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送人归京师阅读答案翻译原文解析 送人归京师诗歌鉴赏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人归京师阅读答案翻译原文解析 送人归京师诗歌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送人归京师①
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释】: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翻译】:门外的子规鸟不停地叫,日落时村落在夕阳下幽梦悠悠。即使故园没有了,但国土沦丧,回到家乡也会生愁。
【赏析】:作者先是描写了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然后又通过日落时分山村中那幽梦不断的场景的描写,暗示诗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扰。既然只是因为故土,而惆怅失意,当然要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方式是能回一次故乡。但摆在诗人面前的现实是: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送友归京,触景生情,心生忧国之愁。
【阅读训练】: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5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杜鹃啼血猿哀鸣"(《》),"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
(2)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A与B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景物的美好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西江月遣兴》上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词人读书的结论似乎是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把一切古人圣贤都骂倒了,但联系前句可知词人是借醉求欢,以醉后的笑闹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理解要服从整体,便可知,所谓"全无是处"是愤激之语,是反语,是词人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借醉后狂言的反语,清醒地指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统一、不用志士、颠倒是非的行为是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诲的。此诗为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情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故而前两联应与"孤""忧"相和谐。首联从写法上看是运用了对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可以看出这个对比只能理解为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怆。颔联,以想象奇特的"坼""浮"写出了洞庭湖水浩瀚无边的巨人形象,这壮阔雄浑不能理解为诗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不能肤浅地理解为诗的感情基调就转为昂扬振作了,此处应是反衬的写法。孤老病弱之人在无边的天地间不停游荡,在浩瀚的江湖上接连漂泊,这宽阔宏伟更反衬出诗人的无尽悲怆和悲凉.)
【送人归京师阅读答案翻译原文解析 送人归京师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送人归京师原文及赏析08-18
送人归京师原文及赏析02-05
贼平后送人北归原文及赏析07-16
贼平后送人北归原文及赏析10-15
贼平后送人北归原文及赏析03-09
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7-16
饮归亭记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4-22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原文阅读及解析08-09
《于易水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