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宿大慈寺古诗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宿大慈寺古诗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宿大慈寺
【清】范光阳
荒祠古冢凭高望,乱竹禅房向晚行。
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
里儒信口为诗句,野衲迎人亦世情。
惟有空山知我意,故飞小雨助溪声。
【注】衲:僧衣,借指僧人。
1.结合全诗,具体说说你对“惟有空山知我意”的“意”的理解。(4分)
2.简析“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一联的艺术手法及作用。(4分)
试题答案:
1.“意”指远离尘嚣、享受空寂的心境。从所写之景看,作者选取的荒祠、禅房、晚钟、明月、小雨、溪声这些意象映衬静寂空灵的特点,大自然给了作者停机息心的启迪。从所写之人看,乡里的读书人已经不能引为知己,连山里的和尚也变得圆滑世故,这里也有作者对俗世的不满之意。(对“意”的理解2分,具体分析2分。)
2.这一联运用对偶、对比映衬的手法。上联从听觉角度写,钟声之所以更加悦耳动听,是因为断断续续的风使得钟声拥有了节奏和韵律。下联从视觉角度写,月亮从云儿的遮掩中出来,反而显得更加明亮。言之成理即可。(说出艺术手法2分,分析作用2分)
题目及其答案:
题目一:
分析“荒祠古冢凭高望,乱竹禅房向晚行”所描绘的景象,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答案:
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站在高处眺望荒祠和古冢,然后在傍晚时分穿过杂乱的竹林走向禅房的景象。这种景象透露出一种荒凉、幽静而又略带凄清的氛围。其中,“荒祠古冢”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生命的消逝,而“乱竹禅房”则表现了禅意的幽深和内心的宁静。整体而言,这两句诗蕴含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题目二:
解释“里儒信口为诗句,野衲迎人亦世情”的含义,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现象。
答案: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村里的读书人随口就能吟出诗句,但他们的诗作往往缺乏深意;而山里的僧人虽然看似超脱世俗,但在迎接客人时也流露出世俗的情感。这背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即使是那些被认为应该超脱世俗的文人或僧人,也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和束缚。这也暗示了作者在寻找真正内心宁静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无奈。
题目三:
请分析“淡浓云过月还明”一句中“还”字的妙处。
答案:
“淡浓云过月还明”一句中的“还”字用得非常巧妙。它表达了月亮在云遮云掩之后重新露出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光明和宁静终将重现。这种“还”的意境,既表现了月亮的坚韧和恒久,也寓意了作者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保持内心平静的坚定信念。
题目四:
全诗在表达主题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全诗在表达主题时采用了多种手法。首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烘托氛围,如“荒祠古冢”、“乱竹禅房”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其次,通过对比映衬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如“里儒信口为诗句”与“野衲迎人亦世情”的对比,以及“断续风吹钟愈好”与“淡浓云过月还明”的映衬,都加深了读者对主题的理解。此外,还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荒祠古冢”象征历史的沧桑,“淡浓云过月还明”隐喻内心的光明和宁静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诗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1、过渡作用。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2、线索作用。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事物线、情感线、语句线。
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
3、人称作用。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4、手法作用。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可参照《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注意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有时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有时要求对语句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
语文阅读答题公式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宿大慈寺古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宿香山寺》高中古诗词阅读答案10-21
《宿集庆寺》阅读答案09-09
《宿云门寺阁》阅读答案11-23
宿云门寺阁阅读答案09-10
宿云门寺阁阅读理解答案09-28
黄庭坚《宿广惠寺》阅读题及答案11-22
宿山寺阅读题带答案和赏析09-16
晓出黄山寺古诗文阅读及答案10-03
唐诗《柏林寺南望》古诗阅读题及答案01-09
《明月寺》阅读及答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