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5-28 08:08:0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范文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2.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

  能力培养点:

  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

  2.围绕中心,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同类材料进行表述。

  情感体验点:

  体验生活,爱惜生灵,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言字词,掌握诵读方法。

  背诵全文。

  课型:朗读课

  教学方法:采用四轮诵读的方法,层层推进不断提高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投影片、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音、指导朗读、反复朗读。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体会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请一学生讲讲。

  (备学生)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讲讲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三、指导朗读,了解文意。(目标1)(15分钟)

  1.教师正音。

  藐( )小项为之强( )鹤唳( )怡( )然

  土砾( ) 壑( ) 虾( )蟆( )

  2.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翻译课文。(目标2)(23分钟)

  1.幻灯显示,先根据课文注释完成练习提纲,再翻译全文。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己)

  ②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③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④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飞鸣(代蚊子)

  ④常蹲其身(代自己)

  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⑤驱之别院(代虾蟆)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①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②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与台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③神游其中,恰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④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2.讲解联系答案。

  (备学生)有个别词语较难或教重要,教师板书而且要求学生进行识记。

  3.根据刚才的练习,学生独立试译。

  4.学生纠正或修改,教师补充。

  五、小结(1分钟)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从文章里,我们看出了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确实,我们跟作者的年代比较,现在的生活不知好多少,那么我们是否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用“明察秋毫”、“藐小”、“怡然自得”等词语造句。(A)

  2.翻译全文。(B)

  3.找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C)

  七、说课精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设计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悉并理解文言词语,自主翻译课文。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来的。

  3.学习作者发挥创造性想象。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以旧联新,复习导入。(2分钟)

  1.请一学生回忆上界课的内容。

  2.教师明确今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来的。)

  三、复述课文内容,先拟出复述提纲。(目标1)(1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

  2.请学生先列好提纲,再根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①拟夏蚁为“群鹤舞空”。

  ②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

  ③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

  (备学生)这一步要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敢说、乐说。

  四、讨论理解文章中?"物外之趣"。(目标2)(23分钟)

  1.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

  (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

  (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2)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如:

  夏蚊成(想象成)群鹤舞空。

  冲烟飞鸣(想象成)青云白鹤

  丛草——森林 虫蚊——兽类 土砾——丘壑

  (富有创造性)

  (3)你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备学生)这题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讲解。

  五、小结(1分钟)

  文章这种“物外之趣”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而得来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体现了作者小时候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丰富。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熟读、翻译全文。(A) 2.《掌握语文》练习。(B)

  3.把你童年的趣事,在小组或班上说给同学听。(C)

  七、说课精要:本节课主要通过复述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务求能够让中下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还专门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八、教学后记:

  九、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 能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的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事。

  2、 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设计理念:

  1、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 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秋天里学校、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剪影。

  2、 音乐律动《摘果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 语言引述: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还体验到了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学校还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还记得有哪些吗?

  学生涌跃发言,教师一一板书,并将剪影一一张贴。(如:放风筝、秋游、野炊)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交际的欲望。】

  2、 明确话题: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 秋天里,除了在学校,你在其他地方还做过哪些快乐的事?

  教师引导,并补充,适时张贴一些图片。

  板书:摘果子、挖泥鳅、捉鱼、采集树叶、捕蝴蝶、赏菊花、抓蟋蟀

  2、 教师示范说。

  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评价老师说的怎么样,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或有哪些需要补充提问等。

  3、 学生评价老师的说话。

  教师相机板书:

  说:(1)声音宏亮;

  (2)事情完整通顺;

  (3)有感情,说出了自己的快乐;

  (4)生动有趣,运用了好词好句。

  4、 教师评价学生。

  听:(1)认真倾听;

  (2)能及时补充、提问。

  【学生参与评价,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进一步端正听说态度,明确学习要求,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合作交流,生生互动

  1、 老师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们了,按老师刚才提出的说、听的要求,也来说说在秋天里感到最快乐的事。

  2、 分组交流。(播放《摘果子》的旋律)

  (1)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

  (2)按评价要求评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3、 全班交流,讲评结合。

  现在,将你的快乐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吧!

  4、 师生评选最佳口才奖和最佳倾听奖。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扩大口语交际的面和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

  5、 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四、 总结谈话,延伸扩展

  秋天是甜蜜的,我们每个同学都从她美丽与成熟中品尝到一份丰收和喜悦,并在脑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美好快乐的图画。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1、 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写清楚。

  2、 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 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

  1、 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2、 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3、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秋天的特点,把画面描述完整、清楚。

  教学方法:

  引导、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将本单元课文中及口语交际中的几幅插图制成幻灯片,配上轻音乐循环播放。

  教学过程:

  一、 画秋天

  1、 创设情境导入:小朋友,秋天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在秋天里尽情地玩耍,享受游戏的快乐。这么美好的秋天,想不想将她留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快快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留住你心中美好的秋天吧!

  2、 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画。

  教师巡视,指导并发现有创意的图画。

  【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二、 说秋天

  1、 小朋友们画得真美,你能把你心中的秋天说给大家听听吗?

  小组交流,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2、 集体交流。

  (1)谁愿意到讲台上来展示下自己的风采?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爱护他们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如:苹果把树枝都压弯了,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位同学真聪明,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比喻句用得真好。(板书:比喻)

  小青蛙大声说:我不累,我要在冬天到来之前把洞挖好。想象真丰富。(板书:拟人)

  (2)点将。(将巡视中物色好的几幅画的作者请上讲台)

  特色一:景物层次分明

  指导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板书:景物按一定的顺序)

  特色二:有小动物的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小动物。(板书:动物)

  特色三:有人物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的人物活动。(板书:人物)

  (3)教师小结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机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目标,拓展思路。】

  三、写秋天。

  1、 习作导入:这么美的画,还应配上优美的解说词才行。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再综合老师提出的要求把这美好的秋天写下来吧!

  2、 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开始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秋天。

  1、 同桌交流。一人读,一人听,让同桌细心听,自己在读的时候也能觉察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并互相提出意见。

  2、 修改。

  3、 全班展示、评价。

  【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我的发现学习,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从中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2、 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 通过趣味语文,感受语文的趣味性。

  教学理念:

  1、 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发现规律,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爱学、会学。

  2、 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3、 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竞赛

  教学准备:

  将我的发现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制成课件,什么颜色字就呈现什么颜色。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先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扫清字音的障碍。

  3、 学生观察发现。

  4、 小组交流。

  5、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只要有可取之处就给予肯定。

  6、 教师小结规律。

  7、 扩展。

  (1)对黄、红、绿、蓝这四种颜色继续扩展。(提示:可以或找资料、上网)

  (2)对其他颜色进行扩展,如:紫、黑、白等。

  二、日积月累

  1、 读读背背

  (1)回忆曾经学过的对对子,背一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男女对、师生对、同桌对、小组对等。

  (3)引导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说说读后的感受。

  (5)自己动脑编对子,可以小组合作编。

  (6)互相交流展示,评一评谁的编得好。

  2、 我会填

  (1)自己先试着填一填,看看会填吗。

  (2)小组间交流,教师巡视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提示: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4)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三、趣味语文

  1、 绕口令比赛。

  (1)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快。

  (2)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后读准、读熟并背出。

  (3)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4)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5)评比后授奖。

  2、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并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2.阅读《大理三塔》。

  3.口语交际。

  4.习作

  课时安排:6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对联

  1、教师简介祖国古老文化——对联。

  2、学生自由诵读对联。

  3、教师大概介绍对联的内容。

  4、学生练习背诵对联。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了解大意,找出文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

  这篇短文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介绍的是云南的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和它周围的优美环境,详细介绍了大理三塔的壮观景象。)

  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3、教师指导、小结:

  第一自然段,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自然段,大塔的样子。(大塔的样子写得最详细,可分三层来理解:一写大塔的名称和它的大小。二写它的总体形态美。三写了它的具体构造。)

  第三自然段,两座小塔的样子。

  第四自然段,大理三塔的价值。(这一段最后的排比句表达的意思非常全面深刻。)

  4.引导学生分段。大家看,这四个自然段中,那些自然段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段意怎么归纳?

  5.教师小结:(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介绍大理三塔的样子。)

  6.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7.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 学生自读题目要求。

  1.给学生简介什么是导游。

  2.你们愿意当导游吗?愿意把大家带到你的家乡看看吗?

  3.那么你准备怎么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呢?

  二、 学生讨论。

  1.你的家乡在哪里?怎么走?

  2.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名胜、风景?或者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3.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三、学生同桌互说自己的家乡。

  四、 请两三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1.大家注意听,看别人是怎么介绍的。

  2.听的时候可以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让导游解答。

积累运用一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范文7篇】相关文章:

《化石吟》语文教案范文11-26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8篇05-23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7篇05-14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6篇05-13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5篇05-13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7篇05-09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6篇05-16

琵琶行语文教案范文08-30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12-29

语文唐诗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