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日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日阅读答案1
醉起言志
唐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的过程。(3分)
答:首先诗人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梦幻,极度悲观;听到鸟的叫声,惊醒梦中人,心境归于平静;最后对月自酌,忘记悲情。(每点1分)
(2)简要分析“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这两联的作用。(4分)
答:这两联描写了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面;(2分)起过渡作用,是作者从沉醉到平静的转折点。(2分)
(3)有人说这首诗有东晋诗歌的影子,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陶渊明诗歌常常借助饮酒来表达自己对俗世社会的批判;(2分)李白这首诗开篇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梦,虚幻无实,并借醉酒来表达自己的对俗世社会的不满,在这一点上有陶渊明的影子。(2分)
简析
此诗写作者融化在酒的温柔乡,在醉意朦胧中,以新的`眼光发现新的天地,躲避在自然与音乐的宁谧之境,用及时行乐的洒脱姿态来化解失意,隐含了作者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春日阅读答案2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8.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8.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用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答出“侧面表现”,给1分;答出“拟人”并作解释,给1分;答出“渲染”,给1分;答出“铺垫”,给2分)
9.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生活感到高兴,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每答出一点给2分)
【诗译参考】
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春雨充足,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天已大亮,忙于春耕的农民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相互亲爱取悦;乌鸦等鸟儿飞上飞下巧妙相随,觅食米饭和谷种。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还是要靠全风雨适时才行。
春日阅读答案3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1、诗中描绘的“春日”景物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分别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秦观诗写雨过天晴后琉璃瓦晶莹剔透、芍药花带雨含泪、蔷薇花枝蔓低卧,(3分)描绘出春日景物的清新婉丽、春意盎然的特点,(2分)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试题分析:第一句写春,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景。雨后的芍药,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2、①秦观的《春日》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诗歌赋予芍药、蔷薇花以人的性格,芍药花含泪,蔷薇花低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2分)
(答寓情于景的手法亦可。) ②的《春日》,主要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1分)诗歌前两句实写,抓住最能代表特点的鸟鸣和红花绿叶景物加以描写;后两句虚写,诗人春意浓、诗兴旺,忽然灵感顿生,正想写出佳词妙句时,更迷人的镜头又跃然眼前,刚想出的诗句不翼而飞了,作者以“难寻”的诗句诱使读者去想象春天之美。(2分)
(答视听结合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芍药花含泪,蔷薇花低卧”,是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的是雨后芍药和蔷薇的含羞带露的娇艳美丽。“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是诗人眼前实景,是春天欣欣向荣的美景。这样的美景包括了听觉和视觉美,这就引发了诗人的诗兴。“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是虚写,诗人刚想到了一句好诗,却又因为看到了更精美的景致而无法下笔写作。一实一虚,写尽了春日的美。
春日阅读答案4
原文: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傍:靠近。
问题:
(1)一、二两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参考答案:
(1)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勃勃生机的春景图。
(2)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1分)“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所要表达的却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1分)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1分)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春日阅读答案5
(20xx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思想内容的把握能力。该诗是一首律诗,前四句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高度评价,第一句整体评价李白诗的地位无人能比,二、三、四句进一步评价,从“思不群”“清新”“俊逸”三个词语可以推断评价的角度应该是思想情趣和风格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从注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渭北”、“江东”分别是杜甫、李白的所在之地,“春天树”和“日暮云”分别是两人所在之地的代表性景物,我们不难推测出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中,杜甫是借渭北之景和江东之景,来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路的把握能力。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个层次,一致四句为第一层,对李白高度评价,第五、六句为第二层,借描写两人所在地的特色景物表达对李白的思念,第七、八句为第三层,直抒胸臆,表达对两人相聚饮酒论诗的渴望。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春日阅读答案6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前言】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http://www.slkj.org/b/578.html。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春日阅读答案7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贫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散”“凝”二字准确凝练,将春雪“时散时凝”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B、颔联写春雪到来时的山中景色:岭梅似乎再次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也开始结冰。
C、颈联“鹿儿”“吟僧”可见诗人情趣的高雅,身处山中苦寒之地,却闲适宁静、恬淡自适。
D、诗歌尾联写春雪和春雨发挥了同样的作用,使得松间小路上的青苔又密密覆盖了一层。
15、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6分)
答案解析:
14、D(理解有误,漏掉了“好将”,诗句意思有所不同。尾联是说,希望这春雪和滋润大地的春雨一样,发挥同等作用,使万物更加生机勃勃。)
15、①视听结合。霏霏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岀沙沙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雪落春山的场景;
②巧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因雪而成的.雾凇景观想象成梅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新奇形象;
③虚实结合。后两句由实入虚,希望春雪与春雨一齐发力,让万物早日复苏;
④融情于景。通过春山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山中雪景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共6分,答岀三点即可得满分,答比喻修辞手法也可酌情给分。)
春日阅读答案8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4分)
春日
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释】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茅茨:茅草屋顶。烟暝:烟雨迷蒙。
6、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等典型景物来表现。
B、诗中“客衣湿”所呼应的'一联是“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日桃花含苞欲放的神态,点染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D、尾联描绘了一幅绚丽、喧闹的田园图景,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田园生活的闲适情怀。
7、下面选项中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景中含情
B、视觉、触觉相结合
C、比喻、拟人
D、动静结合
答案:
6、D
7、B
春日阅读答案9
春日[唐]李咸用①
浩荡东风里,裴回②无所亲。
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衰世难修道,花时不称贫。
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注释】①李咸用:唐末诗人,生卒年不详;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②裴回:“徘徊”。
2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古树一边春”让人联想起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22.全诗表达了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请联系诗句对此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
21.五言律诗,病树前头万木春。
22.“徘徊、何处”等词表达了诗人因个人仕途不达的失意、对未来的迷茫之感;“衰世”等词与结尾两句道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深深的忧思;“三面水”、“一边春”等句表现了诗人虽身处衰世,忧思失意,但仍怀抱希望,并未消极绝望到底的振奋情感。
【解析】
【2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了解文学常识和名句背诵情况。答题前,先通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四联;绝句一共四句。律诗和绝句都有五言也有七言,言是字的意思。“古树一边春”能让人想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病树前头万木春”。考生可以先背全诗,然后确定诗句。
【2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要求理解整首诗歌的情感。“何处问通津”,“何处”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的迷茫。“衰世难修道”表达诗人对身处衰世的忧思。“古树一边春”,表明诗人仍怀抱希望。
春日阅读答案10
春日
王安石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燕①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②。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注]①燕,也作“雁”。②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里有“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春日》暗示了写作内容,这首诗正是通过描写暮春情景,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颔联写黄莺依然寻找以往的老朋友,燕不嫌人们家里贫穷,表现它们知道念旧、懂得感恩。
C.颈联化用杜甫的“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诗人稍加改编,表达出自己笑迎宾客的心情。
D.尾联写诗人借酒浇愁,面对大好春景,梦回故乡,很快从愁绪中解脱,体现出豁达的个性。
16.诗的首联流传甚广,请从语言以及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15.C
16.①运用叠词,描写春天时光慢慢地流逝但依然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情景;②通过描写乐景反衬后面的哀情,情感起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苦闷之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笑迎宾客”错,诗句“门无长者车”是说没有客人来,应是“孤独苦闷”。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语言:“冉冉”意思是慢慢地,“菲菲”是形容花草茂盛、美丽的样子,首联“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运用“冉冉”“菲菲”这两个叠词,分别描写出春天时光慢慢地流逝的情景和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情景。
情景关系: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意思是春天慢慢地进入了后期,香气馥郁中各种植物繁花竞放,描写了春天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景色。描写的是乐景。
而从颔联和颈联来看,颔联“莺犹求旧友,燕不背贫家”,黄鹂鸟儿依然在寻找去年一起唱歌的'老朋友,燕子不嫌主人家贫穷仍旧来筑巢建家,通过黄鹂寻找老友、燕子不嫌贫穷,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屋内有招待客人的浊酒,门口却无来访的客人,通过“有”和“无”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抒发的是哀情。
所以从表现手法上看,首联的乐景反衬后面的哀情,通过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反衬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苦闷之情。
春日阅读答案11
寂寂多愁客,伤春二月中。
惜花嫌夜雨,多病怯东风。
不奈莺声碎,那堪蝶梦空。
海棠方睡足,帘影日融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以叠词开头,刻画出一个伤春悲愁的闺中女子形象,“伤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描写诗人怜惜夜雨吹落繁花,由花及人,“怯”字写出了生命的`脆弱,暗含朝不保夕的沉痛之感。
C、颈联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辨梦境和现实的恍惚迷离之感,“空”字写出诗人怅惘和孤独。
D、这首诗写景生动,情景交织,借寻常物象传达出抒情主人公的真实感受,呈现出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
15、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4、D
D项,“清新明快”错误,本诗选用了“夜雨”“东风”“莺声”“蝶梦”“海棠”“帘影”等意象,运用叠词、拟人、寓情于景等多种表现手法,抒发伤春之感、孤独之苦以及对生命脆弱的感伤,风格应是婉约细腻或者哀婉缠绵。
15、①以乐景反衬哀情,“睡足”的海棠容光焕发,光彩照人,帘外春日的日影暖融,然而这些诗人都无心欣赏,独留孤独伤感。
②运用拟人手法,“方睡足”写出海棠的慵懒美丽,别出心裁,引人遐想。
③叠词的照应(运用)。尾联以叠词“融融”结束全诗,语意舒缓,与首联开头“寂寂”相照应,以春日的暖融与诗人的孤寂形成对比,更突出其悲苦。
④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诗歌以海棠睡足、春日和暖的景色描绘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委婉,耐人寻思。
春日阅读答案12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叉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你对此如何理解?
答案:
(1)本诗颔联以乐景衬哀情。上林苑里鲜花盛开,细柳营前柳枝新绿,本是乐景;“徒”“漫”二字表明没有亲友一同欣赏,面对此景比没有美景时更增哀情。
(2)本诗结尾超出了一般感怀诗表达孤独伤感之情的局限,构思新颖。作者将思念化为祝愿,将孤独化为希冀,昂扬乐观,抒发了对洛阳万物无比眷恋和热爱之情。
春日阅读答案13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扬花去却来。
季重①旧游多丧逝,子山②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③。
【注】①季重:三国时吴质的字,曾感伤死于瘟疫的好朋友。②子山:南北朝庾信的字,曾出使西魏,作《哀江南赋》抒发亡国之痛。③劫灰: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8.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9.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
答案:
8.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的手法。颔联描写了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实际上是通过对环境死寂状态的描写,侧面呈现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诗句并用水鸟的“飞还住”和杨花的“去却来”表现诗人的悲怨忧虑。
9.诗歌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春日阅读答案14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书事
虫飞丝堕两悠扬,人意迟迟日共长。
春草满庭门寂寂,数棂窗口挂空堂。
(1)请分析《春日》诗中“含”与“卧”两字的妙处。(3分)
(2)两诗所描绘的“春日”景象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诗中写雨后芍药水滴点点,像含着有情春泪一般,蔷薇则无力地靠卧在枝头。“含”字和“卧”都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芍药与蔷薇带有了人的情态。(诗句分析占1分,“拟人”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占2分)
(2)秦诗写春日,霁光反射着碧瓦,芍药雨珠点点,蔷薇盛放枝头,一派清新艳丽的春日面;张诗所写春日,虫飞丝堕,春草寂寂,只有几缕阳光透过窗棂照进空空堂房,表现的'是一片萧索枯寂的景象。(诗歌分析各占1分,景象特点概括各占1分)
对比赏析
《春日》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春日书事》是宋代诗人所写的一首描写春日景物的七言。这首诗除了第二句写情,其他三句都是。但这些写景却又都是围绕着写情铺展,从而把春日里那种寂寞无聊的细微感受,刻划得入木三分。
春日的景物多是动人的,但诗人不去描写的美景,却首先拈出“虫飞丝堕两悠扬”一景,有点大煞风景。蛛网坠落了,不会捕捉到虫子,“虫飞丝堕”暗寓万事落空,心灰意冷。“人意迟迟日共长”句,显示出主人公的无聊与厌倦。“共”字,兼春日与人意两者而言,故言“共长”。大凡人在无聊的时候,就会感到日永夜长,甚至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这句诗突出感觉上的日长,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绪不佳。“春草满庭门寂寂”是春日荒凉寂寞之景,春草长满了庭院,但门内却是静悄悄的,说明人迹很少。“数棂窗日挂空堂”句,承上句而来,因门内寂寂无人,春日和煦的阳光,只能透过窗棂,投射在空堂上。一个“空”字,见得堂内是空旷的,与上句的“寂寂”二字相呼应。一个“挂”字,把日光映在堂上的形象描绘得很逼真,有立体感。
春日阅读答案15
春日
【清】蒲松龄
芳春无地不成欢,二月风和夜不寒。
强饮酒因迟好客,倒骑驴为爱佳山。
齿牙摇落谈无碍,故旧凋零兴亦阑。
世事年来方阅尽,眼中始觉海天宽。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表现芳春时节温馨、舒畅的'特点,否定词的运用强化了人在其中的愉悦感。
B、颔联“强饮”与“倒骑”互对,生动勾勒出了爽朗热情、闲适惬意的诗人形象。
C、颈联说即便牙齿掉落也不影响说话,虽然老友相继谢世,自己的意绪仍然昂扬。
D、整首诗由景而人,由人而情,由情而理,层层推进,情趣理趣兼备,引人深思。
16、本诗尾联与革命家陶铸《赠曾志》中的“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两句,都抒发了人生感慨,请比较异同。 (6分)
参考答案
15、(3分)C(“自己的意绪仍然昂扬”表述错误,诗人认为即便牙齿掉落也不影响说话。随着老友相继谢世,自己的意绪也逐渐平和)
16、(6分)相同之处:两句诗中的“宽”都是作者在积累了相当的人生阅历之后生发的人生感慨。(2分)不同之处:陶诗意为只有善于忘却。放下过去,才能得到解毁和释然:(2分)蒲诗意为经历多了,看透世事。枕达成了心胸上的豁达。(2分)
【春日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春日阅读答案11-15
春日阅读答案11-15
春日阅读答案【精选】03-25
《春日即事》及《春日》阅读答案07-06
《春日》阅读答案与翻译11-06
《春日》的阅读答案及赏析07-07
春日阅读答案15篇11-15
《春日耕者》阅读答案与赏析06-16
秦观《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