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

时间:2024-07-21 16:42:25 阅读理解 我要投稿

文言文阅读理解汇总(15篇)

  上学的时候,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阅读理解汇总(15篇)

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阎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

  阎应元,起初担任掾史,做过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调任江阴县典史。

  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四面围数十重,城垣裂。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縆护之;取空棺实以土,障颓处。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立陴①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

  迫近城下的清军已达十万,四面包围了数十层,城上的矮墙被炸裂。阎应元命令用铁叶裹着门板,穿上大铁索挡住裂口,再用泥土装在空棺材里,堵在倒塌处。碰上城中缺箭,应元乘着无月的黑夜,用禾杆扎成人形,每个草人的竹竿上挂一盏灯,竖立在女墙之间,环绕全城,让士兵埋伏在矮墙后,击鼓呼喊,像将要拴着人下城去袭击敌营的样子。清军十分惊慌,向城上发射如雨点般的密箭。到拂晓,得到的箭不计其数。他又派壮士夜里下城潜入清营,顺风放火,清军乱作一团,自相践踏残杀,死了好几千人。

  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良佐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②土分茅,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

  清军后退,离城三里停下安营。主帅刘良佐由骑兵簇拥着来到城下,呼喊:“我和阎君是老朋友,替我告诉阎君,我想要见他。”应元站在城上和他说话。刘良佐远远地对应元说:“弘光帝已经逃跑,江南再没有国君,您及早投降,可以保证富贵荣华。”应元回答说:“我不过是明朝一个小小的典史,还能明晓大义。将军你受土封侯,为国家镇守重地,不能守住江淮,竟甘心做敌人的马前卒,有什么脸面来见我们城里深明大义的士民呢?”刘良佐惭愧地转身走了。

  应元性严毅,号令明肃,犯法者,鞭笞贯耳,不稍贳;然轻财,赏赐无所吝。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敛,酹而哭之;与壮士语,必称“好兄弟”,不呼名。

  应元性格严厉刚毅,号令严明整肃。对于犯法的人,该用鞭笞贯耳的`刑法,绝不宽饶。但他轻财重赏,毫不吝惜。亲自为受伤者包扎伤口,为死者置办上等棺木装殓,并洒酒于地上为死者哭祭。和壮士说话,一定称呼“好兄弟”,而不直呼其名。

  贝勒统军略地苏、松者,既连破大郡,济师来攻。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涕泗交颐。应元骂曰:“败军之将,被禽不速死,奚喋喋为!”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铠胄皆镔铁,刀斧及之,声铿然,锋口为缺,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

  领兵在苏州、松江一带攻城占地的贝勒,连破大郡后,这时增援攻城清军。贝勒把两员降将反绑,让他们跪在城下劝降。两员降将一面劝说,一面痛哭,满脸涕泪。阎应元骂道:“吃败仗的家伙,被俘虏了不快点死掉,还啰嗦什么呢!”贝勒已觉察城中无投降之意,攻城更加紧急。使用云梯、冲车的敢死队,盔甲都是用镔铁制作的,刀斧一碰上就当当作响,锋口都被碰缺,阎应元斗志昂扬地登上城墙,神情气度一如平日。

  旦日,大雨如注。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而刘良佐令军中,必欲生致应元,遂被缚。良佐箕踞乾明佛殿,见应元至,跃起持之哭。应元笑曰:“何哭?事至此,有一死耳。”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清晨,下起倾盆大雨。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东奔西突进行了八次巷战,与他们遭遇的清兵被杀伤上千人。再要夺取城门,城门紧闭,冲不出去。应元料想已不能幸免,跃起投入前湖,但湖水太浅,淹不没头顶。而刘良佐又传令清军,一定要生擒阎应元,他最终被俘。刘良佐在乾明佛殿上傲慢地两手按膝伸腿而坐,一见应元被押来,立即从席上跃起,扶住他痛哭。应元笑道:“有什么可哭的呢?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只有一死而已。”应元看见贝勒,挺身站立,不肯弯腰。一名清兵用长枪刺穿应元的小腿,小腿折断,应元跌倒在地。黄昏时,应元被一群清兵押送到栖霞禅院。夜间,院里的僧人不断听到高喊声:“快点杀掉我!”一直不停口。后来听不见了,原来应元已气绝身亡。

  《尚书·序》曰:“成周既成,迁殷顽民。”而后之论者,谓于周则顽民,殷则义士。夫跖犬吠尧,邻女詈人,彼固各为其主。予童时,则闻人啧啧谈阎典史事,未能记忆也。后五十年,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呜呼,可感也哉!(选自《国朝二十四家文钞》,有删节)

  【注】①陴(pī) :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② 胙(zu):分封。

  《尚书·多士》序中说:“周公建好了成周,把殷朝的顽民迁往那里。”但是后世谈论这件事的人,认为他们对周朝来说是顽民,对殷朝来说就是义士。盗跖的狗看见尧这样的圣君也会狂咬,邻居的女子会骂挑逗她的男子,他们本来是各自维护主人的利益。我小时候就听说人们谈起阎典史的事便赞叹不已,但已记不清楚了。过了五十年,在朋友家看到黄晞写的关于江阴军民死守孤城的文章,就从中采取素材写成这篇传记。阎应元这个小人物,原来不过是明朝的一个典史,但看他立功树节,却如此高超出众。啊,真是令人感动!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迫近

  B. 吾与阎君雅故 素常

  C. 贝勒统军略地苏、松者 巡视

  D. 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跌倒

  答案:C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取空棺实以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 乃为敌前驱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C. 所当杀伤以千数 某所,而母立于兹

  D. 谓于周则顽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答案:6、B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B. 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C. 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D. 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答案:D

  8.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叙写应元困守江阴两次骂降之间,有一段介绍应元执法严明、体恤部下的文字,用的是插叙法,这样的写法有助于舒缓叙事节奏,增加行文的起伏,达到张弛有度的艺术效果。

  B.作者对应元在江阴城中缺箭之时束藁借箭的描绘,与《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运用简练的文字就把应元谋略过人的特点生动地刻画出来。

  C.贝勒觉察城中无投降之意后,攻城更加紧迫。盔甲都是用镔铁制作的,刀斧一碰上就当当作响,锋口都被碰缺,但阎应元临危不惧,斗志昂扬地登上城墙,神情气度一如平日。

  D.刘良佐传令清军,一定要生擒阎应元,因此应元终于被俘,刘良佐在乾明佛殿上两手按膝伸腿而坐,心里很羞愧,一见阎应元被押进来,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扶住他痛哭。

  答案:D

文言文阅读理解2

  徐怀玉,本名琮,毫州焦夷县人。少以雄杰自任,随太祖起军。唐中和末,从至大梁。光启初,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又从破蔡贼于板桥,收秦宗权八寨,奏加检校右散骑常侍。文德初,同诸军解河阳之围,复从破徐、宿。乾宁中,奏加检校刑部尚书,太祖赐名怀玉。破朱瑾于金乡南,擒宗江以献,表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

  乾宁四年,庞师古失利于清口,怀玉独完军以退。光化初,转滑州右都押牙兼右步军指挥使,俄奏授沂州刺史。顷之,王师范以青州叛,屡出兵侵轶,怀玉击退之。天复四年,转齐州防御使,加检校司空,从大军迎驾于岐下。归署华州观察留后。一年,复领所部兵戍雍州,寻召赴河中,补晋、绛、同、华五州马步都指挥使。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开平元年,授曹州刺史,加检校司徒。明年,除晋州刺史。其秋,晋军大至,已乘其墉,怀玉选亲兵五十余人,拥杀下城。晋军既退,出家财以赏战士。岁中,晋军又至,怀玉领兵败之于洪洞。三年,制授鄜坊节度使、特进、检校太保,练兵缮壁,人颇安之,加检校太傅。乾化二年,庶人友珪既篡立,河中朱友谦拒命,遣兵袭鄜州,怀玉无备,寻为河中所掳,囚于公馆。及友珪遣康怀英率师围河中,友谦虑怀玉有变,遂害之。怀玉才气刚勇,临阵 未尝折退,平生金疮被体,有战将之名焉。

  (选自《旧五代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B.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C.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D.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递公文用的马。

  B.尚书,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六部指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C.署,文中指官府,即华州观察留后的办公地点。

  D.特进,功勋卓著经皇帝特命而进封者,称“特进”。始于汉,隋为散官,唐改为文职散官,后世多沿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怀玉跟随朱温在板桥打败蔡州的敌人收复秦宗权的.八座营寨后,被朱温授予检校右散骑常待官职。

  B.开平二年秋天,晋军进攻晋州,徐怀玉率领五十名亲兵杀退已经登上城墙的晋军,后又拿出家财重赏这些亲兵勇士。

  C.担任检校司空后,徐怀玉跟随大军到岐山迎接唐朝皇帝,回来后担任华州观察留后。

  D.徐怀玉一生勇猛,未曾临阵退却,最后死于朱氏兄弟内部争斗,实在可惜。

  7.将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5分)

  (2)怀玉才气刚勇,临阵未尝折退,平生金疮被体,有战将之名焉。(5分)

  答案:

  4.B(根据情节推进确定句读)

  5.C(C项“署“为动词,意为“授予官职”。)

  6.A(A项涉及原文第一段第五句,此时朱温尚为唐朝节度使,徐怀玉的官职是朱温奏明朝廷经过朝廷批准的。文中多次出现“奏”“表”字,需要注意。)

  7.(1)蔡州敌人屯兵金提驿,徐怀玉率领轻骑兵连续打败敌人,因此连续多次升迁,做到亲从副将,后改任长剑都虞候。(“将”“破”“累迁”各1分,句意2分)

  (2)徐怀玉有才能有气节,刚直勇猛,临阵作战从来没有被打败后退,一生作战,刀剑伤痕布满身躯,有点将的名气。(“折”“金创”“被”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徐怀玉,本名叫琮,是毫州焦夷县人。他年轻时就将成为英雄豪杰作为自己的目标,跟随梁太祖起兵。唐朝中和末年,他跟随太祖到了大梁。光启初年,蔡州敌人屯兵金堤驿,怀玉率领轻骑兵连续打败敌人,因此连续多次升迁,做到亲从副将,后改任长剑都虞候。接着跟随太祖在板桥打败蔡州敌人,收复秦宗权投降黄巢时的八卒营寨,太祖奏明朝廷授予徐怀玉右散骑常侍职务。文德初年,徐怀玉与各路军马解除河阳之围,又跟随太祖攻破徐州、宿州。乾宁年间,太祖奏明朝廷授予徐怀玉检校刑部尚书,太祖赐予他名字怀玉。在金乡南打败朱瑾军队,生擒宗江献给太祖,太祖上表授予徐怀玉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官职。

  乾宁四年,庞师古在清口作战失利,唯独徐怀玉部完整地撤退回来。光化初年,转任滑州右都押牙兼右步军指挥使,不久太祖又上奏让他担任沂州刺吏。不久,王师范在青州叛乱,多次出兵侵入,怀玉打退了他。天复四年,转任齐州防御使,并被提拔为检校司空,跟随大军在岐山下面迎接圣上。回来后被任命为华州观察留后。一年后,又领兵守卫雍州,不久又被召至河中被授予晋、绛、同、华五州马步都指挥使官职。天右三年,被授予左羽林统军,接着担任右龙虎统军,他统帅六军将士奔赴泽州,不久就被晋军进攻,晋军昼夜不停地攻击,还挖地道进城,怀玉率领亲兵在地道里阻击敌军,晋军因此退却。

  开平元年,担任曹州刺吏,又被授予检样司徒官职。第二年,担任晋州刺史。当年秋天,晋军大规模进攻,已经登上城墙,怀玉挑选五十名亲兵,冲上去将敌人杀下城墙。晋军已经退却,徐怀玉拿出家财用来奖赏将士。当年之中,晋军又来犯,怀玉领兵在洪洞将其打败。开平三年,皇上下令授予他鄜坊节度使、特进、检校太保官职,他训练军队修缮城墙,老百姓都能安定地生活,又被提拔为检校太傅。乾化二年,庶子朱友珪已经弑父篡位,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拒绝听从朱友珪命令,并且派兵袭击鄜州,徐怀玉没有防备,不久就被朱友谦抓获,被囚禁在公馆。等到友珪派遣康怀英率领军队包围河中郡,朱友谦担心徐怀玉有兵变,就杀害了他。徐怀玉有才能有气节,刚直勇猛,临阵作战从来没有被打败后退,一生作战,刀剑伤痕布身躯,有战将的名气。

文言文阅读理解3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①,叶细而条长,离奇而高耸,潇洒而扶疏,鬖髿②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雍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听之可以解烦忧,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③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反也。(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

  【注释】①樛:弯曲向下。②鬖髿(sān suō):比喻草木枝叶下垂貌。③宜乎:怪不得。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一处停顿。(2分)听之可以解烦忧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反也。

  【小题3】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作者的 情感。(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听之/可以解烦忧

  【小题2】怪不得钟情山林的雅士(在山林中寻求快意的人),以听松风为乐而不愿离去。

  【小题3】热爱山林,闲适归隐(隐逸林泉)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 “宜乎”“乐之”“反”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阅读理解4

  1实验阶段

  本实验测试的是朗读对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效果,故每组实验前都由组织老师对所用文言文的字词逐个进行解释,然后再进行实验及测试。实验一:A组实验分以下两步:(1)F老师对《黄州快哉亭记》的字词逐个进行解释后,做一套相关习题,得结果I;(2)接着自己朗读三遍后,做相同练习,得结果II。实验二:B组,G老师先把《阿房宫赋》的字词逐个进行解释后,各组做同一套练习:(1)第一小组朗读一遍做练习,得结果1;(2)第二小组朗读两遍做练习,得结果2;(3)第三小组朗读三遍做练习,得结果3;(4)第四小组朗读四遍做练习,得结果4;(5)第五小组朗读五遍做练习,得结果5;(6)第六小组朗读六遍做练习,得结果6。C组,G老师先把《项脊轩志》的字词逐个进行解释后,各组再做同一套相关练习。实验及测试的方法与B组相同,得结果7~12。实验三:D组,由F老师对《黄州快哉亭记》的字词逐个进行解释后,组员跟随名家范读朗读三遍,接着做与A组相同的练习,得结果III。本实验测试数据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处理。

  2实验结果

  2.1实验一结果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教师先解释好字词的前提下,朗读三遍后对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程度有所提高,其差异也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t=-3.163,p<0.05)。上述结果说明:朗读对于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有明显帮助。

  2.2实验二结果

  2.2.1实验数据观察走势图,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看,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多,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程度在逐步提升。(2)B组实验,前三次理解提升较快,第四次后增长趋缓;C组实验,前四次提升较快,第五次后增长趋缓。2.2.2用ROC曲线检测结果截断值(cutoffvalue)即判断标准,是判定试验阳性与阴性的界值,即确定某项指标的正常值,以区分正常与异常。确定截断值的方法在常规情况下,即灵敏度、特异度均很重要的情况下,最常用的是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③从数据中知道,B组和C组截断值的最高值都出现在第二遍,这说明:要使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提高,朗读次数对于必须高于两遍。低于两遍无效,高于两遍最好。综合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和ROC曲线检测数据,可以得出,要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朗读次数必须大于两次;为取得更好成绩,可以多读几次;但第五遍、第六遍与第四遍比较,p值均大于0.05,无明显差异,说明连续读五遍以上提升空间不大。

  2.3实验三结果

  从所得数据中可知,同样是朗读三遍,跟读名家的效果比自己朗读平均分提高了1.3分,差异显著性也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t=-2.507,p<0.05)。数据分析说明,学生跟读的效果要比自读的效果好。

  3分析讨论

  3.1关于实验一

  实验一的两组数据表明了,朗读能明显提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要理解文言文,字词的解释是基础。但理解字词还仅仅只是不连续的“点”,需要朗读将这些“点”进行内化,进行串联,使其形成平滑的“面”,打通了“言语信息学习”④向“智慧技能学习”转化的通道④。实验对象思想更为流通、情感更为流畅,渐渐进入作者所创造的境界,明白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进而对文章产生审美体验。

  3.2关于实验二

  朗读的次数非常关键,当然,有时间的话多读更好。第一遍朗读,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等方面的梳理,经常是读得疙疙瘩瘩,极其不顺。第一遍朗读,学生发现问题多于解决问题。第二遍朗读开始,读音、停顿等方面的困难减弱,注意力就更多地分配到意群的分布、文意的理解等较高层次的方面,对阅读理解的提升就比较有效。第三、第四遍朗读,知识点已从“点”转化为“面”,理解文意的思路就比较流畅,并能分离出较充足的脑力进行判断了,对阅读理解的提升比较明显。第四遍之后因理解已到达一个高值,也可能受到阅读疲劳等因素的影响,提升就不太明显了。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加,实验对象得分的提高,也正验证了布鲁姆认知范畴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层级的提升。

  3.3关于实验三

  学生毕竟能力有限,自己读得再多也受到自身知识面和理解力的限制。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诱导,很难有突破。而名家的朗读讲究语音、语调、语气,意群停顿分配恰当,又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势诱导,通过言语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对文意的理解。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学生听名家朗读的过程就完全符合了奥苏贝尔所指的“有指导地发现学习”。词组间的停顿让学生明白意群的分布,语调的起伏让学生明白作者情感的起伏……学生跟读的过程就是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的过程。所以,跟读大大地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4结语

  从以上统计数据和分析看,实验结果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以下建议:在教师事先解释字词的前提下,(1)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理解程度;(2)朗读次数应安排在两次以上;(3)有条件的话尽量跟随名家的范读。

  5几点思考

  本次实验后,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列举如下:(1)集体朗读和个体朗读的效果是否有区别?(2)连续诵读时,五遍以上效果提升就不明显了,如果是非连续性的朗读(如一次连续读三遍,过半小时后再连续读三遍),效果会有不同吗?这些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探讨。

文言文阅读理解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予始四望惨淡予:_________

  (2)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_________

  2.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

  (1)风渐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猛风大起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我(2)停止

  2.(1)亦甚雄快(愉快)

  (2)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

  3.“略”。

文言文阅读理解6

  后赤壁赋(节选)苏轼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玄裳缟衣: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用以指鹤畴昔:昨天。 ?惊寤:惊醒。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词。(2分)

  ①掠予舟而西也( ) ②揖予而言曰( )

  小题2:准确地翻译下列句子。(3分)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后赤壁赋》也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创作的一篇游记,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写“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被贬之际的孤寂之情,一方面也为写自己的梦境做好了铺垫。

  B.作者写自己的梦境实际上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在仕途失意之际想要出世隐逸的思想。

  C.“道士顾笑,予亦惊寤”一句表明作者在道士的的点化之下已经意识到了要勇于面对人生的困顿,积极进取。

  D.“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表面上是写梦中的道士突然杳无踪影,更深的`内涵却是表现作者对前途、理想的茫然之感。

  参考答案:

  小题1:向西 作揖

  小题2:昨天晚上,从我头顶鸣叫飞过的,不就是你吗?

  小题3:C

  小题1:试题分析:“西”是活用词,在语境中应译为“向西”。“ 揖”根据语境可知,应译为“作揖”。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者 也” “邪”等。“者 也”表判断。“邪”是句末的语气词,应译为“吗”。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一句表明作者在道士的的点化之下已经意识到了”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是以浪漫的想象写我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作者与世无争的豁达。

文言文阅读理解7

  阅读下面的课外古文,完成1-3题。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2分)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延延吾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以以一置地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而可朝治而夕如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焉而即屣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驼者随直 / 亦复随死 / 其子欲鸣诸官。

  小题2:.(2分)A

  小题3:.(2分)做事情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看局部,就像治驼背,不能只治了弯曲的背,背不再弯曲了,可人的.生命也没有了,这就是不看全部只求局部效益,这样做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这个驼背的人,被这样的庸医治好了背,却没了命,得不偿失。(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要划分正确停顿,我们仔细看一下本题,其实是让我们断句的。断句先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根据意思进行划分。

  小题2:

  试题分析:A中前后两个“延”都是“邀请”的意思。B中前面的“以”是“把”的意思,后面的“以”是“因为”的意思。C中的前面一个“而”表承接关系,后面一个“而”表转折关系。D中前一个“焉”相当于“之”,后一个“焉”做语气助词,用在句末。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用议论性的文字写清自己悟出的道理,悟出的道理不能游离于原文,必须紧扣原文内容谈悟出的道理。本文谈到治驼人背治好了,性命却丢了的事实,不免就让我们想起了做事要有全局观念,不能片面追求局部效益,那样会得不偿失的道理。做这类型的题,要注意:1、用议论性文字;2、道理是由原文内容总结出来的。

文言文阅读理解8

  文言文阅读。(12分)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节选自《吕氏春秋》)

  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

  其 所 以 不 得 之 乃 狗 劣 也 欲 得 良 狗 则 家 贫 无 以。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君宜致力于耕作 ( ) (2)人不对 ( )

  (3)非独猎也 ( ) (4)百事也尽然( )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其 所 以 不 得 之/ 乃 狗 劣 也 /欲 得 良 狗 /则 家 贫 无 以。

  小题2:(1)应该 (2) 回答 (3)仅仅 (4)这样

  小题3:莫不是想让我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了吗?

  小题4: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或“凡事要努力,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多角度的来谈启示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9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②。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取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瘳(chōu):痊愈。 ②招权顾金钱:大意是借重他人权势获得钱财。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 逊:恭顺

  B. 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C. 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善:友好

  D. 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说:劝说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上默然惭

  B. 困于平城 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C. 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欲以为御史大夫

  D. 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为上客,厚送之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

  B. 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河东是像我的大腿和臂膀一样重要的郡,所以特地召见你啊

  C. 布辞之官

  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D. 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我听说曹丘生不是年长之人,(有事)不必向他通报

  1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季布认为秦王朝对匈奴用兵,引起了陈胜等人造反,带来了巨大创伤。

  B. 有人说季布很勇敢,

  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皇帝因此未晋升其官职。

  C. 季布反思了一个月,终于明白自己没有功劳却做了河东守,这是罪过。

  D. 曹丘生不听窦长君的劝阻,坚持让他给自己写介绍信,然后去见季布。

  17.就文章内容来看,季布这个人物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6分)

  13.D(“说”在此处是“喜欢”的意思。)14.B(两个“于”都是介词,相当于“在”。)

  15.D(“长者”指德高望重的人,“通”的意思是“交往”。)

  16.C(原文“留邸一月”非“反思一个月”;“无功窃宠,待罪河东”是谦虚的说法,不是实指。)

  17.(6分)要点:①刚直不阿:季布不阿谀吕后,当面批评樊哙;敢当面指出孝文帝的没有主见。②见微知著:季布由孝文帝召他入京却不见他推测出背后的原因,且看出文帝没有主见。③喜好声名:曹丘面谀,季布即转怒为喜,可见其好名。④信守诺言:楚人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读书人,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您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文言文阅读理解10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②。

  注:①许古,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性嗜酒,平生好为诗及书,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隐,这首词就是他归居后所作。②消摇:同逍遥。

  (1)上片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景色怡人的山中秋日图,(2分)抒发了词人刚刚从官场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愉悦心情。(2分)

  (2)本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下片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词人的形象特点:放荡不羁、淡泊名利、率真自然、闲适洒脱。下片前四句写出了词人饮酒后的醉态,他放荡不羁,毫无拘束,纵横骋才。五、六句写词人言情言志,只为抒发情怀,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迹淡泊名利;也消摇表达出对闲适生活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生活态度。(性格特点2分,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分析2分,分析合理即可)

  阅读练习二:

  ⑴挂衣冠、初脱尘劳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境?(3分)

  答案: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归隐之后的'轻松愉悦。(1点1分,两点3分)

  ⑵简要赏析上阕结句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4分)

  答案:①用词精妙,凝炼自然:用低近高三字准确描绘出不同时刻山的特色。②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既写山,也写人,写词人陶醉美景、神与物游的情趣。(特点、分析各2分)

  ⑶根据下阕内容,简要概括词人的形象特征。(4分)

  答案:潇洒闲适、率真自然、淡泊名利、自得其乐。(1点1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11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

  敌国不敢谋( )

  百姓不信( )

  方是之时(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率领 ②国家 ③信任 ④正当,在

  2.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意对即可)

  3.要点:①性情率真 ②心胸开阔 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⑤善于与同僚沟通

  4.要点:取信于民 ;善于用人。

文言文阅读理解12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访风景于崇阿

  C.由是乡里归之 归去来兮

  D.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引壶觞以自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木欣欣以向荣

  B.荐颍川杜安而退

  觉今是而昨非

  C.以示天下之私

  之二虫又何知

  D.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4.下列各句中,与诸公多其行的多字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善万物之得时,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宾主尽东南之美

  5.下列各项,与其它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

  B.后窦氏诛,帝始亲事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3分)( )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参考答案:

  2.A (A矜:怜悯 B阿:偏袒;山陵 C.归:归附;回 D引:引退;端起)

  3.D (A.一介词,表原因,一助词,表修饰 B.一表承接,一表并列 C.一取独,一指示代词,此、这 D.连词,于是)

  4.B例句:多:形作动,称赞。A.南,名作动,南行 B.善,形作动,羡慕 C.襟、带,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 D. 美,形作名,俊杰、人才

  5.A (A.定语后置; B C D被动句)

  6.D

  7.C 故人无根据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引退。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文言文阅读理解13

  刘宣苦读成才(8分)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21.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字。(4分)

  (1)为卫使畜马 (2)使初不知也

  (3)讶其文 (4)使乃优遇之

  22.翻译下面句子。(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人中的任意两个人物。(2分)

  参考答案:

  21.(4分)当 了解 感到惊奇 他

  22.(2分)(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23.(2分)(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

  (3)刘铉:慧眼识才。

文言文阅读理解14

  文言文,完成4~7题。

  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漓,遂为眉州人。

  扬休少孤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秘阁校理、开封而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宿州。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卒。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蔽,复齿胄之礼以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昌言来,必我矣。”扬休卒不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B.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C.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D.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历数”指

  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

  B.“孤”古时称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称为“独”。

  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五经博士”,学官名。五经即《易》、《书》、《诗》、《礼》、《春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扬休,进士考试高等及第,入仕后能体察民生疾苦,因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被追究,由开封府推官外调担任宿州知府。

  B.石扬休上奏称记注官应当站立陪侍天子,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时,他对官员的失职也提出了批评,这些都得到了皇上的赞同。

  C.石扬休性喜悠闲,和家人谈话从不涉及朝廷事务,也不以草拟诰命文书见长,但他关心朝政,所上奏章对时政均有补益。

  D.石扬休早年家境贫寒,衣食不足,出仕后历任地方及朝中多职,十八年后才因病暂得归乡,却遍受乡里富人的钱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

  (2)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吕言来,必 我矣。”

  参考答案

  4.B

  5.A(“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错)

  6.A(不是从开封府任上调任宿州,原文为:“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宿州”)

  7.(1)(5分)但扬休为人谨慎少言,世人不曾以擅长言辞看待他。(译出大意给2分;“慎默”“未尝”“能言”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石扬休)后以侍从官身份还乡,往昔一同生活贫苦的人还在,都说:“石昌言来,肯定会救济我们了。”(译出大意给2分;“畴昔”“贫窭”“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15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次:依次

  B.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阳:通“佯”,假装

  C.夜简精甲袭破之简:选拔

  D.率兵将如洛如:到、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屈突通“忠诚”的一组是(3分)()

  ①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②众十余万据雕阴

  ③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⑤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⑥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他在训勉士兵时必流涕,即使军力匮乏,仍然能鼓舞军队士气。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在隋朝政事混乱时,窦琮曾率骑兵追赶他到稠桑,屈突通结阵抵抗,尽管窦琮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劝降,屈突通都没有叛心,但最终兵败被俘。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5分)

  (2)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贼军未能发觉这件事/他,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 (2)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待,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

  小题1:

  试题分析:A次:驻扎。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例如:“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次为“顺序,等第”。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②是刘迦论的行为④是其正直 ⑥是其被唐高祖授予官职。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

  试题分析:“窦琮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劝降”理解错误,原文“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的“其”指的是

  屈突通,这样才有了后文的“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词语的活用以及句式,省略的.内容需要补出,能直译的一定要直译,要语句通顺。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式翻译:(1)“贼未之觉”为宾语前置句式,“引”为率领、“南”为动词,“去”为距离,“舍”为住宿、驻军,“徇”为攻取(占领)土地。(2)“蹙”为迫促、紧促、急促, “事”为侍奉,“安”为怎么,“独”只、仅仅,“死”作状语。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隋丈帝命人复核陇西牧的文簿,查出隐匿的两万匹马。文帝大怒,收捕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共一千五百人,准备全部斩首。屈突通对文帝说:“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帝叱责他,屈突通上前叩头说:“我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了,说:“我不明此理,竞至于此。现在应当免除慕荣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全部按照减刑论处。后擢升为左武卫将军。上任后为官刚正,有人犯法时,即使是亲朋也不放纵。

  隋炀帝即位后,派人带着诏书去召见汉王杨谅。在这之前,文帝与杨谅约定,如果有玺书召,验看敕字加点,还要与玉麟符相合,那么就能上路。待到这时,验看诏书没有点,杨谅觉得事情有变,责问屈突通,屈突通随口对答,毫无破绽,最终得以返回长安。大业年间,与宇文述一起击败杨玄感,因功升迁为左骁大将军。秦、陇等地群盗兴起,(屈突通)被授任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拥兵十余万盘踞在雕阴。屈突通调发关中军队进击敌军,驻扎安定,起初不与敌军交点,军中人都猜想他胆怯。屈突通假意说要撤军,(其实)却悄悄进入上郡。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屈突通乘敌军毫无防备,夜晚选择精锐士兵偷袭打败敌军,斩杀刘迦论连同其他贼人共万余首级,埋在上郡南山封土做成高冢,俘虏老弱数万人。后来隋朝政治更加混乱,盗贼越来越多,(朝廷)军士毫无斗志,诸将大多沦陷。屈突通所到之处非常谨慎,虽无大胜,也未打过败仗。

  高祖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兵部分力包围河东。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 时常自己抚摸着脖颈说:“应当为国家受人一刀!”他训导勉励士兵时必定流下热泪,所以士兵们力气虽然用尽,但人们还是被他的精神激励。皇帝派他的家僮前往招降,屈突通催令斩杀家僮。不久听说京城平定,家人全都沦陷,于是留下桑显和保卫潼关,自己率兵将前往洛阳。刘文静派遣窦琮、段志玄率精锐骑兵追至稠桑,屈突通列阵抵抗他们。窦琮让他的儿子屈突寿前往劝降,屈突通大喊到:“往昔与你是父子,现在就是仇敌了!”命令身边人射杀屈突寿。桑显和对他的军兵大声喊道:“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下马面向东南,连连叩拜哭喊到:“我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皇帝说:“这是忠臣哪!”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蒋国公,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文言文阅读理解】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理解11-09

文言文阅读理解07-16

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03-19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8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9

[通用]文言文阅读理解07-20

[优]文言文阅读理解07-19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8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6-14

文言文阅读理解经典[15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