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错误分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第二语言的教与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对比分析理论被广泛用于分析学习者的错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现了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错误分析,将错误看成是外语学习进步的一种表现。本人已取得相关文献和书籍并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分析,并结合调查中发现的英语初学者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滤清了英语初学者写作错误的频率、分类和与错误分析的切合点。本论文通过对英语初学者在写作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讨论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质量,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二、研究方案
1、调查目的
首先对学生写作错误分析。我们不难弄清高中英语学生英语学习标准,及其中写作要求的标准。我们可以找出问题,并探究一些适合的方法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搞清学生写作错误高频出现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进而改善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
2、调查方法和研究过程
调查方法是分析学生作文错误。这些作文是最初的手写材料,也是语言上写作错误的`由来。在这项研究中,收集学生作文中的错误是为了汇编一个综合的自然错误清单。调查者汇集了所有出现错误的句子。为了便于接下来的讨论和分析,这些错误都被计数及改正。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取学生英语考试作文部分。太行中学的30名学生参加了此项调查。他们来自327班和329班,这两个班是随机选出的。327班有60名学生,329班有67名学生。这30名同学的作文是从这两个班127名同学中随机选取的。这127分试卷考试批阅后是无序摆放的,从中任取一沓30份进行分析。
2)、对每份作文中的错误进行标记并予以改正,个别不太确定的地方请教这两个班的英语老师。
3)、摘出错误的句子,并对错误进行描述、分类、标记。
4)、数出作文错误出现的次数,并将其输入电脑,统计各分类错误出现的频率和百分比。
5)、具体举例分析各类错误。
三、发现及讨论(错误类型与调查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作文量为30篇,总错误量为189个。其中低层次错误出现121个,占总错误量的64%,占最大的比例。中层次错误29个,占总错误量的15.3%。高层次错误出现7个,占总错误量的3.7%,所占比例最小。其他类错误32个,占总错误量16.9%。
1、低层次错误
低层次错误包括词类错误、次序错误、搭配错误和错的组合错误。低层次错误总量为121个。词类错误有94个,占了最大的比例49.7%。次序错误有5个,占2.6%。搭配错误有9个,占4.8%。错的组合错误有14个,占7.4%。
2、中层次错误
中层次错误总量为29个,其中分为不完整的句子和汉式英语两类。不完整的句子,错误频率较高,达到总错误量的10.1%。汉式英语有10个,占5.3%。
例一:不完整的句子的错误:1)The reason for cheating is that the text too many and too difficult.应改为"The reason for cheating is that the texts are too many and too difficult".
例二:汉式英语:2)I wish there isn't have cheating.应改为"I wish cheating does not exist".
3、高层次错误
高层次错误:过渡词错误,频率为7,百分比为3.7%。例子如下:
1)On the one hand,there is too much pressure from schools and families for the students. On the other hands,some students don't work hard.应改为"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4、其他种类错误
其他种类错误总错误量为32个,占错误总量的16.9%。其中拼写错误有16个,占总错误量的8.5%,在其他种类错误中占最大比例。大小写错误7个,占3.7%。标点符号错误8个,占4.2%。思维不清错误1个,占0.5%。
拼写错误例如:"diffcult","nervious","leavel","espencilly","opion" etc;大写错误例如"april","english",等;标点错误:有些作文"一逗"到底。
四、对写作教学的建议
促使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而提升其英语写作能力,笔者提出了一些对写作教学的建议。
一方面,学习者应当学习必要的写作技巧,培养适当的写作习惯。1)由词到句到段逐步训练。强化单词的背诵,减少拼写错误。2)培养良好的习惯,扩大英语输入量。丰富考试中的用词。3)更新新模式,个人学习到合作学习。重视词类的学习,尤其是动词的变化,由于汉语不存在词形变化,而英语动词变化是重中之重,要加强对动词学习的巩固。在学习一个单元时,可让每组承担一类词性单词的总结工作,再给一个平台,让大家展示总结成果,让同学们互相学习。
另一方面,老师更加专注于写作教学过程的指导,而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产出的写作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写作能力一定会大力提升。1)传授写作知识。写作文之前,讲授相关知识,扩大词汇量,让同学们有话可说,有词可用。2)关注在写作教学各个阶段的有效指导。平常批完作文后,再给出分数的同时,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培养学生之后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同时本文也提出了一些修改错误的建议。1)自我修正。在写完作文后,养成检查的好习惯。2)同学间修正。平时作文后,可同桌互查,有些错误自己看,发现不了,同学检查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chultz,R.A. 1996. Focus on form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tudents and teachers' view on error correction and role of grammar,Foreign Language Annals,29(3),P343-350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2
小学开设英语不是小事。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1999年我国小学在校学生为13547.96万人,初中和普高的在校生共有6861.36万人,这意味着小学开设英语后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将增加近二倍的学生,尽管我们将分层次地先后开设,但前景就是要让近1亿3-4千万的小学生学习英语。可以看出开好小学英语非得进行一番艰苦而又具创新性的努力不可。笔者考虑到有三个政策性的措施须得以尽快落实。一、给小学英语课定位首先应在教学计划和英语课程标准中给小学英语课一个能够体现其重要性的位置,以规范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任务与活动。我国的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小学不开外语,那是要改的。改革中的基教课程《纲要》与《基础教育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均规定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但实践中也有从一年级开设的。笔者从英语学习规律和我国小学初年级学生须学汉语拼音两方面考虑,认为小学一、二年级以不开外语为好。其次,英语课程标准也要给小学英语定位。修订中的《标准》给小学英语安排了长短课时结合的每周四次课,但传说是从活动课和地方课程中挪出来的课时,这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与此同时,《标准》对于小一开设英语者避而不谈,那意味着小一始学者和小三始学者到了初中又得从同一起点开始,这是90年代小学开设英语到初中又从零起点的重演,应该避免。二、认真抓几个实验点我国基础教育因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而区分为许多不同层次。因此,原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学外语教学的几点意见》中所提的总方针中,就有“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分期分批地把中学外语教学水平提上去。”现在小学英语的规模三倍于中学,自然只能分层次普及,当前各省市区都在规划今秋大范围地开设小学英语,教育部似可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抓几个小学英语教学实验点;对不同层次小学英语的开设、教材、教法、师资、设备以及效果进行实验性观察、研究、评估、总结,既为已开的小学英语作指导,也为普及小学英语积累经验。三、做三件支持性的工作组织小学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培训。当前中学英语教师约50万,小学英语的规模为中学的三倍,则需教师约150万,再少也得百万。教育部可尽快布置高师培训小英教师。组织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当前有几种不利于有效研究的“误识”。第一,认为小学英语简单,认得26个字母就可以教,甚至看看电视也可学好。实际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的英语课,就数小学英语不好教。第二,一提研究又扯到始学年龄等问题。这是国际上研究了50多年而尚无一致见解的问题。我们要集中精力研究怎样开好。第三,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的课题不宜“越大越好”,而应向学科教学倾斜,以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是开好小学英语的问题。利用好小学英语的教学资源。首先是通过有计划的研究与宣传,消除人们盲目追求“学外语越早越好”的错误心理。其次,应积极利用可用的小学教学资源,如动员家长和社区活动家重视小学英语、辅导小学英语;要求外语界为小学编写、出版合适的课外读物和有声资料以及玩具,并由教育部对之进行评审后再投入市场。
(西南师范大学张正东《光明日报》20xx.03.01)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3
初中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育部在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试行)》中具体强调:"英语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素质、道德修养,增强体质,开发智力的基础,对于学生主动地学好各门学科的知识,为综合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1.优化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这些课前准备,靠一个人的能力、精力,难以达到尽善尽美,所以我们实行"学案导学,以备课组为单位,实施反思学案编写制",采取"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实践反思、优化学案,资源共享"的模式。"导学案"并非简单的习题集,它的设计思路中涉及知识线、活动线、学法线、能力线。备课组在案的基础上,由主备教师完成典型课例的"导学案"撰写,各位教师利用"导学案"完成单元教学后,同组授课教师对单元授课进行反思,及时修正"导学案"。
2.建立融洽关系,发展个性品质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满足学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尊重其个性差异,尊重其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课堂上不对学生说No而多说OK. Very good. Wonderful.等表扬用语,鼓励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地获取新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敢于探索、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妙设计活动,吸引学生注意
专家们指出学生的注意一般只能坚持20~25分钟,而我们老师也常有责备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责备学生的同时,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是因为我们的授课方式单调,活动乏味?那么我们就该调整上课方式方法,用新颖,灵活多样的方式,巧妙的学生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项活动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我们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这些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完全可以让它们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新的英语教材中,最困难的一个问题就是课文长,并且知识容量大,为此我们要避免知识点的罗列。我们可以把课文中的知识按照听、说、读、写进行分类,然后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或活动来进行教学,如:角色扮演,作报告,记者采访,做游戏,开火车,编顺口溜,儿歌等等。必要的时候准备图片,实物,单词卡片等教学用具,并借助手势,动作,表情等。所以,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老师曾经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把学生分为四个人一组,分给每组若干单词卡片,要求学生在听课文录音,同时找出所听到的单词卡片。这样做既让学生学习了本课的主要单词,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其效果显著。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Your Favourite Sport》时,可以让学生做"记忆游戏"来训练句型"What's your/his/her hobby?","My/his/her hobby is ……";"What's your/his/her sport?","My/his/her sport is ……",还可以用采访并作报告的方式来让学生练习口语,或者让学生用英语介绍并展示自己的爱好。为了不脱离课文,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可选择的单词或词组,并限定使用的数量,或限定期使用一部分单词或词组。所以,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总之,教学的根本,不仅是把外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当前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当今英语教学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韦继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留白"运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xx年35期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4
0、引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英语教师要使学生具备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英语语言审美能力,语言文化交际背景知识,自学英语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即用英语交际的欲望、信心和勇气,对语音、语法、词汇、语句和语篇的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英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持续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第三,养成良好的品质。新编的初中英语教材,里面容纳了大量鲜活有趣的生动语言材料,教材自始至终渗透着德育教育思想,教师利用好这些语言材料,就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当中受到良好的品德修养教育。那么,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教育思想上,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和束缚,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材,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特别是人才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几乎不让学生参与,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上缺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局面。我们应该树立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并真诚地对待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2、优化课堂教学
2.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紧相联,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如教bookⅱ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时,我提问一名学生:“whoisthemostbeautifulinourclass?”这个学生在班里边找边说:“zhengmengmengis.”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郑萌萌的外号就是“矿中学的白马王子”。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学生们个个纷纷举手,情绪高昂,争着回答另外的问题。这样展开的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2.2过好导课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时,巧设情境,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悟出新语言规律。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例如讲到名词性物主代词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再创设情境对话:
a:put on your sweater.
b:which one is my sweater?
a:the blue one is yours?
b:oh,yes,it’smine.thank you.
先提问your、my,再问yours、mine的'意思,使学生容易回答出来,由此而引出新的语言项目。
2.3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意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笔者一直坚持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课前3-5分钟值日报告制度,尽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训练用口语表达的机会,报告内容不限,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其次,课中巧设疑问,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尽量用英语去讨论、分析、解答问题,教师从中作适时地启发、诱导。
3、教师重在学法指导,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得事半功倍之效。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一堂成功的英语课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配合,以营造出和谐的、平等的语言学习的氛围。学生应主动地挖掘自身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一般性的浅显的问题可以不急于解答,而要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遇到难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过程中,逐步解疑,对于有争论的问题,要鼓励学生争辨,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同时要充分发挥课堂的讨论作用,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发言,不论错或对,教师首先予以鼓励,给予充分肯定,讨论结束后,教师再指出不当的地方,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
4、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新时期的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为之改革率先垂范的创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而得以完成。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5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对外交流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提高,培养符合国际竞争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在学生修读了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原理之后,开设金融营销双语课程,通过英文原版教材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与学,学习国外先进金融营销理论与实践,这既有利于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独立的判断、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架设一座由母语专业知识体系到外语专业知识体系的桥梁。但从教学效果看,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虽对金融营销双语课感兴趣,充满期待,但纯概念式的授课渐渐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感觉根本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而热情消退等。为解决教与学,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在双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双语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在金融营销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其意义在于,首先,通过金融营销案例对营销实践内容和相关材料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和进入特定事件的场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识别、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借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理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次,案例教学法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它可使枯燥乏味的双语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兴趣和求知欲又可以激励学生克服语言障碍,走出“要我学”的被动,进入“我要学”的学习境界。再次,能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同时也创造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案例分析的课下准备更拓宽了学生英语阅读范围,变课堂教学的被动读为主动读,也创造了课外英语使用环境。最后,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案例的内容,背景,理论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教学”转变为“导学”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促进其提高教学水平与技能,积极进行更多的资料准备。
二、双语案例教学具体安排
1.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双语课程中的案例可分为自编案例和引进案例,两者各有优缺点,前者能实现与国内金融企业实际情况相联系,没有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障碍,易于理解和把握,但由于缺乏第一手材料和深入企业实践,质量普遍不高,综合性大型案例更是很少。国外已经成型的案例较多,且能较为详细地介绍案例的发生过程,但是一方面由于案例隐含文化背景,价值理念的差异,导致学生甚至是教师对国外许多案例不能深入理解和学习,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外实际情况与国内情况存在差距,以这种脱离中国实情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往往无法紧扣国内的实际情况。案例的选择首先要在两种案例来源中进行平衡,教师需在充分阅读国内外案例,了解案例的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以利于学生确实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案例的选择虽然主要由教师完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提供给教师,再由教师筛选。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和热情产生了,这样既帮助教师搜集案例,又能促使学生主动查找与学习和案例有关的知识。
2.案例课前研究。案例课前研究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意见下按照教师对案例设计的意图进行反复修改,并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或更广的思考和研究。具体来说,首先,将学生按照实际上课人数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以4~6个为宜,小组内部分工由该组学生自行安排,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但首先需由小组内部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联系、组织工作。其次,提前两周将案例公布,由教师提出与案例内容、案例分析过程的核心点相互照应,与教学内容、理论观点相互呼应的思考题,要求所有学生事先阅读、思考,并于第一周内提交一份阅读报告初稿。最后,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期望目标对其初稿进行认真修改并反馈,引导学生查找更多资料、专业文献进行深入修改。在确定其报告内容无误且满足教师要求后,才可以进行课堂报告与讨论。每次修改教师都应鼓励各组成员进行讨论,共同完成。最后的修改稿未达到质量要求的,教师不应允许其进行报告,且视为该组学生自动放弃,期末该组全部学生的案例讨论成绩为零。这样的制度安排应在学期初的第一堂课就明确告知学生,并强调会严格执行,以促使学生重视案例讨论。
3.案例课堂报告与讨论。课堂报告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应对案例进行补充性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内容,背景,要求,做好准备,扩充思路。其次,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报告人对全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报告。每组报告时间控制在3~5分钟,报告时间由教师严格掌握。在报告结束后教师应对该组同学的报告情况做一个以鼓励性为主的简单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和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可改进之处。最后,教师在评价报告后,应引导全班学生围绕该案例进行讨论,可要求该组同学对报告中没听清楚、没听懂的地方进行解释,也可提出报告中的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报告小组成员讨论,如果对报告中提到的任何内容有自己的想法时也可提出与大家分享。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后,包括报告人在内的所有组员都有站起来回答的义务。教师应鼓励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到讨论过程,以体现其共同参与了案例的研究与学习。在一个同学的提问与回答过程中,其他同学若有想法也可举手参与讨论。为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可借助课堂加分。如只要是主动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不论对错,都记录一次,学期末记录次数前10%的学生,期末成绩将获得一定加分。对于案例报告人可给与更多加分以作为鼓励。
讨论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能力,第一,教师应帮助提问者明确所提问题、帮助回答者总结要点,并在双方问答结束时略作总结,让学生明确问题的重点,应尽量给予积极肯定,以鼓励其他同学主动参与。第二,在冷场时教师可以听众的身份向报告小组提几个问题,打破僵局,维持讨论气氛,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在小组成员回答不了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同学尝试回答,并由教师最后给与解答;在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中与现实热点话题密切相关时,教师可以将其适当引入,以提高学生的讨论兴趣,同时拓展学生视野。第三,掌握讨论主动权,集中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引导讨论向有意义的方向发展,漫无边际的争论不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也是课堂讨论大忌。
4.案例总结与报告。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要求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应包括对该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所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不足等。研究报告应由每个小组成员的'签名,并附上小组讨论的记录,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通过撰写总结报告可以使学生再现讨论过程,加深案例的印象,锻炼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5.成绩评定与案例整理。原则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每一小组的成绩:第一,是否运用所学理论,通过要求运用所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会和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类似案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英语表达情况,提醒学生双语课程必须注重英语的运用。第三,小组工作努力程度,教师应能够从其工作成果中看出所付出努力,若小组付出努力较多、态度认真、文献资料查找全面,且能够认真按照教师的修改建议进行思考和修改,即使结果未达到教师的期望,也应在成绩反应出其努力程度。但对于小组工作努力不够、内容不充实的,即使其报告技巧好,能吸引大家的兴趣,也不应给予高分。第四,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最终的成绩应能公平、合理地反映各小组的综合工作成果。教师应在开学初告知学生成绩评价原则。
案例学习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学习效果来评价案例的选择难易程度是否恰当,案例报告及课堂讨论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等,为下一学年金融营销课程双语案例教学进一步筛选、整理案例。
三、双语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金融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双语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保证双语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原版案例的内容一定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构成挑战。同时,教材的选择要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在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国内多年来传统教学的惯性,改变重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轻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
第三,教学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初级阶段,授课要做到由浅入深,对英文案例的专业术语、定义、原理和复杂的语句,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用中英文双语表示,并将教科书中冗长的长句,用简单清晰的短句表达,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并可减少部分学生因语言障碍而产生的畏惧心理。随着教学的深入,应逐步减少中文讲授的比例,并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余光英,等.基于“三位一体”功能的金融营销学项目教学研究[J].学理论,20xx,(3):216-217.
[3]王金玉,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经济类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老区建设,20xx,(20):55-56.
[4]罗瑞荣.双语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四个难点[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xx,(12):237-239.
收稿日期:20xx-06-19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6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x)”——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在这段时间中,我听了许多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使我对初中学英语新课改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我是有收获的。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和学习拓宽了知识的视野:感谢国培,感谢这次学习机会。在这次学习中,我结识了许多专家、许多老师、许多朋友,同时也接受了许多先进思想、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在以前的英语教学中,我并没有认真领会新课改的意义和真正的内涵,在教学模式和对教材的处理上还是主要参照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这次学习后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
认识到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英语知识。英语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唱、演、练、中悟出知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英语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善于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教师要在教学中常常反思。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教师要在读书中反思,在工作中反思。
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做的讲座,都是自己广博群书和在工作中积累的丰厚经验,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7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开设外语课,其中主要是英语。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也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不少地区还进行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验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众多的原因,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笔者近来有机会与北京、天津、长春、南京、上海、长沙、杭州等地从事低年龄英语教学的教师探讨儿童英语教学问题。不少教师提出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小学阶段学过英语或业余学过英语的学生上初中以后,与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相比,并没有在英语方面显示出优势?看来,小学和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的效果确实存在问题。其实,有关专家早就指出,应该注意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关研究资料也显示,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比起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在总体英语能力方面并无明显的优势(束定芳,庄智象,19 96)。
小学学过英语的学生上初中后没有显示出优势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这些学生因为学过英语,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失去优势。但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以及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存在问题。
一、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问题
1.缺乏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直是国内外外语教育界及政府教育部门争论不休的问题。小学生学习外语主要是具有年龄优势,即如果从小开始学习外语,以后在外语方面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各方面人士似乎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共识。但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如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程度、对母语发展的影响、其他课业的学习负担等等。由于理论上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现存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我国教育部门的中小学外语教育的政策是:集中精力抓好中学外语教育,支持一部分城市重点小学进行外语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从事低年龄外语教育。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外语教育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也没有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有的地区已有地方性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但实际指导作用并不明显。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更是放任自流。低年龄外语教育实际上成为整个外语教育领域的一块“自留地”。
不容置疑,“自留地”外语教学的质量是没有保证的。由于教育部门没有统一的要求,各地区、各学校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是否开设英语课也基本上由各学校自己决定。有的学校为了争“重点校”,为了吸引生源,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开设英语课。有的小学甚至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英语课由聘请的教师担任。另外,教育部门对小学英语课的检查和评估也不像其他科目那么严格。这种政策性的“暧昧”态度,是导致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2.缺乏适用的小学英语教材
缺乏适用的教材也是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只能是教师自己说了算。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也就缺乏可靠的依据。就笔者看到的几种教材而言,它们的内容含量和难易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内容太多或太少,太难或太易,都不会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另外,教材的编写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的教材没有注意吸收英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没有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更没有体现儿童学习外语的特点。编排形式也过于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种教材“共存”并不是坏事,但必须是“一纲多本”。在相同的年龄阶段、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即使教材在编排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适用的教材是保证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3.缺乏理论研究
在我国外语教学研究领域里,专门研究小学生外语学习心理及小学外语教学者凤毛麟角,有关小学外语教学研究的文献也不多见。现有的研究大多以总结实践经验为主,或者是介绍本地区小规模的实验情况。教育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不多。理论研究的缺乏,不仅不利于指导小学外语教学实践,也不利于小学外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多教师不善于把握小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和特点,也没有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可供借鉴。这不仅不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他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小学外语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小学学过英语的学生上初中后没有明显优势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严重,其中主要是重复学习。
根据我国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是初级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初中教学大纲的适用对象是零起点的学生,大纲的要求是打基础。因此,我国目前几种主要的初中英语教材都是零起点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主要是针对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这样,在小学阶段学过英语的学生与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同班学习,肯定会造成重复学习。
重复学习不仅是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而且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正常进展,甚至会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目前很多教材和教学思想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零起点的教材都是介绍基本的英语词汇、基本语法和语音知识等。有的教材也提倡培养听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回到知识为本的模式。这种知识为本的重复学习的危害更大、少年儿童对新鲜事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稍加引导,他们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少年儿童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遇到困难或枯燥无味的内容时容易失去兴趣。如果初一的学生发现所学英语课的内容都是小学阶段学过的,他们要么产生自满心理,要么觉得枯燥无味,能够踏踏实实继续学习的学生恐怕不会太多。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就不可能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出任何优势。
根据教育学的原理,前一阶段的学习要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基础,后一阶段的学习是对前一阶段的学习的深化和提高。这样,不同阶段的学习就能较好地衔接起来,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看来,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关系还不符合这一原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已经引起了英语界和教育部门的重视,有关单位(如北京师范大学)还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那么现在是否该研究小学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了呢?1994年第三次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工作研讨会上,很多代表认为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应该而且必须衔接。
三、建议
1.教育部门尽快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已经迫在眉睫。建议国家教育部有关单位组建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小组,全面考察我国各地区、各类小学开设英语课的现状,对小学开设英语课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地区,全面总结其经验教训;对还没有开设英语课的地区,认真考察将来开设英语课的可行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的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如果制订全国通用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条件还不成熟,是否可以制订区域性的教学大纲,比如针对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及农村制订不同的大纲;或者根据南北、东西不同地区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大纲。
不管制订哪种教学大纲,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利用儿童外语学习的年龄优势,使他们在英语语音和听说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现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尚未修订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小学教学大纲与初中教学大纲的重复。教学大纲制定后应着手编写适用的教材,并鼓励“一纲多本”。
2.规范和整顿现有小学英语教学
在研究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同时,教育部门应该规范和整顿现有小学英语教学。对不具备条件的学校,要求他们不要开设英语课。对已开设英语课的学校的教学效果要进行检查和评估,使小学英语教学收到实效,并逐步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在尚未制订全国统一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情况下,制订地区性的统一要求,使本地区的小学生毕业后,无论到哪所中学,都能与其他学生保持大致相同的水平,以便初中阶段的统一教学。对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主管部门要多加监督和指导。
3.广泛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儿童英语学习心理的研究、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的研究、评估标准和评估手段的研究等。要结合儿童学习英语的特点进行研究,比如语音的研究、认知学习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应该比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先行一步,但现在却是落后一步。只有在充分的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小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小学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小学英语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教师的素质没有保证。很多小学聘请兼职教师,有的甚至临时招聘高中毕业生任教。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外,还应该在英语语音和听说方面有较深的功底。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8
目前,国内外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研究领域,较少在视译研究领域。而如今,视译作为重要的口译训练模式,逐渐开始在口译教学中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出现,同时在更多国际会议中凸显出了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及普遍性,因此有必要对视译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一、“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维度
释意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代表人物包括Seleskovitch和Lederer。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即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维度已有学者得出过相关结论。虽称呼不同,但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
Setta与Motta(20xx)在基于释意理论对有稿同传译语进行分析时,总结出了英法同声传译中四个“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维度:1)一类解释E1――娴熟的、语境化的词汇选择;2)二类解释E2――额外连词,额外解释或衔接,额外参考说明;3)一类复述P1――句子成分顺序重排;4)二类复述P2――源语意义在目标语句法中重塑。
孙海琴(20xx)则参考了这四个维度,总结出了英汉同声传译中四个“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维度:1)句子顺序重组;2)解释(无对应表达的处理、修辞手法、文化概念等的处理);3)添加、删除或转化连接词;4)词汇与表达的创造性(单词和表达少用标准对应词,而是根据语境自由表达)。
本研究便是在此基础上,在英汉视译语境中对初级口译学习者与高级口译学习者“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差异进行探讨。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采用以测试法和实验法为主,由有提示回忆法和半结构化访谈为辅的综合性实证研究设计,以国内某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硕士一年级学生和本科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各1名),通过对比两者的英汉视译测试的译语,观察是否都存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若存在则分析两者表现是否存在差异、从哪几个维度呈现差异。
三、研究过程
鉴于阅读能力对视译表现存在影响,本研究对被试进行了英语阅读能力水平测试,以此确保其阅读能力水平差距落入可控范围内。
正式实验中,在主试向被试说明各环节、被试充分了解并熟悉提示纸内容(中文主题导入和专有名词)后,方进行测试。本研究为了控制时间变量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影响,将测试材料设为以约95词/分钟的速度(试实验后做出的调适,由原来的每行呈现6s调整为每行呈现7秒,制作软件调速最小单位即为1秒)滚动呈现。该呈现速度是同声传译信息输入值的(100-120词/分钟)(Gerver,1969)下限。被试单击鼠标左键开始测试,此时电脑会以5行L动形式、每行呈现10-15词不等,在显示屏上呈现测试材料。总计919词,总时长10分9秒(含间隔时间)。
主试会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录音,同时在记录下被试在视译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表现,如漏译、错译、反复修改等。在测试结束后,立即针对被试的特殊表现(如漏译、错译、反复修改等)进行有提示提问(如“此处为何译成...?”),让被试对该视译过程进行回忆与解释。最后,针对材料的主题、难度、呈现速度等问题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了解其视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在正式实验完成后,首先将对收集的测试录音进行译语转写、对齐;其次对转写译语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进行特殊标示并予以统计;之后对测试后的访谈录音进行转写与整理,以备结合量化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更加丰富的阐释。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验数据分为量化数据和质化材料。量化数据包括被试译语中的有效译出信息比,以及“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各维度的分布情况。质化数据指通过对被试的译后访谈进行的转写与分析所获的材料。
1.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本研究在语料分析过程中采用“proposition-based meaning unit”即基于命题的最小意义单位,将可操作的“命题”单位定义为:带有述谓关系的逻辑成分(包括非谓语动词结构、具有独立所指的名词化成分、独立主格结构、表意的介词短语等)和带有主谓结构成分。
以此标准,经过语料统计,视译测试材料用于数据分析的有效命题为163个。经计算,初级学习者的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是47.9%,丢失信息比率是52.1%;高级学习者的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是73.0%,丢失信息比率是27.0%。(有效译出比率=译语总命题/源语总命题;丢失信息比率= 100%-有效译出比率)。
2.“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经统计,被试译语中主要出现五类“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具体分布频次如下表。
差异:1)初级学习者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整体低于高级学习者,各个维度出现频次也均比高级学习者低;2)初级学习者的译语中未出现“逻辑关系隐性化”表现,高级学习者也仅出现1次。
共性:在初级学习者和高级学习者的译语中,“句子重组”表现出现频次最高,“逻辑关系隐性化”表现频次最低,“补充性翻译”、“逻辑关系显性化”、“创造性表达”出现频次分别为2、3、4位。
这与孙海琴(20xx)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在孙海琴的研究中,14名被试译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最高的是“词汇与表达的创造性”。但孙海琴的实验被试是职业口译员,而本研究的实验被试是口译学习者,这其间存在的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论。
3.质化材料。根据访谈内容来看,被试对所选材料的语篇难度(词汇、主题)、呈现速度、测试时间的感受有所不同:初级学习者反映语篇主题不陌生、词汇大多认识。信息呈现速度偏快,测试时间偏长。测试方式陌生;高级学习者反映语篇主题不陌生、词汇大多熟悉。信息呈现速度适中,测试时间适中,“稍有疲惫但可以承受”,测试方式陌生。
初级学习者的译语中有出现多处词汇、句子错译现象,大段漏译,数字错译。结合测试时的观察及测后提问,可得出以下缘由:1)在测试过程中有遇到消极词汇,要么译错、要么因反应时间过长而错失下文信息;2)材料呈现速度偏快,无暇修正;3)句子结构复杂,来不及加工;4)句子过长时,来不及修正语序;5)数字翻译不熟练,反应时间较长;6)由于时间限制,有紧迫感,压力很大。
高级学习者的译语出现少量词汇错译、漏译,结构复杂句错译、漏译。结合测试时的观察及测后提问,可得出以下缘由:1)测试材料呈现时间但太过均匀,缺乏灵活性,“它(本研究测试)对时间的控制是比较严格的。我们平常没有这种时间上的限制,它(平常)只是总体时间有限制,但它(本研究测试)对你单句话有限制”;2)长难句呈现时间过短,发现错误也没时间修正;3)试图给长难句“脱壳”时,因为时间有限,产生压力,造成失误。
此外,高级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实践经验均比初级学习者丰富。初级学习者课内口译课程学习32课时,已完成了初等记忆训练、信息分析、复述练习等口译辅助技能训练,课后自主练习时间甚少,没有其他培训经验;高级学习者,已有3年口译学习经验,课内口译课程学习共计264课时,课外参加多种形式培训实践项目共计118小时,自行训练时间未计。
五、结论与局限性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1.初级学习者与高级学习者在英汉视译中均存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2.二者“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具体呈现在五个维度:句子重组、补充性翻译、逻辑关系显性化、逻辑隐性化、创造性表达;3.总的来看,初级学习者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整体低于高级学习者,各个维度出现频次均低于高级学习者。4.“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如下:1)被试在测试中承受的压力不同,初级学习者大于高级学习者;2)被试对视译技巧的熟练程度不同,初级学习者的学习、练习时间均短于高级学习者,因为熟练程度不够,难以运用自如;3)视译测试语料本身特点限制。
M管有所发现,但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1、被试数量少,因此目前的实验结果只能用于参考,接下来会增加被试数量,以提高本研究实验结果的可信度;2、被试的失误、修正表现各有不同,虽做了记录但尚未进行具体分析,可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erver,D.The effects of source language presentation ra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taneous conference interpreters[A].P?chhacker,F.& M.Shlesinger(Eds.).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C].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69,53-66.
[2]Nilsen,A.B.&M.B.Monsrud.Reading skills for sight translation in public-sector services[J].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20xx,7(3).
[3]Setton,R.,&M.Motta.Syntacrobatics:Quality and reformulation in simultaneous-with-text[J].Interpreting,20xx,9(2):199-230.
[4]孙海琴.源语专业信息密度对同声传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程度的影响――一项基于口译释意理论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xx.
作者简介:
张咪(1993-),女,汉族,浙江兰溪人,研究生,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9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关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xx)――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春师范学院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班的培训任务。培训班于20xx年9月15日正式开班,并于20xx年12月15日圆满结束。
培训通过采取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内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需求为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教学指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针对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探索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求的各种理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与研讨。培训按照项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互动、共享、多样化特征。
在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学校不断总结反思,以探求使项目有效且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案,但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的特点有以下5个结合:
1.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团队。本次培训聘请了吉林省内省外、校内校外多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培训期间,还带领学员到省内重点小学进行参观和课例观摩。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理论专题讲座,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既有国培专家指导下学员的理论研究环节,又有“影子培训”及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实践推广环节。既有学员课上理论学习环节,又有课下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独立练习及完成作业的实践应用环节。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次培训在注重教学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设计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请专家做了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还请专家为大家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使大家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课例观摩和学员自我教学交流相结合。通过现场课例观摩使大家身临其境,领略高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通过学员教学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其他学员的特长。
5.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本次培训除了有集中形式的专家讲座之外,还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训”,这对大家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培训之初应使学员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案与要求。本次培训方案是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聘请了省内、国内一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但部分农村学员对于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兴趣不高,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通过省教育厅与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联系,以获得参训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本次培训开班之初,我们发现各学校选派学员的变动比较大,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及数量与省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骨干教师名单不符,这给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接待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3.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各学校对顶岗置换实习生的质量要求过高以及对置换实习生的安全无法给出保障,使实习生不能及时下派,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极大地干扰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部分参培教师对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有些学员感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现存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5.外聘专家、外籍教师及培训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与参培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差距太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后期经过调整有所好转。
总结反思问题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1.预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平的学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可适当减少一些理论讲座,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通过省教育厅与地方教育局提前联系,组织调研,预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
3.在培训之前提前做好顶岗置换实习生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对接工作。
4.组织英语教法教师到吉林省农村和长春市部分小学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训方案。
5.聘请的高级外语专家和学者不宜过多,应该多聘请一些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并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走进他们的实际课堂听课,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国培计划”是国家发展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吉林省的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理解小学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解决英语教师由英语新课程理念向英语具体教学行为转化的问题,为全面推进英语新课程在全省的深入实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最终形成一批具备较高学科素养、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能够在农村基层小学发挥骨干作用的英语学科带头人;一批用于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教师资源;一批就地取材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知识更新的课程与学习资料;一批适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课或示范课;从而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10
一、研究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应着眼于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但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与实际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笔者根据自己在高职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影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自身对于英语学习的观念、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等都制约着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目前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处于中低下水平,语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观念不强。虽然有些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他们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加上学习能力不足,最后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低下。
2.教师教学方法方式的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仍然固守以教师和教科书为核心、自上而下的传统外语写作模式,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集中在抽象的讲述和简单的摹仿写作练习。这种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造成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成了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将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引入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课堂,探索了一种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探索型”的教学模式,试图帮助教师和学生走出现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
二、理论基础
写作教学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基于学习者写作语料的研究又成为近期国际二语写作研究的四个方面的重点趋势之一。其中,第四个重点趋势“运用写作语料库研究和描述中介语的发展规律与特点”是基于现有的语料库进行作文研究。它使用语言统计的分析技术,将研究重点放在大量的中介语真实材料上,可以进行深入而真实的研究,并且大量的作文语料可以长期保存、复制、检索,为验证性研究提供了可能。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语语言学发展的新的产物,也是外语教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语料库是基于大量真实的语言资料,以电子形式收集的真实语言文本数据库,利用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已成为语料库最重要的应用方向。目前国际已建成的语料库多为通用语料库,代表性的英语通用语料库有: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简称BNC)、英语文库(Bank of English,简称BoE)、美国国家语料库(American National Corpus,简称ANC)等。这些语料库一般容量庞大,常常达到数亿词,并且包含了多种不同属性的文本。我国的英语预料库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已出版的大学生英语写作语料库有三个:一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二是中国英语学生口笔语语料库(Spoken and Written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三是体验英语写作学习语料库(Experience English Writing Database)。体验英语写作学习语料库是一个开放性技术平台,包含了写作学习语料库、自我评估语料库、写作研究语料库三个子库,共有3000篇学生英语习作和其他类型的写作语料,约80万词,每篇作文都有教师的批改和评语,为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语料参考。
本研究正是运用语料库语言学进行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延伸,它建立在下列条件与需求上:目前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多个英语写作语料库的建立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急需教师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这两方面,本研究提出将语料库语言学的写作理论、英语语料库的现有成果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探索一种以网络语料库为驱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以网络语料库中大量的鲜活真实的语料为参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写作主题,查阅写作材料,激发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运用语料库方法开展的英语写作研究不断出现新的.成果,但大多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领域也多集中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针对英语写作教学,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对现状的研究上,或分析造成现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瓶颈”问题,或指出现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陈旧,试图找到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是滕延江等提出的“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教学”理论。滕延江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一文中提议教师可以检索一个语料库,根据语料库的内容搜集写作素材,当学生遇到表达方面的问题时也可以查询语料库,查看本族语是使用哪些词汇和句型表达的,从而有效地增加英语规范文字和规范句式的输入,利于学生进行仿写,构成师生共建教学内容的模式,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在本研究中,教师以“引导学生查阅英语写作语料库,自主选题练习写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网络语料库的高职英语自主写作模式”的观点。一方面网络语料库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写作课参考素材和改变现有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使学生接触语料库中大量鲜活的英语写作语料,加大了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刺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高职英语写作课堂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写什么”和“如何写”;学生在解决英语实际应用问题时“怎么办”。
四、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某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整个研究设计分为以下阶段:
1.第一阶段:将网络语料库引入英语写作教学
根据高职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应用文体写作,包括卡片写作、通知、便条(如:请假条、邀请便条、感谢便条、取消约会便条、接受别人邀请的便条,以及向别人表示感谢、问候和表示哀悼的便条等)、求职信、个人简历、求助他人写推荐信、推荐信、私人信件、公函、提要写作等。但统一使用的教材难以满足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和不同专业的需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苦于寻找合适的范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将网络语料库引入英语写作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的英文学习网站或英美国家的英语语料库,利用网络语料库中丰富的、鲜活的英语语料,作为英语实用文写作课的范文。同时,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弱的特点,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介入,才能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找到符合要求的范文,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在网上免费注册使用一些语料库,如杨百翰大学提供的1亿词次的英国国家语料库和4亿词次的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主要查询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结构等,参考语料库中真实的语料来进行规范的英文表述。
2.第二阶段:利用网络语料库进行作文的自我修订和同伴修订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外完成初稿后,一般上交作业由教师来修改错误。但由于高职院校英语多采用大班教学,教师很难保证能及时批改每篇作文。另外,对教师批改的作文,学生大多不会关注错误的修订,直接的后果就是同样的错误还会在学生的写作中再三出现,而采用新的写作修改模式,学生可以利用语料库检索的方法来提取完整语块或修正所使用的语块错误。学生在完成初稿的修改后,保留修改痕迹,把作文上交由教师进一步的评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教师在繁重的语言形式上的修改,因为教师可以把批改的重心转移到内容结构层面。
3.第三阶段:基于网络的英语自主写作
将网络语料库引入外语课堂后,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网络语料库写作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接触语料库与现代真实的语言信息,学生会感到视野宽阔,从被动地死记硬背范文变为主动地到语料库的海洋中去发现吸收真实语言。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写作提出阶段性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主地利用网络语料库来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
五、结语
本研究是在前人将语料库引入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理论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探索性教学实践研究,是对“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例证。在研究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语料库学习真实的语言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独立自学能力的目的。本研究力图为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也为新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培养英语其他方面的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立非.国外第二语言写作研究的现状与取向[J].外语界,20xx,(5).
[2]王立非.我国英语写作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xx,(1).
[3]王立非,张佐成.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xx.
[4]桂诗春,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
[5]滕延江,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xx,(6).
[6]刘彬,戈玲玲,李广伟.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外国语文,20xx,(4).
[7]何安平.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8]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xx.
[9]罗毅,蔡慧萍,王金.体验式教学理论在英语应用文体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1).
[10]曾微.基于网络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作文自我纠错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xx.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11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给军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军事技术人才,不仅要懂专业、懂技术、而且要懂指挥、懂管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只经过一次学历教育所学知识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要求。目前,指挥管理类干部的培训已经形成制度,总部明确规定:先训后提、不训不提。而对广大科技干部的培训一直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或者是即使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如建立“科技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等,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些单位只重视科技干部的使用,不注重科技干部的培训;只重视学历教育,不重视任职教育。因此,这次总部把对科技干部进行严格的、专门的职前培训作为一项正式任务下达,可以说是我军重视科技干部培训,逐步建立科技干部培训制度,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重大改革措施,也是捉高科技干部队伍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必然要求
军事领域的不断高技术化,要求军队科技干部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向综合性方向发展。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对武器装备进行全面掌握,是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的必要手段。学历教育通常是按学科专业的划分来培养人才,重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培养知识综合化、技能通用化、智力系统化的科技人才,仅靠一、两次学历教育是无法实现的,以继续教育为主体的军事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三)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军急需培养大批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性人才。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武器装备技术含量不断增大,操作使用技术不断提高,要求其军事技术人员除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外,还必须紧紧跟踪国内外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对所配备的武器装备有所了解,掌握其基本原理、总体结构。这就要求军事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一方面对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进行补充、不断地进行更新,另一方面要不断地追踪新型号、新设备,这种持续学习,终身教育,是学历教育无法代替的,而对科技干部的任职培训是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为重点,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一、抓好科技干部职前培训是提高科技干部素质的有力保证
20xx年9月1日总装备部首期科研试验单位初晋中、中晋高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在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六系开训,为期3个月,经过认真考核,学员全部合格,圆满完成学业,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培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参训人员情况
参加本期初晋中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人员共有66名,来自总装备部10个基地和科研院所及直属单位,学员中大学以上65人,占98.5%,其中硕士2人,占3%,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6.8岁。剔口中晋高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人员共有12人,年龄最大38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32.5岁,均为大学以上学历,其中硕士1人,占8.3%。
(二)针对学员特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针对参训人员的年龄、学历特点,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主动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认真贯彻军委文件精神和军委、总部关于加强军事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超前教育、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推行研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积极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将初晋中培训班13周的在校总学时分为:课堂教学11周,参观调研1周,入学教
育、结业和节假日为1周。
此外在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学员的特点,通过摸底考试,将学员分为快班和慢班,分层次教学。
(二)教学效果分析
20xx年9月,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梁光烈在全军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认真组织和落实中青年干部的外语学习,把学好外语作为提高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提高初晋中和中晋高培训班学员的英语水平,我们在实施英语课程教学之初就英语课程学习问题做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3份,收回答卷66份。
调查显示,在问及“您的工作是否用到英语?”的问题时,32名学员选择“是”,占48%,11名学员选择“不是”,占17%,还有23名学员选择“将来可能会用到”,占35%。在问及“您是否对学习英语有兴趣?”的问题时,58名学员选择“有”,占88%,只有8名学员选择“无”,占12%。可见,尽管只有不到一半的学员工作中会用到英语,但大多数学员主观上愿意学习英语,希望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派上用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英语课分为:职称英语、综合英语和听力三部分。职称英语主要是针对拟参加全军职称英语考试的学员开设的,综合英语是为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员开设的,目的是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听力课程则是针对全体学员开设的,目的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学员们在政治理论、科技管理理论、英语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期末考试成绩看,100%的学员各科考核成绩均达到了合格标准。其中52%的`初晋中学员计算机成绩达到良好以上,28%的学员英语成绩达到良好以上;33%的中晋高学员的计算机和英语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四)存在问题
学员们普遍反映,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安排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参训人员层次不一。培训通知中明确规定,本期培训班要求拟晋升中级职称或晋升高级职称的同志参加培训,主要是针对未通过职称要求的计算机和英语职称考试的人员。但由于各送学单位选派参训人员的不一致,如有些单位是按照通知中的要求选送人员参训,但是也有很多单位是把参训作为一种奖励送学的,还有些单位是选送工作走得开的同志参训,部分学员甚至不知道来学习的目的,从而导致参训学员层次不一。有的学员已经通过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在初晋中培训班中有的学员已经晋升了中级职称等等,给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实施安排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是学员没有新版英语教材。20xx年英语职称考试将采用新版教材,但是由于还未正式出版,市面上购买不到,影响考试辅导的针对性,加上少部分学员以前是学习法语、日语等外语,英语水平很低,给教员授课带来了一定难度。
(五)解决办法及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以下解决办法和建议:
一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和讲座课。针对参训人员英语水平差距较大和新版书未出版等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增加职称英语的学习时间,从增加词汇量人手,要求学员每天背诵一定数量的单词,并将语法重点逐一讲解,然后组织各种模拟考试训练。另一方面,增加讲座课,如增加高科技知识讲座、科技管理知识讲座等,使学有余力的学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还将难度比较大的综合英语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员必须选修,基础差的学员可以不选修,只进行职称英语和听力课程的学习。有力地缓解了基础差的学员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鼓励基础好的学员更上一层楼。对基础差的学员,不急于求成,从易到难,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对基础好的学员,则加大难度,提高要求,从而保证学员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12
论文摘要: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英语的新课标中,对英语的写、听、读、说综合能力的培养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对初中的英语进行教学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学习是对新课标进行时间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将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额主要方式之一,它的发展与运用得益于人们的不断交流。英语作为我国的主要外语课程,在对其进行教学时,一些老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满堂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法知识进行生搬硬套,对单词和一些有规律的知识点进行使死记硬背。这就使得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与英语表达能力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该学习模式的作用
说写能力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中的核心内容,而且它还是锻炼、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对初中英语教学实施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其理论知识来指导,把英语的写作教学与口语教学融合和在一起,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的合作来进行英语的“说”、“写”练习,以便于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以及口语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满足初中英语新课标的前提条件下,开展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目前,我国大多初中的英语教学都是大班制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有机会来练习“说”英语的机会,只有少数较为活跃的学生会参与到英语的对话中来。由于英语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的学生太多,老师就只能对写作的要点以及要求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独自练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述问题,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英语实践机会。
(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只是英语成绩优异者的乐园,他们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得到大量的表现机会,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一群缄口不言的配角。小组合作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情况的发生,利用分层次分组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同时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养成积极发言、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与口语教学时相对独立的,写作教学仅限于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口语教学则只是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这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进行英语交流的过程中,既为英语写作提供了素材于思想,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
(四)强化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社会与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合作意识是人们在社会中得以立足的基本素质之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分享成果、讨论问题交流经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实行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
(一)设计小组活动
为了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表达以及锻炼英语的机会,老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安排前,务必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学习锻炼英语的机会,以此来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目标。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活动的步骤、任务、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使活动的任务具体化;
2、活动的难度和内容一定要在初中生的能力范围类,不能设置难度过高的问题;
3、活动的设置一定要有探究性以及趣味性,因为设置具有探究性、时尚性以及生活化的内容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式。
(二)对所有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老师在对活动的内容以及任务进行确定后,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对其进行分组。在英语教学的写作与口语教学分组的活动中,每个小组的人数为4到6人,分组过程中的细节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来决定分组的方式。具体的分组方式有:
1、根据就近原则,对相邻的学生进行自然组合,这种组合的'方式比较易于操作。不过这种方法的不能完全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这种分组的方法不能用在较为大型的活动中,例如写小短文、对话练习。
2、学生之间的只有组合,这种分组方式是建立在较为牢固的友谊上面的,它可以为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氛围,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的焦虑、紧张的心理。这种组合的坏处就是学生之间容易聊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人问题。
3、以学生的性格、能力、知识水平为依据来对其进行分组。在对学生实行这种分组方式时,一定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对其进行划分。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取长补短、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收集与查找活动有关的资料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写作以及口语的教学是影响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为了让小组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效果更好,在进行活动前,小组长一定要对每个组员的性格、能力、知识水平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再分配相应的任务给每个组员,让他们分头行动,通过多方的资料收集最终形成自己的意见。
(四)小组的讨论交流
小组成员在收集完资料后,大家可以集中在一起,对每个组员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交流、讨论,每个组员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其它组员的观点进行修正。最后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观点与写作提纲。
(五)小组的写作和修改
在完成交流、讨论的环节后,各小组便可以进行分工写作。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换阅读,并对他人的写作内容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六)老师的综合评定
小组写作完成后,老师就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定,其评定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的两个方面。
1、对各个小组活动中的最终结果进行讲评;
2、对各个小组活动的过程进行评讲,其评价的内容包括合作学习的效果、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马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3).
[2]马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5).
[3]周文娟.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13
一、引言
所谓“成对词”,是指英语以连词“and”将两个词相连接以表达一种整体意义的词组;其基本结构模式是“word A+and+word B”(不排除and连接的成分相同①),如:“safe and sound,heart and soul,again and again”等等。英语称这类模式化词组为“twin words”或“words in pairs”,汉语译之为“成对词”。英国学者H.W.Fowler把这种词组比作“连体双胞”(Burchfield,1998:712)。这类词语少数始于强调用法,渐而演变为惯用词组,多半是约定俗成的。部分成对词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并存,具有多种句法功能,属于英语成语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英语成对词具有结构对称之美,体现古雅庄重之风格,同时用作表强调的形式,可以收到形象生动、准确严谨的表达效果。对于某些因过于频繁使用而沦为公文赘词或专业行话的成对词,则另当别论。
国内首开英语成对词研究先河者,当推汪榕培。他先后就英语并列同义词的语义、文体特征(汪榕培,1984)以及英语重复型成对词的理据(汪榕培,1986)展开了研究。之后,著作《英语成对词》(汪蓉培、顾雅云,1988)的出版更吸引了国内学界对这一有趣语言现象的关注。笔者在中国知网以“英语成对词”为关键词,一共检索到834条相关结果。以1984~20xx为时段,进一步筛选,发现87项研究与英语成对词具有直接关联性。其中57项聚焦英语成对词自身的语内静态研究,17项是将英语成对词与汉语联合式复合词相结合考察的对比研究,10项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下开展的英语成对词理据研究,另有几项是将英语成对词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进行的研究。@87项研究中半数以上为近十年来的成果,不仅反映了语言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而且反映了学界对英语成对词的多视角、多维度透视研究趋势。
成对词研究多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这一研究走向及其得失尚未有比较全面的综述和总结。为此,有必要按研究所取的理论方向,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
二、英语成对词的语内多维考察
笔者以1984和20xx年为起讫点,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到57项聚焦英语成对词自身的研究成果:英语成对词来源(汪榕培、顾雅云,1988:10-12);英语成对词内部构造(汪榕培,1986;汪榕培、顾雅云,1988;王景丽,20xx;王志雄,20xx;黄中军,20xx);英语成对词语音特征(韩虎林,1988;吴敏建,20xx;罗淑娟、张金玲,20xx;徐义云,20xx);英语成对词语义特征及各种功能(韩虎林,1988;罗淑娟、张金玲,20xx;张静,20xx);英语成对词汉译(韩虎林,1988;郝传光,20xx;李先进,20xx;李素慧,20xx);反义关系的英语成对词研究(汪榕培、顾雅云,1988;凌如珊,1996;郑亚南,20xx)。上述作者从英语成对词自身出发,将其限于英语内部作了多维细致考察,对这些成果应当予以回顾与梳理。
(一)英语成对词的来源
英语成对词是一种特定的语用现象,早在公元9世纪即作为一种修辞风格而出现于埃瓦格里乌斯所著《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by Evagrius Scholasticus)的古英语翻译版本中,并为许多作家接受和模仿,持续风行至18世纪末。“amplitude and greatness,good and fair,putrefy and corrupt”等英语成对词那时即频现于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中。《英语成对词》概括了英语成对词的来源:经典著作和文学作品是英语成对词的重要来源;法律用语、宗教用语以及约定俗成的用法是英语成对词的其他来源(汪榕培、顾雅云,1988:10-12)。法律用语采用英语成对词以避免模棱两可,力求表达准确无误。如:“assault and battery”(殴打、人身攻击),“assault”指“未遂”殴打,battery指“已遂”殴打,两相结合而统指“殴打”。宗教用语采用成对词以求庄重之效果,例如,英国教会的《公祷书》(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即大量使用诸如“erred and strayed,declare and pronounce,offer and present”之类成对词。此外,英语成对词也约定俗成于日常生活,而今成为普遍用语,这从“iron and steel(钢铁)”及“man and wife(夫妻)”之类可见一斑。
(二)英语成对词的内部构造分类
在对英语同义词连用结构及其译法的探究中,韩虎林(1988)认为连词“and”前后的两个同义词必须具有相同词性,如:“N and N(vice and crime);V and V(pick and choose);A and A(right and proper;each and every);Ad and Ad(really and truly);Prep and Prep(betwixt and between);以及Conj and Conj(as and when)。”他着眼于连词“and”前后成分的词性,对成对词构造方式进行揭示,使成对词的结构特征一目了然。然而,其研究重点限于“同义成对词”,这只是英语成对词的一部分,未必能够涵盖所有成对词的构造情形。
汪榕培和顾雅云(1988:3-10)将英语成对词按结构分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两类。表层结构指“W1 and W2”这一稳固的成对词构造模式,深层结构则指两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词义联系。从表层结构出发,可将英语成对词归为以下四类:同义词成对词(aches and pains);意义相关词成对词(scrape and screw);反义词成对词(right and left);重言法(hendiadys)构成的成对词(cups and gold = golden cups)。从深层结构出发,两词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五类:重复关系(on and on);并列关系(far and wide);连接关系(beam and scale);对立关系(past and present);修饰关系(sweet and twenty)。这种分类进一步体现于徐义云(20xx),他将成对词的构造更为明确地概括为五种:同义(近义)结构、重复结构、关联结构、反义结构和重言法结构。
总之,从表层结构进行观察是识别成对词构造的主要路径,而通过深层结构的语义和逻辑进行分析却是识别成对词内在关系的必由之路。唯有内外结合、双向考察,才能准确理解和恰当运用成对词。
(三)英语成对词的语音特征
韩虎林(1988)指出同义成对词连用结构具有两大显著语音特征:其一为押头韵,如“might and main,safe and sound,shiver and shake,twists and turns”;其二是押尾韵,如“rough and tough,toil and moil,fair and square,solely and only”(韩虎林,1988:50)。吴敏建(20xx)也提及成对词的上述语音特征,但两人的研究均忽略了其他语音特征,有失全面。罗淑娟和张金玲(20xx:214-15)进一步研究发现,两个并列词语在语音上或押头韵,或押尾韵,或押中韵,或采用重复,前后之间存在某种押韵关系。押头韵者如:“black and blue,chop and change,first and foremost”;押尾韵者如:“art and part,bear and forbear,huff and puff”;押中韵者如:“hustle and bustle,cut and run,high and mighty”;采用重复者如:“again and again,neck and neck,through and through”。这类用词方式节奏感强,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加强受众印象。
英语成对词对韵律的利用可谓淋漓尽致。徐x云(20xx:50-51)在前人基础上对英语成对词的韵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观察,将其韵律的表现方式归纳为五类:头韵、尾韵、元韵、辅韵和综合押韵。“头韵”指词首辅音或辅音连缀的重复,如:“first and foremost,ground and groan”。“尾韵”,亦称“末韵”或“脚韵”,指词尾元音和辅音的重复,如:“wear and tear,wheel and deal”。“元韵”指重读音节中元音的重复,如:“clean and neat”。“辅韵”指词尾辅音或句尾非重读音节的重复,如:“puff and huff”。“综合押韵”是指同时体现多种韵律,形成多韵律成对词,如:“rough and tough,time and tide”。徐义云对英语成对词的语音特征做了细致归纳和描述,使成对词的韵律表现更系统和直观化,便于人们学习和运用。
(四)英语成对词的语义特征及功能
韩虎林(1988)认为同义词连用结构的整体意义等同于两个成分单独的意义。例如,“really and truly”(“确确实实”或“的的确确”)这一成对词的意义大体就是两个词(均表达“真实地、确实地”)各自的意义。然而,有些成对词获得了引申义和比喻义后,与原来成分意义相去甚远。例如,在“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这一源于《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的成对词中,“slings”本义为“投石器”,“arrows”本义为“箭”,经过引申后则表示“命运的‘无情摧残’或‘风刀霜剑’”。
韩虎林认为这类词组具有以下文体修辞作用:(1)能使文章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凝练;(2)能增强讽刺效果;(3)在口语中能使语气显得形象活泼而富有生气;(4)因其庄重而严肃,故常用于法律文件;(5)因其结构整齐、节奏鲜明,且音调和谐、悦耳动听,故常用于诗歌创作;(6)能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但韩虎林对英语成对词功能的总结不够明了,有失简练而显得繁琐。
张静(20xx)系统地研究了英语成对词体现的句法、话语和文体等三方面的功能。句法功能是指“成对词在句子中所担当的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张静,20xx:125)。话语功能是指成对词具有明确概念、延伸话语语义信息、加强语势、强调语义之类功能。文体功能则指成对词具有明显修辞色彩、体现不同感彩,常出现于特定文体(如经典文学作品、法律和宗教语篇等)。张静对英语成对词的功能分类涵盖了句法方面的基本功能,使其研究更为全面,也反映了成对词的实际语用情况。
徐义云(20xx)将英语成对词的修辞功能分为“韵律修辞功能”和“结构修辞功能”两大类,将成对词的韵律功能具体概述如下:“头韵”可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增强表达效果,产生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元韵”铿锵悦耳,可增强言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尾韵”彼此强化,行文节奏优美,从而提高表意效果;“综合押韵”可活现话语环境,使人共鸣、如临其境。他进而概括指出成对词五类结构具有如下结构修辞功能:(1)同义(近义)结构在意义上相互补充,使思想概念表述完整、清晰、准确;(2)重复结构具有增强语势、深化印象的作用;(3)关联结构用于隐喻,可表现出强烈的感彩,引发联想,从而获得一种意境美;(4)反义结构可形成语义对比,用以揭示复杂矛盾的心境或宣泄情感,引起读者共鸣;(5)重言法结构形式上平衡对称,韵律上节奏明快,具有增强语言表现力、起到强调的修辞效果(徐义云,20xx:51-52)。徐义云对英语成对词的功能观察和概括比较全面细致,一定程度上丰富并深化了英语成对词功能研究,但他对“重言法”结构修辞功能的论述与其他四点功能论述之间缺乏区分。因为“平衡对称”是所有类别成对词的结构特点,而他把“形式上的对称平衡”与“韵律上的节奏明快”并称,混淆了“韵律修辞功能”和“结构修辞功能”。
(五)英语成对词的汉译
许渊冲先生提倡翻译尤其是韵文的翻译要遵循“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许渊冲,1979;1982)。韩虎林(1988)在此基础上,主张同义词连用结构的翻译首先要以“意美”为前提,在形式上尽可能与汉语“四字结构”相对应。为此,他总结出英语成对词的六种汉译法:(1)译成AABB式叠字结构或叠字成语,如:“humming and hawing”译为“吞吞吐吐”;(2)译成ABAC式四字结构或四字成语,如:“might and main”译为“全心全意”;(3)译成带双声词的四字结构或四字成语,如:“ghosts and goblins”译为“妖魔鬼怪”(“鬼怪”是双声词);(4)译成带叠韵词的四字结构或四字成语,如:“stern and serious”译为“严肃认真”(“认真”是叠韵词);(5)译成同义联合式四字结构或互文成语,如:“solitary and alone”译为“单枪匹马”;(6)给译文添加强意修饰词,如:“nook and corner”译为“每个角落”(此处“每”为强意修饰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强调“每个角落”)。韩虎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全面地总结出英语成对词汉译法,为学习英语成对词提供了有益启示。
郝传光(1999)提出在翻译英语成对词时,要将其看成英语成语,注重平时积累,在此基础上巧译英语成对词。然而,他只笼统列举了一些例子,并未提出实质性的具体策略或方法。李素慧(20xx)根据英语成对词语音特征,提出了以下三种汉译方法:(1)用汉语叠词翻译英语叠音成对词,如,AA型(“by and by”渐渐地)、AABB型(“out and out”完完全全地)、ABAB型(“neck and neck”彼此彼此)、ABAC型(“through and through”彻头彻尾)、一A一A型(“time and time again”一次一次地)(李素慧,20xx:34)等等。(2)用汉语成对词翻译英语成对词,例如:“kith and kin”(亲朋好友),“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3)用汉语非成对词翻译英语成对词,如:“first and last”(总的来说),“forgive and forget”(既往不咎)。李素慧所列的'翻译方法有助于学习者的阅读和写作,并且有助于翻译教学。
关于习语翻译,彭长江(20xx:177-79)提出了“异化”“归化”和“中立化”的“三化”原则。李先进和魏薇(20xx)借鉴彭氏论理,根据英语成对词的语音特征和结构特征,总结出更为具体而系统的“四化”翻译策略或原则:(1)“异化法”就是“以近乎保持其本来面目的方式再现原语形象,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李先进、魏薇,20xx:96),如:“flesh and blood”译为“血肉之躯”;(2)“归化法”指从目标语里找一个意义与原语习语相当或相对应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法,如:“bread and butter”译成“饭碗”;(3)“中立化法”亦即“意译法”,指译语不采用习语,而仅译出原语习语的修辞意义,如:“ifs and buts”译为“托词”;(4)“四字化法”是指在翻译时采用四字格这类符合汉语语用和审美心理的表达方式。李先进、魏薇(20xx)在现有习语翻译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四化法”丰富了英语成对词的翻译策略。
(六)英语反义成对词
反义成对词或称“成对反义词”,指“两个并列使用”反义词,亦即“对举反义词”(汪榕培、顾雅云,1988:33),是英语和汉语皆有的语言现象。英语成对反义词即两个反义词用“and”连接起来。汪榕培、顾雅云(1988)认为,英语反义成对词之间存在以下几种语义关系:(1)“一分为二”,指“并列或对举一种事物或状态的两个方面”,如:“sorrows and joys,winter and summer”;(2)“合二为一”,表示“整体概念”,如:“man and wife”其实可为“a couple”所代替;(3)“笼而统之”,即反义成对词“表示两个对立状态之间的全部情况,经常也可以用一个表示统称的词或短语来代替”,如:“inside and out”可为“all over”所代替;(4)“连续不断”,这不仅表示对立状态之间的静态关系,而且可以表示两个对立状态之间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过程,如:“back and forth”(来回);(5)“时断时续”,表示“时而……时而……”,如:“off and on”;(6)“两者选一”,表示“或者”,如:“life and death”。上述反义成对词结构相对稳定,语义较为丰富。
凌如珊(1996)研究总结出英语成对反义词的以下特征:构成上具有对立性,语义上具有统一性,结构上具有稳定性,运用上具有整体性。她纵观英语反义成对词的不同层面,w纳总结其特点,有助于加深对英语成对反义词的认识和运用。郑亚南(20xx)依据词性,将英语反义成对词分为名词性成对反义词、形容词性成对反义词、副词性成对反义词和动词性成对反义词,并论述了这几类成对词的整体意义以及其语法功能,但仅限于罗列,内涵挖掘欠深入。
三、英语成对词与汉语联合式复合词的对比研究
随着对英语成对词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开始对英语成对词与汉语联合式复合词(以下简称“联复词”)进行对比研究(张培成,20xx;谢丽霞,20xx;曹炜,20xx;张宜波、赵德语等,20xx;孙欣平,20xx)。上述研究使人们对英语成对词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所谓“联复词”是指汉语中由关系不分主次的词素平等地联合在一起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复合词(邢福义,1991),如“朋友、根本、国家”。
关于联复词与英语成对词是否具有可比性,张培成(20xx)在观察研究了英语成对词和汉语联复词后,发现二者之间确实具有一定可比性,认定这种对比研究极具实用价值。他从构词、语音、两词关系、语法功能以及整体词义生成等五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英语成对词与汉语联复词之间同异并存。这些相似与差异会给汉英教学和学习带来困扰,如:将“rich and poor”说成“poor and rich”(贫富)。张培成的英汉成对词对比研究全面深入地揭示了两者的异同,对学习和恰当运用这两类词大有裨益。
曹炜(20xx)从汉英成对词结构形式、构成成分及其结构关系、意义的形成途径、词的来源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者既存在着较多的共同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者在结构关系、意义的形成途径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共同点,但在词语的来源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英语成对词来源可以概括为经典著作和文学作品、法律用语、宗教用语、约定俗成等;汉语成对词主要来源于日常口语,而非书面语。曹炜对英语成对词和联复词的来源进行了比较,从源头考察二者之间的差异,弥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
谢丽霞(20xx)以时空领域中的词汇为例,对英语成对词与汉语联复词的词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词序排列一般是从最不抽象到最抽象。具体而言,英语成对词采用“先空间后时间”的顺序,如“here and now”;而汉语遵循“先时间后空间”这一不同原则,如“时空”。她将这种语言现象主要归结为两个民族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同时认为两者词序异同的原因与认知、文化以及语音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综合考虑。谢丽霞(20xx)对比研究的探究结果,对英语成对词的研究由单纯语言层面转向认知文化层面起到了推动作用,是一大进步。
张宜波、赵德玉等(20xx)在分析英汉成对词词序理据的基础上,指出“与典型说话人接近”原则是支配英汉成对词词序的主要原则,即“典型说话人认为最接近的语言成分就最先提及,置于英汉成对词的前位;反之,则置于后位”(张宜波等,20xx:54)。他们认为人类认知的相似性和语言间的普遍性,使英汉成对词在词序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相同点或相似点,而事物的特殊性和文化传承的差异性,以及英汉民族的认知视角各有侧重,造成了英汉成对词的词序不一致或截然相反。张宜波、赵德玉等采取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并结合民族文化因素,对英汉成对词的词序做出的分析,研究角度全面,内容深入透彻,使成对词现象研究上升到新的高度。
孙欣平(20xx)对英汉成对词次序异同所体现的认知与文化因素作了辨析,发现英汉成对词词序的共性折射出人类思维与认知发展的轨迹。这体现于三个方面:(1)词序反映时间顺序,即词语排列遵循时间先后顺序,如:“life and death(生死),rise and fall(涨落)”;(2)词序折射空间顺序,即词语安排遵循“上下、前后、里外”的认知顺序,如:“up and down(上下),home and abroad(国内外)”;(3)词序遵循人类心理认知原则,即“自我优先”“人类优先”“有灵优先”(Cooper&Ross,1975;Lyons,1977)以及“正性优先”原则,如:“human and nature(人与自然),the alive and the dead(生者和死者),strong and weak(强弱)”。至于英汉成对词的词序折射的文化因素,孙欣平同样概括为三个方面:(1)词序反映性别差异,即男性词汇出现在女性词汇之前,如:“king and queen(国王与王后),father and mother(父母爹妈)”;(2)词序反映礼貌原则和主次尊卑原则,如:“ladies and gentlemen(女士们先生们),君臣(the monarch and his subjects),将士/官兵(officers and soldiers)”;(3)词序折射整体性和个体性思维模式之差异。时间为虚,其本质趋向综合与整体;而空间为实,其本质趋向分解和并立。汉民族立足于整体,其思维表现为重视心理时空,尤其偏重时间。西方民族注重个体,思维方式表现为注重自然时空,尤为偏重空间。概言之,英语一般采取“先空后时”顺序,如:“here and now,small and early”等;汉语采取“先时后空”顺序,如:“久远(remote;far back)、时空(space-time)”。可见,英汉成对词内部词序的一致性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思维和认知顺序,而英汉词序的差异性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特性。
四、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成对词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拓宽了语言学研究的路径,英语成对词的研究无法撇开人类认知因素。为此,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成对词研究自然成了研究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上述成对词英汉对比研究涉及词序方面的认知因素,不少学者已尝试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或从文化心理视角去分析两类成对词之间的异同。要了解学者们究竟如何从认知层面解释英语成对词,要求我们对相关文献(王彦玲,20xx;林璐,20xx;朱琳娜、谌莉文,20xx;唐科,20xx;薄红芹、杨小春,20xx)予以适当梳理。
王┝幔20xx)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以体验哲学理论为支撑,考察英语成对词的象似性,认定语言形式的复杂程度映照人的心理复杂程度,而英语成对词的语言结构是人的认知结构或称概念结构的映射。她发现英语成对词的叠加和顺序可从“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这三方面加以解释,而成对词的词义引申现象则可借“概念隐喻”理论加以解释。通过比较,她认定汉语成对词同样具有很高的象似性。英语成对词象似性的考察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有助于从理论上深化人们对英语成对词的认知与理解,从实践上推动语言教学与习得。
唐科(20xx)用象似性原则,考察英语凝固词(成对词)的词序,认为英语凝固词词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顺序象似性原则”(即词序遵循时空顺序原则,如:“east and west”);(2)“接近象似性原则”(或曰“距离象似性”),即“在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最接近于说话人的成分就最先提及”(如:“here and there”。这一观点实为“自我优先原则”或“典型说话人原则”之翻版);(3)“文化观念象似性原则”,具体而言,“词序,尤其是凝固词的词序,与文化规约性之间具有象似性关系”(文旭,20xx:11)。唐科从象似性原则角度出发,探讨英语凝固词词序,证明了其内部顺序并非任意排列,而是与人类思维或认知顺序相一致。
上述善文章均从象似性原则角度解释英语成对词的词序问题。朱琳娜与谌莉文(20xx)在讨论英语成对词构成及内在语义关系的基础上,尝试以Fauconnier(1994)和Fauconnier&Tuner(20xx)的“概念合成理论”来探讨英语成对词的意义。从宏观角度,她们将英语成对词的意义分为三类:(1)一次合成型成对词,指“那些经过一次概念合成,其词义就被成功解读的成对词”,例如:“again and again”(再三地、反复地)是“再次”(again)和“再次”(again)概念合成的结果;(2)二次合成型成对词,即经过两次概念合成、其词义才能被成功解读的成对词,例如:“babes and sucklings”,初次概念合成为“婴儿和乳兽”,喻指“没有经验的人和初生牛犊”,两者相似点为“天真、不成熟、毫无经验”,经再次概念整合,便解读出“毫无经验之人”这一隐喻意义;(3)三次合成型成对词,即经过三次概念合成、其词义才被成功解读的成对词,例如:“neck and neck”,初次概念合成为“脖子和脖子并排”这一字面意义,它进而与“齐头并进拉车之马或并列前行之人”再次合成为“齐头并进、并驾齐驱”这一具体物理空间上的转喻意义,齐头并进的马也好,并列前行之人也罢,其相似点在于“某方面能力或水平相当”,经第三次跨空间映射而合成为抽象心理空间上的“并驾齐驱、齐头并进”这一隐喻意义。该文另辟“概念整合”这一理论蹊径,对英语成对词的意义进行了客观而独到的解释,揭示了成对词意义背后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突破了成对词静态研究的旧桎梏,颇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薄红芹和杨晓春(20xx)借鉴前人研究,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合成)理论,在对反义成对词分类之基础上探索该类成对词意义构建过程中遵循的认知机制。他们将反义成对词划分为“概念组合直推型”(如:“day and night”)、“概念综合完善型”(如:“ups and downs”)和“概念转化型”(如:“thick and thin”)三大类,得出“构造成分的原型意义是反义成对词意义构建的认知基础,而转喻和隐喻是反义成对词意义构建的两种机制”这一结论。该研究从认知视角探究成对词现象,对反义成对词的分类不落俗套,客观揭示了反义成对词意义构建过程的认知原则和运行机制,对英语成对词研究起到深化作用。
五、英语成对词与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在检索有关英语成对词研究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一语言现象的最新研究多与二语教学有关。李庚贵(20xx)对中学英语科目中的成对词教学进行了探究,把英语成对词的构成划分为“重复关系”“并列关系”和“对立关系”,强调学习英语成对词“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有助于学生欣赏英语的韵律美,有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该研究将英语成对词与中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意味着对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探索性改革实践,颇具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引领作用。
六、结语
国内对英语成对词现象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历史。本文以1984~20xx为起讫点,追踪这一现象研究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研究发展的脉络和主要研究的侧重点进行分类梳理和归纳。根据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成果可分为四大类:英语成对词自身内部的研究;英语成对词与汉语联合式复合词的对比研究;认知理论视角下英语成对词研究以及英语成对词与英语教学实践等领域相结合的研究。将先前分散零碎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本文展示了英语成对词现象的研究路向、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研究趋势。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清晰地描绘,比较全面地展示了研究概貌,能为英语成对词的深入研究和恰当运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于英语成对词研究,国内学者大多着眼于以“and”为联系纽带的双词并列结构,往往忽视诸如“all or nothing”和“neither fish nor flesh”此类以“or”或“neither…nor”为连接手段的成对词。此外,数字成对词(如:“at sixes and sevens”)和人物名称成对词(如:“Tom and Jerry,Jekyll and Hyde”)等边缘小类的研究亦有待深化。再者,要客观揭示当代英语成对词的实际使用频率和运用范围,必须借助英语语料库这一研究方法,进行一次正规的调查分析;惟有以确凿数据为佐证,方能展现成对词的真实语用情形,避免纸上谈兵式的推论。
注释:
①根据Burchfield(1998:712),除了“and”这一常态连接词,英语成对词还可以用“or”作为联系纽带。
参考文献:
[1]Burchfield,R.W.The New Fowler’s Modern English Usage
(Revised 3rd edn.)[Z].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Cooper,W.E&J.R.Ross.Word Order[A].In R.E.Grossman et
al(eds.)Papers from the Parasession on Functionalism[C].Chicago:Chicago Linguistics Society,1975:57-72.
[3]Fauconnier,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4]Fauconnier,G&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xx.
[5]Lyons,J.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6]薄红芹,杨晓春.成对反义词的认知释解[J].新余高专学报,20xx,(3):82-84.
[7]曹炜.汉英成对词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xx,(1):
32-34.
[8]韩虎林.英语同义词连用结构及其译法[J].现代外语,1988,(2):49-56.
[9]郝传光.巧译英语成对词[J].辽宁师专学报,20xx,(5):
81-83.
[10]黄中军.英语成对词的结构及功能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xx,(28):23-24.
[11]李庚桂.中学英语教学中成对词的探究学习[J].现代教育科
学,20xx,(1):153-155.
[12]李素慧.英语成对词的语音特点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J].内江
科技,20xx,(2):18.
[13]李先进,魏薇.英语“A and B”式习语及其汉译[J].南华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94-97.
[14]凌如珊.英语成对反义词研究[J].湖州师专学报,1996,(1):
56-58.
[15]罗淑娟,张金玲.英语成语中的twin words现象分析[J].内蒙
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214-216.
[16]彭长江.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7]孙欣平.英汉成对词词序异同的认知与文化辨析[J].淮阴工学
院学报,20xx,(4):30-32.
[18]唐科.英汉凝固词词序的象似性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xx,(12):106-107.
[19]王景丽.英语成对词的结构和语义特点[J].科技英语学习,20xx,(6):52-54,47.
[20]汪榕培.英语并列同义词的语义和文体特征[J].外语教学,1984:12-21.
[21]汪榕培.英语重复型成对词的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6,(4):1-4.
[22]汪榕培,顾雅云.英语成对词[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88.
[23]王彦玲.英语成对词的相似性考察[D].烟台:鲁东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xx.
[24]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xx,(3):90-96.
[25]敲艚.浅谈英语同义词连用结构及汉译法[J].漳州职业大学
学报,20xx,(4):68-70.
[26]谢丽霞.英语成对词与汉语联合式复合词的词序比较――以
时空领域中的词汇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xx,(6):90-92.
[27]许峰.英语“成对词”的构词理据与语法分析[J].郑州航空工
业管理学院学报,20xx,(3):102-103.
[28]许渊冲.如何译诗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9,(2):1-6.
[29]许渊冲.如何翻译诗词――《唐宋词选》英、法译本代序[J].
外国语,1982,(4):12-18
[30]徐义云.英语成对词的韵律、结构及其修辞功能[J].周口师范
学院学报,20xx,(6):50-53.
[31]张静.英语成对词的内在语义关系及功能探究[J].韶关学院学
报,20xx,(11):124-127.
[32]张培成.英语成对词与汉语联合式复合词比较[J].外语教学,20xx,(1):83-87.
[33]张宜波,赵德玉,刘秀丽.英汉成对词词序的理据[J].中国海
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52-56.
[34]郑亚南.英语成对反义词的运用[J].南京社会科学,20xx,(10):71-73.
[35]朱琳娜,谌莉文.英语成对词的内在语义关系及其认知解读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14
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新教材产生的历史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诞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改革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历史背景。
第一,社会的发展对中学原有的课程教材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学课程教材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颁发了一套教学计划、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编写出版了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订。那次改革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由于当时国家经过"xx"的浩劫,急需培养出一批各条战线所需的高层次人才,考虑的重点是在使面上大多数学校从"浩劫"的破坏中恢复过来的同时,集中办好一批重点学校。课程教材内容主要着眼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较少考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升学而直接走上劳动岗位的学生的需要,形成了以适应升学需要为主的单一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教材体系。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弊端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要求偏多、偏深、偏难。
1985年5月发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6月国家制定并正式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提出在我们国家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决策,提出分地区、分阶段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每个公民都接受较好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为适应升学需要,即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还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就成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毫无疑问,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未来公民的素质。近几年来,发展学生个性,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样,原先的课程教材体系与社会发展需要和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就显得不相符合。其一,偏多、偏深、偏难的课程教材内容,不符合普及教育中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其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而面向升学需要的课程教材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提出的这一需要。因此原有的那种课程教材内容难以培养出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也不能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标。
第二,新的形势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逐步走上正轨进入到较为稳定和不断发展的阶段。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978年,原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1年,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1986年,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78年根据78年大纲编写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英语》课本,其中初中六册,高中三册。随后,根据81年大纲精神对这套教材作了修改,成为正式课本。这些大纲的执行和教材的使用对提高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与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由于受到主、客观方面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中学英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忽视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现象极为普遍,致使中学生学完5-6年英语,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能够真正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的甚少。根据1985年我国15省市高三、初三英语水平调查的统计结果,若按百分数计算,重点中学高三听能测试平均分为58.32,一般中学高三学生为45.21,扣除猜测因素后,其得分分别为48.85和29.65。调查报告指出,“总的来说,重点和一般中学的听力理解都很低,如按听懂70%为及格计,15省市单句理解只有一个省市及格。"统计结果还表明,分析性阅读理解试题及听能测试的语篇理解部分,学生得分都很低。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材是一大问题。原先的教材注意到了语言教学规律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中、低年级以句型教学和听说训练为重点,高年级以课文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按字母、单词、句子、段落和篇章的顺序安排。但是,教材内容偏深、偏多,语言材料偏少;单词的重现率较低,教学内容接直线式以句型、语法结构的体系编写。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因素。
转贴于第三,世界性的外语教学改革潮流与经验既在不断地推动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自从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正式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之后,语言学界对"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展开激烈讨论,与此同时,在欧洲共同体国家中把培养学生具备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变为现实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论述交际能力的专著不断问世。1972年,威尔金斯(D.A.Wilkins)发表了《语法、情景和意念大纲》,范·埃克(vanEk)于1975、1976年分别发表《欧洲单元/学分体系:成年人现代语言学习入门阶段》和《入门阶段:学校的现代语言教学》,门比(Munby)于1978年发表《交际大纲设计》,威多森于1978年出版《交际语言教学》,1985年,哈里蒂(Ha lliday)的《功能语法介绍》一书问世。这些著作中,有些为交际语言教学的大纲设计和教材编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论证,有些著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第二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旨在发展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教材层出不穷,例如,布拉恩·阿博斯(Brain Abbs)等人编写的《策略》(Strategies,1975),利奥·琼斯(LeoJ ones)编写的《功能英语》(FunctionsofEnglish,1977)、《意念英语》(Notions in English,1979),ML·玛更等人编写的《活泼英语》(VitalEnglish,1977),亚历山大的《主导英语:初学者A,B》(Mainline Beginners A,B,1976),等等。这些教材的涌现标志着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进入主导性阶段,并把理论化为了现实。第三是以英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体系不断地趋于成熟,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就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展开了讨论和探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为外语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为彻底改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开展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学英语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从80年代中期在上述背景下逐步展开。
二、新大纲的基本特点
1.新大纲提出"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
众所周知,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因而,学习语言的目的应该着意培养学生获得用该语言进行表达思想、交流信息、表情达意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提出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在借鉴国外语言学家和教学法家对交际能力的有关论述,分析国外外语教学的最新发展,结合我国中学尤其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关于这一提法,我国学者、中学英语教学法专家章兼中教授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1年第四期撰文作了透彻的分析和解释。他指出,"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具有信息差距和话语能力四个部分。他在文章中分析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特点,认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不具有"真正的交际活动",因而"外语实践能力也不是交际能力,而是为真正的交际活动准备条件,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他认为"提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要比培养交际能力更为妥当"。
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指向性,即为学生完成学业后从事生产劳动,作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虽然目前的外语课堂教学活动不具有情景的真实性,除了极少数场合,例如课堂上具有信息差距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的大部分活动都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交际活动,然而,外语教学应尽力(事实上也只能是)为学生毕业后或课后的真实环境中运用所学外语完成一定的交际活动创造条件。因此,不管从外语教学实践还是从教育、教学所具有的特点来说,提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无疑是正确的。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15
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随着桥头堡战略实施,目前,云南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小语种人才培养对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昆明学院是一所综合院校,现有43个本科专业,21个特色专科专业,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同类院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选择昆明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调查研究泰语学习在各个专业开展情况的绝对优势。
泰语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据统计,云南省小语种专业目前在校生人数约5万人,根据20xx年5月30日《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云教高【20xx】69号)》和同年6月28日召开的“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的要求,云南省小语种人才培养规模在三年时间要扩大到10万人左右。
截止20xx年,云南省开办泰语专业的本科学校已经超过10个,在校生规模约1900人,办学规模还没有实现预定目标。云南省大部分学校的泰语专业培养方向集中于传统的泰语语言文学、商务和旅游方向,机械、农业、建筑、医学等专业相关的复合型泰语人才稀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距甚远。因此,对于泰语教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
昆明学院自20xx年开始招收泰语导游专业(专科),10年来共培养专科毕业生近200人;
20xx年开始,为满足社会发展对泰语人才需求,学校增设大学泰语为公共必修课程,供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选择,课时数及学分均与大学英语一致。选择大学泰语的学生可以用大学泰语代替大学英语。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大学英语”和“大学泰语”两门课程中,任选一门进行两个学年四个学期的学习。
本文选择公共必修类课程“大学泰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5年实践研究,总结昆明学院多年以来泰语教学的“得”与“失”,并通过调查以及基础数据采样分析,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并结合当前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搭建符合昆明学院教学宗旨的泰语学科教学体系。
本研究数据信息采集可靠,分析科学,研究严谨,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昆明学院自20xx-2015年所开展的大学泰语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将数据分为静态及动态两个方面进行采样研究:静态数据主要涉及学生、师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学生最终考核等方面情况;动态数据主要反映在静态数据背景下,学生的反应、感受,学生个体的差异,老师的.教学情况等方面。
昆明学院“大学泰语”20xx年-20xx年探索实践之路
选课模式的探索
20xx年12月,为了响应云南培养小语种人才计划,昆明学院选择在20xx级音、体、美,及三校本科R笛生中开设大学泰语公共必修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所修得的学分将置换大学英语相关课程的学分。当年选修大学泰语的学生人数为115人,选课学生集中在音、体、美、三校专业,利用学生的原课程上课时间作息,不占用晚间或周末额外排课。
20xx级,学校决定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开放选修大学泰语课程。当年,全校17个学院的各专业均有学生有意向选修泰语,最终确定报名的学生总人数为38人,开设一个大学泰语教学班。由于选课学生专业分布零散,为避免和其他课程安排的冲突,安排在夜间第9、10节课上课。
20xx级选修大学泰语的学生为17人,开设了一个大学泰语班。因为当年同时面向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增设了泰语作为第二外语的课程,师资力量不足,故只能由任课教师指定上课时间,满足上课时间条件的学生才能选修大学泰语。
20xx级,考虑到20xx级上课时间段难统一的问题,学校决定将大学泰语课程安排到周末上课,以满足全校各专业的选课需求,最终有60人选修泰语,开设了一个班,采取一周上一次课,周日连上4节课的模式。但这一年级的学生在16周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教学的统一监管,学生缺旷课、请假情况突出。
20xx级,学校尝试采用与大学英语平行选课的模式,在全校范围内选修泰语。当年,由各班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向新生作动员,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和自学能力,在英语和泰语两门课之间选修一门。在开放选课的头两周期间,学校特别开设了大学泰语公开课供学生体验观摩,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经过积极动员,20xx级最终选修大学泰语的人数为324人,较20xx年选课人数增加210人。
20xx级,学校决定沿用20xx级的选课模式,与英语上课时间段平行开设6个泰语班。考虑新生开学上课秩序问题,学校取消了大学泰语试听公开课,采取向学生开放校园网络选课系统的方法,有意向选修泰语的学生可以直接网络选课。但是,因为新生不熟悉校园网络选课程序,最终通过网络正常选课的学生仅有53人,但在正式开课后3-5周,又不断有学生提交申请选上泰语课,截至开学第五周,选修大学泰语课的学生总人数为138人。
授课模式的探索
复制大学英语分课型授课―合并课型授课―提高平时成绩比例
昆明学院“大学泰语”课程的授课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照搬复制阶段。20xx级-20xx级,照搬复制“大学英语”版块式教学模式,将大学泰语课程分割为听说课和读写课两个板块。
随着“大学英语”教改模式的启动,学校增加网络自主学习板块计入总学分,为了使选修泰语的学生获得相同学分,“大学泰语”也增加网络自主学习课程。但由于泰语教学起步晚,供学生自学的资源不足,学习资源均由任课教师搜集后转发给学生,供学生自学参考并要求学生于学期末提供一份自学内容总结给教师评定核算期末成绩。
“大学泰语”教学不应照搬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回归到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将“大学泰语”课程合并为一门综合课程进行授课,其重点以教师的课堂讲授和随堂练习为主。
第二阶段,合并课程阶段。选修“大学泰语”课程的学生,没有泰语学习经历,学生需要从泰语语音开始学习,第一学年的教学以字母识别、音节拼读为主;第二学年教学以场景对话为主。
选修泰语的学生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英语基础较好,具备英语自学能力,希望多掌握一门外语的学生,这类学生占到总人数的7%;第二类学生是对英语课没兴趣,希望重新选修一门外语,掌握基本口语会话即可,这一类学生占到总选修人数的90%以上。考虑到选修“大学泰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学校将“大学泰语”两年的教学目标调整设定为:使学生具备泰语拼读能力;学生能够用泰语进行基本日常会话;在熟悉泰语拼读、词汇构词特点的基础上具备基本自学能力。
第三阶段,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因为“大学泰语”的教学对象,很大一部分是学不好英语,希望通过选修泰语轻松过关的学生,他们对泰语没有真正的学习兴趣。这部分学生刚开始还能跟上教学进度,但一进入到大量语音拼读规则学习和训练时,他们开始进入“听天书”的状态,并伴随有缺旷课现象。“大学泰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因考虑到学生选修泰语的初衷,往往对学习要求不严。
为强化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监督,学校决定将“大学泰语”课程的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提高至40%,剩下的60%再由口语、听力、笔试的期末成绩构成。学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 +(听说成绩x50%+期末笔试成绩x50%)x60%
结语
在长期以英语为王的大学公共课程教学体系中,“大学泰语”是一个新生事物,昆明学院现行的“大学泰语”选课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现实的问题。
学院对泰语公共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是“重发音、重交际、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但泰语作为公共课程,两学年四学期的课程,共计只有256学时,这只相当于泰语专业一、二年级阶段一个学期泰语课程的授课量,所以对选修“大学泰语”的学生考核要采取切之可行的标准。
选修泰语课的学生都是泰语零基础,照搬“大学英语”的授课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泰语教学质量,学生更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学好基本功,能够通过两年的学习,达到基本的自学能力。所以,应采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通过灵活的选课模式,满足全校各专业学生的选课需求。
现在各高校都在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趋向于行业化、技能化发展。泰语可以向英语教学借鉴,但不能照搬,得结合际,闯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泰语教学路子,做到学校重视课程管理,老师重视教学设计,学生重视学习修养。而整个泰语教学最终的落脚处,还得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专攻,学以致用才是昆明学院作为综合性运用型大学泰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闭晔.提高泰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xx,24:48-49.
[2]黄钰惠.基础泰语教学改革之我见[J].时代教育,20xx,07:164-166.
[3]段召阳.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非专业泰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战线,20xx,S2:348-350.
[4]林子艺.怎样提高职中泰语教学的水平[J].考试周刊,20xx,06:167-168.
作者简介: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相关文章: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02-10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10-05
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经典]10-06
【实用】国培初中英语研修总结10-07
国培的研修总结06-21
国培研修总结05-18
国培研修总结[精选]08-15
[经典]国培研修总结09-17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精选10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