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节选》语文阅读和答案

时间:2021-06-11 12:53:3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国志(节选)》语文阅读和答案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于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三国志(节选)》语文阅读和答案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婳无武将之体,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十一年卒,子训嗣。(节选自《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

  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 见:被、受

  B.又领汉中太守 领:管领、统属

  C.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 宜:应当

  D.往往论说不失其指 指:指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平有军事谋略、才干的一组是(3)

  ①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 ②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③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④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

  ⑤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 ⑥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平善于用兵,计谋多。在街亭之战中,王平屡次劝谏先锋官马谡,不要舍弃水源驻军于山上。可惜马谡没有听从,打败于街亭。

  B.王平虽然是后来投降的刘备,但对蜀国很忠诚。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作乱,正是因为王平的功劳,魏延一战即被打败。

  C.王平能坚持自己的意见。魏国大将军曹爽率军进攻汉川时,因为形势危急,许多将领都很惊慌,有人甚至主张退守。王平力排众议,最终魏军退兵。

  D.王平勤奋好学。他让别人给他读《史记》、《汉书》等纪传,借此来了解书中大意,并能根据书中内容发表比较中肯的论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⑵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答案:

  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方法点拨】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D项中,“指”应通“旨”,要旨。

  【答案】【D】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②是说王平因功受赏,⑥表现王平的稳重性格。

  【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方法点拨】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街亭之战中,王平是先锋官,而马谡任参军。

  【答案】【A】

  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答案】 ⑴(王平)跟随杜濩、朴胡前往洛阳,代行校尉之职,随从曹操出征汉中,在汉中投降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诣”“假”“拜”各1分,分别为前往、代行、授官或被任命意,句意分2分。)

  ⑵王平生长在军队中,不会写字,所认识的字也不过十来个,而口授他人代写的书信,都很有理论内容。(“生长”后省略“于”,翻译时要补充;“戎旅”是军队,第二个“书”是书信;以上各点各1分;句意分2分。)

  【参考译文】王平,字子均,巴西郡宕渠县人。他本来在外祖母何家抚养,后来恢复王姓。他跟随杜濩、朴胡前往洛阳,代行校尉之职,随从曹操出征汉中,在汉中投降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228),他为参军马谡的先锋。马谡舍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故而大败于街亭。兵卒星散四处,独有王平所带领的一千人马,鸣金擂鼓坚守阵地,魏国将领张郃怀疑他布有伏兵,不敢靠近紧逼。于是王平缓缓收集各营寨剩余人马,率领将士撤退。丞相诸葛亮诛杀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剥夺将军黄袭等人所领兵卒,只有王平受到特别的崇敬和重用,被加升为参军,统率五部兵马兼管屯营事宜,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兵围祁山,王平另率一支部队坚守南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进攻诸葛亮,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攻克。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在武功去世,蜀军全部退还,魏延作乱,一战即败,这是王平的功劳。于是他被升任为后典军、安汉将军,协助车骑将军吴壹驻守汉中,又兼任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237),王平被晋封为安汉侯,替代吴壹督守汉中。延熙元年(238),大将军蒋琬驻守沔阳,王平改任为前护军,代管蒋琬府中事宜。延熙六年(243),蒋琬返还驻守涪县,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军队。

  延熙七年(244)春,魏国大将军曹爽率领步、骑兵十余万进攻汉川,前锋部队已到骆谷。当时汉中守兵不到三万人马,各位将领闻讯大惊。有人说:“现在兵力不足以抵御强敌,理当退守汉、乐二城,遇到敌人让他进来,用不了多久,涪县的援军就会赶到。”王平说:“不对。汉中距离涪县千里之遥,贼兵如果夺得关隘,便是我们的大祸。现在只宜先派刘护军、杜参军据守兴势山,我做后援;如果贼兵分兵进攻黄金,我自率千人下山迎击。用不了多久,涪县援军就会赶到,这才是上计。”只有护军刘敏与王平的意见相一致,于是马上执行。涪县各军及大将军费祎从成都发兵相继赶到,魏军退还,正与王平原来计策相符。当时,邓芝在东部边境,马忠在南部边境,王平在北部边境,都声名卓著获有功绩。

  王平生长在军队中,不会写字,所认识的字也不过十来个,而口授他人代写的书信,都很有理论内容。他让别人读《史记》、《汉书》等纪传给他听,能了解书中大意,往往论说起来不失其中大意要旨。他遵纪守法,言谈稳重,从早到晚,端坐终日,安静而无武将的风度,然而他性情狭隘多疑,常自己轻看自己,并由此而受损害。延熙十一年(248),王平去世,他的儿子王训承袭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