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模板12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1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中心句。(板书: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画出有关语句。(学生回答)
3、海洋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指名说。
教师引说: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4、海洋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呢?指名说。
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同时,又--(敬畏海洋)。
5、引读第三自然段。
6、指导朗读。(读出人类既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复杂心情)
7、过渡:
千百年来,面对喜怒无常的海洋,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但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还会望洋兴叹吗?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8、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9、人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10、课文是怎样写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
小组讨论交流,同时师生互动板书。
(1)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2)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底索取高蛋白食品。
(3)人类用较少的金钱,获得较大的电力。
(4)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5)人口增长,必须拓宽生存空间。
11、朗读第二段
12、现在,你能说出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了吗?
(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13、齐读第三段,思考:
(1)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2)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总结全文
教师号召:海洋遇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板书设计:
9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开发矿产资源
索取高蛋白食品
利用水利发电保护珍惜在先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开发利用在后
建设海底城市
语文教案 2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具准备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19、雪孩子。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位。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议论: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让学生看课件,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2、指导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想想说说
1、看图8,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六、续编故事
《雪孩子又回来了》,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正确书写3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
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处"横"中间看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相接向右伸展。
三、复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⑴理解题意,"又"字连用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左边一栏说的是动作,右边一栏说的是特点
⑵学习练习可说老师纠正。
2、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讲评小结
语文教案 3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考虑,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同学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维护环境。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维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维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身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考虑”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身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考虑”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身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掌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考虑去理解课文内容。
[评:对本组课文进行了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同学课外查询资料情况,了解到同学的知识掌握情况。]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缺乏。)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维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身。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同学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身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维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评: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同学的学习规则,放手让小朋友自身考虑,留足了空间,让同学自主学习,受到教育]
语文教案 4
【教学设计】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漂亮风光。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观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方面,难点是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为此,运用电教媒体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既可培育学生的观看力,又可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强化对学生想象力量的训练。电教媒体所创设的美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观赏,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培育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看、想象以及赏析词句的力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并启发学生绽开想象,进展学生观看、想象力量。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构造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达力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说明】
1、围绕训练目标,创设情境、引导情趣:
为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特设计宽银幕投影,以增加空间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漂亮动人、风姿妩媚的荷花池旁。初步的欣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比,帮忙学生理清第三段的脉络: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并按这一挨次显示相应的情境,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2、借助情境,理解词句:
凭借电教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从形象到抽象,理解词句含义,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课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 “冒”字,学生难以正确理解,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晰。若设计卡通式的动景,让学生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慢慢往上生长的过程,从而领悟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而再与“钻”比拟,进一步体会用词的`精妙。通过电教媒体的帮助,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泼思维,增加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3、神化意境,陶冶心情,朗读升华:
课文第四节,想象了荷花的动态美,是全文的难点。其中“我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穿着洁白的衣裳在翩翩起舞”一句,更难领悟。采纳一幅神化的意境:满池荷花的静景配以仙女翩翩起舞的动景,让学生欣赏,使学生理解看荷花的心情和神情,再通过一个口头句式训练:“我( )地看着满池荷花……”让学生自己感受表述。并再次面对荷花的特写镜头,诵读课文,在神化般的意境中,增加美感,陶冶学生的身心。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创设情境,学习第一段
1、提醒课题:《荷花》
2、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荷花池旁。
(教师同时翻开三架投影机,使宽银幕上的满池荷花刹那间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学习第一段:
⑴ 读第一段,思索:为什么我一闻到芳香,就抓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⑵ 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把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宠爱,盼望看到荷花的一种迫切心情读出来。
二、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学习其次段(重点)
1、师:我们应当根据什么挨次来观赏呢?
(听录音,指导看投影)
2、图文对比,理解词句:
⑴ 荷叶是什么样的呢?轻声读课文,划出描写荷叶的句子。让学生观看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抓住词语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外形大,颜色美。
⑵ 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的录像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通过卡通式的动景使学生理解“冒”的意思,与“钻”进展比拟,知道“冒”显示出荷花生气勃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⑶ 在诵读、观看的根底上对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进展赏析。
(运用电教画面,让学生在观赏中对“只有绽开两三片花瓣,全绽开的,含苞待放的荷花”表示自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领悟满池荷花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⑷ 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将画面上荷叶掩盖住,消失在眼前的是一朵朵荷花,让学生理解荷叶可以衬托荷花的美。
3、观赏满池荷花的组合美:
⑴ 师:为什么“我”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呢?
⑵ 欣赏姿势各异的荷花,结合朗读指导。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绽开想象的翅膀,充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宠爱,使学生爱美的情感得到升华。
4、为什么说这是一幅活的画?
结合上下文理解。
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让学生观察秋天,并画或者选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写前指导
1、指导学生读语文书习作的要求。(小黑板出示)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
⑴、写前要先向同学介绍图画的内容;
⑵、写时要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⑶、写好后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⑷、展示和欣赏。
2、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请一学生将画的内容描述出来,教师指导写作的.方法。
⑴、在学生叙述时,教师相机指导叙述的顺序。
⑵、请同学们评价他说的内容。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
⑶、有意指导学生学会一些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先中间后四周,先整体后部分等等。
⑷、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也跟在叙述图画时的顺序一样,将自己叙述的内容按顺序写下来。
⑸、教师抓住一学生叙述时的色彩、声音、想象的句子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⑹、出示范文指导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⑺、再指导学生想想刚才一学生叙述时有哪些是图画上没有的。然后指导学生在写看图作文时可以加上自己符合实际的想象。
⑻、教师再抓住刚才学生发言时的好词佳句,先表扬他们,然后指导学生在写作时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
⑼、交流自己收集的好词佳句。
⑽、让他们说说哪些可以用进自己的习作。
⑾、教师说一词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然后将几个词板书后让学生说一段话,在说话时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
⑿、这时教师再让刚才叙述的同学将自己的图画再讲述一遍,并让所有的学生当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3、交流。
⑴、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画的内容跟同桌学生讲讲,互相提示、修改。
⑵、集体交流,评价并修改。
⑶、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
4、教师小结。
三、学生写作。
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板书设计: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1、看图知中心
2、观察有顺序
3、写作有条理
4、用上好词句
语文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出现的生字“径”“霜”,并理解“坐”“红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进行背诵。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进行背诵。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课件、书写纸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觉得秋天什么景色最美?
2、导入:我们今天来看看,在诗人杜牧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介绍一下杜牧)
让我们翻开课本,开始学习这首《山行》。(介绍下“山行”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画出生字词。
2、小组讨论,查字典结合注释,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上前默写“径”“霜”,其他同学在纸上默写,讲解应注意些什么。
(三)精读感悟、逐句讲解
1、请同学起来朗读,并回答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晚、霜叶红)
2、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来领略秋天的风光。通读第一句,理解“寒山”“石径”“斜”的意思。
(1)提问:为什么称为“寒山”?
(引导:深秋时节,天气渐凉,山上草木枯黄,阵阵秋风向诗人吹来,诗人会有何种感受?)
(2)解释“石径”“斜”的意思
请同学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是什么意思。
4、诗人在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上走着,往远处看看到了什么?通读第二句,理解“白云生处”的意思。
重点理解“生”,不要写成“深”。(“生”可以理解为形成白云的`地方)
请同学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行是什么意思。
5、诗人突然停下了车,这是为什么呢?通读第三句,理解“坐”“爱”的意思。
请同学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是什么意思。
6、诗人是看到了什么才停下车来的呢?通读第四句,理解“霜叶”“红于”的意思。
提问:
(1)诗人为什么说是“霜叶”呢?
(引导:这首诗描写的是深秋的景物。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就是“霜叶”。)
(2)那“红于”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第四行是什么意思。
(四)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同学们,二月花是如此的美丽,但是诗人却说“霜叶红于二月花”,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艳,诗人将霜叶与二月花作比较,可见霜叶是有多美啊,诗人是多么的热爱这景色啊!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那么下面,请几位同学来想象着秋天的美景带着饱满的情感来朗读一下这首古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找一找其他诗人关于秋天的古诗
语文教案 7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语文教案 8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
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
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
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
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
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
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
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
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
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6、教师总结: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
——“沉静”、“从从容容”、“镇静”。(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
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
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四、课堂小结:
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从道义上战胜他们,还要用实力来震慑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过人的辩才与胆识。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2、积累几种文言句式:
⑴排比句式:……不可谓……不可谓……
舍其……而欲窃之
犹……之与……也
⑵判断句式:以……为……
板书设计:
公输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道义胜(辩才过人)
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
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也
语文教案 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方的是什么。并从中受 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提醒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教学安排:
一、揭题解题。
1.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辩?谁的意见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表达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其次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由于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其次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说的语气,其次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确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确实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由于青蛙成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缘由。假如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究竟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急躁劝说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索:
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辩,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理解名著价值,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体裁特点,理解作者独特的抒情方式。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理解名著价值,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作品,品味诗歌的体裁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独特的抒情方式,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家冰心及《繁星》、《春水》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节
(多媒体播放音乐及荷叶红莲图)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人生路上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们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时看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冰心奶奶的这首《荷叶母亲》让我们体会到了那深深的母爱。与对母亲的颂扬相联系的,便是冰心对童真的歌咏,以及对一切新生、初萌的自然事物的珍爱。冰心在她的《繁星》、《春水》里放情地赞美了纯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现了她的纯真与纤弱,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冰心奶奶那晶莹剔透的心灵,去了解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
二、作家、作品介绍
1、学生依据课外搜集向大家介绍作者。
2、多媒体出示作家资料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名著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冰心小说散文选》等。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3、学生介绍作品信息
4、多媒体出示作品资料。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春水》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掀起一股模仿的热潮,很多模仿之作蜂拥而出,这样的一种创作的方式被称为“春水体”或“冰心体”。
三、赏析对母爱的歌颂
1、《繁星》三三
母亲啊!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请学生赏析,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品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歌颂了母爱。冰心用自己聪慧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清澈的双眼去观察,用童真的态度去审视,才发现原来母亲和孩子是一体的,母亲是生命的源头,孩子是生命的派生,孩子的一切都得之于母亲。在母亲的怀里沉睡,飘荡无依的心灵才会得到安宁,得到休憩,“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2、《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请学生赏析,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品析】在这里诗人选取了“巢”这个意象,非常贴切。对孩子来说,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当天上的风雨来时,鸟儿会躲到它的巢中;当孩子心中的风雨来时,她会躲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温暖的怀抱会象安全的巢一样庇护她。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大胆、想象的奇妙和根深蒂固的母爱情怀。
【感受与体会】母亲的怀抱是我们小时候温暖的港湾;长大了,我们依然离不开母爱的呵护,母亲的爱,依然是我们心中的风雨来临时的港湾。
3、《繁星》八十
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请学生赏析,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感受与体会】万缕柔丝,也是我对母亲的思念,纵然天涯海角,仍然忘不了母亲的斑斑白发,都说儿女是母亲的心尖肉,我们的肉身是母亲赐予的,精神又何尝不是?
4、《繁星》七一
这些事---【请学生赏析,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总结。】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感受与体会】也许我们已经可以翱翔蓝天,不再需要母亲的护羽,但疲倦时,想到的始终是儿时母亲膝上撒欢的情景。《繁星》七二西山呵!别了!我不忍离开你,但我苦忆我的母亲。
【教师总结】这是两篇颂扬母爱的诗歌,冰心笔下的母爱强调的是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体贴、理解,显露其人类固有的淳朴天性。而且这种"满蕴着温柔的母爱,不是更多的正面刻画母亲形象,而是让读者察觉到许多情境,感想的背后,在"月明的园中,在"藤萝的叶下,在"母亲的膝上,隐约存在着母亲的音容笑貌。这个母亲和蔼恩慈、温纯善良、体贴孩子、富有同情心,这位母亲不仅让诗人"苦忆,也感动着千万的读者。
四、延伸阅读。
悟一悟《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泰戈尔的诗以灵巧自由活泼的形式和清新恬淡的风格著称,而他爱自然、爱人类的博爱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冰心。赏析泰戈尔经典名句:如果错过太阳你流了泪,那么也将错过月亮和星辰。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鸟儿愿为一片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1、学生诵读名著
2、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感受。
3、讨论诗歌体裁
五、课堂练习写一写。
语文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了解表示本课中词语构成方式,注意词语的积累。
教学重点
在比较词语构成方式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比较词语构成方式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汉字的家园里,有许多有趣的词语,他们长得很像,但是含义却有很大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组词语。
二、学习生词,理解词语的不同
第一组:
1、出示第一个词语,齐读。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2、将这两个词语的调换顺序,再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出新词的含义,并出两个字的顺序一旦调换,含义就会发生变化。
3、这就是相同的字不同的顺序而产生的不同含义的词。
4、读一读其他的同类词语,说说这些字因为调序它们的含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你还知道哪些同类词语吗?
第二课时
一、学习
第二组:
1、师出“baochou”这个音节,请大家拼读,并写出词。
2、对于出现的两个不同的词语,老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这两个词语意思的差别。
3、用这两个词分别造句。
4、这就是音同意思不同的词语。
5、再读一读下面的词语,体会写法和意思的不同,并想一想怎么区别这音同字不同的词语的用法。
二、指导写字
1、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指导“套、稚、默、封”四个字。
2、教师在田字格里边板书边讲解笔画、笔顺、结构特点,领写字头,学生仿照板书在田字格上书写。
1、作业
写生字
把自己找到的音同意不同或者字的顺序不同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在一张卡片上,比赛谁找得多。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2-2
词语卡片
语文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的性格,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例子。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分析老头子人物的传奇色彩,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4、阅读自读课文孙梨的文章《吴召儿》,并比较异同,进一步体会孙梨文章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二、复述《芦花荡》和《吴召儿》两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思考并讨论:
1、老头子和吴召儿两人性格的异同?并找出相应的例子。
相同点:豪爽、干练、乐观、自信、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有抗日热情、责任感强。
不同点是: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
2、人物性格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并体会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老头子对苇塘里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在淀里撑着船那种悠闲自得的心情;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以为万无一失;大女孩受了伤,他觉得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觉得丢了脸,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这些都是他始终非常自信、自尊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三、塑造人物的方法
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1、肖像描写: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什么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写老头子年纪虽老,但老当益壮,注重描写他的眼睛,突出他的干练、精明。
2、语言描写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什么事也没有,安心睡一觉吧”;“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3、动作描写:
P15“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表现他对这意外的发生感到很惊讶。
P17“一个干瘦的老头,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表现老头子的镇定。
动作描写集中在那一场英雄的行为上,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狠狠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4、心理描写:
P16表现老头子把大菱的责任归咎于自己。
以上描写都是正面描写,另外还有侧面描写:
如“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又如写二菱对老头子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还有写敌人封锁的严密,也是从侧面写老头子的干练、精明。
四、领会景物描写的妙处:
景物描写一定要切合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切记游离的写景,《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讨论:请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含义。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这段文字传达出怎样的环境?
环境很黑暗气氛有些紧张。“呆望、阴森黑暗”这些词可表现。“呆望”一词还可以看出敌人的束手无策。
芦花荡的夜色非常优美,非常安宁,淀水晶莹透澈,星星闪烁不定,从“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一句可以看出来。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一句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芦苇长得高?怎样形容芦苇长得高?这样揣摩可以明白什么时候需要作景物描写,怎样写景。
孙犁在他的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我想,与这一句所传达的语言信息是一样的'。“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里的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芦苇和荷花是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意志和斗争的力量的象征吧。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表现老头子的身轻如燕,可用一种轻快、潇洒的语调来读。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天空的明净,用环境的宁静、优美来为下文所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作铺垫。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用飒飒的风响”来形容老头子此时的心情,月亮也落下去了,老头子心情十分沮丧。
5、“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梁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去,她们长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天边的北斗“也是一种暗喻,暗喻她们在党的光辉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6、“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咽气。”
因为天气闷热,所以鬼子要出来洗澡,为下面情节作铺垫。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通过静来反衬下面的情景,引出下文的情节。以静来写动。
8、“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老头正狠狠地敲打着鬼子,内心萌发着轻松、痛快的感受,鲜嫩的芦花也显得格外美丽。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那种凄惨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也被轻轻一笔带过,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地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
五、结合自读课文《吴召儿》进行写作手法的比较,并拓展孙梨的另一篇文章《荷花淀》,进行对比阅读,谈谈孙梨文章的风格。
孙犁文章风格:
孙犁和其他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在文学界上被成为“荷花淀派”
1、选材上,以小见大,选取小人物来写,寓伟大于平凡之中。
如老头子,没有姓名,他代表了千千万万个与他一样的普通抗日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很多,吴召儿也是乡村的一个姑娘而已。《荷花淀》里的水生嫂也是抗日游击队的一个大嫂而已,并没有写一些伟大的人物。
2、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老头子和吴召儿都不顾个人安危,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是一种民族的爱国精神,实现了个人与时代的完美结合。
3、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抒情味,烘托了人物形象。
4、简洁朴素的人物对话,展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语言清新、淳朴,如《荷花淀》里的几个大嫂的对话,很简洁,但很符合人物当时的心情。
5、文中充满乐观的精神。
如老头子的自信、勇敢,智斗鬼子的胜利;如吴召儿“无论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吃的”等也体现了她乐观的精神。
孙犁是我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七年,孙犁曾在白洋淀附近,教了一年小学。使得他有机会熟悉这一带的风土和人民的劳动、生活。他曾在《关于〈荷花淀〉的写作》一文中这样写道:农民抗日,完全出于自愿。他们热爱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们当兵打仗,正是为了保卫他们。他曾经深情的追忆那段时光:他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项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