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4-09-25 02:42:33 登绮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案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出自《陀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1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3.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

  5.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参考答案:

  3.(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5.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 孔子/韦编三绝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0.5分)

  6、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2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出现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重的泥土和石头呢?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怎么就不能像孤儿寡妇那样开明呢。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智叟都劝说不了愚公,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就把愚公移山这件事告知了天帝。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公要移山,目的是能到达汉水,通过水路到达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想别人之未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终于感天动地,成功移山,造福后人。

  B、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邻人踊跃参与,连京城氏的一个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可见,得人心之举自然就能一呼百应,老少云集。

  C、从人物的名称上看,两个老人,一愚一智,反映了常人的思维习惯和评价标准;而在作者笔下,愚者大智若愚,智者理屈词穷,褒贬之情分明。这种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印象深刻。

  D、交通不便是古代人们经常面临的痛苦,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但这篇寓言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精神,则更具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激励人们不怕困难,积极有为,改造自然,实现梦想。

  答案:

  3、B

  4、B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3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D.本文又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1.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是又审议的.,请简析。(2分)

  答案:

  10.C

  11.①“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②“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着而命名“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增强了讽刺效果。③“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是一般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答到任意两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4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是以发展的眼光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

  B.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愚公和智叟对比是主要的对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同时,运用二人姓名加重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C.“其妻”与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疑问,其态度是一样的。

  D.本故事以神话结束全文,更加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答案:

  3.C

  4.⑴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5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③,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曩:以往、过去。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_____________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____________

  12、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3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1、(1)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七八岁,刚开始换牙,蹦蹦跳跳地前往帮助他们。

  (2)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到了泰山的北面。

  12、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6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来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 (2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20. (2分)能结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7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3.翻译下面句子。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A

  5.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8

  洪水滔天,鲧①窃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杀鲧于羽郊④。鲧复⑤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注释】①鲧: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禹的父亲。②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③祝融:传说中的火神。④羽郊:羽山下的.郊野。⑤复:肚子,现在写作“腹”。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8.老子曰:“慈故能勇。”请运用愚公移山、鲧治水这两个事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7.(6分)(1)持着蛇的神听说了这件事,担心愚公不停止(挖山),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2)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却)没有经过天帝的同意。

  8.(3分)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怀着慈爱之心,爱所有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你就拥有与一切破坏力量做斗争的勇气。(1分)愚公爱大山,爱民众,希望让他们过上更便利的生活,于是他拥有搬走大山,征服自然的勇气(1分);鲧热爱百姓,在洪水泛滥,百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之际,他挺身而出并冒死窃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慈而能勇,勇而无惧。(1分) (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9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3.(3分)D

  4.(3分)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10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杂然相 许:赞同

  B、子孙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D、寒暑易节,始一焉 反:同“返”,往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D)

  A、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静以修身,俭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外户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不惠 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我之死,有子存焉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BD、正确;

  C、有误,句意: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以:凭借;/以:来;

  B、而:表修饰/而:表转折;

  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之:结构助词,的;

  D、虽:即使/虽:即使。

  故选:D。

  (3)本题林冲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愚公之妻对移山持的是肯定态度。

  故选:C。

  答案:

  (1)C。

  (2)D。

  (3)C。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11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 ——8题。(16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是( )。(3分)

  A、本在冀州之南B、汝之不惠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告之于帝

  2、翻译句子。(6分)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请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3分)

  答案:

  (一)1、B

  2、①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②苦于大山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

  3、示例:愚公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破坏后,会导致土地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后患。(只要能从保护大自然的角度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12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人名),乙文选自《_________》。(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甲乙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上述诗文都写到了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不同困难。

  B.面对困难,甲诗作者和愚公都有一个思想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

  C.甲诗中的“停、投、拔、顾”等动作,是诗人内心苦闷的表现。

  D.乙文中的“长息”表明愚公为智叟所表现的'顽固思想感到悲哀

  9.甲诗中的“____________”和乙文中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答案:

  (二)(12分)

  6.(2分)李白《列子》(《列子·汤问》

  7.(3分)你太不聪明了!(惠倒装)

  8.(3分)B

  9.(2+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论有多大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行动态度1分,结果1分)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13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乏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卒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竞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2.翻译下列句子。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1)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

  (2)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

  (3)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

  (4)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老虎看了孩子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1)×

  (2)×

  (3)√

  (4)√

  4.“略”。(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14

  愚公移山

  北山愚套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迭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D

  3.于是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4.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15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出现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重的泥土和石头呢?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怎么就不能像孤儿寡妇那样开明呢。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智叟都劝说不了愚公,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就把愚公移山这件事告知了天帝。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公要移山,目的是能到达汉水,通过水路到达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想别人之未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终于感天动地,成功移山,造福后人。

  B、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邻人踊跃参与,连京城氏的一个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可见,得人心之举自然就能一呼百应,老少云集。

  C、从人物的名称上看,两个老人,一愚一智,反映了常人的思维习惯和评价标准;而在作者笔下,愚者大智若愚,智者理屈词穷,褒贬之情分明。这种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印象深刻。

  D、交通不便是古代人们经常面临的痛苦,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但这篇寓言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精神,则更具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激励人们不怕困难,积极有为,改造自然,实现梦想。

  答案:

  3、B

  4、B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09-04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09-23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08-24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4篇07-27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4篇)05-01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集锦14篇)10-04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09-29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09-04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