  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与学习主题的策略以及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单元学习主题的选选择、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持续评价的开展,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详尽的介绍为老师们进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提供了借鉴与指引。

  读完这本书,再回忆自己的教学设计就会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太多。以《认识人民币》为例,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总觉得教学1分、2分和5分这种已经停止流通的小面值货币时存在很多的困难,但在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中,却以“货币与我们"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将目前流行的小面值货币包含在学习内容中,也把那些已经不流通的货币,甚至是其他国家的货币引入历史的回顾,不但解决了我以前遇到的难题,也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提高了学生对货币的意义及它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这样打破原有的以人民币知识为线索的课程,以单元主题的形式重组课程内容使学生的视野更宽,思考更深,学习与探究的空间更广。深度学习点燃了我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读完之后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通过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触及学生的心灵。教学若不能打动人心,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就不能活跃,而深度学习的“深”,是这样的“深”,它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与方式的精心设计沟通已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然后达到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深度学习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灵里。

  奥苏泊尔曾指出:“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所以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内容要达到的这些目标需要哪些活动来转化,学生如何以学习主体的方式开展深度学习。听起来复杂又繁琐的过程,在本书中作者却以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深度学习教学案例给出了明确又具体的指导,看过案例之后对书中的阐述恍然大悟,原来深度学习中的诸多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是这样的展现的。反思自己的以前的教学设计,虽然努力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没有读懂学生又如何实现有灵魂的教学。

  读过此书,让我在阅读的道路上进步了一点,对自己有了重新定位,更鞭策我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努力成长。在教学中,能做到对所有知识的处理都得心应手很难,但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借鉴,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这片园地里!愿我们都能够“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在教学的旅途中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读《深度学习》有感10

  一本书围绕深度学习展开探讨,共分为十章,从核心素养到深度学习概念本体,再至实践案例,较为系统全面。

  深度学习着眼于学生“怎样进行学习”,强调学习的焦点在于如何使得学生学会学习、思考与创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旨在培育学生成为“探究者”与“思考者”,而非“记忆者”,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出引起了传统教育的质变,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其一,设计研究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学科学习思维;其二,组织合作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其三,巧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四,启动鉴赏程序,渗透美育思想;其五,延伸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倡导“有效教学”,深度学习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构建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读《深度学习》有感11

  不得不说,一开始,这本书的题目,以及内容中不少生涩的术语令我望而生畏。逐渐深入后,发现内容条理很是明晰。作者实际上就是在讲:学生学习时要知道学习目标,要知道学到了哪里,知道自己学的程度如何,还要能学着给自己“诊断”,能及时而有效地调整学习方向。作者的目的,就是想教老师,如何培养一般学生这些学习能力,这也让我认识到,相比于教师教学策略,我们更应看中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策略。只有让每个学生学会如何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才会产生质变,并迁移运用到各类学科中去。正如书的简介中所说:“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教会学生数学、阅读、科学或其他任何科目,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书中有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其实我凭借平时的教学经验略知一二。如,认知学习技能中的“创建和使用笔记和图表”,元认知学习技能的“计划任务”等。只是,我尚且还没有能力细细地将它们罗列、归纳过,以至于有时候,就这么错过了一些培养的机会。而这本书里,结合真实案例,对那些可见学习策略进行分类,并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的方法。如果能将它们有计划地应用到教学中去,相信可以避免一些教学中的错误,同时也帮助很多孩子。举个例子,关于“评估能力”,无论是什么水平层次的学生,都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评估能力。对于平时学习中出错较多或反应较慢的孩子,有时候我虽然不是故意而为之,但会不由地把ta的表现视为能力缺陷。或许,ta仅仅是稍微卡壳了一下,我却把这当成是愚蠢的表现,导致学生的评估能力产生了偏差,让ta认为自己只要第一次尝试没有成功,这件事就是失败了。其实,如果一件事第一次就做成了,那仅仅表示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挑战性还远远不够。对于优秀的孩子来说,这同样需要重视,只关注对成绩的评估,那么ta的成就仅停留在“稳定”层面,只有具有正确评估能力的孩子才会更有韧性,更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更能迎接高难度的'挑战,走得更远。

  孩子学习差,多数家长以为是孩子不聪明,学得不认真。了解过本书的内容之后,就会明白,学习要好,最重要的是学生有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的水平,能找出与他人的差距,并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缩小这个差距,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知道如何和别人交流,如何反馈,如何调整工具和方法……我认为,家长也可以读这本书,虽然书上的方法主要讲给老师,但换一个角度看,作为家长,了解到书中的观点与方法之后,对于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提升,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实际上,有那么一部分人,从小学到高中甚至毕业,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学习,学习者们着实迫切需要一些正确的学习策略,来帮助更好地完成各阶段的学业任务。

读《深度学习》有感12

  如何从英语教学走向核心素养,这学期里在组长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了《深度思考--走向核心素养》这本书,接下来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感悟。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

  二、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以往的课堂教学表现为只重知识掌握,轻视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必须改变。尤其是中、慢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走向核心素养的必备之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学应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要指导学生学会“以旧推新,知识迁移”,学会用旧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培养其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动手尝试、看书对比例题、综合思考等主动获取过程,实现迁移,最后掌握方法,明白算理。

  四、要重视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创新活动的内容,把握机遇,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都是进行创新培养的过程。教师可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甚至是出错,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展开思维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读《深度学习》有感13

  深度学习一共有7个步骤: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深度加工知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其中“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的学习,基础性的东西肯定容易掌握,但是想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还需要教师在前期做一些铺垫,这些铺垫的内容能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关联起来的。因为学生们的背景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还需要用多种方法来预备与激活学生的先期知识,可以用提问和讨论来激活先期知识:“我为什么需要学习这个呢?这一概念或技能现在和未来对我会有何帮助呢?这与我已经学过的东西有何关联呢?”通过提问,学生还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与同伴交流讨论。

  其中的DELC步骤3: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印象很深:如何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重要。学生需要微妙的情绪平衡来顺利地进行学习。如果学生有活力、轻松但灵敏的求知欲,这才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学生处于积极的激发的情绪状态,他们才会深切地投入到自身的学习中去。这种情绪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创造的,但是教师的积极营造会起更大的作用。对于整个班级,教师需要做营造,对于个体的学生,教师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在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等等之后,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果让一个没有准备好的学生回答问题,那只会让他困窘,从而引发怨恨的情绪,在课堂中,他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就被很大地削弱了。

  在课堂中多让学生合作学习,多用积极表扬鼓励。课堂中加入一些活跃气氛的小游戏、笑话,都会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思考有帮助。

读《深度学习》有感14

  深度学习指向的是学生的真实性学习,是学生学过之后还能记住,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或者素养;它指向的也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核心素养”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引言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课堂教学是由“同客体相遇与对话”“同他者相遇与对话”“同自已相遇与对话”组成的,这也是他整本书的重点之一——“对话性”。从第二章的《“深度学习”的三个视点》又补充到“主体性学习”“协同性学习”两点。

  结合文章,我觉得深度学习的关键词就是“联系”——学生与教师、同伴、知识、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情境”——处在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才能连接已有经验和新的知识;“反思”——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和确认,培养元认知;“主动”——学生以自己的需求为主导进行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意义的;“对话”——与人交流中学会分享与尊重;“体验”——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切身体会才会有深刻印象,才能储存在长期记忆当中。

  关于教师。作者认为深度学习中的教师应该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有多种角色的教师。例如书中所说的“学的专家”“反思性实践家”等等。“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不是以“教授”为中心,而是以“学习”的设计与反思为中心。

  关于“教学研讨”。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观点:教学研讨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反思中加深反思”。通常我们在观摩了一节课程之后,讨论的焦点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作者认为应该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研讨会的氛围也作出了一定的总结:观摩者不能一味地批判执教者,也不要垄断发言机会。观摩者应该把立足点置于通过教学观摩来创造明日的教学,生成能够体现出“学习共同体”创造的“学习场”。

  这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义。意味着即使是老师的观摩会,其重点也应该是学生,而我们现在往往误解了教学研讨会的`意义,将重点放在教师的技艺上面。但这里不是说不重视教师的教学技术,因为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相长的,学生的进步也一定会促进教师的技艺。现在有些学校已经逐渐落实了研讨会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非常好的趋势。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底蕴还要有不断获取信息的各种手段等等。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要自己先学会深度学习才能更好地教会给学生。就像笛卡尔说的:“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绝不把它当成真的。”总之,只有教师真正认识理解了的东西才有可能完完整整的传递给学生。

读《深度学习》有感15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这是一本理论性极强的书,文中出现了许多概念性的词语,首先,需要理解的一个关键性词语,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看到这个解释,我想起了大学的课程,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四年当中上了无数的课,而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节课程,老师提前分配任务,自己去搜索信息与材料,课堂上老师交给我们去展示。仔细回想,为什么不是那种老师教授很多知识的课程印象深刻呢?这和深度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不仅仅是大学,而是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老师不仅仅要停留在知识点的传递上,而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去后,你脑海里还留下点什么?也就是是说,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如何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呢?文中教给我们教师要做的几件事:1。确定学生自觉发展的“最近发展区”;2。确定通过什么样的内容来提升、发展学生,即转化教学内容,提供恰当的“教学材料”;3。帮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具体如何操作呢?我想起了几年前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探索,每到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我都分好小队,先从队长那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队长先做个简单的讲解与方法指导,剩下的课堂内外时间全部交给小队成员共同探讨,遇到问题,共同商量查找资料,实在不会,可以找我帮忙。提前会给一个星期的时间,过程中每个孩子参与进来,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我相信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收获到很多。但这仅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牵涉到其他课程具体如何操作,需要下一步继续探讨。

  文中在怎样实现深度学习中,还提到了单元学习活动。这和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非常接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是不能仅仅就一篇文章进行,而是要考虑教材的前勾后连,同时要进行教材的整合,要深刻考虑教材的规划性与整体性,实践性与多样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争取在每堂课都涉及单元整组的内容。

  总之,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是个不断努力的方向。

【读《深度学习》有感】相关文章:

读《深度学习》有感05-23

(热)读《深度学习》有感05-26

读《深度学习》有感【精华】05-26

读《深度学习》有感精选15篇05-25

读《深度学习》有感集合(15篇)05-26

读《深度学习》有感[汇编15篇]05-26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01-09

读《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研究》有感04-09

【热】《深度学习》读书心得05-15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实用[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