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时间:2023-12-28 16:06:39 应急预案 我要投稿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优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势态,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优选15篇)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前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突发事件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合理制定并执行应急预案非常重要。下文将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编写一份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概述

  本应急预案是为了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措施,实现对本工程施工现场人员、设备及建筑物的安全硬件条件的保护。本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程序、应急预案的执行及应急演练等内容。

  2、应急组织机构

  2.1、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

  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应急组织机构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包括拍摄现场照片、保护现场环境、封锁现场、协调有关部门等。组织现场人员救援和疏散,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申请救援。

  2.2、应急组织机构的.组成

  (1)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由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或其代表担任指挥长,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造师、监理人员担任成员。

  (2)承包商组织的应急救援队

  承包商组织的应急救援队由现场安全人员、工人代表、官兵代表等组成,数量不得少于4人,应备有通讯设备和简易急救药品。

  (3)其他参与方

  参与方包括消防员、交通警察、医疗护理人员、现场物业管理人员等等。

  3、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应包括预案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应急预案审核和更新等内容。

  3.1、应急基本信息

  应急预案应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对象、特点、类型、严重程度、可能的后果和应急响应的目标等信息。

  3.2、应急响应流程

  应急响应流程包括突发事件报告、预警通知、应急响应与指挥、应急响应与控制、现场救援、应急后续处理等流程。

  3.3、应急预案审核和更新

  应急预案的分管部门应负责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审核、更新和完善,保证应急预案一直处于有效状态。

  4、应急预案的执行

  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应急指挥部应当向现场通知各方相关职责和任务,组织现场救援和疏散工作,同时防止事态扩大。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出入口和走廊口等各种重要地点的出入口,确保事故现场不受干扰。

  5、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应急预案,发现和解决应急预案中的问题,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使应急响应体系越来越完善。

  5.1、应急演练的分类

  应急演练可分为模拟演练、现场演练和综合演练,深入检查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并解决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

  5.2、应急演练的内容

  应急演练的内容应包括现场救援、应急响应流程、物资管理、人员调度和指挥等。

  6、暴露风险评估

  为了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定期开展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暴露风险,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6.1、暴露风险评估的范围

  暴露风险评估应覆盖全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及相关装备和设施。

  6.2、暴露风险评估的内容

  暴露风险评估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场所、环境、作业规程、设施、物质等因素的评估。

  6.3、暴露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方式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对各项暴露风险进行分类功能区域的风险评估,确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7、结语

  作为一份完整、实用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的制定、审核和更新、应急响应流程、应急预案的执行、应急演练和暴露风险评估等内容,以实现对本工程施工现场人员、设备及建筑物的安全硬件条件的保护。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供热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供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冬季正常用热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哈尔滨市城市供热办法》有关规定,按照《哈尔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哈尔滨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市供热生产、运行实际,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规划区内因供热设备、供热管网及附件故障,水、电供应中断影响供热生产运行、供热弃供弃管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对供热生产运行造成影响,对城市居民生活用热和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等供热事件的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协同应对的原则。对突发性供热故障应急抢险工作实行统一指挥,从总体上由市政府供热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具体根据故障大小分级分类由各部门组成的供热故障应急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以供热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多部门联动,共同做好供热应急抢险工作。

  2、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突发性供热事件的应急处置坚持以区为主,市区政府分别准备一定数额的突发性供热事件应急抢险资金,各区政府应根据本预案修订完善区级突发性供热事件应急预案。按照突发性故障大小实行供热企业、区级供热应急指挥体系、市级供热应急指挥体系等分级响应。

  3、快速处置、就近救援的原则。明确各类突发性供热故障的响应程序、响应部门和响应时间,确保突发性供热事件的快速处置。对供热企业自身力量无法保证快速抢险的,按照就近救援的原则,抽调市、区供热应急抢险队伍实施救援。

  4、规范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完善供热应急抢险体系建设,规范市级供热应急队伍建设标准、抢险设备配备标准,对供热应急队伍指挥系统、人员配备、设备配备、备品备件登记备案。根据突发性供热事件抢险需要,市、区供热应急指挥部可就近调用市、区供热应急抢险队伍、相关设备和应急物资。

  (五)事件等级

  按照突发供热应急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大小、持续时间等情况,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供热突发事件(Ⅰ级)、重大供热突发事件(Ⅱ级)、较大供热突发事件(Ⅲ级)、一般性供热突发事件(Ⅳ级)4个级别。

  (一)特别重大供热突发事件(Ⅰ级):

  1、突发性供热故障,造成停热面积50万平方米及以上,预计抢修时间超过36小时,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衍生或次生灾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

  2、因水、电供应中断导致供热热源停热时间超过36小时或因停电导致热力站停止运行时间超过36小时,波及供热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

  3、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供热热源无法运行,对全市供热造成严重影响的。

  (二)重大供热突发事件(Ⅱ级):

  1、供热故障波及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或抢修时间预计超过或超过12小时,可能产生衍生或次生灾害,影响居民生活用热的;

  2、因水、电供应中断导致供热热源停热时间超过12小时或因停电导致热力站停止运行时间超过12小时的;

  3、供热企业因燃煤不能及时到场影响供热生产运行的;

  4、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供热小区发生弃供、弃管的。

  (三)较大供热突发事件(Ⅲ级):

  1、供热故障波及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抢险时间不超过8小时或供热故障抢修时间超过8小时,不超过12小时的;

  2、突发性供热故障地点在一、二类街路,抢修作业面对交通流量产生影响的;

  3、因水、电供应中断导致供热热源停热时间超过8小时或因停电导致热力站停止运行时间超过8小时的;

  4、供热系统失水严重,供热热源无法正常运行超过8小时的;

  5、因供热问题引发居民围堵街路的;

  6、供热面积10万平米以下供热小区发现弃供、弃管的。

  (四)一般性供突发事件(Ⅳ级):

  1、供热故障波及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抢修时间不超过8小时的;

  2、供热系统失水严重,供热热源无法正常运行不超过8小时的。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及时、快速、高效地处置供热突发事件,成立城市供热应急指挥部。

  总 指 挥:主管供热副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秘书长、市应急办主任

  市政府城建副秘书长

  市住房局局长

  成 员: 市信访局局长

  市工信委主任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市财政局局长

  市建委主任

  市城管局局长

  市国资委主任

  市安监局局长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市消防支队队长

  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哈尔滨市市电业局局长

  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董事长

  哈尔滨市物业供热集团总经理

  市政府应急办常务副主任

  各区区长

  供热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供热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局(供热办),负责供热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根据突发性供热事件现场情况,需启动市级供热应急预案的,报请市供热应急指挥部启动市级供热应急预案,并根据市供热应急指挥部指令向有关单位下达启动市级应急预案指令;遇非供热设备、管网及附件故障,向市供热应急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协调支援事项。

  (二)指挥部下设五个组

  1、综合协调组

  组 长:由市住房局局长兼任

  副组长:市政府应急办常务副主任

  市供热办综合处主管副主任

  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成 员:由市政府新闻办一名同志、市住房局宣传部部长、市供热办综合处处长组成

  主要任务:突发事件(故)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指挥工作,按照分级联络方式,迅速沟通、协调相关领导和参战部门到位。按程序及时传报信息,跟踪掌握事件发展和处置情况,与有关领导和部门保持联系,综合情况;起草重大突发事件新闻通稿和应急处置报告:组织各单位赶赴现场,统一报道口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适时进行新闻发布;撰写突发时间大事记。

  2、应急处置组

  组 长:市供热办副主任

  副组长: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市公安局副局长

  相关区主管区长

  成 员:由市供热办供热管理处处长、市住房局锅检所所长、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市电业局、市供排水集团、市安监局、各区供热办主任组成

  主要任务:负责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及周边地区交通秩序疏导。迅速对突发事件性质、危害或损失程度做出研判,对突发事件提出适用预案,明确到现场指挥的市领导、处置组织、需调动的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质等。会同市公安、质量监督、安监等部门、当地政府迅速掌握现场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处置救援方案,做好突发事件抢险救援工作,迅速恢复供热。为市领导提供应急处置参与意见,协助市领导协调有关地区、部门、单位及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3、应急保障组

  组 长:市财政局副局长

  副组长:市国资委副主任

  市物业供热集团副总经理

  相关区主管区长

  成 员:由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供热办规划处处长、市物业供热集团供热管理处处长等相关人员组成

  主要任务:会同当地政府并协调相关部门,负责救援物质、设备、资金及人力、物力的调集、供应。负责应急抢险现场的应急保障。

  4、专家指导组

  组 长:市供热办副主任

  副组长: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成 员:由市供热办科技处处长、市技术监督局相关处长、供热企业技术专家、设备厂家技术专家等专家组成

  主要任务:根据现场救援工作的需要,协调有关方面专家到现场,为实施科学有效应对处置工作提供参考。

  5、善后工作组

  组 长: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副组长:市供热办副主任

  市安监局副局长

  各区主管区长

  成 员:由市技术监督局、安监局、住房局和当地政府、事件(故)责任或发生单位有关领导和人员组成

  主要任务:负责事故原因和责任调查,提出处理意见;负责协调做好受灾居民财产理赔、安抚和其他善后处理;做好事件(故)调查及总结评估,并报告市政府应急办。

  各区政府要成立应急指挥协调机构,实行市、区两级供热应急联动机制。

  (三)责任分工

  市政府应急办:负责做好突发事件应急职守、信息汇总、上下沟通、综合协调、预案支持、参谋助手等工作。

  市住房局:协调供热企业组织抢修;在供热企业抢修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协调市级供热应急抢险队伍帮助供热企业抢险救援;确需启动政府临时接管程序时,会同相关部门协调具有《供热许可证》的供热企业临时接管供热。

  各区政府:负责组织辖区内供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现场指挥,协调供热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在行政首长预备费中安排供热应急资金,用于应对供热突发事件;负责调动区供热办、街道办事处、辖区供热企业等相关部门落实应急抢险措施,进行应急处置;负责应急抢险区域内热用户的政策宣传、解释和安抚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筹措供热应急资金,用于解决政府承担的供热应急抢险费用;解决弃供、弃管供热小区或需临时接管供热小区的供热抢修费用;解决不可抗拒力造成的供热突发性事故的应急资金;按照政府相关要求,为供热应急燃煤储备提供贷款利息补贴。

  市信访办:做好上访群众的接访工作,协调相关责任单位共同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解释和群众安抚工作。

  市新闻办:负责协调媒体统一进行新闻发布,及时、准确、有序地报道供热应急事件抢险救援工作情况。

  市公安局:维护抢修现场秩序,协调解决抢修现场交通管制,依法制止查处各种影响供热抢险、抢修行为。

  市建委:负责追查开发建设过程中,供热配套工程不到位、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开发、建筑企业责任,责令开发、建筑企业完善供热配套工程,达到工程质量标准;对开发企业及其下属公司发生恶意弃管供热的进行依法查处。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供热中的`承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安全附件等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和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组织对安全管理、安装、维修、司炉工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开展培训。

  市国资委:对国有单位实行主辅分离、转制、改制、兼并等过程中擅自将供热设施移交,致使发生弃管供热现象或无法保证供热的,由市国资委按相关规定处理。

  市工信委:负责供热燃煤短缺时,协调供热燃煤储备和铁路运输相关事宜。

  市安监局:负责供热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市消防支队:负责因市政停水或供热系统失水量过大,供热热源无法供热故障时,调动消防车辆支援运水工作。

  市城管局:负责12319电话信息渠道掌握供热突发性事件的情况信息,并及时向市信访办通报。

  哈尔滨电业局:负责做好优先保证供热用电及解决供热抢险现场临时用电,负责停电导致供热热源停热和热力站停止运行停电故障的快速抢修工作。

  市物业供热集团:负责所辖供热企业的应急抢险工作,为市政府供热应急抢险提供救援工作和物资储备工作。

  市供排水集团:负责处理市政停水影响供热运行事故的供水故障快速抢修工作。

  建立供热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制度,各单位分别指定1名人员具体负责应急联络工作及其职责范围内支援项目的协调工作。

  (四)供热企业职责

  供热企业是供热应急抢险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制定供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储备物资和工器具,及时组织供热事故抢险,尽快恢复供热。应急突发事件超出企业的可控范围时,应及时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三、应急准备

  (一)应急队伍准备。依托大型供热企业,按照分区配备的原则,建立8支市级供热应急抢险队伍。各应急抢险队伍要保证应急队伍各技术工种人员配备齐全,配备熟练的电工、电焊工、检修工、水暖工、力工、特种车辆操作人员、安全员等工种人员。供热期间,应急抢险队伍实行24小时备勤。各应急队伍应具有值班室、24小时备勤人员休息室、大型工程设备存放场地、抢险工器具库房、抢险车辆库房、备品备件储存库房。

  (二)应急设备及物资准备。各市级应急抢险队伍应配备工程抢险车、大型设备运输车、发电车等应急车辆;挖掘设备、吊卸设备等大型抢险设备;探测设备、发电设备、切割设备、焊接设备、耐热排污设备、照明设备、排风设备、围挡器械等抢险工器具。储备各种型号的保温管、补偿器、阀门、电机、管道泵等应急抢险备品备件,并实现专场存贮、专人管理、登记备案、及时补充。

  (三)应急专家组准备。市供热主管部门组织市技术监督局、供热企业技术专家、锅炉及设备厂商技术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应急专家组,对突发性供热故障抢险方案进行评估或提供抢险方案支持。

  (四)应急燃煤准备。由市财政提供贷款利息补贴,委托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为市政府储备10万吨供热应急燃煤。

  (五)应急预演预练。各应急抢险队伍应定期组织预演预练,每年不少于2次,提高应急人员抢险能力,确保应急工作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技术熟练。

  四、预警发布

  特别重大供热突发事件(Ⅰ级)预警,由市供热应急指挥部提出,经市供热应急总指挥同意,报市应急委批准,由市供热应急指挥部向社会发布。

  重大供热突发事件(Ⅱ级) 预警,由市供热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经市供热应急指挥部批准,由市供热应急指挥部向社会发布;

  较大供热突发事件(Ⅲ级)预警,由区级供热应急指挥部提出,经区供热应急总指挥批准,由区供热应急指挥部向社会发布。

  五、应急响应程序

  (一)一般性供热突发事件响应:

  1、供热企业发现突发性供热故障后,应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立即先行组织抢修并分析研判故障大小。

  2、属一般性供热故障的,由供热企业自行组织抢修并采取在小区单元张贴告示等方式及时通知用户,并在1小时向当地街道办事处、区供热办报告故障发生时间、故障原因、涉及面积、影响用户户数、预计抢修时间等信息。区供热办接到报告后应在30分钟内将相关故障信息向区政府和市供热办供热投诉受理平台报备。

  3、一般性供热突发事件抢修时间超过8小时的,升级为较大供热突发事件。

  突发性供热故障超过一般性供热突发事件的,供热企业须在1小时内同时向当地街道办事处、区供热办和市供热办供热投诉受理平台、市长热线12345、城管热线12319报告相关信息,区供热办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将相关信息向区政府及主管副区长报告,确保应急抢险工作信息畅通。

  (二)较大供热突发事件响应:

  1、所在区供热办接到供热企业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组织街道办事处到达事件现场,组织供热企业全力抢修,并研判事件等级,事件大小,掌握局面。配合供热企业做好入户通知居民和群众安抚、维稳工作。

  2、根据现场情况,需启动区级供热应急预案的,立即向区供热应急部门相关单位报送相关信息,通知相关单位人员1小时内到达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3、抢险作业面影响交通流量的,协调交警部门疏导交通;需要道路清冰的,由区政府协调区城管局做好道路清冰工作;

  4、水、电供应中断的,与供水、供电部门进行沟通,尽快恢复供水、供电。

  5、供热系统失水影响供热锅炉运行的,组织供热企业采取购水的方式确保供热运行;企业购水无法仍无法满足补水需求的,协调园林部门等社会资源力量提供运水支援。

  6、发生围堵街路的,由区政府协调区公安分局做好劝解和交通疏导工作;

  7、供热企业自身抢险力量不足,区应急办应就近调用区级应急抢险队伍实施就近救援。抢险物资短缺的,调用应急抢险物资;

  8、发生供热弃供、弃管的,组织具备资质和相应能力的供热企业应急接管。

  (三)重大供热突发事件响应:

  1、市供热办接到供热故障报告后,应在20分钟内分别向主管副市长、市政府政务值班室、市委政务值班室报告相关信息。市供热办应在1小时内到达故障现场,了解情况,控制局面;区供热办组织街办事处、社区在1小时内到达故障现场,配合供热企业做好入户通知居民和群众安抚、维稳工作。

  2、市供热办根据现场情况,需启动市级供热应急预案的,立即报请市供热应急指挥部批准,并根据市供热应急指挥部指令,向有关单位报送相关信息,通知有关单位人员1小时内到达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3、组织专家组,对供热企业采取的抢险措施予以评估,并向现场指挥部提出抢险措施建议。

  4、事态严重的,就近通知市供热应急抢险队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视抢险情况随时调用应急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有可能产生衍生或次生灾害的,事件发生所在区政府做好居民暂时转移安置预案,必要时启动暂时转移安置预案。

  5、水、电中断导致供热热源、热力站停热的,通知市供热应急指挥部所属供水、供电成员单位协调供水、供电部门尽快恢复供水、供电。

  6、供热燃煤不能及时到场的,调用市供热应急储备燃煤,确保燃煤供应。

  7、发生供热弃供、弃管的,组织国有供热企业实施应急接管。

  (四)特别重大突发供热事件:

  1、市供热办接到供热企业报告后,应在20分钟内向主管副市长、市政府政务值班室、市委政务值班室报告相关信息,启动市级供热应急预案。通知市供热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1小时内到达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2、区政府组织区供热办、街道办事处、社区1小时内到达现场,配合供热企业做好入户通知居民和群众安抚、维稳工作。并做好居民暂时转移安置预案,必要时启动暂时转移安置预案。

  3、2小时内组织专家组到达现场,根据供热故障原因,研究并向现场指挥部提出供热故障抢险方案。

  4、调动市级供热应急队伍开展抢险救援,随时调用应急抢险物资。

  5、因水、电供热中断导致供热热源停热或因停电导致热力站停止运行的,市供水、供电部门主要领导到现场指挥水、电抢险工作。

  6、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供热无法运行的,报请市应急办启动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调用应急抢险资金和抢险物资全力组织抢险,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善后处置及调查

  供热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供热应急处置单位要按照事件级别组织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对事故影响、补偿、资金支付等情况进行妥善处理,对事件原因、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上报市、区供热应急指挥部和市政府应急办。

  六、应急保障

  (一)确保供热应急资金。市、区年度财政预算中应当安排预备资金,用于应对供热应急突发事件,确保供热应急事件的快速及时处理,保障城市居民用热;供热突发事件抢险、抢修资金应当由供热企业承担。市政府确定的应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特别重大供热突发事件支出由市财政承担,重大供热突发事件支出由市、区财政共同承担,较大供热突发事件支出由区财政承担。

  (二)实行供热应急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供热应急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通讯联络网,供热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对各种供热突发事件应在20分钟内按信息传递程序完成传递,各部门必须做出快速反应。

  (三)实行供热弃管事故处置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单位或产权单位擅自委托供热经营单位或供热企业移交供热发生弃供弃管的,供热单位主管部门或主管企业、产权单位未按职责及时解决供热问题造成重大影响或解决不当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对其单位领导和当事人进行处理;开发企业及下属公司发生恶意弃管的,开发企业未按职责及时处置或处置不当的,由市建委在开发企业信用评价时一票否决,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规定程序上报取消其开发资质。

  (四)实行供热事故应急处置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供热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认真履行职责,落实专人负责,对不报、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情况或者有其他渎职行为的,依法对直接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

  (一)本预案由市供热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二)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处置深圳市各类道路交通(含桥梁、隧道)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本市应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特制订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和《深圳市交通抢险工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道路交通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在深圳市的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区两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权限和本预案的规定,共同做好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3)相互协调,有效应对。各相关单位或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合力,保证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发布,高效有序地开展处置工作。

  (4)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积极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道路交通突发事件防范水平。不断完善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四)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1、分类。

  根据造成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原因及其影响,将深圳市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分类如下:

  (1)道路坍塌。道路路基、路面全部或局部、高边坡发生塌陷,造成交通流持续中断,严重影响交通通行的事故。

  (2)桥梁事故。桥梁发生倒塌、断裂或结构异常、发生较大损坏,危及桥梁行车安全的事故。

  (3)隧道事故。隧道发生坍塌或衬砌发生变形,危及隧道行车安全的事故。

  (4)其他设施损毁。道路交通设施损毁影响道路交通乃至中断,或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2、分级。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可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

  (1)一般道路交通突发事件(Ⅳ级)。

  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或者威胁,符合以下几类情况的事件可视为一般道路交通突发事件:

  ①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中毒),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需要紧急疏散、转移较小区域范围内的人员。

  ②道路交通设施轻微损伤,导致交通需要部分封闭或改道,交通抢险工程规模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

  较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Ⅲ级)。

  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社会经济秩序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或者威胁。符合以下几类情况的事件可视为较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

  ①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中毒)。需要紧急疏散、转移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员。

  ②道路设施较大损伤,导致交通中断,交通抢险工程规模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重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Ⅱ级)。

  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社会经济秩序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威胁。符合以下几类情况的事件可视为重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

  ①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中毒)。需要紧急疏散、转移较大区域范围内的人员。

  ②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损伤,导致交通中断,交通抢险工程规模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③超出本市应急处置能力的。

  (4)特别重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Ⅰ级)。

  事态非常复杂,对深圳市范围内的公共安全、社会经济秩序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威胁。符合以下几类情况的事件可视为特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

  ①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重伤(中毒)。需要紧急疏散、转移特大区域范围内的人员。

  ②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损伤,导致交通中断,交通抢险工程规模100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③超出本市应急处置能力的。

  所有分级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

  (五)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各类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六)突发事件现状

  近几年,深圳的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近20万辆的速度增长,深圳的交通压力日益严峻,道路交通突发事件频发。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城市道路交通有很大的影响,除了破坏道路基础设施、对路网结构和交通控制产生影响外,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生命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做好该类事件的预防与监控,提高该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对深圳市交通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领导机构

  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简称市应急委)是全市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市应急委下设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市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二)应急指挥体系

  1、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交通的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交通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分管应急的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执行总指挥兼现场指挥官由市交通运输委主任或由其指派的相关人员担任。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职责:贯彻执行预防和应对有关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起草和修订有关市交通运输应急预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负责有关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应急演练。建设和完善专业应急平台,纳入全市应急平台体系。统筹专业应急物资、装备的储备和调用。及时确定较大以上有关突发事件的等级与响应级别,按预案规定程序启动和结束应急响应,组织和指挥有关力量和资源参与事件处置工作。指挥、协调或协助各区(新区)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和应对工作。开展专业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工作。承办市委、市政府、市应急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在市应急委的领导下,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参与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如下:

  (1)市交通运输委:负责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的综合协调。负责交通运输应急保障,组织协调各种交通运力,做好人员、设备和物资的运送工作。负责组织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中受损道路交通设施的抢修维护等工作。

  (2)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应急储备物资供应保障计划。

  (3)市经贸信息委:负责道路交通突发事件救援过程中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负责协调深圳通信、网络相关单位落实通信、网络等应急装备的抢修和通信物资的储备。

  (4)市财政委:负责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的各项经费保障,制定所需处置经费的开支范围、项目并确定其开支渠道,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5)市规划国土委: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全面调查掌握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协助交通运输部门和辖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对影响道路交通运输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协助辖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开展危险区域人员的转移安置,拟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协助做好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6)市人居环境委:负责快速查明因道路交通突发事故导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及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散,监督管理对污染危害的消除工作,并对潜在危害进行监控。

  (7)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开展事件伤病员医疗救治工作,报告人员伤亡情况和伤病员救治信息。

  (8)市公安局:负责制定治安、交通管制、反恐怖等相关应急专项预案。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警戒工作。负责人员撤离区域的治安管理。预防、制止和侦查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进行人员疏散。参与突发事件调查处理等。

  (9)市监察局:负责按照规定参加重大交通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查处事件中涉及的违法违纪行为。对调查工作进行监督。督促落实对事件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追究工作。

  (10)市民政局:负责协助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向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物资,必要情况下使用应急避难场所。协助做好死亡人员的处置及遇难家属的安抚工作。

  (11)市国资委:指导并督促受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影响的国资委监管企业处理各项善后工作。指导并督促受影响监管企业做好维稳工作,尽快恢复正常运营。参与所监管企业较大以上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12)市住房建设局:协助开展涉及燃气(天然气)输管线或场站的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调查工作。

  (13)市水务局:负责组织协调市政供、排水运营单位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中市政供、排水设施的抢险救援工作。承担因此导致的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监管职责。负责事发地及其周边地区的供水保障工作。

  (14)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制定各类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专项预案。提出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现场特种设备的处置措施。

  (15)市气象局:负责提供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区域的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组织道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雷击风险评估和协助灾害成因界定工作。

  (16)市外办:负责向有关外国驻华外交机构和香港、澳门地区有关机构通报本市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协调市相关部门处理上述机构提出的问题。负责突发事件中涉外受灾人士的救援与安抚工作。

  (17)市台办:协助相关部门妥善处置涉及台胞的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保证在处置事件中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台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协助新闻办做好涉台新闻发布,涉台媒体服务工作,并负责向省台办、国台办等相关机构报送涉台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动态信息和处置情况。

  (18)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协调较大级及以上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必要时协调市主管部门及辖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新闻办共同成立新闻中心,做好新闻发布、媒体服务等工作。

  (19)市应急办:指导、检查和监督全市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及时掌握突发事件事态进展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将有关信息通报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传达并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应急委有关决定事项和市领导批示、指示。当突发事件超出本市应对能力时,请求国家和省支援,并在国家和省的统一指挥或指导下开展处置工作。

  (20)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组织指挥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中灭火、抢险、救援及防化洗消等相关工作。负责配合有关成员单位组建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队伍。

  (21)市公安交警局:负责突发事件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交通疏导分流以及交通疏导信息的播发工作,禁止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

  (22)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辖区内应急救援力量,积极配合现场指挥部及市有关部门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23)市通信管理局:负责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期间的通信保障、恢复和监管等工作。

  (24)市无线电管理局: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期间无线电通信的畅通,根据抢险工作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施,协调有关单位尽快组织恢复受破坏的无线电通信设施。

  (25)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负责所辖范围内的所辖电力设备设施的损坏修复及电力调度工作。确保灾区的电力供应,保障防灾抗灾救灾的用电及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日常用电。

  (26)其他有关单位: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所有成员单位还应承担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其它应急处置工作。

  2、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委,具体负责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交通运输委分管领导担任。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1)落实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部署的各项工作,传达上级领导的有关要求。

  (2)负责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的接收、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执行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的应急指令。

  (3)负责及时组织发布或配合上级单位发布关于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及其处置情况的消息。

  (4)负责监视道路交通网络运行,采集、分析、处理相关运行信息。

  (5)负责建立应急工作联络员制度,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交流沟通应急准备情况,共同研究应急工作中的问题。

  (6)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开展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研究工作。

  (7)组织道路交通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有关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8)组织编制全市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

  (9)参与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10)承办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委交办的职责范围内的其它事项。

  3、区应急指挥机构。

  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建立相应的区一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处置和管理本区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突发事件。

  4、专家机构。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牵头组织,专家组成员由道路、交通、气象、水务、电力、市政等行业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

  (1)对应急准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供建议。

  (2)参加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

  (3)应急响应时,根据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通知,进驻指定地点、研究分析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建议。

  (4)为现场指挥部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支持。

  (5)参与事件调查。

  三、运行机制

  (一)预防、监测与预警

  1、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从可能发生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多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开展日常预防工作,做好完善应急体制建设、加强隐患排查、加大安全宣传、加强协调沟通等工作,减少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

  2、监测。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监测机构,负责健全成员单位之间的监测网络,促进不同成员单位之间气象、交通、经济社会影响等监测信息共享。

  相关成员单位须及时发现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并进行详细调查、登记、专项风险评估、形成分析报告,为及早治理风险和控制风险、保障安全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客运车辆、出租车、校车、泥头车、重型货车等重点车辆上安装使用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建立和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加强道路视频监控系统、交通引导及信息发布等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3、预警。

  (1)预警级别

  根据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四级: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四个级别。

  Ⅳ级预警:可能发生或引发一般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进一步扩大。

  Ⅲ级预警:可能发生或引发较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Ⅱ级预警:可能发生或引发重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Ⅰ级预警:可能发生或引发特别重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蔓延。

  (2)预警信息发布

  ①Ⅳ级预警信息: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发布,同时报告市应急办,通报可能受到影响和危害地区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②Ⅲ级预警信息:根据市政府授权,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有关部门(单位)发布,同时报告市应急办。特殊情况需报市政府审定的,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有关部门(单位)应及时签署意见报市应急办核定后,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签发。

  ③Ⅱ级以上预警信息: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有关部门(单位)提出预警建议,报市应急委主任或副主任批准后,由市应急办报告省应急办,由省应急办根据省人民的政府授权发布。

  (3)预警信息发布内容

  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应包括: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和咨询电话等。

  (4)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全市通过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设在市气象局)和深圳政府在线网站统一发布道路交通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各区(新区)、市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警报器、宣传车等通信手段和传播媒介,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各界和公众。

  (5)预警响应措施

  发布预警信息后,有关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分级负责的原则,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6)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

  预警信息发布单位应当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处置情况和专家意见,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应当立即宣布解除预警信息,终止预警期。

  (二)应急处置与救援

  1、信息报告和共享。

  相关部门和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前往现场初步判定事故等级,同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Ⅳ级以上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必须在事发后30分钟内通报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如遇紧急情况先以口头形式报告,随后再在24小时以内以书面形式上报,同时立即按照相关预案,先行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当发生Ⅲ级以上道路交通突发事件时,相关成员单位必须在事发后30分钟内通过电话向市委、市政府及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简要情况,并通报事件可能涉及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单位)。在事发后1小时内将突发事件信息书面报告市委、市政府及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通报事件可能涉及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单位)。事件后续处置情况应及时报告。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危害程度、伤亡人数、影响范围、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2、先期处置。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企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等有关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先期处置措施,同时报告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请求有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基础处置工作,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范事态扩大。向事发地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单位)报告信息。

  3、应急响应。

  (1)Ⅳ级应急响应。

  ①事发企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等有关单位应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要求将事件主要情况向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②当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将事件初步判定为一般(Ⅳ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时,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视情况组织力量,指挥、督导先期处置单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③其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

  (2)Ⅲ级应急响应。

  在Ⅳ级响应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

  ①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Ⅲ级以上事件报告后,及时报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并提请启动本预案。

  ②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及时进行研判,如果达到Ⅲ级以上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立即启动本预案。

  ③预案启动后,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通知相关成员单位开展现场指挥协调、制定救援方案、救援抢险、交通管制等应急处置工作。

  ④各成员单位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好现场人员防护工作。

  ⑤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关于交通管制、公交运营线路调整等影响公众出行的信息发布工作。

  ⑥其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

  (3)Ⅱ级以上应急响应。

  Ⅱ级以上应急响应工作经指挥部研判确定后,在前一级响应的基础上,根据上级应急机构的指示,由市应急委进行统一指挥与部署,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积极配合上级应急机构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指挥协调。

  启动Ⅲ级以上应急响应时,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为主,专业处置"的要求,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协调有关区(新区)、市有关部门(单位)提供人力、物资、装备、技术、通信等应急保障。

  (2)制订并组织实施应急救援或事件处置的方案,防止引发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及时掌握突发事件事态进展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将有关信息通报市政府新闻办。

  (4)协助市领导综合协调、指挥处置突发事件,传达并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应急委有关决定事项和市领导批示和指示。

  (5)其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

  事发地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在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的指挥或指导下,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应急救援和事件处置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市应急委和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2)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人力、物资、装备、技术等应急保障工作,维持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维护本区内社会稳定。

  (3)组织动员、指导和帮助群众开展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

  (4)其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

  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的指挥或指导下,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相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或事件处置工作,向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2)派出或协调有关领域的应急专家组参与事件处置工作,提供应急救援、处置事件、减灾救灾等方面决策建议。

  (3)其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

  5、现场指挥部与现场指挥官。

  启动Ⅲ级以上应急响应时,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官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执行总指挥兼任,现场副指挥官由市应急办、市政府新闻办和有关区(新区)应急委的负责同志分别担任。

  现场指挥官统一组织、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现场指挥官有权决定现场处置方案,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调度现场应急队伍。

  现场指挥部吸收事件涉及的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为成员。参加现场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在现场指挥部统一协调下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与突发事件有关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主动向现场指挥部提供与应急处置有关的信息资料,为实施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

  (1)执行上级下达的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任务。

  (2)负责提出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下达应急处置任务。

  (3)开展现场组织、协调、指挥等具体处置工作。

  (4)及时收集、掌握、反馈现场信息情况和提供现场新闻材料。

  (5)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6、处置措施。

  突发事件发生后,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按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处置工作需要,组织采取人员搜救、医疗救护、风险源控制、交通管制、设备和场所管制、基础设施抢修、市场秩序维护、治安维护、社会影响面控制等相应措施。

  7、响应升级。

  经应急处置,Ⅳ级突发事件事态仍难以有效控制,呈现蔓延、扩大、恶化趋势时,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及时报请市交通运输指挥部,进行应急响应升级。

  经应急处置,Ⅲ级以上突发事件事态仍难以有效控制,呈现蔓延、扩大、恶化趋势时,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应当及时报请市应急委,进行应急响应升级。

  8、社会动员。

  根据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危险程度、波及范围、人员伤亡等情况和应对工作需要,市、区两级政府及各新区管委会可发布社会动员令,动员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力量,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秩序维护、后勤保障、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等处置工作。必要时,报请上级应急机构支持。

  9、信息发布。

  (1)信息发布要求。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信息实行统一、快速、有序、规范管理。

  (2)信息发布机构。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发布。

  (3)信息发布内容。

  信息发布应明确事件的地点、性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救援进展情况、事件区域交通管制情况以及临时交通措施等。

  (4)信息发布方式。

  通过广播、电视、移动通信、气象信息发布平台、互联网平台(政府的网站、政务微博)以及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向公众发布信息。

  10、应急结束。

  突发事件及其次生、衍生事件造成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基本消除,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停止有关应急处置措施,撤销现场指挥部,采取或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事件反复或发生衍生、次生事件。

  (三)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

  应急结束后,事发地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应及时组织协调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消除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协调处理好有关工作。

  2、社会救助。

  应急结束后,由市民政局、事发地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参照有关规定执行,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协助。

  3、保险。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协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派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单位及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4、调查评估。

  (1)调查机构。

  较大级及以上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或由其指派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调查主体为:

  ①Ⅳ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或由其指派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②Ⅲ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由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指派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③Ⅱ级、Ⅰ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由上级应急机构牵头进行调查。

  (2)调查要求。

  应急状态解除后,现场各应急处置部门应整理和审查所有的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总结和评价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和措施。必要时,提出修订本预案建议,并及时做出书面报告。

  (3)总结评估报告内容。

  ①发生事件的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②事件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分析与评价。

  ③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

  ④事件责任认定及对事件责任人的处理建议、结果等。

  ⑤总结事件的主要处置经验、教训和防范整改措施等。

  5、恢复与重建。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结合调查评估情况,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组织制定恢复与重建计划,及时恢复社会秩序,修复被破坏的设施。

  四、应急保障

  (一)人力资源保障

  各应急救援职能部门平时要不断加强各自应急救援、工程抢险队伍的各项建设,并通过经常性的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能随时承担应急救援、抢险任务。

  (二)经费保障

  市、区财政部门应保障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费用,建立应急经费快速拨付机制。

  处置突发事件所需财政经费,由市、区两级政府和新区管委会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

  (三)物资保障

  相关成员单位应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深府办函〔2011〕87号)有关要求,加强应急物资日常储备,建立应急物资生产能力、技术储备、产品储备信息数据库,加强相关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储备。制定应急物资调拨、配送方案,并建立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根据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特点,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救灾物资,并加强应急装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

  (四)医疗卫生保障

  市卫生计生委建立和完善全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和医疗卫生救援体系,组建医疗专家队伍和应急医疗救援队伍,组织储备医疗救治应急物资,开展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演练。

  (五)交通运输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期间,市交通运输委制定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方案,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应急联动机制,保障紧急情况下的综合运输能力。必要时,可紧急动员和征用社会交通运输工具。根据现场需要,市公安交警局对突发事件现场及有关道路实行交通管制,维持应急处置期间的交通运输秩序,必要时开设应急救援通道。

  (六)治安保障

  市公安局制定相应治安应急预案,负责制定突发事件状态下维持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集结、布控规划、执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

  (七)人员防护保障

  现场应急工作必须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参加现场应急工作的指挥人员应按有关规定配带具有明显标识的专业防护服装及装备。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充分考虑对人员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和所有危害种类,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方案,配备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安全防护设备,严格执行参与应急工作有关人员进出现场的管理程序。

  (八)通信和信息保障

  市经贸信息委牵头负责,会同各成员单位建立和完善通信网络,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为各应急单位提供多样化、高效率的通信方式,确保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通信网络通畅。

  (九)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各成员单位根据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需求,配备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设备,建立应急装备、救治药物和医疗器械等的储备、维护、保养和调用制度,以及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情况的档案管理制度。

  (十)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市规划国土委负责制定全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市民政局、应急办(地震局)分别负责指导和检查室内、室外(地震)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工作。应急避难场所的归属单位负责场所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由民政部门负责灾时统一协调使用和管理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的归属单位应按照要求设置各种设施设备,划定各类功能区,设置规范的标志牌,储备必要的物资,建立健全应急避难场所维护、管理制度和灾时应急预案。

  (十一)科技支撑保障

  由市科技创新委牵头负责,市经贸信息委配合,采取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关机构等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研究制定促进应急产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本地产学研机构和有关企业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

  (十二)气象服务保障

  市气象局负责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根据应对事故的需要,提供事发地区的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并加强对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警,为处置道路交通突发事件提供气象服务和保障。

  (十三)法制保障

  在突发事件发生和延续期间,市政府依法发布紧急决定和命令。市法制办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法律意见。

  (十四)其他应急保障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完成其他相关应急保障工作。

  五、监督管理

  (一)应急演练

  各相关单位不定期开展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市应急办负责规划、组织和实施跨区域、跨系统的市级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各单位应急处置能力。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演练或单项应急演练,加强对基层部门(单位)的检查和指导。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应急演练的综合管理工作,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综合应急演练。

  (二)宣传教育

  相关成员单位各区(新区)、市相关部门(单位)应当开展面向内部、面向社会的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海报、互联网以及安全实景模拟教育基地等多种载体,开展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宣传教育,让公众掌握应对道路突发事件避险、互救、自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培训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定期组织救援专业队伍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和研讨,提高应急处置、突发事件调查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四)责任与奖惩

  市应急委根据调查报告,提请市委、市政府对在处置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中做出贡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对在处置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中瞒报、漏报、迟报信息及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六、附则

  (一)部门应急预案目录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根据本预案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制定相应预案,并报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应急办备案。

  (二)预案管理

  1、预案修订。

  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并报市人民的政府审定:

  (1)相关成员单位职能发生重大变更,或在施行中发现重大问题和缺陷。

  (2)专家评估提出重大修改建议等。

  各成员单位负责修订和完善相关专项预案,并报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审核。如成员单位的应急工作负责人和联络员联系方式发生变动,应及时作变更报送。

  2、预案审定。

  本预案由市人民的政府审定。

  (三)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是深圳市应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预案体系中的综合预案,由市交通运输委牵头制定和解释。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处理在学校食堂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性事件,建立完善有效的应急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特制定学校食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

  学校食堂突发事件是指在学校食堂正常工作状态下突然发生的火灾、食物中毒、传染病以及其它事件。

  二、处理学校食堂突发事件的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加强食堂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学校食堂安全预防工作,避免师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学校食堂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处理学校食堂突发事件的相关措施,定期检查、了解学校食堂安全防范工作的运行情况,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2、如遇突发事件,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果断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3、负责突发事件处理的具体协调、组织和实施工作,确保各项行动顺利进行。

  4、保证通讯畅通、做到报警及时、迅速,准确传递各种信息。

  四、突发事件的预防

  1、确保突发事件预防工作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导、层层落实、分区分块、责任明确”的目标。

  2、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食堂各项安全工作制度。组织突发事件预防教育学习(如:防火知识培训、食品安全检查培训、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等)活动,培养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3、对食堂内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排查,专项汇报,及时解决,并做好相关记录。真正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落实、有排查、有反馈。

  五、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

  (一)火灾

  1、当接到火灾信息后,分管领导应迅速赶赴现场,察看火情,同时向学校食堂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2、 分管领导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灭火,疏散学校及其他人员,指导灭火人员选择适当的灭火工具进行灭火。如果火势难以控制,应及时拨打火警“119”报警。

  3、尽快切断临近电源。

  4、学校食堂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接到火灾报告后,应尽快赶赴现场,组织灭火工作,并积极联系其他相关部门,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5、火势扑灭后,组织人员查明事故原因,做好事后处理工作。

  (二)食物中毒

  1、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A、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饮食服务中心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工作实际,汲取发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教训,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B、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画、安全教育等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关卫生知识,把食品卫生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当中。

  C、食品索证、用餐留样,餐具及时消毒,确保食堂食品卫生安全。

  2、发生食物中毒的处理程序

  A、通报

  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分管领导应立即向学校食堂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联系校医院做好抢救准备,情况严重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处理安排

  分管领导:在学校门口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说明中毒的基本过程。

  领导小组成员:召集、带领医生到指定地点紧急救护;就近安排和集中中毒人员,做好安置工作。负责保护现场,组织事故调查,处理临时紧急任务。

  3、原因调查

  ①保护现场,对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可疑食物取样,封存留样;

  ②将留样食物和现场提取到的`食物样品送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技术鉴定;

  ③分析原因,根据现场调查和技术鉴定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吸取教训。

  4、情况汇报

  根据事故处理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将中毒原因及处理情况上报学校,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三)传染病

  1、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常见传染病的病状、传染途径或方式、预防传染病的常用方法等)。

  2、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3、做好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工作,关注社会媒体对传染病的社会公告及防治信息。

  (四)其它突发事件

  其它突发事件是指学校食堂发生的水、电故障及其它建筑事故。此类事件发生时,分管领导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抢修,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尽快处理。重大事故要上报学校食堂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协调处理。

  六、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实行。

  A、外来人员进出学校登记制度

  B、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特制订学校登记制度:

  1、认真做好来访人员登记工作,并填写会客单。来访本校教职员工请与被访用内线电话联系,确认后方可进校。

  2、上级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校检查、联系工作,当天值班教师应认真验看其工作证(介绍信),做好登记,并与带班领导联系。

  3、严格把守校门,拒绝一切外来推销人员进入校内。

  4、教师不得带外来人员进校,会客一般安排在校门口。

  5、学生在校期间不得随意自由进出校门,如遇特殊情况,应凭班主任开具的出门证经带班领导批准方可外出。

  6、重大节假日,外来人员未经带班领导允许,不得进入校园。

  7、被允许进校车辆必须按指定位置停放。

  8 、携带公物出校必须主动出示有关部门的证明,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后,方能离校。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

  为加强行政机关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形成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市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北京市商业法规监督检查办公室(以下简称执法办)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执法办在办公区域内,发生火灾事故、群体上访、斗殴、盗窃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造成(或可能造成)工作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和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维护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为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映及时、措施果断,职责明确、加强合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总体原则。

  三、应急处置机构

  执法办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在上级应急处置工作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一)组织机构

  工作小组组长由执法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担任,成员为各科负责人。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划分

  1、组长职责:

  (1)领导工作小组工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建设,预案启动、终止和现场指挥。

  (2)负责与上级应急处置工作组,局机关有关处室的协调,组织力量处置在办公区域内发生的突发事件。

  (3)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检查、督导预案的执行。

  2、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分管工作内涉及突发事件有关的信息报送、原因分析、事件隐患排查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

  (3)检查分管工作内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4)完成上级领导和组长交办的其他事项。

  3、成员职责:

  (1)落实上级领导和工作小组作出的方案、决定。

  (2)根据职责分工,带领本科人员完成预定任务,并配合其他科完成相关工作。

  (3)教育培养本科人员树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4)组织落实工作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4、办公室职责:

  (1)落实上级领导和工作小组作出的方案、决定。

  (2)及时修订执法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报工作小组研究决定。

  (3)收集、综合分析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

  (4)负责执法办人员应急安全教育和演练工作。

  (5)向上级工作组汇报预案的执行情况,报送相关信息。

  (6)完成上级领导和工作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机构设置

  1、救援工作组由执法办一科、二科人员组成,分管领导为组长;负责组织抢险救援、控制事态发展。

  2、疏散救护组由执法办三科人员组成,分管领导为组长;负责组织疏散人员、救护伤员。

  3、信息工作组由执法办法制科人员组成,分管领导为组长;负责信息收集、报送、通知和联络。

  4、后勤保障组由执法办综合科、财务科人员组成,综合科科长为组长;负责应急物资准备、检查楼内供电设施安全、提供车辆保障等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

  一、目的

  当酒店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各部门能够统一、有效的及时行动,采取措施应对,将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突发事件的定义

  影响酒店经营秩序,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如火灾、爆炸、地震、死亡事故、大面积停电、洪水、中毒等。

  影响酒店经营秩序,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如聚众闹事、斗殴、行凶、自杀、抢劫绑架、防台、防汛、客人死亡、电梯困人重大盗窃案件等。

  三、机构设置及职责

  为更好的保障酒店安全,落实责任,酒店就突发事件处置成立三级组织机构。一级由酒店总经理及各部门经理组成;二级由部门经理及本部门各基层管理人员组成;三级由各部门各区域最高负责人组成。 酒店突发事件处理指挥部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副总经理、值班经理调度:保安部经理成员:各部门经理注:当指挥部出现成员休假情况,由当值期间最高负责人替补。

  职责:

  1、当酒店发生1级突发事件时,应迅速成立酒店突发事件处理指挥部,各成员在接到通知后,除在现场处理该事件成员外,其余人员必须及时按要求赶赴指定地点集合。(由总指挥根据事件性质及事发现场情况决定集合地点。)

  2、各成员集合后,必须及时了解事件起因经过、发展过程、目前情况,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综合分析,快速出台解决问题办法。

  3、由总指挥对各成员进行分工,接到任务后,各成员立即开展应急工作。

  4、事件处理结束,由指挥部处理善后事宜。

  指挥部下辖酒店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酒店突发事件处理指挥部总指挥副组长:酒店各部门经理、当值经理成员:所有当值员工职责:

  1、接到酒店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命令后,立即按要求开展各项应急工作。

  2、各副组长(或副组长指定人员)负责指挥、协调本部门员工开展应急工作,并及时将工作进程向总指挥汇报。

  3、负责善后收尾工作。 部门突发事件处置指挥小组

  组长:当值经理、部门当值最高负责人、保安部当值最高负责人成员:本部门各管理人员、保安部当值主管(领班)

  注:当处理指挥小组出现成员休假情况,由当值期间最高负责人替补。职责:

  1、当酒店发生二级突发事件时,应迅速成立门部门突发事件处理指挥小组,各成员在接到通知后,除在现场处理该事件成员外,其余人员必须及时按要求赶赴指定地点集合。(由组长根据事件性质及事发现场情况决定集合地点。)

  2、各成员集合后,必须及时了解事件起因、发展过程、目前情况,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综合分析,快速做出解决问题办法。

  3、由组长对各成员进行分工,接到任务后,各成员立即开展应急工作。

  4、一分钟内成立由本部门员工组成的应急第一力量,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

  5、事件处理结束,由小组处理善后事宜。

  6、由组长负责将整个事件向酒店分管副总、总经理作书面报告。 区域突发事件处置小分队

  队长:事发区域最高负责人、当值经理、保安部当值主管(领班)成员:事发区域其他管理人员职责:

  1、当酒店发生三级突发事件时,应迅速成立区域突发事件处置小分队,各成员在接到通知后,除在现场处理该事件成员外,其余人员必须及时按要求赶赴事发现场。

  2、各成员集合后,必须及时了解事件起因、发展过程、目前情况,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综合分析,快速做出解决问题办法。

  3、由组长对各成员进行分工,接到任务后,各成员立即开展应急工作。

  4、一分钟内成立由本区域员工组成的应急第一力量,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

  5、事件处理结束,由分队处理善后事宜。

  6、由队长负责将整个事件向部门经理作书面报告。

  四、事件分级

  参照国家法规,结合本酒店实际情况,按三级划分。

  一级:涉及到整个酒店或后果会影响到酒店的安全事故,由酒店突发事件处理指挥部处理;在指挥部成员到达之前,由值班经理、保安部当值最高负责人负责前期处理。

  二级:影响局限在部门的安全事故,由部门突发事件处置指挥小组处理;

  三级:酒店局部小范围事件,由区域突发事件处置小分队处理。

  五、突发事件处理纲要

  总则:处理要及时、有效,将影响、损失降到最低。细则:

  1、及时控制现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恶化;

  2、控制住事态后,必须及时了解事情详细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3、情况不明了或无法了解到情况,必须及时根据事件性质通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到场处理。

  六、操作程序

  (一)、接案和报案程序

  1、一旦在酒店发生刑事、爆炸、地震等突发事件,要迅速将案情报告保安部,报案程序为三种:

  (1)员工报案:

  发现案情的员工必须立即向保安值班室报告(报警电话:3003)简明扼要说明事发时间、地点、起因、过程、现状和报案人部门、姓名。报告必须符合c事实,严禁虚报、谎报。

  (2)宾客报案:

  任何接到宾客报警的部门:如总机、房务中心、大堂副理,必须按记录的五个要素(时间、地点、起因、过程、现状)问清再将情况报保安值班中心。

  (3)消防监控中心监控设备发现案情:

  应立即通知当班主管或领班及保安巡逻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跟踪录像,封锁现场,为解决事情提供第一手资料。

  2、当保安部确认事件发生时,由保安部当值最高负责人按事件分级直接通知相关部门或指令总机值班人员以最快的方式通知有关部门。指令为:我是保安部xxx,现xx区域发生重大事件,请按规定立即通知下列部门:xx部、xx部、

  3、总机值班人员接到指令后,立即使用电话按要求通知有关部门。

  4、保安部在通知总机执行指令时,同时视事件情况及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需要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汇报求助。

  5、总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间内,必须发挥联络中心作用,冷静、准确、快速传达指令,保证信息畅通。

  如突发事件造成酒店内部通讯中断,必须及时利用外线手机、对讲机、酒店应急广播、手持扩音喇叭、指定专人通讯员负责通讯等工具、方式进行报案及通报工作。

  (二)、疏散和救护

  1、划定疏散安全区域,指挥部根据酒店建筑特点和周围情况,指定酒店停车场、员工通道为疏散安全区域。

  2、根据情况由疏散范围内员工接指挥部指令后,至现场指挥疏散人员,并向客人通报简情,消除恐慌情绪,疏导宾客安全、迅速离开事发地点到指定地点集中。

  3、立即启动疏散区域消防广播、警铃,提示客人配合疏散。

  4、疏散救护责任到人,专人负责疏散工作,专人负责疏散清理工作,以边疏散边清理为原则。疏散区域部门负责清点、核对疏散人数。

  5、现场救护

  (1)人财部携带简单救护工具在现场对疏散人员进行简单护理,重症人员必须及时通知医疗部门进行救治或安排车辆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2)非火警时,对受伤或行动不便人员应从消防电梯(员工电梯)转移,或由工程部人员开专梯转移。火警时,安排人员从安全通道撤离。

  (3)前厅部接到通报后组织车辆停于大厅门口等待运送伤员。

  (三)、应急处置小组

  1、听从指挥部的指令,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赶赴现场,控制事态;

  (2)接指令疏散现场人员;

  (3)封锁事发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4)封锁酒店各出入口,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5)抢救、保护酒店、客人财物。

  (四)、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部门的反应

  1、保安部

  (1)接到报案后,通过电话或对讲机通知保安主管及领班携带相关器械迅速赶赴现场;

  (2)通报保安部各岗位简情,保持对讲机通讯畅通;

  (3)保安监控室严密监视案发现场和各出入口,进行跟踪录像;

  (4)保安部保留值班监控室、车场二个岗位,其余人员前往事发现场协助处置;

  (5)参加处置小组的主管、领班、巡逻员做好保护现场的工作。

  (6)及时了解现场情况,掌握事件动态并向处置指挥部门汇报。

  (7)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局面,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2、事发区域部门

  事发区域负责人接到通报后:

  (1)本部门员工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2)现场工作人员要注意观察,发现可疑的人和事立即报告。

  (3)主管及服务员按指挥部指令进行人员疏散,引导宾客迅速离开事发地点到

  指定地点集中。

  (4)参加处置小组的人员应做好保护现场的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进出现场。

  3、前厅部

  (1)本部门员工坚守岗位,防止趁乱打劫。

  (2)安排好酒店车辆停于大门口,做好出车准备,随时运送伤员。

  (3)如事发区域在本部门,应做好保护现场工作。

  (4)安排大堂副理在门口接应政府职能部门到来。

  (5)安排人员在每个疏散口引导宾客疏散到安全区域。

  (6)安排行李员控制电梯,协助财务转移财务资料及现金等物品。

  4、工程部

  (1)本部门员工坚守岗位,做好重大事故时启动、关停设备的准备。

  (2)指派一名主管迅速赶赴现场,控制现场的电源及设备(根据情况),该切断的要及时切断,并解决现场的必需照明。

  (3)各机房工作人员要注意观察,发现可疑的人和事要立即报告,并严防破坏。

  (4)视事故情况,指令关闭空调装置和煤气总阀。

  (5)指派电梯工将客用电梯降到底层,并切换消防电梯以便运送伤员及抢险人员。

  5、行政部

  (1)组织办公室人员带好急救医药用品赶赴现场。

  (2)如有客人员工受伤,负责救治并记录。

  (3)必要时协助指挥疏散人员。

  6、财务部

  (1)出纳员包括前台、夜审、各营业场所收银员收好现金、账册,并锁进保险柜,随身保管好保险柜钥匙。

  (2)客人贵重物品寄存钥匙,应专人随身保管,必要时在保安的'协助下转移。

  (3)组织人员待命,协助医务室救护伤员。

  7、餐饮部、客房部

  (1)营业时间应尽可能不要惊扰客人,以免发生混乱,服务员要保管柜台钱账,同时尽最大能力防止漏账。

  (2)根据指挥部指令关闭煤气电器设施,疏撒客人以安全通道撤离。

  (3)如事发区域在本部门,请做好保护现场的工作。

  (4)控制现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8、销售部

  销售部接到通报后,应带领部门员工赶到疏散安全区域协助维持秩序,并协助前厅部做好客人安慰解释工作。

  9、发现者报告人员

  发现者报告后,必须在现场等待,视情况制止或仔细观察事件的发展,直到酒店领导或保安人员到来,并继续配合处理有关事务。

  10、要求

  (1)处置、救护小组人员必须按照指挥部要求,快速反应,规范行动。

  (2)必须及时有效控制现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积极救护伤员,认真保护现场。

  七、各类常见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措施

  Ⅰ目的

  为了最大限度制止抢劫事件的发生,以及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挽回因抢劫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故制定此应急方案。

  Ⅱ程序

  发现可疑人物并报告:任何人发现可疑人物,必须首先通知在场的保安员,或拨打电话(8119)通知保安中控中心。

  确认:由保安人员到现场确认,如果可疑人物正在实施犯罪,应立即制止,并且立即报告总经理或值班经理,保安监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应密切注意对现场录像的情况。报警:根据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人的指示,保安部拨打“110”报警。警戒线:保安部封锁犯罪现场的楼层,同时控制现场各出入口,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疏散:由保安部协同其他部门组织客人疏散至安全区域。

  堵截:酒店员工必须向保安人员提供疑犯的相貌特征,由保安员具体实施围捕,其他部门配合,在堵截疑犯同时应注意截留被盗物品,以获取物证。保护被抢劫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围捕可疑人员时,应注意被抢劫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被疑犯劫为人质。当客人被疑犯劫为人质时,保安人员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言语不要过激,并耐心劝说犯罪人员放下凶器,不让事态扩大以免暴力行为发生。等待警方人员到达现场。抢救:一旦发现有人受伤,由酒店医务人员现场实施抢救,如伤情严重由保安监控中心或医务人员拨打“120”向急救中心求救。保护现场:保安人员在抢劫事件后,应在犯罪现场拦好一定范围的警戒线,控制各出入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禁止无关人员移动任何物品、拍照、摄像、采访。发布消息:由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人向外发布消息或接受记者采访,其他人无权向外发布。

  善后处理:

  由酒店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进行。

  Ⅳ抢劫事件的预防

  发现可疑人员,保持密切关注及询问,尤其注意是否携带凶器。对携带凶器人员必须及时通知保安人员携带防护工具到达现场。

  通知部门最高负责人,有针对性组织员工到达现场,便于疏散人员和围困犯罪份子。

  嫌疑人一旦有犯罪企图,立即疏散、通知被抢劫对象,同时通知保安人员到达现场制服罪犯。

  2、绑架事件

  Ⅰ目的

  保护客人和员工的生命安全,维护酒店正常营业秩序。

  Ⅱ程序

  任何人发现绑架事件,应立即报告就近的保安人员或通知监控中心。报告、报警:

  1立即报告总经理或值班经理。

  2根据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人,报“110”。采取紧急安全措施:

  1保安监控中心监视绑架现场,注意绑架者行踪和事态变化。

  2事发现场员工要向保安提供绑架者的相貌特征,具体所处位置或逃离方向。

  3用对话,口头答应绑架者要求等方式,稳住绑架者。 4用攻心术迫使绑架者放弃绑架,达到营救人质的目的。

  5等待警方特别处理。警方人员到达酒店,进出口保安或行李员应立即带至事发现场,由事发现场保安和员工向警方人员介绍情况。

  抢救:由酒店医务人员就地紧急抢救伤者或打“120”请求救护。

  现场保护: 1保安用专用绳带圈围事发现场,不准任何非相关人员进入。 2事发现场的任何物品和证实已死亡的人员要保持原样,不准搬动。 3在得到警察和保安部的通知后,再清理现场。

  取证:

  1保安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摄像取证工作。

  2搜集绑架者的犯罪工具和遗留的其它物品。 3保安人员要做被害人的陈述笔录。

  4保安人员要做旁证的询问笔录,旁证要两人以上。若证人不愿做笔录,要留下其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

  5保安人员做各类笔录时,必须要有两位以上保安在场。

  善后处理:由酒店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进行。

  Ⅳ绑架事件的预防

  发现可疑人员,保持密切关注及询问,尤其注意是否携带凶器。对携带凶器人员必须及时通知保安人员携带防护工具到达现场。

  通知部门最高负责人,有针对性组织员工到达现场,便于疏散人员和围困犯罪份子。

  嫌疑人一旦有犯罪企图,立即疏散、通知被绑架对象,同时通知保安人员到达现场制服罪犯。

  3、斗殴事件

  Ⅰ目的

  保护酒店客人和员工的人身安全,维护酒店利益。

  Ⅱ程序

  任何人发现聚众斗殴,应立即报告就近的保安人员或中控中心,电话(8119)。报告、报警。

  1.立即报告总经理、值班经理。

  2.根据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人,报“110”。

  采取紧急安全措施。

  1.保安人员立即到场,通过说服制止斗殴。

  2.斗殴双方不听劝解,并威胁到客人、员工的生命财产及酒店财产时,保安人员可用电警棍、网罩等工具强行制止斗殴,防止事态的扩大。

  3.现场人员应向保安提供斗殴者的相貌特征,逃离方向等方便于保安堵截斗殴者。

  4.协助警方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疏散:

  疏散事发地的客人和其他无关人员。抢救:

  伤员由酒店医务人员就地急救或根据需要拨打“120”。现场保护:保安人员控制各出入口,并有专用绳带圈围现场,严禁闲杂人员进入。保持现场原样取证:

  1.保安对现场照相、摄像。 2搜集斗殴者的凶器。

  3.保安人员要做证人的询问笔录,证人要有两人以上,若证人不愿留下笔录,请其留下姓名,联系地址和方式等。

  善后处理:

  由酒店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进行。

  Ⅳ斗殴事件预防

  及时关注酒店区域人员状态,发现气氛不对,应及时对当事双方进行劝阻,抚慰当事人情绪。

  通知保安人员到达现场,并视双方人员数量,结合现场状态,决定是否进行人员调集,震慑当事双方。

  4、自然灾害Ⅰ目的

  保护客人和员工的生命安全,维护酒店正常营业秩序。

  Ⅱ程序

  1.当水灾、雷击、暴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消防中心应马上确认受灾范围,并通知大堂副理、值班经理组织各部门值班人员对部门辖区内的受灾情况进行清查。

  2.确认受灾范围。

  3.应急处理,防止因自然灾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4.消防中心告知总机通知总经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其他成员赶到指定区域,成立救灾指挥部,指挥各部门人员消除灾害,恢复营业。

  5.各部门应对辖区内的电、气、油进行清查,防止出现泄漏引发火灾,发现存在隐患时应通知工程部立即关闭,严防自然灾害事故引发火灾。一旦出现火警,立即按“火灾应急预案”处理。

  6.因灾害事故导致设施、设备严重受损时,若存在安全隐患,如:幕墙或顶棚玻璃坠落、屋顶水池漏水等,应立即对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面区域进行封锁,工程部安排紧急抢修,排除二次灾害隐患。

  7.出现以上紧急情况,若需疏散人员,由救灾指挥部确定疏散路线并组织疏散。

  8.事故报告。

  9.各部门在受灾清查、处理结束后,把情况汇总到酒店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由酒店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出具事故报告。

  善后处理

  由酒店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进行。

  Ⅳ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1.酒店行政办公室应及时收听气象部门播报的气象信息,并根据信息通知酒店各部门。

  2.酒店各部门接到通知后,根据本部门情况,合理制定操作程序应对。

  3.相关部门应联合对酒店进行安全巡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4.紧急停电事件Ⅰ目的

  保护客人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酒店正常营业秩序。

  Ⅱ程序

  工程部应及时致电电力公司,了解停电情况及恢复供电时间。

  2.保安部应及时安排人员至酒店大堂,维护大堂秩序。

  3.当值AM应及时安抚客人情绪,告知客人停电原因及大概恢复供电时间。

  4.各部门应及时安排人员对本区域进行安全巡查,防止有人乘机不轨。

  5.保持各通道畅通,无物品摆放堆积,避免因光线不足,导致客人发生碰撞、摔跌。

  6、聚众滋事事件

  Ⅰ目的

  此类事件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危害,力求将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以维护酒店的正常营业秩序,保护客人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Ⅱ程序

  发现聚众闹事者及报告。

  1.任何人发现可疑人物,必须先通知在场的保安人员,拨打(8119),通知保安监控中心。

  2.确认。由保安人员到场确认,并立即报告保安主管。 3.劝阻和平息。

  在还未造成任何后果之前,劝阻闹事者离开事件现场,甚至可以采取各种措施终止事件发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7

  一、指导思想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我校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维护教育系统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及预警机制。

  二、校园突发事件概念

  校园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具有突发性的,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及学校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危害的各类紧急情况,如: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建筑物倒塌、师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踩踏挤压、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事件(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游行、非组织的政治活动等)、影响重大的.治安案件、自然灾害事故等。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注重教育引导,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的排查、整改和调处机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把校园突发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避免造成学校教学、生活秩序的混乱。

  (二)分级负责,逐级管理。如发生突发事件,将按分级负责,逐级管理的原则,由所属专业部或职能部门牵头,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三)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如发生突发事件,所属专业部或职能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学校领导要立即深入第一线,了解情况,掌握局面,开展工作,妥善处置,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

  (四)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引导师生和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以防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五)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经费保障、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在预测学校将要发生或处置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决定和部署学校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

  3.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及时协调与其它部门的关系;当突发事件超过学校处置能力时,要依程序向市教育局及上级部门汇报,请求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4.部署和总结学校预防及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相关工作。

  五、奖惩措施

  对在校园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学校将进行表彰。对因责任心不强,擅离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上级组织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各种应急预案

  (一)火险应急预案

  迅速组织相关人员携带消防灭火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2.楼内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打开楼房的所有大门,关闭电源,打开应急灯。

  3.住校值班人员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组织人员疏散。

  4.通讯联络组成员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为:“岳阳市花板桥路四化建中南工业学校由于XXXX原因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抢救)”,待对方询问完毕后才能挂机。

  5.在向市教育局领导汇报的同时,委派人员等待引导消防车辆;门卫值班人员打开学校大门;如情况需要,电工负责关闭学校总电源。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下发的文件精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好学校突发事件后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障全园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二、实施目标

  1、 建立预警机制,对我园的现有设施要进行全面检查,对不安全隐患要采取措施进行及时整改,达到安全标准,防患于未然。

  2、 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控制机制,做到遇事不慌,指挥体系顺畅,应急人员落实到位。

  3、 组织指挥机构健全,应急人员落实到位,职责明确,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底,确保师生人员的财产生命安全,减少社会的负面影响。

  三、 应急事件的原则

  1、统一指挥的原则。学校健全应急事件统一指挥系统。由校长全面指挥,其它领导成员分工合作,各职能部门按其职现范围做好应急的本职工作。

  2、 分级管理的原则。我园对应急事件要统一指挥,统一布控,分级管理,从上到下,各行其是,各负其责、从上层领导到中层干部,从年组长到班主任教师,从后勤到各办公室。人人都有防范意识,层层都有管理网络。

  3、资源整合的原则。我园对应急事件的发生要充分做好事前的准备应急工作。如: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等。疏散撤离的通道路线、场所。做到:领导指挥到位,组织人员到位,各种设施到位,安全防范到位,通讯信息到位。

  4、及时报警的原则。及时向救护部门报告,向上级部门报告。

  5、责任追究的'原则。我园必须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预防。凡是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必须层层追究责任。

  四、应急组织机构

  总指挥:xxx副总指挥:xxx成 员:教研组长 各班级教师 后勤人员

  五、 应急事件预案

  (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幼儿园一旦发生火灾,立即起动指挥系统。由通信组向消防中心拔打119,及时发出火警信事号,使消防人员和车辆及时赶到火灾现场,通信组要把火灾的发生和抢求过程情况及时记录和拍摄下来,并及时报道火灾情况,记录火灾的全过程。

  2、保卫组要将现场保护起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配合消防和公安人员,调查火灾的起因,保护好学校财产和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做好警卫工作。

  3、抢救组要在火情发生后及时切断电源,立即起用现有的消防器材,组织人员立即抢救学校的贵重物品(如:多媒体设备、财务室的帐目、档案、乐器设备、体育设备等)如有被困师生抢救人员要首先抢救被困人员,但要保证人身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抢救组人员要作好自身的防护准备工作。

  4、运输组要在火情发生后,要将抢救出来的设备物品及时运到安全地带,并配合救护人员将伤员运送到医院进行救护,配合疏散将师生护送到安全地带。

  5、疏散组要在火情发生后,马上组织人员打通疏散通道,并组织师生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保证不发生遗留人员。要配合班主任教师清点班级人数如发生特殊情况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妥善处理好应急事件,要熟知撤离的范围,路线和场所。

  6、学校的指挥系统要发挥职能作用,做到人员到位,组织到位,设施到位,防范措施到位,善后处理到位,消防配合到位,确保学校的财产和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

  (二)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1、幼儿食物中毒事件,一线教师一经发现要立即向领导报告,领导和保健医生要及时赶到现场,根据中毒情况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幼儿送往医院。

  2、幼儿园幼儿的保卫人员要保护好现场,要及时调查中毒原因,并形成书面资料,保存好食品证物,并送交有关部门进行检验,事情重大要及时向公安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待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3、幼儿园行政部门要组织全(园)师生(幼儿)对食品卫生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夏季天气炎热,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幼儿不吃零食,不吃发霉食物,不喝生水,把住病从口入关。

  4、幼儿园通信报道组,要及时将学校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的情况及时记录和拍录,形成资料,归档备案,为调查处理供依据。

  (三)幼儿园大型集体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幼儿园搞大型集体活动(如参加举办运动会、文艺汇演、参观、公益劳动等)要认真做好组织工作,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妥善安排好保卫人员,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教育学生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2、在大型活动中一旦突发意外事件,领导要及时赶到现场,根据事故,妥善处理,组织实施指挥救护系统,把事态影响降到最低,把损失降到最低,做到不慌不乱,井然有序,措施得当。

  3、大型活动中的突发事件要及时记录,情况一定要弄清楚,实事求是,事情重大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追究责任,吸到教训,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

  (四)幼儿园发生重大传染病的应急预案。

  1、幼儿园一旦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学校主管领导首先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防疫部门,及时报告。准确报告传染病的症状,发病对象,年龄结构,人员数量,请示应急措施。

  2、幼儿园对传染病要采取应急措施,组织指挥系统,及时防护、隔离病源、配合有关部门调查传染病因。分清类别。做好隔离、疏散、消毒、治疗、统计记录、防范、教育等项工作。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幼儿园行政部门、保健医生和教师要针对发生的疫情做好宣传防护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家园栏、宣传画、家长会等大力宣传卫生常识,注意传染病的发生与防治。

  4、幼儿园把防治甲型流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旦发现(幼儿)发高烧要立即通知家长,并将一旦诊断流感,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防疫部门进行报告请示,并立即做好园内的防范、隔离、消毒工作,遵照上级的批示做好(幼儿)家长的思想和社会稳定工作。

  (五)幼儿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1、幼儿园孩子小,所以一定要把我园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幼儿园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幼儿园的安全保障,绝不能麻痹大意。领导要经常检查幼儿园的设施情况,对不安全隐患一经发现要及时整改,力急达到规范化标准。

  3、幼儿园的教师要时刻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检查和发现幼儿学习用品的桌椅用品,活动室的场所门窗、地面、玩具、睡觉时的床铺、被褥,吃饭时的餐具、食品等有无异常情况。一经发现要及时报告,妥善处理好,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4、幼儿园一旦发生应急事件,幼儿园首先要及时向领导报告,说明情况,及时指挥和组织有关人员妥善解决,做到及时准确,妥当无负面影响,根据事情的性质和后果,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其责任,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此类或类似事件。

  六、幼儿园突发性安全事故处理步骤

  1、事故报警:幼儿园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积极做好师生自身保护和救助工作,学校领导向教育局报告,必要时还要报警。报警内容:事故单位、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危险程度、师生伤亡情况、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2、紧急疏散和现场急救:事故发生后,幼儿园有关责任人应立即根据现场事故发生的情况,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将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控制事态发展,抢救受伤师生;现场救助人员在施救前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施救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措施进行,实施救死扶伤,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同时注意保护现场,严禁幼儿参加救护活动。

  3、事故处理:学校立即启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必须即刻到达事故第一现场,指挥或指导、协助有关班级进行事故处理,并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七、实施要求

  1、学校教师要确保安全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始终把维护稳定、确保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根据幼儿园实际,不断完善学校的应急预案。

  3、要不断完善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幼儿园安全工作机制,健全制度,落实措施,要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确保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要按照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反应工作流程。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火灾、群体性活动安全事故、房屋倒塌、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恐怖等),保障师生安全,减少损失,维护校园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与职责

  (一)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校长担任,其成员有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工会领导组成(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居安思危,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的安全状况及动态,提出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对策和措施;在市教体局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二、临时现场指挥部

  学校一旦出现火灾、群体性活动安全、房屋倒塌、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恐怖等紧急情况后,学校负责人、各部门领导和教师应迅速到达现场及相关的工作岗位,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组成临时现场指挥部,组织、安排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抢救、自救和疏散工作,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抢救及现场处置工作。必要时镇党委政府、市教体局可派有关领导直接参与学校临时现场指挥部的工作。

  三、应急预案

  (一)、校内发生火灾漏电、房屋倒塌等紧急情况预案

  1、切断电源。(总务、后勤人员负责)

  2、发生火警,先以灭火器扑灭;火势蔓延,急打“119”;房屋倒塌且有人员被埋入,急打“110”,并有组织地进行抢救。(指挥:校长)

  3、迅速向有关负责人报告。

  4、开通全部安全通道,学校教师、门卫和其它员工组织学生有序撤至安全地带,并阻止学生救火救灾。(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负责指挥)

  5、配合消防、医院等单位,做好自救工作。(校长室负责)

  6、尽可能保护现场,做好涉及本案的有关证人证词记录。(总务处负责)

  (二)、学校食堂发生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各班主任、带班领导、老师应马上报告校长或有关负责人、校长办公室。

  2、迅速与当地卫生院取得联系,采取就地救护。

  3、由校长或有关负责人就事态情况迅速组织采取救护措施。

  4、对食堂中的预留食品、蔬菜样品由食堂主任负责送交总务处,由总务处对这些预留样品实行封存。

  5、校长或有关负责人就事态发展情况迅速与家长联系,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校外不法人员进入校内实施暴力或抢劫事件应急预案。

  1、来人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门卫应力加阻止,不得放行。

  2、来人已强行闯入校内,门卫追赶不及,应立即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及时将闯入者查清逐出。

  3、校内发现不法分子袭扰、行凶、行窃、斗殴、抢劫、劫持人质、放火、破坏公私财物等,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

  ①迅速报警(110)

  ②迅速报告校保安队。

  ③对歹徒进行劝阻或制服,保护在场师生安全。

  ④迅速报告校长或有关负责人、校长办公室。

  ⑤为防不法分子逃跑,在制止、制服其前应关闭校门。

  ⑥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入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4、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他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子施暴凶器,保护好案发现场。

  5、组织校内力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当社会上出现流行病疫(如“非典”、“流感”、“甲肝”等),凡师生中出现与该病相似的症状时,各班主任要马上报告校长或有关负责人、校长办公室,并及时与该生家长联系,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医院诊治,一经确诊为传染性流行病或疑似传染病,学校立即采取下列应急措施:

  1、迅速如实报告市教体局与市疾控中心。

  2、对该学生所在班级及任课老师办公室、全校有关公共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

  3、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经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4、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该班任课教师遵照上级指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根据上级指示,随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5、在有关部门指导下,采取一系列防范及保护措施。

  (五)学校其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发生其他突发事件(群体性活动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学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领导和教师应迅速到达现场及相当的工作岗位,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组成临时现场指挥部,组织、安排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抢救、自救和疏散工作,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抢救及现场处置工作。具体应急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预案。

  四、报告与响应

  1、在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活动组织者或第一个接警者或首位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为该案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以学校利益、师生利益为重,无条件地承担组织、指挥、抢救、控险等报警任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时做好组织、抢救和报告工作,若接警后拖延、推委等,一律视为玩忽职守、失职或渎职。学校视失职情况追究失职者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严肃的行政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2、在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全校教职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要把抢救、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视为第一要务,站好岗,值好班,不得临阵退怯,更不得采取事不关已的回避脱逃手段,否则,将视作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给予降级、撤职、解聘、待岗等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行政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学校领导应身先士卒,坚守岗位,最后撤离。

  3、在学校出现突发事件后,学校负责人要以最快的速度向市教体局报告。当事人(第一报告者或知情者)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的召集下,在事发2小时内,认真、仔细、如实地填写突发事件有关表格,以备查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

  为切实做好学校药品卫生保障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学校药品卫生突发事件,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维护教育的安全和稳定,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

  二、应急处理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学校使用医务室(保健室)的药品卫生突发事件。

  三、学校药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职责

  1、学校药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付强

  副组长:杨鸿 彭友斌

  成 员:徐元才、王燕、各班班主任。

  2、学校药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立即停止用药,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区卫生、教育和食药监局等部门;

  (2)了解事件原因、发生人数、引起事件发生的药物、病人症状等情况;

  (3)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4)保留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药品、设备和现场;

  (5)积极配合卫生、食药监局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6)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7)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应急处置流程

  1.事件发现

  班主任发现学生在学校使用医务室(保健室)的药品后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身体不适症状,应立即电话通知学校校医或保健教师,并将学生送往医务室或保健室。校医或保健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学生发病人数、病情进行初步调查了解。

  2.事件报告

  (1)经调查了解,校医或保健教师初步怀疑为学生在学校使用医务室(保健室)的药品后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应立即电话报告学校分管领导和校长,学校分管领导应立即电话报告区教委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电话:67810586)、区食药监局(电话:67181550)和区卫生局(电话:67810878),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学校医务室(保健室)立即停止用药,保留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

  (2)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区教委报告,并立即与区食药监局、区卫生局工作人员赶赴学校进行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

  3.医疗救治

  (1)病情轻微学生就近治疗;病情较重的学生,转送至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同时,医疗机构做好医疗应急准备工作。

  (2)学校将有关情况通知患病学生的家长,并通知家长到相关医院看望照顾学生。

  4.现场调查

  学校积极配合卫生、食药监局等部门,对患病学生的症状和体征进行个案调查,并对学校其他使用学校医务室(保健室)同种药的学生进行调查。

  5.样本检测

  学校积极配合卫生、食药监局等部门,对学校医务室(保健室)剩余药品进行采样。

  6.环境整治

  学校积极配合卫生、食药监局等部门,对学校医务室(保健室)开展药品卫生状况检查和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强化药品卫生安全意识。

  7.舆情引导

  学校要尊重和满足师生和家长的知情权,按照有关程序,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及时、准确地通报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相关信息,正面宣传有关部门和学校采取的处置措施,避免不实舆情扰乱视听,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1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学校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对师生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特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应急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三、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1、学校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成立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生活管理员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学校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成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并根据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2、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设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办公室,学校分管食品卫生的副校长和总务主任等,具体负责日常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

  3、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协调各工作组的`工作,承办各种会议、管理财产、负责收集、整理、分析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动态,设立食物中毒报告电话,及时报告学校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信息;掌握预防控制工作情况,编写、报送工作信息等相关资料。

  4、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现场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取证采样及临时控制措施的实施。对造成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食品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采取控制措施,追踪已售出或外运被污染食品的去向或溯源,采取样品并送检。

  四、应急运行措施

  (一)应急准备和预警

  1、健全食品污染物检测网,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卫生监督,对主要食物中毒病原、食物中毒高危食品如散装食品、熟肉及制品、乳及制品、糕点、饮料、水发产品等进行日常监测并加强抽检工作。

  2、加强食物中毒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网络,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保证应急处理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

  3、组织各项信息的汇总,通过对常规监督、监测、抽检等综合信息或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预警报告,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启动、变更或结束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二)事件报告

  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2、学校有关部门或个人发现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2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规范全省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为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应急响应程序,科学、及时、有效地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预防和减少次生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下列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工作:

  (1)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以下简称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2)超出设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或跨设区市行政区域的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发生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含港口经营企业涉及储存、装卸危化品的事故)、危化品运输事故、石油天然气管道事故等的应急救援不适用本预案。

  1.4 事故分级

  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5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省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相关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省有关部门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必要时由省人民政府直接组织指挥。

  (4)科学决策,依法处置。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加强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应急准备工作。

  1.6 预案体系

  全省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本预案在内的涉及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的省级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化工园区应急预案、危化品从业单位(储存、装卸危化品的港口经营企业除外,下同)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及为应急预案提供支撑的工作手册和事件行动方案组成。

  本预案应急工作手册是预案涉及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自身承担职责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的工作安排,是本部门和单位应对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的操作指南。

  事件行动方案是参与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对的救援队伍、专家队伍等按照应急预案、工作手册或上级指挥机构要求,为执行具体任务并结合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工作安排。

  1.7 风险分析

  根据江苏省涉及的危化品类别、从业单位特点和分布情况,全省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危化品属性风险。受危化品理化性质影响,如管理不善等原因可引发危化品火灾、爆炸、泄漏生产安全事故。

  (2)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风险。危化品从业单位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化品过程中的火灾、爆炸、中毒等风险,以及冶金煤气中毒、爆炸和油气输送管道火灾、爆炸风险。化工园(集中)区外危化品从业单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增大安全风险隐患。

  (3)化工园(集中)区危化品集聚风险。化工园(集中)区内危化品从业单位生产工艺复杂、储存量大、管道密集、人员集中、各类安全风险叠加,容易引起群发、链发风险,存在因一起事故引发“多米诺”效应的重大风险。

  2 组织体系

  江苏省危险化学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结构图见附件1。

  2.1 指挥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在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省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全省重特大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对工作。总指挥与副总指挥由省人民政府指定。

  成员: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军区、武警江苏省总队、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广电局、省粮食和储备局、省总工会、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气象局、江苏海事局、连云港海事局、民航江苏安全监管局、江苏银保监局、省通信管理局、南京铁路办事处、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

  省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领导、组织、协调全省重特大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掌握事态发展,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决定启动和终止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3)设立现场指挥部,指定现场总指挥,必要时协调驻苏部队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4)向国务院报告事故和救援情况,必要时请求协调支援。

  2.2 成员单位及其应急处置职责

  在省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工作。

  (1)省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新闻发布、报道工作意见,组织指导新闻发布、报道工作,协调解决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跟踪境内外舆情,及时协调有关方面开展对外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的工作;负责现场记者的采访管理、服务工作。

  (2)省委网信办:负责事故网络舆情的监测、引导和调控管控工作。

  (3)省军区:根据地方政府需求,协调现役专业力量支援协助事故救援。

  (4)武警江苏省总队: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参加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协同公安机关担负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的安全警戒,维护社会秩序。

  (5)省教育厅:协助做好各类学校实验室和校属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6)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应急救援有关物资组织和保障。

  (7)省公安厅:组织指导应急救援的治安保卫、道路交通管制,组织提供施救所需的救援器材和其他救援装备。

  (8)省民政厅:负责事故遇难人员遗体处置工作。

  (9)省财政厅:按照规定落实政府危化品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有关部门和单位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经费,为应对事故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10)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监督与事故有关的工伤保险政策落实。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救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11)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组织协调提供相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测绘地理信息。

  (12)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织协调事故现场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和环境损害评估工作,组织制订环境应急处置方案,参与事故调查。

  (13)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提供施救所需的施工机械、救援器材和其他特种设备。

  (14)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组织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水陆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15)省水利厅:负责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水资源调配。

  (16)省农业农村厅:协助做好农药生产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7)省商务厅:协助做好加油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保障事故处置过程中生活必要品的供应。

  (18)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事故应急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工作,并为地方卫生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19)省应急厅: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相关物资、装备的调配。

  (20)省国资委:参与所监管企业的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

  (21)省市场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与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等相关的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事故现场施救所需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负责提供抢救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信息,监督抢救伤员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

  (22)省广电局:负责指导省内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加强事故应急救援新闻报道。

  (23)省粮食和储备局:负责省级应急救灾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根据动用指令按程序组织调出。

  (24)省总工会:参加事故中职工伤亡的调查处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5)省消防救援总队:组织做好事故的火灾扑救和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实施危化品处置、火灾扑救、人员搜救、工程抢险、工程加固和事故现场清理等工作;控制危险源,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为事故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26)省气象局:负责天气监测、预报、预测,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开展因气象灾害引发的事故灾害调查、评估及气象分析等工作。

  (27)江苏海事局:负责组织协调长江江苏段和国家划定搜寻救助海域的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水上搜救等工作。

  (28)连云港海事局:负责国家划定搜寻救助海域的水上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29)民航江苏安全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救援所需的空运和物资、器械的空投保障。

  (30)江苏银保监局: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对发生事故的参保单位及个人及时做好理赔工作。

  (31)省通信管理局:指挥、协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铁塔公司为事故应急救援做好公众通信网的应急通信保障组织工作。

  (32)南京铁路办事处: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铁路运输保障。

  (33)省电力公司:负责应急救援的电力保障工作。

  各成员单位应当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保证联络通畅,并加强与其他应急机构的衔接配合。

  2.3 现场指挥部及其主要职责

  省指挥部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指定现场总指挥。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研判事故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组织制定并实施应急救援方案,设立应急救援工作组,决定采取控制、平息事态的应急处置措施。协调、指挥有关单位和人员参加现场应急救援。及时报告应急处置和救援进展情况,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提出处置建议和支援请求。

  现场指挥部可设立综合协调组、事故救援组、交通管制组、医疗卫生组、环境监测组、处置保障组、新闻发布组、专家组、善后处置组等应急救援工作组。根据事故现场实际,工作组设置可适当调整,各工作组负责人由现场总指挥指定。各应急救援工作组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省应急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事发地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承担现场指挥部的综合协调,指令接收转发,信息收集上报,调配应急力量和资源等工作;协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协调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和专家的调集工作;承办现场指挥部各类会议,督促落实现场指挥部议定事项;审核把关信息发布;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文件、影像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归档等工作。

  (2)事故救援组:省消防救援总队、省军区、武警江苏省总队、事发地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实施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处置、火灾扑救、人员搜救、工程抢险、工程加固和事故现场清理等工作;控制危险源,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为事故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3)交通管制组: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事发地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有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和警戒,维持现场秩序等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交通管制和疏导,开辟应急通道,保障应急处置人员、车辆和物资装备的应急通行需要;组织协调尽快恢复被毁交通路线。

  (4)医疗卫生组:省卫生健康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事发地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调度全省医疗队伍,设立临时医疗点,协调外部医疗机构,为事故受伤人员、救援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做好现场救援区域的防疫消毒;向受伤人员和受灾群众提供心理卫生咨询和帮助。

  (5)环境监测组: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气象局、江苏海事局、连云港海事局等部门和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对涉事区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提出控制污染扩散的建议,防止发生环境污染次生灾害。

  (6)处置保障组:事发地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应急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广电局、省粮食和储备局、南京铁路办事处、省通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根据事故处置工作需求,及时提供物资、装备、食品、交通、供电、供水、供气和通信等方面的后勤服务和资源保障。

  (7)新闻发布组: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应急厅、事发地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统筹协调媒体的现场管理,做好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组织新闻发布工作;做好新闻应对发布和集体采访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好境内外媒体沟通协调和组织联络工作;向省指挥部和事故相关单位、辖区政府通报舆情进展,提出应对建议。

  (8)专家组:省应急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消防救援总队、事发地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对事故的发展趋势、抢险救援方案等提出建议,为应急抢险救援行动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9)善后处置组:事发地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应急厅、省粮食和储备局、省总工会、江苏银保监局等部门和单位参加。

  主要职责:做好受灾群众、遇难(失联)人员亲属信息登记、食宿接待和安抚疏导等善后工作;做好遇难者遗体处置等善后工作;做好遇难和受灾人员的经济补偿等善后工作;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2.4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职责

  危化品从业单位应当加强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责任制,采取预防和预警措施,健全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人员和物资,做好事故应对工作。事故发生时,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立即采取先期处置,配合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善后和事故调查工作。

  3 预防、监测与预警

  3.1 预防

  危化品从业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对化工园(集中)区内危化品从业单位存在因一起事故引发“多米诺”效应的重特大危化品生产安全风险,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化解存量风险,落实管控措施,强化化工园(集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重大危险源监控能力等建设,推进应急救援能力提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3.2 监测与预警

  3.2.1 监测预警类型

  (1)异常预警。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危化品从业单位建立健全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的动态监测和自动预警,监测预警数据实现实时传输、上下互联。发现监测数据异常时,预警信息同步传输至上级应急管理部门。

  (2)事故预警。事发地启动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尚未达到上级预案启动条件时,上级人民政府、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或受委托部门、单位立即启动相应预警。

  (3)联动预警。当危化品从业单位发生危化品生产安全预警信息时,及时上报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通报周边企业,启动联动预警行动。当危化品从业单位所在地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根据突发事件牵头处置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督促企业做好预警及防范工作。

  3.2.2 预警信息的发布

  按照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预警级别从高到低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

  发布一级、二级预警信息应当由本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主要负责人或本级政府受委托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发布三、四级预警信息应当由本级政府受委托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

  预警信息内容包括:预警区域或场所、险情类别、预警类型、预警级别、预警期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灾情概要、有关预防预警措施,以及工作要求和发布机关等。

  3.2.3 预警措施

  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根据预警级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

  (1)加强对事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2)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人员对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加强公众沟通,公布信息接收和咨询电话,向社会公告采取的有关措施、避免或减轻危害的建议和劝告等。

  (3)针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组织应急队伍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准备,视情预置有关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调集应急处置和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4)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3.2.4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

  预警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发布预警信息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事态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更新预警信息或者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采取的有关措施。

  4 应急响应

  江苏省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流程图见附件2。

  4.1 信息报告

  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事发地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后,应当立即核实有关情况,并按照分级管理的程序第一时间逐级上报至上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信息初报或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故类别、简要经过、影响范围和损害程度的初步估计、现场救援情况、事故已采取的措施等。

  当情况发生变化时,需及时进行信息续报。信息续报的内容包括:人员伤亡、事故影响最新情况、事件重大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的效果、检测评估最新情况、下一步需采取的措施等。

  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中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涉及港澳台侨、外籍人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涉外机构通报。

  4.2 先期处置

  发生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后,事发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救援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事故情况:

  (1)组织抢救遇险人员,协助救助伤员,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及时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2)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3)维护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根据需要请求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救援,并向参加救援的队伍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信息和处置方法;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急救援措施。

  事发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疏散受到威胁的人员,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处置,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或者灾情蔓延,研判事故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伤害,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隔离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事故现场秩序;组织安抚遇险人员和遇险遇难人员亲属;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避免或者减少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依法调用和征用应急资源;及时发布有关事故情况和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

  4.3 启动响应

  发生重特大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超出设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跨设区市行政区域的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由省指挥部依据本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后,省指挥部及相关部门应当服从统一指挥,全力做好救援工作。

  4.4 处置措施

  在省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现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事发地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科学处置,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1)制定方案。根据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类型,研判现场信息,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搜救、疏散人员。立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组织开展人员搜救工作,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受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3)抢险救援。组织开展事故处置、工程抢险、道路交通设施抢修和事故现场清理等工作;迅速控制危险源,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4)现场管制。划定警戒区域,在警戒区域边界设置警示标志,将警戒区域内与事故应急处置无关的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对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严禁无关车辆进入;清理主要交通干道,保证道路畅通;合理设置出入口,控制、记录进入事故救援核心区的人员。

  (5)医疗救护。组织开展现场紧急医疗救护,及时转移危重伤员。根据需要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请求派出有关专家和专业医疗队伍进行指导和支援。

  (6)环境监测。开展事故现场及周边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和评价监测数据,预测事故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采取控制污染扩散的措施,提出现场救援工作建议。

  (7)洗消和现场清理。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根据需要正确使用洗消药剂,迅速采取洗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相关人员造成的危害,对受污染的工具和装备进行洗消;清除事故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统一收集处理泄漏液体、固体及洗消废水。

  4.5 事故现场处置要点

  4.5.1 危化品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要点

  (1)现场侦查。在充分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对现场被困人员情况,着火部位、蔓延方向、火势范围、对毗邻威胁程度,生产装置、控制路线、建(构)筑物损坏程度,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等进行初步侦查。

  (2)实施警戒。根据侦查结果研判火灾爆炸发生位置、危化品性质,及火势扩大或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及可能对周边的影响,确定警戒范围。将警戒范围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况设立隔离带。对警戒区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警戒区内停电、停火,并立即有序疏散警戒区内无关人员至安全区域。

  (3)制定救援方案。现场指挥部根据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周围物品危险性及火势蔓延途径等影响因素,选取合适的灭火剂和灭火方式,制定救援方案。

  (4)实施救援。在做好充分的救援准备及安全防护后,进入事故现场实施救援。搜救受伤及被困人员,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对救出的中毒窒息人员、高温液体烫伤人员、化学烧伤人员等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现场急救;将伤情较重者及时送往医疗急救机构进行救治。制止泄漏,切断泄漏源,如若不能有效堵漏时,可采取倒罐输转、放空点燃、惰性气体置换等方式进行泄漏处理。根据需要采取转移可燃物料、切断与装置及管线设施的连通,利用消防水炮或消防水栓对火罐、设备进行冷却。对周围受火灾威胁设施及时采取冷却、退料、泄压,采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采用毛毡、沙袋等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等保护措施,防止火焰蔓延并对火场进行控制,当达到灭火条件时实施灭火作业。

  (5)现场监测。实时监测事故现场气象扩散和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监测泄漏物质和消防废水是否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并根据现场气体浓度及爆炸源的情况确定是否有二次爆炸的危险,确定应采取的处置措施。

  (6)火灾扑救过程中,现场指挥部应根据危险区的危害因素和火灾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评估,及时提出灭火指导意见,调整救援方案,并将现场救援情况及时报省指挥部。

  4.5.2 危化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要点

  (1)现场侦查。在充分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对现场被困人员情况,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部位、形式,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等进行初步侦查。

  (2)实施警戒。根据侦查结果研判泄漏的危化品种类及性质、泄漏源的位置及气象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将警戒范围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况设立隔离带。对警戒区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警戒区内停电、停火,消除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源,并立即有序疏散警戒区内无关人员至安全区域。

  (3)制定救援方案。现场指挥部根据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周围区域重大危险源的分布,以及预测的事故现场泄漏扩散趋势等情况,确定主要的控制措施(如筑堤导流、堵漏、倒罐转移等),制定救援方案。

  (4)实施救援。根据救援方案,在充分做好救援准备及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进入事故现场。搜救受伤及被困人员,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对救出的中毒窒息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现场急救;将伤情较重者及时送医疗急救部门救治。根据现场泄漏情况,采取关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倒罐转移、应急堵漏、冷却防爆、注水排险、喷雾稀释、引火点燃等措施控制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受限空间。稀释泄漏物浓度,拦截、导流和蓄积泄漏物,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环境敏感区扩散。对于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外流。

  (5)泄漏物清理。当存在大量残液时,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器具收集,集中处理;少量残液用稀释、吸附、固化、中和等方法处理。

  (6)现场监测。加强对现场水质、大气、土壤、气象信息的监测,并采取措施防止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造成二次污染。

  (7)现场指挥部应根据危险区的危害因素和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趋势进行动态评估,及时提出指导意见,调整救援方案,并将现场救援情况及时报省指挥部。

  其他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置,综合参照上述现场处置要点,及时、科学、有效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4.6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发生重特大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设区市人民政府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事发地党委宣传部门协调组织下,第一时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发布权威简要信息、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4.7 应急结束

  相关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消除后,应急处置工作完成,省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组织应急队伍和工作人员有序撤离。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通知相关方面解除应急措施,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在省指挥部的领导下,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由省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事发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配合。

  善后处置主要包括人员安置、补偿,保险理赔,征用物资补偿,污染消除等事项。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尽快消除事故影响,依据相关法律政策做好遇难者及其家属的善后处理及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等;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人员及受影响群众,对应急救援中伤亡的人员及时给予救治和抚恤,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督促辖区内保险公司积极做好理赔服务工作;及时归还调用和征用的财产,财产被毁损、灭失、消耗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做好现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疫病防治,事后恢复等工作。

  5.2 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

  5.3 总结评估

  重特大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结束后,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评估,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6 应急保障措施

  6.1 应急队伍保障

  全省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队伍由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等组成。

  危化品从业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及时将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需掌握区域内应急救援队伍资源信息情况,并督促检查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准备情况。

  6.2 资金保障

  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救援命令参加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耗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由有关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

  6.3 装备物资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根据本地区不同行业、区域的危化品事故种类、风险和特点,结合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设备及物资等,做好维护和管理,并及时更新和补充;保障转移人员和救援人员所需的食物、饮品供应,提供临时居住场所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超出事发地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时,报请省有关部门提供支援。

  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危化品从业单位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必要的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器材,建立维护、保养和调用等制度。

  6.4 医疗卫生保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掌握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信息,针对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组建医疗专家队伍和应急医疗救援队伍,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对伤员的救治能力。

  6.5 交通运输保障

  公安、交通运输、海事、铁路、民航等部门加强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应急联动机制和应急通行机制,确保紧急情况下的综合运输能力和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依托解放军、武警部队、海上搜救、民航等水陆空资源,健全水陆空紧急运输服务队伍体系。

  6.6 通信与信息保障

  通信管理、广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督促相关企业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体系,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于公用通信网的应急通信系统。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通信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铁塔公司做好公用通信网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危化品从业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

  6.7 技术支持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应急信息数据库,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关机构等开展研究用于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6.8 宣传、培训和演练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事故预防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应当至少每2年组织1次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危化品从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并将演练情况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法律法规有特殊要求的按照其要求执行。

  7 附则

  7.1 预案管理

  省应急厅负责本预案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7.2 奖励与责任追究

  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3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师生可能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各校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

  二、交通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的主要职责

  1.发生交通事故时,负责发布应急救援指令,向“120急救中心”报告;

  2.控制事态发展,做好各方面稳定工作;

  3.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

  5.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故情况;

  6.组织人员进行现场保护和进行事故善后处理。

  三、迅速开展救治工作

  (一)为了有序地开展施救工作,分组如下:

  1.综合协调联系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传达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开展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通讯畅通。

  2.专业抢救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组织学校教职工对受伤学生配合医生进行现场进行救护,如遇学生乘车出现车祸,应立急赶到现场,开展救护工作。

  3.医疗救护组:由xx(校医务室负责人)负责,主要任务是与医院联系,开设现场救护所,负责受伤人员的.医治工作。

  4.警戒维护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设置警界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人员撤离,劝说围观者离开现场。

  5.后勤保障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迅速调集车辆运送伤员及救急物品。

  6.善后处理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通知受伤学生家长,并做好家属的安抚、慰问和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情,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

  (二)出现轻微交通事故后,学校班子成员组织学校教职工按照上述成立的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开展有序的施救工作。

  (三)出现一般及以上程度事故后,学校校长及全体班子成员在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和交警的指挥下,组织全体教职工按照上述成立的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开展有序的施救工作。

  四、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和上报工作

  轻微事故和一般事故的调查处理,在交通部门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开展调查,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应在区教育局领导的统一指挥下,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4

  为确保公司生命财产安全,防范公司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争公司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效,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安全事故,特制订本预案。

  一、管理机构

  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xx、xx

  工作任务:

  1、预测、预警:

  采取传统与科技手段湘结合的办法进行预测,将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不可消除的突发事件,及时向社会预警。

  2、响应控制、抢险、救援:

  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应急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并亲临现场组织指挥救援行动,确保及时、有序、有序科学地实施现场抢救和安全转送人员,采取先救伤员的行动顺序,并保护好现场,同时做到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3、信息管理和善后恢复: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成员保持通信畅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协调各部门消除公众恐慌。应急处置后,重点安抚好受害人员及家属,稳定局面,清理好现场,并及时调查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性质。

  二、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交通事故应急处置:

  1、发生交通事故后,及时通知受害家属,并迅速报告交警部门。

  2、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3、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协助交警疏导交通。

  4、及时报告投保部门,做好车辆事故的理赔工作。

  车辆火灾应急处理:

  1、车辆发生火灾后,驾驶员应立即切断车辆电源,使用车载消防器材施教。

  2、紧急拨打火警电话119。

  3、组织人员抢救所载货物,及时与货主取得联系。

  4、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勘察事故货物损失程度,并查明火灾原因。

  5、如有人员受伤,及时送往医院,并通知受伤人员家属。

  三、应急救援行动小组人员及分工

  四、应急救援行动小组人员联系方式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5

  为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校园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 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落实此项工作,学校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组 长:z

  副组长:z

  成 员:z

  下设办公室,由z同志兼任主任。

  由办公室成立安全应急疏散小分队:

  第一分队:分管领导:z,z担任分队长。队员:z、立志楼全体班主任

  第二分队:分管领导:z,z担任分队长。队员:z、凌志楼全体班主任

  第三分队:分管领导:z,z担任分队长。队员:z、鸿志楼全体班主任

  第四分队:分管领导:z,现代教育技术中心z担任分队长。队员:电教室全体成员

  第五分队:分管领导:z,实验室z担任分队长。队员: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全体成员

  第六分队:分管领导:z,宿舍楼z担任分队长。队员:全体寝室管理员

  二、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处室、各班的工作,各行其职,积极配合,作好学校的防火,防震等安全工作。

  2、政教处负责各小分队日常开展的安全活动;负责全面安全的宣传工作;监督学校的安全工作的实施。

  3、总务处检查学校的各个安全隐患,负责购置、悬挂、使用消防器材,保证消防设施的完整好用。

  三、 工作任务

  为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我校师生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各应急小分队具体任务如下:

  1、立志楼楼梯,由第一应急分队长负责;凌志楼楼梯,由第二应急分队长负责;鸿志楼楼梯,由第三应急分队长负责。凡学生在校上课期间,各班教室前后门不闭锁,楼门必须敞开。各层楼配备紧急事故应急灯和干粉灭火器,在紧急情况下,由各分队队员、任课教师协助分队长组织师生进行有序的.安全疏散。

  2、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大楼由第四分队长具体负责,保证楼梯畅通。配置的灭火器经常检查,保证完整好用,在紧急情况下,组织上课学生进行有序的安全撤离。

  3、实验室由第五分队长具体负责,保证东西楼梯畅通。实验室配置的灭火器经常检查,保证完整好用,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验学生进行有序的安全撤离。

  4、学生寝室楼由第六分队长负责,保证楼梯畅通,各层配备紧急事故应急灯和干粉灭火器,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学生安全疏散。

  三、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1、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成立现场指挥部,初步拟定应急处置方案、措施。

  2、指挥部发出紧急集合信号,通电正常情况下用广播系统发出疏散信号,若断电环整个校园鸣锣示警。

  3、听到警报各安全应急疏散小分队紧急集结到位,第一时间到达指定位置,实施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现场指挥,稳定事件现场人员的情绪。班中上课的教师尽快组织教室里的学生按照指定的顺序撤离教室,做到不慌张,不拥挤,不叫喊。

  4、紧急疏散时楼梯分配:东头两个教室的学生走东头楼梯,西头两个教室的学生走西头楼梯。疏散顺序:按一楼、二楼、三楼、四楼、五楼的顺序进行。

  5、疏散地点以学校操场中心为集结点,体育组全体教师组织所有撤出学生迅速在操场集合,集合顺序按照升国旗队伍排列。

  四、其它事项

  1、各级人员必须切实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2、严禁在上课期间关闭楼梯铁门以及各班前后门锁,严禁在楼梯通道内堆放杂物,阻塞通道。

  3、加强用火用电及消防器材的管理,严禁私拉乱接电线。

  4、对在突发事件中行动迟缓、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触犯法律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本预案由桃源县昌文中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6-08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6-17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01-26

突发事件应急暴雨应急预案06-21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8-05

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9-07

突发事件新闻应急预案08-17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本03-08

突发事件预防应急预案09-03

柜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