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游南岳记》附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游南岳记》附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戊戌秋,余偕陈子乔、林固庵二人之衡山。舆行两日抵其麓。阴雨骤注,咫尺晦昧,兴几尽。诘朝②,云暂开,祝融峰忽现天际,旋露而旋灭。
强之行,山径崎岖,舁者③无所用其力,各蹑其屦以上。午憩半山亭。亭以下清澈,其上云深不可测。饮毕,经三十六湾,羊肠层曲,尤其险可畏。瀑布奔流怒号于万仞下,一失足,人莫援以手。秋日哫上蒸之,云五色夺日。所历之境,恍惚不可为状。俄而一岫现,以为凌绝顶也。奋登之,责文中生、磬声、鸡犬声、行歌互答声唱和天半,仰之不见其处。从容攀跻,抵上封寺,宿焉。
云至,寺忽划然而断,峰巅挺现云中,如螺、如髻、如大海孤岛,绝无依傍。风动云舞,山岳俱摇。令人眩悸不能自持。夜半,风大作,殿上铁瓦欲飞。晓起视之,云尽为风散矣,乃攀危石凌绝顶。近瞩荆、襄,运览宇宙,一日万里,洞然无蔽。
吾窃因之而有感焉。卑而近者,其境易窥;高而远者,其妙难见。天地之蕴奥,每多有所秘藏而不可以骤知。使因偶有所得而逐快然自足,亦将无以极宇宙之大观。尽显乎造物之奇。故安于蒙昧而不进省,自弃也;得其半而即欲自止者,画也。殚其力之所能为,以求其境之可至。至于疑似眩乱,天或未有以启之,又终有所不能达也,尽乎人复得乎天,而后此心庶乎无憾矣!此余之所以有感于斯也。
余闻衡岳之上多幽洞异岩,为昔贤所曾游者。余将遍访详览之,以悉得概。盖观其大,又欲有以尽其细也。二子其亦有此志乎? (取材于清·罗泽南《游南岳记》)
注释:
①南岳:即衡山。下文中的“祝融峰”为衡山最高峰。②诘朝:次日清晨。③舁者:轿夫。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攀危石凌绝顶 危:高
B.使因偶有所得而遂快然自足 使:致使
C.亦将无以极宇宙之大观 极:穷尽
D.得其半而即欲自止者,画也 画:自我限定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失足,人莫援以手 一旦不慎跌倒,没有人施以援手
B.所历之境,恍惚不可为状 所经历的境况,让人恍惚,无法用语言形容
C.一目万里,洞然无蔽 一眼望去可达万里之远,清清楚楚没有遮挡
D.为昔贤所曾游者 是从前贤者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初至南岳,因遭遇大雨而游兴殆尽,后来历经艰险,奋力前行,终于登临绝顶。
B.作者一行在上封寺看到云随风翻转、山摇摆晃动的景象,不由心惊目眩,兴奋不已。
C.作者认为应竭力追求所能达到的境界,不应安于蒙昧、不思进取,也不能半途而废。
D.本文前面用生动的语言写景记事,后面借记游之事阐发道理,前后呼应,相得益彰。
4.文章最后一段“二子其亦有此志乎”一句中,“志”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5.文中说“天地之蕴奥,每多有所秘藏而不可以骤知”,意思是说,此间的奥秘,大多隐秘深藏,不能轻易被人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句话带给你的思考。(200字左右,12分)
6.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孔 子 曰 所 谓 圣 人 者 德合 于 天 地 变 通 无 方 穷 万 事 之 终 始 协 庶 品 之 自 然 敷 其 大 道而 遂成 情 性 明并 日 月 化行 若 神 下 民 不 知 其 德 睹 者 不 识 其 邻 此 谓 圣人也。 (选自《孔子家语·五议》)
7. B 9.A 10.B (每小题3分)
8.逐一(全部) (1分)观览南岳上的幽洞异岩(1分),既要从整体上(1分)观看,又要了解它们的细微之处(1分)。 (共4分)
9. 评分参考:
结合文章内容恰当,2分;联系生活实际恰当,2分。思考感悟,5分。语言表达,3分。(共12分)
10.
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共5分,每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参考译文:
孔子说:“所谓圣人,他们的品德符合天地之道,变通自如,能探究万事万物的终始,使万事万物符合自然法则,依照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来成就它们。光明如日月,教化如神灵。下面的民众不知道他的德行,看到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身边。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创作背景
谭元春对湖南境内的南岳衡山仰慕已久。本文就是他与友人周楷同游南岳之后写的游记。
作品鉴赏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描写沿途山光物态,渐次展示出一个清幽神秀,博大精深的境界。由此也可看到,这种山重水复,云遮雾障的自然风物,正是幽深孤峭的竟陵派所喜爱的素材。
本文采用了全面铺叙的手法。作者在开篇时强调“善望岳者,逐步所移而望之”,这就是以游历的时间纵向为经,以所到之处的景观和观感为纬交织成篇,犹如一幅长卷画轴,不仅展现了衡山的整体面貌和浑阔的气象,而且随着景点的推移,不断披露作者性灵的真诚。他作为楚人,对湖南山水的爱悦之情,完全融合在所望所写的南岳的奇山异水之中了。衡山有七十二峰。作者游踪所及诸峰,无一不各呈异彩,各展奇境。紫盖峰下游水帘洞,举头仰望山岩间:“忽忽有白光者,水帘也。”笔墨清丽疏淡,这景色已足令人心迷神往。翻越北斗岭寻得飞来船石,仙人石的奇异态势着笔,以拟人的手法力状其“翱翔甫定”充满动感的形态。登上南岳最高峰祝融绝顶,只见“上如海,下如天,幻冥一色”,而万云奔逐,绕山纷飞,更是穷极变幻,使人倍感它的壮观奇丽。青晶动人的是晨趋望日台观日出,作者以极精炼的文字,刻绘日出时难以言传的奇妙山观:“艰难出浅雾于天海之间,稍焉日脱于窘,山山云洗”,完全是写意的笔墨,意境水远;而以“艰难”和“脱于窘”来形容日出的过程,设想奇特,用语怪绝,更令读者浮想连篇了。最后写出岳,“逐步回首而望之。”这是以回映之笔表现作者对南岳衡山的依恋之情,使全文结束得极富意趣。
作者简介
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天启七年(1627)举乡试第一。与钟惺同为竞陵派创始人。反对复古,主张抒发性灵,但对公安派的文风不满,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因此作品流于冷涩僻奥。有《岳归堂新诗》《岳归堂已刻诗选》《鹄湾文草》,后人编为《谭友夏合集》。
【阅读《游南岳记》附答案】相关文章:
《游黄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06-15
《游东山记》语文阅读附答案06-12
《游钓台记》的阅读附答案08-07
《游颜洞记》阅读练习附答案06-12
游灵岩记阅读理解附答案12-03
《游长城》的阅读附答案12-27
逍遥游阅读附答案03-30
送人游岭南阅读附答案06-12
《黄山记》阅读附答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