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尤其是条理性极强的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明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
①我们这个银河系并不是唯一的在巨大的宇宙中漂浮的、孤立的恒星社会。望远镜的研究已经在空间深处揭示出了许多巨大的系统。它们和我们这个太阳所属的星群很相似。距我们最近的一个是著名的仙女座星云,它可直接用肉眼看到。它的样子是一个又小又暗的相当长的模糊形体。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大望远镜所拍摄的另两个星体,后发座星云和大熊座星云,可以注意到,它们有典型的旋涡结构且在总体上构成了和我们这个银河系一样的凸透镜形,因此这些星云被称为“旋涡状星云”。有许多证据表明,我们的这个银河系也是这样一个旋涡体。当然,要从内部来确定这一是件很因难的工作,但我们还了解到,太阳非常可能位于我们这个“银河大星云”的一条旋涡臂的末端上。
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们并未意识到这类旋涡星云是与我们这个银河系相类似的巨大星系,却把它们和一般的弥散星云混为一谈,后者是散布在空间中的微尘所形成的巨大云状物,如悬浮在银河内恒星之间的猎户座星云。但是,人们后来发现,这些看起来雾蒙蒙的旋涡状天体根本不是尘埃和雾气。使用高倍望远镜,可以看到一个个小点,这证明它们是由单独的恒星组成的。不过它们离我们太远了,无法用视差法求出£巨离来。
③看来,我们量度天体距离的手段好像是到此为止了。但是,不!在科学研究中,当我们在某个无法克服的因难前面停止下来时,耽搁往往只是暂时的;人们总是有新的发现。从而使我们再前进下去。在这里,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沙普勒又找到了一根新式的“量天尺”——所谓脉动星或造父变星。
④天上星,难数清。大多数星星宁静地吐着光辉,但有一些星星们的光度则有规律地发生明暗的变化。这些巨大的星体像心脏一样规则地搏动着,它的亮度也随着搏动而发生周期性变化。恒星越大,脉动周期越长;这就像钟摆越长,摆动就越慢一样。很小的恒星几小时就完成一个周期,巨星则需要很多年。而且,既然恒星越大越明亮,因此造父变星的脉动周期与平均亮度一定存在着相互关系。通过观测离我们相当近、因而能够直接测出距离和绝对亮度的仙王座造父变星,这种关系是可以确定下来的。
⑤如果我们发现了一颗脉动星,它的距离超出了视差法的量程,那么,我们只要从望远镜里观测它的脉动周期能知道它的真实亮度,再把它与视亮度对比,就可以立即知道它的距离。沙普勒就是用这种机敏的方法,成功地测出了银河内的极远距离,并有效地估计出我们整个星系的大小。
⑥当沙普勒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仙女座星云中的几颗脉动星时,所得到的结果使他大吃一惊:从地球到这几颗恒星的距离——这当然也就是到仙女座星云本身的距离——竟达到170万光年。这就是说,它比银河系的直径还要大得多。仙女座星云的体积原来只比我们这个银河系略小一些。
⑦这个发现宣判了原先那种认为旋涡状星云是银河系内的“小家伙”的观点的死刑,并确立了它们作为类似于银河系的独立星系的地位。如果在仙女座星云中数以亿计的恒星当中,有一颗恒星所属的行星上有“人类”存在,那么,他们所看到的我们这个银河系的形状,就和我们现在看到他那个星系的形状差不多一样。对此,天文学家现在已不再有什么怀疑了。
(选自《从一到无穷大》,有删改)
12.根据文意概括沙普勒的“量天尺”是怎样度量遥远天体与我们的距离的。(4分)
13.结合文章,分别简要分析下列句子用语的科学性与文学性。(5分)
①太阳非常可能位于我们这个“银河大星云”的一条旋涡臂的末端上。
②这就像钟摆越长动就越慢一样。
14.文章为什么以“走向未知的边界”为题,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2.①先确定脉动星脉动周期与平均亮度存在的规律性关系:(2分)
②再借助望远镜测出脉动星的脉动周期以知道其真实亮度,(I分)
③再把真实亮度与视亮度对比,从而度量出遥远星体与我们的距离。(1分)
13.①句用“可能”(1分)一词表明了我们对太阳位于‘银河大星云”的一条旋涡臂的末端上的认识是推断的((1分),这符合我们认知的`实际,也体现了科普文用语的严谨、准确、和科学((1分);
②句运用(1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恒星越大.脉动周期越长”的现象,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生动、通俗和文学性.(1分)
(①句3分,②句2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14.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1分)本文介绍了人类对“旋涡状星云”的认知过程,由原来认为是散布在空间中的微尘所形成的巨大云状物,到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它们是类似于银河系的独立星系,这表明我们己走向认知“旋涡状星云”的边界.(1分)
②对“旋涡状星云”的认识过程也体现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过程(1分),贫扬了人类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1分)而且以“走向未知的边界,为题表示我们取得的成绩还仅仅是走向边界,作者希望我们要继续努为,不断探索.(1分)
③标题“走向未知,易让人产生好奇心,让读者产生了阅读的兴趣。(1分)
【解析】
12.试题分析:先在文中找出沙普勒的“量天尺”的提出,即在第③段,所以答案应在后面的④、⑤段,集中阅读,加以概括就行。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试题分析:本题分析句子用语的科学性与文学性,即为提示性内容,我们看从这两方面看这两个句子,很明显,①句用“可能”体现了科普文用语的严谨、准确、和科学性,②句运用比喻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生动、通俗和文学性。再加上其具体内容即可完善答案。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试题分析:分析题目,可从文章内容和题目本身来入手分析。纵览全文,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可简述其内容。再可挖掘题目本身与内容的契合,以“走向未知的边界,为题表示我们取得的成绩还仅仅是走向边界,作者希望我们要继续努为,不断探索。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2
①被誉为“南闽第一峰”的九侯山位于诏安县金星乡,总面积226平方公里,中心景区25平方公里,主峰西山岩海拔1120米。据《漳州图经》记载,“大禹后裔,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峰,尊若王侯,故名九侯山”。
②九侯山以“峰峻、水秀、树奇”闻名,景观瑰丽,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③九侯之峰,雄伟险峻。九侯山云雾迷蒙,群峰如苍龙穿行于云海,峰顶有数十块巨石,叠簇而立,这些巨石姿态万千,情态各异。有的峭然独立,如金鸡护蛋;有的端庄安详,似金蟾蛰伏;有的憨态可掬,犹老牛卧眠;有的二石对立,像“大圣拜观音”;有的二石偎依,若“八戒娶妻”……
④九侯之水,秀美神奇。九侯山主溪流全长近20公里,最具特色的是松涧泉飞瀑。每逢夏季,一泓清泉从天柱峰飞流直下,与鲤鱼巨石撞击后形成三叠飞瀑,远看如一尾巨鲤冲波击浪逆流而上。相传开漳圣王陈元光平定“靖安之乱”后,带领将士来到这里,见泉水清澈,就取剑在石头上用泉水磨砺,顿时剑光逼眼,以剑劈石,石头裂成两半,后人在石壁上刻下“试剑”二字作为纪念。若将泉水置于瓶中,水终年不沉淀、不生苔,清冽甘美。
⑤九侯之树,荣茂奇丽。山上原始森林密布,落叶覆盖,厚达一尺。“阴阳树”则是九侯山的标志景观。所谓“阴阳树”,乃为两棵高山榕。其中一棵的树根生长在一块状若花瓶的巨石下,树干紧贴着石壁,树冠茂密,宛如开在瓶中的花朵,距花瓶石约2米处生长着另一棵高山榕。不可思议的是,这两棵树在同样的土壤环境中却是此消彼长,一枯一荣,互为阴阳。
⑥“鸣鸟穿岩唱孟秋,浮云绕树画中游。洗心圣地添新景,试剑清泉依旧留。”九侯山虽然不如武夷山闻名遐迩,但是其秀丽的风光,神奇的传说仍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驻足品赏,使它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⑦南宋理学家朱熹任漳州知县期间,曾察访九侯山,见九侯山钟灵毓秀,立刻用茅草临时扎成一支大笔,当场书写“西斋”二字,如今这块牌匾依然悬挂于千年古刹九侯思禅房的竹门楣之上。明代大儒黄道周题写的“洗心之藏”的匾额也悬挂于寺中正殿。福胜岩左侧石壁上刻着清代贡生吴泰来题的“谷神玄牝”,这四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九侯山并不大,却有佛、道、儒三家在此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真正体现了有容乃大的哲学思想。
⑧九侯山上还散落着众多的摩崖石刻。元朝高僧无碍手书的“九侯名山”、明朝云南参政罗汝芳镌刻的.“天开”、清朝举人林天翔题跋的“万山第一”等30多处珍贵的摩崖石刻,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⑨九侯山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山上的每一棵奇树,每一块异石,无不诉说着神奇的故事……来吧,让你我走进翰墨飘香的丹诏大地,拥抱这梦幻如诗的九侯山水!
9.阅读第2-8段,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丹诏名胜九侯山?(4分)
10.选文多处采用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1.文中划线部分与下面改后的句子语言各有特点,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4分)
【改句】这些巨石形态各不相同。有的兀自独立,有的二石并立,人们根据石头的形状和情态特征,把它们叫做“金蟾石”、“牛眠石”、“八戒娶妻石”……
参考答案:
9.⑨九侯山自然景观瑰丽(九侯山峰峻、水秀、树奇);②九侯山东文化底蕴十分艰巨深厚。(4分)
10.示例一:第①段引用《漳州图经》的记载;作用:说明九侯山名字的由来,使说明的内容便宜加充实可信。(4分)
示例二:第④段引用陈元光率领将士来到松涧泉试剑的传说;八作用:说明九侯山之水洗脱秀美神奇,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充实,文章的趣味性。(4分):
示例三:第⑥段首句引和诗歌;作用:说明九侯山风肖秀丽、传说神奇,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充实,增添诗情画意(富有文学色彩)。(4分)
11.示例一:我喜欢文中的句子;文中句子采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九侯山的山石姿态万千、情态各异,使人们对此特征有更直观的了解,语言生动形象。(4分)
示例二:我喜欢改后的句子;改句采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九侯山山石不同的形态特征,语言平实明了。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3
说明文《中国瓷器》阅读答案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_。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口口口口”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8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2分)
A光彩夺目 B流光溢彩 C巧夺天工 D栩栩如生
……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
9 第⑤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____顺序。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____到____、从____到____的变化过程。
10 阅读第⑥段,完成下列两题。
⑴用四个字概括上图“青花瓷盘”图案的内容,填入方格中,并简述该图案所蕴涵的寓意。______(3分)
⑵画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____________,“无限的韵味”是指____________(4分)
11 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⑴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9分)
答案
(一)(23分)11.(2分)C 12.(5分。每空1分)时间 简单 精细 自然 刻意 13,(7分)(1)(3分)岁寒三友(1分) 瓷盘以松、竹、梅为主体图案,寓意要追求高洁、坚韧的品质(2分) (2)(4分,每空2分)花卉瓷酒盅形体小 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 14.(9分,每空3分) 科学技术含量高 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 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4
段奇清《把内脏当“子弹”打出去》初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世界上的许多动物皆可以作为励志大书的主角,即便是生命形态极其简单的物种。海参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它的生命形态简单得甚至连眼睛也没有,但它却练出了不一般的本领。
隐身是眼下最热门的“高科技”之一,比如,隐身飞机、隐身潜艇等。而海参数亿年前就练就了隐身的本领。生活在礁石旁边的海参,它的身体颜色为棕色,而生活在海藻、海草中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变色的本领,使得敌人很难发现它们。
海参是人类给它们取的名字,意思是说它们和陆地上的人参一样,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于是,它们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为了躲避被贪得无厌的人们永无止境地捕捉,海参通过进化,练就了一种绝技——自溶。它们的体壁中拥有一种自溶酶,当海参离开水的时间太长,体壁就会变形,自溶酶就会发生反应,使整个海参迅速溶解成液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自溶成了海参的一种自然归宿。在海洋中生长约十年时间,海参就会把自己溶解在海洋里,以此结束坚强而奇葩的一生。
海参的奇特之处还表现在它们一年两眠,除了冬眠之外,还会夏眠。海参的食物是海洋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是趋温避冷。秋冬之季,水下的温度比海面高,所以微生物就生活在海水下面。海参只在水深13~15米的地方活动,这就让它们有了足够的食物。到了夏天,气温上升,海水表面温度随着阳光的照射开始升高。这时,海底的微生物上浮到海面上来活动和繁殖,海参的食物匮乏,于是它们开始夏眠,睡上三四个月的觉。一觉醒来,那些饱食了一个夏天、长得“膘肥体壮”的浮游生物,正好沉入水底,在海参身边快乐玩耍着。这时,海参只要开合嘴巴,就能痛痛快快地吃个肚儿圆。到了冬季,浮游生物虽然在海水下面,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于是海参又可以睡一个长长的大觉了。
海参最为奇葩的技艺,是遇到危险时,它们会把内脏当做“子弹”打出去。当天敌来袭,只见海参收缩身体,肛门处喷出一道黑烟。这可不是它们从体内排放出对敌人造成伤害的有毒液体或气体,而是它们体内的肠子、肝脏以及大量的体腔液。海参的这一“子弹”也不能伤害敌人,而是在天敌的眼前形成一片障碍,然后海参借助内脏及体腔液喷射出去对身体产生的反作用力迅速逃脱。
当然,海参并不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代价,最初也许是,但到后来,这种方法成为海参的“独门绝活”。因为通过一次次进化,海参体内形成了一种结缔组织。这种结缔组织内由若干个形状的细胞构成,也就使海参具有了很强的再生能力,它们一旦抛出内脏等器官,仍然能够坚强地活下去,并在适宜的条件下重新生出内脏。
纵观海参的各种绝技,其实是一种自我牺牲,比如:变色牺牲了特有的个性皮肤;夏眠牺牲了夏日海底世界的热闹与美丽景色;尤其是喷射出自己的.内脏,海参更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海参的生存经历告诉人们,世界不尽是享有,许多时候需要的是牺牲。许多丰功伟绩,甚或人间奇迹,正是在自我牺牲与忘我付出中建立起来的。正因为此,海参以极其简单的个体,在地球上生存了六亿多年,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有“海洋活化石”之称。
(选自《知识窗》)
1.海参“不一般的本领”有哪些具体表现?
2.文章对海参特点的说明并非“把内脏当‘子弹’打出去”这一项,为什么单以此为标题?
参考答案:
1.(1)隐身;(2)自溶;(3) 一年两眠(冬眠和夏眠);(4)遇天敌来袭时将体内的肠子、肝脏及大量体腔液喷射出去迅速逃脱。
2.首先,“把内脏当‘子弹’打出去”是海参最重要的特点;其次,这一特点与末段中作者要表现的主题密切相关;第三,这一特点是海参最为奇特的特点,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5
生物信息护照
①从20xx年11月30日开始,凡欲进入美国境内的“免签证计划”成员国(例如欧盟和日本)公民不需要签证,但是他们必须拥有一张特殊的生物信息护照。
②生物信息护照是一种用生物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也就是在一张电子卡上存储了有关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这些部位主要包括虹膜、视网膜、脸、手、耳、指纹等,还有嗓音、签字等信息,而且这些生物信息都可以数字化和信息化。这种新型的护照可通过光学读出方式来确认其真伪。电子卡上的机器可读区带(光学读出代码)可以将持卡人的真实面貌呈现给出入境口岸的读解机器;机器可读区带上的证件持有者的姓名、国籍、出生日期、性别、证件号码、证件有效期等可在读解机器上读出。检查人员将机器可读区带表示的信息与已经存放在远程中央数据库内的储存在模板中的信息进行对照,便可鉴别护照的真伪。这样一来,任何持盗窃来的或者伪造的护照的人都将被拒之国门以外。可以说,生物信息护照是目前最安全的护照。
③现在,很多国家的政府认为有必要推广使用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美国在20xx年作了一次人口身份普查,结果发现有750万人冒充身份。在其他西方国家,也有不计其数的假护照、假身份证或者假驾驶证。而假身份证往往成为某些人犯罪的工具。
④一个文明社会应该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提供便利。那么,生物信息证件的使用是否能方便人们进行合法的活动呢?如果某人持有的一张证件集中了他身体多部位的信息,那么他是否会成为别人进行肉体攻击的目标呢?识别生物信息证件实际上是对信息卡的处理,如果各个出入境口岸的信息处理设备不统一,或者使用的算法不一样,那么在使用识别生物信息证件时错误率是否会升高?所有这些疑问的提出不是没有道理的。另外,今天旅客通过机场的证件检查口只需要十几秒钟,由于使用生物信息证件需要检查的项目增多,势必会让旅客延长等候的时间。由此看来,缩短证件检查时间也是生物信息证件制作技术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历来如此。人们为了安全而发明了更先进的技术,但是不法分子也会想出蒙混过关的种种手段。例如,他们可以用明胶制作能骗过检查设备的假手指。明胶手指按出的假指纹与真手指按出的真指纹差别甚微。但是,更先进的检查设备还是能够分辨出真假手指之间的湿度、电阻率、透明度、密度等指标的不同。尽管生物信息证件存在遗失、被盗和被人复制的危险,但是只要持有者保守密码,被盗用的和复制的证件仍没有效用。
1.下列对生物信息护照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它是“免签证计划”成员国公民20xx年11月30日进入美国时必须拥有的'特殊护照。
B.它足以数字化和集约化的方式存储了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的证件。
C.它是存储了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并能以光学读出方式辨认真伪的证件。
D.它是用生物识别技术制作并可以将任何假护照拒之国门以外的目前最安全的护照。
2.作者列举美国在20xx年作了一次人口身份普查发现有75O万人冒充身份,其他西方国家,也有不计其数的假护照、假身份证或者假驾驶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④⑤两节内容,把当前“生物信息证件”还存在的弊端补充完整。
①持证者有可能成为被人进行肉体攻击的目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旅客通过证件检查口时势必等候更长的时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推广使用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的必要。
3.②使用识别生物信息证件时错误率可能会升高④生物信息证件存在遗失、被盗和被复制的危险。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6
平凡的色彩,不平凡的发明
①20xx年,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由于对蓝光发光二极管研发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蓝光发光二极管究竟凭着什么样的魅力获得诺贝尔的垂青呢?
传统光源的困境
②照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荧光灯、蒸汽灯等传统光源相继出现,这些传统的光源能够出色地完成照明任务,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白炽灯需要将灯丝加热到上千度的高温,但电能大都转化成了热能,转化成光能的很少。荧光灯利用汞原子辐射的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粉出光,虽然有较高的效率,但汞是有毒的,不环保。蒸汽灯通过对放电管产生高温电弧,使汞、钠蒸发,使其产生荧光,同样不环保。鉴于此,传统光源被称作“环保不友好”的光源。
A. 。
③受半导体技术的启发,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光二极管,寻求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成光能的“电致发光”的'照明方式。与传统光源不同,发光二极管它包含着复杂的结构,需要纳米尺度的精确工艺和复杂的技术,而且它的发光原理也是领先的,可以通过改变发光区的成分,改变光的颜色。发光二极管真的一点都不平凡。
④由于发光二极管的芯片非常的微小,所以可以在低电压(仅需几个伏特)、小电流(数毫安)下工作,即可获得足够的亮度,并且通电后立即稳定的状态发光,几乎没有明显的缺点,堪称“终极光源”。
姗姗来迟的蓝光
⑤发光二极管有如此多的优点,但为何没有成为我们日常光源呢?这要从白光合成的原理说起。大家知道,太阳光的不同颜色,我们可以通过混合红、绿、蓝光模拟出来,因此红、绿、蓝被人们称为三原色。如果三原色缺了一种,那么我们就像色盲一样,看不到真实的色彩。
⑥因此,人类要想实现“半导体照明梦想”,就必须制作出能够发出类似这三原色的发光二极管。遗憾的是,红光、绿光发光二极管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成功研制出来,而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却在很长时间内陷入了停滞。因为制备蓝光发光二极管所需的材料——氮化镓,在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只能得到粉末状的或者非晶体态的氮化镓,而这种状态的氮化镓无法做成发光二级管。
⑦20世纪80年代后,氮化镓材料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赤崎勇、天野浩小组和中村修二,经过不懈的努力,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镜面般光滑的氮化镓薄膜,完成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工作。1993年,随着第一颗蓝光LED首次由中村修二制成,半导体照明终于走出困境,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B. 。
⑧蓝光发光二极管帮助人类实现半导体照明,节约了能源,但它带给人类的远远超出了“绿色环保”的范畴。今天,发光二极管的影响已经相当深远,能够覆盖到信息、通讯以及生命科学领域,在生活中,从宏伟的摩天大楼到精致的电子产品,到处都有发光二极管注入绚丽的色彩。
⑨蓝光发光二极管奖,实至名归。
(选自《科学之谜》,有删改)
16.本文介绍诺贝尔物理奖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为什么要从传统光源写起?
①说明传统光源的缺陷,引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②作为发光二极管的比较对象,突出发光二极管的特点、优势。
17.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在文章A、B两横线处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A:发光二极管照明的优点(或特点) B:发光二极管的功用及影响
18.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发光二极管照明直接将电能转化成光,发光原理领先,发光状态稳定。
B.发光二极管芯片作为“终极光源”,没有明显的缺点,必将取代传统光源。
C.在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只能得到粉末的或者非晶态的氮化镓,导致半导体照明陷入困境。
D.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成功,填补了发光二极管只有红光、绿光的缺憾,给人民的生活注入了绚丽的色彩。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7
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智能快递》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智能快递》说明文阅读原文
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5000个自提网点,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等负责人均认为,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件短信。收件人经过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裹从智能快递柜中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欢迎。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智能快递站模式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还可以变成独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其次是做到24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像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①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1000元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品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根据全国快递柜潜在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5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
(选自《半月谈》20xx年第8期,有删改)
【注释】①〔京东〕JD.COM,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销售超数万品牌,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已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
《智能快递》说明文阅读题目
1.选文对智能快递作了诠释,请你写出诠释部分的起止语句。
2.若你校或你家建有智能快递柜,按照选文介绍的办法,你该怎样从柜中取出定购的快件?
3.选文最后一段中“有预测显示”能否删除?为什么?
4.智能快递能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重要手段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罗列(至少答出3条)。
《智能快递》说明文阅读答案
1.通过引入信息化……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2.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
3.不能。示例:加点文字表明本段内容是根据预先推测得来的,删除后就无依据来源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示例:①可24小时为居民服务,减少交通拥堵。 ②未来可变成独立的智能账户,在家便可完成业务操作。 ③加入摄像头,能减少纠纷。④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提升物流效率。 ⑤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社区入口。 ⑥可全天候服务,存取方便快捷。 ⑦价格低廉实惠,人力成本降低。 ⑧潜在需求大,市场前景好(市场前景广阔)。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8
①马航MH370失踪以来,国际社会一直锲而不舍搜救,其中寻找飞机上的黑匣子,更是重要内容之一。
②1934年,一架飞机在澳大利亚之南的巴斯海峡失事,罹难者中有一位是9岁小男孩戴维?沃伦的父亲,这一悲剧在小沃伦心中留下了阴影。 1953年5月2日 ,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全球第一款喷气式民航客机“彗星”号不幸坠毁,已是工程师的戴维?沃伦在参与事故调查时突发奇想,如果将飞行员对话和飞行数据保存在一个抗坠毁的防火装置中,一旦飞机失事这些录音可提供调查线索。1956年,31岁的沃伦研制出可以保存4小时语音和飞行数据的装置,命名为“飞行数据记录仪”,即人们俗称的“黑匣子”。随后它被广泛安装于全世界飞机上,为航空安全做出巨大贡献,戴维?沃伦也被誉为“黑匣子”之父。
③黑匣子体积相当于一台微波炉,但它并非黑色,而是橘红色。因其最初设计内部黑暗,坠机时往往因爆炸起火而碳化,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故称它“黑匣子”。
④黑匣子由飞行数据记录仪(FDR)和舱声录音器(CVR)组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它能记录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早期的黑匣子使用有线编码,现在使用的是固态存储板。新型黑匣子可以追踪到700多个参数。黑匣子能保存25小时的飞行数据和两小时的驾驶舱声音记录,不仅录下机组人员谈话和他们与塔台的对话,还录有可供调查者研判的背景噪音。
⑤黑匣子由钛或不锈钢双层包裹,能经受恶劣环境条件,可以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物体从3米高垂直撞击,即使1100摄氏度的烈火烤炙、高压包围的盐水或者航空燃料浸泡,黑匣子都固若金汤。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感应器接触到水就会不停地发射脉冲信号,直至30天后电池电量耗尽。
⑥由于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失事环境不同,寻找黑匣子的时间大有差异。
⑦ 1992年11月24日 ,中国南航波音737-2523号飞机由广州飞往桂林,在广西阳朔县杨堤乡撞山造成粉碎性解体,141人遇难。翌日早晨5时,救援人员找到已严重破损的“黑匣子”,当即送上海检验,事故原因随后也被破译。
⑧ 20xx年6月1日 ,载有216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的法航447在大西洋坠毁,机上人员悉数罹难。空难一周后在海上找到第一片残骸,而找到黑匣子却是两年之后,调查报告出炉则在四年后。纽约时报曾刊出《揭秘:消失的法航447航班》调查报告,对此次空难进行详尽的诠释。
⑨MH370黑匣子究竟深藏何处,目前仍是搜寻的巨大挑战。
1.“黑匣子”具有哪些特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3.选文第⑦⑧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
4.简析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词“之一”的`作用。
参考答案:
1.能保存飞行数据和驾驶舱声音记录;能经受恶劣环境条件,固若金汤;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感应器接触到水就会不停地发射脉冲信号。
2.介绍黑匣子的由来和命名。
3.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黑匣子对空难事故原因解释的积极作用。
4.“之一”表示“其中的一种”,说明“寻找飞机上的黑匣子”是搜寻重要内容中的一种。“之一”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9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便是能以衣着保暖和遮羞。制衣不能离开纺织,而中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并一度领先于世界。
只要稍作考证,就知道织布之法肯定要比造纸术发明得更早。距今已有将近三千年历史的《诗经》中就有不少关于布、纺织、衣裳的记载。如《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再者,古人写字先写在竹简上,然后是帛上,那时肯定也就有了棉布。而蔡伦造纸是汉代的事了,他造纸用的原料不外是“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物,这些足以说明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出现了简单的纺坠和腰机。早期的纺坠多用兽骨制成,又有以石、陶、玉等材料制作者;形状有鼓、圆、扁圆、球、锥、四边、蘑菇及齿轮等形状。其工作原理为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将各种纤维纺捻成线,以增长其长度和增大其强度。腰机为一种原始织机,又称“踞织机”,腰束一带,席地而织,右手持打纬木刀打紧纬线,左手投纬引线,将纺线编织成布匹。因纺坠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故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但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被沿用了几千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一些少数民族仍在用纺坠捻线、腰机织布。
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织机等相继出现。纺车初为手摇,即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后发展为脚踏,即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这样将手解脱出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比原始纺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0至60倍,是纺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其出现时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纺车自发明后,至汉代已非常普及,直至近代,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仍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早期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为二至三枚,最多为五枚。宋元之际,逐渐产生了一种利用水力驱动并有数十个锭子的大纺车,还有利用畜力驱动者,使其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纺织效率(以纺麻为例)从一般纺车日纺纱三斤发展为一昼夜纺纱一百多斤。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其技术领先于西方(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制作的水车纺机)四个多世纪。
古代纺织技术的领先使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战国时期,齐国的丝织品便举世闻名,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文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齐(济)阴之缣”、“亢父之缣”均为一时名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绢、绮、罗等大量丝织品为后世留下观瞻前人杰作的实物,尤其是被誉为国宝的“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实乃巧夺天工。
《纺车》阅读题目:
1.以下不能作为“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这种说法依据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是汉代人,而距今约三千年的《诗经》中就有关于布的记载。
C.古人先是在竹简上写字,然后是在帛上写字,之后才是在纸上写字。
D.蔡伦用来造纸的原料中就有“麻头、破布、鱼网”等纺织用品。
2.以下关于纺坠的信息,错误的一项是 ( )
A.纺坠是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出现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B.早期的纺坠大多是用兽骨制成的,但也有用石、陶、玉等材料制作的。
C.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这就是早期纺坠纺线的工作原理。
D.纺坠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是因为纺坠的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一些少数民族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在使用沿用了几千年的纺坠纺纱,主要是因为这种纺纱工具操作简便。
B.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是纺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初为手摇,后为脚踏。
C.宋元之际出现的水力大纺车已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这种纺车将自然力运用于 纺织机械,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D.“齐阴之缣”“亢父之缣”和“素纱禅衣”都是古代留下的纺织品文物,织造技术高超,巧夺天工,举世闻名,被誉为国宝。
《纺车》参考答案:
1.A
2.D
3.C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0
盐湖
①过去以为盐是一种稀缺的物质,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可能与盐一直为官方专卖有关。去了柴达木盆地,去了青藏高原,你会惊讶地看到:盐是一种风景,是可以用辽阔来形容的一种景观。你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盐湖,看到了湖底洁白的凝乳一样的盐晶体,看到了湖边一簇簇盛开的盐花,更看到了一座座银色丘陵一样的盐山。
②中国是个多盐湖的国家,我国共有盐湖1500多个,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这些盐湖大多发育在大小不同的山间盆地内,如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盆地封闭而低洼的地形使流域内的.河流自主向湖泊汇集,而湖水又难以外泄,盐分就通过河流不断地向湖泊输送。从气候条件上看,这些盐湖大多受干旱半干旱气候控制,湖泊的蒸发量超过补给量,湖水的含盐量增加,湖水中的盐类达到了饱和或过饱和的状态,甚至在湖滨和湖底形成了各种盐类的沉积矿床。
③茶卡盐湖,是世界最大的食盐基地,它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最东段,青海省乌兰县境内。史载西汉时期这里就人采盐食用。而20xx年的最新考古发现,3000多年前茶卡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和活动,这就将人们对茶卡盐湖可能的开发利用又大大提前了。
④茶卡盐湖以生产食盐为主,成品盐的氯化钠含量在97%以上。这里的石盐矿层平均厚度为4.9米,最厚处可达15米,已探明的盐储量在4.4亿吨以上,可供全国人民食用70多年。在茶卡盐湖,只要揭开湖面上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厚的一层混有泥沙的卤盖,下边就是厚达几米至十几米的盐层,将盐矿采出后用水冲洗干净,就成为原盐了。盐湖,以生产食盐为主,但盐湖能为人类提供的矿物还有石膏、芒硝、镁盐、碱类,甚至有些特种盐湖还能出产锂、钾、铯、铷、锶、溴等稀有的工业原料,如察尔汗盐湖、扎布耶盐湖等。
⑤对中国这样一个多盐湖的国家来说,目前已开发的盐湖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特别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盐湖分布广、数量多,盐湖的矿产、生物、环境等资源可开发的潜力极大。盐湖资源开发成本低,建设周期较短,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综合性开发,科学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盐湖产业链,对西部的发展建设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节选自20xx年3月《中国国家地理》,有删改)
12.请根据第②段说说盐湖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2分)
1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2.(2分)封闭而低洼的地形,有向湖泊汇集的漂流(湖水难以外泄),受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控制(湖泊的蒸发量超过补给量)。
13.(2分)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茶卡盐湖的盐层厚,盐储量丰富。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1
(20xx年甘肃兰州)
①20xx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20xx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当时,他们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1.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指代内容.(5分)
(1)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3分)
A.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问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B.这几乎让所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C.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D.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
5.从文中昆虫的行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说明对象(昆虫)1分,特征(有智力或学习倾向)2分示例:昆虫并不弱智 昆虫是有智力的
2.(5分)(1)(3分)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厚结猛蚁在成员较少的群体中能互相识别;蜜蜂经过训练后能分辨方向。(2)(2分)朋友大号鱼缸中少了很多的热带鱼是被黄猄蚁吃掉了。
3.(4分)作比较,将昆虫的大脑和人的大脑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昆虫的大脑是有智力的特点。(2分)引资料,有力说明了过去专家们认为昆虫表现出有学习或智力倾向是一种本能的看法。(2分)
4.(3分)A
5.(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2
【材料一】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中之一。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响,并接受昆区和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京剧逐渐形成。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早期有“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下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等等,可谓① 。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二十世纪初,京剧京剧繁荣期,出现了②的繁盛局面。旦行有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生行有余(叔岩)派、马(连良)派,净行有金(少山)派、郝(寿臣)派……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国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创立了“梅派”艺术,在唱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强造诣。梅兰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因其所创唱腔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梅兰芳的念白,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晰动听和情感真实。在表演上,梅兰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表现力。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剧目中,他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塑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象。梅兰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过去老一辈的旦角表演,都较少露出手来。梅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他曾经创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梅兰芳生前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是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家。
14、在【材料一】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人才云集百家争鸣B、人才云集流派纷呈
C、名家辈出百家争鸣D、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15、下面是梅兰芳纪念馆中的“兰花指”展板,结合【材料二】,请你说出纪念馆布置这块展板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
16、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国粹京剧,还是梅派艺术,都是在①和②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每空限2个字)(2分)
答:______
17、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下面两幅图片是虞姬在听到楚歌后使用的手势,请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简要说明梅兰芳使用两个手势共同表达了虞姬怎样的情感。
(4分)
答:________
【链接材料】
项王①军壁垓下②,兵少食尽,汉军③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④,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⑤;骏马名骓⑥,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⑦。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⑧!”歌数阕⑨,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选自《·项羽本纪》
【注】①【项王】指西楚霸王项羽。②【垓下】地名,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在此决战。③【汉军】指刘邦的军队。④【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夜晚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⑤【幸从】受到宠爱而跟随在身边。⑥【骓】念zuī。⑦【逝】奔驰。⑧【奈若何】(我)将你怎么安排啊!⑨【歌数阕】连唱几遍。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 D【】16、传承(继承)创新(变革)17、在答案中能结合文言文的内容以及图片的手势变化,帐碧崃冻鲇菁г诘笔碧匠韬蟊桶У那楦屑纯傻梅帧/p>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3
1904年,遵照清政府《奏定中学堂章程》,独立设科的“语文”①含“古今文学流别、文风盛衰要略”,更要注重“文义”、“文法”及“作文”,还要修习楷书、行书、小篆,语文教育的形态一开始就有点简装版“国学”的味道。此时文学能在晚清“废虚文兴实学”的大背景里颇为诡异地升帐登场,是一个“醉心欧化”的结果。
“五四”时期改国文为国语时的“语文”②,与民族国家建立有关。当时的课程标准既包含了在语文教学中求得民族认同、开启民智的需要,也包含了新文学起步之初对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时的中学教科书,流行采取社会问题设置单元。“读经”已经废除,语文教学则以新“经”出现以让学生赶上前行的时代。这种“语文”理念在宏大的叙事氛围中承载了大多的“非语文”因素,而同样不可忽视的语言训练并未得到科学的体现。国人以学说为高、以求道为能,以工艺为末技的思想造成语文课程不断与经学、与政治争地位,语文课倒向知识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专重思想一面,忽略技术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和运用文学的能力没得到适量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
建国初期,曾把“语文”③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独立学科。语言学和文学性质不同,前者是一门科学,后者是一门艺术。可惜的.是,文学课被讲成繁琐的文学知识课、模式化的文学分析课。汉语课同样存在问题,教学语法体系固然完备,却忽略了学生“能力养成”。文学课和汉语课也没能很好结合。
也有人认为,一旦引入语法,语文课就变成外语课了。的确,有些“美文”不用分析结构、语法,背诵下来就行,学生可以从吟咏中体会无言的美,文学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此。不过需要注意,和“外语教学”相对应的词,除了“文学教学”,只要换一个序列,也可以是“母语教学”。这就是语文课不可或缺的识字缀文、运用语言等技能性训练。毕竟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这主要是语文“人文性”所决定的任务。而语文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决定。
一个民族需要文学,也需要文学教育,面对当下中学语文“文学性失落”的弊病,应当如何解决?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被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调和一样容易导致语文自身的纠缠。这个问题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思考、对待和解决。
25.文中加了序号的“语文”,特征是否相同?(1分)
①和②__,①和③___,②和③____。
[答案与提示]
26.根据文意,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对“语文教育”、“文学教育”的定义。(4分)
语文教育是_____;文学教育是_____。
[答案 与提示]
27.文章结尾说“这个问题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思考、对待和解决”,请你推想并简明表述出最接近作者的解决主张。(3分)
作者认为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28.根据文意,选出下列推断中恰当的一项,并将错误的推断修改正确。(4分)
A.晚清时期的文化环境,尽管“国学”盛行,但西方文化已在产生影响。
B.“五四”时期语文特征的形成,既有政治、社会原因,也有文学因素。
C.推重学习和宗教,轻视工艺的传统思想,影响着“五四”时期的语文。
D.文学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从吟咏中体会无言的美,不用分析结构语法。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4
核能
(1)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2)核能有巨大的威力。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5吨至30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运送这些核燃料只需10辆卡车;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00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炭,要1000列火车。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测算:1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动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4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3)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核裂变资源,如果把它们的裂变能充分利用,可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在大海里,还蕴藏着不少于20万亿吨核聚变资源——氢的同位素氘,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这些氘的聚变能将可顶几万亿亿吨煤,能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求;更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聚变能称得上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因此,人类已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身上了。
15. 本文第(1)段说明了什么是核能及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说明了核能__________ _____,
第(3)段则说明了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先介绍裂变能,后介绍聚变能,这是根据两种能源释放的能量,按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4分)
16.第(2)段画线部分,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样写,是为了着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第(3)段中说聚变能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说它“理想”,主要原因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它是“未来的”,文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第(3)段画线句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5、分类 的巨大威力 利用前景 小 大
16、列数字 作比较 核能有巨大的威力。
17、储量大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
18、不能去掉。,“几乎”表示程度,并不排除个别情况.,它表明核聚变反应中还是会产生少量放射性污染的,若去掉“几乎”,则不能准确表达这种意思。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5
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机和能源污染步步逼近,获取新型能源已经变得十分迫切。虽然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但很难想象,它们能够完全替代传统能源。
1939年,美国科学家证实,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核通过碰撞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可以释放出一个中子和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该发现揭示了已经持续燃烧了50亿年的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的奥秘。
模拟太阳,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而又清洁的能源,成为了人类的新梦想。面对这个梦想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原本独立进行研究和实验的欧盟,也同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6个成员合作协定了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合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打造人造太阳。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20xx万摄氏度,气压达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核聚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人造太阳将模拟这一过程,在建成的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像变压器似的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密度和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必要燃料,氘在自然界中几乎取之不尽,它可以从空气中提取,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而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采集氘进行聚变反应,产生的能源足够人类使用100亿年。
但是,在地球上再现太阳的环境,以利用这种强大的能量,就意味着必须实现极高的温度,使燃料能够达到上亿度的高温,并且把处于上亿度高温下的燃料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当中。发达国家纷纷兴建的磁约束装置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就是用大量线圈和磁体构成一个环形的磁容器,盛装约束极高温度的聚变燃料,让它发生具有可控性的核聚变反应。
由于技术局限,目前的人造太阳释放电能的时间很短。科学家寄希望于全超导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使实验装置释放电能的时间延长。我国已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投入运行的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使磁约束柱聚变研究更进一步,更有利于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的探索。
近期,人造太阳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美国能源部近日宣布美国国家实验所的模拟太阳中心核反应的世界最大激光器国家点火装置即将启动,中国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环流器二号A也取得了新的国际创新成果。
5.下列对人造太阳的工作原理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
A.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核与一个氦原子核发生碰撞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一个中子和17. 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B.首先建成一种实验装置,然后在它内部通过上亿度高温实现氘和氚的聚变,最后控制并利用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
C.在核聚变反应装置中,通过极高温极高压的条件,实现具有可控性的氘和氚的热核聚变反应,以此来获取巨大的能量。
D.提取自然界海水和空气中的氘,通过能量巨大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而又清洁的能源。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因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枯竭而导致的能源危机使人类通过人造太阳工程获取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需求已经变得十分迫切。
B.通过对自然界中几乎取之不尽氘的核聚变反应的利用,人类将获得一种新型的能源,同时也将由此告别受污染的生存环境。
C.如果想利用核聚变所产生的`强大能量,必须的条件是使核燃料达到上亿度的高温且把它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中。
D.我国已建成并成功投入运行实验的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是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实验设备。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由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7个成员共同参与,说明只有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加速核聚变能利用的实现。
B.在地球上再现太阳的环境,使用全超导核聚变装置为人类提供能够完全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问题的唯一出路。
C.人造太阳项目可实现商用化,通过核聚变获得的新型能源将造福于全人类,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将会用上一种更清洁、更安全的能源。
D.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的成功建成,为我国核聚变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答案:
5.C (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核通过碰撞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B项解释不准确,未具体说明实验装置,并且主要阐述的是工作流程;D项解释不完整,未准确说明核聚变反应的可控性)
6.C (A项曲解文意,人造太阳获取的不是太阳能而是核能;B项以偏概全,人造太阳所能解决的只是环境污染中的能源污染问题;D项张冠李戴EAST是第一个没人运行的全超导非阻载而核聚变实验装置,而不是第一个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7.B(唯一出路太绝对)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说明文阅读答案11-02
说明文阅读答案11-02
说明文《纺车》阅读答案09-18
《纺车》说明文阅读答案04-02
立春说明文阅读答案11-16
雪说明文阅读答案12-09
说明文“花香”阅读答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