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4-12-16 15:25:03 诗琳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阅读及答案(通用18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及答案(通用18篇)

  阅读及答案 1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所作。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3]

  注释:①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②绿蚁:新酿的米酒,酒面浮潭渣,微现绿色,细如蚁,称为“绿蚁”。

  1.这首诗用“ ”、“ ”和“ ”三个意象,构成了一幅温馨优美的`图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案:新酒、火炉、暮雪

  解析:本题考查了关键字的表达效果,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象和作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请赏析“能饮一杯无”一句的妙处。

  答案:“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解析:对于诗句的妙处赏析,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本诗末句口语入诗收尾,需要我们要解读情语,分析作者情感,逐条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及答案 2

  友鹤图

  【明】唐寅

  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

  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

  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

  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

  14.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首联“立片言以居要”,“与鹤相宜”起了点题并总领全诗的作用。

  B.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凸显鹤的高贵外表与高雅气质。

  C.颈联描绘了月下行吟的人与松阴憩息的鹤相伴相随的闲逸画面。

  D.尾联化用“鹤立鸡群”的典故,暗示自己具有出众的才华与品格。

  E.全诗以真切自然的语言写物言志。读来既晓畅明快,又含蓄有致。

  14.BD;(6分)

  15.作者借“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5.(6分)答:①借鹤一身“缟素”和“松阴梦觉”,抒发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行之情。

  ②借鹤的“不逐鸡群”,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

  ③借以鹤为友,抒发了作者对鹤的赞美、对同道之人的渴求之情。

  解析:

  14.B项,修辞手法赏析有误。诗人以“缟素”写鹤白色的羽毛,是比喻;“清癯”形容人清瘦,不是双关。D项,对典故暗示的内容理解错误,这里没有自诩才华出众的'意思。

  15.对“鹤”这一意象的描写,在颔联中,“缟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凸显鹤的高雅气质,表达自己对高洁品行的追求;“伴侣”“追随”,描绘月下吟行的人与松阴憩息的鹤相伴相随的闲逸画面,抒发诗人对鹤的赞美及对同道之人的渴求;尾联“不逐鸡群”抒发作者对追名逐利的“鸡群”的蔑视与不屑。

  阅读及答案 3

  《吻》片断

  她师范学校毕业,20岁刚过就做了教师。这天,有个学生上课时不好好听讲,做小动作,被她叫到了办公室谈话。他相信谈话的力量,她用了许多美好有力的言辞,激动的脸蛋都红了。

  学生被她的`热情和言辞感动了。盯着她的面孔,她的小辫,她的嘴唇,沉醉了。忽然,学生跑了过来,亲了她一下,然后,学生和她都惊呆了。

  她还从来没有被爱过,没有被吻过呢。这天晚上,她大哭了一场。

  1、这篇短文情节发展有两个出乎意料:一是( )出乎老师意料,二是( )出乎读者意料。(2分)

  2、这篇短文的主人公应是 。(1分)

  3、学生“沉醉了”的原因是 。( 1分)

  4、这篇短文的题目《吻》的含义是 ( 1分)

  5、文中的女老师“用了许多美好和有力的言辞”教育孩子,是怎样的言辞呢?请你根据想像补写几句话。( 1分)

  6、女教师大哭了一场的原因是 。( 1分)

  参考答案:

  1、学生吻老师 老师大哭一场(每处1分,共2分)

  2、老师(她)(1分)

  3、学生被她的热情和言辞被打动了 ( 1分)

  4、热爱学生的老师得到了学生的爱 ( 1分)

  5、(只要是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话语都行。(1分)

  6、得到学生的热爱,她很激动( 1分)

  阅读及答案 4

  利息

  某校某年级某班一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差生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怎么办呢?差生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语文老师:“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

  老师思忖了大约有一分钟。说:“我可以把你的成绩改为60分。”差生一听,高兴极了,但老师接着说:“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东西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分还10分,期终考试,我会从你的考分中扣下10分,你愿意吗?”差生迟疑了一下,终于答应了。

  期终考试,差生语文得81分,老师扣下10分,净剩71分。

  想想看,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高利贷者,又有哪一个能和、敢和我们的这位老师比胆略、比效益呢?

  1. 本文写了两个人物: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还暗写了另一个人物,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可以看出。(3分)

  2.写出差生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发挥你的联想,把老师“思忖”时和差生“迟疑”时的心理活动加以描绘。(4分)

  4. 文章作者对老师的做法持怎样的态度,你是怎样知道的?(2分)

  《利息》答案

  1. 老师 学生 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2. 着急—高兴—迟疑

  3. 想象合情合理即可给满分

  4. 持肯定态度,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是以赞美的笔调写的

  阅读及答案 5

  阅读语段,答题。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乌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贾岛所作的这首小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岛为了诗中的“____”和“____”二字反复琢磨,体现了贾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3、“这个样子”指什么样子?用“——”在文中画出来。你觉得这个样子好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题李凝幽居

  2.推 敲 精益求精

  3.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不好笑,从中可以看出贾岛创作诗歌时的投入。

  阅读及答案 6

  《入卫作阅读答案》沈佺期

  沈佺期

  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

  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采蘩①忆幽吹,理棹想荆歌。

  郁然②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注释】①采蘩:《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毛传:“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谓豳公子有与民同甘苦的德行。后因以“采蘩”作思念君子的典故。蘩,fán,茵陈,或叫茵陈蒿,俗称白蒿,可做中药。②郁然:愁闷貌。

  ⑴从情调上看,这首诗前四句 ,后四句 。

  (1)参考答案:明快高昂;悲壮低沉

  评分细则:2分,每空1分。关键词:明快高昂,悲壮低沉,大意对即可。

  ⑵请对诗的后四句进行赏析。(6分)

  (2)参考答案:①后四句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通过对来到卫地看到淇河的优美风光和游人如织的情景的描写,不禁抚今追昔,忆起淇卫之地古代的`壮士荆轲来。②通过忆史抒情,③既充满对历史上英雄、君子的缅怀敬仰之情,又对现实社会表示遗憾失望,诗句中带着悲愁迷惘的味儿。

  评分细则:6分,从内容,手法,情感三方面考虑,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阅读及答案 7

  拟古

  [明]钱宰

  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

  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以向东奔流的长江开篇,起笔宏阔,以“不息”点明“来者”的状态。

  B、诗人以白日、西山、晨光勾画出日落日出的自然常态,为卒章议论作铺垫。

  C、“春花瘁复荣”与白居易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最后四句叙议结合,以大自然的循环无终极,抒发对人生渺小短暂的感叹。

  16、这首诗在平常可见的自然之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5、 D【“抒发对人生渺小短暂的`感叹”分析有误】

  16、 ①“来者方不息”“造化无停机”等句子蕴含着“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的哲理。

  ②“造化”的不停息和“人生”的不循环形成对照,蕴含着“人生短暂,少壮时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的哲理。

  ③“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一句蕴含着“自然界万物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道理。

  阅读及答案 8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2分)

  上片:

  下片:

  11.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2分)

  答案:

  10. 上片:望月 下片:怀人

  11.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阅读及答案 9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写出下列景物对应的主要特点。

  月光:江面:

  芦荡、树林、山峰:

  (2)作者写月亮的,从江面写到,用“黑色剪影”来映衬,写出了从轮船上赏月的特有角度和特有感受。

  (3)读语段,用一个词语概括月下江景。

  (4)按要求摘抄语句月亮的“静态美”

  月亮的“动态美”

  月亮的“朦胧美”

  月亮的“色彩美”

  参考答案:

  (1)散落在江面上流动的江水有千万点星光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

  (2)清辉两岸星光清幽。

  (4)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流动的江水中,有千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坚硬在江天交接除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5)提示: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即可。

  阅读及答案 10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

  (1)颜色 (2)形状 (3)气味 (4)大小

  2.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4.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

  参考答案:

  2.说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

  3.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牧民们大老远就来迎客,说明他们十分热情好客。

  4.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阅读及答案 11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 《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2)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4分)

  (3)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案:

  (1)(2分)【答案】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评分标准】答案能够体现语言和内容结合。理解关键词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诗歌内容来回答,给2分。

  (2)(4分) 【答案】侧面描写(虚实相生、侧面烘托)(2分) 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1分),展现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1分)

  【评分标准】抓住结合诗歌描写桃花的诗句具体来分析,给4分。

  (3)(4分) 【答案】《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1分),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1分);《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1分),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1分)。

  【评分标准】分析诗歌情感,抓住诗歌的意象的特点,进而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作者的感情,给4分。

  阅读及答案 12

  观雨

  (宋)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本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夏,这一年春天,金兵进逼长沙,守帅向子諲组织了有效的防御,形势略有好转;而作者从汴京陷落后,一路流离,此刻正在湖南邵阳。

  12. 按体裁分类选诗,可以与本诗编辑在一起的一项( )。 ( 1 分)

  A.《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B.杨万里《插秧歌》

  C.杜甫《登高》 D.柳永《望海潮》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 )。(2分)

  A.雄沉慷慨 B.含蓄内敛 C.高雅明丽 D.沉郁哀婉

  1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观雨”所寄寓的情志。(5分)

  答

  12.(1分)C

  13.(2分)A

  14.(5分)示例:诗人一路颠沛,流寓邵阳,老态龙钟,不懂农桑,只能正襟危坐,表达观看骤雨风云的惊诧之情;千山万壑之间风雨际会,既描写环境,又暗喻时局动荡,生发忧虑之思;但暴雨下的景物并没有全然屈服,时局也不是黑暗一片,寄寓不屈的'情志;尾联,作者不嫌雨大屋漏,希望龙送风雨,清洗兵甲,暗寓诗人对扭转时局,重振山河的渴望之情;诗歌题为“观雨”,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的关心之情。

  评分说明:1点1分

  阅读及答案 13

  贺新郎①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声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面。人道愁来须殢②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注】①光宗绍熙三年,刘过三十九岁去宁波参加乡试未中,邂逅年老商女,写此词相赠。②殢:沉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以相如、文君之典写自己与商女的穷途邂逅,暗含了对当前情景的自嘲。

  B.词中既有对往昔帝京倚红偎翠生活的虚写,也有对眼前秋风秋雨梧桐实景的描写。

  C.词人用“珠帘”“晚妆”“翠娥”等细节,写出“初见”时商女雅致的生活情趣。

  D.词的最后两句将自己心中的积郁借万叠之上的云山来抒发,凄咽中翻出激昂异响。

  16.有人认为“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两句虽是化用自的《》但又翻出新意。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

  答

  15.C

  16.《琵琶行》中的两句侧重描写送别时的`萧瑟之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2分)而本词化用的两句侧重表现词人害怕听到琵琶曲引发愁绪的内心状态;(2分)并将荻花枫叶拟人化,使感情的表达更进一层。(2分)(共6分)

  阅读及答案 14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高峻的样子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太白岭上,诗人看到了或厚或薄的烟云、疏密有致的树和石等景物。

  B.诗歌中,“鸟语乐”写乐景,“鱼行迟”写哀景,以乐写悲,更增悲情。

  C.诗歌前三联描写太白岭的景色,最后一联抒情,触景生情,情景相生。

  D.尾联把眼前景色和百姓生活联系了起来,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的`情怀。

  16.首联是如何写出太白峰之高峻险要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 B

  [解析]““鱼行迟,写哀景,以乐写悲,更增悲情”错误,“鱼行迟”写的是鱼悠闲自得的情态,和“鸟语乐”“溪水不动”构成了和谐的画面。

  16.

  ①正面描写。以“巃嵷”一词直接写出太白山之高峻。

  ②侧面村托。以众山环绕着太白山来衬托太白山之高峻。

  ③比拟(拟物)。以骏马奔驰来写太白山山势,突出其山势高峻。

  ④化静为动。太白山好像向东南方飞驰一样,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太白山之高峻险要。

  (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阅读及答案 15

  金陵

  汪元量

  只见空城不见台,客行搔首自徘徊。

  风云旧日龙南渡,宇宙新秋雁北来。

  三国衣冠同草莽,六朝宫殿总尘埃。

  交游相见休相问,把酒江头且一杯。

  【注】诗人因目睹亡国惨状,作的诗多记录宋亡之前后事,本诗为诗人被俘北上过南京时作。台:指凤凰台,南京名胜。龙南渡:指宋高南渡建立南宋。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扣题点明经行地点,突出废城荒芜;下句“搔首”“徘徊”表现诗人的惆怅。

  B、颈联中“衣冠”与“草莽”,“宫殿”与“尘埃”,对比鲜明,饱含兴亡无常的痛感。

  C、尾联写实,“休相问”含有难言之悲痛,“且一杯”抒发不堪回首、以酒浇愁的抑郁。

  D诗中“台”“徊”“来”“埃”“杯”押韵,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15、颔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C(“尾联写实”错误,从本诗上下文语境,以及“交游相见休相问”的语意看,并非实写,而是一种设想的状态,即以虚拟的“老友相逢,把酒江头”的场景抒发亡国之悲伤抑郁。)

  15、(第一问)颔联运用对仗、象征的表现手法。“风云旧日”与“宇宙新秋”,“龙南渡”与“雁北来”,对仗工稳。用“龙南渡”象征宋室南渡(也兼指晋室南渡),用“雁北来”象征北方蒙古族南侵建立新朝。(3分)(第二问)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灭亡的痛悼,对自己沦为亡国奴的痛苦。(3分)(本题设有两问,第一问要求解析颔联所用的表现手法,第二问要求分析该联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阅读及答案 16

  老桧斜生古驿傍,客来系马解衣裳。

  托根非所还怜汝,直干不挠终异常。

  风雪凛然存节概,刮摩聊尔见文章②。

  何当移植山林下,偃蹇③从渠拂汉苍。

  【注】①正德三年(1508)春,王守仁辗转数千里,谪旅至贵阳西北万山丛棘中的龙场驿,任不入流的驿丞。此诗即作于谪居龙场期间。②文章:纹理。③偃蹇:高耸的样子。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下字准确,“老”“斜”点明了桧树的生长状态,“古”则写出其生长环境的荒凉。

  B.老桧生长在驿站路旁,过往旅人经过这里的时候,往往把马系在树上,然后解衣休息。

  C.诗歌多有前后照应,如“斜生古驿傍”即是“托根非所”,“客来系马”故多“刮摩”。

  D.诗人怜惜老桧的遭遇,因此想要把它移植到山林下的.水渠边上,让它长得高大茂盛。

  16.有人评价,诗人和老桧堪称“同是天涯沦落人”,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D【解析】“把它移植到山林下的水渠边上”理解错误,“渠”是代词,它,可从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一句迁移,“从渠”即“任它”。

  16.①诗人被贬蛮荒,谪居龙场驿,正与老桧“托根非所”,生长古驿路旁的境遇相似;

  ②诗人虽遭贬谪,并不消沉,仍正直不屈、傲然有气节,正与老桧饱经摧残仍“直于不挠”,不失“节概”的精神气质相似。

  (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王守仁此诗,是典型的咏物诗,表面写物,实则喻人,乃是因为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相通:诗人与老桧,不独遭际境遇相似,而且遭遇困境挫折的精神面貌也相似,作答时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阅读及答案 17

  早雁

  杜牧①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②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③岸莓苔④。

  [注]①本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这一年回纥南侵,百姓流亡。②仙掌:汉代建章官内有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③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④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虏弦开”一语双关,既指回纥挽弓射猎,又指发动军事侵略活动。

  B.三、四句绝佳,承“四散”而来,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飞图。

  C.前四句写雁之南飞,接下来遥想雁之北归,寄托作者情感,引人深思。

  D.本诗风格婉曲细腻,语言清丽而含蓄,代表着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

  15.曾国藩在《求阙斋读书录》中评价本诗说:“雁为虏弦所惊而来,落想奇警,辞亦是以达人。”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14.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路点拨“代表着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表述错误。

  1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①首联写深秋时节,回纥挑起了战争,领兵南下。诗人以大雁惊飞哀鸣象征着百姓在战乱中四处逃亡的凄凉景象。②尾联诗人劝慰南飞的大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昨长满了菰米、莓苔,可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3本诗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句句写雁,但实际上是处处写时事、写百姓,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对百姓的同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阅读及答案 18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筱:细小的竹子。娟娟,秀美。②裛:通“浥”,滋润。冉冉,阵阵。

  (1)“风含翠筱娟娟净”中“含”耐人寻味,历来为人所赞,请赏析它好在哪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颔联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1)“含”字,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2分)

  (2)以乐景衬哀情(1分),此联写草堂的美景最主要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1分),进而正面衬托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1分)。

【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海龟的阅读答案|海龟阅读答案04-02

等 阅读答案06-26

阅读答案07-24

阅读及答案12-06

等的阅读答案12-05

《等》阅读答案06-11

等 阅读答案08-07

等阅读及答案05-20

《雨中听花语》阅读与答案阅读答案11-01

《芳树阅读答案》阅读及答案参考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