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5-22 11:23:2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 教学用具:小黑板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 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详细地复述课文

  (2) 简要地复述课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母亲——→父亲——→女儿)

  (4) 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 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 )命( )肿( )肺( )访( )

  组( )勇( )敢( )骄( )拥( )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 才华横( )、文( )、回( )、容( )、翻( )、( )思、友( )

  jiāo( )阳、( )傲、( )花、( )气、上( )、香( )

  zǔ( )挡、( )织、( )力、( )国、( )成

  (五)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 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 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 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 画出父亲说的话: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 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 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 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 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 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 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 理解句子: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 请同学说一说

  (3)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 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 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二)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母亲 父亲 女儿 (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情感熏陶、注重体验感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本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并通过读把体验到的特点展现出来;以了解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这个关键人物,正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读中悟,悟后读,“读”“悟”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悟中领略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学生进入高年级,已初步具有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对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 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ū”“负荆请罪”读为” jīng”;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应(yìng )、为(wé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

  (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

  (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

  [通过阅读,学生已经对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乐于表达,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仍旧是浅层的,概念化的,尚需进一步揣摩。]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四、 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①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②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的呢,请同学读一读。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①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②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①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权的性格。

  ②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权

  4、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 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权,不畏牺牲。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以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去揣摩人物的'个性品质,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

  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高贵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

  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

  (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a.“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

  (渑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b.你怎样理解蔺相如的这段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①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②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①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②从 “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讨论、交流、点拨: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权、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2.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

  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板书:爱国

  [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本课的难点,而通过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的课文内容,再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这个难点不攻自破。]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天、白、毛、水”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鹅、歌、绿、红、掌、清”

  2.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说话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

  解决办法:先理解重点词语,再连起来理解诗句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提前预习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鹅浮水的挂图,简介作者及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1.出示挂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说说鹅的样子,鹅在干什么

  2.简介作者及古诗的特点

  (二)学习课文

  复习古诗中出现的音节和熟字

  (三)看拼音读课文

  记住生字字音

  1.先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生字卡片,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生字字音

  (四)讲课课文

  理解诗句意思,理解生字词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一共几句,有几行

  2.讲读第一句

  (1)读第一行,引导学生理解一连说了三个“鹅”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行,教师先讲“项”是脖子的意思,“曲”是弯曲的意思,再让学生看图,说说鹅的脖子是什么样。“向”是什么意思?“歌”是什么?是唱歌吗?“向天歌”是说鹅弯曲着脖子在干什么?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把鹅叫说成唱歌

  (3)小结。第二行是写鹅的头颈,意思是鹅正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

  (4)让学生再读第一句,要求读出正确停顿,读出喜爱鹅的感情

  3.讲读第二句,教师范读第二句

  (1)指读第三行对照挂图讨论

  “白毛”一词指什么?“浮绿水”又指鹅在干什么?

  (2)读第四行,让学生图文对照讨论理解

  (3)范读第二句,并指图概括第二句的意思

  (4)再让学生读第二句,要求读出正确停顿

  4.读全诗,再次强调古诗的读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读生字卡片

  (二)识记四个生字的字形

  1.“天、白、毛、水”,分析字形并进行书空练习

  2.指导在田字格上书写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小作者指着鹅说什么?

  2.鹅弯曲着脖子在干什么?

  3.鹅的羽毛什么颜色?它浮在什么样的水面上?

  4.鹅的脚掌什么颜色?它用红掌在干什么?

  (四)字、词、句的综合练习

  1.口头组词

  2.看拼音写字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义乌的小商品享誉世界,所以义乌也称为----小商品城。

  那么你知道,冰城是指哪座城市呢?为什么被称为冰城呢?

  师:冰城的冰直截了当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大声读课题!

  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地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地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我们就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同桌互查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昼夜不息

  济南大约一亩见方不断悬崖洞穴占地往上冒三堆白雪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z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我位极人臣一些棧8970-9几句背几句。

  [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三、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看到题目,一股淳厚的土气息迎面扑来,一片淳美的田园风光在脑海中徐徐展现,一阵心旷神怡的情愫便也在心头弥漫开来,久久萦绕。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这是多少人的梦里水乡、梦中江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又是多少人梦中的世外桃园啊!而这,就是我的故乡,不管过了多少年,不论隔了多少路,呵……故乡的那湾水,那条桥怎能不令我怀恋?那愉快的童年和无数美好的回忆,怎能不令我思念?

  读着读着,我们也似乎在溪水中嬉戏,在木桥上漫步,在茶园中驻足……不经意间,我们心底那丝恋乡之弦是否也被拨动了呢?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贯全文。“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鸟儿返巢,牛羊归圈,这是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叶落归根,“生于斯,长于斯,当归于斯”,这是生活给我们的启示。心系故乡,是我们每个人都暗藏心底的情结。在文中有作者爱恋故乡的直接的感情流露,也有通过优美的风景描绘,深情的往事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教师准备几段不同风格(喜庆、悲哀、舒缓)的音乐。

  3、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4、把课文中相关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情境导入

  1、听到“小桥流水人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觉?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更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为本课学习创下良好的情感基调。

  师: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以诗句作题目,到底写的是什么呢?读读课文,检验一下你的感觉对不对?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交流体会:

  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带着问题读课文,从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赏析课文,领悟写法

  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

  1、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2、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相应的句段,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⑴ 课文的第一段写了家乡的美丽景色,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等词句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家乡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地喜欢家乡。”

  (他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把家乡写得像诗一样,像画一样,表达了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⑵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回忆了童年时一件件有趣的小事,表达了对故乡那段日子的怀念之情。)

  ⑶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⑷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摘茶叶,欣赏野花、野菌,都是童年的事,过去了这么多年,都还深深印在头脑中,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爱恋与思念。)

  ⑸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老家虽然矮小、潮湿、简陋,但却非常爱它。直接传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⑹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从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从这几句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在他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⑺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⑻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说明了作者对家乡的爱。他回忆的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丢野花、欣赏野花和野菌的事,都是童年时期的事,可是他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永远都忘不了,可见家乡给他的印象有多深,也可见作者对家乡的爱有多深!)

  默读课文,展开想象,理解文字,体会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清新、流畅。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是啊,作者的感情就是从这美美的描写中,娓娓的叙述中表达了出来。请你读读以上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几种不同方法:

  学生自读自悟,归纳方法,讨论交流:

  ⑸⑻两句是作者直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⑴⑹两句是通过描写故乡的美丽景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感情的。

  ⑵⑶⑷⑺是通过回忆一件件童年趣事和家乡人的生活反映出自己思念故乡之情。

  3、小结:

  课文中,作者既有直接抒怀表达思乡之情,也有通过描写景色和回忆往事的间接表达。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最后一句“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中的“美好印象”究竟会包括哪些呢?

  学生感悟交流后明白这“美好印象”是包涵故乡的景、故乡的物、故乡的事等多个方面的,人、事、景、物交错一起的美好感受令我永远难忘,深深怀念。

  通过比较,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四、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传达了一段美好的思想之情,也说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这情是美好的、深刻的、动人的。如果让你为这篇课文配上音乐,你觉得哪一段最合适呢?

  (教师分别播放喜庆的、悲哀的、舒缓的几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供学生欣赏,并能说出理由。)

  2、配乐朗读:

  学生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细细品读,自主为课文配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升华了情感。

  五、思维拓展,升华情感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有效拓展,实现了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利用,充分体验思乡情深,恋乡心切。

  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板书设计】

  直接抒情 描写景物

  思念故乡

  间接抒情 回忆事情

  【资料链接】

  1、小桥流水人家:

  语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江南水乡。本文指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与诗句相吻合。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出自古歌中句。《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xxx十老人,击壤而歌。”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人少地多,无争无忧。人们感到君王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5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8篇05-06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集合9篇05-11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05-17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5-12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05-10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05-19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5篇05-12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5-10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05-09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