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时间:2024-07-23 07:20:21 幼儿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

  一、结合实际,介绍教材

  本节课选自省编幼儿主题活动,大班教材《动物的秘密》一书。是教师和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方法进行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浅显易懂,寓科学知识于社会、语言诸领域的活动中,让幼儿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发展了幼儿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获得了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和帮助别人体验快乐等情感体验。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目标的一个粗浅的尝试。

  二、明确活动目标,设计教学方法

  结合《大纲》,教学内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通过本课的教学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通过观察各种蛋,让幼儿知道除了鸡、鸭、鹅等会生蛋外,鸟、蛇、乌龟也会生蛋,初步了解卵生动物。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蛋有大小、颜色的不同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获得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由于本节课的课型为综合活动,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各种各样蛋的相同、不同的特点,知道生蛋的动物是卵生动物。难点是完整、连贯地讲述图片知识。

  为了充分利用幼儿的有意注意,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贯彻了实践性、直观性、发展性、游戏性及巩固性原则。同时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游戏发现法、观察法、讲解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游戏贯穿于始终,让幼儿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轻松愉快地了解了卵生动物的特点。发展综合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三、安排活动过程,巧用教学方法

  教与学是主导与主体的完整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大环节,重点在第二环节,难点在第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巧妙地运用了教学方法和教具,使整个活动过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第一环节:大约要2分钟,我运用了手指操《小鸡出壳》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与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本课的情境。

  第二环节:大约15分钟,通过与幼儿进行

  生活经验谈话引入本课内容:那些小动物会生蛋?接下来,运用比较发现法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亲自发现事物间的规律。加之教师的小结,幼儿对卵生动物的卵(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幼儿不断的观察比较判断中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第三环节:大约10分钟。学前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运用了看图创编讲述《一个奇怪的蛋》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和探究的兴趣,最终获取知识及情感体验。

  在指导幼儿观察图片时,我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独立观察、思考、想象、讲述的能力。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个别,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轻松愉快地使教学接近了尾声。

  第四环节:大约需3分钟,通过教师的小结,布置第二课时的活动任务。

  在活动的延伸部分,让幼儿绘画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卵生动物送给好朋友,并讲一讲卵生动物的故事,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幼儿有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

  以上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粗浅认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加指正。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相信孩子们真的很棒。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2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关于"植树造林"的资料。

  四、说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没有刻意选用什么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讲解法

  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情景体验法

  另外,我运用了CD和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匪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靓点。

  三、动手操作法

  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幼儿收集到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给幼儿留有余地,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CD和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

  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欣赏歌曲《化蝶》。

  我将分“说教材理解—说目标确定—说过程设计”三大块,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我对音乐欣赏歌曲《化蝶》这一活动的理解。音乐欣赏歌曲《化蝶》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课程指导大班(上学期)“有趣的昆虫”单元活动。同处这一单元的还有《屋里的毛毛虫》童话,装饰画《蝴蝶》以及“昆虫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幼儿了解昆虫与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发挥主体性,发展创造力。音乐欣赏歌曲《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制作的富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的画面,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如此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为此,我在为歌曲《化蝶》确定目标时,就是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制定。

  1、欣赏歌曲《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重点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这个游戏我准备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关蝴蝶的前知识准备,通过春游,搜集蝴蝶知识图片,标本。VCD,组织幼儿开展有关蝴蝶的知识讨论会等,加深幼儿对蝴蝶这一昆虫的了解,为下一层次的欣赏活动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即音乐欣赏歌曲《化蝶》,在这一层次中,我将帮助幼儿感受歌曲《化蝶》这首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分辨乐句,能大胆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从而活动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就是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可以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画笔涂涂画画;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头饰,两两相对地表演,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二层次欣赏歌曲《化蝶》,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层次的教学流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四)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现。一共五个板块。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幼儿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歌曲《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歌曲《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幼儿探索、尝试)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歌曲《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用连贯语言谈论自己见过的风筝,怎样玩风筝,表达玩风筝时心里的感受。

  2、启发幼儿动脑筋想象发明一种与众不同的风筝,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主动地与同伴交谈,乐意在集体面前谈话,体验谈论放风筝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组织幼儿玩放风筝的.活动。

  2、提醒幼儿平时多观察各种风筝。

  3、教师准备一些特殊风筝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教师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谈风筝的话题,激起幼儿对谈论风筝的兴趣。当幼儿猜出谜底时,可以请他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归纳出风筝的主要特征。教师提问:你们喜欢风筝吗?都玩过什么样的风筝?怎样玩的呢?玩风筝时感觉怎么样?

  2、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让幼儿自由结伴,相互交流关于风筝的所见所闻。教师轮流参与幼儿谈话,注意观察幼儿交流的情况,有意识地指导那些平日胆小的、能力相对差的幼儿,帮助他们主动地去与同伴交谈,在交谈中增强自信心。同时提醒那些容易激动的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培养他们的自控力。

  3、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⑴、集体谈“风筝”。请几名在自由交谈中讲得较好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谈论风筝。让幼儿围绕着话题,说出他们平日看见的,或在电视、画报上见过的风筝。如:蝴蝶风筝、孙悟空风筝、和平鸽风筝、京剧花脸风筝、蜻蜓风筝等等。教师参与谈论,介绍特殊的风筝,交流放风筝的经验,知道在高处、空旷处、有风的情况下,风筝放得高。看见风筝越飞越高心里特别高兴。

  ⑵、教师用提问方式拓展谈话范围。建议提下列问题:

  ①、你想发明一种什么样的风筝?

  ②、这种风筝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③、这只风筝飞翔在蓝天里会怎样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5

  杨柳活动背景:

  江南早春的天气,就象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又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一大早小朋友们到了幼儿园,议论纷纷,彭娟说: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蒋紫堇说: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竟竟说: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我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去感受风,引导他们把有关风的内容与每天的天气记录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风的活动。

  设计意图:

  幼儿探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教师引导他们将研究引向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可能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可以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实验来验证风的存在、大小和方向,甚至可以尝试使用常见工具制造风。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遵循幼儿的探究过程,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充分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并良好地组织信息(如书籍、光盘、网络或询问家长),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与“探究风”相关的活动,使幼儿能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风的大小,并自行探索和判断风的方向,还可以尝试制造风。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风的特点。同时,我们也要让幼儿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他们用辨证的方式看待事物,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时,鼓励幼儿勇敢地去发现,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保持细心和专注。同时,也要鼓励幼儿以客观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鼓励幼儿与同伴协调配合,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每天,幼儿们都会记录天气预报,并特别关注风的情况。他们会根据风力的不同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了让这个活动更加有趣和有意义,我们提前收集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并准备好相关的物质材料。家长们也会给予配合和支持。

  (2)每组一块分类板:(如图)微风大风看感受

  (3)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4)笑脸与生气的脸活动过程:每组一块分类板:(如图)根据风力大小及其对人们的感受进行分类

  (5)扇子、空调、滑翔伞、风筝、帆板、风铃等

  (6)微笑与愤怒表情的展现方式。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教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很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幼儿发言)教师:谁有兴趣来介绍一下?为什么你认为自己能够做得好?他们提到了哪些内容?(幼儿回答)

  二、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教师:在我们记录风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讨论)风级告诉我们什么信息?(风有大小,风力也不同)这几天是几级风?(幼儿回答)风级小的是微风,级数大的是大风。在微风和大风中,你们能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幼儿发言)(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分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归类。幼儿进行分类,并集体检查教师:风有不同的风级,每个风级代表不同的风的大小,人们的感受也会不同。

  三、教师:今天是北风,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

  幼儿A:我看到树叶被吹向北边。

  幼儿B:我感觉脸上的风来自北方。

  教师:你们是怎么用自己的方法来判断风向的?

  幼儿C:我抓住一根细绳放在空中,然后看绳子的哪一端动,就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过来了。

  幼儿D:我会放风筝,根据风筝的飞行方向来判断风向。

  教师:风有方向,风的方向叫风向。我们可以尝试制造风来感受一下风的方向。

  幼儿E:我可以用扇子或者纸片扇风,看看它们被吹向哪个方向。

  幼儿F:我可以用气球吹气,看看气球被风吹向哪个方向。

  教师:风能和我们做游戏吗?谁有好办法让活动室里有风呢?

  幼儿G:我们可以开窗户,让室外的风吹进来。

  幼儿H:我们可以用电风扇吹风,让室内也有风。(修改后的内容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探讨风的利与弊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探索了很多方法来制造风了。那么,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幼儿展开讨论)

  活动延伸:

  1.创造风景画:利用彩纸、颜料和棉签等材料,制作一个美丽的风景画,表现出风带来的效果和感受。

  2.风的运动物体实验:尝试用吹风机或扇子将不同形状、重量的物体吹动,观察它们在风中的行为变化,并记录下来。

  3.风力发电模型制作:使用纸杯、牙签、风轮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力发电模型,通过风力产生电能的过程,让孩子了解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4.观察风的方向:安装一个风标或风袋,观察风向的变化,并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让孩子了解风的变化规律。

  5.制作风筝:使用纸张、竹子、线等材料,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然后带着它去迎风放飞,感受风的力量和动态。通过这些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风的利与弊,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鼓励幼儿继续收集有关风的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风。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河北版大班上学期主题六中一节音乐课----打击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

  一、说教材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活聪慧。《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既符合幼儿的现实水平,能提升孩子已有经验,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大班的幼儿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与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演奏简单的乐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二、说目标

  对于我班幼儿来说,日常生活中只认识了几样简单乐器名称外形和使用方法,对于乐器音色的辨认和与故事情节匹配接触的较少。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为此,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倾听辨别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进行乐器的匹配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3、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要求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教学难点是: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合作游戏。并能控制自己的串铃。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要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达到比较协调整齐的演奏效果对幼儿来说非常困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而我突破难点的策略则采用难度层降法。即把最后环节的多通道练习在前面的层次中逐步进行分步练习,以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根据故事情节匹配乐器做了铺垫,随即我有带领孩子边讲述故事便使用乐器演奏。

  四、说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观察图片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物质准备: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手铃、小鼓和沙锤。《拍蚊子》音乐。

  五、说教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法:教师以幼儿玩伴身份和幼儿一起听故事、说故事,和幼儿一起融入到故事里,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互动情景。

  2、提问法:提问,“大象走路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咚咚咚)小蚊子飞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嗡嗡嗡)最后大象生气跺脚时,发出什么声音?(咚)”这一系列问题,为打击乐的匹配做了铺垫。

  3、发现法: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地探索发现本次活动所用的打击乐:大鼓、手铃、沙锤。以及相应的匹配关系。即大象散步“咚--咚--咚--”的脚步声与打鼓的节奏匹配,然后大象睡着了,蚊子出来了,蚊子“嗡嗡嗡”的声音与串铃的声音匹配,大象甩尾巴“刮--刮--刮--”的声音与刮胡匹配。

  4、游戏法:活动设计以游戏贯穿始终,整个活动让幼儿一直处于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5、操作法:通过用打击乐来表现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六、说学法

  多种感官参与法,情景游戏体验法通过积极参与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主动、愉快的探究中获得发展。

  七、说教学程序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教师:小朋友,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今天我们带着音乐到了大森

  林里去玩吧,和我们一起来的还有两位动物朋友。

  活动一开始,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出示乐器辨别音色,

  老师参与,引导幼儿注意摇玲的轻重、快慢。在引导幼儿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三、演奏故事

  我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游戏。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乐器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达到活动的高潮。

  四、《拍蚊子》游戏

  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各个感官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创动作,感受游戏的快乐。进

  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五、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能够起到巩固拓展的作用。集体教学的时间很短,稍纵即逝,仅仅靠这一点时间来让幼儿接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将在在表演区继续投放更多的乐器宝宝,让幼儿继续探索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象走路,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是小蚊子在飞,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象甩尾巴,继续听音乐用乐器进行演奏。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7

  一、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以求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最为难得的是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语言构筑能力。

  二、活动教育目标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培养幼儿的语言构筑能力。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思。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的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们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分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第五个环节: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标、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此也增强了。这部分也是重点,需1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1-2分钟。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让儿童装点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极大提高幼儿的成就感,让幼儿们爱园、乐园。

  五、评析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从而达到了大班所设定的活动目标。并且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生生协作,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学者乐学,爱学,教者爱教,乐教,自然和谐。

  一、设计意图:

  各式各样的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广告的种类有很多种,公益广告、商品广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的载体也越来越多了,书报、电视、电脑、广播、宣传纸、横幅、交通工具、衣服、伞、宣传墙,等等。幼儿对广告不陌生,每天都在接触,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它能给我们提供怎么样的信息呢?通过这节课的设计让幼儿开始关注广告,并从广告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另外,广告的'制作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新事物。“关注、收集、交流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并对此发生兴趣,逐步扩大探索的视野”本身就是《纲要》中对幼儿探索世界的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本次活动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点,它其中的一个要求是:让幼儿有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新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搜集新的信息。根据活动教材中的内容与要求,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课程指南》上的要求,我将目标设定为:

  1.知道广告是无处不在、多种多样的,它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2.体验共同制作广告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广告的含义上,让幼儿知道广告需要把想介绍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要让听众一听、一看就知道你介绍的是什么。难点是让幼儿合作为某一事物制作一个广告。

  三、活动准备:

  我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将作如下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让幼儿与父母一起找找哪里有广告,它们都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

  2.教具、学具准备:若干条广告,拍摄广告的照片。

  四、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课件演示法:通过观看具体的广告,让幼儿在脑海中有个具体的、直观的对广告的认识。广告的生动有趣也能激起幼儿参与制作广告的兴趣。

  2.交流讨论法:大班年龄段的孩子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活动中要让他们自己学会观察,学会捕捉信息,并能通过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作为教师,应给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

  五、活动过程:

  教学流程:观看广告――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广告――制作广告――延伸活动。

  第一环节:观看广告。

  观看若干段广告,以多媒体的形式,生动有趣,让幼儿对广告有更直观地认识,并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其中的广告语、广告歌为下面让幼儿自己制作广告做了铺垫与示范。也让幼儿知道广告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信息,带来方便,让他们学会在观察,学会吸收信息。另外,第二个问题:“除了在电视里,你在哪里也见过广告?”帮助他们回忆、梳理,从而知道原来广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一直存在在我们的周围。

  第二环节:为玩具包装制作广告。

  首先,我会出示几张自己事先拍好的玩具包装的照片。为什么要选择玩具,因为这是幼儿都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就不会使得他们没话讲了。我的问题层层递进,先让他们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来介绍,在介绍完了之后加深难度,请他们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无疑是对他们语言的精练度、概括能力、趣味性等多了一层考验。另外,还要求其他幼儿回答,听了同伴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让他们知道,广告(语)不是说给自己听、做给自己看的,而是要向其他人传递一种信息的。作为听众,也要学会从广告(语)中获取信息。

  第三环节:制作广告。

  《课程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幼儿他们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在了解了广告的性质,它的制作方法之后,我们就尝试着自己来体验一回、锻炼一回,也让第二环节得到了巩固和加深。《指南》中还指出:大班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因此,在制作广告前,我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这里有16名幼儿,请你们分成四组,自由组合。在这里就整合了一个数学问题,16个人,分成四组,那么每组要几个人呢?让幼儿自己考虑。自由组合也让幼儿有足够的主动权去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合作,锻炼了幼儿的交往协商的能力。

  在幼儿制作广告时,教师从旁指导,主要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提醒幼儿在游戏时每人只能说一句广告语,要求简练一点。后面的人要重复前面幼儿的广告语。建议每组第三个幼儿先说这件东西看上去像什么,再说说它的功用,最后一名幼儿可以抒发一下感情。教师还要适时地帮助幼儿概括提炼。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教师可将此布置在区角中,里面投放更多的物品。另外做一个电视背景,有一个情景性以提高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来制作广告,播报广告。或者提供一些书报,也可以让他们以图画的形式制作广告,粘贴在书报上,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8

  活动目标:

  1、阅读理解散文《收集》。

  2、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活动准备:

  散文录音《收集》,教学挂图《收集》,幼儿用书D《收集》,相关字卡,在教室中展示收集的物品,幼儿之间套利、交流收集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字卡引出“收集”话题:

  今天我们要聊聊“收集”这个话题。

  ——“你听到过这个词吗?这个词饿意思是什么?你有没有收集过什么东西?”

  幼儿自主阅读,理解散文。

  2、学习散文:

  教师提问,边说边和幼儿寻找相应的教学挂图,并尝试用“xx喜欢收集xx”的句型来描述画面。

  ——“教学挂图上有什么?春天为什么喜欢收集花朵?月亮为什么喜欢收集星星?”

  ——“海滩为什么喜欢收集贝壳?天空为什么喜欢收集白云?”

  ——“小溪为什么喜欢收集倒影?太阳为什么喜欢收集水蒸气?”

  教师朗读散文(或播放散文录音),幼儿学习散文。

  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教师领读、幼儿跟读,摘句读,分小组读等。

  3、拓展学习:

  教师设问。

  ——“下朋友,你们又爱收集什么呢?”

  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9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在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启发幼儿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3、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采茶课件一个茶园情景布置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

  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说过程:

一、导入

  提问:

  1、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二、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性质

  提问: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

  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仔细听曲子的节拍,并用基本动作打拍,在幼儿创编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采茶的动作打拍,将基本动作的训练渗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节奏、速度与音乐相吻合,根据把握的程度来限制练习的遍数。

  三、区分乐句,了解节奏谱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我把抽象的音乐、节奏用具体的画面来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难度,又有利于表述

  提问:

  1、听一听,看一看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说有四句。

  2、根据节奏谱打拍(让幼儿在复习动作的过程中熟悉图谱的作用、变化)

  3、谁来说说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冒一个芽?有的地方会冒两个芽?(根据音乐幼儿会说快慢不同)

  总结:原来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样的。出示图谱,创编舞蹈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提问:

  1、今天我们要编个采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么动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么动作表示,(让幼儿根据冒芽数量的变化,结合音乐来感受到乐曲旋律的变化,引导到动作、情绪上的不同。请小朋友自己根据音乐动一动,并且个别幼儿示范,体现幼幼互动的原则。

  最后总结,节奏快的地方采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范围要小些,否则来不及。

  2、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采摘画面,认识图标,创编有序的动作。

  请你们看看学一学这些阿姨是怎么擦小哈的,为什么这样采,通过画面的不同,激发幼儿在不同方位创编动作。有的会说在采矮一些的茶树时要蹲一些的弯着腰,在高好的地方还要踮着脚,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来,幼儿长的少需要挑开数值找一找,有的还戴了草帽,幼儿在卷衣袖……根据幼儿说的形象出示图标,让幼儿了解图标的含义,将幼儿的认识转换成长时间的保留没,广泛了创编的素材,缩小了动作同化趋向模仿的可能性。

  示范让幼儿知道舞蹈的创编步骤,一师幼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幼儿自由选择图标并表演,用摄象机拍摄。能力弱的可以编一二句,然后几个人组合,幼幼互动体现合作的快乐。请部分幼儿讲解自己是怎么排列图标的,并表演,带领大家一起跳。(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审美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快乐。)播放录象将幼儿的情绪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时不愿意表现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优美的表演以后,增强了信心,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节奏上的把握,同伴间太挤等。为了让活动的激情继续,在教学手段上就要带给幼儿一种新鲜感,在提出舞蹈要求后提供一个场景、道具等让幼儿在情景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了孩子的表演欲望,而且通过场景有机的布置。有效地控制了同伴的碰撞。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欲望。保护牙齿是大班普通的科学内容,活动内容较为枯燥,于是我在教学形式上下了工夫。一是从幼儿熟悉的事例入手,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龋齿的形成原因以及了解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从而到达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的目标。二是利用实验材料、图片、课件等多种操作材料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针对幼儿的这一活动特点,我设计了『我们的牙齿』这一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对事物的外表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也知道,幼儿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因此,结合大班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牙齿的结构、数量和特点,愿意做龋齿检查和治疗。

  2.了解保护牙齿的常识,关注自己牙齿的健康,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通过活动体验,切身体会到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健康成长,体验健康洁白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快乐与美德:能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表现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的意思。

  三、说重难点:

  根据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目标了解保护牙齿的常识,关注自己牙齿的健康,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作为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知识方面的准备:

  知道本班幼儿保护牙齿的情况。创设保护牙齿宣传角。

  物质方面的准备:

  1.准备教育挂图『有用的牙齿』、

  2.牙齿模型教具、苹果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提问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利用观察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过提问观察并答复,让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内容。表演法让幼儿在通过学习对话的同时演绎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话,更容易的使幼儿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动,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开展情节以及故事的内容。

  六、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表演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获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儿在学习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变化,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时机。

  七、说教学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首先我用激情的语言引起孩子的'兴趣,小朋友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手掌珍贵似明珠,行动笨拙傻乎乎,样子像狗爱玩耍,下水上树有功夫。这是什么动物呢?〔小熊〕一开始活动,我就让幼儿做他们非常熟悉且十分喜爱的游戏猜谜语,把小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运用儿童语言编成谜语,唤起小熊在幼儿大脑中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因为幼儿对小熊比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来,因此大大地增强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较自然地引出课题。

  2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名字叫『小熊拔牙』。小熊为什么要拔牙呢?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这时幼儿边听故事边看课件,来了解故事内容。听完后老师提问:故事的名称、故事中有谁?小熊为什么会牙疼呢?最后都有谁来帮助小熊拔牙齿呢?又发生了什么?有谁知道我们自己的牙齿是什么样子的?

  3直观形象导人内容

  展示牙齿的挂图或模型教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观察了解牙齿的形状、排列顺序,交流牙齿的分类名称,并点数同伴切牙、尖牙和磨牙的数量。

  〔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列,第一副牙列称为乳牙列,是由20颗乳牙排列而成。从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到2岁半左右20颗乳牙萌出完毕。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拖落而被恒牙所替代。恒牙是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假设因疾患或意外损伤而致脱落后再无牙替代。近代人第三磨牙有所退化趋势,故一般人恒牙数在28—32个之间。

  4通过体验和观察来认识牙齿

  请幼儿品尝苹果片并引导幼儿答复。

  〔1〕你是用了哪些牙齿把苹果咬下来的?我们叫它什么牙呢?〔门牙〕门牙长在哪里?

  〔2〕我们用了哪些牙齿把苹果嚼碎的?我们叫它什么牙?〔磨牙〕磨牙长在哪里?〔请幼儿模仿吃鸡腿〕

  〔3〕我们怎样吃鸡腿?哪些牙齿把鸡腿撕下来的?我们叫它什么牙?〔尖牙也叫犬牙〕尖牙长在哪里?

  5在游戏『猜猜我是谁』中,加深对牙齿的初步认识。

  小朋友,猜猜我是谁,我住在嘴巴的中间,长得方方的〔门牙〕:我长得尖尖的,住在门牙的两边〔尖牙〕:我长得比较大,住在嘴巴的最后面〔磨牙〕。

  6讨论与交流;

  1.引导幼儿观看有关介绍牙齿的作用及如何保护牙齿的课件。

  教师提问:〔1〕牙齿有什么用处?〔2〕牙齿的敌人是谁?

  2.牙齿的用处可真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白白的牙齿呢?〔让幼儿思考讨论保护牙齿的方法,并模仿其动作。

  7出示牙齿模型教具和牙刷,边念『刷牙歌』,边引导幼儿学习和稳固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延伸:

  1、结合进餐活动,让幼儿体验怎样用牙吃肉、芹菜等难嚼的食物,不泡饭,养成正确使用牙齿进食的习惯,提醒幼儿饭后用清水漱口。

  2、请家长参观保护牙齿宣传角,阅读保护牙齿的相关资料。催促幼儿每天早晚刷牙,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三、说目标:

  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

  (2)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3)“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环境资源的准备: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四、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五、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6分钟)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10分钟)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10分钟)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五)活动延伸:(3分钟)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2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与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与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非常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透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透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与家庭的了解,帮忙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取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资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与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与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带给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透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透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到达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透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用心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透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用心性。

  (2)记录法:透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那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与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透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非常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与调查表,教师透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能够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能够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透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潜力,动脑筋用心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一齐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透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透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与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资料。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透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潜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资料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状况下完成说课。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动物和季节的关系。

  2、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喜爱小动物和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3、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冬眠、迁移、躲藏等动物习性。

  三、说重点:让幼儿了解过冬的不同方式。通过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四、说难点:让幼儿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让幼儿实际的参与了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五、说准备

  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小动物图片若干、小动物过冬课件、《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一张。让每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探索的乐趣。通过观察,更进一步的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六、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操作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七、说学法

  根据《新纲要》的指导,培养幼儿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积极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让幼儿先观察、再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还从讨论中体会了学习知识的乐趣。

  八、说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冬天到了,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还有呢?(安装取暖设备、开空调)除了刚才说的,我们还可以怎样就不觉得冷呢?(跳绳、跑步、拍球、)。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过冬方法,真聪明。

  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开展:(一)引发课题,运用多种策略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记一记”的方法,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达成第一个教育目标。

  (1)“猜一猜”。根据幼儿的猜测,出示两种动物图片,总结讲述动物的过冬方式。

  (2)“看一看”。播放课件,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

  (3)“记一记”。幼儿合作完成“动物怎样过冬”的记录表。

  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二)、看《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教师和幼儿共同回顾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看“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教师和幼儿共同回顾小动物过冬的方式。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比如:冬眠过冬:蛇、乌龟、青蛙、熊(刺猬);迁移过冬:大雁、小燕子(丹顶鹤);加厚皮毛或羽毛过冬:鹿、老虎、兔子、(鸡、鸭、猫、狗、小兔子、狐狸);储存食物过冬:蚂蚁、蜜蜂、(松鼠);躲藏过冬的有:苍蝇、蚊子;让卵过冬的有:螳螂、蝗虫小结: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怎么过冬,幼儿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三)、游戏:小动物过冬介绍玩法:在教室的6个角落贴上标记:分别是动物的6种过冬方式,幼儿每人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然后到相应的过冬方式区中,看谁做的又快又对。互换图片,继续游戏。

  3、小结:理解动物和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的过冬方式,学会爱护动植物、热爱大自然。让幼儿了解小动物过动的不同方式和动物生活的习性。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学会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4

  一、说教材分析

  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题内容是诗歌《秋风吹》,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教材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语言教材。这首小诗明快清新、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需对诗歌中提到的秋天的景色有所了解,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秋天树叶的变化,可以让幼儿学学小树叶飘落下来的样子、蝴蝶飞舞的动作,还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拾落叶的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示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和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尝试朗诵诗歌。4、丰富动词:吹、飘、飞。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内容浅显、含有粗浅的知识性,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了秋天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自然了解秋季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干在感情上发生共鸣从而愿意朗诵。难点:理解动词的实际含义并会应用。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通过丰富动词,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鼓励幼儿模仿与动词有关的各种动作,使词汇的丰富游戏化、趣味化、儿童化,通过小朋友自身的肢体语言进一步加深对动词含义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构建了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趣味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完整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趣味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趣味游戏法恰恰是实现纲要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愿望的最好途径。活动中,我请幼儿扮演小树叶,秋风吹来随优美的音乐自由扮演,音乐听,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这片小树叶像什么?通过这个游戏协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的同时,激发幼儿新颖的想象。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恬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的协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对小树叶奇妙的想象,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你看到的小树叶飘下来的时候像什么?”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沛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教师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沛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沛表达自身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的张口习得诗歌中的语句,丰富幼儿的语言。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沛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第三种方法是完整跟诵法,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幼儿大胆地站在集体的面前进行表示,声音自然的朗诵给大家听。从而锻炼幼儿的胆量和展示自我的表示精神。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教师亲切自然的激励性语言、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等,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欣赏力和理解力。

  三、说学法指导

  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干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协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典范,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自由大胆扮演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敢说。

  四、教学程序

  总体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采用拾落叶活动导入,以亲切的口吻,师生进行相互交流,肯定幼儿协助孔爷爷做事,使幼儿园的环境变得更美丽这一助人为乐的做法。然后,设置疑问:小朋友在哪儿拣到的这些树叶啊?树叶为什么会在地上呢?从而启发幼儿对季节的变化、植物的变化发生好奇心。第二局部,是分析理解诗歌局部,这一局部共分五部。第一步,利用课件,教师配合语言的讲解,协助幼儿了解一年四季树叶的变化。拓展幼儿知识面,实现课程间的整合。看后,再回到秋天这一季节,提问:秋天,小树叶都怎样了?启发幼儿根据自身的观察讲出秋天树叶的变化,此环节顺利过渡到下一步。第二步游戏《秋风吹》。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扮演秋天的小树叶,播放“秋风”的音乐,秋风吹来了,小树叶随音乐自由扮演。游戏中,老师自然的配以诗歌中的语言:秋风秋风轻轻吹,树叶树叶飘呀飘。秋风吹来了,这片小树叶好象在空中跳舞;这片小树叶好象一只小燕子;这片小树叶跳累了,躺在了大树妈妈的身旁。音乐停止,提问:你象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的说一说自身的变化。有的幼儿说:自身像一只小蝴蝶。教师自然引导过渡到下一步:xxx小朋友说他扮演的小树叶象一只蝴蝶,飞呀飞!到底象不象蝴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三步,欣赏课件,为幼儿创设诗歌中所蕴涵的美好意境,协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对落叶形象的比喻。欣赏后配合提问:你看到,小树叶象什么?(象蝴蝶)有多少蝴蝶呢?老师:不是一只蝴蝶,是许多蝴蝶,我们可以这样说“一群蝴蝶”。学说诗歌中的语言:好象一群小蝴蝶。教师进一步追问:小蝴蝶在干什么?(飞)问:怎么飞?会飞的昆虫或者飞禽都有什么?(翅膀)对!那它是怎样飞的呢?学说:张开翅膀飞呀飞。第四步,利用多媒体,完整欣赏诗歌录音。在幼儿的头脑中对诗歌中的意境构建一个完整的美好印象,协助幼儿加深记忆。第五步,是师生一起朗诵诗歌,扮演朗诵或分组朗诵。教师配以:“正因为有了你们这些象蝴蝶一样的小树叶,秋天才变得那么美丽”的激励性语言鼓励幼儿大胆地站到集体面前进行扮演。活动中,教师利用丰富的语词启发幼儿想象,因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协助幼儿大胆的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想象,发挥其想象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和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小乌龟上幼儿园》这个故事选自于小班上学期望整合(一),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为角色。讲述了一只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心情及所发生的事情,最终小乌龟能够快乐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体当中的故事。现独生子女较多,其有较多的.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带,因此,都比较娇气;并且接触外面的生活较少加上年龄较小,未离开过家长。因此,刚踏入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哭闹得厉害。为了能够使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故事来安抚幼儿情绪,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大领域相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提出:“发展幼儿语言最主要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够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在加上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太愿意去倾听。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认知上: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小乌龟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并加深对小乌龟的认识。

  2、能力上: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愿意倾听故事,体会和新朋友一起玩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中提到:愿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小乌龟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为重点。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情绪还未稳定,会有胆怯的心理。本次活动中的难点是: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说活动准备:

  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头饰。

  五、说教学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传统模式、角色扮演游戏及提问法。

  1、传统模式:主要使幼儿能认真倾听故事内容。

  2、提问法:幼儿认真倾听过后,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把故事内容说出来。

  3、角色扮演:充分让他们表现自己、大胆说话积极融入到集体当中。

  六、说学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因此,我想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其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模板 幼儿园说课稿范文大班03-06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6-14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7-22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4-22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6-13

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11-05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05-30

语言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2-16

幼儿园大班剪纸说课稿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