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06 10:01: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锦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难点】

  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蓊()郁游弋()山凹()惬()意

  虚掷()挥霍()徜徉()甬()道

  喧嚣()吞噬()涟漪()

  二、知人论世

  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一些名人对梭罗及《瓦尔登湖》的评论:

  ①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②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③乔治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④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部,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澄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三、整体感知

  全文的思路结构

  1.对湖光山色的礼赞。

  2.作者荡舟湖上,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真实的瓦尔登湖中。

  3.进一步描述生态的行为及其恶果。

  4.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5.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赞美瓦尔登湖的博大永恒。

  6.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步。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通过深入阅读,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

  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时间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的图片与青葱临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个和他有关的奇迹。

  (三)预习探究

  1 检查预习

  (1)检查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2)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2)师: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仅说出老人 创造绿洲,就完整了吗?还缺点儿什么吗?看来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啊。”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4)交流批注。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出什么情况?什么奇迹?概括出板书: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条件艰苦 造福于人。

  (5)看,我们深入阅读后,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桌两个人再相互说说主要内容。指名说。

  (6)阅读记叙文时尽管我们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3 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1)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学生写感受 。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出学生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老人的精神品格方面,以及老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三个角度去写感受。

  (3)是呀,连绵的青山代代常绿;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将永存![板书红字:精神永存] 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再读一读吧。指名朗读。

  (4)师小结:“作者的感受写得含蓄,富有哲理,让我们学到了虽然表达同样的意思,还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特别是他在结尾用了一句更加含蓄凝练的话,概括出了他结识老人后的感受,那就是——“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 拓展延伸

  1. 简介课文中的真实人物,以情感人,引起师生共鸣。

  五 课后小练笔

  请以“我的拯救行动”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写一写自己做过的或想做的在环保方面的有意义的事情。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阅读提示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根据提示,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 初读 课文。 熟悉课文内容,然后默读自悟 。我请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 接着请学生先来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都找到 有关的自然段:“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为什么说这是个奇迹呢?”把学生引入“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的交流。通过一个个的数字的列举,学生不难理解这是个奇迹。 最后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本文的中心, 先请学生说说老汉改造山林的作用 ,理解“另一种东西”,通过“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体会到这“另一种东西”是——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自然便理解“青山是不会老去”的含义了。

  本课教学再结尾又加入了故事中的真人真事,让学生不禁能够增长知识,加深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使本课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

语文教案 篇3

  由北师大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主体单元的编排方式,确定了十七个主题单元。《冬天是个魔术师》是第十六组中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运用拟人手法,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一定的阅读小短文和合作探究的经验。同时,爱玩好动,有意注意时间仍较短,但乐学爱动脑筋,竞争意识强。

  教学目的: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具等。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风吹的背景音乐)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板书 “魔术师”)。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板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吧!

  2、(课件播放迷人的冬景:奇特瑰丽的哈尔滨冰雕,大雪覆盖的森林、公园、山川,银装素裹的大地,红艳夺目的雪中野果,正在在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的孩子……)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们知道这个神奇的魔术师是谁呢?(冬天。)

  3、(擦掉 “?”,板书“冬天是个”)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齐读课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录音,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3分钟:续编故事

  大熊猫出国了,他来到了哪些地方呢?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生说)

  大熊猫来到了法国,法国的小朋友看到他长的这么可爱: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身上毛茸茸的,喜欢得不得了,赶紧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送给大熊猫,大熊猫呢,玩得可开心了!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看!这是什么?(出示信封)信封里还装着一封信呢!想不想知道信上写的是什么?老师呢给你们读一读。

  师:这是写给谁的信呢?(青蛙)

  师:对,这是一封寄给青蛙的信。齐读课题。相机学习“寄”,进行扩词。理解字义。可以换个词,如“送”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寄给青蛙的信?为什么要寄信?回信了吗?……)

  师:信的内容就是老师刚才给大家读的。看来大家的问题还真不少,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师:首先老师来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同时思考:课文里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事?

  师: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你知道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吗?(邻居)相机学习“邻”。扩词训练。你家的邻居是谁?和你的座位相邻的又是谁?

  师:小松鼠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其大家自由读文。

  三、再次读文,深入理解课文。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小松鼠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师:我们来汇报你的读书情况。

  从哪看出小青蛙不开心?(一脸不高兴、天天、很伤心)学习“伤”,理解词义“伤心”。

  师:请你试着读一读小松鼠和小青蛙的话,小松鼠的话要读出关心的语气,小青蛙的话要读出难过的语气。

  师:小松鼠知道了小青蛙的心事,是怎样做的?从“马上”一词可以看出什么?能换个词吗?

  师:小松鼠写好了信,请谁送给小青蛙的?他是怎样对蜗牛大叔说的?谁愿意读一读小松鼠的话?“请您好吗”可以看出什么?(有礼貌 商量的口气) 指导朗读。

  师:多么有礼貌的小松鼠哇!你知道在什么时候用到“您”字吗?(对长辈说话的时候)你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吗?如果在家时,你有事要请妈 妈帮忙,你会怎样对妈 妈说?(出示小黑板):妈 妈,请您……

  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师:小松鼠写了信,又跑到小青蛙家去了,你们想知道他去干什么吗?请大家自由读6-9自然段。

  师:我们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认识多音字“难”。

  师:小青蛙收到信了吗?它的心情怎样?从哪能看出它很高兴?(高兴 跳 接 念)

  四、拓展延伸:

  青蛙读完这封信,他会想些什么?会怎样做呢?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动物?为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课文。

  师:请各小组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多么善良可爱又懂得关心别人的小松鼠,让我们再次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吧。

语文教案 篇5

  一、交流预习情况,确定学习本课的方法

  ①指名读文,读后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②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③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二、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①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②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三、复述课文

  ①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一)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这种体态玲珑的鸟叫夜莺。夜莺又名黄鸟,它模样漂亮,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听,(播放夜莺的叫声)这清脆、宛转的叫声就是夜莺的歌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夜莺是指鸟吗?

  (不是鸟,而是一个小男孩。)

  课文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词语手册》翻到50页,读一读,了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三)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1.故事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却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真是了不起啊!让我们聚焦第一部分引诱敌人,课文的字里行间,你从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也可动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 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神态描写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见小孩的胆量非常大。

  (德国军难道一点儿也不可怕吗?)从文中找出依据。

  (四)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关于夜莺歌声的句子,理解夜莺歌声的不同作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难点

  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一、回顾上节内容,提出本节学习要点

  二、赏析文章语言美

  1.玩陀螺曾经由于什么原因让“我”感到懊恼?又是怎样从懊恼变成了自豪?

  2.教师引导从关键语句来体会情感的变化。你能找到描写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的文字吗?

  (1)“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4)“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

  (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于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3.你们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我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吗?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5.小结:一个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忧伤与欢乐。与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无比精彩。

  三、朗读句子,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总结写作方法。

  1.用成语进行描写,生动。

  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

  3.注意刻画人物的心情。

  四、谈谈文后的体会

  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体会。这句话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面写的是陀螺,更像是说谁呢?谈对自己的启示。

  板书设计:

  陀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能只看外表?

  教学反思:

  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通过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在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明理。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锦集6篇】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06-02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5篇05-29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05-10

语文教案范文锦集6篇06-03

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05-11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6篇06-02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05-31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05-31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05-29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5篇05-27