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曲·边草》戴叔伦阅读答案
转应曲,词牌名,也叫调笑令、三台令,源自中唐,部分文献称它为拗体之滥觞(起源)。以下是小编带来《转应曲·边草》戴叔伦阅读答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转应曲·边草》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词中的作用。(3分)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认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分)
《转应曲·边草》阅读答案
(1)①可创造意境,加强语意、感情的抒发,以尽其情。(1分)②如“边草”的叠句,就造成了一种茫茫无边的荒凉草原的意境,从而为老兵提供了一片迷离的活动背景,以烘托其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明月”的叠句不仅造成了一种月光满地,使戍卒辗转难眠的意境,还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致,强烈烘托了老兵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2分)
(2)①词眼是“愁绝”。(1分)作者为了突出词眼,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先进行了景物烘托---边塞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用这诸般景物托出那羸弱的老兵。这样步步写来,层层烘托,感情所至,就自然凝成了“愁绝”二字。这样的“愁”,自有其沉重的扣人心弦的力量。(2分)景物的烘托之外,作者又运用叠句的艺术形式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加以烘托。这种复杂的艺术氛围,就强烈地烘托了那老兵的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再加上那一声追魂夺魄的悲笳,困于戍守的老兵还会不“愁绝”吗?(1分)
【《转应曲·边草》戴叔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诗词鉴赏09-27
《史记·田叔列传》阅读答案10-27
《戴车匠·汪曾祺》阅读答案02-22
彪之字叔武阅读答案04-27
《出塞曲》阅读答案10-30
马戴《楚江怀古》阅读答案07-15
车前草阅读答案10-21
关于汪曾祺《戴车匠》阅读答案11-10
阅读《魏公叔痤病》有答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